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論叢
1. 楊小軍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編《行政法》,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杜1989年版。
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編《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陝西旅遊出版杜1999年版。
主編《行政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編《行政強制與行政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獨著《行政處罰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實證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編《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獨著《國家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獨著《重大行政案件選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獨著《行政訴訟問題研究與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編《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紀西方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訴訟中的幾個問題」,《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1期。
「試析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關於檢察機關參加行政訴訟的探討」,《法學與實踐》1988年第2期。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學》1991年第2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轉。
「內外行政法律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關於建立與完善行政法學分論體系的思考」,《法律科學》1994年增刊。
「行政訴訟補證問題探析」,《當代法學》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訴訟上的授權與委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行政處罰量化理論探析」,《法律科學》1998年增刊。
「政府機關推行合同管理應當遵守的若干法律規則」,《經濟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國行政法治的發展——制度與理論」,《人文雜志》1998年增刊。
「關於仲裁與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經濟改革》1998年仲裁專刊。
「論行政合同的特徵、法律性質」,《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行政強制措施與刑事強措施的區別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東吳法學》1998年號,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驗的民主與理性的憲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正確認識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基本模式」,《中國法學》1999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認定行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強制設定權的原則與規則」,《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歸責標准」,《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怠於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資格錯別「辨析」應該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程序違法撤銷與重作行政行為的限制」,《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法律科學》2005年第4期。該文被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轉載。
「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家賠償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制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5月號
「行政訴訟案件理論的發展與檢討」,《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
「中國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實踐」,《中國法律》2005年12號。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會議紀要』與行政訴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影響與利害關系」,《法治論叢》2006年第4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載於《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認定標准之檢討」,《法商研究》2007年1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契約與依法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國刑事賠償范圍辨析」,《人民檢察》2007年第18期。
「契約對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的影響及其正當規則」,《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政府應急法制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從蘭州牛肉拉麵最高限價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年第2期。
「國家賠償制度革新與國家賠償法的修改」,載於《憲法與行政法治演講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發展觀,完善行政立法」,載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絕簽字致孕婦胎兒雙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從法律視角看服務型政府」,《法治論叢》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賬本』的法律分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1期。
「試論行政作為請求權」,《北方法學》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形式及其違法性」,《重慶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問責的性質與構成要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獨著。
「論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若干法律問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創新體制機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載於《政府法制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的作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園綁架案引發的『公開』討論」,《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20日。
參編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22章,行政賠償,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費券的法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3月10日。
「擴大住房公積金用途的法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4月23日。
「重視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教育的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2號。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9號,2009年11月11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潛伏』性缺陷」,《海峽法學》2010年第1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契約與依法行政」,《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契約與行政職權法定原則」,《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官員問責從風暴走向常態 2009年被問責官員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規范執法裁量權的制度建設」,《學習時報》2010年5月3日。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載於《科學發展與行政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區矛盾糾紛調處的問題與建義」,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84號,2010年10月28日。
2. 有關中國法制史的外文文獻名稱
科舉 宮崎市定 秋田屋 1946年
法家的實證主義 田中耕太郎 福村書店 1947年
東洋的家與官僚 生活社 東洋文化研究會議 1948年
近世中國宗族研究 牧野巽 日光書院 1948年
中國家族法論 滋賀秀三 弘文堂 1950年
史學指南 宮崎市定(編) 東大東洋史研究室 1951年
中國法制史 仁井田升 岩波書店 1952年
東洋法史要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2年
中國農村家族 仁井田升 東洋文化研究 1952年
中國人家族制度研究 大山彥一 關書院 1952年
元典章索引稿 佐伯富 京大人文科研 1953年
中國族產制度考 清水盛光 岩波書店 1954年
中國社會的法和倫理 仁井田升 弘文堂 1954年遼制之研究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4年
遼通條格 憲台通紀目次索引 東大東洋史研究室 1954年
宋代主要法制史料目錄 東教大亞洲史研究會 1955年
東洋的法的歷史 島田正郎 三和書房 1956年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宮崎市定 東洋史研究會 1956年
舊中國社會的仲間主義和家族制度研究 仁井田升 1957年
元典章索引稿續編 佐伯富 東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東洋文化研 1959年
元典章索引稿三編 佐伯富 東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59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土地法·貿易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0年
秦漢思想研究 日本學術振興會 1960年
古代中國的社會和國家 增淵龍夫 弘文堂 1960年
魏晉時代喪服禮研究 藤川正數 敬文社 1960年
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及構成——二十等爵制的研究 西●定生 東大出版會 1961年
亞洲——歷史和法 島田正郎 啟文社 1962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2年
秦漢政治制度研究 鐮倉重雄 日本學術振興會 1962年
中國的法和政治(中國法的歷史·現狀和理論) 福島正夫 日本評論社 1963年
中國法制史考證 內藤乾吉 有斐閣 1963年
中國法制史研究(法和習慣·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64年
現代亞洲的革命和法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2 勁草書房 1966年
中國的風俗和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三和書房 1966年
中國古典與國際法 入江啟四郎 成文堂 1966年
唐王朝的賤人制度 浜口重國 東洋史研究會 1966年
中國土地文書研究 天海謙三郎 勁草書 1966年
前近代亞洲的法和社會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1 勁草書房 1967年
中國的法和社會的歷史 仁井田升 岩波書店 1967年
中國家族法原理 滋賀秀三 創文社 1967年
唐代政治制度研究 築山治三郎 創元社 1967年
六典所揭開元職員一覽表 池田溫 編者油印 1967年
皇明制書 山根幸夫解題 古典研究會 1967年
清國行政法索引 山根幸夫編 大安 1967年
支那法制史論叢 桑原騭藏 岩波書店 1968年
東洋法制史(序論·本論) 廣池千九郎 廣池學園出版部 1968年
中國思想史 山島●馬 創文社 1968年
韓非子的語言——唯物的法治主義國家論 近藤廉信 黎明書房 1968年
中國古代的家族和國家 守屋美都雄 東洋史研究會 1968年
漢代禮學研究 藤川已數 風間書房 1968年唐宋法律文書研究 仁井田升 大安 1968年
以律令為中心的日中關系的研究 曾我郭靜雄 吉川弘文館 1968年
中國經濟史研究——均田制度篇 西村元佑 東洋史研究會 1968年
慶元條法事類 長澤規矩也解題 古典研究會 1968年
明代土地制度研究 清水泰次 大安 1968年
東亞政治史研究 衛藤沈吉 東大出版會 1968年
宋代科舉制度研究 荒木敏一 東大東洋史研究會 1969年
御制大浩人名索引 明代史研究會編 1969年
東洋法史 島田正郎 明好社 1970年
