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的立法
Ⅰ 重慶立法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你對這項新規怎麼看
在我們國家,我們是需要弘揚時代的風尚的,而且是需要讓我們有更多的榜樣的,因為我們國家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很多年輕人的行為。
而我們國家是能夠對那些見義勇為的人員有一個更多的重視的,並且我們也想要讓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為。重慶立法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你對這項新規怎麼看?對此我主要有三個看法:
一、我認為這項新規能夠讓更多的人敢於見義勇為。
其實在我看來,我認為如果能夠用法律來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的人員的話,是能夠讓更多的人都敢於見義勇為的。因為很多時候有一些人想要去見義勇為,可是卻擔心自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這就會阻礙他們見義勇為的腳步。如果能夠用法律去保護他們的話,那麼他們一定會更加敢於去見義勇為,這也是能夠讓更多的人都能夠去做好事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Ⅱ 對見義勇為的定義
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是指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與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作斗爭或者搶險救災的行為。見義勇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是同違法犯罪分子做斗爭的行為;第二類是搶險救災的行為。見義勇為既可以是正當防衛行為,也可以是緊急避險行為,但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可以是保護自己利益,而見義勇為則是保護他人利益。中國的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有關見義勇為的立法,對見義勇為的行為進行獎勵。
1漢語詞語
編輯
見義勇為指公民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行為。
見義勇為是要建立在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之上的,有人落水,你不會游泳而去救是不明智的,見義勇為,不是冷漠,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見義勇為的人要有一顆仁義之心,仗義執言。見義勇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
【讀音】jiànyìyǒngwéi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示例】~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1]
【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
【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1993年8月,濟南軍區某部中士徐洪剛探親期滿乘車返隊,在車上遇到幾個歹徒在調戲一個女青年,並肆無忌憚耍流氓,徐洪剛這時立即見義勇為,毫不猶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多刀,他頑強地追趕歹徒,被授予英雄稱號
2法律術語
編輯
基本特徵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徵主要有:
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
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
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
形成條件
一是以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為目的;
二是具有不顧個人安危的情節;
三是實施了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行為。
這三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見義勇為行為。
3各地政策
編輯
南京規定
根據江蘇省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近日出台的《關於做好見義勇為受表彰人員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見義勇為受傷者可享工傷保險待遇。
《意見》還規定,外地市民在本市見義勇為,或本市居民在外地見義勇為,受到表彰,並獲得相關獎勵證書或榮譽證書的人員,也可享受優惠政策。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將簡化工作程序,為見義勇為人員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待遇支付提供一站式服務。
《意見》對見義勇為人員工傷認定、醫療保障、養老待遇等方面作出新規定。其中,見義勇為人員經認定為工傷的,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見義勇為人員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無力承擔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墊付,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向用人單位追回。經勞動保障部門同意,用人單位按規定補繳社會保險費後,其見義勇為人員的工傷保險待遇按參保人員處理。
