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德普
A.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包羅萬象,他包來括宇宙及萬物的起自源於歸宿--生於無而又歸於無;治國修身之道(這個裡面講得太多了);打仗用兵之策;
為官從政之道。我曾經說過,君子用《道德經》無為之用,小人用《道德經》害人害己之用
可以說,真正讀懂了《道德經》,上可得屠龍之術,下可修人生之境,精神會得到無限的自由與灑脫,當然還可能成為你工作、生活中的妙用法典。建議研究一下,不過慎為小人之用。
B. 老子的道德經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啊
一.《道德經》原本寫的是什麼? 這里我們不去研究《道德經》是如何出土,有幾個版本之類的「史話」,那是考古歷史學家的研究方向,這種文字說明你可以在市面隨處找到。 《道德經》是闡述「宇宙生命整體」的生命特徵的經文。通俗地說,就是寫一切的一切的「本來」,也是追溯一切一切的「根」。 何謂「宇宙生命整體」?一朵花是一個「生命的個體」,我們一個人是一個「生命的個體」,一個星球也是一個「生命的個體」,匯集所有「生命的個體」的「整體」就是「宇宙生命整體」。 我們現在通過「科學」認識到,這個「宇宙生命整體」除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外,還有無數個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星球」組成,當然星球與星球之間還有無邊浩渺的「虛空」。這些「浩瀚漫舞」的星球,這些「虛無縹緲」的虛空又是如何形成?它的終極根源是什麼? 可以想像,「一個人」在這個「宇宙生命整體」中實在是微乎其微,就連人類生存的「地球」在其中也不過是個「微塵」。如果把「宇宙生命整體」比作沙灘,「地球」就好比沙灘上的「一粒沙」,而我們數以億萬的人類就生活在「這粒沙」當中。 相對宇宙生命整體,人類只是「一粒沙」中的部分。但我們往往把人類自身看成是宇宙生命的主宰,可以主宰一切的「全部」,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人類「服務」的,這顯然是一個很值得「反思」的一個「念頭」。試想,即便是人類可以自由征服一切,那又是什麼在背後「令」人類具有這個「自由的能力」呢? 老子自然也是人類的一份子,老子知道自己的渺小,可是他的「心」卻通融了這個「宇宙生命整體」,與其融合為「一」(這些論點我們會在經文的具體註解中逐漸展開)。在經文中,老子通過借喻「吾」、「聖人」、「侯王」、「太上」的生命行為向我們闡述,根本上是「宇宙生命整體」的生命能量在支配「個體」的生命活動。 如何來描述「宇宙生命整體」?老子把這個「宇宙生命整體」以及這個生命整體的生命特徵勉強取個「字」叫「道」,取個「名」叫「大」,這便是「大道」的由來。另外,老子將這個「道」的能量所展現開來的「表現特徵」取名為「德」。通俗地說,只要歸順「道」的特徵的「表現」就是「德」。老子指出,一切都是「道生之、徳蓄之」。 但是,這個「道」實在太大,「大曰逝」,大到「至大無外」;又實在太小,「搏之不得,名曰微」,小到每個生命內核,小到「至小無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既沒有顏色、也沒有聲音、又沒有形狀,實在難以用文字加以「描述」。為此,一方面老子勉強應用「恍惚、淵兮、湛兮、繩繩兮……」等文字加以形容這個「道」;另一方面,老子藉助「道」這個大「母體」中的「子」亦即天、地、人的存在表現對照來闡述。 這正是老子區別於佛經和其他經典的地方。其他的經典往往是在萬物的生命活動的基礎之外,「另立」一個「超級的神或者上帝」來區別個體生命,唯有老子是直指本來,是把個體和整體「合一」闡述。可能這種定義的說法比較籠統,或許有些讀者也不以為然。我們換一種說法,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釋迦摩尼的「佛經」、以及耶穌的「聖經」,這三家所闡述的是同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宇宙生命的根本。 我們把這個「根本」比作一座山的頂,三家從不同方向登頂,彼此路徑的沿途風景角度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就是他們的「區別」所在。但是這三家所「指向」又無非是同一個山頂,這便是三家「同」的所指。值得說明的是,老子的揭示「道」直接立山頂,就在山頂。基督闡述從半山腰切入,而佛家則是從山底起步,因為佛家講求從基礎切入。這也便是坊間佛家信眾以平民百姓居眾多,就是因為可以從很基本的東西切入。但是,必須強調的是,道與道教、佛與佛教、基督與基督教,彼此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常無欲以觀其妙」,行無為法則;後者含「教」者,均為世間人為信仰教派,是屬於「常有欲以觀其繳」,行有為法則。