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新華社網路立法

新華社網路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4-26 02:14:26

⑴ 新華社揭網約車平台高額抽成,平台抽成有相關法律規定嗎

一、網約車現在都有公司規定薪資世界,平台抽成會合情合理,不然留不住網約車司機,畢竟現在的相關規定都是創造兩廂情願以外還有保護勞動者權益。

網約車是現在打車方式了,一個聯系電話就能約定一路同行,或者遇到一路同行就能完美收官彼此緣分。

網約車一天賺多少也是心中有數的存在感,而且平台也是公司監督一種經濟趨勢,專門針對消費世界制定一種禮尚往來。

沒有法律法規說明網約車公司要有哪些言行舉止才能萬無一失繼續欽定網約車司機,共謀現實路上的名利雙收。

一個公司的利潤自然高於薪資世界的經濟趨勢,這也是經濟制度自然而然的經濟比例。

⑵ 網路監管的法律法規

維護網路安全、保護網路上的公共利益,網路掃黃等內容。網路監管分為:網路營運監管、網路內容監管、網路版權監管、網路經營監管、網路安全監管、網路經營許可監管等。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經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該辦法共二十七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三條,互聯網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製作等服務活動。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具有公開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務活動。」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四條,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未取得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五條,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葯品和醫療器械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在申請經營許可或者履行備案手續前,應當依法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經2002年8月14日國務院第6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設立審批,並負責對依法設立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公安機關負責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信息網路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登記注冊和營業執照的管理,並依法查處無照經營活動;電信管理等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分別實施有關監督管理。」
國務院於2002 年9月29日公布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作為一部行政法規,它規范了網吧的經營秩序。規范公安機關對申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進行信息網路安全和消防安全審核;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最低營業面積、計算機等裝置及附屬設備數量、單機面積的標准,由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規定,並發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公司或企業形式經營的單位進行注冊登記,並發給營業執照。
《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已經2005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第十二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5年3月20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與規范在過去一年裡是中國社會關注的一大話題。多位受訪代表委員認為:中國的網路監管正在探索中起步。
過去的一年,中國的網路管理部門先後做出多種嘗試,維護網路安全、保護網路上的公共利益,這裡面既包括得到公眾廣泛支持的「網路掃黃」專項行動,也包括推行在做法上有異議的綠壩軟體的嘗試。
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副局長劉正榮說,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監管正處在不斷摸索與完善的階段。他說:「互聯網一直在快速發展之中,網路技術的演變日新月異,政府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相關立法和治理措施,才能真正確保互聯網的安全。」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年增長率為28.9%。中國手機網民2013年增加1.2億,達到2.33億人,手機上網成為互聯網用戶新的增長點。如何為數億網民提供一個綠色、文明的網路環境,是政府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郭國慶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同時也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對於政府的網路監管行為必然存在諸多不同觀點。他說,有些觀點認為,政府對網路的監管是一種對自由的干涉。事實上,即便是在歐美國家,也同樣存在對網路的監管,並不是各種網路信息都可以放任自流。
「中國對互聯網監管手段的探索還處於初級階段,監管的手段和對象,都是必須首先要考慮清楚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侯欣一說。他表示,管理的目的不是將中國封閉起來,因而在監管手段上必須符合現代信息化社會的一些基本規律,必須與現代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
對於網路管理的政策發布,侯欣一委員建議說,政府在推出新措施時應充分徵求和了解各方意見,給出一個公告期,讓民眾有心理准備。
事實上,中國政府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注意不斷創新和汲取他國成功經驗,更是充分發揮了行業自律和公眾監督的巨大作用。
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提出,無論是中國普通民眾也好、西方社會也好,對於正在起步階段的中國網路監管,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和一顆平常心來看待,這樣的氛圍也需要靠政府通過自身努力來營造。