根據《意見》,見義勇為人員與本市用人單位有勞動關系的,由所在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而醫療費用由社保基金支付。其中,見義勇為人員已參加工傷保險、經認定為工傷的,在治療和搶救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全額支付;不在工傷保險支付范圍的見義勇為人員,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等之一的,在治療和搶救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由相應醫療保險基金全額支付;同時見義勇為人員可就近就便就醫,不受醫療機構定點資質限制。
《意見》還規定,見義勇為人員犧牲後,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額支付給遺屬。同時,如果是在領失業保險金的見義勇為人員,其未領取的剩餘月數失業保險金,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或遺屬;參加了失業保險未享受過失業保險待遇的見義勇為人員失業的,其失業保險待遇按其參保年限長短和繳費水平予以核定,失業保險金可逐月或一次性支付給本人或遺屬。同時,見義勇為人員及其配偶可以按照生育保險政策享受生育津貼、營養費和生育醫療費。
廣東輿論
小悅悅事件」帶給社會的道德沖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2011年10月23日,廣東省總工會在佛山舉行全省職工「倡導見義勇為弘揚傳統美德」論壇暨承諾行動啟動儀式。廣東省總工會提出,將為見義勇為職工提供免費法律援助。活動上,廣東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陳宗文說,「小悅悅事件」提醒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使命光榮,又任重道遠。工會作為一個樞紐型社會組織,同樣要在樹立社會正氣,加強社會公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在論壇上,與會的代表還紛紛建言獻策,就如何重構社會道德體系,如何挽救社會信任危機等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佛山市科技學院教授安文江認為,這起悲劇事件的發生也反應出整個社會處於誠信缺失的狀態,這直接導致各人自私心理的膨脹,從而使整個社會缺乏應有的溫暖和真情。同時社會引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對人們的心理也有極大影響。
佛山市律師協會理事鄧敏姿表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除加強宣傳外,更重要的是解決見義勇為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彭宇案讓大家覺得,當英雄強出頭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大家都不敢也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廣東省總工會副主席張振飈表示,只要見義勇為職工的權利受到損害,工會將無條件免費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保證他們的權益不受侵犯。
河南政策
我省出台文件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基本生活、醫療、入學、就業、住房等均有優待
見義勇為犧牲補助金至少50萬
2013年11月27日,記者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民政廳等七部門制定的《關於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見義勇為人員的基本生活、醫療、入學、就業、住房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尤其是明確了見義勇為死亡人員撫恤補助政策。
我省曾在1998年出台《河南省維護社會治安見義勇為人員保護獎勵辦法》,雖然規定了見義勇為人員的優撫待遇,但標准偏低,不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此次規定統一明確見義勇為死亡人員撫恤及補助標準是最大亮點。
《意見》規定,見義勇為死亡人員符合烈士評定條件的,依法評定為烈士。不符合烈士評定條件,屬於因公犧牲情形的,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撫恤;屬於視同工傷情形的,享受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以及相當於本人40個月工資的遺屬特別補助金。不屬於上述情形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個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排職少尉軍官工資標准發放一次性補助金。
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不計入家庭收入,見義勇為人員所得獎金或獎品按照現行稅收政策的有關規定免徵個人所得稅。
負傷人員先救治後收費
對見義勇為負傷人員,醫療機構要建立綠色通道「先救治、後收費」。對急危重症的,要優先救治。見義勇為負傷、致殘、死亡人員的醫療費、誤工費、喪葬費等,由加害人或責任人依法承擔;無加害人或責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責任人逃逸或無力承擔的,根據規定,由工傷保險或醫療保險解決;不能解決的可通過見義勇為專項基金或見義勇為發生地縣(市、區)財政予以解決。
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
見義勇為負傷、致殘人員不適合在原崗位工作的,用人單位要為其調換適合的工作崗位。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見義勇為人員。見義勇為人員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工商、稅務、質監等部門要優先辦理證照,有關費用依法給予減免。
高考中招享受加分政策
見義勇為人員以及見義勇為死亡或致殘人員子女在高考、中考時,可以享受優待加分政策。
優先享受保障房
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城市見義勇為人員家庭,優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
4特別實例
編輯
基本情況
