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百年道德傾

百年道德傾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41:09

❶ 古人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

1、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鑒》

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行人。——劉備

5、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唐太宗

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1、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楚辭》

12、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1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諸葛亮

1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16、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1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

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於謙

1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

20、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2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

2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

現代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的精選

1、如果沒有德行,人類就是一種忙碌、有害和可憐的生物,不會比任何一種渺小的害蟲更優越。——培根

2、使自己快樂也使他人快樂,別傷害自己也別傷害他人,我以為這就是倫理學的全部意義。——尚福爾

3、德行的實際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誇美紐斯

4、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5、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克思

6、如果你的道德觀念令你消沉,那它們就一定是錯誤的道德觀念。——史蒂文生

7、德行啊,你是純朴的靈魂的崇高科學。——盧梭

8、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培根

9、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10、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11、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貝爾奈

12、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達爾文

13、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4、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里特

15、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日本

16、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都德

17、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培根

18、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塞涅卡

19、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20、道德常常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義大利

21、以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會失去自己的智慧。——猶太人

22、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是每天都在更換主人的。——希臘

23、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24、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25、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萊辛

❷ 到底是誰沖破了道德底線

寫了這么久的博客,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我的博客文章中,有批評當權者的,有鞭撻社會丑惡現象的,也有嘲諷一些中國人缺乏誠信,甚至喪心病狂的,當然更多的是推廣民主自由。你猜猜哪類文章點擊率最高?

點擊率偏高的正是為數不多的批評、諷刺中國人素質低、道德水平滑落的博文。這些博文毫無例外可以得到編輯推薦與眾多網友熱捧。難怪每每有這類事件發生時,編輯總會向我約稿,希望我能夠對照外國人的高素質與高道德水準,狠狠刺痛國人,警醒國人。

這兩年,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兒就是「道德底線」。好像每發生一件社會事件,例如彭宇案、佛山小悅悅事件、葯家鑫案、郭美美炫富、洛陽性奴案,還有溫總里口中昭示「道德滑坡」已到了「嚴重地步」的 「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等事件,都會讓媒體與網民稱呼為一次又一次沖破了「道德底線」。

可如果大家去我博客看看,就會發現,我恰恰很少針對國人素質低與道德水平滑坡寫文章。南京彭宇案我沒有寫,發生在離我住處不遠的佛山小悅悅事件我也沒有寫,甚至連那麼多毒食品事件,我也從來沒有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由始至終,我沒有加入眾多對國人道德低下口誅筆伐的作家們的行列。

因為,我不太清楚國人的「道德底線」是什麼,而且,我不認同把一些孤立事件與犯罪行為說成是沖破「道德底線」的元兇。



中國人的道德水平到底如何?我覺得,這要看和誰以及何時相比。

如果從我這些年的觀察來看,有了互聯網的十年,中國人個體的素質不是低,而是高了;中國人個體的道德水平也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可我恰恰看到網路上有相當一部分人把當今中國「道德水平滑坡」同幾十年前相比,和文革時相比,說那時路不拾遺,整個社會沒有黃賭毒、艾滋病、坑蒙拐騙,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空前高漲,人民唱紅歌、相信和熱愛英雄……我不知道這些人到底經歷過那個時代沒有,以及他們當時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但如果他們懷念那個時代的「道德」,其實,那個時代離開我們並不是很遠,跨過鴨綠江,你就可以在北朝鮮重溫舊夢了。——那裡和斯大林的蘇聯與希特勒的德國都差不多,沒有小偷、妓女,路不拾遺,甚至連犯罪都很低,但那是全人類都認定的人類歷史上道德水平最低的時代。

如果把國人的道德水平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呢?例如和那些生活水平高出我們十幾倍的西方國家相比,又如何?很多方面,國人的「道德」還有需要改進與提高的地方。但即便這樣,我還是堅持自己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從人性、素質,還是道德水準上,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差別絕不會太大,甚至各有優劣,各有特點。我的這個觀點是生活在中國三十多年,又到西方生活十幾年後的切身體會。我相信,真正在東西方都生活過的華人華僑,也大多有類似的體會。



就在這幾天國人都在聚焦台灣大選的時候,西方媒體頭版頭條有兩個大新聞。一個是美國媒體報道的美國士兵朝阿富汗塔利班士兵屍體撒尿,竭盡侮辱之能事;一個是歐洲媒體為主報道的義大利游輪觸礁事件,船長逃跑,有遊客為搶救生設備大打出手……

再看看今天澳洲的兩條重要新聞:第一條,違犯財務規定,不定期准時上報自己補助款是如何花費的議員,被財政部收錄進「恥辱柱」名單,向公眾公開;第二,一名澳洲前政府醫保監督機構主管表示,有不良醫生用多申報或給病人採用不相關的治療等手段向醫保系統多收錢,估計超過20億澳元。

這是前後不超過一個星期的四條重要新聞。如果這些事件發生在中國,會怎麼樣呢?我想,一定會被我們說成是道德水平低下的典型事件,尤其是澳洲的兩件事,醫生亂開葯物與進行額外治療賺錢以及國會「代表」們化納稅人的錢又不說清楚,都和中國的極其相似。而辱屍案與游輪沉沒事件,一個發生在高素質的美國人身上,一個讓我么想起了百年前的泰坦尼克號……

西方社會的道德水平是否在降低?他們的道德底線在哪裡?



先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我想你回答我一個問題:你認為哪個朝代的道德水平高?哪個時代的民眾沖破了道德底線?你有什麼證據?或者,你使用什麼標准?

我相信,即便翻遍了歷史書,你絕對不會對我說,秦朝有一個村婦在水井下毒,害死了半個村子無辜的人;宋朝有人在梁山腳下開人肉包子店;明朝有流民對兒童先奸後殺,手段極其殘忍;清朝的洪秀全殺人如麻,像皇帝一樣弄了很多老婆……我的問題是,你會把這些事件作為衡量一個時代,一個民族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與標准嗎?

你不會,也不可能。因為一個時代的道德水準不是看一些孤立的社會事件,也不是由一些犯罪分子的行為來定,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道德水準集中反映在政治制度、經濟文化與社會結構上。

秦朝的道德水準更多的是被「焚書坑儒」與「指鹿為馬」界定的,中國幾千年的道德底線在陪葬、閹割(太監)與酷刑前已經無法再低了,這不是任何一個小民能夠「沖破」的,而是由一個皇帝劃定,有利益集團形成的。

於是,當有人對我說清朝的太平天國叛賊燒殺搶奪,像皇帝一樣三宮六院,沖破了當時相對穩定的道德底線的時候,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太平天國叛賊石達開全兵敗被捕,按罪當滿門凌遲三千刀處死。可問題是,石達開的兒子才幾歲,根本經受不起一點一點凌辱三千刀。為了弘揚清廷法律的公正,也讓叛賊的孩子遭受最嚴厲的懲罰與痛苦,據說官家竟然把石家的孩子養起來,養到身體能夠經受三千刀的時候,再慢慢一刀一刀地殘忍地弄死他。以皇帝的名義,以全體中國人的名義,以道德與法律的名義!

這才叫「道德底線」,清朝的道德底線就凝聚在那個線上,低得任何小民與罪犯都無法沖破了!哪怕你再編多少穿越回清宮的戲,反復歌頌慈祥的「皇阿爸」如何慈祥地以德治國,也無法提高清朝的「道德底線」!