⑶ 網路侵權法規是什麼

第三章 網路空間侵權法

網路空間發生最多的違法行為是侵權。

第一節 侵害網路通訊自由之行為

在網路個人通信自由問題上,一向以崇尚自由聞名的美國人又一次否定了聯邦法令。作為美國《通信法(1996)》(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一部分的美國《通信規則行為法令》(CDA)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這部法令在第223條中禁止人們通過互聯網路發布猥褻資料或「明顯的冒犯」資料給未成年人;違反這項法令者將被罰款和2年監禁。在大多數人看來,國會通過的這項法令的目標是正當和重要的。但在該法生效後僅幾分鍾,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就向費城聯邦法院遞交了起訴狀,控告CDA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原告對該條(a)(1)B 、(2)和(d)(1)、(2) 條款提出質疑。1996年7月,由費城聯邦法院三名法官組成的法庭推翻了被質疑的CDA條款,認為該法違憲。被告不服,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1997年6月26日,最高法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歷史性判決,推翻了限制猥褻圖畫和文字上網的通信行為規則法令。認為網際網路應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最高法院以7票對2票做出的此判決,判定CDA的所有主要條款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 。這等於認定政府對網際網路內容進行審查是非法的,它標志著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讓成千上萬的互聯網使用者受到了言論自由條款的全面保護。

在個人通信秘密和隱私的保護問題方面,雖然從理論上講電子郵件(E-mail)不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通信方式,郵件在傳輸過程中有被篡改的可能,但人們對以個人密碼加密保護的郵件還是傾向於信任的。在這里發生的侵權最多的是所謂「黑客」的闖入,他們將郵件的內容改過之後再發給收信人,這樣收信人看到的就不是真正的發信人發過來的內容。一般情況下,被侵權者很難發現和追蹤「黑客」,更別說抓住了。另一種情況是ISP把其客戶的郵件非法轉移或關閉,造成客戶的郵件丟失和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的泄露,這與私自開拆他人的信件、侵犯他人通信秘密實際上沒有區別。只是現在各國的刑法還沒有一個正式承認電子郵件的合法地位。但從長遠來看,電子郵件取代大部分傳真、普通紙質載體的信函已是必然。在法律上確認電子郵件的地位將使法律更加完善。在中國的法院,近兩年審理了幾起關於網路侵權的案件。其中一起是發生在北京大學兩個共同使用一個電子信箱的學生之間。他們以該電子信箱向美國大學申請獎學金,其中一個以另一個人的名義向美國某大學發送了一封拒絕接受該校獎學金的電子郵件,從而直接導致被冒名的原告方留學計劃未能實現。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被告始終不承認有冒名行為,法院、原告也無充分證據,但在庭下,被告承認了過錯。這起侵權案因為是中國首例通過訴訟解決的,在當時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中國新華社、美國自由之聲電台(VOA)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道,但它對司法實踐卻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垃圾郵件(Junk email),即郵箱中充斥著大量與本人無關的內容。垃圾郵件的一個嚴重後果是引爆郵箱,使其無法正常使用。因為,郵箱是事先設好的一部分磁碟空間(一般為一兆或兩兆),一旦郵件的總量超過這一容量,郵箱就會難以工作。而在網上以發送大量垃圾信件的方式破壞一個人的郵箱易如反掌,如採用某軟體或方法即可按設定的時間和內容不斷地向目標發起攻擊。一旦目標因過載而癱瘓,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也隨之丟失。採取過濾的辦法是比較穩妥的,即設定接受哪一類人或哪一類內容的郵件,但其它有價值的內容也會因此而被扼殺在信箱之外。另外,大量垃圾郵件,浪費了以自負費用為特點的網路用戶的金錢和時間,造成了網路系統的緊張。治標又治本的辦法是採取措施對付濫發郵件的人。在郵寄廣告中,個人用戶可以以廣告發布者侵犯隱私權為由訴其停止侵害,在傳真廣告中,有的國家有專門的法令管制濫用他人傳真紙的傳真發送。在網路廣告中,理論上這種救濟方法雖也可行,但網海茫茫,要找到真正的廣告發布者,實在非容易之事。所以,盡管網路用戶一再抱怨,但很難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美國法院最近對有「垃圾郵件大王」之稱的華來士(Wallace)及其公司進行了制裁, 它為電子郵件的管理拉開了序幕。華來士是一家促銷公司的所有人,他主持開發了電子郵件快速發送軟體,並向很多ISP的用戶散發過商業廣告性質的電子郵件,而且有時盜用ISP的名義(通過改變回郵地址即可),造成用戶抱怨不已。大腳公司(Bigfoot Partners Ltd.)和大地連線公司(EarthLink NetworkInc.)分別在紐約聯邦法院和加州落杉磯縣高等法院對其提起訴訟。五個月後,紐約聯邦法院做出裁決,要求華來士將大腳公司及其客戶的電子郵件從他的網路內清除,如果華來士或其代理人再向大腳公司的用戶散發垃圾郵件或盜用該公司的名義發出這類郵件,華來士或他的代理人每天將要繳納一萬美圓罰金;落杉磯縣高等法院根據有關禁止非法穿越私人領地的法律做出裁決,禁止華來士向大地連線公司的用戶發出任何垃圾郵件,華來士向受害用戶書面道歉,保證如再有類似行為,將會被判罰一百萬美圓。法院認為,網路公司的網路可被視為該公司的領地,因此,華來士向公司的用戶散發垃圾郵件,等於非法侵入該公司的領地。但在整個加州,針對是否應管理電子郵件仍存很多爭議。反對立法的一方從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立場出發,認為發出電子郵件與公民言論自由屬同一范疇,有些人願意接收這類廣告,消費者有選擇的自由,但大多數人贊成限制濫發行為。

