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新冠肺炎疫情法治

新冠肺炎疫情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4-26 03:42:25

Ⅰ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任何人應當協助疫情防控工作,應當配合疫情工作,應承擔主動報告的義務,不聚集,減少感染機會,出入境人員應當配合防疫檢驗。
具體內容如下:
1、任何個人應當協助,配合政府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依法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和控制工作。主要有財產徵用,財產損失,人員調集,疏散隔離,人身活動限制等容忍義務;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應當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採取的醫學措施予以配合,主動接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管理;
3、企業正處在逐步地復工過程中,人員的流動以及聚集性對疫情的防控產生了巨大的挑戰。要充分發揮公民的主觀能動性,公民在發現疑似病患或確診病患未按照醫學規定隔離治療時,應承擔主動報告的義務;
4、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際關系當中的傳播能力強,這就意味著人與人近距離接觸時感染幾率成倍增加,之前也通報了許多接觸性,聚集性案例。因此避免人與人接觸,尤其是群體性接觸就十分必要。我們作為公民,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不聚集,不提前復工,不提前復課,減少感染機會;
5、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和集裝箱,以及可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行李,貨物,郵包等,均應當經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公民有積極配合檢疫檢驗的義務;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接觸者等級分類分為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還有家屬或者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的接觸的人員三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Ⅱ 新冠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

1、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GDP從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0萬億元,增長了245倍;2018年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支出1.6萬億元,佔GDP的1.7%;

同期全國醫院數量從1978年的9293個增長到2018年的33009個,擴大3.55倍。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我國GDP的增長與各級醫療機構的增加,二者之間存在比較大的落差。

2、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級公共衛生防疫人員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果沒有這些人力資本,後果不堪設想。但防控過程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腰來腿不來的現象常有發生。

2018年底我國衛生事業人員總數僅有1230萬人,一般醫院和疾控中心醫護人員明顯偏少,編外人員佔到編制的50%--60%,專職衛生防疫人員更是嚴重缺乏、青黃不接。

3、有關專家指出,此次疫情的發生暴露了我國現有公共衛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雖然現在國家也有傳染病防治相關機構,但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傳染病防範體系、ICU重症隔離資源管理體系,一般性醫院往往不具備控制傳染的基礎設施。



(2)新冠肺炎疫情法治擴展閱讀:

習總書記曾經指出:「中醫葯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 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著力推動中醫葯振興發展。」中醫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 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陰陽平衡、調和致中,三因制宜(人、時、地)、 辨證論治,固本培元、 壯筋續骨」,深刻揭示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實踐,成為治病祛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出台了堅持中西醫並重、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事業發展等優惠政策,中醫葯事業的政策環境、發展環境不斷向好,2016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中醫葯法》, 為中醫葯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指出,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中醫葯應有作用,堅持中西醫結合, 推動中醫葯積極主動介入, 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湖北、廣西、廣東、黑龍江等省份率先試行中醫治療,效果良好。

最近,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正在健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機制, 推動形成中西醫協同的防控機制,研究提出中醫葯診療方案。同時強調,要依法依規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堅持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發揮中醫葯獨特作用。

Ⅲ 新冠疫情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

在疾病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好保護,防護到位了就不會得病了。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積極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樣,應當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3)新冠肺炎疫情法治擴展閱讀

應對疫情給國家治理現代化帶來的思考與啟示

習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明確提出:「在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深入研究如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贏得這次大考,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放眼長遠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

可以說,這也為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機,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示。

Ⅳ 結合國家為防控新冠疫情所採取的措施,簡述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製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市場經復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制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1、把握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性 將唯物論學以致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好疫情防控。世界是客觀的、物質的。

2、國家重視,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

3、疫情戰役之中,各黨員幹部展現的是說一不二的執行力。當疫情發生後,各級黨員幹部職工放棄假期即刻返崗。

(4)新冠肺炎疫情法治擴展閱讀:

具體措施

1、加強人員社會管控,嚴防輸入和擴散風險。

2、實行人員分類管理。根據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狀況、病例密切接觸史等判斷其傳播疾病風險,將居民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人員,採取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3、高風險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學觀察機構或居家實施嚴格的隔離治療或醫學觀察,相關機構和社區對其進行嚴格管控。中風險人員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要求,自覺接受社區管理。