彭宇案中一定有一個肇事者把老太婆撞到了,也許不是彭宇,老太婆看錯了。但如果說老太婆的道德水準低到誣陷施救者,那頂多是老太婆糊塗了,或者是老人窮得沒有錢治病,國家又沒有給她足夠的醫療保險。不管是彭宇錯,還是老太婆糊塗,這種個別事件不應該被吵到中國人道德水平低的地步。

佛山小悅悅事件發生在我住處50公里不到的地方。我有段時間每天的健身與思考都是騎一輛自行車穿行在小悅悅出事的那種集市裡完成的。那裡多是外來人口集中地,燈光昏暗,路面混亂,以及本來應該管好的孩子在街上亂走,垃圾到處都是等等,居住與工作條件之差,超過想像(從而常常給我寫作帶來想像),這些條件都讓那個事件變得有些復雜。我認為不能完全使用諸如「18路人漠不關心、國人道德底線再次被沖破」來一言以蔽之。有些我說不清楚,你每天晚上去那裡走兩個小時,就明白了。

如果我們繼續把那些吸引國人眼球的「道德」案件拿出來分析的話,毒食品、葯家鑫等等,我們發現,很多都是一些刑事犯罪,根本不能代表國人的道德水平。要知道,哪個時代,哪個國家沒有令人發指的犯罪?

於是,在洛陽性奴案發時,當媒體一片譴責中國人怎麼搞的,道德底線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我實在看不下去了,連續寫了兩篇文章(《如何阻止變態狂把你關進黑屋子?》——而這兩篇文章和當時一些作者藉此事件鞭撻國人道德底線不守的調子背道而馳。我的意思是,洛陽性奴案和特定的中國人的道德水平高低並無直接關系,類似案子早就出現在道德水平看似高於中國的西方國家。這兩篇文章出來後,算是壓下了一場借機攻擊中國人道德敗壞的勢頭。



各種被指責為道德犯罪,或者沖破「道德底線」的犯罪行為本身往往不能代表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道德水平與「道德底線」,但一個國家的當權者如何處理這件事,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道德標高!

回到美國士兵侮辱塔利班屍體的事。按說,年輕的士兵眼看敵人把自己的戰友打死了,侮辱一下被擊斃的屍體以泄心頭之恨,也算是人之常情,首長們應該理解吧。可是,那幾天,從美國國防部長到國務卿,都親自面對全世界的電視鏡頭,聲稱要徹底查清此事,不能容忍——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美國士兵和全世界各國的士兵的道德水平不相上下,可是,國家的法律與軍隊對他們的要求卻完全不一樣。

回到義大利游輪沉沒事件。當東方人還沉浸在泰坦尼克船長的職業道德與百年前西方人高貴品格而自卑得不能自拔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這個貪生怕死的義大利船長和部分遊客原來根本沒法同四川地震發生時一些勇敢、高尚的中國人相提並論。但不用為西方感到悲哀,整個西方沒有人會覺得他們的道德敗壞了。法律的制裁等著那位船長。——法律,是文明社會「道德底線」的守護神。而很多中國人,卻繞過法律,對一些明顯是犯罪的事,提升(或者降低)到道德與「道德底線」的水平來大發宏論。

就拿折磨中國人這么久的毒食品事件來說,這明明是一些嚴重的犯罪事件。在法治的西方國家,以前不是沒有毒食品事件,但隨著法律的健全,以及政府機構監管制度的完善,已經沒有多少人再敢以身試法。你知道如果是西方一個葯品公司,只要讓一些有副作用的葯品流向市場,結果是什麼嗎?往往是讓這個葯品公司傾家盪產,那些主管人一輩子難再翻身。

可是在中國呢,揭露毒食品的文章和帖子常常被刪除,有些人還遭受打擊報復。一些包庇慫恿犯罪行為的官員隨時復出。你說這是個人道德水平低下,還是制度不健全、法治缺失、權貴們一手遮天所致?



為什麼嘲諷、批評甚至侮辱中國人素質低與道德水平滑坡的文章受到青睞,而指出社會的道德水準其實是掌握在皇帝手裡,是受制度限制的人總是不那麼受歡迎?原因很簡單,當權者與權貴們喜歡看到低素質與沒有道德的民眾,從而給自己教育、管制與壓迫民眾提供充足的借口。

說到道德,就無法離開個人素質,兩者難分難舍。這幾年,沒有任何一件事比上海世博會更能挑起國人的神經,讓他們對中國人的素質如此的失望過。世博期間,傳出參加世博的中國人臟亂差、不排隊、不文明的帖子充斥網路,一時之間,議論紛紛,中國人丟了世博的人,中國人丟了中國的面子……

好在我到了世博現場,做了實地調研與對比,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素質與道德水平都不低,低的是主辦單位不把中國人當人看——沒想到,整個互聯網上有成千上萬的借世博嘲諷中國人素質與道德的文章與帖子都得到推薦與喝彩,唯獨我的這篇《世博親歷記:中國人的低素質讓世博蒙羞?》,從好幾個博客網站同時消失了——從他們統一行動就可以看出來,是有關部門出手了。

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是的,這是一個可以諷刺與批評中國人素質低、道德水平滑落的地方,但你卻不能探討國人的素質為什麼低,道德水平是如何滑落的。於是,魯迅被統治者與民眾一起喜歡得要死要活,因為他把中國人的低素質與沒有道德底線針砭得一針見骨。而那些指出了中國的問題其實是在國家政權、在制度上、在統治者的執政理念與強迫國人接受的價值觀上的胡適等人,不但不受到統治者青睞,民眾也鮮有人知。



這個話題超過了我的知識范圍,但春節快到了,我不說出來,心裡不舒服。普通國人原本不應該背負這么沉重的道德負擔,道德滑落不全是我們的錯,沖破道德底線的也不是屁民們!

世界各國的人性與道德水準,總體上說都大同小異,例如地球上各國什麼樣的犯罪都有,西方的殺人犯一點都不比東方的仁慈,西方唯利是圖的傢伙都可以把鴉片販賣給我們,中國人歷史上好像都沒有破過這樣的底線吧?所以說,那些過分強調民眾素質與道德底線的人應該清楚,道德底線從來不只是某個人可以沖破的,而且,只能靠公權力與法律來堅守的。

在古代中國,皇帝與統治者就是法律,他們能沉淪多深,那個時代的「道德底線」就能降到多低。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德治國」沒有錯,執政者能夠以什麼樣的「德」來治理國家,管理人民,就標志著這個國家的道德水平能夠達到什麼高度。但現代文明是法治取代人治,大大地提高了人類的道德底線,並有了一個越來越全球化的標准,或稱為普世價值。

於是我們看到,澳洲的國會議員包括澳洲前總理霍克和基廷都在公費報銷的賬目上有不清不楚的地方,這只說明澳洲官員的道德也在滑坡,而他們上了政府頒布的陽光透明的「恥辱柱」則代表了澳洲的道德底線。可我們這里呢?從官員情艷日記到我爸是李剛,從官員們的二奶三奶N奶,到組織部長的「陰毛門」,從統戰部長的貪污腐敗到央企的萬元大餐、用納稅人的錢消費茅台與小姐——這是代表公權力的道德滑坡,可卻沒有一個制度與體制給他們劃一條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沒有監督,沒有不被報復的言論自由,沒有「陽光法案」 ……



