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韋之法學

韋之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4-24 19:20:39

『壹』 美國制定了什麼法律而強大,曾經被多個國家效仿呢

1787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急需一部穩定而有效的法律約束各州,以中央政府為中心形成穩定的統治秩序。於是,同年制憲會議召開,由於本次會議在費城舉辦,故歷史上也稱之為“費城制憲會議”。此時的費城,則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人口40000人左右。


今天,我們來詳細講述下這場會議的背景淵源以及歷史影響。

說起這場會議的社會背景,就不能不提到當時的經濟發展。戰爭之後,各州的殖民壓迫逐漸消除,這帶來後果便是商業競爭異常激烈,甚至出現了很多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再加上獨立戰爭之前,各州都執行不同的法律,法律制度的不同經濟行為也受到影響,導致當時商業市場烏煙瘴氣經濟發展異常混亂。

同時,當時謝司起義轟轟烈烈,修改憲法的呼聲愈發高漲。於是,在形勢的壓力下,邦聯國開始召開修改《邦聯條例》的會議,修憲運動就此開始。而這場會議中的參會人員很多都是孟德斯鳩思想的支持者,直接影響了憲法也帶有孟德斯鳩理論的影子,憲法的中心思想也就此奠定。


制憲會議的基本目的是制定適合國情的憲法,而這個法律依據從哪裡來呢?

其實,制憲會議的法律淵源來源於三個方面:

首先,這部憲法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原因很簡單,在過去受英國殖民之前,殖民地的居民一直都享有英國普通法規定的基本人權,比如:自由權、公民權、豁免權等。殖民地的居民已經適應並認可了這一系列法律,並且,這些法律依舊適合獨立後的美國,於是,邦聯政府就決定依舊以英國普通法作為各州的法律基礎。

其次,在奠定了中心思想和基礎之後,為了進一步完善這部法律,參會人員還汲取了英國殖民地制定的一些基本制度的優點,比如《五月花號公約》、《根本法規》等法律制度。原因很好理解,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免不了要借鑒之前的經驗,尤其是法律領域,不少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獨立自由之後,在制定法律這方面,都會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和現有的法律成果。

最後,第三個法律淵源是便是美國在立憲會議之前就存在的法律,比如:《獨立宣言》、《邦聯條例》等,還有各州獨立執行的法律。

由於,美國是一個嶄新的、沒有封建傳統的國家,美國憲法將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學說和美國的現實相結合,在美國建立了不同於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總統制、聯邦制、代議共和制相結合的國家制度。憲法所確立的主權在民、三權分立、共和制等原則,為美國在此後兩百多年間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也為後來許多國家所效仿。

可以說,法律的完善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歷史中的諸多因素造就了現在的美國,一個民主法制非常完善的國家。

『貳』 韋之的學術成果

著作及文章
1.Der Urheberrechtsschutz in China mit Hinweisen auf das Deutsche Recht(《中德著作權法比較研究》),慕尼黑VVF出版社1994年德文版
2.《著作權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版
3.《軟體的法律保護》,《法律學習與研究》1986年第2期第86-87頁
4.《巴西計算機程序立法情況介紹》,《軟體產業》1988年第10期第47-48頁
5.《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對計算機軟體的法律保護》,《軟體產業》1988年第11期第44-45頁
6.《談談合作作品的成立要件》,《版權參考資料》1989年第1期第27-29頁
7.《析版權對作品內容的保護》,《法學》1989年第1期第28-29頁
8.《論計算機程序的法律保護模式》,《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第3期第63-65頁
9.《試論版權中的精神權利》,《法律科學》1989年第4期第39-41頁(與譙榮德合著)
10.《歐洲共同體對計算機程序保護問題的立場》,《軟體產業》1989年第6期第23-26,41頁
11.《論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保護》,《經濟與法》1989年第11期第11-12頁
12.《論原產地名稱的法律保護》,《河北法學》1990年第2期第10-12,19頁
13.《計算機軟體保護研究及我國的立法活動》,《法學研究動態》1990年第8期第13-15頁(與武小勤合著)
14.《版權立法與完善投資環境》,《經濟與法》1990年第10期第14-15頁
15.《淺議發表的構成及其著作權法意義》,《法制日報》1991年4月26日第3版
16.《試論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法律科學》1991年第3期第53-55頁
17.《論署名權》,《著作權》1992年第3期第25-27頁
18.《試論〈巴黎公約〉與制止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1992年第4期第10-13頁
19.《略論作品的獨創性》,《經濟與法》1993年第1期第23-24頁
20.Urheberschutz in China(《中國的著作權保護》),Auslandskurier1995年第4期第38-39頁(德文,與R. C. Thuemmel合作)
21.《論資料庫著作權》,《著作權》1996年第3期
22.《著作權法風雲錄》,《法制日報》1996年5月27日
23.《資料庫如何尋求法律保護》,《新聞出版報》1996年10月2日第7版(與何菁合作)
24.《『梁祝』著作權能拍賣嗎?——拍賣『梁祝』的法律思考》,《法制日報》1996年10月21日
25.《中國著作權法中的出版者權利》,《中國專利與商標》1997年第1期
26.《中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制度》,[日本]《清和法學研究》1997年3月號
27.《伯爾尼公約的「國民待遇」原則之例外》,《知識產權》1997年第4期第46-48頁(與楊紅菊合作)
28.《從伯爾尼公約看中國著作權法之修訂》,《中外法學》1997年第5期(《民商法學》1997年第12期轉載)
29.《商業秘密是一種相對的秘密》,《電子知識產權》1998年第5期(《中國專利報》1997年12月31日第2版)
30.《歐共體計算機程序保護指令評介》,《中外法學》1998年第6期(《民商法學》1999年第3期轉載)
31.《論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管理的權利——關於著作權法修訂稿的思考》,《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第74-79頁(《民商法學》1999年第12期,第31-36頁轉載)
32.《<歐共體出租權指令>評介》,《現代法學》1999年第5期,第136-139頁(《民商法學》2000年第2期第63-66頁轉載)
33.《論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第25-33頁(《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2期第41-49頁轉載)
34.《歐共體衛星著作權指令評介》,《知識產權》1999年第6期,第42-44頁(《民商法學》2000年第2期第67-69頁轉載)
35.《歐盟著作權保護期指令評介》,《中外法學》1999年第6期,第86-90頁(《民商法學》2000年第4期第69-73頁轉載)
36.《「PDA」商標案的啟示》,《中國知識產權報》2000年5月10日,第2版
37.《歐盟資料庫指令評介》,《著作權》2000年第2期,第48-52頁
38.《著作權產品最終用戶的法律責任探討》,《著作權》2000年第4期,第10-12頁,又載陳美章等主編:《數字化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論文集)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48-56頁
39.《英國商法》第十、十二章,法律出版社1991年(與董安生等合作編譯)
40.《商品經濟大詞典》(法律詞條之二分之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1.Gesellschaftsrecht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中國公司法》,與G. H. Raiser 合著)德國Jehle-rehm出版社1996年德文版XXVII+83頁
42.《論計算機程序的版權保護》(人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8年油印),102頁
43.《知識產權法規匯編》(1990年人民大學印,與劉春田,劉星明合編)500頁

