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引領力

法治引領力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59:27

❶ 領導幹部必須具有法治能力包括哪些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這一論斷明確提出了「法治思維」概念,強調了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的方向及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社會管理難題,提高社會管理創新水平,而前提就是我們黨員幹部要做好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這樣既是做好工作,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也是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學法用法和自己遵守法律的需要,更能有效提高各級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管理工作水平。一、「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內涵及兩者間的相互聯系。「法治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運用法治價值來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是法治價值在人們頭腦的思維形態中形成思維定勢,並由此產生指導人們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理論。與「法治思維」相對應的思維方法通常可界定為「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則是指在法治思維的指導下,運用法治手段、法治方法、法治程序和法治規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依法執行法律規范、依法強化法治監督的實踐過程。法治思維是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保障。沒有法治思維就沒有法治方式,如果滿腦子都是人治思維、專制思維、特權思維,其行為方式必然會出現以言代法的家長制、以權壓法的官僚主義、徇私枉法的貪污腐敗等現象。沒有法治思維,依法治國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沒有法治方式,法治思維則難以保障。如果在一個缺乏依法治國的方式、機制和體制的環境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多數人就可能不具有或者不習慣於進行法治思維;即使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較高思想覺悟的人,可能由於缺少專門的法治思維訓練或者法治環境約束,也可能不具有或者不習慣於進行法治思維。在基本概念上就有不少人分不清「法治與法制」、分不清「法人與法定代表人」「有限公司與股份公司」等等常識性概念,因而在行為方式上出現重長官意志而輕法治規范;重上級指示而輕法治原則;重行政效率而輕法治程序;重個人威望而輕法律尊嚴;重政績外顯而輕群眾權益;重上級服從而輕法律約束;重文件圈閱而輕法律學習;重權力行使輕法律尊嚴等現象。因此,法治思維習慣的養成,除了依靠法律知識的教育與灌輸,依靠法治文化的積淀與培育外,關鍵還在於依靠法治方式的落實與規制,在於法治原則、法治規范、法制體制和法治程序等法治方式的強化運用與剛性權威,在於人們自覺增強法治的敬畏感。二、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思想方式上存在的誤區。在實踐中,一些地區或部門的幹部雖然認識到法治思維對依法治國、依法治市的深遠意義,但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並沒有自覺選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8個方面的誤區。一是迷信人治思維「根深蒂固」,認為法治思維不適應中國國情。有的人認為,法治雖是個好東西,但終究是「舶來品」,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人治」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至今仍有巨大慣性。他們認為,簡單的法治思維難以應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深奧的儒家道家哲學和禮治傳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二是迷信權利集中「一家之言」,認為法治思維在於分權,不利於管理。有的人認為,法治思維是西方「三權分立」的東西,與中國的現行政治體制不符。他們認為,權利的集中行使,才能解決政府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法治思維的分權意識,不利於化解社會矛盾。三是迷信「政策治國」,認為法治思維呆板滯緩。有的人認為,要保持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中國速度」,仍要依靠「政策治國」。

望採納

❷ 為什麼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同時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守法意識、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性。
人類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銘刻在石柱或銅表上,但鑄鼎未必傳世,勒石未必長存,真正流傳下來的是「銘刻」在全體社會成員心中的法治精神。歷史發展表明,只有法律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規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法的意義、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現出來,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終落地。因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要達到「全民守法」的目標,必須以法治政府的建立促進法治社會的發育,以司法的嚴謹、執法的嚴格來培育公民守法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司法公正對於社會公正的引領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只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具體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對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權威,他們對法律的態度才能由認識到遵守,由信任到信仰。

守法需要自覺,自覺守法要靠各行業、各領域的自我管理來培育。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同時,也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使各行業、各領域的從業者,真正在實實在在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中,一點一滴培養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精神。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建設,離不開類型多樣的宣傳與教育。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已經完成了以全體公民為教育對象的五個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劃,「六五」普法規劃正在進行中,普法內涵不斷豐富、領域不斷拓寬,已經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在全民教育基礎上,繼續推進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法治教育,不斷創新宣講和教育方式,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以精準滴灌和春風化雨的形式,將法治教育送入街頭巷尾、百姓人家。只有經過多管齊下的法治教育、培育,遵法守法的意識才能蔚然成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才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並為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夯實堅實的社會基礎。
參考: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0/31/nw.D110000gmrb_20141031_1-02.htm

❸ 法治引領還能怎麼說

領會法治思想,推動法治建設。
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實際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依法治國,簡單地說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國家。一切社會主體的一切行為都要以法律為最高權威。
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是加強立法,這是用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的起點。二是嚴格執法,這是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環節。三是維護司法公正,這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❹ 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輝煌