貪污腐敗是最嚴重的道德敗壞,但只有貪污腐敗的人不但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可以靠溜須拍馬上到公權力的高位,繼續魚肉人民的時候,道德底線才會失守;互聯網上各種流言蜚語甚至造謠生事是社會道德風氣敗壞所致,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當某些官員不經過法律程序指使公權力半夜敲響網民的門,警告、威脅、打擊,甚至進行秘密逮捕的時候,道德底線才會被沖破;偷盜、搶劫、殺人犯罪再猖狂,也只是部分犯罪分子喪盡天良,可一旦不受限制與監督的公權力肆無忌憚地公民進行拷打與虐待的時候,這個社會的道德底線已經無影無蹤了……

以德治國,首先要給當權者劃一條執政的「道德底線」,而這條底線就是公認的「以人為本」,就是法治等普世價值。法律是道德的守護神,只有把那些駕凌於法律之上的當權者關進籠子,道德底線才有可能守住。

正因如此,我們要正確認識當今社會的道德水平問題,看清是誰在沖破道德底線。嚴防一些權貴以民眾的道德水平低下來充當道德代言人,試圖對民眾施加新的愚民與洗腦教育。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不是等著執政者來拯救道德滑落的民眾,而是大家一起盯住執政者,讓他們守住道德底線,提高道德水平!

❸ 文言文翻譯京再執政,初與王安石不和,後為呂惠卿所傾,其中立不倚之

譯文:

蔡京再次執政,當初與王安石不對路,後來被呂惠卿趕下台,他中立不結黨的節操,得到先帝的稱贊。

拓展資料



《王安石傳》是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梁啟超。該傳記視角獨特、思想新銳、論述嚴謹,令人耳目一新,啟人心智,發人深省。王安石作為一位改革家,在中國歷史上,飽受爭議。古往今來對於他的評價有天壤之別,同時代的司馬光、蘇軾在不同時期也有過褒貶不一的論斷。本書詳細論述了王安石的時代、執政前後活動、軍事功績、新政成績、家庭與交友、文學成就等幾個方面,並以近代歐美政治為參照,透徹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敗得失;作"考異"十九條,力圖還爭議之中的王安石以真實面孔。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鞏攜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簽書淮南判官。舊制,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再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彥博為相,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尋召試館職,不就。修薦為諫官,以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祿養言於朝,用為群牧判管,請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為度支判官,時嘉佑三年也。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者也。」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俄直集賢院。先是,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同修起居注,辭之累日。閣門吏齎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隨而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又追還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自是不復辭官矣。

有少年得斗鶉,其儕求之不與,恃與之昵輒持去,少年追殺之。開封當此人死,安石駁曰:「按律,公取、竊取皆為盜。此不與而彼攜以去,是盜也;追而殺之,是捕盜也,雖死當勿論。」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審刑、大理,皆以府斷為是。詔放安石罪,當詣閣門謝。安石言:「我無罪。」不肯謝。御史舉奏之,置不問。時有詔舍人院無得申請除改文字,安石爭之曰:「審如是,則舍人不得復行其職,而一聽大臣所為,自非大臣欲傾側而為私,則立法不當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為陛下守法;而強者則挾上旨以造令,諫官、御史無敢逆其意者,臣實懼焉。」語皆侵執政,由是益與之忤。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於中朝,以韓、呂二族為巨室,欲藉以取重。乃深與韓絳、絳弟維及呂公著交,三人更稱揚之,名始盛。神宗在藩邸,維為記室,每講說見稱,維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所先,對曰:「擇術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為高不可及爾。」帝曰:「卿可謂責難於君,朕自視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輔朕,庶同濟此道。」

一日講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與卿從容論議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徵,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後可以有為,二子誠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禼;誠能為高宗,則必有傅說。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眾,百年承平,學者不為不多。然常患無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擇術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禼、傅說之賢,亦將為小人所蔽,卷懷而去爾。」帝曰:「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誅之,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祿以終身乎?」

登州婦人惡其夫寢陋,夜以刃斮之,傷而不死。獄上,朝議皆當之死,安石獨援律辨證之,為合從謀殺傷,減二等論。帝從安石說,且著為令。

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於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於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令判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預其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餘輩,頒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均輸法者,以發運之職改為均輸,假以錢貨,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者,得以便宜蓄買。保甲之法,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戰陣。免役之法,據家貲高下,各令出錢僱人充役,下至單丁、女戶,本來無役者,亦一概輸錢,謂之助役錢。市易之法,聽人賒貸縣官財貨,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出息十分之二,過期不輸,息外每月更加罰錢百分之二。保馬之法,凡五路義保願養馬者,戶一匹,以監牧見馬給之,或官與其直,使自市,歲一閱其肥瘠,死病者補償。方田之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土肥瘠,定其色號,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又有免行錢者,約京師百物諸行利入厚薄,皆令納錢,與免行戶祗應。自是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陂廢堰,悉務興復。又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又增茶監之額,又設措置河北糴便司,廣積糧谷於臨流州縣,以備饋運。由是賦斂愈重,而天下騷然矣。

御史中丞呂誨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為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為巽辭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謝,因為上言中外大臣、從官、台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為重輕。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歸流俗;陛下權重,則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為重輕,雖千鈞之物,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今奸人慾敗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為。於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於流俗矣,此所以紛紛也。」上以為然。安石乃視事,琦說不得行。 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詒書反覆勸之,安石不樂。帝用光副樞密,光辭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寢。公著雖為所引,亦以請罷新法出潁州。御史劉述、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范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繼去。驟用秀州推官李定為御史,知制誥宋敏求、李大臨、蘇頌封還詞頭,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論定不孝,皆罷逐。翰林學士范鎮三疏言青苗,奪職致仕。惠卿遭喪去,安石未知所託,得曾布,信任之,亞於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春,京東、河北有烈風之異,民大恐。帝批付中書,令省事安靜以應天變,放遣兩路募夫,責有司、郡守不以上聞者。安石執不下。

開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斷腕者,知府韓維言之,帝問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紛然驚異;況於二十萬戶百姓,固有蠢愚為人所惑動者,豈應為此遂不敢一有所為邪?」帝曰:「民言合而聽之則聖,亦不可不畏也。」

東明民或遮宰相馬訴助役錢,安石白帝曰:「知縣賈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當知其情偽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縱之使妄經省台,鳴鼓邀駕,恃眾僥幸,則非所以為政。」其強辯背理率類此。

帝用韓維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維辭而止。歐陽修乞致仕,馮京請留之,安石曰:「修附麗韓琦,以琦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之安用?」乃聽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謂不足以阻奸,至比之共、鯀。靈台郎尤瑛言天久陰,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隸英州。唐坰本以安石引薦為諫官,因請對極論其罪,謫死。文彥博言市易與下爭利,致華岳山崩。安石曰:「華山之變,殆天意為小人發。市易之起,自為細民久困,以抑兼並爾,於官何利焉。」閼其奏,出彥博守魏。於是呂公著、韓維,安石藉以立聲譽者也;歐陽修、文彥博,薦己者也;富弼、韓琦,用為侍從者也;司馬光、范鎮,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遺力。禮官議正太廟太祖東向之位,安石獨定議還僖祖於祧廟,議者合爭之,弗得。上元夕,從駕乘馬入宣德門,衛士訶止之,策其馬。安石怒,上章請逮治。御史蔡確言:「宿衛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馬非其處,所應訶止。」帝卒為杖衛士,斥內侍,安石猶不平。王韶開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議,解所服玉帶賜之。

