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立法

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4-25 19:32:04

『壹』 看看6月1日起哪些法律法規開始實施

6月1日起,一批涉及民生的法律法規開始實施,比如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對違反國家食品葯品安全的要進行處罰;購買二手車可以參照二手車鑒定規范,還有加強醫療器械的監管,保障人體安全等。小編整理了與大家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新規,供各位網友參考。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
加強食品嚴格監管 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6日召開食品國家監督抽驗新聞發布會。食品監管一司巡視員畢玉安介紹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小麥粉等11類食品抽檢工作情況和抽檢結果。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表示,對於大桶水、配製醬油的監管,包括食用膠的監管,今年四月初已經部署各地從嚴監管、加強監管,也發了文件。對於小型企業的監管,我們要指導地方、督促企業實施《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詳情】
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規范食品葯品行業 對違反規定的進行處罰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組織制定《食品葯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將原來食品、葯品和醫療器械、化妝品等行政處罰程序規定進行了整合,對管轄、立案、調查取證、處罰決定、送達、執行與結案等做了明確規定。該規定將於6月1日起施行。
為適應食品葯品監管執法實際需要,《規定》將由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管的「四品一械」全部納入適用范圍,並對委託執法、授權執法等作了進一步規范;針對執法實踐難題,對地方協查、立案前調查或檢查取得證據的效力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將辦案有關環節與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接,增加行刑銜接、境外證據要求以及當事人不配合行政執法的應對措施等。【詳細】
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
通過正確的鑒定評估 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二手車有多少新傷舊患!《規范》出台後,理論上講,通過權威評論而生成的信息,購車人可以綜合評判。即將實施的《規范》包含近百條款項,內容涉及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條件和要求、鑒定評估程序、作業流程、受理鑒定評估、查驗可交易車輛、簽訂委託書以及判別事故車、鑒定車輛技術狀況、評估車輛價值等。
記者了解到,該《規范》是中國二手車車輛評估的首個國家標准。並要求對二手車進行量化的技術檢測,包括對車身外觀、發動機艙、駕駛艙、底盤等部位以及車輛啟動、路試等104項檢查內容,最終形成一份《二手車技術狀況表》。沒有鑒定評估能力的二手車經銷商,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對二手車進行鑒定評估。【詳細】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
擅自生產經營醫療器械的行為將被重罰
新版條例是對現行條例的一種完善。新版條例有五個進步:一是完善分類管理,對高風險產品監管加強,對一些低風險產品監管適當放開;二是減少行政許可事項,現行條例規定了16項行政許可,新版條例減掉了7項許可;三是加大生產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的責任,第二類醫療器械批發企業和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還應當建立銷售記錄;四是強化日常監管,規范監管行為,增設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制度、已注冊醫療器械的再評價制度等;五是完善法律責任,新條例對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經營醫療器械的行為實施重罰,貨值萬元以上的並處10到20倍的罰款。【詳細】
各地
山東:
加強監督管理 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將於6月1日正式實施。《規定》指出,農業、畜牧獸醫等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范圍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各級政府為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在農業投入品方面,在蔬菜、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和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重要區域內,禁止銷售、使用劇毒、高毒農葯,並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詳細】
河北:
房屋建築未按規定繳存預儲金不得開工建設
《河北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預儲金管理辦法》中規定,在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在銀行開設預儲金賬戶,沒有繳存或沒有按規定額度繳存預儲金的項目,視同建設資金不到位,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不得開工建設。【詳細】
西藏:
通過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針對西藏現狀,《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辦法》明確提出西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行分級保護的原則,即建立區、市(地)、縣(市、區)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本行政區域內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同時,即將開展代表性傳承人考核工作中,對因年事已高而無法帶徒授藝的傳承人,將對其授予榮譽傳承人稱號,並爭取資金給予適當的生活補助。【詳情】
菏澤:加強出租汽車客運管理 維護出租汽車客運市場秩序
出租汽車客運經營權將實行期限制,經營期限為7年。出租汽車客運經營期限屆滿,原取得的出租汽車客運經營權自行終止。需要延續經營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60日重新提出申請。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依法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鼓勵出租汽車客運企業通過依法收購出租客運汽車車輛產權和兼並、重組等方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轉讓、出租、買賣出租汽車經營權。

