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嫂叔情

道德與法治嫂叔情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58:14

❶ 包勉為什麼死

包勉是包公的侄子,由於他貪贓枉法,包公把他給鍘掉了。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案件。他的嫂子罵他禽獸不如,因為包公從小父母雙亡,是由他嫂子撫養起來的。

像母親那樣對待他,他與他侄兒一起考試,中舉,一個當縣令,一個當開封府尹,而現在他將其唯一的後代給干處決了。

在這種情況下,包公陷入了一種道德困境。最後解決的途徑是包公跪地,直哭嫂娘,此時,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達到了頂峰。嫂子不叫嫂子,叫嫂娘,差一個字兒,然後答應給他養老送終,然後嫂子起來,原諒了他。

《鍘包勉》根據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改編,內容皆不同。原著里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里改編叫包勉,原著里是龐太師設計陷害包勉,戲曲里的包勉果真違法;原著里是此段放在五鼠鬧東京的時候,戲曲里是陳州放糧的時候。

原著里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後洗清了罪名,戲曲里為突出包公的大公無私被鍘。

(1)道德與法治嫂叔情擴展閱讀:

故事講述:北宋時期,包拯奉旨往陳州放糧,首相王延齡、司馬趙斌同至長亭餞行。包侄包勉私告趙斌自己當縣令受賄之事,趙故意當眾告包拯,包按律擬鍘包勉。

包勉求趙斌求情,許賄三千金。趙代求情,包不允。勉又求王延齡,王令勉泣求,包許免死。而趙斌向勉索謝金,勉不給,趙即冷語譏包拯。包拯大怒,立鍘包勉,並當眾怒斥趙斌。

包拯鍘包勉後,嫂嫂吳妙真得到包勉死訊後,至赤桑鎮大罵包拯,包拯百般解勸,這就是後面的《赤桑鎮》。

❷ 哥哥因車禍去世,父母捨不得嫂子離家,讓我和嫂子一起過可以嗎

我在農村長大,村裡這樣的事情不少。一例是哥哥沒了,小叔子和嫂子過;還有一例是弟弟沒了,大別子和弟媳過。怕別人說閑話的話外話是本人也不拒絕,在一起是三贏了,父母高興,嫂子接受,你也解決了終身大事,挺好的。

如果你不喜歡嫂子,那就不要為難自己,委屈求全,感情的事免強不得,這都樣反而不好。有的父母因兒子去世,覺得兒子媳婦一個人養小孩不容易,會建議小兒子續嫂子。這種做法不是沒有,但小兒子與嫂子一定要有感情基礎,不然婚姻磕磕絆絆太多,很難聚到一塊。強扭的瓜不甜。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內心吧。

❸ 武松殺死嫂子和西門慶放到今天會判什麼刑

武松發現大哥的死有蹊蹺,經過調查發現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勾當一怒之下殺死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原文是這么寫的: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只腳踏住他兩只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