七年春,天下久旱,飢民流離,帝憂形於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招聖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帝曰:「此豈細事,朕所以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遜語。自近臣以至後族,無不言其害。兩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為誰,若兩宮有言,乃向經、曹佾所為爾。」馮京曰:「臣亦聞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為歸,故京獨聞其言,臣未之聞也。」監安上門鄭俠上疏,繪所見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俠又坐竄嶺南。慈聖、宣仁二太後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呂惠卿服闋,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為參知政事,又乞召韓絳代己。二人守其成謨,不少失,時號絳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而惠卿實欲自得政,忌安石復來,因鄭俠獄陷其弟安國,又起李士寧獄以傾安石。絳覺其意,密白帝請召之。八年二月,復拜相,安石承命,即倍道來。《三經義》成,加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以子雱為龍圖閣直學士。雱辭,惠卿勸帝允其請,由是嫌隙愈著。惠卿為蔡承禧所擊,居家俟命。雱風御史中丞鄧綰,復彈惠卿與知華亭縣張若濟為奸利事,置獄鞫之,惠卿出守陳。

十月,彗出東方,詔求直言,及詢政事之未協於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晉武帝五年,彗出軫;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與《乙巳占》所期不合。蓋天道遠,先王雖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變無窮,上下傅會,豈無偶合。周公、召公,豈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國日久,則曰『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寧』。其言夏、商多歷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驗,欲禳之,國僑不聽,則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僑終不聽,鄭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誕,況今星工哉?所傳占書,又世所禁,?謄寫偽誤,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賢於中宗,周、召所言,則既閱而盡之矣,豈須愚瞽復有所陳。竊聞兩宮以此為憂,望以臣等所言,力行開慰。」帝曰:「聞民間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猶怨咨,此無庸恤。」帝曰:「豈若並祁寒暑雨之怨亦無邪?」安石不悅,退而屬疾卧,帝慰勉起之。其黨謀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者暴進用之,則權輕,將有窺人間隙者。」安石是其策。帝喜其出,悉從之。時出師安南,諜得其露布,言:「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濟。」安石怒,自草敕榜詆之。

華亭獄久不成,雱以屬門下客呂嘉問、練亨甫共議,取鄧綰所列惠卿事,雜他書下制獄,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於陳,惠卿以狀聞,且訟安石曰:「安石盡棄所學,隆尚縱橫之末數,方命矯令,罔上要君。此數惡力行於年歲之間,雖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發安石私書曰:「無使上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謝無有,歸以問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雱憤恚,疽發背死。安石暴綰罪,去「為臣子弟求官及薦臣婿蔡卞」,遂與亨甫皆得罪。綰始以附安石居言職,及安石與呂惠卿相傾,綰極力助攻惠卿。上頗厭安石所為,綰懼失勢,屢留之於上,其言無所顧忌;亨甫險薄,諂事雱以進,至是皆斥。

安石之再相也,屢謝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傷不堪,力請解幾務。上益厭之,罷為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改集禧觀使,封舒國公。屢乞還將相印。元豐二年,復拜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換特進,改封荊。哲宗立,加司空。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中,謚曰文,配享神宗廟庭。崇寧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廟,列於顏、孟之次,追封舒王。欽宗時,楊時以為言,詔停之。高宗用趙鼎、呂聰問言,停宗廟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居金陵,又作《字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時學者,無敢不傳習,主司純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說,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蜀人蘇洵獨曰:「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作《辯奸論》以刺之,謂王衍、盧杞合為一人。

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詘。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復相,歲餘罷,終神宗世不復召,凡八年。

論曰:朱熹嘗論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凶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問韓琦曰:「安石如何?」對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神宗不聽,遂相安石。嗚呼,此雖宋氏

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❹ 關於道德的詩句名言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❺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愛國篇
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國語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賈誼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
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司馬遷
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班固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范曄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曹操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曄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崔顥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杜甫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杜甫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
赤心事上,憂國如家。——韓愈
以國家之務為己任。——韓愈
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專利國家,不為身謀。——司馬光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蘇軾
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一寸赤心惟報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辛棄疾
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
盡忠報國。 ——脫脫
一寸山河一寸金。——脫脫
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於謙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
丈夫所志在經國。——海瑞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宋纁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張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已。——顧炎武
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陳恭尹
富天下,強天下,安天下。——顏元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丘逢甲
海水沸騰,耳中夢中,炮聲隆隆。凡百君子,豈能無淪胥非類之悲乎?圖避謗乎?閉戶之士哉!——康有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啟超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梁啟超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保國家。——秋瑾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拚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擻精神,喚起國魂,思獨立,心如百煉金堅。把微軀為國捐,把微軀為國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難全。——黃遵憲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
凡將舉事,令必先行。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誅不避貴,賞不避賤。——晏子春秋
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論語
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慎到
欲不得干時,愛不得犯法,貴不得逾親,祿不得逾位。——慎到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李悝
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商君書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船楫也。——商君書
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戰國策
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戰國策
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則行,禁焉則止。——屍子
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
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韓非子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韓非子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不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韓非子
好以智矯法,時以私雜公,法禁變易,號令數下者,可亡也。——韓非子
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韓非子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持國。——呂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禮記
矯不正不可以為方,規不正不可以為圓。——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馬遷
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司馬遷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司馬遷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桓寬
曲木惡繩直,姦邪惡正法。——桓寬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桓寬
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殊則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王符
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王符
賞毫釐之善,必有所勸;罰纖芥之惡,必有所阻。——桓范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陳壽
刑罰者,治亂之葯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范曄
賞一勸百,罰一懲眾。——王通
刑濫,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吳兢
若甑生獲免……有功之人,皆須犯法。——吳兢
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吳兢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准繩所以正曲直。——吳兢
賞妄行則善不勸,罰妄行則惡不懲。——魏徵
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耳。——劉昫
法者,國仰以安也;順則治,逆則亂,甚亂者滅。——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歐陽修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國,則一國治。——王安石
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蘇洵
約之以禮,驅之以法。——蘇洵
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蘇轍
賞而不誠不勸也,刑而不誠不戒也。——崔敦禮
法無寬嚴,清者斯貴。——徐禎稷
凡事不可輕疑,惟斷獄不可不疑。——呂坤
賞及壬人,則善者不以賞為榮;罪及善者,則惡者不以罰為辱。——呂坤
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王夫之
法不立,誅不必,而欲為吏者之毋貪,不可得也。——顧炎武
立法非難,守法為難;聽諫非難,樂諫為難。——張廷玉
強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誠信篇
無信患作,失援必斃。——左傳
信,國之寶也。——左傳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左傳
失信不立。——左傳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左傳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民無信不立。——論語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誠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君子必誠其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大學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禮記•中庸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表記
君子不失口於人,故言足信也。——禮記•表記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韓嬰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司馬遷
人先信而後求能。——劉安
誠無垢,思無辱。——劉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劉向
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論而相欺,不諾忠論而誠實。——王符
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楊泉
開誠心,布公道。——陳壽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范曄
巧偽不如拙誠。——顏之推
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顏之推
為國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國家興廢,莫不由之。——李廷壽
推之以誠,則不言而信。——王通
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交接有分矣,不誠則絕。——魏徵
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敗德,為下則危身。——吳兢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饞訴。——劉禹錫
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林逋
齊斗堆金,難買丹誠一寸真。——晏幾道
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保國。——司馬光
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司馬光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司馬光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蘇軾
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蘇軾
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楊時
處己、事上、臨下,皆當以誠為主。——薛瑄
諾而寡信,寧無諾。——彭汝讓
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如勿諾。——申涵光
半句虛言,折盡平生之福。——唐彪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王晫
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啟超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知禮篇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詩經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左傳
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左傳
富貴而驕,自遣其咎。——老子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老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
道之以致,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
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荀子
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權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矩之於方圓也,既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荀子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權力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私。禮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行,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韓嬰
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大戴禮記
忠信,禮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學禮。——禮記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禮記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記
富潤屋,德潤身。——禮記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劉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司馬遷
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司馬遷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班固
在官唯明,蒞事唯平,立身唯清。——馬融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陸機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葯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吳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苟營。——張籍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譽不能掩惡也。——歐陽修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王安石
禮之始作也,難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難久。——蘇洵
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蘇轍
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私,吾家之所深恥,子孫戒之。——陸游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楊萬里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知恥是由內心以生。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朱熹
鋤一惡,長十善。——脫脫
種樹者必養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於謙
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柏廬
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張廷玉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陳弘謀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張潮

