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道德知識
A. 小學生道德判定的發展有何特點對德育工作有何啟示
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從小學時期開始,兒童形成系統的道德及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但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時也缺乏原則性,其發展的趨勢是穩定的、和諧的。
(2)道德言行從比較協調到逐步分化。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出現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展是小學兒童的道德知識系統化及相應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表現形式,也是小學兒童出現協調的外部和內部動機的標志。
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文明用語,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2、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 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
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B. 小學生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3
C. 小學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道德問題
論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策略
2011-02-06 12:17閱讀:7,976
君君
博主很神秘,什麼也沒有留下~
關注
關鍵詞:基礎教育 德育教育 價值觀 誠信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學時期的德育教還存在一些問題,不誠信、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良好的興趣情操等錯位的人生價值觀都存在在中小學階段。對於這些我們要及時採取措施發揚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積極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中小學階段學生良好的德育觀。
基礎教育的中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對於一個人來說往往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都起著巨大的作用。因為在接受中小學教育的時期正是一個人人品性格與心態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也尤為重要。可反觀我國現實中小學在德育方面的一些表現往往並不樂觀,這不禁引發了我們對現實的反思,我們德育教育的現狀究竟如何?
在一些中小學生中都出現過誠信缺失、價值觀錯位這些不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觀念。問題的出現和家庭、社會、學校以及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單一的應試的教育讓學校和家長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有些人甚至有這樣一種思想:只要成績好能上一個好的大學就可以了,德育的培養則是無關緊要的。而正是由於在個體形成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忽略了對孩子德育方面的培養也為以後他們的發展埋下了禍患。一個沒有基本道德卻擁有尖端科技與高等知識的人是可怕的。另一方面現代傳播媒體如電視和電腦的普及讓更多的中小學生過早的接觸到了一些社會生活中的陰暗面加之又缺乏一種健康的疏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於事物的判斷能力與看待事物的方法。
德育,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向教育者傳習一定的社會意識、社會規范,形成人們一定品德的行為」[1]。而中小學生誠信缺失就是一個德育方面的問題,小到答應了別人的事情辦不到與人交往愛說謊、平時抄作業大到考試作弊、偷竊行為等等,在這方面我們的社會和學校就沒有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學校中普遍存在的評估和測評基本上就是學校串通學生和老師一起蒙騙檢查 團,老師在做課時往往還會安排自己的學生做「托」把要回答的問題事先告訴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說謊與不誠信。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還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誠信的大環境,另外老師和學校也要以身作則,不 作假不給學生作假的氛圍。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素質修養,因為教師的人品道德往往會對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一些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使同學們功利思想、拜金主義十分嚴重,獨生子女只為自己著想、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奉賢只求索取。同時在學生之間缺乏高尚的文化道德情趣迷戀網路游戲、缺乏良好的偶像崇拜。都是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德育問題。如今這些問題迫在眉睫,急需我們解決。
解決問題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德育教育課程的地位。很多學校都存在德育課程被強占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德育課程不受重視另一方面則是應試教育的直接反映,讓老師和同學從心理上不重視德育課程。所以學校方面應該出台硬性的保障德育課程的措施,保證其可以正常進行德育課程的教學。同時重視起來德育工作還要將其從理論轉化為實踐,要「使教學跨越課堂,跨越校門,幫助學生實現間接知識與直接經驗的結合」,2要充分發揮少先隊,團委,政教處等德育專門機構的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活動,讓學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隊可以組織「講衛生」,「愛環保」「文明禮貌從我做起」等主題日活動;團委充分利用共青團員入團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政教處利用校會,各種比賽,操行評定等機會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只有這些中小學德育機構真正運轉起來,才能切實地保證德育工作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建設成一支有高素質的德育教育隊伍,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並應用到德育教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能給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老師要多把工作重心放到學生身上能和他們打成一片,真心地關心愛護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信任你,並且願意你交流。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給他們一定的引導並且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規勸。並且作為教師要及時和家長保持聯系及時關注每一個學生心理和思想動態充分發揮學校和家庭雙管齊下的作用。
中小學生的德育培養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想要取得長足而有效的成就僅僅以上措施是遠遠不夠的。是需要整個教育體制的革新與應試教育的改革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個方面的協助,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可操之過急,只要對德育教育足夠重視並滲透在日常教學輔導活動中
D. 小學生應具備怎樣的道德修養
——身心健康,終身喜愛運動的習慣;性格開朗,與人為善。
——誠信、守時、責任版、正直勤勉:自己權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內務能夠自理,按時完成各種任務。不撒謊、不推委,敢於承擔。錯就是錯了,坦坦盪盪做人。
——感恩、付出。感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生活,充滿陽光;享受幫助他人付出的快感。
——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孩子自覺尋求知識而不是被動完成作業了事。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更加專注和持久。
——及時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況,與孩子共同分擔郁悶難過,分享喜悅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灌輸和身教終身學習的習慣,我一直在學習,也幫助和引領鐵蛋養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不僅是看書看報看電視,生活中,旅遊中,與人聊天中,玩耍中,處處都是學習的場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事半功倍。
——敢於表現,不怕出醜,把臉皮抹下來裝兜里,是我母親的口頭語,鐵蛋從小就被我趕著鴨子上架,練出了膽量和自信。
——抗挫折、耐壓、自控力,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各年齡段的孩子都應該有適當的體驗,這是成長的必須。
E.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復有:
1、民族制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愛和平、勤勞勇敢、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F. 小學生道德規范
小學生道德行為規范
一、指導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本內容,深入開展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活動內容: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傾聽的習慣
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這樣才能積極地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2、善於思考的習慣
善於思考,主要是指體現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思維品質,它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因此,同學們要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3、敢於提問的習慣
善於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教師請教。課前預習知識,不明白的問題提前做好標記。勤於思考,敢於質疑,與人交流,不怕說錯。發言時,站得直,口齒清,講普通話,聲音要洪亮。
4、與人合作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21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共同解決問題。
5、自主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重要途徑,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樂於讀書,願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不閱讀不健康書籍,不看不健康光碟,不瀏覽不健康網站。愛護書籍,不在公用書籍上亂寫亂畫。