『叄』 韋之大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韋之大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韋之大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肆』 中國姓韋的偉大名人有哪些

名人很多,韓信的後代也姓韋了。以下不完全列舉:
韋遐,初為韋方國(湋川(今陝西扶風縣))國君。周武王伐紂時,韋遐帶軍從征,滅商有功。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封韋為伯國,遷於故國地韋(今河南滑縣),稱「韋伯國」,國君韋遐,也隨之稱「韋伯遐」。約於西周末或春秋初,韋國亡,余民遷居彭城(今江蘇徐州)」。

韋孟(約前228—前156年)西漢初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詩人,韋伯遐之第24代孫。在世時代約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漢景帝初年間。秦時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韋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詩》,傳為家學。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廢楚王韓信為淮陰侯,封同父弟交於楚為楚元王,以孟為其傳。自後又傳元王子夷王劉郢客及孫劉戊。戊荒淫無道,在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與吳王劉濞通謀作亂,次年事敗自殺。韋孟在劉戊亂前作詩諷諫,不從,孟辭官舉家東遷至鄒(今山東鄒城),此時他仍懷念先生舊恩,不勝依戀,作詩述懷。後逝於鄒。據史書記載,他精於魯詩,他的子孫傳到韋賢,五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為詩並有韋氏之學,足見韋氏一門詩學的造詣之高。韋孟詩僅存《諷諫詩》、《在鄒詩》兩首四言長詩。前者用以諫王,後者用以述志,如並合起來,也可以當作他的自敘詩。詩體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詩人溫柔敦之旨。或雲:此二詩系其子孫好事述先人之類志而作。(見《漢書韋賢傳》)

韋賢(約前148—前67),字長孺,西漢時魯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韋孟第5代孫。被召而舉家遷入長安(今西安未央區)做官。性質朴,善求學,精通《詩》、《禮》、《尚書》,號稱鄒魯大儒。以經書致仕,征為博士、給事中,進宮授昭帝《詩》,遷光祿大夫、詹事、至大鴻臚。漢宣帝時,賜爵關內侯,徙為長信少府。以為人主師,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代蔡義為丞相,封爵扶風侯,享始平(今陝西興平)食邑700戶,賜宅第於平陵(今陝西咸陽市秦都區平陵鄉大王村)。從此,韋賢家族成為平陵榮貴門第。為相五歲,多恩,公元前69年以老病辭官,賞百斤黃金。卒謚「節侯」。從韋賢起,漢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韋賢有四個兒子,三人為官。漢元帝時,拜韋玄成(賢之小兒子)為丞相,封於京兆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遷此,其長兄韋方山、二兄韋弘兩家留居平陵,後世不顯貴。杜陵玄成的子孫世代相傳,累分立為數十家,成為大宗族,向全國遷徙。死後陪葬於平陵(漢昭帝劉弗之陵)。

韋方山,西漢時魯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韋賢長子曾為高寢令,早喪,後世不顯貴。

韋為宏,西漢時魯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韋賢次子。官至東海太守,後世不顯貴。

韋玄成(?—前36年),字少翁,西漢時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三兆村南)人。韋賢第四子,位至丞相。少好學,明於詩、論語。謙遜俠士,尤敬貧賤以父任為郎,常侍騎又以明經擢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徙為太子太傅。父賢死,玄成佯狂讓爵於兄。朝議高其節。拜河南太守,御史大夫薛君免,為御史大夫。於丞相乞骸骨免,而為丞相,因封故邑為扶陽侯,而後失之列侯;復自遊宦而起,至丞相。元帝永光初,(公元前43年)遂繼父相位,封侯,封於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遷此。父子俱為丞相,世間美之。因此,鄒魯為之諺雲:「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玄成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過之。卒於漢元帝建昭三年,謚工候。玄成好為四言詩,著有《自劾》及《戒是示子孫》二首。(見《前漢書》本傳)有集二卷,(《舊唐書經籍志》)傳於世。

韋昭(204-273)(《三國志》作韋曜,因避晉帝諱改)字弘嗣,三國吳郡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為當時著名學者。少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等職。嘗承令作《博弈論》,(見《三國吳志》本傳及《文選》)為時所稱。孫亮時,為太史令,與華核、薛瑩等同撰《吳書》。公元258年,孫琳廢孫亮,立孫休為吳國皇帝,改年號永安,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開南京設國家中央學府之始,為古代南京大學之起源;官拜中書郎,出任博士祭酒,校定群書,掌管國子學。公元264年孫休亡,孫皓即位,昭封高陵亭侯,擔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左國史。昭屢忤其意,卒下獄殺之。昭會注《孝經》、《論語》及《國語》,著《洞記》、《官職訓》、《辯釋名》等。陳壽《三國志·吳書》的參考來源就是韋昭的《吳書》。