當然,以上的說法是筆者勉強的「一個比喻」,旨在形象理解三家的異同,並無對三家刻意作區別,敬請諸位大德閱讀參諒。 老子的「道」直接就在山頂,這只是一個比喻。根本意思是說,老子是直接切入宇宙生命這個「根本」來論述本來,直接說「道」。那麼,「道」在哪裡?答案是,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如此說來,「道」就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老子把「個體」生命融入這個「整體」來闡述,並且只在描寫「當下」,當下就是「道」,當下的一切「個體」生命的表現就是「德」,只不過是這些「德」表現「千姿百態」,老子正是描述這些「千姿百態」的背後是何種能量使然。 《道德經》正是描述這個「道」和「德」的經文。 因此,「道」是天地萬物一切一切的總根,是「整體」,是「母」。天、地、萬物、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這個整體生命之中的「個體」,是「子」。老子是借「道」這個「母」中的「子」,又大部分用「人」這個「子」作為萬物的代表來襯托闡述「道」這個「母」本身,就是為了民眾容易體悟,容易明白。 但或許是「多易必多難」,最容易看明白,卻往往反而也最難看明白。這便是知「道」、體「道」、行「道」者為眾不多的一個方面。我們從千百年來眾多的註解不一,所著呈現千姿百態就可窺一斑。 其中,有的註解把這個《道德經》解成了政治謀略;有的解成了哲學理論;有的解成了生命醫學;有的解成了修心養生;有的解成了兵法策略…… 我們若試著拋開這些各方主觀區分,回歸原點,匯集一道,老子不就是在描述宇宙生命整體的這個「本來」么。很顯然,把老子的《道德經》注成不同的經「解」只是註解了一種經「用」而已。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本來,是「一」,一個整體的不可雕琢「朴」,一經區分來解,只能得出不同的「器」用。況且老子所處的時代,也沒有如此這般「分科之名」的區分。 但或許也是一切的一切都無非是在這個「道」的母體中蘊育,花樣繁多的「理解」體現多角度的「應用」之經學,也不足為奇。
C. 道德經是講什麼的書啊
道德經是一本道家經典,是一部透視自然規律,人文社會規律的哲學著作。一般把它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部分是道經,講的是宇宙自然的規律,陰陽辯證,道法自然的境界。另一部分講的是由自然規律透視人類社會的規律,如天知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通過天地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關系、對比,來闡述社會規則,闡述修身法則。
D. 道德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抄》,又稱《道德真經》、襲《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E. 道德經的主旨是什麼
「道生一,復一生二,二生制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哲學理論,這一哲學理論是道德經的主旨思想,也是道家文化的精華所在。
在修道的過程中,聖人給我們開示了道是產生萬物與天地人的本體,道是宇宙與大自然的起源。聖人揭示了大道的文化淵源,大道的本質內涵,大道的生化現象,以及道種,道源,道脈,道果的衍生性與生化規律等。這主要是讓弟子羽化成聖,勤於悟道,端正德相,善化內心,正大光明地做事與做人,實事求是地服務社會與群眾。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守中,順其自然,善於引導。不貪名利,始終如一的保持寧靜、淡薄、踏實、沉穩、清凈、犀利(思維)。凡事成竹在胸,不做無把握之事。凡事適度,懂得放棄。不為名、利、情所奴役。致虛極,守靜篤。養浩然之氣,恬然之心,泰然處於世,靜觀眾妙之門,利萬物而不爭。低調做人,摒棄慾望。虛懷若谷,心處世外,身安人下。寬恕任何人,任何事。以博愛之心去引導萬物,順其自然,不做強迫。善為功而不居功,安於自身所有。時時謹慎,不可大意。做事要以最少的行動達到最佳的效果,不可繁化。
F. 老子的道德經的第一章是什麼意思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釋義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說,又不應常說,因為道不同可見的實物有模有樣,它有說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有的地方說不清道不名說就不方便,多說是自找麻煩,因為說不明白多說無益,因為說不明白多說是在添雲里霧里的困惑,不可理解偏要一解再解只能是東繞西繞的亂撲騰,只能是狗咬風子瞎嚼嚼,不知意中的多說對他人無益。