西門慶是不是被武松殺了?暫且不論證。如果武松殺死嫂子潘金蓮和嫂子的姦夫西門慶,按照目前我們的法律來說,武松可能不會被判死刑,但最低也是無期、死緩之內的。

❹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什麼意思

蘇秦與孟子的時代

為了研究《孟子》這本書,我們在前面先簡單扼要地提出了戰國時期,和孟子同時的學術思想界的一般人物,作為比較,作為陪襯,使我們在研究孔孟學術思想時,藉以啟發自己的慧思,同時也可以由此認識孟子之所以被尊為亞聖的道理。
但是,只從當時的那些知識分子去了解孟子還不夠。我們現在再來看看與孟子同一時代中,國際政治上的風雲人物,也是我們歷史上著名的風雲人物——蘇秦。他真是擺足了歷史上的威風,但他也在年輕時期,受盡折磨,足資青年效法、惕厲。
在中國的歷史上,後世一般研究史學的儒生們,盡管不重視蘇秦,看不起蘇秦,但是,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史上,這些大人先生們,暗地裡都還是摹擬蘇秦的那一套。甚至還深深地重用他的名言。尤其是當時代在變亂之中,要想撥亂反正,蘇秦的那一套,是不容忽視的,並不簡單。
時下有些國人,往往很幽默地把現在美國的基辛格,比作蘇秦。講實在的,基辛格還不夠資格與蘇秦相提並論,比之蘇秦那兩個小兄弟蘇代、蘇厲,還差得多。
蘇秦生在孟子同一時代的東周,是洛陽人。東周的洛陽,是當時中央周天子的另一首都所在地,盡管那個時代天下諸侯互爭雄長,爭取霸業,眼裡已經沒有中央的周室,所謂「天下已不宗周者久矣」。但是東西兩周的首都所在,到底還是有它悠久的歷史文化。蘇秦便出生在那個古老文化所在地的名都。研究一個人的生平,這點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他在少年的時候,和張儀、孫臏、龐涓幾個人,都是從鬼穀子求學。鬼穀子的確是當時以及後世的一個神秘人物,也是屬於道家之流的隱士,我們暫時不去講他。蘇秦離開了鬼穀子以後,便想有所作為。他研究一下當代的局勢,只有秦國足以舉足輕重,能夠影響當時的整個天下。所以他的目標,就指向了高據西陲的秦國。那個時候的秦國,是秦惠王的時代,也正是由商鞅變法以後,講究法治、講究富國強兵的一個時期。而後,再經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勵精圖治,才奠定了始皇一統天下的基業。
蘇秦抱著滿懷希望到秦國去,大概先變賣產業,又借了些債,置辦得很豪華,帶了很講究的行裝到秦國。見到秦惠王,提出了他對天下事的整套構想和計劃。
在當時的觀念里,這種情形就叫做「游說」。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考試取士的用人辦法,一般學者知識分子,都靠游說諸侯權貴而取得功名富貴和權力。即如孟子見梁惠王、齊宣王等提供王道德政的意見,在那個時代的風氣,也都屬於游說的作法。不過,後世有些人把游說這個觀念,打入了縱橫之學、策士之流的范圍,很看不起,所以就特別把亞聖孟子的事跡,列於游說之外了。

秦皇霸業的藍圖

我們如果仔細研究,好好讀一下《戰國策》和《史記》,其中有關蘇秦當時游說的言論和思想,實在不能輕視,也不可忽視。他第一次見到秦惠王所提出的說辭,也是標榜王道的作法。不過,他是針對當時的現狀,特別強調他自己的軍國思想與戰爭理論。他說:

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
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
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
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
意,臣請奏其效!
蘇秦初見秦惠王所提出吞並諸侯,「稱帝而治」的藍圖,也便是後世秦始皇所走的路線。結果,非常有趣,他的計劃根本就被秦惠王所否決了。難道說,當時秦惠王的野心,還不及他的青孫秦始皇嗎?這也是我們現在研究孟子同樣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秦惠王當時對蘇秦的否決辭是怎麼說的。
秦惠王說:「據我所知,一個羽毛還沒有長豐滿的鳥兒,是不可能高飛的。一個人文教化還沒有培養成功的國家,是不可以隨便征伐別人的。同樣的道理,德政方面,還沒有紮下深厚的根基,是不可以隨便動員國民的。領導人的政治教化與感召力量,還不足以使全民由衷地順服,是不可以再三加重責任,勞煩自己的高級幹部去擔負更艱巨的任務的。你蘇先生今天很有心地不遠千里而來到我的國家,肯這樣當面教導我,非常感謝。不過,希望等到將來會有那麼一天,再向你專誠請教。」完了,下一句,在前清來講,就是端茶送客了。在現代,就是秦惠王舉起手來看一下手錶,再伸出右手來准備握手送客了。
這一段在古文怎麼記載呢?文字寫得美極了,可是現代人讀起來,不大容易了解當時的現場實況。所以大家便馬馬虎虎地看過去,認為這些老古董沒啥意思。《戰國策》上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須大臣。今先生伊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可是在當時,年輕的蘇秦還要裝呆,不肯馬上告退,仍然繼續講下去。想把他的學問知識連肚腸腦髓都翻出來似的。你看,這多麼不懂事,不識時務!他在這個時候,把中國上古以來的歷史哲學、戰爭論、戰略思想,一古腦兒都搬出來支持他當時所構想的統一天下的計劃藍圖。其中,他說道:
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凌萬乘,屈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他的意思是說,現在的世界,必須國富兵強,具有戰略上的必勝能力,然後才有道義可講。在國際外交上,你的兵力強盛,那麼你內在的道義觀點,才能發揮作用。他的這一段話,甚至於整篇的建議書,都是很有道理的。
我認為,凡是現代的國民,應該把《戰國策》等書好好研究,拿它和孔孟之學互相研究。以孔孟之學的王道德政作為治事與立身、立國的中心。以《戰國策》、《孫子兵法》等為權變、應變、適變、撥亂反正的運用之學,實在很有必要。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書是老古董,根本不去摸它。要知道,你根本還沒有好好地深入去摸它,哪裡知道這些古董之為古?它又是如何的古法呢?人雲亦雲,胡亂拋棄固有文化中這些寶藏,實在是很盲目,而且非常可惜。
關於《戰國策》和《孫子兵法》的綜合研究,我已經在「歷史的經驗」的講課上,介紹過一部分,所以現在在這里只好從略,簡單地提些要點而已。
蘇秦說的哪怕再有理,無奈卻不合時宜,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秦惠王當時面對這樣一個外國來的年輕人,該有多討厭!
這還沒有完,這一回對秦惠王的當面說不成功,他還住在秦國的旅館里,一次又一次地寫計劃,寫報告,送給秦惠王,希望他採納。結果,上了十次的計劃報告,秦惠王沒有半點下文答復他。換句話說,秦惠王根本沒有理他。不過,還算好,並沒有認為他是國際政治上的瘋子,沒有把他驅逐出境。可是,也沒有給他一個小職務乾乾,或者送他一些走路錢。
這一下,蘇秦真完了,「一錢逼死英雄漢」,所謂「美人賣笑千金易,壯士窮途一飯難」。帶出來的黃金快用完了,身上穿的那件充闊佬用的皮袍大衣也破了,大概多少還有一點點零錢,可是絕對沒有交際費用,再也沒有長期住下去的能力了,因此只好乖乖地收拾行李回家。