日本法和亞洲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論文集3 1970年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小倉芳彥 青木書店 1970年
中國古代喪服的基礎研究 谷田孝之 風間書房 1970年
金律之研究 葉潛昭 著者刊 東大出版會 1970年
中國律令史研究 曾我郭靜雄 吉川弘文館 1971年
魏晉百官世系表(改訂) 矢野主稅 長崎大學史學會 1971年
中國政法思想和社會政策研究文獻目錄(1) 東一夫·吉田寅編 中國政治思想和社會政策研究會 1971年
日本中國古代研究(神判·誓盟的研究) 白鳥清 柏書房 1972年
大唐開元社(附大唐郊祀錄) 池田溫解說古典研究會 蒙古書院 1972年
中國法制史概要 布施彌賓士 八千代出版 1973年
東西自然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書房 1973年
法思想史論考——亞洲法制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書房 1973年
唐代租稅研究 吉田虎雄 汲古書院 1973年
遼制研究 島田正郎 汲古書院 1973年
清代刑法研究 中村茂夫 東大出版會 1973年
清代契約文書(書簡文類集) 山根率夫解題 汲古書院 1973年
中國刑法史研究 西田太郎 岩波書店 1974年
唐代租庸調研究Ⅰ、Ⅱ、Ⅲ 日野開三郎 著者刊 1974年 1975年 1977年
東洋學研究——居延漢簡篇 森鹿三 同朋舍 1975年
均田制研究 掘敏一 岩波書店 1975年
清代重要官職研究 ●木野宣 風間書房 1975年
中國土地契約文書集(金~清) 東洋文庫、明代史研究室編 東洋文庫 1975年
中國古代的國家 貝●茂樹 中央公論社 1976年
中國村落度的歷史研究 松本善海 岩波書店 1977年
遼代官制研究 島田正郎 創文社 1979年
中國法制史料第1輯(4冊) 島田正郎 鼎文書局(台北) 1979年
中國古代刑法研究 熊林實 著者刊 1971年
中國古代的家和國家——皇帝統治下的秩序構造 尾此勇 岩有書店 1979年
木簡 大庭修 學生社 1979年
中國律令制及其展開——對周邊諸的影響唐代史研究會編 1979年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概觀·錄文 池田溫 東大出版會 1979年
元代勾當官體系研究 牧野修二 大明堂 1979年
元典章年代索引 植松正編 同朋舍 1980年
法家思想源統 大●伴鹿 三信圖書
中國封建國家的統治構造(明清賦役制度史研究) 川騰守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清末近代法典的編纂(東洋法史論集第三) 島田正郎 創文社 1980年
均田、租庸調制度研究 鈴木俊 刀水書房 1980年
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土地法·貿易奴——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法和習慣·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 日中民族科學研究所編 國書刊行會 1980年
明代蒙古史研究 ●原淳平 同朋友 1980年
中國的現代化和法 加藤—郎編 東大出版會 1980年
3. 廖奕的學術
他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法治改革與戰略研究,曾在동서사상(Journal of KNU INSTITUTE OF EAST-WEST THOUGHT)、Law & Literature(Associação de Estudos Jurídico de Hou Kong)、《中國法學》、《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法制與社會發展》、《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法學雜志》等國際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多篇為《新華文摘》、《中國學術年鑒》、《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中國憲法學精粹》、《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外法學》、《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武漢年鑒》、《歐洲法律與經濟評論》(法國)等中外出版物錄轉引評。另有大量政論時評與思想隨筆發表於《讀書》、《東方》、《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報刊。參與中共中央政法委重點委託專案、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等十餘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專案、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專案、湖北省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專案等多項。與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李龍、汪習根等共同主編著作多部。專著《司法均衡論:基於法理本體與中國實踐的雙重建構》已為武漢大學出版社(全國優秀出版社)列入「中國法治實踐論叢」出版。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境外)學術會議並做主題發言。曾獲中國「挑戰杯」學術論文大獎、寶鋼教育獎、湖北省首屆「楚才獎」、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優秀論文獎」、武漢市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武漢大學法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特別優秀獎(第一名)等獎勵。
4. 法律類期刊
按照排名
01 法學
02 法商研究
03 法學家
04 現代法學
05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06 河北法內學
07 環球法容律評論
08 比較法研究
09 法學評論
1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11 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12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13 中國刑事法雜志
14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15 人民司法
16 法制與社會發展
17 法律適用
18 中外法學
19 時代法學
20 法學雜志
21 當代法學
22 知識產權
23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
5. 林維的專著
1:《間接正犯研究》,獨立著作,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妨害對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罪的認定與處理》,獨立著作,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論文:
1:《選擇性罪名適用的探討》,《人民檢察》1997年第8期;
2:《共同混合過錯新探》,《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第8期;
3:《間接實行犯概念和構成的比較研究》,《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
學復印資料《法學》199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4:《論前科的定罪價值》,《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5年第6期;
5:《論我國單行刑事立法對沒收財產刑的發展》,《河北法學》1996年第1期;
6:《毒品累犯辨析》,《法學雜志》1994年第5期;《刑法問題與爭鳴》2001年第4輯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7:《論罪名的層次》,《法商研究》1994年第五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10期全文轉載。
8:《略論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犯罪的罪名》,《法學與實踐》1994年第2期;
9:《刑法預期成本略論》,《法學》1994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0:《法定刑新探》,《法治論叢》1995年第六期;
11:《侵犯著作權探微》,《法學》1994年第12期;
12:《論我國單行刑事立法對罰金刑的發展》,《法治論叢》1995年第2期;
13:《台灣公平交易刑法淺析》,《廣東法學》1994年第3期;
14:《〈關於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適用若干問題研究》,《法治論叢》1995年第4期;
15:《犯罪學理論的新透視》,《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
16:《刑法中致人傷、亡規定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3期;
17: 《搶劫罪特別類型研究》,《人民檢察》1999年第1期;
18:《論刑法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新刑法施行疑難問題研究與適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版;
19:《加重搶劫罪內容的理解和適用》,《新刑法施行疑難問題研究與適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版;
20:《貪污罪主體研究》,《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海峽兩岸金融犯罪比較研究》,獲中國犯罪學會1996年年會論文一等獎,《中國當代的罪與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2:《怎樣學好刑法各論》,《學習輔導》(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1999年第2期;
23:《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研究》,《刑事法判解》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4:《刑法歸責構造的欠缺----以丟失槍支不報罪為中心》,《刑事法判解》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刑法學1999年會研究綜述》,《新刑法的理論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6:《有錯的不是測謊儀》,《南方周末》2001年5月24日;
27:《憲法的生命》,《中國青年報》2001年9月5日;
28:《論未成年人犯罪刑罰適用的原則》,《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年第3期;
29:《論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以晚近司法解釋為中心》,《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學》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30:《法也容情》,《法律與生活》2001年10期;
31:《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研究》,《刑事法判解》2001年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論准刑事司法解釋的形成與發展》,《刑事法評論》第11卷;
33:《對台灣法院刑事判決之認可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第3期;
34:《略論自由裁量權及其判決展示和控制》,《人民司法》2003年第1期(獲年度論文二等獎);
35:《搶劫罪對象研究》,《檢察業務指導》第五輯;
36:《走進前南國際法庭》,《法制日報》2003年7月3日;
37:《保護弱者不能違背客觀公正》,《檢察日報》2003年12月29日。
6. 吳丹紅的學術成果
《法律與權利》(參編),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月版,承擔6萬字;
《證人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6月版,承擔30萬字;
《刑事司法大趨勢》(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承擔8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合著,研究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簡明證據法學》(合著,本科生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版。《英國刑事司法程序》(合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承擔12萬字;
《新世紀的證據法》,獨譯,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
《娃娃屋謀殺案》,獨譯,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1月版;
《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司法解釋建議稿及論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特免權制度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比較檢察制度研究》(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中國刑事名案程序與證據問題研究》,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法律的側面》,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證據法學》,(十一五規劃教材,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2009年9月版。
《證據法學》,(參編,孫維萍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辦理死刑案件證據規定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定的釋義和適用》,參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刑事證據新規定釋義》,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刑法與刑事程序》(第八版),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即將出版。 《新刑訴法對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贛南審判》1998年第4期,0.5萬字;