此前的1997年7月,美國內華達州第一個對電子郵件進行了立法,對濫法發電子郵件進行監管; 1997年春,康涅迪格州通過了消費者隱私權法案,其中對採用電子郵件形式散發的廣告進行了限制, 但聲勢不大。此番法院以判例的形式確認了垃圾郵件的性質,相信對垃圾郵件進行立法管理的州還會增加。華盛頓州便是其中之一。華盛頓州的這項將在90天後生效的法案規定:不準發出大量電子郵件者隱藏發函的地址,不許掩飾傳輸的路徑,也不許在電子郵件的主題項提供誤導的訊息,如鼓吹暴富計劃、療治偏方或露骨的色情資料。新法案禁止從華盛頓州的電腦發出欺騙性「眉頭詞(Header)」的電子郵件,也不準發出這類電子郵件到發送者已知或有理由相信收信人是該州居民發送者必須確定收信人是否住在華盛頓州。對於懲罰措施,該法案規定:收到這類電子郵件的個人,可針對每件違反該法案的郵件索賠高達500美元的賠償金,而網路服務商每件則可索賠高達1000美元。 這項法令最致命的弱點是沒有說明由誰來、如何執行它。

在Usenet(新聞組)的討論中,違反網路通信秩序的是大量重復張貼某一信息(re-posted message, SPAM)、張貼類似於抽獎鏈的信件(Postal Lottery Chain Letters, MAKE MONEY FAST)、發送大量帶有二進制密碼的討論組(Large Binary Encoded message in discussion groups)及其它違反正常新聞組章程的行為。這些行為,都給網路使用者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和麻煩。畢竟, 新聞組需要所有使用者的合作,這種接受信息者自擔費用(通信費、存儲費等)的通信交流工具如果讓那些違反正常通信秩序的人經常介入,無疑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目前,對付這些行為所採取的方法幾乎還處在道德領域,通常的做法是先勸說行為人收斂,當一切說服教育都無效時,宣布新聞組「死刑」(UDP,Usenet Death Penalty)。

第二節 網上誹謗和隱私權

互聯網路這種媒體其覆蓋的廣泛性和傳播的及時性是其它任何媒介都無法比擬的,也正是這一點被一部分人用到了不正當之處。在網路上發布詆毀、誹謗他人的言論易如反掌,而且「效果」驚人。1997年夏天,在網上發生了一起「中國毒島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國內殺毒軟體專家王江民在其開發的軟體K300中添加了被稱為「邏輯炸彈(Logic Bomb)」的反盜版程序,凡是使用該盜版軟體者,其計算機程序將被鎖定不能正常使用,必須找江民來承認錯誤並保證以後不使用盜版軟體方能解開邏輯鎖。國內某些軟體商於是在網路公告牌(BBS)上以匿名形式大肆攻擊王江民的做法,並免費散發破解邏輯鎖的程序。 姑不論江民公司私自添加這種計算機程序的行為是否違法(雖然公安部門對江民公司進行了處罰,但這並不說明江民違法,事實上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認為這是正當的自衛行為),單說誹謗手法就足以說明網路上BBS的厲害。此後不久,公安部發布了關於管理網路上BBS的法規。要求網路服務商對其公告板的管理負責。

澳大利亞的判例法也有類似的案例。在1994年西澳大利亞大學Rindos博士訴某網路用戶案中,該用戶在網路新聞組(Newsgroup)上發表了貶低其學術能力的言論,原告Rindos以被告對其進行誹謗為由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Rindos 勝訴。該案表明,網上發布的任何信息,即使是僅在少數幾個人中傳播的,都有被無數人看到的可能性。一旦帶有對被議論對象不利的性質,就有被控誹謗的可能,發布者就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網上聊天(Netchat)室與新聞組的傳播手段大同小異,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隨意發表言論,如果涉及他人隱私、陰私,無異於在公共場所揭人瘡疤;在聊天室大放厥詞,違反網上禮貌是必然的,還往往涉及誹謗。