發生在湖南長沙一起見義勇為糾紛案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呼喊抓賊者要不要賠償、受益人劉先生是不是應該賠償,許多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理由,爭論的焦點是對被害人潘登峰見義勇為行為的性質和處理本案法律依據。本文試對各種觀點進行評析,以探求潘登峰義勇為行為的性質和本案的正確處理。
基本過程
2002年3月6日法制日報第六版報道了這么一起發生在湖南省的真實案件:一天凌晨,住在長沙市星沙鎮長瀏飯店的劉先生發現有人行竊,便大喊「抓賊嘍!」睡在劉先生隔壁的該飯店老闆薛定基聞聲後,立即跑到劉先生房間,問明情況後,便跑到樓下去,大喊「抓賊」。這一喊,立即引起周圍許多人的注意。在星沙鎮二區夜宵一條街上的攤主、來自瀏陽市杜港鎮的潘紹峰、潘登峰兩兄弟驚醒後,也一起跑了出來。薛定基和潘登峰跑在前面,他們在後門口發現一提著長刀的青年人,薛大喊一聲:「誰,干什麼的?」那青年人一愣,拔腿便跑。在追的過程中,追上來的潘登峰不幸被刺中胸部,在送到醫院時死亡。兇手最終被眾人擒獲。後來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年,並賠償死者父母60850元。然而,死者父母卻將薛定基告上法庭,理由是雖然法院判決賠償,但至今未拿到賠償金。另外,案發時,薛定基親自喊潘紹峰兩兄弟去抓賊,兒子的死與薛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薛定基認為,自己是見義勇為,又是第一個受傷者,自己也沒有得到任何經濟賠償。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下面筆者就斗膽對各種觀點進行粗淺的分析,並提出筆者對潘登峰義勇為行為的性質和本案的正確處理的不太成熟的理解和看法。
5不同觀點
編輯
無因管理說
無因管理說根據其法律依據和傾向,又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潘登峰見義勇為的行為其性質在民法上是一種無因管理行為。那麼管理人所受損失和費用,應當由受益人賠償,而本案中受益人是住店的劉先生,而不是呼喊抓賊者薛定基。其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務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償付的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在該活動中受到的實際損失」①。
第二種觀點,認為本案受益人劉先生對見義勇為受害人潘登峰的有適當的補償義務,其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九條:「因防止、制止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給適當的補償」以及《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二條「為了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在侵害人無力賠償或者沒有侵害人的情況下,如果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狀況,責令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②。
有學者認為,見義勇為者所受到的損害,如果因侵權因素造成損害賠償,屬於規范競合,見義勇為者不能同時行使,只能選擇其一。否則會過分加重同樣作為被害人的無過錯的被救助者的民事責任,有礙公平。主張見義勇為者應依侵權法的規定,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對於被救助者則不得提起賠償之訴。③
契約說
這種觀點認為,潘登峰見義勇為行為的性質不是「無因管理」而是合同行為。薛定基喊的「抓賊」是一種要約,而潘登峰應聲趕來是承諾。但薛定基「簽」訂的這個合同是為保護住處被竊劉先生的合法財產不受侵害而訂立的,而且劉先生對薛定基的喊話事後也沒有持否定態度。因此薛定基喊話的是一種合法的代理行為,即代替劉先生與潘登峰「簽」訂了一個口頭雙務合同,即劉先生有請求潘登峰維護他利益的權利和賠償潘登峰因維護其利益而帶來損失的義務,同時潘登峰有獲得因維護他人利益而給自己帶來損失的賠償的權利和維護他人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的義務。
據此,潘登峰的家屬向呼喊抓賊者薛定基索賠無法律依據。如果歹徒無力賠償,潘登峰家屬應依據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劉先生賠償損失60850元現金。
評析:契約說存在許多疑點和錯誤。且不說薛某的代理權和所謂的「要約」、「承諾」含糊和不確定性,有牽強附會難以成立之嫌。更為重要的是潘登峰的抓賊行為是不以和林先生設立、變更、終止一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而是一種鄰里守望的幫助行為,更是公民勇於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行為。這種行為與契約或合同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潘登峰響應薛定基的呼喊與其一起抓賊的行為,更多的是出於為了保護社會安定、有序等公共利益和為目的,體現良好的品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不是出於訂立合同的目的。其直接動機是為了抓捕竊犯,不是保護侵犯宋先生的財產,當然在客觀上潘登峰等的追捕行為有利於宋先生的財產進一步受損,但絕對不是為了獲得損失補償而去抓賊。被害人潘登峰具有理性控制和選擇自己行為的能力,雖然他並沒有追趕或抓捕竊賊的義務而且面臨危險,卻在自己的自由意志支配下做出奮勇抓賊這一選擇,這是值得高度贊揚和肯定的見義勇為之舉,不屬於合同行為。
公平責任說
這種觀點認為,薛定基的呼喊抓賊與潘登峰見義勇為而死雖然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但薛定基、潘登峰在一起抓賊過程中利益是共同的,即將兇手制服同時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盡管薛定基本人對於潘登峰的死是完全沒有過錯的,但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所以死者父母起訴薛定基要求索賠是有法律依據的。