『貳』 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有哪些,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也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至今的各種神話、歌謠、諺語、音樂、舞蹈、戲曲、曲藝、皮影、剪紙、繪畫、雕刻、刺綉、印染等藝術和技藝以及各種禮儀、節日、民族體育活動,如百花爭艷,似群星燦爛。它們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財富,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對於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國社會轉型進程的加快,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一些依靠口傳身授予以傳承的文化遺產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大量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實物遭到毀棄。通過立法設定相關制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從1998年開始,全國人大、文化部等相關部門就開始了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題調研。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大、國務院法制辦、文化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終於在2011年2月25日經全國人大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即將生效。它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標志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即將走上法制軌道,邁入新的歷史階段。同時,它表明了我國政府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有關義務的信心和決心,塑造了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國際形象。

我堅信,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得到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必將進一步增強。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將為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叄』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1)名錄與傳承人的統一認定機制。保護名錄是確定傳承人的重要依據,傳承的確定應與名錄的確定相關聯或統一,而不是相互分割。對列入名錄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應當明確指定代表性傳承人並採取措施支持、幫助其實現傳承。
(2)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必須從法律上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明確規定其職責、評定標准和評定程序,政府以專家委員會的評定為依據,並予以公示後確認。
(3)保障機制。即政府為支持、幫助傳承人從事傳承活動所提供的保障措施,包括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場所、提供財政資助、授予榮譽稱號、利用公共傳媒、公共文化機構宣傳、展示和交流、開展學校教育傳承、促進國際國內交流等。
(4)責任機制。對傳承人來說,在被確認為傳承人或團體並享受到國家法律、政策保護包括財政支持的同時,法律也必須確認其擔負起保護和傳承自己所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義務,即有效地履行保護職責,有義務和責任將其傳承給後人,貢獻給社會。(5)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目前,建立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十分必要和急迫,這也與傳承人權益保障密切相關。應當積極研究,通過單獨立法相應妥善解決。

『肆』 世界各國和世界組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保護

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不同的文物保護要用不同的方法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文物的保護不能太過分
3社會物質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對於文物的保護必然會加強國人的文化意識
4事物是不斷向前變化發展的 文物的保護要考慮到以後的社會發展狀況,比如遊客的承載能力