在網上誹謗中,由於原告很難直接找到誹謗者,故直接起訴網路服務商者居多。1995年5月美國紐約高等法院的判例就是典型。在該案中,提供網路聯機服務的美國第三大ISP--Prodigy Service公司因其在系統公告牌上登載了一條指責某證券公司 (Oakmont)具有欺詐的信息而被控犯有誹謗瀆職行為。理由是該網路商對其公告牌上的信息進行了編輯控制。法院以Prodigy Service公司未能適當履行服務商其本身的監督職責而判決對由其用戶發出的信息承擔責任。

第三節 ISP責任與廣告法

合理規范ISP的責任,不但有助於ISP自身的發展,繁榮信息產業,而且,對於ISP的用戶的違法行為,也有預先防範的作用。

ISP潛在的責任多因誹謗和侵犯版權引起。看一家ISP是否負誹謗責任主要看它是否控制或監督了公告板上的內容。如果它試圖監督或控制公告板上的內容或試圖控制所上載的信息,那麼它就可能因它是上載信息的出版者而承擔誹謗的責任;如果不是這樣,它只作為發行者而不負誹謗的責任。

在Cubby, Inc V.CompuServe Inc.,案中,CompuServe被裁決不承擔因其獨立的用戶在網上張貼誹謗性言論的責任。法院認為:CompuServe 實質上是一家通過向它的用戶收費的形式營利的電子圖書館,它擁有大量的收藏和出版物,它與公共圖書館一樣並不能編輯、控制出版物的內容,要求它對每一可能帶有詆毀的內容進行審查就象要求經銷商一樣是不切實際的。

但在另一判例中,Stratton Oakmont, Inc. v. Prodigy Service Co., 也就是上節提到的案例。 法院認為,Prodigy公司在廣告中稱它是以家庭為導向的網路公司,它有很好的防護系統和軟體,能夠授權信息的張貼者利用或移走公告板上的內容,因為它試圖控制公告板上的內容,這樣它就與出版者一樣,應承擔因貼誹謗性言論的責任。

ISP的另一潛在責任是侵犯版權。在Playboy Enterprise, Inc.v. Frena,案中,Playboy 起訴一家網路服務提供者,因為這家公司的一個用戶未經允許,將一帶有Playboy 版權的照片上載到了網路上。雖然它並不知道該照片是他人有版權的,法院還是判決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此負傳播和未經授權復制的直接責任。

由此看來,美國對網路服務提供者所要求的責任是很重的。在中國,雖然沒有現實的判例反映ISP的責任,但有關法規對ISP的責任與此相同。中國郵電電信總局(中國電信)在國家公用電信網基礎上建立並壟斷經營的提供多媒體通信和信息服務的網路--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與CHINANET不同)是中國規模最大、國內最具競爭力的服務商。中國原郵電部 (現為信息產業部)1997年9月10日頒布、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管理辦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接入服務經營者(ISP)和信息源提供者的概念。該法規定:信息源提供者應對其向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所提供的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承擔主要責任;同時網路經營者和接入服務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網路誹謗和侵犯他人隱私權方面,涉及最多的也是ISP的責任問題。德國的多媒體法根據德國可適用的一般法律,首先規定ISP應對其製作的內容負責;其次,如果ISP知道他人製作的信息內容,能夠採取技術手段避免其使用,而且可以合理預見見到應避免其使用,則ISP應對他製作的而由其提供給用戶的信息負責,也就是說,ISP應與信息製作者共同承擔責任。在「合理性」問題上,德國採用的是與英美法相近的衡平法來判別合理性。另外,該法還規定ISP僅對接受其服務的第三方信息不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責任的承擔者是該信息的製作者和將該信息發送到相關網路的一方。該法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制定了不同於以往的保護法令。因為現代網路先進的通信和信息技術,已經使人們很輕易地獲取它所關注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個人的資料,對於壽險公司、銀行、零售商等很多機構是必不可少工作。多媒體法盡管沒有發布特別的保護個人資料的條款,但在使用數據保護的一般規定中有所涉及。如ISP應通過對系統的適當的技術和結構設計避免他人收集個人數據。只有在用戶同意或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才可使用用戶的個人資料。最典型的是網上結算。包括網上存款、付款(Online Payment)在內的多種網路服務都應允許用戶使用匿名或假名。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國務院1996年2月1日頒發、1997年5月20日修正的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及其《實施辦法》(1998年3月16日頒布實施)對接入單位(即ISP)及其下級單位(在ISP進行虛擬主機、託管伺服器的機構或個人)、用戶(具有ISP聯網帳號的個人)的要求類似於若干年前中國的保甲制度。按照該規定實施辦法第十七條第三款「接入單位應當服從互聯單位(指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科學技術網等四個網路—筆者注)和上級接入單位的管理;與下級接入單位簽定協議,與用戶簽定用戶守則」,這樣分級管理,層層把關,以保證網路的最終使用者即用戶遵守《辦法》第十八條「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得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它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第廿條「不得利用國際互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機密等違法犯罪活動,不得製作、查閱、復制和傳播妨礙社會治安和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發現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並及時採取措施,不得使其擴散。」