❻ 為什麼 現在人為了利益而忽略道德呢

中國人為什麼變得缺少道德了?
中國一向自認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講道德的國家,目前中國的社會道德狀況究竟怎麼樣呢?自[url=]改革開放[/url]以來,隨著時間推移,國人漸漸感嘆世風日下,道德日益下滑,人心不古。近一段時間來,各種傳播媒介,針對各種個案討論道德,具體地說是在討論道德底線。以下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一、全民拜金:目前[url=]中國[/url]的情況是經濟催生道德的墮落。現在國民經濟是逐年上升,道德逐年下降,正好成反比,到處都是拜金主義。
二、道德淪喪:中國社會現在是道德淪喪。有人說:中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不是台灣,更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公民道德的淪喪!中國人的道德底線已盪然無存,造成現在的種種社會生活的混亂無序。
三、有史以來道德最敗壞時期:目前是中國有史以來道德最敗壞的時期。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沒有發生過像現在這么道德淪喪、道德敗壞的時期。現在是道德最糟糕的時期,而且中國人的道德還要進一步惡化。
四、應回歸道德[url=]傳統[/url]:現在中國的道德肯定應該回歸中國的傳統,不提升道德觀念不行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古到今,道德在中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位置。犧牲自己以利他人,犧牲個人以利整體的利他主義和集體主義道德宣傳比任何別的國家都響亮。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里,當下的中國正在討論的卻是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根本談不上去建設更高的毫不利己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中國人的道德是怎麼敗壞的?從表面上看,是中國從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開始的。如果道德淪喪是市場經濟的道德特徵,我們寧願不選擇市場經濟。但事實上是,為什麼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沒有出現道德淪喪的情況呢,顯然,認為市場經濟是中國人「缺德」的根源這種論點是站不腳的。
作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立了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但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社會的道德倫理機制,這才是中國人變得「缺德」的真正根源。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國從沒有進入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國的道德傳統完全是建立在儒家道德基礎上的,現在我們進入了市場經濟社會,我們的道德倫理教育要麼停留在以前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階段,要麼祭出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法寶,但這些道德教育都解釋不了市場經濟社會的各種現實,與社會現實相脫節和矛盾的道德教育顯然不能再作為支撐整個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倫理基礎。
眾所周知,西方的市場經濟理論[url=]發展[/url]了幾百年,而市場經濟理論的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經濟學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傑出的倫理學家。亞當·斯密一生從事學術研究,留下了兩部傳世佳作:《道德情操論》和《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國富論》)。他在《國富論》中闡述了「看不見的手」的古典經濟學體系已被我國思想理論界所熟知,但在《道德情操論》中闡述的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卻長期未被我國思想理論界所關注,而這兩部巨著也正是西方市場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學基礎和倫理學基礎。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據說,19世紀末日本的明治天皇為了改變國家的落後局面,派人向英國取經,發現了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兩本書:《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並將這兩本書帶回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明治天皇借鑒亞當·斯密的市場經濟理論,並結合日本國情治理國家,日本逐漸強大了;而中國呢,辛亥革命前,嚴復先生於1901年翻譯了《國富論》,卻把《道德情操論》留在了英國。「五四運動」期間,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西方的各種理論學派和著作大量湧入中國,但奇怪的是,其中竟沒有市場經濟社會的倫理學基礎著作《道德情操論》,由於思想理論界對《道德情操論》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直到今天,中國也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倫理觀。據筆者考證,中國最早《道德情操論》的中譯本是在1997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被整整耽誤了96年,這實在是中華民族之不幸。
為什麼說《道德情操論》建立了西方市場經濟制度的倫理道德基礎呢?因為亞當·斯密在這部倫理學巨著中揭示了市場經濟社會的基本行為規范,說明了商業產生自由和文明的基本原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倘若對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不了解,則不可能理解市場經濟社會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進程。
在亞當·斯密所處的18世紀,英國的社會、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但西方傳統的道德學家們仍堅信「貧則德高、富則腐化」,贊美古代社會為有德的社會,近代商業社會則是「奢侈、墮落」的社會。當時的學術界及社會輿論,普遍關心的核心問題也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道德是否會墮落。當時大多數的「有識之士」皆認為:商業化的發展必將使整個社會的道德、倫理衰敗,終將招致[url=]人類[/url]文明的衰退。
亞當·斯密對當時的英國社會現狀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與傳統道德學家們完全不同的看法。亞當·斯密首先指出: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交易主體皆基於「利己心」而行動,它還是人們從事社會活動的基本心理驅動力。然後指出:「美德就存在於對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的的追逐之中,而節儉、勤勉、誠實等美德一般是從利己的動機中養成。」
亞當·斯密將其倫理學研究建築在激發利己心的基礎之上,他認為仁慈、利他主義等都是不穩定的、偶發的、非持久性地心理驅動力。面向普通的人們,傳統的道德說教方式——樹立聖人、英雄人物,以其所謂的先進事跡教育大眾的方式無濟於事,這樣的理想,在現實中不過是不正常的、特例而已。而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無需道德說教,市場化過程本身就是培育並實現良好道德、倫理的場所。它不僅擁有自動調節社會資源分配的經濟力量,還具有自動調節人性,使之趨向公益的道德力量。
亞當·斯密還提出,自由和獨立的人格是自然產生美德的兩大條件。隨著商業的發達,市場社會的國民在經濟上自立為生的過程中自然會具備道德涵養,勤勉、謹慎等美德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相反,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家丁、傭人因其人格不獨立,必然會道德敗壞。
我國研究亞當·斯密學說的專家李非教授,曾將斯密的市場道德理論稱為「道德人假設」,其要點列舉如下:
1、利己心是[url=]人類[/url]的本能,在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社會制度下,利己心具有自發地趨向美德的內在力量;
2、在市場經濟社會里,社會和經濟活動的主體必須具有自由和獨立的人格,其個人倫理或者說國民性才表現為基於利己心的慎思之德;