〔名可名非常名〕道的內容有說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的名可名又不宜常名,因為道中有玄在,道中有弄不明白的玄在,道里有迷在,道不同於勤勞節約孝敬父母那樣意義明顯,道雖大雖重要因意義不大明白就實用程度不高,不可常用。
〔無名天地之始〕道有不可名狀處,這不可名狀的道是萬物最初,最初的道是混沌的是虛無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有名萬物之母〕可以說明白的道是生萬物的道,它是一是太極是生陰陽的。
〔故常無欲觀其妙〕最初的道是玄著的,它象人無欲無求時的樣子,人無欲無求時就可洞見些最初的道沒樣子沒起色不見意只是渾濁不明,只是有明堂又不知其名堂,只是一個奇妙樣。
〔常有欲以觀其竅〕最初的道人探不明,人不知它的動向所為,對此人也可以帶著自己的慾望去理解這個道,這道是渾沌的,它能生天地,人想什麼說不明就能印證什麼,這是理解最初的道的一訣竅,今時有全息理論,最初的道也是全息的,人信什麼在信息層面上就有什麼,人想什麼就有什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最初的道和生萬物的道是一個道,它們同出一處,在先後上可分其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同稱的道是不同的道又是一個道,這是道的玄妙之處,它一而二,二而一,它是一又可分為二,它是二又是一,今天看來老子已感受到道中有對立的又統一,眾妙之門是說這既對立又統一的現象在萬事萬物中普遍存在。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是天啟之語,人的天性來自天地之性,它象百鳥和鳴,它象河中的成陣的魚為游得自在而自然地歸類並分了大小產生秩序,人情思舒暢時就有宇宙大律傳導,也有天地之意授與。
G. 道德經主要講什麼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H. 老子的道德經是什麼內容
(一)應天順民,無為而治: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這正如柳宗元《種樹郭橐傳》一文中所說;".順其性,使根舒展,故土培實,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移栽時,謹細珍視若子,植後聽之任之若棄,全其天姓而不害其長而已.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則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官府治理也似後者,好煩其令,摧種摧收,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柳宗元記傳其事,囑為官者戒.事自躬親者尚且如此,如果上令頻示,有因層層宣告,以至事成三豕涉河變其實質者;有因中間滑吏,藉此拉大旗作虎皮,任意發揮,裝神弄鬼,殘民自肥者;有因政令煩苛,動多忌諱,民無所措手足者:結果百姓得到的是福焉?禍焉?德國詩人海涅說過:"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獲的卻是跳蚤",這句話用來表述濫施政令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往往與其本意大相徑庭是頗為貼切的.
上失無為,下多妄作.老子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問道:"愛民治國,能無為乎?"並囑曰:"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但是,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私意妄為.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意思就是說聖人治天下,也應效法"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營造了宜於萬物生長的環境,而任萬物自由生發,不替萬物做主宰的作法:盡量不用繁雜的關卡衙門、苛刻的政刑法令來滋擾百姓,不給奸胥猾吏留有可乘之機;不用一己或少數人的意志取代百姓的意志,不以救世主、百姓代言人自居來強奸民意;而是用宏觀調控來營造適宜的環境,讓人民"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長",使百姓各安其居,各樂其業,任意自便,休養生息.做到這樣可謂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二)見素抱朴,淳樸民風:
老子崇尚本真,真誠,反對最高境界的道德含義.本真狀態就是超出一切世俗羈絆,依天性自然而為.它是超道德的,是不言道德而自然合乎道德.《黃帝內經》中所謂:"天之在我者,德也".老子認為道不涉及倫理性,仁義禮智是把人為的東西強加於人的天性,扭曲損害了人本性的自然.只有人返本歸真,民抱質朴,方能達到長治久安.