『伍』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內容全文

第1 條: 本公約的宗旨
本公約的宗旨如下:
(a)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b) 尊重有關群體、團體和個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c) 在地方、國家和國際一級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相互鑒賞的重要性的意識;
(d) 開展國際合作及提供國際援助。
第2 條: 定義
在本公約中,
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在本公約中,只考慮符合現有的國際人權文件,各群體、團體和個人之間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順應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 按上述第1 段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a) 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b) 表演藝術;
(c) 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3. 「保護」指採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承傳(主要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和振興。
4. 「締約國」指受本公約約束且本公約在它們之間也通用的國家。
5. 根據本條款所述之條件,本公約經必要修改對成為其締約方之第33 條所指的領土也適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締約國」亦指這些領土。
第3 條: 與其它國際文書的關系
本公約的任何條款均不得解釋為:
(a) 有損被宣布為1972 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世界遺產、直接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的財產的地位或降低其受保護的程度;或
(b) 影響締約國從其作為締約方的任何有關知識產權或使用生物和生態資源的國際文書所獲得的權利和所負有的義務。 第4 條: 締約國大會
1. 茲建立締約國大會,下稱「大會」。大會為本公約的最高權力機關。
2. 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常會。如若它作出此類決定或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或至少三分之一的締約國提出要求,可舉行特別會議。
3. 大會應通過自己的議事規則。
第5 條: 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
1. 茲在教科文組織內設立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在本公約依照第34 條的規定生效之後,委員會由參加大會之締約國選出的18 個締約國的代表組成。
2. 在本公約締約國的數目達到50 個之後,委員會委員國的數目將增至24 個。
第6 條: 委員會委員國的選舉和任期
1. 委員會委員國的選舉應符合公平的地理分配和輪換原則。
2. 委員會委員國由本公約締約國大會選出,任期四年。
3. 但第一次選舉當選的半數委員會委員國的任期為兩年。這些國家在第一次選舉後抽簽指定。
4. 大會每兩年對半數委員會委員國進行換屆。
5. 大會還應選出填補空缺席位所需的委員會委員國。
6. 委員會委員國不得連選連任兩屆。
7. 委員會委員國應選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領域有造詣的人士為其代表。
第7 條: 委員會的職能
在不妨礙本公約賦予委員會的其它職權的情況下,其職能如下:
(a) 宣傳公約的目標,鼓勵並監督其實施情況;
(b) 就好的做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措施提出建議;
(c) 按照第25 條的規定,擬訂利用基金資金的計劃並提交大會批准;
(d) 按照第25 條的規定,努力尋求增加其資金的方式方法,並為此採取必要的措施;
(e) 擬訂實施公約的業務指南並提交大會批准;
(f) 根據第29 條的規定,審議締約國的報告並將報告綜述提交大會;
(g) 根據委員會制定的、大會批準的客觀遴選標准,審議締約國提出的申請並就以下事項作出決定:
(i) 列入第16、第17 和第18 條述及的名錄和提名;
(ii) 按照第22 條的規定提供國際援助。
第8 條: 委員會的工作方法
1. 委員會對大會負責。它向大會報告自己的所有活動和決定。
2. 委員會以其委員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自己的議事規則。
3. 委員會可臨時設立它認為對執行其任務所需的咨詢機構。
4. 委員會可邀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領域確有專長的任何公營或私營機構以及任何自然人參加會議,就任何具體的問題向其請教。
第9 條: 咨詢組織的認證
1. 委員會應就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確有專長的非政府組織做認證向大會提出建
議。這類組織的職能是向委員會提供咨詢意見。
2. 委員會還應向大會就此認證的標准和方式提出建議。
第10 條: 秘書處
1. 委員會由教科文組織秘書處協助。
2. 秘書處起草大會和委員會文件及其會議的議程草案和確保其決定的執行。 第11 條: 締約國的作用
各締約國應該:
(a) 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
(b) 在第2 條第3 段提及的保護措施內,由各群體、團體和有關非政府組織參與,確認和確定其領土上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12 條: 清單
1. 為了使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確認以便加以保護,各締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擬定一份或數份關於這類遺產的清單,並應定期加以更新。
2. 各締約國在按第29 條的規定定期向委員會提交報告時,應提供有關這些清單的情況。
第13 條: 其它保護措施
為了確保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弘揚和展示,各締約國應努力做到:
(a) 制定一項總的政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並將這種遺產的保護納入規劃工作;
(b) 指定或建立一個或數個主管保護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
