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百度文庫

道德百度文庫

發布時間: 2022-04-25 22:36:59

A. 關於道德抉擇的例子

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和夥伴們在玩,一不小心,打碎了
最心愛的花瓶。他心裡很害怕,當
問起他的時候,他說是他的夥伴不小心把碰倒了,
看他臉色不對,就又問他:「真的是你的夥伴嗎?那你為什麼這么驚慌呢?」小男孩還是沒有勇氣回答,當姑媽要走的時候,他終於承認了,花瓶是他打碎的,不關夥伴們的事兒,又像姑媽道了歉。姑媽轉過身來,對他說:「孩子,你能勇於承認錯誤,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做人要誠實,做事要光明正大,
,為時不晚!以後小心點兒,不要再惹麻煩了。」「謝謝姑媽,我會的!」男孩說道。
小男孩兒經過這件事,從此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時時刻刻都把姑媽的話記在心裡。

里,我們也會經常會遇到一些事:用完了別人借給你的東西,覺得好的,就沒有還給那個人,自己用了起來。一個高個子女孩,借同學一支
,他覺得很耐用,又很好看,所以就給同學說:「能借你一個晚上嗎?同學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過了一天,同學也忘了自己借出去的東西,借的人也不提這件事,怕她想起來,向她要筆。
過了好幾天,同學看見高個女孩兒在用自己的筆,她才想起來那件事,於是同學走到她跟前微笑著說:「這支筆可以還給我了嗎。」那個人頓時臉紅了,沒什麼可說了,就說出當時自己的想法,並道了歉,把筆歸還了本人,從此那個高高的女孩再也沒有做出類似的事情了。
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面對道德抉擇我們要做到:善良、誠實、守信!!

B. 個人品德包括哪些

品德是道德品質這一倫理學概念的俗稱,也可叫做德性。所謂品德,是指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徵和傾向。
個人品德不是人類個體的生理特徵和一般個性心理特徵,而是人們後天形成的具體體現一定社會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的他個人意識和行為總體的特徵。因此,個人品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概念,而是一種具體體現在個人道德行為中的實踐現象,個人品德與個人的道德實踐活動密切相關,沒有一個人的行為不表現出他的行為德性的。
因此,人的個人品德與道德行為是密切聯系的。在現實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為總是以一定的品德為基礎的,而人們的品德又總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為體現出來的。我們通常贊賞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品德,並不是因為這個人有一套完整的道德學說,而是稱頌他在人生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從而也有利於自己人格完善發展的行為表現一般說來,個人品德與道德行為的關系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道德行為是個人品德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道德行為積累,就不可能形成個人品德,道德行為是個人品德的客觀內容,個人品德是道德行為的綜合表現。一定的道德行為經常表現出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為習慣,就表現為具有穩定特徵個人品德,而一定的個人品德只有通過道德行為才能表現出來。個人品德一方面表現為個人內在的心理和價值意識特質;另一方面又表現為個人外資的行為活動和行為習慣,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個人品德表現為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統一。
其次,個人品德是個人自覺自主的行為過程。個人品德不僅是一種道德生活習慣或習性,更重要地還是一種由個人行為充分展示出來的自覺自主的意志選擇過程,是憑借個人意志選擇而獲得的行為習慣。個人品德不是自然形成的或天生的習慣,而是在行為的每一場合或每一時期,都能憑借一定的道德判斷和意志抉擇,憑借意志的控制和堅持的結果。在這里,意志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志是個人品德的核心,個人品德就是力量。
其三,個人品德是在行為整體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徵和傾向。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所謂行為整體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構成個人道德行為的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的統一,即個人的道德行為意識和道德行為時間活動的統一;另一方面,它是指一個人的一系列道德行為的綜合,即一個人在某一實踐活動領域、某一活動時期或活動階段的行為,乃至於一生的全部道德行為的綜合。因此,個人品德不是一種個別的行為現象,也不是一個人偶然表現出來的一兩件具有善或惡的性質的行為,個人品德是一個人一系列行為中所表現出的穩定特徵和傾向,具有特定行為的連貫性和重復性。所以,個人品德不僅體現在一個人的某個持續進行的行為中,而且更充分地體現在這個人的一系列行為構成的行為整體中。
一般說來,個人品德與道德行為是一致的。良好的品德會表現出善的行為,善的行為體現著良好品德的價值實質。由於一個人的品德是長期形成的穩定傾向,因此,作為人格表現在一般情況下是比較一貫的。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一個公民都不可忽視良好品德的養成,只有重視個人良好品德的養成,才可能在人生實踐中展現出高尚的人生品質和精神面貌,才可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才可能具備做一個全面素質發展的人的堅實基礎。

C. 怎麼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這個沒有具體的,怎麼說,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這個是網路文庫的你看看吧。
結合公民道德規范

談談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
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
這就是道德。
做一個有道德的
人其實很簡單,
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
多為他人考慮一點,
道德就會伴隨在你
的身邊。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呢
?
我們應該從小做起
,
從小事做起
.
首先
,
當別人誤解
侮辱你的時候
,
你應該微笑地提醒他
,
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應該這么做的
,
有道德的應該給弱
小者以幫助
,
給長輩以尊敬
,
給兒童以親切
,
給國家以熱愛
,
給別人以寬容
.
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曾經
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
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
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
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
有些人以為做一個
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
不貪
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
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道德需要我們一同去遵守,
一同去行動,如果世
界上的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美好的心靈,那麼這個社會將會多麼美好呀!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
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
要注重道德認知,
處理好知與行
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
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
意志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
去做,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芸芸眾生,
人人都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得到了別人的幫助,
別吝嗇你的感激;獲
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著去尊重別人。因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
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
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
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道德是做人的准則!