鑒於ISP的責任,ISP在與其用戶、客戶交往時,就要注意防範這些風險。最好的辦法是與用戶或客戶簽定書面的協議,聲明:用戶應知曉ISP不控制、管理他們的內容;用戶應知道他們的內容在進入公共領域;用戶應保證他們對其所上載的內容擁有完全的權利;ISP 不承擔任何決定所上載的內容是否為受保護的或是為其他用戶使用的責任。此外,ISP還應與用戶簽定賠償條款,用以補償因訴訟所帶來的第三方責任(包括不當使用、出版、分銷、演示受保護的內容等)的損失。這雖然不是十分保險,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責任。

各國對於網路廣告的管理,幾乎都是空白。網上信息傳播的特點,使得人們難以識別到底是廣告還是一般信息。但不容人們忽視的是,網上真正意義上的廣告已經越來越熱,網上廣告收入每年增長率都在100%以上。著名的搜索站點Yahoo 1997財年僅廣告收入就達5,400多萬美元 。國內一家網路服務商瀛海威通信的廣告收入也占它業務收入很大部分。但瀛海威並不是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注冊的廣告服務商,那麼它的廣告收入是否因超越經營范圍而成為非法所得?一方面中國的《廣告法》中沒有具體規定網路也是廣告的載體,只是規定「及其它一切媒介」,(這種純粹立法技術上的問題對於執法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如果承認網路上廣告的合法性,那麼,網路服務商就要受廣告法的約束,而廣告法也具有地域性的局限,如何規范網路上廣告的秩序仍是問題。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在網路上推銷其壽險,險些遭到英國客戶的起訴,因為這種推銷行為在英國是違法的,這家保險公司為避免在英國的業務因漫長並且糾纏不清的訴訟而受損,明智地關掉了在英國的網站代之以只對北美的用戶開放。

網路上另一種廣告經營手段是通過向廣告發布者提供專用的軟體或為其通過該軟體快速、大量發送電子郵件達到促銷的商業目的。這種軟體一次可以發出成千上萬個電子郵件,通過在網路上搜尋電子郵件地址和從網路服務提供商(ISP)處得到ISP用戶的資料,軟體自動將商業廣告性質的信息送到網路用戶。這種廣告經營行為也是傳統廣告法所沒有涉及到的。但因為它是讓接收者付費的信息,所以遭到了大多數網路用戶的反對,在本章開首已經介紹了美國一些州對這類廣告進行立法限制或禁止的法律和判例。現在台灣開始有人漢化這類軟體。將垃圾郵件的做法移植到華人世界,大概也難以長久。