《再探控權論——行政法理論基礎的反思》(獲院論文大賽二等獎),《盾鳴》1998年第5期,0.5萬字;
《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初探》(獲「華為杯」電子商務徵文三等獎),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報》第20卷1期,0.6萬字;
《為陪審制度辯護》(該文獲校論文大賽一等獎),《青年法學》2000年秋季號,0.7萬字;
《舉證時限的理論思考與立法構想》,載《南京師大學報》(CSSCI索引)2001年第3期,1.2萬字;
《美國規制誘惑偵查的法理評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0.7萬字;
《被告人認罪案件程序簡化改革芻議》,《人民法院報》2001年7月21日第3版,0.4萬字;
《論誘惑偵查》,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1年第4期,1.3萬字;
《共犯口供證明力淺論》,載《人民檢察》(核心)2001年第8期,0.5萬字;
《透視證人拒證權的價值理念》,載《律師世界》2001年第9期,0.5萬字;
《論共犯口供的證明力》,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1年第5期,0.6萬字;
《證人證言的形式問題反思--以庭審改革為切入點》,載《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刑事訴訟證人拒證原因探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三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版,0.6萬字;
《誘惑偵查初探》,載《公安大學學報》(核心)2001年第6期,人大書報復印中心《法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轉載,0.6萬字;
《「零口供」與沉默權》,《檢察新時代》2002年第2期;
《品格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9萬字;
《證人資格問題重述》,載《中國刑事法雜志》(CSSCI索引)2002年第5期,0.7萬字;
《兒童作證問題之研討》,載《政法論叢》(核心)2003年第1期,0.8萬字;
《論英美法上的意見證據》,載《律師世界》2003年第3期,0.7萬字;
《證人權利保障論綱》,載《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1.6萬字;
《證人保護制度探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CSSCI索引)2003年第3期,0.8萬字;
《「陷阱取證」的法律思考》,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六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律師文摘》2004年第1期全文轉載,1.9萬字;
《我國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探析》,載《中國司法鑒定》2003年第2期,0.9萬字;
《一體化下的歐盟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報》2003年5月26日B2版;
《證人作證的實現方式》,《山東大學法律評論》第1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萬字;
《刑訊逼供案的舉證責任》,載《法律適用》(核心)2003年第7期,0.9萬字;
《英美恢復性司法述評》,載《中國監獄法學刊》(核心)2003年第6期,0.7萬字;
《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證據問題》,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0.8萬字;
《證人制度的實證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七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1.1萬字;
《傳聞證據規則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1.9萬字;
《實現正義的另一種進程》載《訴訟法論叢》第九卷(權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恢復性司法論壇》2005年卷(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全文轉載,1.9萬字;
《證人補償制度研究》,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CSSCI索引)2004年第3期,1.1萬字;
《證人制度的經濟學分析》,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2.2萬字;
《歐美恢復性司法典型案例評價》,載《判解研究》(核心)2004年第2期,0.9萬字;
《證人制度改革縱橫談》,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九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0.8萬字;
《歐盟檢察發展趨勢與中國檢察制度改革》,載《人民檢察》(核心)2005年第2期,0.7萬字;
《特免權的中國命運》,載《證據學論壇》(核心)第十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1.7萬字;
《法治視野下的卧底偵查》,載《法治論叢》2005年的4期,1.2萬字;
《角色、情境與社會容忍——法社會學視野下的刑訊逼供》,載《中外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3.3萬字;
《面對中國的證據法學》,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2期,2.2萬字;
《刑事訴訟中的律師保密義務》,載《刑事法評論》(核心)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3.2萬字;
《司法場景中的證人作證》,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核心)2006年第11期全文轉載,1.2萬字;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研究——以法院處理刑訊逼供為例》,載《現代法學》(CSSCI索引)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1.4萬字;
《證據法學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樣本與中國現實之間》,載《政法論壇》(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0.7萬字;
《證據法的批判與建構》,載《環球法律評論》(CSSCI索引)2006年第6期,1.8萬字;
《中國式陪審的省察》,載《法商研究》(CSSCI索引)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1.5萬字;
《傳聞法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載《台灣本土法學雜志》第94期(2007年5月);
《舉報人法律保護的實證研究》,載《法治論壇》2007年第3期;
《證據法學的啟蒙》,載《證據科學》2007年(第15卷)第1、2期;
68. 《力量博弈下的刑訊逼供》,載《華中法律評論》第三卷(2008年12月版);
《民事訴訟中的測謊》,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交叉詢問制度的中國問題》,載《證據學論壇》第14卷,2008年12月版;
《傳統訴訟文化新解》,載《西部法律評論》2009年第1期;
《證據法上的理論迷局》,載《證據科學》2009年第2期。
《中國證據立法的理想與現實》,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犯罪主觀方面的證明》,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理念嬗變下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理論視野》2010年第8期; 《喧囂中的前進:年終評點司法界》,《湖北法制報》2002年1月22日第15版;
《兒童作證,不是一紙規定那麼簡單》,《檢察日報》2002年12月6日第3版;《切莫盲從誤用測謊技術》,《檢察日報》2003年1月15日第3版;
《「誘惑偵查」須嚴格控制》,《檢察日報》2003年1月24日第3版;
《偷拍、偷錄的困惑》,《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4日B2版;
《面對司法的媒體監督》,《人民法院報》2003年1月27日B2版;
《亟待規定證人的三種權利》,《檢察日報》2003年2月28日第3版;
《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不應叫停》,《檢察日報》2003年3月28日第3版;
《弘揚法學家精神的可人》,《人民法院報》2003年4月14日B2版;
《卧底偵查需要法律規則》,《檢察日報》2003年6月6日第3版;
《與學術親密接觸》,《法學家茶座》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的誘惑偵查》,《檢察縱橫》2003年第6期;
《追究涉嫌偽證證人的程序》,《法治》2003年第7期;
《如何保障認罪口供的自願性和真實性》,《檢察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3版,0.4萬字;
《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中具有調查權》,《檢察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3版,0.4萬字;
《如何建立證人經濟補償制度》,《檢察日報》2004年1月8日第3版;
《歐盟檢察制度有了新發展》,《檢察日報》2004年5月26日第3版;
《證據學研究的「三維世界」》,《證據學論壇》第八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卡拉能否永遠OK?》,載《方圓法治》2005年第5期;
《路的制度與制度的路》,《方圓法治》2005年第 2期;
《道德與法律縫隙下的公私概念》,《方圓法治》2005年第 4期;
《維權是最好的美容之道》,《方圓法治》2005年第15期;
《「大義滅親」文化與法律思維》,《方圓法治》2005年第 7期;
《事實·錯案·證據》,《方圓法治》2005年第 8期;
《科技利刃下的隱私權》,《方圓法治》2005年第 10期;
《提倡酷刑的童話》,《法學家茶座》第九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於細微處見法治》,載《中國婦女報》2005年12月20日;
《道德的善行與責任的缺位》,《方圓法治》2005年第 11期;
《證人為什麼不出庭?》,《法制日報》2006年1月5日第10版;
《受賄案件不宜誘惑偵查》,《方圓法治》2006年第 3期;
《為什麼不能實行毒品「合法化」》,《檢察日報》2006年1月9日第3版;
《叢林正義與司法正義》,《法制日報》2006年1月26日第11版;
《順從暴力與順應權力》,《方圓法治》2005年第 13期;
《證據立法呼聲緣何歸於沉寂?》,《檢察日報》2006年2月13日第12版;
《破案率的神話》,載《中國婦女報》2006年2月28日第6版;
《司法的悖論與尷尬》,《方圓法治》2005年第 14期;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方圓法治》2006年第5期;
《第二個辛普森——程序法治視野下的羅伯特殺妻案》,《方圓法治》2006年第6期;
《到底為什麼而爭論》,《檢察日報》2006年4月10日第3版;
《誘惑偵查:既然實際採用,就該立法規制》,《檢察日報》2006年3月20日,0.5萬字;
《讓律師走出保密義務的困局》,《檢察日報》2006年5月8日第3版;
《警察的素質》,《方圓法治》2005年第 16期;
《閑話「以保創收」》,《法制早報》2006年6月5日;
《變遷中的法學研究方法》,《檢察日報》2006年6月19日第3版;
《誰來監督監督者?》,《方圓法治》2005年第 17期;
《小廣告治理中的法治憂思》,《法制早報》2006年7月9日;
《事實的「羅生門」》,《檢察日報》2006年7月24日第3版;
《法律移植中的「捆綁性」》,《法制早報》2006年7月24日;
《毒品「合法化」的烏托邦》,《方圓法治》2005年第 19期;
《親歷庭審台灣「第一女婿」》,《方圓法治》2006年第15期;
《大學的開放與限制》,《法制早報》2006年8月20日;
《錯案何以揮之不去?》,《法制早報》2006年8月28日;
《律師的天堂與地獄》,《方圓法治》2005年第 21期;
《在台北親歷嗆扁現場》,《法律文摘》2006年第7期;
《法學院是怎樣煉成的》,《方圓法治》2006年第17期;
《個案請示制度的「熄燈號」》,《檢察日報》2006年9月18日第3版;
《致命的「常情斷案」》,《法制早報》2006年9月18日;
《百分之百的背後》,《方圓法治》2005年第 24期;
《美麗與哀愁:感受台灣地區法律的脈動》,《法制早報》2006年9月25日;
《中國證據法學第一人》,載《法學家茶座》第12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證據相對主義》,《檢察日報》2006年10月23日第3版;
《法學經濟分析的一扇窗》,《法制早報》2006年10月30日;
《法庭之上誰最大?》,《檢察日報》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法律的一廂情願》,《檢察日報》2006年12月11日第3版;
《動物的法律權利》,《檢察日報》2007年2月5日第3版;
《寶島司法掠影》,《法學家茶座》第14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禁鞭令的開禁與安寧權》,《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上期;
《排隊文明與中國法治》,《方圓法治》2007年3月下期;
《道路通向哪裡》,《法制日報》2007年4月1日;
《怎能用「電腦排期」根治司法弊病》,《法制日報》2007年4月15日;
《側面看法律》,《檢察日報》2007年4月16日第3版;
《以小說講授法庭科學》,《方圓法治》2007年4月下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不是神明在審判——電影〈十二怒漢〉中的證明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上期;
《嚴格規則與自由裁量》,《方圓法治》2007年5月下期;
《從發現真實到價值多元》,《檢察日報》2007年6月18日(4748期);
《錯位的權利保障》,《人民法院報》2007年6月26日第5版;
《打擊官員的「真」文憑》,《清風》2007年第3期;
《殺光所有的律師?》《晟典律師評論》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8月版;
《雞肋:中國式陪審》,《中國改革》2007年第7期。
《保護舉報人是檢察機關的義務》,《法制日報》2007年8月5日第1版;
《法律人的理想與現實》,《檢察日報》2007年8月13日(4804期);