(c) 鼓勵開展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技術和藝術研究以及方法研究;
(d) 採取適當的法律、技術、行政和財政措施,以便:
(i) 促進建立或加強培訓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以及通過為這種遺產提供活動和表現的場所和空間,促進這種遺產的承傳;
(ii) 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享用,同時對享用這種遺產的特殊方面的習俗做法予以尊重;
(iii)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機構並創造條件促進對它的利用。
第14 條: 教育、宣傳和能力培養
各締約國應竭力採取種種必要的手段,以便:
(a) 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主要通過:
(i) 向公眾,尤其是向青年進行宣傳和傳播信息的教育計劃;
(ii) 有關群體和團體的具體的教育和培訓計劃;
(iii)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培養活動;
(iv) 非正規的知識傳播手段。
(b) 不斷向公眾宣傳對這種遺產造成的威脅以及根據本公約所開展的活動;
(c) 促進保護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需的自然場所和紀念地點的教育。
第15 條: 群體、團體和個人的參與
締約國在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時,應努力確保創造、保養和承傳這種遺產的群體、團體,有時是個人的最大限度的參與,並吸收他們積極地參與有關的管理。 第16 條: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 為了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識和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促進對話,委員會應根據有關締約國的提名編輯、更新和公布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委員會擬訂有關編輯、更新和公布此代表作名錄的標准並提交大會批准。
第17 條: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為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委員會編輯、更新和公布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根據有關締約國的要求將此類遺產列入該名錄。
2. 委員會擬訂有關編輯、更新和公布此名錄的標准並提交大會批准。
3. 委員會在極其緊急的情況(其具體標准由大會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加以批准)下,可與有關締約國協商將有關的遺產列入第1 段所提之名錄。
第18 條: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1. 在締約國提名的基礎上,委員會根據其制定的、大會批準的標准,兼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要,定期遴選並宣傳其認為最能體現本公約原則和目標的國家、分地區或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2. 為此,委員會接受、審議和批准締約國提交的關於要求國際援助擬訂此類提名的申請。
3. 委員會按照它確定的方式,配合這些計劃、項目和活動的實施,隨時推廣有關經驗。 第19 條: 合作
1. 在本公約中,國際合作主要是交流信息和經驗,採取共同的行動,以及建立援助締約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機制。
2. 在不違背國家法律規定及其習慣法和習俗的情況下,締約國承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符合人類的整體利益,保證為此目的在雙邊、分地區、地區和國際各級開展合作。
第20 條: 國際援助的目的
可為如下目的提供國際援助:
(a) 保護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遺產;
(b) 按照第11 和第12 條的精神編制清單;
(c) 支持在國家、分地區和地區開展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d) 委員會認為必要的其它一切目的。
第21 條: 國際援助的形式
第7 條的業務指南和第24 條所指的協定對委員會向締約國提供援助作了規定,可採取的形式如下:
(a) 對保護這種遺產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
(b) 提供專家和專業人員;
(c) 培訓各類所需人員;
(d) 制訂准則性措施或其它措施;
(e) 基礎設施的建立和營運;
(f) 提供設備和技能;
(g) 其它財政和技術援助形式,包括在必要時提供低息貸款和捐助。
第22 條: 國際援助的條件
1. 委員會確定審議國際援助申請的程序和具體規定申請的內容,包括打算採取的措施、必需開展的工作及預計的費用。
2. 如遇緊急情況,委員會應對有關援助申請優先審議。
3. 委員會在作出決定之前,應進行其認為必要的研究和咨詢。
第23 條: 國際援助的申請
1. 各締約國可向委員會遞交國際援助的申請,保護在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 此類申請亦可由兩個或數個締約國共同提出。
3. 申請應包含第22 條第1 段規定的所有資料和所有必要的文件。
第24 條: 受援締約國的任務
1. 根據本公約的規定,國際援助應依據受援締約國與委員會之間簽署的協定來提供。
2. 受援締約國通常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分擔國際所援助的保護措施的費用。
3. 受援締約國應向委員會報告關於使用所提供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援助的情況。 第25 條: 基金的性質和資金來源
1. 茲建立一項「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下稱「基金」。
2. 根據教科文組織《財務條例》的規定,此項基金為信託基金。
3. 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
(a) 締約國的納款;
(b) 教科文組織大會為此所撥的資金;
(c) 以下各方可能提供的捐款、贈款或遺贈:
(i) 其它國家;
(ii) 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和各署(特別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以及其它國際組織;
(iii) 公營或私營機構或個人;
(d) 基金的資金所得的利息;
(e) 為本基金募集的資金和開展活動之所得;