⑷ 李欲曉的主要成就

社會職務包括科技部國際合作同行專家、文化部網路游戲審查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教育網路聯盟顧問、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網路治理負責人、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叢書總負責人、北京市通信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數字娛樂產業基地顧問、海淀區科技委評審專家等。
李欲曉教授長期從事互聯網行業工作,於2000-2001年參與組建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協會,並長期擔任協會秘書處的領導工作,起草公布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2002-2005年負責組織編撰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04年主持起草了《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共電子郵件服務規范》,成為國內互聯網應用領域的第一個行業規范;主持撰寫的「反垃圾郵件立法研究報告」推動了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的出台。2005-2006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做網路法、知識產權與網路治理方面的研究,回國後負責網站備案管理系統的建設。
2008年到北京郵電大學工作,擔任人文學院院長,2009年成立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四十餘項,涉及網路治理、網路法律、網路空間戰略研究以及網路輿情、社交網路、新媒體、網路融合、網路應用與創新等多個領域;主持網路治理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的建設。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建設了一支覆蓋法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的多學科、多領域的復合型研究隊伍,在網路法律與公共政策及新媒體的研究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李欲曉教授長期從事於互聯網治理和網路法律的研究,對互聯網的發展和服務社會有著深刻而敏銳的感觸,他的科研成果為國家有關部門的互聯網治理和法律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打造開放式的學術研究平台同時,他也著力於構建中外網路安全與法律方面的民間溝通平台,並先後在2009-2011年召開三次互聯網治理與法律論壇,邀請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熱點問題,其中2011年10月18日,由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所、國家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所協辦,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支持的「第一屆網路空間國際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互聯網治理與法律論壇」召開,到會嘉賓120多人,其中來自國外的專家學者就將近50人。他還開展了和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多次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來華交流獎學,對提升我國互聯網法律研究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欲曉教授注重教學與科研的結合,積極支持大學英語的改革和對外漢語教學的擴展。在他的推動下,人文學院語言實驗室申報成為國家級語言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郵電大學與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共同建設的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孔子學院也成功創辦;他還牽頭組建了北京郵電大學孔子學院學術委員會,支持南太平洋大學成功將漢語設為學分課程。擔任國際學院院長以來,他重視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先後與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兄弟院校就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並結合國際學院的特點組織召開了教學質量研討會,設立了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教改項目,為保持和提升北郵的國際合作辦學水平和未來發展空間發動全院力量進行全方位的籌劃和准備。
李欲曉院長曾多次代表中國互聯網行業參與國際互聯網會議,闡述中國的互聯網政策和治理理念,受到中外互聯網學術界所關注。他是中美互聯網論壇、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新型國家互聯網圓桌會議和中韓互聯網圓桌會議以及中德法制國家對話的中國代表團成員。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等國內主要媒體均對其進行過專訪。2012年12月19-20日,李欲曉教授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欄目組采訪,對我國互聯網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及立法進行了重點分析,並撰寫文章,闡述中國網路立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6年3月25日,李欲曉教授當選為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

⑸ 新華社評明星違法代言虛假廣告亂象,這種現象要如何避免

新華社評明星違法代言虛假廣告亂象,這種現象要如何避免?現在我們的社會對一些明星的所作所為本來就非常不滿,對一些流量明星的態度更是下降到了最低點,而有一些明星卻違法去代言虛假廣告,這樣的行為更加難以容忍,明星作為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要為他們所代言的商品負責,如果這些商品出了什麼質量問題,這些明星難逃其咎。

一,經濟利益至上

現在有一些商家和流量明星,經濟利益至上的行為遭受了許多網民的非議,這也無可奈何,這些商家的產品質量本來就不過關,還依靠著流量明星的人氣,強行去宣傳欺詐消費者,通過欺騙危害消費者安全權益的行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以上,歡迎大家補充評論,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⑹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完善了什麼規定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自明年6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路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特別是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等,為創作者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一步「撐腰」。

著作權維權「得不償失」,是當前著作權保護的一大難點。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規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對於故意侵權,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賠償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權利使用費難以計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6)新華社網路立法擴展閱讀: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回應了很多現實需要

例如完善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意味著網路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將被納入保護范疇。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變為開放性的「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能更好地包容文藝創作和科學技術發展。在著作權集體管理、作品登記、職務表演等方面也作出調整與規范,避免出現「不知道向誰付錢只好侵權」「無法證明本人創作在先」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強調保護著作權與提倡信息共享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完善了著作權合理使用方式,並增加「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要求行政與司法機關在處理相關問題時積極尋找利益平衡點,讓創作的源頭與分支能夠在法律標尺之內充分涌動。

⑺ 在團支部里,寫沉迷網路的建議

法國專家告誡青少年
莫染電子游戲「毒癮」

作者:楊駿 2005年3月21日 來源:南國都市報
據新華社巴黎電(記者楊駿)沉迷於電子游戲會造成什麼後果?過去人們也許會說可引發癲癇、傳播暴力、耽誤學習。然而現在,許多學者把沉迷於電子游戲等同於染上毒癮,其危害性已大大超過人們過去的認識。