韋叟,晉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鎮軍將軍。善相術,初給還未做上皇帝的宋武帝劉裕看相,裕問其能否得州官。韋叟當眾人面說可為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訴宋武帝說:「君相貴不可言」。劉裕本來就有心造反,聽了這話當然心領神會,「若成,當為司馬」,後武帝舉事成,韋叟果然做了鎮軍將軍。

韋子粲,北朝齊人,官任豫州(今屬河南省)刺史。

韋睿(442—520年),字懷文,原籍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東南)人,曾祖時遷至襄陽。齊末為上庸太守,南朝梁武帝時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護軍將軍等職。因其多次率軍大敗北魏軍,被魏人稱為「韋虎」。宋時為右軍將軍、輔國將軍等職。指揮果斷,謀略過人。被譽為有光武、周瑜之風的名將。

韋元恢,彭城(今江蘇省徐州)人,北朝北魏東海太守韋合宗之子。任職北魏綠州刺史。北魏孝明帝(516-528在位)時值刺史元法僧據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潛規克復,事泄,為法僧所害,時人傷惜之。

韋孝寬(509年-580年),名叔裕,字孝寬,陝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南)人。北周太傅,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的軍事家、戰略家。早年在北魏多次參與戰事有功而升遷,後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鎮守東西外交界的軍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高歡率大軍進攻包圍玉璧,韋孝寬軍力為劣勢,但運用地形和戰術守城,高歡運用各種戰術攻城皆不克,東魏軍圍城五十餘日,兵力損失慘重,最後退兵,高歡回師後病死。玉璧之戰為東、西魏實力消長的關鍵戰之一,原本較弱小的西魏,經此戰後粉碎東魏想要滅亡西魏的企圖。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韋孝寬的建議,成功打敗北齊,統一北方。

韋節,隋煬帝時任御史職,曾出使西域,歸後著有《西蕃記》一書。

韋袞,隋代京兆長安人。隋文帝開皇年間,以屢立戰功升任左衛中郎將。

韋桃符,隋代京兆長安人。初為韋袞僕人。桃符除侍候韋袞外,並從其習武,膽大勇敢,又有謀略。韋袞每奉命出征,桃符都跟隨,每戰都出生入死護韋袞,在敵陣中橫沖直闖,無人能敵,人稱飛虎將。韋袞視桃符為親子,向隋文帝表奏其功,釋去奴隸身份,成為自由民,又在杜陵一帶賜其田、宅,助其娶妻成家。桃符成家立業後,感恩韋袞,宰殺黃公牛奉獻給韋袞,並向故主人求得賜姓。他的兒女由此姓韋。韋桃符後成為杜陵富豪,後代至唐中宗時還出了韋皇後,宰相韋溫及諸駙馬,顯赫無比。

韋總,唐太宗韋貴妃之祖父,官至北周驃騎大將軍。

韋園成,北周太傅韋孝寬之孫,北周驃騎大將軍韋總之長子,韋貴妃珪之父。官至隋開府儀同三司鄖國公。

韋匡伯(573—617),是韋總的次子,韋園成之弟。韋尼子之父,貴妃韋珪的叔父。在隋朝時為尚衣奉御、舒國公。

韋圓照,韋總的第三子、韋氏姐妹的叔父。尚隋豐寧公主楊靜徽駙馬都尉。

韋思言,韋匡伯長字,韋尼子長兄。

韋思齊,韋匡伯次字,韋尼子次兄。

韋思仁,韋匡伯三字,韋尼子三兄。

韋貴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澤,京兆杜陵縣人。僅次於皇後的「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她是北周太傅韋孝寬的曾孫女,北周驃騎大將軍韋總的孫女、隋開府儀同三司鄖國公韋圓成的女兒。先嫁隋朝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二人之女就是定襄縣主(阿史那忠的夫人)。李珉死後,韋貴妃再嫁李世民,生十王子李慎(紀王),650年,立為紀國太妃,死後陪葬昭陵。

韋尼子(607年—656年),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太宗昭容(正二品),可能初嫁王玄應,武德四年入秦王府。其曾祖父為韋孝寬,祖父為韋總。她的父親韋匡伯是韋總的次子,即為貴妃韋珪的叔父。韋尼子是韋貴妃的堂妹。死後追封正一品。

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韋沖之子,唐高祖平京師,署隴西公府祭酒。貞觀朝歷吏部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風縣男,貶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韋挺,小時與隱太子建成關系不錯。後因事與杜淹、王珪都流放嶺南。太宗進入東宮後,征拜他為主爵郎中。貞觀初年,王珪幾次舉薦他,於是遷為尚書右丞。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將韋挺女兒許配給了齊王李祐為妃子。韋經常與房玄齡、王珪、魏徵、戴胄等一起當顧問,參議政事。不久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當時李泰受寵,太子承乾過失較多,太宗稍有廢立的想法。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泄宮中禁語被貶。當時,韋挺也參預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對他說:「我已貶了杜正倫,不忍心將愛卿置於法律下」。於是原諒了他。不久遷為太常卿。

韋弘機,京兆萬年人。祖元禮,隋浙州刺史。弘機仕貞觀時為左千牛胄曹參軍,使西突厥,冊拜同俄設為可汗。會石國叛,道梗,三年不得歸。裂裾錄所過諸國風俗、物產,為《西征記》。