3、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社會中,其國民的富與德(物質富裕與道德)將[url=]自然[/url]而然地同時實現。即國民在積累經濟資本的同時,積累勤勉、節儉、誠實、守約、守時等道德;
4、在市場經濟中,追求富裕的過程就是道德修煉的過程,這是一個無意之中的結果,意味著每一個市場的參加者誰也沒有意識到在經商中使自己高尚起來。
5、從長期看,一個民族或國家將通過自由的市場經濟而成為有德之國。這是因為市場社會存在著看不見的道德強製作用,無形之手的倫理學涵義正在於此。
1831年,一位年僅25歲的法國青年托克維爾在對美國進行了幾個月的考察後,在《論美國的[url=]民主[/url]》這本經典著作中無限感慨地談起美國的民主。在那裡,幾乎沒有人作一心為公、自我犧牲的說教,但是人們相信犧牲精神對犧牲者本人和受益者的價值,而且決不乏犧牲精神的表現;人們也絕口不談德行是美好的,但是人們堅信德行是必要的,而且每天都按此信念行事。所以,盡管美國人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非常強烈,他們拚命追求財富,但卻很少亂來;他們的理性雖然不能抑制他們的熱情,但卻能指導他們的熱情。這就是亞當·斯密道德理論實踐的最佳例證,由於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都是亞當·斯密理論的典型實踐者,因此其國民道德水準、倫理意識普遍較高。
理解了亞當·斯密的道德倫理學,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的民主,不難理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將數百億美元巨額財富捐獻給社會的慈善行為,他只不過按照亞當·斯密所奠定的社會道德准則行事,鋼鐵大王卡內基、「股神」 巴菲特的慈善行為不也是對亞當·斯密道德理論的忠實履行嗎?因為在亞當·斯密的道德哲學中,富與德(物質富裕與道德)同時實現的最終結果就是:市場社會的國民富而有德,因為國民在追求富裕的過程中進行了道德修煉。
跟儒家思想在中國一樣,亞當·斯密的原著雖然比較晦澀難懂,但其倫理思想在西方的影響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亞當·斯密的學說成為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的主流道德倫理標准,已經滲透到每個西方發達國家國民的骨子裡面。這些國家的政府就是要讓所有的國民,包括從嬰兒到老人,清清楚楚地知道,作為一般的國民,不需要太高的道德要求,只要遵守法律,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來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富裕與道德就可以同時實現。
作為市場經濟的聖經和[url=]商業[/url]社會倫理道德的基礎,亞當·斯密的道德倫理學說已無須冗言論證。但由於中國社會的主體人群長期以來對亞當·斯密道德哲學的了解甚少,在這種背景下,亞當·斯密的商業道德哲學能否結合中國的國情,逐漸形成新的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的道德標准,尚是個未知數。
我們首先應該承認的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有很大的虛偽性,其倫理學原理上存在著根本缺陷:虛偽地否認人類本性,否認人具有「利己心」這一不可改變的基本事實,所以難以讓普通民眾信服。更大的問題是,中國從沒有進入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社會,所以中國原有的任何一種道德哲學也無法解釋商業社會的各種現實,很多道德說教甚至是與現在的市場經濟完全矛盾的,所以主張回歸道德傳統的論點可能會使國人的道德價值觀念更加混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向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學習,選擇了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的復興之路。但是,我們僅僅借鑒了市場經濟的硬制度,卻沒能借鑒市場經濟的軟制度,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教育沒有跟上,造成了中國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一手軟,一手硬的局面。市場經濟的發展打破了中國人的道德價值觀,使得原有的價值觀沒人信奉,而新的價值觀又沒有形成。所以今天中國社會的道德進入了「春秋戰國」[url=]時代[/url],傳統的、沒落的連同新生的許多道德觀念混雜在一起,尚沒有形成被普通大眾信服和接受的主流道德標准。缺少適當的道德理論引導,又失去了宗教信仰的道德約束作用,中國人也就無所畏懼,不擇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來。
按照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國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富與德(物質富裕與道德)同時實現的前提條件並沒有出現。特權階層依靠制度缺陷和社會不公迅速致富,大量沒有經過道德修煉過程的暴發戶成為社會道德淪喪的毒瘤,他們使整個社會傾向於投機取巧而非勤勞致富,這些都是違背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理論和商業道德倫理而種下的惡果。
亞當·斯密的理論在幾百年前就很好地解釋了商業社會中道德敗壞和腐敗產生的根源。他認為妨礙人們勤勞工作、阻止人們實現生活改善願望的制度就是社會道德墮落的根源。例如:特權、壟斷、管制、保護等制度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道德風險,不僅僅阻礙了社會經濟的自然運行,而且還造成了商人的腐敗和墮落,它使商人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投機取巧而獲得壟斷和超額利潤上,導致腐敗的產生和社會道德的敗壞。「如果取消了特權、壟斷、管制、保護以及暴利等,……則商人階層亦會非自願地被引向努力、節儉、正直等道德領域」。從封建遺制看,諸如限制勞動和資本自由移動的法律(居住法、學徒法等等)皆妨礙人們的勤勉、正直。諸多封建性特權(如長子繼承法、永久所有權等)皆妨害人之本能—節儉。顯然這樣的制度一旦廢除,則依人之本性,自然會勤奮工作,節儉為生。
選擇了資本主義並不等於就是市場經濟社會,一個國家是否是市場經濟國家主要看這個國家市場的自由競爭程度。從這一點上來看,俄羅斯和南美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目前也不是市場經濟社會,而這些國家的國民道德水準也不盡人意。可見,如果中國消除不了特權、壟斷以及不勞而獲的各種根源,讓社會中的特權階層繼續依靠權力和關系去掠奪財富,而不是讓國民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去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並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商業社會的道德倫理觀,目前中國社會道德觀念的混亂狀態就難以改變,也就無法防止整個社會的道德下滑。
作者並不主張完全模仿西方的東西,特別在國人最重視和引以自豪的倫理道德方面,如果傳統的道德理論能夠解決現有道德危機問題,則無需畫蛇添足地學習西方。理論無國界,市場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發展了幾百年,除了亞當·斯密的道德哲學,尚沒有任何其它理論能夠解釋市場經濟社會所發生的一切,不實行拿來主義,借鑒經過西方社會幾百年檢驗的商業道德哲學,中國很難避免國民「缺德」和「文明古國」世風日下的道德尷尬。
用亞當·斯密的道德倫理學說看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追求物質富裕與提升國民的道德水準並不矛盾,只要完善法制,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引導國民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來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就可以雙豐收,富裕與道德同時實現的理想社會也就會早一點到來。
唉~~~~~~~道德啊~~~~~~~~

❼ 百年中國十大人物都是誰

NO.1 蘇軾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詩人。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書法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還是個美食家,發明的東坡肉流傳至今,成為國宴菜。

任何人只要在其中一個領域達到他這樣的成就,就可稱得上五百年不遇的天才,蘇軾居然憑借一人之智兼而有之,實在令人嘆服。

NO.2 李白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這個狂人、酒鬼,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詩詞天賦,他就如神仙高居天空吟詠那些曼妙的詩句,讓五千年的詩壇成為他的樂園。