讓我們追隨道德之光,讓道德
在生命中綻放最絢麗的色彩吧!

D. 社會道德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最終是由()決定的

社會道德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最終是由經濟基礎決定。

社會經濟基礎對道德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直接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

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4)道德百度文庫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

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

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E. 如何成為有道德的人

這個沒有具體的,怎麼說,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這個是網路文庫的你看看吧。回
結合公民道德規范

談談怎答樣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
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
這就是道德。
做一個有道德的
人其實很簡單,
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
多為他人考慮一點,
道德就會伴隨在你
的身邊。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呢
?
我們應該從小做起
,
從小事做起
.
首先
,
當別人誤解
侮辱你的時候
,
你應該微笑地提醒他
,
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應該這么做的
,
有道德的應該給弱
小者以幫助
,
給長輩以尊敬
,
給兒童以親切
,
給國家以熱愛
,
給別人以寬容
.
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F. 如何看待見義勇為中的法律與道德問題百度文庫

我認為,提出見義勇為有罪無罪的概念,是一個假設命題,表述非常不完整。同時,還是一個前提條件不充分的假言推理,有邏輯錯誤,見義勇為與非罪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否定邏輯關系;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見義勇為是道德范疇的概念,而罪與非罪則屬於法律規范的概念。簡單地混為一談,顯然失當。准確的表述應當是:見義勇為者造成違法、犯罪嫌疑人員傷亡有罪嗎?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道德傳統所提倡、一直為人們所追求的理想道德標准。《論語·為政》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看到合乎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甚至不顧個人安危,這是一種大義。見義勇為在道德范疇內,屬於理想的道德,具有更高的道德層次和思想基礎,具有現實意義。有地方政府專門為此作出界定:「見義勇為是指不負特定職責的公民,為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置個人的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同時也要看到,見義勇為是理想的道德,但非公民義務的道德。必須遵守的道德是義務的道德,做法律許可的事,守法遵法,這就是義務道德的底線。要求每個公民都有高的道德水準,具有理想的道德,人人都能見義勇為,顯然不現實也無此必要。但是公民必須守法,嚴禁逾越法律底線,否則一定會受到法律的懲戒、處罰。這是現代法治社會的秩序規范。
如果前述論點合理,那麼不可逾越法律底線應是公民的義務,否則不論行為的動機和出發點有多麼高尚,都可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見義勇為者概莫能外。於是,見義勇為的行為與後果,就被納入法律的范疇之中。認為只要是見義勇為,任何後果都不必承擔法律責任的看法,是一種情緒化的非理性觀點。這種情緒除了對法律的誤解外,還反映了一個帶普遍性的疑惑:在自己或他人遭遇不法侵害時該怎麼防衛才是正當的?從法律意義上講,正當防衛有嚴格的定義。法律保護並鼓勵公民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但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很多人都認為駕車追堵造成歹徒死傷的行為是正當防衛,說明不少人都具有用法律來審視問題的良好習慣。但是有一點被忽略了,對作案後逃跑的歹徒進行抓捕和為制止正在進行的犯罪而實施的防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疇,所能採取的行為也是完全不同的。從對該事件非常充分的報道看,死傷的歹徒實施的行為屬於搶奪而非搶劫,與《刑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不完全吻合。張德軍協助被搶奪的婦女抓捕歹徒,是值得贊賞的行為,但是採取的行為造成了不法侵害人傷亡,顯然沒有必要也非必須。
認為只要是「見義勇為」,就可以超越法律規定而不承擔法律後果的看法,甚至濫用正當防衛的權利,只會造成以暴易暴等嚴重後果並導致私刑和報復等行為的出現,造成更大的社會危害。這並非法治的進步,而是倒退。沒有法治的社會,也很難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公民守法環境。

G.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摘自網路文庫
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關系
一、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
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關系。
1.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來要求,使之得到強化。
②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我國法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規則的行為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和打擊。
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把「遵紀守法」作為社會美德來倡導,對破壞法紀的行為加以譴責。
2.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補充,主要表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所沒有或難以涉及的地方,社會主義道德卻能發揮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覺守法、護法。
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守法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
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與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1 兩者產生的時間和歷史條件不同。法律是階級社會所特有的現象,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道德貫穿整個人類社會,是任何社會都不可缺少的意識形態和行為准則。
2 兩者表現的具體形式不同。法律是具體的、規范的表現形式,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或認可,是成文的。道德體現在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中,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一般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3 兩者的實現方式和約束力不同。 法律具有國家的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各環節中體現,道德不依靠強制力,依靠內心信念,習俗、教育力量來維持。
4 兩者作用的范圍不同。道德的作用范圍比法律廣泛的多。幾乎涉及人們生活的一切領域。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
法律與道德同屬於上層建築,分屬制度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都是調整社會關系與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彼此滲透,相互補充。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撐持。
道德的產生先於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無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國家的倫理道德為基石,並力求與道德相適應,相協調的。一個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蘊涵著道德精神。法律的實施不僅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而且要靠群眾在輿論上的支持。
(2)道德的實施需要法律的強制保障。人們道德自律的增強不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為道德立法有利於促使人們逐漸形成道德自律。
(3)道德要法律化。道德的本質決定它和法律同屬人們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共同起著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塑造美好心靈,優化社會風尚,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作用。道德法律化就是要使社會的道德規范逐步納入法律條文。
(4)堅持法律與道德兩手抓。 法律規范大多起源於道德規范,它們原是道德規范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國家才將其上升為法律規范,藉助法律的強制力予以保證。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1種特殊的社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法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就是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對二者的關系說法很多,其實,它們之間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