韋慶嗣,韋正矩之父。官至彭城郡公。

韋正矩(?-663年),或作韋政舉,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韋慶嗣的兒子,屬於韋氏的東眷房。駙馬長孫詮被殺後,在東陽公主的推薦下尚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史稱韋正矩「遇主不以禮」,龍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唐高宗將韋正矩殺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後的禮節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不過,之後唐高宗又允許韋正矩與公主合葬,韋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韋思安,雍州(今陝西西安)人。唐朝駙馬,出身雍州韋氏,即後來的京兆韋氏,官至嵐州(今山西嵐縣)刺史,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晉安公主,與公主陪葬昭陵。

韋肇,唐代京兆人。韋貫之之父。唐穆宗朝官至吏部侍郎。

韋綬,唐代京兆人。韋肇之子,韋貫之兄。以散騎常侍致仕,德宗朝翰林學士。有《郡治樓望黃山》一首傳於世。郡齋北望春光好,平楚無雲秋望寬。清氣爽時塵外見,碧飛飛處靜中看。爭高千仞山皆讓,並秀三峰色也寒。莫怪寓名同岳號,暫圖瞻眺近長安。(參看《石門岩志》)

韋貫之,名純,唐代京兆人。韋綬之弟,唐憲宗朝宰相。避憲宗諱以字行。武元衡與韋貫之同年舉進士。唐德宗貞元初登賢良科,授校書郎。武拜門下侍郎,韋罷長安尉,赴選,元衡以為萬年丞。過堂日,元衡謝曰:「某與先輩同年及第,元衡遭逢,濫居此地。使先輩未離塵土,元衡之罪也」。貫之嗚咽流涕而退。後數月,除補闕。是年,元衡帥西川。順宗永貞時累遷尚書右丞,憲宗時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貫之同日宣制(出《續定命錄》)。遷中書侍郎,罷為吏部侍郎,穆宗朝為工部尚書。卒年六十二,贈右僕射,謚曰貞,後更謚曰文。

韋溫,字宏育,唐代京兆人。韋皇後從兄。年十一舉兩經及第。以書判拔萃補校書郎,累遷尚書右丞,出為陝虢觀察使。武宗立,召拜吏部侍郎,出為宣韋皇後歙觀察使。卒年五十八。贈工部尚書,謚曰孝。

韋皇後(?-710年)名果兒,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中宗李顯後(宣懿皇後),其子懿德太子李重潤,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是唐朝第一美人。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位。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縱容女兒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廟道觀。景龍四年(710年)毒死中宗,立溫王重茂為帝,臨朝稱制。不久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擁其父相王旦復位。被殺於宮中,並被追貶為庶人。

韋湊,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玄宗713-741)十一年任杭州刺史。開元中太原尹。

韋見素(697-762),字會微,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彭城郡公贈幽州都督韋湊子。第進士,襲父爵,景龍中,授相王府參軍。天寶五載(746年),為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道黜陟使,有威望。擢累諫議大夫,遷吏部侍郎。天寶十三載,楊國忠用為宰相。拜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兼左相,封豳國公。天寶十四載,再三奏請遷祿山為平章事,調其來京。後安祿山反,從玄宗入蜀,至馬嵬驛,「軍士不得食,流言不遜」,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被殺,韋見素被亂兵用鞭子抽打得頭破血流。有人喊道:「勿傷韋相公」。才免於一死。九月初,自蜀中奉命與房琯、崔渙送傳國璽及冊命,來至靈武,肅宗出城恭迎。因附楊國忠,被肅宗冷落。後拜尚書右僕射,罷知政事,授太子太保,加開府儀同三司。寶應元年卒,年七十六,贈司空,謚曰忠貞,有子韋諤。

韋堅,字子金,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省長安)人。為唐代大臣,由秘書丞歷任奉先(今陝西省蒲城縣,位渭南縣北)、曾任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令,以才能卓越、辦事精幹而聞名。

『伍』 西北政法大學在哪個城市

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於陝西省會西安。西北政法大學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是國家法治人才培養基地,是被譽為政法人才培養國家隊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全國法學高等教育「立格聯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長安聯盟」的成員單位。

學科概況

學校有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經濟學院,法治學院、法律碩士教育學院,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刑事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國際法學院,反恐怖主義法學院(國家安全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安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等18個教學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西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簡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北政法大學

『陸』 左邊三點水,右邊一個韋怎麼用輸入法打出來

𣲗,自己添加到搜狗拼音:輸入wei,把滑鼠放到拼音上面,點擊添加短語,在輸入框內輸入「 𣲗」,確定添加。下次輸入wei的時候就看到這個字了。

韋(拼音:wéi)是漢語二級通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韋的古字形中部像城邑,周圍是「止」,意為圍在城四周攻城或守城,本義為包圍;一說本義為守衛,是「衛」的異體字。

「韋」也有違背的意思,是「違」的古字。「韋」在春秋時期還指熟過的皮子,許慎《說文解字》認為獸皮做成的繩子可以用來捆綁彎曲相違背的東西,故而「韋」有皮革之義。韋也是姓氏用字。

韋古籍釋義——說文解字:

【卷五】【韋部】宇非切(wéi)

相背也。從舛囗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藉以為皮韋。凡韋之屬皆從韋。

𣍄,古文韋。

〖注釋〗韋:熟皮。「可以」句:可以束枉戾而違背的物體。𣍄:徐灝《說文段注箋》:「上下皆象革縷束物之形,中從⊙者,圍繞之意。」

『柒』 韋之的介紹

韋之,男,1964年出生於廣西桂林地區。1985年7月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重慶),獲法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北京),獲法學碩士學位。1990年至1994年12月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及國際專利、著作權和競爭法研究所(慕尼黑)從事合作研究,1994年12月畢業於慕尼黑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博士學位。