(f) 委員會制定的基金條例所許可的所有其它資金。
4. 委員會對資金的使用視大會的方針來決定。
5. 委員會可接受用於某些項目的一般或特定目的的捐款及其它形式的援助,只要這些項目已獲委員會的批准。
6. 對基金的捐款不得附帶任何與本公約所追求之目標不相符的政治、經濟或其它條件。
第26 條: 締約國對基金的納款
1. 在不妨礙任何自願補充捐款的情況下,本公約締約國至少每兩年向基金納一次款, 其金額由大會根據適用於所有國家的統一的納款額百分比加以確定。締約國大會關於此問題的決定由出席會議並參加表決,但未作本條第2 段中所述聲明的締約國的多數通過。在任何情況下,此納款都不得超過締約國對教科文組織正常預算納款的百分之一。
2. 但是,本公約第32 條或第33 條中所指的任何國家均可在交存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時聲明不受本條第1 段規定的約束。
3. 已作本條第2 段所述聲明的本公約締約國應努力通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總幹事收回所作聲明。但是,收回聲明之舉不得影響該國在緊接著的下一屆大會開幕之日前應繳的納款。
4. 為使委員會能夠有效地規劃其工作,已作本條第2 段所述聲明的本公約締約國至少應每兩年定期納一次款,納款額應盡可能接近它們按本條第1 段規定應交的數額。
5. 凡拖欠當年和前一日歷年的義務納款或自願捐款的本公約締約國不能當選為委員會委員,但此項規定不適用於第一次選舉。已當選為委員會委員的締約國的任期應在本公約第6 條規定的選舉之時終止。
第27 條: 基金的自願補充捐款
除了第26 條所規定的納款,希望提供自願捐款的締約國應及時通知委員會以使其能對相應的活動作出規劃。
第28 條: 國際籌資運動
締約國應盡力支持在教科文組織領導下為該基金發起的國際籌資運動。 第29 條: 締約國的報告
締約國應按照委員會確定的方式和周期向其報告它們為實施本公約而通過的法律、規章條例或採取的其它措施的情況。
第30 條: 委員會的報告
1. 委員會應在其開展的活動和第29 條提及的締約國報告的基礎上,向每屆大會提交報告。
2. 該報告應提交教科文組織大會。 第31 條: 與宣布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關系
1. 委員會應把在本公約生效前宣布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遺產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把這些遺產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絕不是預設按第16 條第2 段將確定的今後列入遺產的標准。
3. 在本公約生效後,將不再宣布其它任何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第32 條: 批准、接受或贊同
1. 本公約須由教科文組織會員國根據各自的憲法程序予以批准、接受或贊同。
2. 批准書、接受書或贊同書應交存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第33 條: 加入
1. 所有非教科文組織會員國的國家,經本組織大會邀請,均可加入本公約。
2. 沒有完全獨立,但根據聯合國大會第1514(XV)號決議被聯合國承認為充分享有內部自治,並且有權處理本公約范圍內的事宜,包括有權就這些事宜簽署協議的地區也可加入本公約。
3. 加入書應交存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第34 條: 生效
本公約在第三十份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交存之日起的三個月後生效,但只涉及在該日或該日之前交存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的國家。對其它締約國來說,本公約則在這些國家的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交存之日起的三個月之後生效。
第35 條: 聯邦制或非統一立憲制
對實行聯邦制或非統一立憲制的締約國實行下述規定:
(a) 在聯邦或中央立法機構的法律管轄下實施本公約各項條款的國家的聯邦或中央政府的義務與非聯邦國家的締約國的義務相同;
(b) 在構成聯邦,但無須按照聯邦立憲制採取立法手段的各個國家、地區、省或州的法律管轄下實施本公約的各項條款時,聯邦政府應將這些條款連同其關於通過這些條款的建議一並通知各個國家、地區、省或州的主管當局。
第36 條: 退出
1. 各締約國均可宣布退出本公約。
2. 退約應以書面退約書的形式通知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3. 退約在接到退約書十二個月之後生效。在退約生效日之前不得影響退約國承擔的財政義務。
第37 條: 保管人的職責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作為本公約的保管人,應將第32 條和第33 條規定交存的所有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和第36 條規定的退約書的情況通告本組織各會員國、第33 條提到的非本組織會員國的國家和聯合國。
第38 條: 修訂
1. 任何締約國均可書面通知總幹事,對本公約提出修訂建議。總幹事應將此通知轉發給所有締約國。如在通知發出之日起六個月之內,至少有一半的締約國回復贊成此要求,總幹事應將此建議提交下一屆大會討論,決定是否通過。
2. 對本公約的修訂須經出席並參加表決的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
3. 對本公約的修訂一旦通過,應提交締約國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
4. 對於那些已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修訂的締約國來說,本公約的修訂在三分之二的締約國交存本條第3 段所提及的文書之日起三個月之後生效。此後,對任何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修訂的締約國來說,在其交存批准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之日起三個月之後,本公約的修訂即生效。
5. 第3 和第4 段所確定的程序對有關委員會委員國數目的第5 條的修訂不適用。此類修訂一經通過即生效。
6. 在修訂依照本條第4 段的規定生效之後成為本公約締約國的國家如無表示異議,應:
(a) 被視為修訂的本公約的締約方;
(b) 但在與不受這些修訂約束的任何締約國的關系中,仍被視為未經修訂之公約的締約方。
第39 條: 有效文本
本公約用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擬定,六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40 條: 備案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102 條的規定,本公約應按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要求交聯合國秘書處備案。

