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客體
A. 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廣大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第二,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是依法治版國的客體;
第三,憲法權和法律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
第四,依法治國的內容包括依法立法,
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依法治軍,法律監督;
第五,依法治國體現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之間的有機統一。
B. 簡述依法治國科學內涵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深刻理解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應注意把握: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也就是黨領導人民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對所有這些事業、事務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依法治國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憲法和法律。我國憲法和法律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2)法治的客體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頒布實施,確立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快車道」。《民法總則》頒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C. 為什麼說法治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客體是公民和其他組織
法治,依法治國。國家運用法律作為手段來治理國家。所以國家是主體,客體是人,而法律意義上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D. 怎樣理解依法治國的涵義
依法治國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深刻理解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應注意把握: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也就是黨領導人民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對所有這些事業、事務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依法治國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憲法和法律。我國憲法和法律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E. 依法治國具體包括哪些含義
依法治國抄有三個要點:
第一,依襲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也就是黨領導人民實行依法治國。
第二,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對所有這些事業、事務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
第三,依法治國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憲法和法律。我國憲法和法律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F. 什麼是依法治國領導著,主體,客體,目的,地位
主體:人民 、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或任命的國家機構
客體:國家的各項工作,主要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目的和地位:
第一,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就是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揭示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活動既受客觀規律制約,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主體性。正是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我們黨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一貫強調「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既然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然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當然就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決定》提出的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這一重要論斷,同我們黨在此之前提出的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科學發展的主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主體、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一樣,都體現了堅持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一致性。
第二,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是由我國的國體、政體決定的。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國體,同時闡明了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總綱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政體,同時闡明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同中國共產黨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由我國憲法確定的,並且是內在統一的: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推進主體,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主體、監督主體、受益主體。因此,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我們反復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反復強調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的根本原因。
第三,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在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中不斷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總是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中也是如此。我國憲法與時俱進的不斷修改完善充分表明了這一點。我國到2010年得以形成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八二憲法」頒布實施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曾作過4次充實和完善。1988年實現「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和「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入憲;1993年實現「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入憲;1999年實現「依法治國」和「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入憲;2004年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以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
G. 我國依法治國方略是怎樣形成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論述題
建設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黨中央把依法治國作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國策提出並加以落實,尤其在政法機關正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作為一名直接從事法律監督工作的檢察工作者,應當准確把握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認識其重大意義,並在建設有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偉大實踐中,結合執法辦案工作,自覺按照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做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的模範,為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和統一實施,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從******同志的講話精神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依法治國的內涵簡明地說,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它包括以下內容:l、依法治國的終極主體是人民,一切權力屬於人民。2、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國家事務。3、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來治理國家。4、我們的黨是把人民的意志集中起來,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然後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的「法」字,在當代中國就是指真正反映全體人民意志的,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現行憲法和法律。
二、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當今中國,十三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人民政權為人民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照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的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脫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教訓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民代表大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成為擺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計劃經濟的經濟主體隸屬於政府,計劃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容易造成經濟主體應有的物質利益被忽視,經濟自身的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不被尊重,維系這種經濟關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行政手段。因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依法治國。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中國古代,「法」字象徵一種寸以判明是非曲直和正義與否的獨角獸。西方古代,法則被喻為一手拿寶劍、一手拿天平的正義女神。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能夠調整人們的行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制文明屬於制度文明的范疇,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制完備的社會。依法治國反映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應該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統一。離開了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沒有可靠保證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將難以達到現代化所要求的相應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一部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演變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在現今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約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表現。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法律集中了多數人的智慧,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法律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會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隨意改變,也不會因政府的更迭而改變。因此,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道理已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明。在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曾有過一個過程。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十年「文革」悲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
參考資料:http://www.ahjc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47
H. 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內涵主要有哪些
第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首先,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正如我國憲法所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治理國家的權力當然也屬於人民。其次,這也是由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既然是由人民當家作主,當然就只能由人民依法治國。再次,這還是由人民的地位所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成為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就表明了人民群眾在治理國家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權力和公共事務。國家權力必須依法而治。依法治國必須體現為人民群眾的依法治權。公共事務則是一個統稱,在現代社會中,首要的公共事務就是國家事務,其次是經濟文化事業,再次是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在根本上就是要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第三,依法治國的根據是法律制度。依法治國的根據是法律制度,而不能是其他的任何事物。從法律制度的含義上講,依法治國,首先就是要依照憲法來治理國家。其次,還必須遵守和服從其他法律制度。法制是一個整體,如果其中的某一個方面或者某一個制度甚至某一個規范被違反,都將涉及整個法制的效力,都會損害整個法制和法治的權威。所以,我們說依法治國必須在嚴格遵守憲法的前提下,還應該遵守其他所有的法律。依法治國的根據是整個法律制度的總體而不是其中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
第四,依法治國的方式是多種而可行的。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人民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來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對於人民治理國家的途徑和形式,必須予以足夠的法律保障,使人民能夠通過這些途徑和形式來實現自己的主體權力和權利。如果對於人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途徑和形式限制過多,就必然會限制人民民主,使人民民主形同虛設,人民依法治國的權力就會在實際上被取消。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的途徑和形式不僅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還應當是切實可行的,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治國的本質所決定的。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依法治國在本質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是人民民主的要求。
第五,依法治國的目的在於實現人民民主。依法治國最終的目的在於實現人民民主。依法治國,就是要通過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依法治國的歷程中,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人民民主才是法治的歸屬,才是依法治國的歸屬。依法治國在政治上的目標就在於實現人民民主。
I. 什麼是法律法律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主體,什麼又是客體
法律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體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
法律詳細地規定了人們可以做什麼,應當做什麼或者禁止做什麼,人們只有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辦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一旦違反它,觸犯它,將給自己帶來不利後果。在我國,法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規章;
7、國際條約。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商法、訴訟法等部門法比較齊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框架。
全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
J.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目標、關鍵
依法治國是當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立社會注意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為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變化改變。
要把握住: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的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這些事務事業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所依之法最重要的就是憲法和法律,它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法制的健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任務: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堅持一切公民在法律前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等。
注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時的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