蘇秦的還鄉

原文對蘇秦回家的一段情景,雖然只用了簡單扼要的三十六個字,卻描寫得活龍活現,痛苦不堪。我在這里特別提出這一段來講,就是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多注意一個人的奮鬥成功與失敗經驗的教訓。不灰心、不氣餒、不怨天、不尤人,立志奮發圖強,才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像蘇秦當時那種遭遇,據我所知,我們在國外求學讀書,或者從事其他方面的青年,有些也同樣有這種痛苦的遭遇。結果,缺乏蘇秦那樣的勇氣,被現實打擊下去,大有可為的前途就白白犧牲了,真劃不來。我們且看蘇秦這一段歷史經驗故事:

贏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
不下糹任,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我們讀中國古文這三十六個字,當然先要認得字,知道了每個字的字義——說文、訓佑,再來會意,便可知道作者當時描寫得刻畫入微。看故事是有趣得很,但讀了以後,也為蘇秦的遭遇覺得很惋惜。
他在秦國沒有辦法了,只好打回家的主意,人既失意,錢又花光了,怎麼辦?他不負氣自殺,只能忍辱,用千萬個忍字,來堅強起自己。於是他只有「贏騰履蹻」了。什麼是「贏縢」呢?贏縢」也就是「行縢」的意思。贏是滿。縢是那個時候准備走遠路的裹腳,等於後世的綁腿。蹻是草鞋。他開始收拾行李,准備打道回家,只好用裹腿布把自己兩只小腿滿滿地裹起來,以免長途走路,小腿的血管充血而受傷,然後又說他的鞋子也破了,新的買不起,只好穿上一雙草鞋。短短四個字,便輕輕易易地形容了他當時的倒霉落魄相。
沒有錢了,沒有辦法像開始到秦國來時有黃金百斤,僱人搬行李,那種神氣的樣子了。只有隨隨便便把破衣服、破行李捆成一堆,隨身攜帶著好走路。好了,他這樣狼狽地收拾起行李。「負書擔橐」,又把那些帶去的書都背在背上,書當然丟不得的,那個時候買書不像現在這么方便,印刷術也還沒有發明,書是用一片一片竹簡刻上去的,那是知識分子的資本,所以絕不能丟,只好背在背上。我的天哪!你看那些破書,不知道有多重啊!背了書還沒完,又要把收拾好的行李,歸成一堆,做成擔子來挑,就像從前種田的朋友挑大糞那樣辛苦。他就這樣一副寒酸相,從秦國首都——陝西的咸陽,回到他的故鄉——河南的洛陽來了。
這一路回來,真夠辛苦,你要知道,他當年還在青年階段,因為失意、窮困,已經弄得沒有一點英俊的樣子了。「面目黧黑」,看起來又黑又瘦,干癟的窮酸相。但是這還是他的外形。最難堪的,還是他當時內心的痛苦,那實在是無臉見江東父老。可是這個時候,天涯茫茫,又到哪裡去呢?葉落歸根,不管好不好,有個家,有個窩,總是好的。因此只好硬著頭皮回家。當然,進了自己的家,一定很難過,慚愧得不得了。不要說是蘇秦,大家把自己換作他的處境,就可想而知那種「狀有愧色」四個字的千萬痛苦了。