『陸』 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什麼好的建議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一要立法,立法要細、不能爛,總不能把吃玻璃作為文化遺產來保護來提倡!幾個傳統節日;例如中秋、端午、重陽、春節,不許商家藉此做害人之事。其二立法要嚴,打擊害人商家要重!!其三提倡文明過節,不得奢華,搞神弄鬼。
現代節太多了,情人節、偶人節、等等,商家的炒作太多,正常節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外加婦士節、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青年節等等都是要過的。
著名的老街、建筇物、老傳統小吃等要發展光大!

『柒』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從政府層面來說,應將「政績訴求」上升為政治訴求,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待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認同息息相關。各級地方政府都應該在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兩個文件的基本框架內,架構自己的具體的非物質遺產保護思路。而不是從本地區、本單位乃至個人的短期行為和政績需求出發,來考慮非物質遺產保護保護問題。為此,各級立法機關必須加強和加快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立法工作,明確職責和分工,確定具體的保護體制和法規,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政績考核中。
更為很重要的是,各級政府應該認識到文化問題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號。動機也許不錯,但方法卻大可商榷。因為文化從來就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一個自然生長的活態過程。文化是一棵樹,不是一架機器,需要的是細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遠無法恢復或再生。應當認識到,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很豐富,但也很脆弱,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大多處在瀕危狀態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藉助這次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對非物質遺產保護的修復上來,精心呵護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鼓勵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對於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多重申報主體,政府應耐心聽取專家論證,理清不同申報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系。
其次,從學者這個層面來說,應將理性的學術化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對民間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者一方面要拋棄一切學理上的先入之見,放下架子,深入民間,尊重民間的習俗和做法,尊重民間的首創精神,不能採取拔苗助長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方法強行將民間的思路和做法納入自己的學術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勢利導,將民間的素樸的文化訴求逐漸上升到文化自覺的高度,讓民眾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和地方性知識,在全球化時代所具有的價值和文化意義。
總之,無論是政府還是學界都應清楚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民間,是大眾,政府和學者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政府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給民間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一定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圖為標准,強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占為己有,作為自己政績工程的一部分。學者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間進行客觀的調查,而不是帶著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成見或偏見,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所用。從根本上來說,政府和學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加強民族凝聚力和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局出發,調動民間參與文化自我建設、自我修復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多樣的、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環境,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復興,為保護全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做出應有的貢獻。
324
19216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流程是什麼?怎麼申請?
根據文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您推薦
一申報條件已列入街道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 文化遺產項目,並符合下列標准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條件和要求_人力資源管理_經管營銷_專業資料
青島中域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廣告
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根據文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您推薦
歷史挖掘,資料收集整理,申報書填寫製作,視頻短片和照片拍攝非遺申報,傳承人申報,如何申報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