《「紙餡包子」背後的真問題》,《方圓法治》2007年8月下期(205期);
《塵封的檢察制度史》,《法學家茶座》第16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紙包子」事件:引人深思的五個問題》,《人民法院報》2007年8月21日。
《法庭上的心理學家》,《法制日報》2007年8月26日第15版。
《司法改革的軟體與硬體》,《檢察日報》2007年9月4日(4826期)。
《預防腐敗犯罪需警惕當代韋小寶》,《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
《關於恢復性司法的一個反思》,《人民法院報》2007年9月26日第5版。
《千萬別來念法律?》,《方圓法治》2007年9月下期(205期)。
《法學何以成為科學》,《檢察日報》2007年10月8日。
《我的師父石仲朱》,《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13版;
《在台大法學院聽課》,《檢察日報》2007年10月18日「法學院」第21版;
《網路民意下的司法公正》,《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
《中國古代司法的另一面》,《方圓法治》2007年10月下期(209期);
《韋式貪官與反腐利器》,《檢察日報》2007年11月9日(4885期)第6版。
《聶樹斌案的制度反思》,《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2版;
《證人是靠不住的》,載《人民檢察》2007年11月上期(第21期);
《證據理論的一個側身》,載《方圓法治》2007年11月上期(210期);
《科學證據的迷霧》,《法制日報》2007年11月11日第3版;
《真的「假文憑」與假的「真文憑」》,《檢察日報》2007年12月7日(4913期);
《追問手術簽字制度》,《法制日報》2007年12月9日第2版;
《華南虎」真假辯:一場精彩的民間審判》,《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0日第3版;
《司法制度的選擇有慣性作用?》,《檢察日報》2007年12月17日第3版;
《個人所得稅的公眾期待》,《法制日報》2007年12月23日;《新華日報》2007年12月24日A3版轉載。
《科學證據一定是科學的嗎》,《檢察日報》2007年12月28日第6版;
《讓個稅回歸「劫富濟貧」的本來面目》,《檢察日報》2008年1月1日第3版;
《電信運營商能推個一干二凈?》,《檢察日報》2008年1月11日第3版;
《刑事證據規定能帶來什麼》,《法制日報》2008年1月27日第2版;
《我永遠不能說真話的遺憾》,《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這是一個謊言盛行的年代嗎》,《檢察日報》2008年2月1日;
《一定要重復漫長的觀念更新進程嗎》,《檢察日報》2008年3月17日;
《歷史的另一張面孔》,《檢察日報》2008年3月21日;
《「許霆案」中的量刑裁量權困局》,《檢察日報》2008年4月4日;
《刑訊逼供與角色扮演》,《人民檢察》2008年第9期(5月)。
《法學研究的本土化問題》,載《檢察日報》2008年6月26日。
《訴訟的游戲規則》,載《檢察日報》2008年7月31日;
《奧運會報道要尊重運動員隱私權》,載《法制日報》2008年8月17日。
《「引誘性執法」是否具有正當性》,載《解放日報》2008年10月6日第11版。
《微軟的「正版秀」》,載《法人》2008年第11期。
《勿讓誠信體系破產》,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期;
《股市期待法治陽光》,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期;
《「鞭炮門」事件:公務員的年後第一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3期;
《網路反腐的民間力量》,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4期;
《神證時代的正義》,載《檢察日報》2009年2月19日。
《為什麼又是礦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5期;
《「上帝」為何期盼3·15》,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6期;
《又見公捕公判》,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7期;
《刑法的愚人節》,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8期。
《刑事司法的「潛規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9期。
《懲罰性賠償有多難》,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0期。
《如果沒有口供》,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1期。
《冷眼旁觀破案率》,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2期。
《戴著鐐銬的舞者》,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3期。
《刑罰的「實報實銷」》,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3期。
《不自願的自願》,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4期。
《法官和律師的角色》,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5期。
《測不出的真相》,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6期。
《二審為何不開庭》,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7期。
《刑事司法中的「躲貓貓」》,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8期。
《司法夾縫中的證人》,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19期。
《職務犯罪的「零容忍」》,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9期;
《偵查的司法控制》,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0期。
《「釣魚式執法」暴露出的問題》,載《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8日第五版;
《公開審判的陰影》,載《方圓法治》2009年第21期;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期;
《從行人社會到汽車社會》,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3期;
《法制的傳統和移植》,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5期;
《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措施遏制刑訊逼供》,載《人民檢察》2010年第5期;
《制度的糾錯系統》,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7期;
《訴訟的時間之殤》,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9期;
《羅彩霞案為何久拖不審?》,載《人民日報》2010年5月6日第9版;
《正義木桶的短板》,載《方圓法治》2010年6月20日第273期;
《在法律與人情之間》,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日第274期;
《司法能見度》,載《方圓法治》2010年7月20日第275期;
《如何給「張競」公平的通道》,載《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
《讓訴訟成為真正的訴訟》,載《方圓法治》2010年8月20日第277期;
《騙子狂歡是一種社會病》,載《羊城晚報》2010年8月29日;
《見識刑事訴訟的潛規則》,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交叉詢問制度碰到中國障礙》,載《改革內參》2010年第32期(8月27日);
《捐款為何不是義務》,載《方圓法治》2010年9月20日第279期;
《法治離我們有多遠》,載《方圓法治》2010年10月20日第281期;
《避風港與紅旗》,載《方圓法治》2010年11月20日第283期; 2003年5月—2004年3月,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證人制度研究」,合著《證人制度研究》,已經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2004年2月—5月,參與歐盟-中國司法合作項目「歐盟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的《刑事司法大趨勢》已經由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6-12月,參與美國福特基金項目「反酷刑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核心期刊;
2006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資助項目「證人制度比較研究」,已經提交報告;
2006年,參與何家弘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證據法學研究」項目,相關成果已經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5-2007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證人保護制度研究」,已經完成。
2007年5月-10月,參與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統一證據規定》起草,已完成。
2007年7月-2008年1月,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司法權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已完成。
2007年10月起,參與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證據法學》,已完成。
2007年11月起,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已完成。
2008年4月起,獨自承擔中國政法大學校級課題「證據法學的啟蒙」,進行中。
2008年8月起,獨自承擔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度科研項目培育資金項目「民事訴訟中測謊結論運用之實證研究」,已完成;
2008年9月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證據立法問題研究》(08JC820046),進行中。
2010年6月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研究》,進行中。
7. 王利榮的發表論文
1.《罪犯改造價值與沖突》,載《法學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轉載),2001年第01期
2.《對常見犯罪量刑基準的經驗分析》,載《法學研究》,2009年02期
3.《簡論未成年人教養體制改革與立法》,載《現代法學》,1993年02期
4 .《論刑罰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權》,載《中外法學》,2005年04期
5.《多維視角下的犯罪評價 》,載《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
6.《秩序整合與法律示範》,載《中外法學》,2000年04月
7.《論行刑教育化》,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02期
8.《刑法理性與規則意義》,載《人文雜志》,2002年第02期
9.《制度性教養的命運與立法選擇》,載《中外法學》,(《理性與秩序》轉載,儲槐植,陳興良主編),2001年06月
10.《依法治國與法文化傳統.》,載《 探索》,1998年第02期
11.《對推進中國法治的幾點思考》,載《探索》, 1998年06期
12.《中國社會轉型期間的犯罪對策》,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
13.《百年獄制改良的兩大歷史關聯》,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
14.《以權力制約權力》,載《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04期
15.《完善並處罰金執行規則與制度的基本思考》,載《財產刑執行的調查與研究》,趙秉志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
16.《論行刑權的兩種走勢》,載《政治與法律》, 2001年第03期
17.《勞教制度執行管理研究》,載《法學》, 2001年第06期
18.《完善犯罪預防的重要嘗試》,載《人民檢察》, 2003年1月
19.《尋找行刑法的原動力》,載《法學評論》, 2000年1月
20.《關於「重返社會」的再探討》,載《中國監獄學刊》,(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 2001年02期
21.《只有創新,才有特色》,載《中國監獄學刊》 , 2000年01期
22.《再談假釋適用》,載《中國監獄學刊》 , 2002年04期
23.《宋代勞役監初探》,載《中國監獄學刊》,(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 1997年02期
24.《我國行刑法制的現狀與趨勢》,載《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06卷
25.《暫緩不起訴,並無不當》,載《社會科學報》,2003年4月17
26.《從個案嘗試看法律的生長點》,載《社會科學報》, 2003年7月13
27.《也談管制刑的法律調整》,載《中國刑事法雜志》,(被中國監獄學刊轉載),2000年第04期
28.《檢察權與執行權的互動研究》,載《金陵法律評論》 ,2002年4月
29.《減刑運作與刑罰的合理彈性》,載《雲南法學》, 2002年2月
30.《對非法經營罪的認定與處罰》,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2年3月
31.《自由刑執行中的若干法律問題》,載《山東法學》,(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1999年第01期
32《減刑運作與刑罰合理彈性》,載《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1期
33.《論刑事執行制度與法律的完善》,載《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2000年04期
34.《完善未成年人教養制度的思路》,載《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於《青少年犯罪問題》),1997年05期