Ⅳ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國奉圭臬抄,治依良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也絕不允許突破法治底線。「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蘊含著黨領導廣大人民應對歷次重大挑戰的實踐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就越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顯著優勢,以統籌各方力量,兼顧不同利益,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Ⅵ 中國因為新冠疫情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有哪些求大佬解答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面對這場疫情,揚優咨詢特收集了疫情有關的法律法規以供大家參考,下文圍繞疫情防控方面法律法規展開。
一、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第(二)項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解析】
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醫療機構有權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以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治療或醫學觀察,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公民拒不配合隔離治療,屬於危害公共安全行為,視具體情況嚴重程度,輕者可進行行政拘留,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疫情信息公布與散播謠言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Ⅶ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

要引導人們認識完整抄的世襲界,而不是被規則法律所束縛。
要利用法律,卻不被法律所束縛。
法律是為政治經濟戰略服務的,要去理解完整的世界。
人們為了防衛自己,乃將無限的靈活變化,轉變成僵比的——限定住的傳統形式。欲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舍棄一切理想、形式與派別;甚而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拳道之理想。

Ⅷ 指出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1、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2、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

3、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要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8)新冠肺炎疫情法治擴展閱讀: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1、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精準解決疫情第一線問題。要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及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形成制度化成果。

2、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

要平戰結合、補齊短板,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支持一線臨床技術創新,及時推廣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Ⅸ 在新冠肺炎時期我國主要採取哪些措施來控制疫情

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這一新發呼吸道病原體的迅速蔓延,改變了疫情快速擴散流行的危險進程,中國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經驗。
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幾大高招:

1:國家免費,給患者吃下定心丸,

2:醫護人員發補貼,相當於給白衣戰士打支強心劑

3:小區封鎖,武漢封城是對病毒的緊箍咒

4:調派解放軍和地方醫護人員是增派援軍

5:建設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集中收治患者是打蛇七寸,關門剿毒。

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疫無國界,作為一個擔當的大國,中國有經驗、有意願也有責任,與世界守望相助。

Ⅹ 2020新冠疫情期間,勞動法和人社部出台的一系列指導意見是如何保護勞動者的

去年5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展了全國涉疫情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政策線上培訓。培訓由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司長張文淼主持。該司副司長王振麒就涉疫情勞動人事爭議中出現的「不可抗力」「工資待遇」「醫療期」「共享用工」「年休假」等熱點難點問題作了詳細的政策解讀,特此分享——

涉疫情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

政策解讀

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副司長 王振麒

(2020年5月8日)

一、涉疫情爭議處理的有關法律適用

疫情防控期間,人社部、地方人社部門、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勞動保障政策文件,對全力支持用人單位復工復產、穩定勞動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中,部分法律政策理解不一、內容沖突,導致「同案不同裁」「裁審不一致」問題突出。現對部分法律適用的政策要點、存在問題、處理依據解讀如下:

(一)不可抗力的法律適用

1.政策要點

今年2月10日,全國人大法工委認定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是民法的一個法定免責條款。

2.存在問題

一些地區法院文件提出,《民法總則》關於不可抗力規定,應適用於勞動合同的履行、解除、終止。

3.處理依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門《關於妥善處置涉疫情勞動關系有關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2020]17號,以下簡稱17號文件)規定:「受疫情影響導致原勞動合同確實無法履行的,不得採取暫時停止履行勞動合同的做法,企業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依法變更勞動合同。」因此,受疫情影響的民事合同主體應當依法適用不可抗力條款,但勞動合同主體則不適用,並不得中止履行勞動合同。主要原因是不可抗力不是勞動法的適用條款,勞動法之所以未引入不可抗力條款,在於勞動關系是一種從屬性的不對等關系,不同於民事合同是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勞動法具有不同於民法的社會法屬性,如果用人單位因不可抗力而免責,則會直接影響勞動者生存權。部分地區在文件中對中止勞動合同做出規定,但這些規定僅針對個案,大范圍適用缺乏上位法依據。如:勞動部1995年309號文件規定了勞動者涉嫌違法犯罪被公安機關收容審查、拘留或逮捕期間暫時停止履行勞動合同的情形。

廣東省人社廳、高級人民法院聯合下發的涉疫情爭議案件若干問題解答中明確,如雙方未能協商一致,用人單位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上述規定,符合勞動合同法「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規定精神,在這種情形下,用人單位可以變更勞動合同,但必須給勞動者相應的經濟補償)

(二)工資待遇

1.政策要點

一是被依法隔離的勞動者工資待遇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由醫療機構或政府依法對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等實施隔離措施,導致勞動者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按正常勞動支付其在隔離期間的工資。隔離期結束後,對仍需停止工作進行治療的勞動者,企業按照職工患病的醫療期有關規定支付其工資。