老子說:"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於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孔子也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智)之". 這意思都是說,善以道治國者,可聽任人民依其淳樸的天性隨由自便,而不可讓其薰染得智詐奸滑.用智治國,則下亦以智應,惟務穿鑿,不循自然,以致奸詐斯生,上下相欺,國將無寧日.明曉這道理,便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營造一憨厚淳樸的大環境,不以機智陷害民心,非以察察為明,與智故反,然德性博化,使智詐不作,禍亂不起,使復至於大順,此真可謂是崇本息未之道,.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因為"有無相生",立一美善之名在此,必有百偽美善者雜糅其間,長此以往,將使人離質尚文,漸至逐末忘本.巨奸大滑便運用手段、利用權勢、操縱輿論、炮製出各種"當然對"和"可惡罪"來蒙蔽人民.魯迅說:"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才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被人認為"可惡",這才終於犯了罪.
嚴復評論老子之道曰:"其所為若與物反,而其實以至大順.而世之讀老者,尚以愚民訾老子,真痴人前不得說夢也!"
(三)官清法正,國泰民安:
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謂至德之時,人皆仁義,故仁義不見,及人君失道,世風危殆,乃倡仁義禮之名甚至用法律"沖氣以為和"作為救濟.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柳宗元說:"禮之大本,以防亂也",這都是說,仁義禮法乃是權宜之計,救濟之策,以此來保持社會整體的和諧與安定.但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故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老子曰:"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是什麼原因使得大道頹廢,以致把人民薰染得智詐奸滑了呢?老子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因為人君欲多則費大,費大則稅重,稅重則民飢.上以利慾先民,民亦爭厚其生,故輕死而求利不厭.
當政者以權謀私,用暴力壓迫人民,橫征暴斂,貪污腐化.上行下效,民眾則以巧偽謀利,各種左道旁門便叢生滋起.上下都在謀私利,不管公益,國家就要窮苦紛亂了.在上者不能無為無事而使之自化,方且嚴刑法以誅之,明號令以禁之,而貪官猾吏舞文弄法魚肉百姓,窮民則相率而為盜.故"法令滋彰,而盜賊多有矣."
老子說:"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既然淳樸的大道頹廢了,飾偽萌生,仁義禮法乃為救濟的無奈之舉,為人君者,亟應知止勿進也.知止之道奈何?大學雲:"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為法治者,應止於公正嚴明.
老子說:"我無欲,而民自朴","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當政者抱其質朴以示下,將"濁以靜之徐清","復歸於朴".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社會將弊絕風清,國泰民安.
全面理解老子哲學思想,修身處事治國平天下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傳統民族文化.老子作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的哲學思想、以及流經幾千年形成的道家學說,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影響永不泯滅.
人們常常要求哲學不要在"形而上學"的迷霧中周旋,而應向現實生活奉獻確切的知識,或提出可立即遵循的行為准則.其實老子早就對世人明確指出了安身立命與處世治國的正確策略,只是因為中國歷代都是君王專制,而老子政治的基點卻是以民為主,若公開倡揚老子之學,實在難以名正言順,然而治國富民卻又離不開老子之道,所以就形成這么一種現象:凡是撥亂反正的時代,必定以道家學術為師法,到了太平時期,便"內用黃老,外示儒術"了.
老子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的概括,把規律從渾沌的整體中分離出來,使之如此清晰化和秩序化,由宇宙論延伸到人生論,再由人生論延伸到社會政治論,都是人的理性可以把握的東西.它有著完整的邏輯體系作為基礎,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前瞻性.老子哲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科學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為後人認識事物,處理與事物的關系,規范人類自身行為,提供了明智的方法.