近期的法國《科學與未來》雜志認為,目前國際上的電子游戲分為單機電腦游戲、游戲機游戲以及電腦網路游戲。青少年本身心理抵禦能力就弱,而隨著這三類游戲越來越逼真,他們對游戲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種電子游戲「毒癮」能導致疾病、嚴重的社會交流障礙,對親情和社會的冷漠等,已成年的青年人甚至可能因此失業,或者與戀人或配偶分手。

過度沉迷於電腦游戲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嚴重危害。法國著名心理學家馬克·瓦勒爾建議:一、玩電子游戲,尤其是容易上癮的網路游戲每天不要超過2小時;二、盡量在受到有關部門監督的正規網吧玩游戲;三、找到其他可以打發業余時間的活動;四、加強體育鍛煉;五、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多交朋友;六、即使對游戲非常喜愛,也最好由一個以上的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便互相提醒適可而止;七、如果難以割捨自己構築的網路游戲角色,可以嘗試將「角色」有償轉讓給其他網上玩家。瓦勒爾說,如果青少年對電子游戲欲罷不能,以致長期對周圍事情不管不顧,就應及時去看心理醫生。

韓國政府部門:
協助家長幫孩子戒「網癮」

作者:張利 2005年3月21日 來源:南國都市報
據新華社漢城電(記者張利)青少年「網路中毒」現象在韓國已成為普遍現象,這引起了韓國社會的普遍重視。韓國信息通信部和韓國信息文化振興院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網路中毒咨詢中心」。

韓國信息通信部還提出了個人預防和治療「網路中毒」的一些建議:一、不漫無目的上網瀏覽,給自己定好上網時間並明確上網目的;二、盡量在公共場所上網,這樣能預防在隱秘空間上網所容易造成的虛擬空間「中毒」症;三、刪掉電腦中的游戲,把電腦用作工作和學習的工具;四、做有規律的運動,不要在電腦前吃飯;五、即使去網吧也要同朋友一起去;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其他事情來做,以消除少上網所帶來的空虛感。

那麼家長面對孩子的「網路中毒症」應採取什麼措施呢?韓國延世大學一位教授提出了解決孩子「網路中毒」的三步走辦法:

第一階段,確認孩子什麼時候上網和上網都做些什麼,也就是了解上網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隨著這個過程的進行,家長和孩子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共同想法和同伴感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中家長一定不要跟孩子說你少上些網、少用電腦之類的話,否則前功盡棄。

第二階段,要向孩子介紹跟電腦同樣有意思的其他事物,也就是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能夠替代上網的其他事情。

如果孩子已經完全痴迷於網路,家長根本無法同其交流時,就只能進入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嘗試狠下心來,要一看到孩子就問「你怎麼不上網啊?你怎麼不玩游戲啊?」,「玩了這么長時間,怎麼等級才30還沒到50啊?」。一般來說,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即使是自己所沉迷的東西,只要別人強迫,也會失去興趣。當然,這個方法是萬不得已才能去試。

暴力多管理亂 紐擬立法限18歲以下進網吧
2005/05/07

美國紐約市議會5日宣布,將率先在紐約市立法限制18歲以下的青年進入網吧。

紐約市華人市議員劉醇逸表示,網吧管理秩序混亂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有必要進行立法管治。

據不完全統計,紐約市現有網吧上萬家,分部在不同區域,學校和移民聚居地最為密集。

上網速度越來越快,讓進入網吧打游戲的青少年學生興奮不已。有人寧可逃學也要待在網吧,餓了簡單將就一點,有人一玩就是一整天,家長實際並不知情。

警方的記錄顯示,網吧內容易滋生暴力事件,僅紐約皇後區上半年因網吧打架而接到的報案電話就不下上百起,滋事者大都是十幾歲的學生。去年以來,警方在曼哈頓取締了大小二百多家違規網吧。警方表示這只是冰山一角,潛在的問題確實不少。

紐約市市議員劉醇逸表示,網吧業主不得允許學生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上課期間進入網吧。

劉醇逸說,這項法案將要求所有網吧要有執照,限制18歲以下學生進網吧,該法案已經得到紐約市議會消費者事務委員會的一致同意,紐約市議會即將表決通過。

劉醇逸表示,這項法案的通過幾乎沒有什麼障礙,因為關鍵是有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日本採取措施
讓青少年遠離網路危害