全面依法治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數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塑造法治信仰……總書記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略布局的一環,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回答法治統一性的問題;「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協調性的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這一根本問題,既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也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對法治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執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麼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為關鍵一環;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為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范,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❺ 如何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法治意識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版家治理體系和權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❻ 依法治國的著力點

其一,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宣示了對公民人身、財產及其他基本權利的保護,並通過相關制度予以具體落實。

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用憲法約束公權力。依憲治國,就必須保障憲法的實施,並建立和完善憲法實施的監督制度,從而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其二,落實黨的依法執政方略。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我們黨帶領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也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任何組織與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

領導幹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改革過程中,我們黨要運用法治凝聚共識,引領改革,推進改革,確保改革事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其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是要求國家治理的法治化。一方面,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治政府一定是有限政府,即政府只能做法律允許和法律授權的事情,而不能超越法律做事。

這就需要轉變政府職能、壓縮政府審批許可權、明確行政權力界限、規范行政行為程序、加強行政信息公開,通過權力問責機制,加大對違法、失職行為的追懲力度;另一方面,公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履行其法定職責,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為,不得懶政、怠政。

通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從而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其四,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必須通過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不斷提高司法審判人員整體的職業素養,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其五,建設法治社會。一方面,要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實現法律與道德、依法治國與道德教化的有機結合。

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法律與道德的互補,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高度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規范作用,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做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一致。只有全社會人人誠實守信,崇尚道德,遵守規矩,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礎。



(6)法治引領力擴展閱讀:

建立法治社會就是要全社會成員有序參與法治建設進程,真正實現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諧有序。一方面,要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通過法治確保社會自治。通過法律對公權力的約束,保障社會自我調節的功能空間,確保社會自治得以有效進行。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化,必然要求社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功能得以發揮,使得社會自治和國家管理保持良性的互動關系。

此外,要實現法律與道德、依法治國與道德教化的有機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❼ 如何培養和提升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

十八大報告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強調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思維不同於行政命令思維、經濟思維、人情關系思維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進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其行為、決策更具合法性,問題的解決更趨於公平、公正。如何提高領導幹部從「一般思維」方式向「法治思維」轉變,在這里談一談粗淺的建議,以供商榷。

法律學習常態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領導管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素養,增強了法治意識,才能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依法管理經濟、依法管理社會事務的水平,從而適應新時期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而要培育和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只有不斷的進行法律學習,並使之常態化。
「四學法並舉」是實現學法常態化,培養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重要基礎。1、中心組集體學法,是各級領導幹部學法經常化的保證,學法的時間每月應不少於一個法律學習日,學法內容安排上可以既豐富又靈活。2、高水平的法制講座,是提高法律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提升學法效率、提升思想認識上效果很好。3、法律知識輪訓,是系統學習法律的有效方式,可以規定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人員每年接受法律知識培訓的時間和內容,在教學力量和教學投入上予以保障。4、個人自學,也是重要的學法方式,領導幹部在時間、內容上都能自己靈活安排,可要求適當摘錄學法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領導幹部學法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應重點包括民主法制理論、依法治國理論、憲法和法學基礎理論、基本法律等,其中履行職務常用的專業法律知識又是重中之重,學習內容可根據形勢、任務的需要和不同崗位的要求確定。要將學習基礎法律知識和專業法律法規相結合,在本職崗位所必備的法律知識上下功夫,才能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水平。

依法治理制度規范化
對領導幹部而言,學法的目的在於用法,用法反之又能促進學法,法治思維並不是理論上的學法,而是學法與用法的統一。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嚴格執行用法制度,通過落實責任、用制度去強化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
「三制度強化」是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
1、法律顧問制度。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基礎,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是促進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保證;是規范政府行為,有效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健全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機制的重要途徑。領導幹部在決策和管理實際工作中通過與法律專家的溝通,聽取專家意見,法律意識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是培育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好途徑、好方式。
2、責任追究制度。是落實領導幹部獎懲措施,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重要手段。當法治思維能力成為領導幹部判斷是非、行使權力、實施管理的重要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時,其學習法律,依法行政的觀念便將不斷得以強化。
3、風險評估制度。是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又一重要舉措,是實施領導幹部風險管理監督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建立風險評估制度,可以防範領導幹部因失職或管理能力缺陷給社會經濟事業發展造成損失,防範領導幹部因瀆職甚至腐敗等形成的社會不安定。
制度是一種外部環境,但通過制度的強化,影響了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執政行為這個內部因素。制度的健全,對領導幹部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進行了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只有提高法治思維,才能充分運用法制軌道上的權力,為一方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學法用法機制保障化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思維」首先是一種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基礎上的,一個平時沒有法治理念的公職人員、領導幹部,遇到問題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思維。因此,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除了法律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完善各類制度,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以機制保障領導干法學法用法尊法守法。
「三機制落實」是保障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提升的有效舉措:
1、學法用法考試考核制度。是掌握各級領導幹部平時學法、依法辦事的情況的重要手段。只有將「法治方式」引入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和選拔任用標准之中,並且占很大的分量,才能讓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主動自覺的慣性思維方式。
2、提升激勵機制。是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依法行政成效的激勵。也是領導幹部任用、晉升的評判依據。
3、述法機制。是領導幹部勤政廉政的綜合自評,既能反應領導幹部自身學法情況,又能反應實踐中用法實績。俗話說「自己有一桶水方能授人一碗水」, 領導幹部帶著壓力和目標學法,自然了解得更多、思考得更深,並得到更多的鍛煉。
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引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勢必成為今後一個時期領導幹部的一個重要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應該以學為基礎,以用為手段,用制度、機制來保障,不斷改善法治環境,形成法治環境與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運用的良性循環。