千古人情的嘴臉

這樣還不算什麼,等他到了家以後,更難堪的是他太太正在織布,看到他回來的那副落魄相,當著家人的面,也沒有勇氣來迎接他,再談不到慰問了,只是仍然不停地做她手裡的工作,擺出一副冷漠的態度。他的嫂嫂們,當然不會問他吃過飯沒有,根本是見如不見,相應不理的樣子,哪裡還肯為他到廚房去做飯呢?那個時候,是宗法社會的大家庭制,他的老婆要看嫂嫂們的風向,嫂嫂們又要看著一家之主的公公和婆婆怎麼辦。結果呢?他的父母看了他那副樣子,一句話也不和他講。你想,他在這種情形之下,這個面子怎麼辦呢?
蘇秦到底是了不起的青年。年輕的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在原文上是怎樣記載呢?他遭遇到這種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嘆一口氣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這是一種什麼胸襟!什麼器度!他對於目前周圍的情形,一點都不遷怒怨恨到別人身上去,只是深自反省自責,認為他的太太、嫂嫂、父母等人對待他這種情形,都是他自己的不是、無能,並沒有埋怨他們的冷淡,更不會借酒澆愁,要打人、要接人!
還有一點要注意,蘇秦的老婆,盡管當時對他的態度上很冷淡,可是並沒有像周代的姜太公、漢代的朱買臣兩個人的太太那樣,因為嫌他窮,嫌他沒有出息,就要求離婚而去了。姜太公、朱買臣後來得志了,同樣情形,他兩個人的太太都要求回來,結果都遭拒絕了。所謂「覆水難收」,就是在朱買臣這節故事裡引用的話。至於蘇秦的太太,有沒有在背地裡鼓勵他,幫助他,像歷史上許多賢妻良母那樣作法,因為無明文記載,就無法查證了。這是順便對年輕女同學們提出注意的事,請勿見怪。
其實,蘇秦的這種遭遇,並不特別,古今中外的人情,大體上都同一例。我所謂大體,當然不是說社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的。假如我們把歷史上許多成功成名人物,在他艱難曲折的階段,都搜羅來做一番研究,你便可以看出社會的人際狀況,大概都是如此,反而覺得見怪不怪了。如果自己認識不夠,非常介意這種反面的情況,便會產生憤世嫉俗等等變態心理。甚至無論你日後有成就沒有成就,對人對社會,很可能形成一種仇恨的偏差心理。
我們隨便提一點大家所熟知的歷史經驗,在所謂讀書人的文化界中,讓我們看看唐代元稹的三首悼亡詩,充分透露出少年落魄時代的痛苦。「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元稹的名句,也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共有的哀嗚。
此外,如韓信沒有得志以前,不但要受市井無賴的胯下之辱,而且飢餓時,想吃一口飯都不容易,沒有人理他,結果只有一個不知姓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憐他的遭遇,把自己帶出來的飯包施捨給他,讓他吃了一餐飽飯。
後來,韓信功成名遂,當了三齊王回到故鄉時,不但沒有報復那個叫他爬在褲襠下的無賴少年,反而鼓勵他、感謝他。同時,他又尋訪那個施捨一個飯包的洗衣婦人,但始終沒有找到。於是他只好把千兩黃金,投在當年洗衣婦在那個河邊洗衣服的河裡去,表達他無限的謝意。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韓信以千金投河,感謝漂母一飯之恩的故事。
因為韓信具有含垢忍辱,受恩必報,受辱不怨的這種氣度,也就是他一生事業成功的主要條件。盡管後來他也被劉邦夫婦所謀殺了,但撇開權勢功業不談,如果專講作人的氣度,作人的味道,韓信比漢高祖劉邦可愛得多了。即使如項羽,在作人方面,有時候也比劉邦可愛。當然,這只是講作人,不談處事,要講處事,那又須另當別論了。
講到韓信的故事,相反地,正好拿漢高祖劉邦的遭遇作一對比。當劉邦在青年的時代,一天到晚到處游盪、鬧事,不務正業,一事無成的時候,他的父親也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責備他幾句,說他這樣沒有出息,實在比他二哥劉喜差多了。老二規規矩矩為家裡添置了產業,所以家裡人都很喜歡他二哥。至於他大哥,很早就死了。有一次,劉邦帶了幾個平日和他一起混混的朋友,回家吃飯。他的大嫂騙他說沒有飯菜了,朋友只好離去。劉邦自己到廚房一看,原來飯菜還有的是,於是懷恨在心。
後來他當了漢高皇帝,封他二哥為代王,封他弟弟為齊王,就一直沒有封他大哥一家人任何職位。他父親向他講了,於是便封了一個「羹頷侯」給大哥的兒子、這是對他大嫂當年不請他朋友吃飯的回報。當未央宮落成時,他大宴諸侯群臣,席中向他父親敬酒時說:「始大人常以巨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劉仲就是劉邦的哥哥。劉邦問父親:你現在看我比起二哥來,哪個有出息?哪個弄的產業多呢?搞得他父親啼笑皆非,無法答話。你看他多小氣!哪裡真夠「豁達大度」四個字的份量呢?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比起歷史上其他許多的帝王,他又的確好得多,有些地方還不太失「豁達大度」的作風,所以歷史上對於漢高祖這四個字的評語,也可說是由於比較性格而來的評論而已。
我們講蘇秦失敗的情形,又順便扯出了這些故事,都是為了說明古今中外的人情常態。我們現在討論孟子,順便聯想到孟子的母親對於孟子教育上的偉大之處,孟子所以表現出和蘇秦迥然不同的聖賢人格,和這位孟太夫人的教誨,有著密切的關系。