老子指出的道的三大法則,我們若能理解,則將智周萬物,微妙玄通;為人處事的三要點,我們若能厲行,則將身安事遂,事半功倍;安邦治國的三原則,我們若能實踐,社會則將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所以,我們若能對老子之道"活學活用"便可如莊子所謂:"明此以南面,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閑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為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
滿意請採納
I. 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本帖最後由 北辰星 於 2018-10-31 09:00 編輯
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道與德有什麼區別?
耿閣(鳴天士君)著
哲學鼎端:(我耿閣的筆名)
LV.2?1 分鍾前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之間的關系之淺識 耿閣:著
sa56 03月06日 14:54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之間的關系之淺識
耿閣(鳴天士君)著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道體德用」是極其悖論而又風馬牛不相及的。「「無為而無不為」說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質本能的大行大為是被德所表現所承載著的而又體現成為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說到底就是說:「人家老子先生所說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為是被德這個大行大為所表現所體現所承載著的之道德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這個規律道理的」並之「人家老子先生說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種無限大無限真無限美無限善的無極質場的物質質量能所形成的事物運動發展變化過程始終中的規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義的。」(並不是說的什麼無所作為的那種意境狀態的)。」 為了說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的道理的真諦之所在,我耿閣在《《嫵媚永恆的春天★統御世界的美奐》之「簡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中國大易經》「並「徹悟世界文明中最偉大的《中國道德經》」》的這篇文章中用了約有兩萬字說辭進行了表述論證和詮釋。」
【(《德是什麼意思》)】
哲學鼎端:LV.2 2018-09-21
《德是什麼意思-網路》之文下的終極論斷之話題
耿閣(鳴天士君)著
老子語: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老子語:道生德蓄道生德養。
管子言:德者道舍德者道住。
耿閣說:德者道所德者道居。
道德一體道德整體。
整體無間無間整體。
道昭德載道示德承。
道共德同道御德統。
道體德用其論悖理;
不論不類張冠戴李;
誤斷道德老子本意。
附:《人民網》已經發布過的文章以作說明詮釋而佐證之。
東方旅遊文化網東方紅論壇≡ 識途文化區 ≡口-識 途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鳴天士君)著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鳴天士君)著(人民網發布)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鳴天士君)著(人民網已經發布)
sa56 03月11日 17:02
關於《道德的定義》的問題之略談
耿閣(鳴天士君)著
《道的定義》是:「可昭示一切的規律(道理)就是道。」 道大無形囊天納地其無所不包也!」
《德的定義》是:「能載現所有的行為(物象)則為德。」 德廣統馭物事情理其皆寓其中也!」
《道德定義》是:「能夠昭示承載著無極宇宙自然間一切事物固有存在總和的天然法則或之客觀規律的道理就是道德。」 (之其於人類而言就是:「道德指的是人類所需要遵循著的行為意識趨向的法則和行為行動准則的規律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無比正義的公道公德的宇宙觀。」 「道德她是整個人類靈魂的坐標並整個世界文明的燈塔。」)「別解則缺理,另釋則欠情。」
另附我耿閣在「人民網」發表過的一篇小文章現錄於下: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之間的關系之淺識 sa56 03月06日 14:54
