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法治原理

道德法治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4-25 21:59:17

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不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著國家對其成員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行為的要求,體現著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國家靠法院、警察機關等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器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強調用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用強制的手段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是「法治」的主要內涵。從維護社會的秩序、保障社會的穩定來說,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十分重視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並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因為,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就不可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 盡管道德也是上層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實施不是依靠強制性手段,而是通過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來影響和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使人們自覺地遵守這些行為規范。道德訴諸人們的「良心」,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所謂「說服力」,主要是指通過啟迪人們的道德覺悟、激勵人們的道德情感、強化人們的道德意志、增強人們的榮辱觀念,培養和形成古人所說的「羞恥之心」,從而使人們在內心深處形成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因,培養和形成人的道德行為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所謂「勸導力」,就是指通過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培育良好的道德環境,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使人們認識到,如果一個人不能履行自己應盡的道德義務或者違反了社會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和公眾的批評,甚至招致事業的挫折和失敗。社會輿論的力量是無形的,卻是不可忽視的。強大的社會輿論,能夠對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發生重要影響。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性情和氣質,改變社會的風氣,形成某種道德的氛圍。這種社會輿論,一旦同內心信念相結合,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從維護和保障社會的穩定來說,法律和道德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正確對待中國古代的「德治」思想 在中國歷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國家的兩種根本手段,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對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治」思想,是中國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必須正確對待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既汲取它的合理的、正確的方面,又拋棄其不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錯誤的內容。

Ⅱ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融什麼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與法治主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

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來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面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的學生學習。

《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修訂

教材重點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維度闡述了時代新人的應有素質,新教材調整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四個維度,分別以「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自重自勵」「明大德,就是要錘煉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啟潤青春」「成大才。

就是要有高強的本領才幹,勤奮學習,全面發展」「擔大任,就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等起句展開。其中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三方面內容依據原教材內容修訂,明大德部分為新增寫。

邏輯框架方面,原教材緒論由「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兩大部分構成,第二部分又分為「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兩個層次。

這次修訂,未改變這些內容呈現的基本邏輯,但為進一步凸顯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提升這一教材指向的主題,「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單獨列為一個部分,緒論由此調整為三個構成部分。

Ⅲ 道德與法治概念

摘要 道德和法治不是對稱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對稱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對稱概念。

Ⅳ 法治和道德的關系

道德是社會人員最基本最低層的行為規范與准則,每個國家與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規范與准則。法治就必須依靠制定法律來執行,而法律的來源就是道德。所以法治就離不開道德,道德離不開法律的保證。

Ⅳ 道德法治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

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關系。

1.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來要求,使之得到強化。

②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我國法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規則的行為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和打擊。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把「遵紀守法」作為社會美德來倡導,對破壞法紀的行為加以譴責。

2.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補充,主要表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所沒有或難以涉及的地方,社會主義道德卻能發揮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覺守法、護法。

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守法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

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與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Ⅵ 什麼是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試述二者的關系

1、道德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此外還有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許多,都是把一個特定的范圍詞加在「素質」之前,從而確定所指素質的范圍或方向。

2、法律素養指法律知識,即知道法律相關的規定;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即對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識,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決;用法能力,即個人將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內化後運用在生活實踐中行為的體現。

3、關系:一個人的法律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法律知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現行法律條文中關於法律規則的知識;二是法律學問中關於原理的知識,即所謂的法理知識。



(6)道德法治原理擴展閱讀:

人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讓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

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是調節個人的行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必需,沒有人的道德素質,就沒有社會和諧。

Ⅶ 道德與法治課本知識點、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及關鍵詞拓展知識有什麼

是教材核心知識點詳細匯總。
可以說是一種大綱,而課本就是對這些的大綱的擴展,可以大概的了解到這本書的知識點以及主講內容。
看書會更方便。

Ⅷ 道德與法治的表現方式分別是什麼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Ⅸ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

1、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2、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3、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5、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的後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6、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

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9)道德法治原理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

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網路-法律

網路-道德

Ⅹ 論法治和道德的關系

沒有法治就會沒有道德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