二是受政府緊急措施影響的勞動者工資待遇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對不受復工命令限制承擔政府疫情防控保障任務的企業,在此期間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依法支付勞動者工資。其中,企業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工資報酬。對企業安排未返崗勞動者通過電話、網路等方式提供正常勞動的,按正常勞動支付其工資。

第二,勞動者使用各類假。對企業安排勞動者在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期間使用帶薪年休假、企業自設福利假等各類假的,按相關假的規定支付其工資。

第三,勞動者不能提供正常勞動。對企業未復工或者企業復工但勞動者未返崗不能通過其他方式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參照國家關於停工停產期間工資支付相關規定與勞動者協商,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按照勞動合同規定的標准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由企業發放生活費,生活費標准按地方有關規定執行。

三是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

停工停產期間計算從今年春節延長假結束的次日起(即2月3日,湖北省從2月14日)至企業復工或勞動者返崗前一日止。其中,一個工資支付周期最長不超過30天(不剔除休息日、法定休假日等各類假)。

2.存在問題

一是一些地區人社部門文件除「正常勞動」外,還出現了「正常出勤」「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合同約定」等多種表述。

二是一些地區對「工資報酬」范圍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認為是勞動者基本工資,有的認為是勞動合同約定的固定工資,有的學者認為是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三是一些地區對「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理解與操作不同,有的認為按自然月,有的認為從用人單位停產日到發薪日。

3.處理依據

一是被依法隔離和受政府緊急措施影響的勞動者工資待遇,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最高人民法院17號文件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方四家8號文件規定處理。

二是對於「工作報酬」范圍,北京市人社局、高級人民法院在法律適用問題解答中明確:支付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等固定構成部分,可以不支付績效、獎金、提成等勞動報酬中非固定部分以及與實際出勤相關的車補、飯補等款項,但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准。我們認為,隔離期間勞動者沒有實際提供勞動,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按正常勞動」與實際到崗提供正常勞動的待遇應當有所區別。

三是一些地區文件提出的延遲復工期就是「停工期」,其目的是要求企業通過停止安排勞動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達到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目的。不能簡單地認為延遲復工期等同於休假期,也不能認定在延遲復工期工作屬於加班,否則就偏離了法律本意。

(三)勞動合同

1.政策要點

一是受疫情影響企業與招用的勞動者不能依法及時訂立或續訂書面勞動合同,可通過協商合理順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時間。

二是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人員。主要包括: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被依法隔離者或者來自疫情相對嚴重地區的勞動者。對上述人員,勞動合同到期的,分別順延至勞動者隔離治療期、醫學觀察期、隔離期期滿或者政府採取的緊急措施結束。

三是具備復工條件的企業,對不願復工的勞動者,經勸導無效或其他非正當理由拒絕返崗的,企業可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依據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與勞動者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2.存在問題

相當部分地區人社部門文件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的人員未包括「病原攜帶者、無症狀感染者」。

3.處理依據

一是根據17號文件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關系有關政策解讀口徑規定,將有關人員納入不得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范圍。

二是用人單位對於勞動者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廣東省人社廳、高級人民法院共同下發的涉疫情爭議處理問題解答明確,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到原疫情嚴重地區但已被確定為低風險地區工作、出差,勞動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服從的,用人單位有權依照法律法規、勞動合同約定或者規章制度處理。屬於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的,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三是慎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第(三)項「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規定,一般情況下不支持勞動者關於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訴求。

(四)醫療期

1.政策要點

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治療期或醫學觀察期均不計算為醫療期。

2.存在問題

一些地區人社部門文件提出,新冠肺炎患者隔離治療期間,計入醫療期。

3.處理依據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關系有關政策解讀口徑規定,不能將新冠肺炎患者隔離治療期間計入醫療期。主要理由:隔離治療期間,屬於政府採取的強制性緊急措施,勞動者無法提供正常勞動並非本人能力所致,不符合《企業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不應由勞動者承擔醫療期被佔用的後果。

(五)年休假中的「協商」

1.政策要點

企業可與職工協商使用帶薪年休假並根據工作需要予以統籌安排。

2.存在問題

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使用帶薪年休假問題進行協商,存在「共議單決」或「共議共決」的困惑。

3.處理依據

帶薪年休假安排實行「共議單決」。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方四家8號文件規定,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企業都可以統籌安排年休假,「與職工協商」只規范決定程序,而不影響企業單方決定權。