耿閣(鳴天士君)著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道體德用」是極其悖論而又風馬牛不相及的。「「無為而無不為」說的是「道」本身的大行大為之「道」的本身所固有的本身的本質本能的大行大為是被德所表現所承載著的而又體現成為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說到底就是說:「人家老子先生所說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指的就是「道」的本身所固有的大行大為是被德這個大行大為所表現所體現所承載著的之道德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這個規律道理的」並之「人家老子先生說的是「道」和「德」之道德的本身所固有的那種無限大無限真無限美無限善的無極質場的物質質量能所形成的事物運動發展變化過程始終中的規律道理的及其道和德的作用和意義的。」(並不是說的什麼無所作為的那種意境狀態的)。」 為了說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的道理的真諦之所在,我耿閣在《《嫵媚永恆的春天★統御世界的美奐》之「簡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中國大易經》「並「徹悟世界文明中最偉大的《中國道德經》」》的這篇文章中用了約有兩萬字的說辭進行了表述論證和詮釋。」
耿閣:於2018.06.10半夜12.35分
【《何謂道,道的終極意義是什麼?的問題之答案》】
耿閣(鳴天士君)著
道的定義——可昭示一切的規律(道理)就是道。
道的標準定義——就是「無」就是「有」就是「常無」就是「常有」就是萬物有無之母其之眾妙之門;就是「無」——「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無之宇宙之無極」。
另:「附文以示」
在百家號酒醉天下先生:《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話點破天地玄機》一文下的留言評論
耿閣(鳴天士君)著
百家號酒醉天下先生:瞻閱了您的題為:《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話點破天地玄機》一文後覺得您解釋的所謂「點破天地玄機」的話的那一段話「道本身沒有標準定義,他是萬物的根源,宇宙的法則,無形無名,但為了說明這個虛無的根源,起名為「道」。」其實您說的按老子先生論道的本意而言的話則是連邊都不沾的,是一錯再錯一誤再誤既謬既悖的;1.你說:「道本身沒有標準定義」的說法是你對道的理解不沾邊;【道的定義——可昭示一切的規律(道理)就是道。】【道的標準定義——就是「無」就是「有」就是「常無」就是「常有」就是萬物有無之母其之眾妙之門;就是「無」——「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無之宇宙之無極」】;2、你說的「他是萬物的根源,3.、宇宙的法則,4、無形無名,5、但為了說明這個虛無的根源,起名為「道」。這些都是有些有悖之音的;字限所制,只能概言無法多說。」「道與萬物同根源;道與宇宙共法則;道與形名通理寓;道與虛無統本然。」噫吁盡也哉!噫吁全也哉!(此處一字不能多說)——耿閣(鳴天士君)著 2018年8月26日早上7點35分
《《再復網路網友7a23710先生:並《說個一句話的小問題》》
耿閣(鳴天士君)著
統觀通觀總觀論道的諸神諸仙諸聖諸凡諸人的論道者們都在神采飛揚爭先恐後般地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自己知「道」懂「道」悟「道」得「道」了的姿態不約而同的擁擠在「眾妙之門」的「道門」之門前;既都想進入到「道門」裡面看個究竟;也都想打開「道門」以祥端倪;且都想搞出個水落石出來;並都想在道的話語權上能占個一席之地解出個子丑寅卯來;更有想知天高地厚的聖哲們不遺餘力的用盡一生的心血欲在「道」的問題上解決出個是其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什麼結論的結果來;此乃確有疑然也!之其其之的那個「道門」能不能進去;之其其之的那個「道門」能不能被徹底的打開的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假以時日之期而待之了。」孔聖人五十才幸而得道;我輩須將更加努力;可以斷言:「隨著《道德經》在全世界的普遍青睞和家喻戶曉」的格局已經形成之際並之整個世界整人類都能尊道貴德之時;那將則是「眾妙之門的大道大德的神秘殿堂」的大門之道門大開大彩的之機之時之際的美善之境了。」——耿閣:著於2018.08.28.07.01分 // @網路網友7a23710: 還是沒有說明
敬復132******76(贊、還是沒有說明)先生:「非常感謝您的閱訪。」然學生耿閣不才不聰卻很難知曉先生所說的「還是沒有說明」的這句話的之其示意到底是指「道」的哪個或那個問題沒有說明還是到底是指「天地玄機」的問題沒有說明?恭望期欲先生給予提示點教!」——耿閣 // @網路網友7a23710: 還是沒有說明
鄭重聲明:我耿閣所發表發布的幾近成萬的詩首文篇都是在《人民網》《中國詩歌網》《東方旅遊文化網》等多家著名網媒顯示的。無論任何人任何機構不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隨意改動也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竊為己有;必須保持字詞(或段落)樣式原有的本然面貌。」
《道德經》的定義是什麼?
又名《能試說:「《道德經》的定義」的問題之點滴嗎?》
耿閣(鳴天士君)著
題記: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也!
道簡而天下之真得也!
德簡而天下之善得也!
天地人道德之美得也!