--- 南懷瑾 《孟子旁通》

❺ 河南一銀行女員工在單位殺害嫂子,盛夏穿羽絨服逃跑,怎麼回事

河南一銀行女員工在單位殺害嫂子,盛夏穿羽絨服逃跑,怎麼回事?

我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生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而且我們應該尊重其他人的生命。但是仍然會有命案發生,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還有因為疏忽大意的交通事故,更有故意殺人。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我們的法律保護人的生命,一旦生命受到了威脅,可以採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

河南平定山最近又出現奇聞,在一家郵政儲蓄銀行,居然發生了行凶殺人案,最讓人不解的是,殺人兇手竟然殺死了自己的嫂子。行凶者名為胡三畫,平時話不多,是郵政銀行的一名快遞員。事發當天,兩人並沒有在單位進行爭執,胡三畫在案發之前買了一瓶酒。受害人也是郵政銀行的一名快遞員。兩個人是妯娌關系,目前,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胡三畫痛下殺手,警方還沒有給出一個答案,據說是因為家庭矛盾,但是還沒有被證實,作案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在這起殺人案件的背後,引發了我們的深思,親戚關系又是同事關系,本來應該是關系密切的一對親戚,為什麼慘遭毒手。是什麼樣的矛盾有如此大的怨恨,會逼著一個女子行凶。與現在這個社會上屬於弱勢群體,是什麼逼得他到這種地步。

但是無論她有多大的委屈,都不應該走上這條極端的道路,要學會善於溝通。

熱點內容
稅收法律知識心得體會 發布:2025-01-14 17:39:12 瀏覽:198
勞動法公休假規定怎麼休 發布:2025-01-14 17:21:06 瀏覽:614
勞動法單休雙休 發布:2025-01-14 17:18:44 瀏覽:784
州地區法院 發布:2025-01-14 17:09:53 瀏覽:37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第六批 發布:2025-01-14 16:16:23 瀏覽:444
本辦法規定了 發布:2025-01-14 16:15:44 瀏覽:664
公司律師管理 發布:2025-01-14 16:06:04 瀏覽:439
西昌市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1-14 15:57:29 瀏覽:155
藝術品成交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15:53:25 瀏覽:95
民法中的過錯 發布:2025-01-14 15:46:58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