『捌』 韋之的人生經歷

留學德國的英語翻譯
1985年,韋之從西南政法學院畢業後,這個廣西農家出生的學子來到了北京,在中國人民大學拿到了法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一個偶然的機會,德國一個名字長得有些啰嗦的研究所———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及國際專利、著作權和競爭法研究所的所長來北京講學,只跟著導師學過幾天德語的韋之就因為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臨時充當了所長的翻譯。
機會有時是轉瞬即逝,韋之卻不同,他在近兩年後因為給這位短暫接觸過的德國人寫的一封信,收到了留學的邀請。
在許多年後韋之學生的一篇文章里如此說道,這個研究所「自身僅有一二十名研究人員,其餘數十人來自世界各地,故而深具國際意味與交流氣息。其專業領域為世界同仁所認可,知識產權學者均以能在此授教、研究、熏陶為榮。在這個群體中,法律不僅僅是一種愛好,一種思辨的樂趣,更是由整個社會生活融匯而成的,作為社會制度的一部分服務於社會。法學不僅僅是學術機構中學者的任務,亦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包括法官律師、檢察官)對法律的反思與理解。正因為二者都承認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對法律的發言權,都與這個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體現著對所處社會普遍的關懷,所以他們才具有了更廣博更深層的凝聚力。」
九十年代自費留學的中國人大多至今仍對這樣的生活留有深刻的印象,除了學習,大多數時間是「刷盤子」的生活。宿舍———研究所———餐館後廚的生活過了半年後,在一次華人的聚會上,韋之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竟然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留學德國的法學研究生。不過「第一個」並沒能帶來特殊的照顧,倒是一些後來留學的盡管學業沒能完成卻都已經開始移民。直到1994年,韋之以優異成績從慕尼黑大學法律系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才發現,由於更多的時間被耗費在研究所的圖書館里,以至於「刷盤子」得到的報酬只夠吃飽肚子。
在提出贊助機票的申請被大使館委婉拒絕後,韋之接受了德國斯圖加特ThuemmelSchuetze&Partner律師事務所的工作邀請。半年後,韋之放棄了悠悠自在的德國律師生活回到了北京。
簡約的德國風格
「一絲不亂的頭發、端正不斜的眼鏡、潔凈齊整的服飾(尤其那條打得幾近完美的領帶),那右壁提綱豎寫、左壁例辭橫排的板書,還有那『休息十分鍾』的精確表述……一切都昭顯著其為人的方正端嚴,只有那繪著彩圖的小瓷杯隱隱透露出其內心深處的爛漫童真。」這是一個即使在酷熱夏季也要一絲不苟打好領帶才給學生上課的老師。
韋之是一個極其尊重規律的人。守時原本只是一種美德,在韋之身上都成為了一種近乎苛刻的規律。對生活要求的細致物化成為每一個細節。在德國打工時韋之曾經在一個印刷廠裝訂過詞典。「那根本就是一種需要手工製作的藝術品。」韋之如是說,「哪怕只是造成裝訂上細微的瑕疵,精美的詞典只能被無情地廢棄。」
從留了多年的宣傳單到德國印刷廠里由於瑕疵被扔棄的詞典,從學生們戲稱的幾乎無法忍受的「拜物者」到多年收集的資料演化出的一排排整潔文件夾,嚴謹細致的日爾曼傳統行為方式培養了韋之最終的德國情節。
回國已經十年之久的韋之至今沒有使用過傳呼機、手機這種已經普及得有些泛濫的科技產品。在北京,從出外辦事到學校教課所有的行程,以分鍾計算的「韋之式」的時間安排都是靠自行車這一交通工具來完成的。
精通德、英兩國語言的韋之對生活的序列分明背後是對生命的無盡豐滿。曾經教過的一位學生近十年來只和老師吃過一次飯,飯是極其簡單,吃的什麼已記不清楚,倒是數年前韋之吃飯時溢美天邊晚霞、林中棲鳥的德國詩詞,學生仍然背誦如流,印象極深。
實用的學術主義
當中國仍處於計劃經濟時期時,韋之在德國研究的是大多數中國人幾乎沒有任何概念的著作權和競爭法學。這在當時的中國完全是一個「不實用」的理論。現在當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最熱門話題之一,甚至連一些不相乾的人也在借機大寫文章提高身價時,韋之卻一頭扎進了故紙堆中。
韋之寫的書不多,《中德著作權法比較研究》德文版、《著作權法原理》等,卻是為數不多的精品。在北京大學,韋之也是惟一從不給學生指定教材的老師,「學生如果覺得我的書對他有幫助自然會去讀,不需要去指定教材,沒有哪一本書會是最好的,只有在大量閱讀中去發現並吸收成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所謂著作等身並不能代表學術上的成就有多高,『攢』一本甚至多本書現在很多人都在做,但寫出來的書一定要十年、二十年以後還能對學生有用,這樣才符合學者對學術的研究精神。」
「學習、研究重要的是要講究方法。真正的學者不僅僅是一個研究者,更應該是一個傳播研究方法的傳遞者。」韋之的學生們在被不斷要求要擁有自身獨立思維方式的同時,對前人的知識借鑒也被要求一定要找到最初的起源。「不能含糊其詞,學術依據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即是作為研究者對自己的學術品德負責,更是作為一個傳播者對受眾負責。」
韋之在大學里當副教授有些年頭了,也帶著博士生做研究,不過在申報教授職稱的時候,學校往往都收不到韋之提交的申請。「生活不是用頭銜來作為支撐,作為一個研究者和傳播者,能當作基石的是你研究和傳播的方法,多年以後,是不是還能給別人帶來實際的幫助。」
在現在學術研究領域里已經不斷出現「克隆」丑聞的年代,或許當年那種在研究所里為了尋找一個原始注釋,爬到高及屋頂的書櫃上查閱幾個小時的治學態度才符合韋之心中那理想的學術精神 。