【百家號:歷史人聞先生:「您說了人類所有人之中的其中的一個人(您自己)的觀點或之想法】特註:本文是在歷史人聞百家號08-19 01:18:「國學:《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一文下留言評論 ——耿閣
《能試說:「《道德經》的定義」的問題之點滴嗎?》
耿閣(鳴天士君)著
關於「《道德經》的定義」問題的淺識略示:
「——老子的《道德經》堪然是:「道德科學」「人文科學」「文明科學」;定然是:「宇宙規律學」「天地人道學」「易道共根學」;概然是:「自然社會學」「終始生命學」哲理唯質學;常然是:「天道學」「地道學」「人道學」「人性學」等之「萬教萬道」「萬規萬律」的「百學之父或之百律之母」的萬學之學或之萬學的智慧學問之科學;」老子先生的 「道法自然的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德」之思想理論這個僅用約八百漢字所組構成的五千字文的《道德經》就絕然般地將其整個宇宙間的自然規律之天然法則之客觀真理及之萬事萬物萬理萬情的道理都演繹待盡而且是完全可以統然宣之為無所不包而無所不極且又無所不奐的;故言其思想理論可曰謂之為:「她凌駕於物事理情之上並施寓於物事理情之中」;噫吁其之幾近乎美奐善然完整臻罕化玄易幻統御百端理妙無限之極致也!;他的宇宙觀是整個人類美善的心靈靈魂並整個人類人文的文明燈塔;偉大的哲聖老子以天言志以地寄情以人恩善以道命德以德普世的道德觀的大智慧使之其天下的所事所物所情所理無不言之而極盡也。!」《道德經》的定義——簡言之就是:「《宇宙學》《人類學》《萬經學》《萬道學》《宇宙人類道德學》《宇宙人類平衡學》《宇宙人類真理學》《宇宙人類文明學》」。「」唯其此之這個《八學之學》的定義才能徹底地標明《道德經》的真正的本來面目或之本然面貌」。註:本文這一句話是擇錄於:人民網發布過的《《嫵媚永恆的春天·統御世界的美奐》之「簡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中國大易經》」並「徹悟世界文明中最偉大的《中國道德經》》這一篇約有兩萬字的文章中的一句話。」
鄭重聲明:「我耿閣所發表發布的幾近成萬的詩首文篇都是在《人民網》《中國詩歌網》《東方旅遊文化網》等幾近乎數十家的著名網媒已經顯示過的。」無論任何人任何機構不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隨意改動也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竊為己有;必須保持字詞(或段落)樣式原有的本然面貌。」
特註:本文是在歷史人聞百家號08-19 01:18:「國學:《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一文下留言評論
【特注說明】:
「人類的人們雖是極具模仿能力的高級動物或之換言之而謂是極具模仿能力的高等生物的然就其人類的人們的具體的個人的思想理論之其思想觀點所形成的文章而言那則是絕對不允許採取模仿式的拿來主義的方式化為己有或竊為己有的那種行為的之其一千句話簡化為一句話而言話也就是說:「不能抄襲拿來別人的東西或斷章取義別人的文章成果來作為自己的能耐而展現昭顯於世之其此情此理這是作為一個文人的最起碼的素質修養之要求的最起碼的規矩之常識。」「特別是不能斷章取義的亂用別人的東西或之精神成果。」神奇大化的中國文字的每個字都是有著她獨具本質本性本能本命的標本的內含蘊意和作用意義的之其她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定的並之是別無它替的其之倘或是被人斷章取義了那就一定會出現不論不類似是而非的之結論或之結果的。」
【鄭重聲明】——聲明人:耿閣
鄭重聲明:「我耿閣所發表發布的幾近成萬的詩賦文篇都是在《人民網》《中國詩歌網》《東方旅遊文化網》《中國散文家網》《華夏散文》《中國哲學偉大》《哲學鼎端》《網路知道》《360圖書館》《知乎》等幾近乎數十家的著名網媒已經顯示過的。」無論任何人任何機構不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引用;倘或引用既不得隨意改動也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竊為己有;必須保持字詞(或段落)樣式原有的本然面貌。」聲明人:耿閣 2018年8月30日
J. 《道德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10)道德經德普擴展閱讀: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