如果要形容李白,餘光中的一句話相當貼切: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NO.3 杜甫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為「詩聖」,其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被稱為「詩史」。近體格律詩最終在杜甫這里成熟,也最終在這里達到巔峰,又最終在這里獲得突破。

當七言律詩成為古典詩歌的最高級形式時,杜甫憑借他那絕世天才,坐上了近體格律詩的最高殿堂。

NO.4 曹植
曹植,字子建,漢末三國時詩人、文學家。這位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文學史上最善於描寫美女的詩人,浪漫之詩寫得極浪漫,凄苦之詩寫得極凄苦。

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他「七步成詩」的故事也被後世廣為流傳。

NO.5 屈原
屈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他被世人稱為「詩歌之父」。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他留下的作品,據《漢書·藝文志》記錄共25篇。

NO.6 司馬遷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被後世尊為史聖。其著作《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後世影響巨大。

NO.7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贊嘆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

NO.8 湯顯祖
湯顯祖,明代戲曲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語世界最天才的戲劇大師,那麼,湯顯祖無疑是中文世界最天才的戲劇大師。

NO.9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晉代書法家,是世上難得的才子,享譽「書聖」之稱。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NO.10 徐渭
徐渭,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也是蘇軾之後一個真正的全才藝術家。他開創的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獨特畫風,扭轉了花鳥畫在畫壇的地位,並最終成為這四百多年來的中國繪畫的主流品種。

鄭板橋自稱徐渭「門下走狗」,齊白石感嘆「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他在53歲才開始潛心文學藝術創作,用生命的最後二十年,成就藝術史一座巍峨的高峰。

❽ 用什麼詞來形容道德品質

歌頌偉大人格的成語: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厚德載物 懷瑾握瑜 蕙心紈質 見危授命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長 拾金不昧 玉潔松貞 沅茝灃蘭 雲中白鶴 志士仁人
寬容
海闊天空 含垢納污 呼牛呼馬 豁達大度 既往不咎 寬大為懷 寬宏大量 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 息事寧人 下不為例 下車泣罪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以直報怨 以德報怨 宰相肚裡能撐船 知情達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將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傷 絕甘分少 普度眾生 起死人,肉白骨 輕財好施 設身處地 疏財仗義 為民除害 為民請命 雪中送炭 與人為善 雲行雨施 仗義疏財 助人為樂
榮耀
生榮死哀 死得其所 萬古千秋 萬古流芳 為國捐軀
⑵志氣
有志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誇父追日 老驟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雲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戶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為
大顯神通 大顯身手 大有作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奮發有為 公才公望 後生可畏 龍躍鳳鳴 鵬程萬里 前程萬里 如日方升
奮發
發憤圖強 奮發圖強 奮發蹈厲 披荊斬棘 聞雞起舞 我武惟揚
其他
八仙過海 不務空名 負重致遠 掞藻飛聲
⑶忠貞
忠誠
碧血丹心 不避斧鉞 成仁取義 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報國 大節不奪 大法小廉 蹈節死義 斷頭將軍 肝腦塗地 故舊不棄 故劍情深 寒花晚節 久要不忘 捫心無愧 倩女離魂 捨身求法 田父獻曝 先驅螻蟻 心虔志誠 以身殉職 以身許國 憂國奉公 孝子順孫 忠孝節義 忠心耿耿 忠肝義膽
堅定
從容就義 富貴不能淫 海枯石爛 堅持不渝 堅韌不拔 堅定不移 雷打不動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鍥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堅石穿 心如鐵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煉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堅行苦 至死不變 忠貞不渝
堅強
堅苦卓絕 薑桂之性 寧死不屈 鐵石心腸 威武不屈
節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潤 冰清玉潔 冰壺秋月 高風亮節 古井無波 黃花晚節 堅貞不屈 儉可養廉 見利思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 三貞九烈 喪身失節 歲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齒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誠
真誠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悃愊無華 披心相付 披肝瀝膽 璞玉渾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誠相信 推誠相見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魚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執其中 真心實意
誠實
表裡如一 開誠相見 恪守不渝 傾心吐膽 殺彘教子 實心實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鑒 閉邪存誠 心口如一 胸無宿物 胸無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膽相照
⑸謙虛
虛心
不恥下問 不驕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辭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蟬翼 好問則裕 戒驕戒操 禮賢下士 滿招損,謙受益 拋磚引玉 謙讓末遑 謙虛謹慎 犬馬之勞 深藏若虛 損之又損 聞過則喜 洗耳恭聽 虛懷若谷 遜志時敏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鍾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載酒問字 擇善而從 知之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異人任 修心養性 引咎自責 知過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謹慎
愛惜羽毛 剛毅木訥 畫地為牢 斤斤自守 謹言慎行 慎終追遠 守口如瓶 臨事而懼 臨深履薄 如臨探淵 如履薄冰 奉命唯謹 三思而行 小心謹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顧後
其他
見賢思齊 名列前茅 平步青雲 棄暗投明 棄舊圖新 青雲直上 繩愆糾謬 水漲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飛猛進 脫胎換骨 惡居下流 再接再厲
⑹廉潔
廉潔
不忮不求 澹泊寡慾 奉公守法 富貴浮雲 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 先公後私 纖塵不染 洗手奉職 枵腹從公 一塵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鶴 飲馬投錢 澡身浴德
無私
大公無私 公事公辦 公正無私 公而忘私 顧全大局 國爾忘家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涓滴歸公 開誠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緯 摩頂放踵 舍己為人 舍已救人 舍己從人 先人後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修身潔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義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義凜然 大事不糊塗 風骨峭峻 剛腸嫉惡 光風霽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氣 襟懷坦白 明鏡高懸 事無不可對人言 守正不阿 守經達權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徑 嚴氣正性 正大光明 仗義執言
慷慨
高義薄雲 慷慨解囊 樂善好施
勇為
見義勇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 孤芳自賞 潔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難合 特立獨行 與世無爭
其他
目不邪視 相忍為國 修橋補路 眼裡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視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義凜然 直道而行 坐懷不亂
⑺勤奮
勤奮
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夙夜匪懈 夙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詣 囊螢照讀 任勞任怨 埋頭苦幹 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 仰屋著書 映月讀書 映雪讀書 勇猛精進 引錐刺股 鑿壁偷光 折節讀書 坐薪懸膽
專心
不敢旁鶩 不知肉味 目不窺園 傾耳而聽 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氣凝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有恆
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精衛填海 始終如一 始終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遠千里 不敢告勞 兢兢業業 默默無聞 默默無言 駑馬十駕 勤勤懇懇 身體力行 事必躬親 手足胼胝 手足重繭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 渾身是膽 臨危不懼 履險如夷 能征慣戰 排除萬難 前仆後繼 群威群膽 殺敵致果 捨死忘生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視死如歸 所向無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銅頭鐵額 萬死不辭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降龍伏虎 一往無前 一身都是膽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義無反顧 勇者不懼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軍 浴血奮戰 斬將搴旗 豬突豨勇
奮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氣 一馬當先 縱橫馳騁
堅強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百煉成鋼 死不足惜 死而無悔 至大至剛
其他
沉潛剛克 膽大如斗 膽大包天 威風凜凜 餘勇可賈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義滅親 秦鏡高懸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無偏無黨 先自隗始
嚴明
秋毫無犯 鐵面無私 鐵面御史
明辨
愛憎分明 褒善貶惡 火眼金睛 信賞必罰 羞與為伍 彰善癉惡