『玖』 求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及復習資料。

知識產權專業(方向)推薦書目
一、推薦原則
本書目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個層次來推薦學習書目。其推薦原則分別如下:
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對知識產權的入門學習,在側重於實務運用。
碩士生: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學習知識產權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識產權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再依個人詫異為實務運用、理論研究兩個方向的深入發展作實質、方法上的准備。
博士生:側重於方法論的學習、四位方式的開拓與知識產權理論研究。
二、推薦書目
(一)本科生:
1、鄧曉芒、趙林著:《西方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趙敦華著:《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宗靈著:《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張玉敏主編:《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李開國、張玉敏主編《中國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修訂第三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澤鑒著:《民法概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澤鑒著:《法律思維玉民法實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0、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劉春田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4、郭禾主編:《知識產權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5、薛虹著:《網路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鍾穎科著:《著作權法概論(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7、李明德、許超著:《著作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黃暉著:《商標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湯宗舜著:《專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孔祥俊:《商業秘密保護法原理》,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識產權局條法司著:《信專利法詳解》,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標法律詳解》,中國工商戶辦社2004年版。
23、程永順編:《知識產權四法十二條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識產權協定及其國內適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議逐條講解》,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 [奧地利]博登浩森著《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指南》,湯宗舜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7、《保護文學禾藝術作陪伯爾尼公約(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8、《羅馬公約和錄音只怕公約指南》,劉波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9、羅東川、馬來客主編:《知識產權名案評析》,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版。
30、靳學軍、宋魚水主編:《知識的力量:北京市海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十年案例評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譚筱清主編:《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與判解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許海峰主編:《知識產權訴訟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33、許海峰主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實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二) 碩士生:
1、[英]羅素著:《西方哲學史》,馬元德譯,上午印書館1976年版。
2、[英]艾耶爾著:《二十世紀哲學》,李步樓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3、[愛爾蘭]J•M•凱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簡史,王笑紅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阿圖爾•考夫曼、溫弗里德•哈斯默爾主編:《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英]韋恩•莫里森:《法理學-從古希臘到後現代》,李桂林等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張雁深譯,上午印書館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論》,葉啟芳等譯,上午印書館1964年版。
8、[法]盧梭著:《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上午印書館2003年修訂第三版。
9、[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賀衛方、高鴻鈞等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上午印書館1959年版。
11、何勤華:《西方法學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葉士朋:《歐洲法學史導論》,呂平義、蘇健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潘漢典、米健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艾倫•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李靜冰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爾•拉倫茨著:《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6、黃茂榮著:《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意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羅馬法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19、王澤鑒:「民法叢書》系列(《民法總則》、《民法物權1、2》、《債法原理1、2、3》)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1-8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張玉敏著:《走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寫:《知識產權縱橫談》,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22、鄭成思著:《知識產權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3、鄭成思著:《知識產權法新世紀的若干研究重點》,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馮曉青等著:《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吳漢東等著:《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6、吳漢東等著:《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古祖雪著:《國際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29、德利亞•利普希克著:《著作權與鄰接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0年中譯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韋之著:《著作權法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1、吳漢東等著:《西方諸國著作權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陳明汝著:《商標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黃暉著:《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尹新天著:《專利權的保護》,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5、張曉都著:《專利實質條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37、程永順主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實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李琛著《知識產權片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9、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張玉敏主編:《中國歐盟知識產權法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張玉敏主編:《知識產權理論與實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張耕著:《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3、張廣良著:《知識產權侵權民事救濟》,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沈仁干主編:《數字技術與著作權觀念、規范與實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編:《知識產權經典判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羅達仁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新1版。
3、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爾森主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英]丹皮爾著:《科學史及其宗教和哲學的關系》,李珩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法]巴特著:《符號學原理》,王東亮等譯,三聯書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瞿鐵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吳增基等主編:《現代社會學》(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新1版。
11、費孝通著:《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約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王獻平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鄧正來等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吳玉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從社會科學角度觀察》,李瓊英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尼爾•麥考密克、奧塔•魏因貝格爾著:《制度法論》,周潔謙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17、[日]川島武宜著:《現代化與法》,王志安等譯,中國政法大學1994年版。
18、[美]波斯納著:《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納著:《法律與文學》李國慶譯,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版。
20、[美]波斯納著:《法理學問題》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蘇力著:《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勞森、拉登著:《財產法》(第二版),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規范•人格體•社會》,馮軍譯,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本傑明•卡多佐著:《司法過程性質的分析》,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26、[美]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羅索:《羅馬法史》,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維亞克爾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魏觀察重點》,陳愛娥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29、謝銘洋著:《指揮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勞倫斯•萊斯格著:《思想的未來》,李旭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美]勞倫斯•萊斯格著:《代碼》,李旭等譯,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羅伯特•P•墨傑斯等著:《新技術時代的知識產權法》,齊筠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3、[澳]彼得•達沃豪斯、約翰•布雷斯韋特著:《信息封建主義》,劉雪濤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威廉•M•蘭德斯、理查德•A•波斯納著:《知識產權法的經濟結構》,金海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揚等著:《知識產權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金海軍著:《知識產權私權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立法資料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雨峰著:《槍口下的法律-中國版權史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趙元果編著:《中國專利法的孕育與誕生》,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國商標法律史(近現代部分)》,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國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響著:《美國版權法:原則、俺案例及材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權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薩莉•斯皮爾伯利著:《媒體法》,周文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識產權法法律原則、理論基礎與具體構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琛著:《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6、吳漢東等著:《無形財產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國知識產權法典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8、劉茂林著:《知識產權的經濟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徹男著:《市場競爭中的知識產權》,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50、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維斯著:《知識產權法:專利、商標和著作權》(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2、Brad Sherman and Lionel Bently: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 British Experience, 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3、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4、Ronan Deazley: On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to Copy, Hart Publishing, 2004.
55、John Feather: Publishing, Piracy and Politics-An Historical Study of Copyright In Britai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6、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for Non-Instrial Countries,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7、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td,2003.
58、Robert M.Sherw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1990.
59、Gillian Davies: Copyrigh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shed jointly by 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VCH Publishiners Inc.,1994.
附:
1. 《知識產文叢》系列,鄭成思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2. 《中國知識產權評論》系列,劉春田主編,商務印書館。
3. 《北大知識產權評論》系列,鄭勝利主編,法律出版社。
4. 《網路法律評論》系列,張平主編,法律出版社。
5. 《知識產權研究》系列,唐廣良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
6. 《知識產權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黃武雙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拾』 《論犯罪與刑罰》的中文譯文