35.《抗日根據地的獄制特色》,載《現代法學》,1991年06期
36.《勞動改造是中國行刑理論的核心》,載《探索》,1993年05期
37.《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認定與處罰》,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38.《從傳統勞役刑看中國行刑制度的發展》,載《中外監獄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
39.《人性與刑罰 刑法適用問題研究》,長安出版社,2002年10月
40.《關於金融犯罪認定的若干思考》,載《犯罪認定與刑罰研究》,重慶出版社,2000年07月
41.《也談完善刑事執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載《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2.《刑事執行中關鍵技術的運用和創新》(與聶寧、宗雄信合著),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3.《我國行刑權的合理構建》,載於《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09卷
44.《關於假釋適用的若干認識》,載《廣西政法幹部管理學報》,2003年01期
45.《論刑事執行監督的法律根據》,載《司法改革與理性選擇》,重慶出版社2002年7月
46.《完善犯罪預防的重要嘗試——談我國第一個「社會服務令」》,載《人民檢察》,2003年03期
47.《從司法預防視角談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思路》,載《法治論叢》,2004年02期
48.《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評判?——對一樁刑事案例的調查分析》,載《金陵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49.《刑罰、行刑法新解》,載《現代法學》 , 2001年第04期
50.《社區矯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議》(與萬菁合著),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年06期
52.《犯罪學理論研究的現實困境》,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3.《加強自由刑執行監督之我見》,載《人民檢察》,2005年23期
54.《推進社區矯正制度化的若乾重要問題》,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礎》,載《法學論壇》,2006年第04期
56.《是歷史清算,還是範式轉換》,載《理性與秩序》,儲槐植,陳興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
57《論量刑的合理性 》,載《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03月
58.《解釋犯罪與價值中立》,載《現代法學》,2004年02期
59《 犯罪與法律責任的均衡之義》,載《法治論叢》,2008年05期
60.《強制戒毒的現制調整與合理定位——實施<禁毒法>的兩大要點》,載《犯罪學論叢》(第七卷),王牧主編,2009年09期
61.《<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法案理應擱置》,[司法部重點課題《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刑法熱點問題研究——懲治毒品犯罪的理論與實踐》(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載《法學論壇》,2009年04期
62.《也是犯罪與責任相均衡——對附條件「犯罪賠償」的價值分析》,載《法律科學》,2009年04期
63.《場所強戒由誰監督?》,載《中國刑事法雜志》 ,2009年05期
64.《案外情節與人身危險性》,載《現代法學》,2006年04期
65.《「組織涉黑」性質的界定及其引申》,載《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66.《利用職務便利承攬設計業務獲利的行為如何定性》,載《人民檢察》,2010年14期
70.《國際社會處罰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基本經驗》(與范玉合著),載《中國審判》,2011年02期
71.《社區矯正應向何處去——以重慶市試點情況為切入點》,載《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01期
72 .《再談社區矯正制度方案的調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實施為視角》(合著),載《社會科學戰線》(與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
73.《涉黑犯罪財產之沒收與追繳》,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第05期
74.《限制死刑適用的司法途徑――對內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載《刑法評論》(第8卷),趙秉志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
75.《我國刑罰體系結構再協調問題之思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為分析樣本》,載《中國檢察官》,2011年13期
76.《刑事執行中的檢察監督》,載《中國檢察》(書名),檢察出版社,2003創刊卷
77.《應確立常見犯罪的量刑規則——以許霆案為視角》,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年第4期
78.《我國刑罰體系結構再協調問題之思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為分析樣本》,載《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9.《未成年人收容處遇的現實阻卻——從向度關系視角》(與蔡偉文合著),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年02期
80.《劃分盜竊犯罪圈的基本規律》,載《現代法學》,2011年第04期
81.《簡談勞教強戒模式》,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
82.《合理調整長期自由刑執行的杠桿》(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點項目「文本何以承載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徑」](項目編號:10XJA820004)的階段性成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05期,轉載《刑罰體系結構的改革與完善》,趙秉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07月
83.《建立量刑規則體系與判罰說理機制》,載《檢察日報》,2013年01月25日
84.《記載量刑經驗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為分析樣》(與張孟東合著),載《人民司法》,2012年23期
85.《再談監禁刑執行變更範式的轉換.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載《政法論叢》,2012年06期
86.《開啟理性判罰之門——由公訴人建議量刑談起》(與婁永濤合著),載《理論月刊》,2013年02期
87.《社區戒毒康復機制研究——以貴州「陽光工程」為分析樣本》(與張凱倫合著),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8.《專家學者談瘦肉精與食品安全監管》(與李潔等合著),載《中國審判》,2011年05期
89.《「慎罰」的當代詮釋——由《刑法修正案(八)》展開.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載《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03期
90.《為重構刑罰學說尋求新方法》,載《法學研究》,2013年01期
91.《新增禁令於管制的理性詮釋》,載《當代法學》,2013年06期
92.《改寫歷史的兩種手法:再論勞動教養制度改革》(合著),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93.《修法視閾:證據犯罪罪名體系的重構》(合著),載《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03期
94.《社區矯正語境中的觀護與觀察》(與程煬合著),載《海峽法學》,2014年01期
95.《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 著力化解涉訴信訪》,載《人民法院報》,2014-05-01
96.《檢視「打黑」對策》,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年03期
97.《判罰結論的理性證立——由量刑說理切入》(與張孟東合著),載《法律科學》,2015年06期
98.《論量刑情節的偵查取證》(與揭萍合著),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99.《後勞教時代預防犯罪資源的再利用》(與張凱倫合著),載《法律適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費與供給關系實證分析——以江西省毒情為樣本》(與揭萍合著),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101.《對「運動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會戰」的開展切入》(與揭萍合著),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8. 朱謙的學術論文
1.《跨區域水污染防治機制亟待完善》,《上海法治報:法治論苑》2013年4月3日。
2.《環評文件: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核心》,《上海法治報:法治論苑》2013年2月27日。
3.《環境保護法修訂中的限期治理制度探討》,《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4.《上市公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探討》,《法學評論》2012年第6期。
5.《上市公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披露的制度約束與銜接——以「紫金礦業行政處罰案」為切入點》,載《法學》2012年第7期。
6.《城市規劃環評中公眾意見的表達途徑——以廈門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座談會為例》,載《城市規劃》(CSSCI期刊)2012年第6期。
7.《上市公司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披露的重大性標准研究》,《法治研究》2012年第10期。
8.《地鐵安檢機環境安全的法律思考》,《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9.《環保法修訂應該突出政府環境信息的主動公開》,《環境經濟》2012年第11期。
10.《我國海洋溢油突發事件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之檢討》,《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3期。
11.《公眾參與環境行政決策的困境及其出路》,《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1期。
12.《突發環境事件中企業環境信息通報義務之研究》,《中國環境法學評論》2012年版。
13.《理性對待海洋環境污染事件中的信息通報義務——從蓬萊19-3號油田溢油事件說起》,《法學》2011年第9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期轉載)。
14.《水污染防治法第73條與第74條選擇適用問題探討》,《公民與法》2011年第10期。
15.《架空的環評制度》,《中國改革》2011年第8期。
16.《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環保部門需要公開嗎?》,《環境保護》2011年第2期。
17.《水污染防治法第74條法律適用之一:直接排放污染物超標如何進行行政處罰?》,《環境保護》2010年第17期。
18.《水污染防治法第74條法律適用之二:間接排放污染物超標如何進行行政處罰?》,《環境保護》2010年第18期。
19.《對特定企業集團的環評限批應謹慎實施——從華能集團與華電集團的環評限批說起》,《法學》2009年第8期。
20.《環境公共決策中公眾個體參與之缺陷及其克服》,《法學》2009年第2期。全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9年第5期轉載。
21.《公眾環境公益訴權屬性研究》,《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22.《企業環境信息與銀行信貸風險之保障》,《東方法學》2009年第1期。
23.《抗爭中的環境信息應該公開——廈門PX項目及其城市總體規劃環評的法律思考》,《法學》2008年第1期。全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8年第5期轉載。
24.《環評法第31條法律適用之困境分析》,《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全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2008年第7期轉載。
25.《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及其例外分析》,《學習論壇》2008年第2期。
26.《透視環境法中的權力與權利基礎》,《公法評論》2008年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野生動物致人損害的生態補償問題探討》,《動物福利法治:焦點與難點》,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8. 《環境民主權利構造之價值分析》,《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5期。
29. 《環境民主權利構造的路徑選擇》,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30. 《突發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中環境信息公開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2007年第2期,
31. 《環境法的權利基礎——以財產權、生命健康權為中心的考察》,載《江海學刊》,2007年第2期。