10善良
善良
設身處地 於心何忍
安分
規行矩步 渾俗和光 既來之,則安之 樂天知命 繩趨尺步 束身自好 隨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溫柔敦厚
仁慈
仁至義盡 仁言利博 仁心仁聞 萬家生佛
和善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菩薩低眉 善氣迎人
溫潤
平易近人 軟玉溫香 溫良恭儉讓 溫潤而澤
忍耐
忍氣吞聲 忍辱含羞 忍辱負重 唾面自乾 委曲求全
其他
人棄我取 山高水長 知書達禮
(11)團結
團結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堅如磐石 精誠團結 磐石之固 銅牆鐵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
和衷共濟 戮力同心 齊心協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協力 一體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眾擎易舉
幫助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陰陽 抑強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張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風雨同舟 患難與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濟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運 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關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連 意氣相投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12)才能
才學
八斗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卧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綉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里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葯籠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運籌帷幄 遵時養晦 足智多謀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里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覺
機智
便宜行事 耳聽八方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見機行事 機變如神 臨機處置 靈機一動 明察秋毫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巧發奇中 情急智生 隨機應變 手急眼快 通權達變
博學
博洽多聞 博古通今 博學多聞 博學多才 博聞強記 搏大精深 殫見洽聞 多文為富 見多識廣 滿腹經綸 通今博古 無所不通 學富五車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干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面 無所不能
遠見
高瞻遠矚 目光如炬 深思遠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先見之明 遠見卓識 真知灼見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面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自立門戶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斫輪老手
老練
曾經滄海 膽大心小 老成見到 千錘百煉 少年老成 身經百戰 深謀遠慮

❾ 優秀的道德成果有哪些

一些道德成果我們已經習以為常,至於它是在何處形成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卻已說不清道不明。譬如誠信,在中國,誠信是儒家為人處世的中心思想,尾生抱柱、曾參殺豬、商鞅立木取信、關公夜讀春秋等故事不絕於耳;在西方,誠信也是國人最基本的道德價值之一,華盛頓用斧頭錯砍櫻桃樹,事後把真相告訴父親,反而獲得了父親的贊賞。眾所周知,道德是一種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而諸如誠信這樣的品質是真正經過人類歷史鍛造過的瑰寶,是維持人們共同生活,和諧相處的必備品質,甚至可以說這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今天我們不細究這類廣泛的道德成果是如何被國人吸收借鑒的,我們主要探討一下近代以來中國人是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自己的道德觀以及現代的新一代又該抱著怎樣的觀念去面對這紛繁復雜的世界。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民族,善於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吸收世界民族之林里的璀璨之處。試舉兩個例子,第一,關於女權,百年前,中國社會風雨飄搖,山河色變,清末有三妻四妾,民國有大軍閥姨太太,新中國成立以後,指腹為婚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正是在這一時期,外國人在入侵中國時也帶來了他們的思想文化,社會風尚,這讓許多有機會開眼看世界的男性女性意識到了東西方關於女德的差異。呂碧城獨自一人周遊世界,走遍歐洲十幾個國家,她寫詩寫書寫文章探討女性命運,開辦女子學校培養出了鄧穎超,許廣平等知書達理的新時代妻子,在政界商界學界嶄露頭角,不懼流言;秋瑾在誕下兩個孩子後毅然決定離開丈夫自費前往東京留學,在這里她廣交留學生,仿照歐美新聞之例發表文章,振臂疾呼號召男女平等;林徽因自幼就讀於英國人開辦的女子中學,隨後又隨父親前往歐洲游歷,深受西方觀念影響,憑借一身浪漫才情和前衛獨立的性格在那個動盪的文學界占據一席之地……在那近百年的時光里,中國人吸收借鑒了其他民族關於女性的道德觀,為今天女性的自由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二,關於家庭,陳忠實先生在其著作《白鹿原》一書中刻畫出了黃土大地上白鹿兩姓大家族在時代洪流中的傳奇故事,我至今對白嘉軒鹿子霖等大家長形象印象深刻,那時中國社會極講究人情,一大家子人總是一起生活,榮辱與共。隨著時代進步,改革開放,外資入駐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南闖北,在一批批春筍般崛起的城市裡落地生根,大家族逐漸被瓦解,人們越來越適應小家庭的自由與便捷。父母待子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恩威並施,子女待父母不再是束手束腳的畢恭畢敬,新型的家庭關系更傾向於父母與子女互相尊重,地位平等。

❿ 傾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為:仗義疏財能夠團結人,嚴於律己能夠使人信服,寬以待人能夠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夠領導眾人。

出處: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傾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

內容簡介:

全書析理透徹,入木三分,蘊含的處世哲理和處世思想涉及儒釋道三教,可以說,汲取了各家思想精華,融合了多重人生理想。從全書對山、川、民、物,風、雷、雨、露的細致刻畫,又可以看出作者生活閱歷十分豐富,觀察生活全面細膩,對生活進行了深入思考。

該書文辭好。駢散兼行,將駢文的偶對協韻之美、辭藻雅潔之美與散文的錯綜變化之美、平實暢達之美,有機地融合在極其短小的篇幅里,言簡意深。

(10)百年道德傾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陳繼儒(1558-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朝文學家。

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此皇詔徵用,皆以疾辭。

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

道德是中國傳統社會歷來提倡的重要內容之一。陳繼儒指出,為人處世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也將遭到無情的淘汰。「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變者,凄涼萬古,我如為善,雖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為惡,縱位極人臣,有人議其過。」

一個人的為人在於其自身的德行,權高位重並不等於品德高尚,對名對利的過分追求,往往會導致道德的淪喪。因此,要懂得節制,加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陳繼儒認為「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行融其偏」。

意思是說,有才能和智慧、英雄敏捷的人,由於自己的天資聰慧穎悟,所以對事情往往不愛去多加考慮,最容易棋失一著而滿盤皆輸。如果他們肯努力在學問上下點腳踏實地的工夫,成就一定會比一般人大得多。

抱持有志氣和節操的人,往往會用自己的觀點和人格去要求別人,肯定會激昂慷慨,嫉惡如仇,對社會的看法也往往過於激烈分明。他們應該增進自己的道德和涵養,用慈悲的眼光和寬恕的心情去對待社會和人生。

人成長的道路往往充滿荊棘和坎坷,面對困難和逆境,《小窗幽記》告訴讀者, 「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順境」,既要正視眼前的困難,又要不安於現狀,有改變困境的信心與決心。

只有這樣才能具備面對層出不窮的變化應付自如的能力,正所謂「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真正的達觀之人,處在災禍之中而不憂不懼,居住福祿之內卻不驕不躁,知道那幸福與災禍都在於自己一人的所作所為和人生觀如何。

面臨困難時,應堅持自己的目標。行動的目的越明確,意志表現的水平越高,就能自覺克服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而目標的實現應既要有利於自己,也要能使他人從中獲益。

熱點內容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1-14 15:57:29 瀏覽:155
藝術品成交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15:53:25 瀏覽:95
民法中的過錯 發布:2025-01-14 15:46:58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