《論犯罪與刑罰》
前言:

外國法律文庫序
外國法律文庫是一套大型翻譯叢書,入選書目主要是外國尤
其是西方的重要法律著作。中國法學界15名從事外國法與比較法
研究與教學的學者組成的編譯委員會負責確定書目和組織翻譯,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印行。受編委會之託,我將組織出版這樣
一套叢書的緣起及有關情況作些說明。
我平生治學,以羅馬法和西方民商法為主。50年代末以後的
20多年間,我國法制建設歷盡坎坷。那時,像羅馬法這類洋貨,不
僅是奢侈品,簡直可以說是違禁品。「文革」結束後,法制建設與
法學教育都逐漸走上正軌。10多年來,在我所在的大學里,羅馬
法、西方民商法以及比較法等都成了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在立
法方面,每制定一項法律都廣泛地搜集國外立法資料,博採眾長,
以求既符合中國情況,又順應國際潮流。不過,在這些過程中,有
一個困難時時制約著人們的手腳,限制著人們的視野,那就是翻
譯為中文的外國法律著作數量太少。說來難以置信,自1949年直
到今天,西方法律學術著作在大陸譯為中文出版者只有寥寥10餘
種。這些著作的漢譯又沒有有效的組織,因此必然存在著書目安
排上缺乏系統性、選材上卻不乏偶然性的毛病,甚至有個別譯本
的譯者中外文修養不夠,率爾操觚,致使誤譯多有,貽患學林。在
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不可能期待對外國法律的全面而准確的認識
了,而沒有這樣的認識,又怎麼能希望博採眾長、融合中外的借
鑒呢?
近年來,組織翻譯一套外國法律叢書一直是我的一個迫切的
念頭。曾與法學界的一些同行談起,他們也都對這樣一項工程極
表贊成。曾對中國文化研究提供過大力支持的福特基金會也決定
對該項目提供贊助。1991年初,外國法律文庫第一屆編委會正式
成立。15位委員中包括了北京法學界——今後還要吸收各地學
者,使其成為一項全國性的學術事業——的一些知名教授和中青
年學者。編委會確定了這套叢書在選題方面的三個標准:(一)以
學術著作為主,兼顧重要的立法文件;(二)以本世紀作品為主,
兼顧此前的經典著作;(三)以西方作品為主,兼顧其他地區的代
表性作品。力求通過整套叢書反映外國法學與法律的概貌,為學
術研究提供素材,為法律教學提供輔助,為國家立法提供借鏡,為
一般讀者提供有益於增進法律知識和培育法治意識的讀物。編委
會又聘請了4位外國著名法學家作為顧問,以更好地保證選題上
的權威性。在譯校者的確定上,除語言修養外,還要求他們是相
關領域的專家,以有利於忠實地傳達原意。叢書的規模,初步確
定為50種,當然,若條件許可,它完全應當成為一套不間斷出版
下去的叢書;法律翻譯要追隨法律與法學的發展,如同譯文要忠
實地追隨原文。
外國法律文庫能夠順利出版,得益於法學界的一些資深教授
的積極參與,他們有些參加了編委會,做了大量細致而有效的工
作。有些雖然不是編委,卻也給予文庫熱情的關心,他們推薦書
目與譯者,有些還應邀審閱譯稿。一大批中青年學者以其眼界、才
華以及勤勉的工作精神,使文庫的翻譯進度與質量得到了保證。福
特基金會對文庫的翻譯與出版提供了寶貴的資助。所有這些都是
應該在這里深表謝意的。
聲稱作品「錯誤在所難免」已成為一些序文的套語,對於外
國法律文庫一類的翻譯叢書來說,這樣的俗套卻決非客套——完
美到無可挑剔程度的譯作至今還只是一種理想。但是,重要的在
於積極的參與和認真的實踐。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熱衷此道,隨
著一本本譯著的出版,作為文化建設事業組成部分的法律翻譯,必
將會對我國的法制現代化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翻
譯的技巧也會日漸成熟。我對於這樣的前景,套用一句老話,誠
可謂馨香而祝之矣!
是為序。

--------------------------------------------------------------------------------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
義大利刑事古典學派創
始人貝卡里亞的這部著作,
篇幅不大但影響卻極為深
遠。該書初版於1764年,是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刑罪原
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全
書洋溢著偉大的人道主義氣
息,對刑訊逼供和死刑進行
了憤怒的譴責,鼓吹刑法
革,力倡罪刑相適應的近代
量刑原則。本書問世後立即
給作者帶來了巨大的聲譽,
被譯為多種文字,它對於俄
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等國
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
響。該書被譽為刑法領域里
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

--------------------------------------------------------------------------------
請讀片斷:

六 關於逮捕
就社會自身的安全來說,同樣違背其宗旨的一個錯誤是:允
許執行法律的官員任意監禁公民,允許他根據微不足道的借口剝
奪某個私敵的自由,或者無視最明顯的犯罪嫌疑,使他的朋友不
受處罰。
監禁是一種特殊的刑罰,它需要在宣布犯罪之前執行。但是,
這一明顯特點並不使它失去另一基本點,即只有法律才能確定一
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應受刑罰。因而,法律應指出:應根據哪些嫌
疑而羈押罪犯,強制他接受審查和刑罰。公開的傳聞、逃跑、法
庭外的供認、同夥的供述、對侵害目標的威脅和長期仇視、犯罪
的物證等類似犯罪跡象,都足以成為逮捕某個公民的證據。但是,
這些證據應該由法律來確定,而不是由法官來確定。當法官的決
定不是對公共法典中基本准則的具體表述時,就是侵犯政治自由。
隨著刑罰變得寬和,隨著從監所中消除了凄苦和飢餓,隨著
憐憫和人道吹進牢門並支配那些鐵石心腸的執法吏,法律將心安
理得地根據嫌疑決定逮捕。
一個被控犯了罪的人,經監禁而獲釋後,不應背上什麼恥辱
的名聲。多少被指控犯有極嚴重罪行的羅馬人,在被證明無罪之
後,受到人民的尊重,並登上了光榮的職位!但是,在我們這個
時代,為什麼一個無辜者的結局竟如此不同呢?因為在一些人的
眼裡,目前刑事制度中的強力和權威的觀念似乎比公正的觀念更
重要。因為受控告者和已決犯被不加區別地關在同一個秘密監獄
里;因為監獄與其說是對罪犯的看守所,不如說是一個刑場;因
為對內維護法律的力量與對外保衛主權和國家的力量,本應相互
統一,卻相互分離了。前者本應依靠法律的共同支持與判斷力結
合起來,而不是依靠那種直接的權威。一支威武雄壯的軍隊所贏
得的榮耀本可以消除恥辱感,同其他民間感情一樣,與恥辱感聯
系較緊的是逮捕的方式而不是該事物本身。事實上人們公認:軍
事監禁並不像法庭監禁那樣聲名狼藉。一個多世紀以來,在民眾、
習俗和法律中仍保留著有辱國家現代文明的東西,仍保留著我們
北方狩獵祖先的一些野蠻的痕跡和粗暴的觀念。

--------------------------------------------------------------------------------
目錄:

目錄
外國法律文庫序
致讀者
一、引 言
二、刑罰的起源懲罰權
三、結 論
四、對法律的解釋
五、法律的含混性
六、關於逮捕
七、犯罪嫌疑和審判形式
八、證 人
九、秘密控告
十、提示性訊問口供
十一、宣 誓
十二、刑 訊
十三、程序和時效
十四、犯意、共犯不予處罰
十五、刑罰的寬和
十六、關於死刑
十七、驅逐和沒收財產
十八、恥 辱
十九 刑罰的及時性
二十、刑罰的確定性和必定性恩赦
二十一、庇 護
二十二、懸 賞
二十三、刑罰與犯罪相對稱
二十四、衡量犯罪的標尺
二十五、犯罪的分類
二十六、叛逆罪
二十七、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暴侵
二十八、侮 辱
二十九、決 斗
三十、盜 竊
三十一、走 私
三十二、關於債務人
三十三、關於公共秩序
三十四、關於政治惰性
三十五、關於自殺和流亡
三十六、難以證明的犯罪
三十七、一類特殊的犯罪
三十八、虛偽的功利觀念
三十九、關於家庭精神
四十、關於國庫
四十一、如何預防犯罪
四十二 總 結
貝卡里亞傳略
譯後記

--------------------------------------------------------------------------------
後記:

後記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個譯本,是根據義大利著名刑事訴訟法
家江·多麥尼哥·皮薩比亞(Gian Domenico Pisapia)教授1973年
編輯的義大利文版本譯出的;幾年來,譯者又參照其他幾種版本
作過數次校訂。皮薩比亞教授的版本採用的是法文譯者、著名
「網路全書派」學者莫雷萊編排的章節次序,即42章。貝卡里亞
本人曾認為這個經調整的次序比原作的次序(47章)「更為自然」,
因而「更為可取」。我所作的唯一調整是把一些較長的段落劃分成
若干自然段,因為,貝卡里亞這本書濃縮了大量含義深刻的論點,
我想應該多留出些間隙,讓讀者能較為從容地品味其中的意蘊。
為了便於讀者核對原文,譯者在正文邊緣標出1973年義大利
文版本的對應頁碼。
附於譯文後的《貝卡里亞傳略》,是我根據收集到的各種關於
貝氏的生平介紹和評論文章整理撰寫的。這些外文材料也包含不
少矛盾和歧異,就拿貝卡里亞1766年1月26日寫給莫雷萊的信
來說吧,我見到的幾個義大利文本相互間都有差異;我盡量採用
那些由比較專於此項研究的學者援引的材料。在寫作中,我還對
幾年前出版的拙作《貝卡里亞及其刑法思想》援引的個別譯文,作
了訂正。
這本書的出版使我內心中一個最大的宿願得以實現,我一直
把《論犯罪與刑罰》作為我的第一位法學啟蒙老師,今天能夠把
這個譯本獻給全社會,真使我有一種報恩者的滿足。在這里,我
應當對余叔通教授表達深切的謝意,他對照本書的英、法、日等
幾種譯本,對全書進行了認真的審閱,提出了許多改進譯文的意
見,他的嚴謹的治學態度、簡潔優雅的文筆以及提攜後學的風范,
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到席殊書屋去看哦!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81條 發布:2025-01-13 19:24:42 瀏覽:870
加油站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19:24:39 瀏覽:91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責任 發布:2025-01-13 19:17:50 瀏覽:956
深圳特區城市更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18:59:53 瀏覽:560
2015勞動法工時 發布:2025-01-13 18:44:18 瀏覽:695
經濟法考試商標權的名詞解釋 發布:2025-01-13 18:39:21 瀏覽:722
公司法中 發布:2025-01-13 18:25:32 瀏覽:47
刑法保險詐騙 發布:2025-01-13 17:50:43 瀏覽:407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