32. 《反思環境法的權利基礎——對主流環境權觀點的一種擔憂》,載《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33. 《清潔發展機制國內立法中的法律問題探討》,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34. 《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性公開法律問題研究》,《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35. 《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立法缺陷與執法困境——從法律責任的角度審視》載《中國環境法治》第一卷,2006年版。
36. 《環境知情權的缺失及其補救——重開縣井噴事故切入》載《法學》2005年第6期。
37.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及其法律正當性干預》,《中國農村土地》2006年第2期。
38. 《股權分置改革與中小投資者利益自保護》載《21世紀法學評論》2005年第3期,(境外刊物)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海外財政與金融》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39. 《環境知情權的制度構建》載《環境與資源法論叢》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 《論環境知情權的價值基礎》,《政法論叢》2004年第5期。
41.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環境信息公開之價值分析》,《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42. 《限期治理決定權中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適用》2004年第9期。
43. 《環境權問題:一種新的探討路徑》,《法律科學》2004年第5期。
44. 《公開發行股票核準的撤消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2003年第5期。
45. 《公開要約收購與中小投資者利益之保護》,《法學》2003年第8期。
46. 《環境科學對環境法的影響分析》,《環境保護》2003年第11期。
47. 《環境保護中的權力與權利配置》,《江海學刊》,2002年第3期。全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9期轉載。
48. 《上市公司對外擔保立法的缺陷及其補救》,《法學》2002年第7期。
49. 《內幕信息接受人法律規制的比較研究》,《東吳法學》2003年號。
50. 《論環境權的法律屬性》,《中國法學》2001年第3期。
51. 《公司對外擔保無效的法律責任探討》,《當代法學》2002年第12期。
52. 《我國環境行政程序立法之現狀透視》,《東吳法學》2002年號。
53. 《股東會罷免董事法律問題研究》,《比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54. 《短線交易法律問題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55. 《虛假陳述的表現形式及其認定》,《政法論叢》2001年第2期。
56 《論董事的罷免》,《經濟法論叢》,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4卷。
57. 《中美反傾銷制度比較》,《比較法在中國》,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
58. 《對公眾環境權私權化的反思》,《中國環境管理》2001年第4期。
59. 《論環境權與環境行政權的關系》,《中國環境管理》2001年第6期。
60. 《我國公司對外擔保立法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民商法論叢》,2002年第23卷。
61. 《公司不能為本公司股東的債務擔保——也談對〈公司法〉第63條第3款的理解》,《法律適用》2003年第11期,獨著,並獲《法律適用》「南通杯」有獎徵文三等獎。
62. 《論對從屬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外國經濟與管理》1999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1999年第5期全文轉載。
63. 《美國環境法上的公民訴訟制度及其啟示》,《世界環境》1999年第3期。
64. 《守住無形資產——中美商業秘密保護法律制度比較》,《國際貿易》1997年第1期。
65. 《中美反傾銷法律制度比較》,《國際貿易問題》1997年第12期。
66. 《英國的銀行抵銷權制度及其啟示》,《國際金融》1997年第4期。
67. 《美國銀行的抵銷權制度及其借鑒》,《國際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
68. 《亦談我國商業銀行是否有權直接扣劃存款人的存款──兼與凌新同志商榷》,《上海金融》1996年第7期。
69. 《中國內地與香港上市公司收購制度之比較》,《港澳經濟》1996年第9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1997年第1期全文轉載。
70. 《略談商業銀行的保密義務》,《現代金融》1996年第6期。
71. 《大型基礎設施利用外資存在的若干問題探討》,《法學論壇》1996年第4期。
9. 何家弘的學術成就
「錯案為何能復制」,載《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26日
「刑事司法大趨勢」,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嚴懲不如嚴查」,載《法制咨詢》2009第4期
「反腐敗:在嚴懲、嚴查與嚴防之間」,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7期
「論法律語言的統一和規范——以證據法學為語料」,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用品格證明人身危險性的探索——評劉立霞博士的新著《品格證據在刑事案件中的運用》」,載《河北法學》2009年第2期
「論推定概念的界定標准」,載《法學》2008年第10期
「論推定規則的適用」,載《人民司法》2008年第18期
「從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關於推定范疇的反思」,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4期
「論推定規則適用中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標准」,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從『硬審訊法』到『軟審訊法』」,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17期
「論職務犯罪偵查職權的優化整合」,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20期
「享受法學」,載《法制資訊》2008年第10期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論綱」,載《法學家》2008年第3期
「證據學抑或證據法學」,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1期
「《奧運規則》專題報道之一 奧運·法治·民主」,載《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15期
「提高瀆職犯罪的『風險成本』」,載《先鋒隊》2008年6期
「刑事錯案中的證據問題——實證研究與經濟分析」,(何家弘、何然合著)載《政法論壇》2008年第2期
「從法律走向法治」,載《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5期
「證據法功能之探討——兼與陳瑞華教授商榷」,載《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檢警關系」,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23期
「論職務犯罪偵查的專業化」,載《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論司法證明的基本范疇」,載《北方法學》2007年第1期
「多種些活樹 少談些森林——也說『中國法學向何處去』」,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1期
「中國司法鑒定製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5期
「論證據的基本范疇」,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1期
「中國陪審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借鑒」,載《法學家》2006年第1 期
「人權語境中的「好人」與「壞人」——從鍾南山院士被搶談起」,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7期
「從司法證明模式的歷史沿革看中國證據制度改革的方向」,載《法學家》2005年第4期
「中國特色的檢察體制的完善」,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對法定證據制度的再認識與證據採信標準的規范化」,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3期
「論司法鑒定的規范化」,載《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第3期
「刑事司法的十大發展趨勢」,載《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從正義女神的蒙眼布談起」,載《人民檢察》2005年第1期
「司法證明標准與烏托邦——答劉金友兼與張衛平、王敏遠商榷」,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秘密偵查立法之我見」,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6期
「論檢察機關執法觀念的更新」,(何家弘、劉為軍合著)載《人民檢察》2004年第3期
「文書審與司法公正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論法官造法」,載《法學家》2003年5期。
「2002年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3年1期,何家弘,劉品新,劉為軍
「圈套、誠信與偵查法治」,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6期,何家弘,劉為軍
「兩大法系證據制度比較論」,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4期,何家弘;姚永吉;
刑事證據立法與犯罪偵查觀念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4期
中國需要「法治」足球中國律師,,編輯部郵箱2002年第9期
「法律不是專政的工具」,載《山東人大工作》2002年第3期
「刑事證據立法與犯罪偵查觀念」,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4期
「足球黑哨問題之我見」,載《法學雜志》2002年2期。
「測謊結論與證據的有限採用規則」,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之我見」,載《政治與法律》2002年1期。
「入世·足球·法治」,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2期。
「2001年物證技術學與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2年1期-何家弘,李學軍,劉品新
「司法介入提法醒目,但不準確」,載《足球世界》2002年第2期,爾冬,何家弘;
「論科學證據的採納與採信」,載《中國司法鑒定》2002年1期,何家弘,劉曉丹
「什麼是誘惑偵察」,載《法治與社會》2002年11期,何家弘,龍宗智
「完善司法鑒定製度是科學證據時代的呼喚」,載《中國司法鑒定》2001年1期-何家弘,劉昊陽
「2000年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1年1期-何家弘,劉品新,陳碧
「中國刑事證據規則體系之構想」,載《法學家》2001年第6期。
「試論刑事司法與證據制度的價值取向」,載《犯罪研究》2001年第1期。
「論司法證明中的推定」,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司法證明同一論」,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1期。
「刑事證據的採納標准和採信標准」,載《人民檢察》2001年10期。
「「零口供」與沉默權」,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4期。
「論司法證明的目的和標准——兼論司法證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疇」,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6期。
「論司法證明方法的特點和種類」,載《公安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沉默權制度及刑事司法的價值取向」,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證據的採用標准」,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年第3期。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關注家庭暴力」,載《今日中國(中文版)》2000年第3期。
「試述證據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載《法學雜志》2000年第2期。
「試論司法公正觀念的相對性」,載《中國司法》2000年第4期。
「法學的通俗化」,載《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3期。
「讓證據走下人造的神壇——試析證據概念的誤區」,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5期。
「執法長官與公訴律師——美國檢察官職能評析」,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5期。
「司法公正論」,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
「自由心證與認證制度──證據學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司法》1999年第1期。
「監督,還是介入?──論大眾傳媒對司法公正的影響」,載《中國司法》,1999年第9期。
「女性「失貞」面面觀——來自婦女熱線的報告證人李昌鈺」,載《人民公安》1999年第7期。
「司法證明方式和證據規則的歷史沿革——對西方證據法的再認識」,載《外國法譯評》1999年第4期。
「公正執法與科學執法」,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3期。