作者:何德功 2005年3月21日 來源:南國都市報
新華社東京電(記者何德功)在日本,如何讓青少年上網趨利避害已引起廣泛關注。

部分日本青少年中有一種「網路中毒」現象,特徵是上網廢寢忘食,感情和行動受到網路虛擬空間的左右,有時分不清現實和虛擬空間的區別。

為了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保護兒童遠離網路危害,日本有關組織會經常舉行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的網上安全沖浪講座,讓家長與孩子一起上網。在體驗網上沖浪樂趣的同時,孩子還能掌握避開危險信息的方法。而家長和孩子一起決定上網時間,還有助於孩子戒除網癮。

日本文部科學省呼籲學校對學生上網進行指導,提高學生的網路免疫力。文部科學省下屬的電腦教育開發中心向各學校發放了《信息道德指導案例集》,以有害網站、交友網站、電腦病毒為主題,用發生在青少年身邊的真實案例,講解青少年戒除網癮和應對網路問題的方法。

查看作者近期的新聞作品:何德功

---------------------------------------------------------------
這是我搜集的一些相關文章,我最近正准備寫一些與網癮有關的東西,如果你也是為這方面准備的,可以常聯系。

⑻ 個人信息被泄露而遭受網路暴力,相關人員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經他人同意對他人個人信息進行傳播、公開的行為,在民法上構成對於他人隱私權的侵權,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此處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包括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方式。

同時,有針對他人個人隱私編造不實言論、捏造事實、公然侮辱辱罵、進行恐嚇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或將面臨拘留或罰款的處罰。

(8)新華社網路立法擴展閱讀

辛巴辛選事件:公共事件已成為網路暴力的狂歡場

辛巴本人大概沒想到,僅因為一款燕窩產品,自己陷入了網路暴力中。在所售燕窩產品被舉報後,於11月27日,辛巴辛有志發表聲明承認帶貨的燕窩產品實為一款燕窩風味飲品,不應當作燕窩製品進行推廣。同時因品牌方迴避,決定積極回應以解決問題,願意主動先行退賠,啟動「退一賠三」計劃,賠償金額總計6000餘萬。

在退補如火如荼進行的過程中,一篇「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辛巴辛有志及辛選公司進行「立案調查」」的文章在互聯網流傳。此消息一經傳出,網路上瞬間沸騰了起來,引起多方媒體以及吃瓜網友的轉載和揣測。

近日,標題為《辛巴被立案調查,由於涉案金額過大,或面臨15年有期徒刑》和《辛巴案或面臨15年徒刑,相關股份跌停》等等關於辛巴辛有志因燕窩事件被「獲刑」的新聞或自媒體文章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

所謂三人成虎,積毀銷骨,當大家都在跟風蹭熱度的時候,事實的真相也就越來越模糊。但在12月10日,新華社發布一篇報道:稱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只是說在調查之中,沒有說立案調查,最新的進展會再向社會公布。對比前方各種「被判刑」、「坐牢」的報道,新華社的這篇報道用事實給了跟風的大家「一記耳光」。

與此同時,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對辛巴進行審查只是監管部門的正常流程,主要是調查直播是否誇大宣傳,並非產品的問題。而且行政流程不等同於公安機關的辦案,更不是審判,要理性看待事件本身,在結果未出之前,也請勿危言聳聽,以謠傳謠、傳謠信謠。

網路暴力和謠言的治理需要多方參與,但作為個人,公眾也需要樹立強烈、自發的責任感,抵制謠言的傳播。依法發聲、「鍵」下留情,守好對別人的言行邊界,也是為自己築起安全空間。

⑼ 中國法律,那一些網路發布的法律法規才是合法的有法律效力

新華社,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各省市政府的官方網站,各大門戶網站,各專業的法律網站,都是沒問題的。說網上公布的一律別信是扯淡。

⑽ 新華社: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新華社10月23日消息,為積極穩妥推進立法與改革,引導住房合理消費和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平穩健康發展,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一、試點地區的房地產稅征稅對象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類房地產,不包括依法擁有的農村宅基地及其上。土地使用權人、房屋所有權人為房地產稅的納稅人。非居住用房地產繼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執行。
二、國務院制定房地產稅試點具體辦法,試點地區人民政府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試點地區人民政府應當構建科學可行的徵收管理模式和程序。
三、國務院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統籌考慮深化試點與統一立法、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情況確定試點地區,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本決定授權的試點期限為五年,自國務院試點辦法印發之日起算。試點過程中,國務院應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試點情況,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條件成熟時,及時制定法律。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試點實施啟動時間由國務院確定。

熱點內容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