本文轉載自中國普法創新網 責任編輯:鍾瑜

❽ 如何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力」。在此之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這對概念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幹部都強調要在實際工作中踐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如何從學理上闡釋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法治思維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法治思維是一個文化范疇。廣義的法治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乃至物質等不同方面,而法治思維則屬於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對於領導幹部而言,除了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則要有法治的權力觀,以及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的權威的職責意識。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由此可見,法治思維是在法治意識、法治觀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升華,運用法治思維則是對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層面的要求。
法治思維與學術界常講的法律思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都是根據法律的思考,以法律規范為邏輯基準進行分析推理判斷。二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二。其一在於法治思維蘊含著價值意義上的思考判斷,即在法律思維中必須貫穿以人為本或者人權的基本價值標准。二是法律思維往往更側重於強調一種職業化的思維方式,為法律職業者所掌握運用,而法治思維更側重於強調一種治國理政的思維方式,是為執政者或者公權力的執掌者掌握運用的思維方式。所以,與法治思維所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後者將權力置於法律之上,視法律為虛有之物。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是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是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是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法治方式
簡單地說,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法治方式與法治思維是內在和外在的關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實際作用於人的行為的外在表現。可以說,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著法治方式。法治方式與原來人們常用的法律手段一詞,在意義上相近。但,手段一詞過於工具化,而方式則是更恰當更中性的描述。
與法治思維相應的法治方式,其外延更為寬泛。通常人們所說的「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都是屬於法治方式的范疇。凡作決策、處理問題,都要先找法律依據。有法律依據的,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所提出的處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沒有法律的具體依據的,看看上位法、憲法中有沒有原則性的規定,有原則性規定,要按照法律原則進行辦理。有些事情可能是全新的,也要按照法律的基本原理進行比照處理,使之符合法律精神、合乎法理。有些情況下,出現法律規則之間相互沖突的情況,則要按照下位法服從與上位法的原則,依照法定程序來處理。
就法治方式而言,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消除在舊的思維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與法治要求不符的辦事方式。例如托關系、找門子的辦事方式。在傳統的熟人社會、人情社會下,遇事「找熟人」「走關系」往往是人們的第一選擇。人們通過關系進行社會資源之間的互換,使得法律失去應有的效果,往往導致社會資源利益的無效率、浪費。例如選擇性執法。法律是否適用、對誰適用、如何適用,皆取決於執法者自身的判斷甚至好惡,最終導致法律失去公正性,喪失人們的信任,失去效果。而法律實施機制的失效,又使得一旦有人逃脫了法律的及時制裁,其他人就會形成「法不責眾」的擴散心理,出現機會主義違法。再如運動式執法、運動式治理。這種治理方式下,法律被認為是從屬於某一具體社會政策的工具,法治的基本標准和要求為實現特定的目標被放棄,導致社會失序,法治權威受損。這些方式植根於舊的關系思維、特權思維、人治思維中,與法治思維相悖,無疑都會損害到法律的確定性和權威性、公信力。

熱點內容
刑法中的領水 發布:2024-11-07 20:15:26 瀏覽:254
有律師法院怎麼還指派l法律援助呢 發布:2024-11-07 20:14:01 瀏覽:648
司法拍賣麗水 發布:2024-11-07 19:46:51 瀏覽:494
法院內網涉及 發布:2024-11-07 19:46:41 瀏覽:331
勞動法保密協議ppt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07 19:15:39 瀏覽:769
李永軍民法 發布:2024-11-07 18:18:21 瀏覽:669
格式條款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4-11-07 18:02:00 瀏覽:830
合同法原理在建設工程合同中的應用 發布:2024-11-07 17:55:40 瀏覽:190
森林防火條例及禁火令 發布:2024-11-07 17:51:11 瀏覽:821
司法考試幾月份報名 發布:2024-11-07 17:43:5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