「陪審制度改革斷想」,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4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三)──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5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四)──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6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五)」,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7期。
「神證·人證·物證——試論司法證明方法的進化」,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2期。
「陪審制度縱橫論」,載《法學家》1999年第3期。
「李昌鈺:一流美國法庭科學家」,載《科學與文化》1999年第5期。
「美國總統柯林頓給會議的賀信」,載《法學家》1998年第5期。
「美國反腐敗法律制度」,載《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4期。
「我與推理小說的緣份」,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第1期。
「現場勘查之王——美籍華裔物證鑒定大師李昌鈺博士」,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第2期。
「加拿大警察一瞥」,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11期。
「證據意識漫談」,載《法學雜志》1998年第3期。
「沒有掛簾的窗戶——美國華裔「超級神探」李昌鈺辦案紀實」,載《中國司法》1998年第3期。
「1997年物證技術學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8年第1期,孫言文;何家弘;劉品新;王保國
「證明的自由」,載《外國法譯評》1997年第3期,喬納森·科恩著,何家弘譯;
「香港「廉署」采訪記」,載《華夏星火》1997年第6期。
「證據調查方法探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證據調查方法探源(續)」,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為「自由心證」正名」,載《法學雜志》1997年第6期。
「米蘭達忠告」,載《人民檢察》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一)」,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三)」,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1995年物證技術學和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6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施正文。
「英文版《中國審判案例要覽》評介」,載《法學家》,1996年第5期,德瑞克·羅德立;何家弘。
「法國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證據調查學的對象和體系」,載《法學雜志》1996年第6期。
「關於創建「證據調查學」的構想」《法學家》1996年第6期。
「論美國檢察制度的特色」,載《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4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外國法庭科學鑒定製度初探」,載《法學家》1995年第5期。
「1994年物證技術學和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5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證技術學學科建設的現狀與展望」,載《法學家》1994年第5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證技術在強化執法職能中的重要作用」,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2期,徐立根;何家弘。
「美國檢察制度研析」,載《法學家》1994年第4期。
「美國檢察制度的歷史研究」,載《法治論叢》1994年第3期。
「美國的犯罪偵查制度」,載《公安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
「美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
「從洛杉磯事件透視美國審判制度的弊端」,載《法學雜志》1992年第5期。
「外國偵查制度淺析」,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外國偵查制度試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英國的犯罪偵查制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偵查學十年」,載《法學家》1989年第2期。
「美國檢槍史上的著名案例」,載《法學雜志》,1989年第3期。
「偵查方法史考(二)」,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刑事訴訟證據屬性新辨」,載《法學家》1988年第6期
「罪犯識別與親子鑒定中的「遺傳密碼指紋法」」,載《法學雜志》,1988年第1期。
「偵查方法史考(一)」,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
「犯罪偵查中的同一認定問題」,載《法學家》,1987年第5期。
「犯罪偵查學基礎理論芻議——與劉瑞榕、徐敏洪同志商榷」,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7年第5期。
「從一件奇案論同一認定的兩種基本認識方法」,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同一認定種類之我見」,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同一認定理論與犯罪偵查學」,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對墨刑的一點新認識」,載《法學雜志》,1986年第2期。
「防衛過當的定罪問題」,載《法學雜志》,1985年第4期。
「在運動中把握法制的協調發展」,載《法學》1984年第10期。
「美國測謊業一瞥」,載《法學雜志》,1984年第3期。 《扭曲的靈魂――外國犯罪實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虛擬的真實――證據學講堂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的密碼――科學探案紀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換位的視角――多媒體對話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證據的語言――法學新思維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從通俗到深奧――法治文化雜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觀察到思考――外國要案評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相似到同一――犯罪偵查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應然到實然――證據法學探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人生狹路――黑蝙蝠·白蝙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誤區――龍眼石之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後的罪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情淵――雙血型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語――美國法律制度》(第4版)(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豪門血案》(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雙血型人 股市幕後的罪惡》(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毒樹之果》(主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證據法學》(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三言九問 德恆證據學論壇實錄》(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新編犯罪偵查學》(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證據法學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簡明證據法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語》(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外國刑事司法制度》(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新編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背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中國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發展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享受法緣》(獨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公安學論叢》(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司法大趨勢 以歐盟刑事司法一體化為視角》(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證據調查》(第2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證據大全》(第2版)(譯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司法體制研究》(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證人制度研究》(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奇案》(譯著),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
《司法鑒定概論》(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檢察證據教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證據制度改革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偵查論叢》(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外國證據法》(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神證·人證·物證》(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日法學家的對話》(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證據的困惑》(獨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外國證據法選譯――增補卷》(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電子證據法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事審判認證指南》(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外國證據法選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證據學論壇》(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
《法苑雜談》(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
《當代美國法律》(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證據調查實用教程》(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新編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證據調查》(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當代西方犯罪與罪案實錄》(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域外痴醒錄》(獨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畫》(獨著),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歐美刑事司法制度》(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審訊與供述》(譯著),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
《血痕彈道指紋探奇》(譯著),群眾出版社1991年版
《犯罪鑒識大師 李昌鈺》(獨著),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人生誤區――龍眼石之謎》(獨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性科學知識薈萃》(編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法律英語實用教程――美國法律制度要覽》(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後的罪惡》(獨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證據大全》(譯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瘋女》(獨著),群眾出版社1995年版
《毒樹之果 美國刑事司法隨筆》(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英文版)(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