『捌』 我國政府在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5年國務院下發了《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方針和政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參與下,經過各地文化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逐步形成。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前不久,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已向社會公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遍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些地(市)、縣也建立了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正在積極推進。作為我國21世紀開展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資源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正在積極穩步展開,取得了喜人的階段性成果,各地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做法。雲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認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做好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工作,我們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與命名工作。去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葯等五大類的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二批國家級名錄項目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和民俗五類551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也於今年2月15日公布。今後文化部還將分期、分批地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生態保護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經驗。在地方積極申報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評審、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積極探索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

「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在去年6月9日我國第二個 「文化遺產日」期間,各地圍繞「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主題,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論壇、表彰等活動。文化部專門組織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等展覽演出活動,並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文化部還對長期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工作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設立了「文化遺產日獎」,對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宣傳、教育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給予表彰。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我國的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同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最多的國家之一。2006年6月,我國高票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2007年4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第一次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也獲得了極大成功。
今年是奧運之年,「人文奧運」是北京奧運的特色之一。他表示,一定要藉助北京奧運這個良好時機,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他說,在奧運會期間將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要特別注重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些展示,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了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這些民族瑰寶能夠藉助奧運會的契機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讓世界人民全面地了解中國」。

我們要精心策劃奧運期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活動,舉辦全國性的展覽、展演、論壇、講座等,宣傳、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我們還要積極營造尊重民族傳統節日、熱愛民族傳統節日、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要積極推動將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使之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雖然國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周和平說:今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現在我國還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關方面積極推動,加大立法進程,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法可依。

「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對年輕一代成長至關重要。」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積極推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課程,將民歌、民樂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將剪紙、年畫納入美術課,將傳統技藝納入手工課,使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和喜愛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傳承方式有哪些

建立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制度,目的是要建立一個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科學有效的傳承機制。具體內容應包括:(1)名錄與傳承人的統一認定機制。保護名錄是確定傳承人的重要依據,傳承的確定應與名錄的確定相關聯或統一,而不是相互分割。對列入名錄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應當明確指定代表性傳承人並採取措施支持、幫助其實現傳承。(2)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必須從法律上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明確規定其職責、評定標准和評定程序,政府以專家委員會的評定為依據,並予以公示後確認。(3)保障機制。即政府為支持、幫助傳承人從事傳承活動所提供的保障措施,包括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場所、提供財政資助、授予榮譽稱號、利用公共傳媒、公共文化機構宣傳、展示和交流、開展學校教育傳承、促進國際國內交流等。(4)責任機制。對傳承人來說,在被確認為傳承人或團體並享受到國家法律、政策保護包括財政支持的同時,法律也必須確認其擔負起保護和傳承自己所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義務,即有效地履行保護職責,有義務和責任將其傳承給後人,貢獻給社會。(5)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目前,建立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十分必要和急迫,這也與傳承人權益保障密切相關。應當積極研究,通過單獨立法相應妥善解決。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81條 發布:2025-01-13 19:24:42 瀏覽:870
加油站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19:24:39 瀏覽:91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責任 發布:2025-01-13 19:17:50 瀏覽:956
深圳特區城市更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18:59:53 瀏覽:560
2015勞動法工時 發布:2025-01-13 18:44:18 瀏覽:695
經濟法考試商標權的名詞解釋 發布:2025-01-13 18:39:21 瀏覽:722
公司法中 發布:2025-01-13 18:25:32 瀏覽:47
刑法保險詐騙 發布:2025-01-13 17:50:43 瀏覽:407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