6、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讀寫姿勢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書寫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塗改液和修正紙。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7、自評互評的習慣
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學會激勵性的評價,既會評價自己,又會評價別人。通過評價,引發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反思,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目的。
8、搜集資料的習慣
搜集資料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技能和習慣。能利用查閱圖書、上網瀏覽、實地考察、走訪調查等渠道主動搜集與學習相關的材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搜集的各種資料能進行分析、歸類、整合。
9、動手操作的習慣
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動手操作的好習慣。學生能獨立完成教科書上所要求的各類操作實驗,操作步驟正確。
10、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是進一步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能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完成並細心檢查作業。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二)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文明用語,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2、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3、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 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要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珍惜時間。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2、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 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為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孝敬父母,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我們要愛惜學慣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本。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節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後隨時關緊開關。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亂寫亂劃亂貼。
4、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則。沒有秩序, 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上下學排路隊,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
5、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6、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煉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 還能磨煉人的意志。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上好、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7、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我們要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飯前便後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愛護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不在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
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當你再遇到這類情景的時候,不用過腦子就會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覺得很別扭。這說明行為已經具有了相對的穩定性,具有了自動化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習慣成自然」。
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
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投身與活動中,早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少先隊員吧
G.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方面
一、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自覺紀律教育;
(7)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二 、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7)小學生道德知識擴展閱讀:
德育工作模式
1、主體性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認知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德育應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等「主體道德素質」的社會主體。
2、活動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行為鍛煉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道德就是現實的人的活動,個體的自主活動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情感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德育模式。該模式認為,關心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結構,且具有豐富的層次性。「學會關心」的教育價值在於引導學生從原始的、自發的「關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覺的「關心」感情,形成出自責任的「關心」品質,進而為整個德性的發展奠基。
H.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啊
1、熱愛祖國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尊敬國旗、國徽,認識祖國版圖,會唱國歌;初步了解家鄉的物產、名勝古跡、著名人物,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建立了新中國,現在正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學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
3、熱愛人民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我國勞動人民在舊社會受剝削、受壓迫,新社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4、熱愛集體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培養集體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服從集體決定、遵守紀律、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珍惜集體榮譽,為集體爭光;在集體中團結、謙讓、互助、合作,關心他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習做集體的小主人。
5、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祖國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珍惜勞動成果;學習老一輩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初步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
6、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初步懂得建設祖國、保衛祖國離不開文化科學知識,從小把自己的學習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想聯系起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7、教育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他人,對人熱情有禮貌,說話文明,會用禮貌用語,不打架,不罵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禮節;遵守學校紀律和公共秩序;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
8、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在集體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在少先隊組織里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行使少先隊員的權力,學習過民主生活。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學生要誠實、正直、謙虛、寬厚、有同情心、活潑、開朗、勇敢、堅強、有毅力、不怕困難、不任性、惜時守信、認真負責、自尊自愛、積極進取。
10、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正確看待周圍常見的事物;初步學習全面地發展地看待問題的方法。
I. 小學生道德行為的發展有什麼特點
小學生道德發展的特點:
在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影響下,小學生在道德認知、道德行為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展,並具有這一階段的特點。
(1)在道德認知方面,小學生對道德事件的認知表現出從具體到抽象、從片面到全面的發展。小學生開始產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動機往往是具體的,而後逐步形成概括的道德認識。陳會昌、李伯黍關於兒童對公私財物損壞的道德判斷的研究發現,兒童對公有觀念的認知發展水平不同:開始是圍繞著自身的快樂和痛苦,接著是籠統地區分公和私,最後發展到從抽象的集體主義原則角度去評價。小學生道德評價能力也在發展:開始只重視老師和別人的評價,以後才發展到對自己和別人進行獨立的評價。王憲清對10~14歲兒童道德判斷特點的研究表明,兒童對人的思想品質的關注有了明顯發展,判斷的全面性和靈活性也有明顯提高。李伯黍等人的研究還表明,從小學三年級起,絕大多數兒童已能根據行為原因或從行為的因果關繫上做出判斷。
(2)在道德行為方面,小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出如下一些特點傾向:1)道德行為往往由不同的動機引起的;2)行為的抑制能力比較差;3)容易模仿成人或其他兒童的行為。對學生道德行為的訓練應從道德行為方式方法的掌握、道德意志的培養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三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