《同一認定――犯罪偵查方法的奧秘》(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外國犯罪偵查制度》(編著,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問題研究》(譯著),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英國警察》(譯著,第一作者),群眾出版社1989年版
《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編譯,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偵查人員出庭憑證的范圍和程序」(200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項目)
「刑事訴訟中證據調查制度的完善」(2009年中國法學會項目)
「檢察制度比較研究」(2007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重大項目)
「司法鑒定人的出庭作證研究」(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項目)
「偵查機關強制采樣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徑的研究」(2007年北京市刑偵學研究會項目)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刑事錯案實證研究」(2006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項目)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陪審制度比較研究」(2004年司法部項目)
「歐盟刑事司法一體化」(2004年歐盟法律與司法合作項目辦公室項目)
「刑事審判中的證據制度研究」(2000年國家重點社科基地重大項目)
「刑事審判認證制度研究」(2001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項目)
「電子證據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
「中外司法體制研究」(司法部項目)
「證人制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檢察機關執法觀念的轉變」(最高人民檢察院項目)
10. 徐冬根的發表論文
(部分)
《論「雙語」教學法在國際法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載《跨國法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XU Donggen:Legal Aspect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for Project Finance,2005 Arian Bradbrook: The Law of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徐達維、徐冬根:美國投資銀行業務創新及其法律環境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02
徐冬根:債權利用法制化的一部力作——《債權融資法律問題研究》評介,河北法學,2008/05
徐冬根:銀行信用證議付及其追索權的法學解讀,(CSSCI學刊)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
徐冬根:論應收賬款證券化融資方式中的「真實出售」,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1
徐冬根:一個發表學術研究成果和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論壇,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1
徐冬根、喬喆:新世紀中國反傾銷法學術發展歷程,法治論叢,2006/06
徐冬根:關於智力資本出資的法學思考,(CSSCI學刊)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6/02
徐冬根:論信用證開證行的獨立拒付權,(CSSCI學刊)國際經貿探索,2006/02
徐冬根、陸婷婷:美國勞務派遣的相關法律及案例分析,中國勞動,2006/04
徐冬根:銀行信用證業務中檢驗證書日期法律問題探析,(CSSCI學刊)金融論壇,
2006/02
徐冬根:論國際私法的形式正義與實質正義,(CSSCI學刊)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01
徐冬根:新世紀中國國際金融法學術研究成果評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05
徐冬根: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法制建設,(CSSCI學刊)金融論壇,2005/07
徐冬根、范錫琴:融資浮動擔保中的限制性條款研究,(CSSCI學刊)政法論壇,2005/03
徐冬根:資產證券化中的基礎法律關系解析,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徐冬根、姚約茜:國際項目融資浮動擔保的法律經濟學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01
徐冬根:論國際項目融資架構中的權益平衡,武大國際法評論,2004/02
徐冬根:論政府在國際項目融資中的主導作用,法治論叢,2004/03
徐冬根:銀行信用證審單標準的法哲學思考:精確性、模糊性還是原則性,(CSSCI學刊)現代法學,2004/05
徐冬根:從多元價值觀談國際金融法的細分,(CSSCI學刊)政治與法律,2004/04
徐冬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法律主導作用,(CSSCI學刊)法學,2004/11,
徐冬根:人文關懷與國際私法中弱者利益保護,當代法學,2004/05
徐冬根:最基本的法現象不是權利和義務而是權利和權力——評童之偉著《法權與憲政》,法學論壇,2004/04
徐冬根:論歐、美國際私法法典化的不同進路及其法哲學思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3
徐冬根:規范與公正價值追求相結合的典範 評長榮公司無單放貨賠償糾紛上訴案判決,法律適用,2004/05
徐冬根:信用證軟條款問題研究,(CSSCI學刊)政治與法律,2004/01
徐冬根:從「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看外層空間法發展趨勢,(CSSCI學刊)法學,2003/11
徐冬根:應收帳款證券化中SPV的法律特徵,法治論叢,2003/06
徐冬根:智力資本化要有法律護航,中國人才,2003/06
徐冬根:小議「國民待遇原則」在B股市場中的實施,法學雜志,2003/05
徐冬根、陶立峰:網路時代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電子知識產權,2003/11
徐冬根:戰火灼傷國際人道主義,社會科學報,2003-04-10
徐冬根:論建立我國雙軌制違憲審查機制——從「孫志剛事件」談起,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
徐冬根:論國際私法規范的柔性化與剛性化,(CSSCI學刊)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03
徐冬根:網路時代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CSSCI學刊)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04
徐冬根:論英國判例法對浮動擔保發展的貢獻,(CSSCI學刊)法學,2003/07
徐冬根:WTO條件下政府采購法律制度比較研究,黨政幹部學刊,2002/09
徐冬根: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與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黨政幹部學刊,2002/06
徐冬根:資產經營與重組的法律規范,四川監察,1998/08
徐冬根:論中國國際私法學術研究與文獻成果的特點,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1997/01
徐冬根:外資購並國企與我國外資法的完善,當代法學,1997/01
徐冬根:避免外資對民族工業沖擊的立法對策,人民檢察,1997/03
徐冬根:國民待遇與國內市場保護,人民檢察,1997/03
徐冬根:九十年代美國企業並購特徵,上海投資-1997年3期
徐冬根:國民待遇與外資對市場的沖擊,法苑,1997年第1期
徐冬根:投資銀行的規范化進程,法苑,1997年第2期
徐冬根:股市購並規則,法苑,1997年第3期
徐冬根:法人股的規范與出路,法苑,1997年第4期
徐冬根:資產經營與重組的法律規范,法苑,1997年第5期
徐冬根:構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法律框架,法苑,1997年第6期
徐冬根:中國公司揚起海外上市之帆,法苑,1997年第7期
徐冬根:大股東與小股東的權益制衡,法苑,1997年第8期
徐冬根:美國築起反內幕交易的堤壩,法苑,1997年第9期
徐冬根:金融創新浪潮對傳統法制的挑戰,法苑,1997年第10期
徐冬根:勞動合同規制,法苑,1997年第11期
徐冬根:抵押擔保的法律機制,法苑,1997年第12期
徐冬根:《當代國際經濟法叢書》評介,法學,1996/06
徐冬根:股份持有法人化與有限雙向持股制度,法學雜志,1996/06
徐冬根:企業的收購與兼並,法學雜志,1996/03
徐冬根:我國外資引進工作中的法律政策取向,法學雜志,1996/02
徐冬根:美國九十年代的證券立法,中外法學,1996/06
徐冬根:避免外資對民族工業的沖擊已成當務之急,法學,1996/08
徐冬根:對實現抵押權過程中若干疑難法律問題的探討,法學,1996/04
徐冬根:美國的廉價股票,上海投資-1996年6期
徐冬根:國際融資市場的走勢與取向,上海投資-1996年5期
徐冬根:外資立法的走勢與導向,法苑,1996年第1期
徐冬根:《保險法》 保國泰民安,法苑,1996年第2期
徐冬根:貿易投資自由化與稅制改革,法苑,1996年第3期
徐冬根:《擔保法》透析,法苑,1996年第4期
徐冬根:購房置業, 法律護駕,法苑,1996年第5期
徐冬根:外資購並國企與我國外資法的完善,法苑,1996年第6期
徐冬根:反不正當競爭法縱橫談,法苑,1996年第7期
徐冬根:中外合資企業投資者權益轉讓,法苑,1996年第8期
徐冬根:外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法律規范,法苑,1996年第9期
徐冬根:中小股東的法律保護,法苑,1996年第10期
徐冬根:上市公司購並與關聯交易,法苑,1996年第11期
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法律限制與例外,法苑,1996年第12期
徐冬根:企業怎樣以弱抗強,企業銷售,1995/07
徐冬根:漫談文化與廣告商標藝術,上海藝術家,1995/04
徐冬根: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沖突法立法,法學雜志,1995/05
徐冬根:法國社會養老保險法制的特色,法學雜志,1995/04
徐冬根:瑞士法制現代化的啟示,法學雜志,1995/02
徐冬根:我國外貿法律制度中的強制性結匯和售匯,政治與法律,1995/03
徐冬根:海峽兩岸金融合作若干問題的探討,外國經濟與管理,1995/10
徐冬根:我國首部研究「關貿總協定」的法學著作——全國統編教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評析,法學,1995/10
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收購與反收購,法學,1995/07
徐冬根:中國「復關」的走勢與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的取向,法學,1995/04
徐冬根:我國外匯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上海投資-1995年3期
徐冬根:走向自由兌換王國的人民幣,法苑,1995年第1期
徐冬根:老年保障法律制度:何去何從,法苑,1995年第2期
徐冬根:風風雨雨「復關」路,法苑,1995年第3期
徐冬根:外資法實施中的誤區,法苑,1995年第4期
徐冬根:廣告法,與你同行,法苑,1995年第5期
徐冬根:按揭購房: 都市新時尚,法苑,1995年第6期
徐冬根:中美知識產權關系展望與我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法苑,1995年第7期
徐冬根:國家「安居工程」啟動, 立法先行,法苑,1995年第8期
徐冬根:金融自由化與法律監管,法苑,1995年第9期
徐冬根:撐起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傘,法苑,1995年第10期
徐冬根:世界貿易組織: 翻開新的一頁,法苑,1995年第11期
徐冬根:市場經濟法制建設: 回顧與展望,法苑,1995年第12期
徐冬根:商標的國際化與商標設計技巧,中國質量萬里行,1994/01
徐冬根:上海涉外經濟立法若干設想,法治論叢,1994/03
徐冬根:歐洲當代國際私法研究熱點評析,法學雜志,1994/05
徐冬根:19世紀的國際私法立法拾遺,法學雜志,1994/04
徐冬根:美國路易斯安娜州新沖突法法案述評,法學雜志,1994/03
徐冬根:對我國侵權行為法律適用規范立法的思考,政治與法律,1994/06
徐冬根:共同投資基金,大潮湧起,法苑,1994年第5期
徐冬根:「上帝」的保護神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苑,1994年第6期
徐冬根:「道」「魔」之戰--- 各國立法對販毒者的懲戒,法苑,1994年第7期
徐冬根:商標王國中的貴族 --- 馳名商標,法苑,1994年第8期
徐冬根:古老而時髦的民商事法律行為 --- 拍賣,法苑,1994年第9期
徐冬根:構築中的社會保障與勞動法律體系,法苑,1994年第10期
徐冬根:企業收購兼並案透視,法苑,1994年第11期
徐冬根:實施破產制度,迷霧重重,法苑,1994年第12期
徐冬根:國際私法學的拓新之作——《國際侵權行為法》評析,政治與法律,1993/06
徐冬根:商標的國際化與商標的設計技巧分析,國際市場-1993年9期
徐冬根:論「直接適用的法」與沖突規范的關系,中國法學,1990/03
徐冬根:西方各國設備租賃業之比較研究,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8/03
徐冬根:談談企業如何開展國際設備租賃交易,上海企業,1988/08
徐冬根:梵蒂岡,國際展望,1987/16
徐冬根:簡析設備租賃交易中當事人的違約及其補救,政治與法律,1987/03
徐冬根:美國的設備租賃及其法律制度,外國經濟與管理,1987/08
徐冬根:略論我國租賃業的現狀和特點,外國經濟與管理,1987/03
徐冬根:聯邦德國專家梅斯曼講訂立國際合同的技巧,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6/07
徐冬根:外國律師看中國有關外國投資的法律,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5/07
徐冬根:美國律師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5/01
徐冬根:經濟合同糾紛解決的對話,法學,1985/12
徐冬根:上海「三資企業」中亟需決解的若干法律問題,法學,1985/12
徐冬根:我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的特點和原則,法學,1985/06
徐冬根:比較法學綜述,法學,1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