(六)「共享用工」爭議處理

1.政策要點

「共享用工」是疫情期間借出員工企業與借入員工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用工問題的應急措施。「共享用工」的本質是不改變借出員工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

2.存在問題

實踐中,存在一些借出員工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借出員工,借出和借入員工的企業以「共享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或誘導勞動者注冊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的問題。

3.處理依據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關系有關政策解讀口徑規定,借出和借入員工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簽訂民事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目前,「共享用工」在法律主體認定、勞動報酬支付、社會保險繳納等方面還存在制度盲點,需要深入研究。

上海市人社局、高級人民法院在共同下發的相關指導意見明確,不應認定借出單位、借入單位、勞動者三者之間形成雙重勞動關系。借調期間勞動者與借出單位仍為單一勞動關系,雙方權利義務關系不變。

二、涉疫情爭議處理有關程序

(一)加強裁審銜接

1.有關背景

為解決裁審工作存在的爭議受理范圍不一致、法律適用標准不統一、程序銜接不規范等問題,2017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制定並發布《關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機制的意見》(人社部發[2017]70號),明確提出了「兩個統一(裁審受理范圍和裁審法律適用標准)、三個程序銜接(受理、保全和執行程序)、建立四項制度(聯席會議、信息共享、疑難復雜案件辦案指導和聯合培訓制度)」的工作要求。截止目前,各省份、地市級人社部門與同級人民法院普遍聯合下發實施意見,建立了工作機制銜接制度。

2.工作進展

一是實現了裁審法律適用銜接的重要突破。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法發[2020]12號)第四條明確規定:「就相關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應當正確理解和參照適用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省級人民政府等制定的在疫情防控期間妥善處理勞動關系的政策文件」。該規定有實踐基礎。今年3月初,河南省人社廳會同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全國率先共同印發了涉疫情勞動爭議處理工作通知明確,疫情防控期間的勞動用工、工資待遇等問題處理,遵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省人社廳政策文件執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民事裁決文書應當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該規定對於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省級人民政府等在特定時期制定的妥善處理勞動關系政策文件作為人民法院民事裁判依據、加強裁審法律適用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逐步統一法律適用標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與最高人民法院協調,擬通過聯合下發爭議處理典型案例、法律適用指導意見等形式,將裁審標准統一到法律規定上來。(一方面,仲裁不是法院的一審程序,要協調法院尊重仲裁意見並支持仲裁工作,主要理由是人社部門是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主要實施部門,是相關規章政策文件的制定者。同時,各級調解仲裁機構擔當作為,去年就處理爭議案件211.9萬件,其中仲裁終結率達到68.3%。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強調,調解仲裁機構發揮了重要的「攔水壩」作用,要求各級人民法院支持調解仲裁工作。另一方面,要防止仲裁「訴訟化」傾向,仲裁「前置、終結、三方、效率」的准司法制度特色越鮮明,生命力就越強)
【拓展資料】
3.推動落實有關制度

一是裁審信息比對制度

包括:不服仲裁裁決起訴、撤銷終局裁決、改判仲裁裁決等情況。四川省綿陽市的經驗做法就很有說服力。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仲裁機構與人民法院對勞動爭議案件統計口徑不同,人民法院統計口徑包括:不服仲裁裁決起訴到法院的案件、集體勞動人事爭議拆案「一人一案」、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二規定的勞動者有工資欠條不經仲裁程序的案件等。

二是推廣裁審證據銜接和相互委託查證制度

去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門聯合下發的「護薪」行動通知明確提出了建立裁審證據銜接、相互委託查證制度,需要協調人民法院將這兩項制度從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擴大到各類爭議案件。

(二)推動仲裁與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協調聯動

仲裁與勞動保障監察是人社部門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政策的兩個重要手段。兩者工作目標、價值取向、服務對象相同,但在機構性質、工作方式、法律適用和救濟方式等方面明顯不同。

一是協調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分流無爭議的「明顯違法」案件

實踐中,各級調解仲裁機構處理的爭議案件中,相當部分是拖欠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等「明顯違法」案件,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可以通過主動巡查等方式,責令違法用人單位整改。

二是協調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督促爭議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如:北京市朝陽區仲裁院在勞動監察大隊設立聯合調解室,取得了明顯效果。

三是落實聯動機制

貫徹落實「護薪」行動通知要求,完善信息共享、事實互認、情況會商、協調處置等聯動機制。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