評析:公平責任原則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但是根據民法原理,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前提是各方當事人都無過錯,根本不存在有過錯侵權人,即對當事人的損害不存在侵權人或侵害人。本案中傷害潘登峰的歹徒是具有過錯的侵權者。所以本案不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不能要求收益人或共同利益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且所謂「共同利益」的理解也缺乏說服力,我認為抓賊過程中的把兇手制服利益是既屬於林先生也屬於薛定基、潘登峰但更屬於全社會。如果一起抓捕違法犯罪分子的人如果要對被違法犯罪分子傷害的其他人負責,那麼以後誰還加入抓賊過程中?誰還願意去協助抓捕違法犯罪分子?我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的立法本意也是不希望這樣的。
因果聯系說
這種觀點認為,被害人的死與呼喊抓賊者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指某一損害行為與相應的損害結果之間特定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因此,薛某呼喊抓賊的行為不可能產生被害人潘登峰的受傷以至死亡損害結果,潘登峰的死是犯罪人行凶的結果。本案家屬向呼喊抓賊者索賠是難以找到法律依據的。
評析:這種觀點從因果聯系的角度說明了薛某沒有賠償責任,但理由不全面,也沒有進一步分析本案的解決。
一事不再理說
這種觀點認為,作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其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受到的損失已經由人民法院在刑事審判中附帶判決,並審理完畢。死者家屬因為「雖然法院判決賠償,但沒有拿到賠償金」,而再起訴呼喊抓賊者,實際上是同一案件的重復起訴,按照「一事不再理」的原則,人民法院不應再予以審理。至於死者家屬沒有拿到賠償金,那是生效判決的執行問題,死者家屬沒有拿到賠償金,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評析:「一事不再理」說看到了首先應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判決實現侵害人的主要責任,但忽視了我國民法對見義勇為受損人受益人的補充的損失補償請求權的規定和受益人的適當補償責任。
判定建議
潘登峰的抓賊行為是見義勇為行為,民事上其性質是存在不法侵害人而冒險進行的無因管理行為。從刑事上來說,本案潘登峰的抓賊的見義勇為行為不構成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行為,而是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公民的刑事司法協助行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對於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二)通緝在案的;(三)越獄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
潘登峰在英勇抓賊中遭遇不測,人們都為之痛惜和欽佩,其家屬理應受到物質補償和精神安慰。但是,我們不能以情代法,混淆法律關系和是非對錯,造成無辜者受到人為的傷害、社會正義的破壞。我認為本案存在著三種法律關系,即見義勇為者與第三人之間形成侵權法律關系,其中侵權人對見義勇為被害人負有首要賠償責任;在見義勇為者與被救助者之間形成無因管理法律關系,其中受益人在一定范圍內對見義勇為被害人負有適當的補償責任,另外呼喊抓賊的薛定基與潘登峰,兩人是共同見義勇為者。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二條。我認為案件處理應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呼喊抓賊的薛定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它同樣是見義勇為者,不是受益人也不是侵害人,而且他與兇手沒有連帶責任關系,薛某呼喊抓賊的行為構成侵權損害行為也不可能產生損害結果。另外在有侵害人的情況下,公平責任不能適用。這也是社會正義、大眾感情和行為導向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認定一個同樣與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並也遭受一定損失的見義勇為者有賠償責任不利於鼓勵見義勇為。
其次,本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判決的執行力度應加大,必須查清判決不執行的事由,考察犯罪人的所負擔的賠償金是無力清償還是故意不清償、逃避執行。若是後者,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若是前者根據其能力可以分期執行或採取延期執行、部分先予執行等等措施。
再次,判決的執行確實不能使本案家屬從侵害人那裡獲得充足的賠償補救的,則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九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二條,判決劉先生適當負擔必要的補償責任,其數額大小應綜合考察各種因素,如宋先生的經濟能力、收益大小、罪犯已經或可以執行部分數額的大小等等。
最後,考慮到見義勇為行為保護社會利益、對社會的積極貢獻的特殊性質,民政、勞動保障、財政等有關政府部門或見義勇為基金會既要進行必要的表彰和獎勵,同時要做好有關見義勇為人員保障工作。在見義勇為被害人或其家屬得不到及時充足的賠償時,可先行墊付並取得對侵權人、受益人的追償權。也可以依據有關規定先行向其家屬發放一定數額的社會撫恤性質的救濟。
6相關組織
編輯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以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倡導見義勇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宗旨;以表彰獎勵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宣傳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研討見義勇為理論問題,推動見義勇為立法等為主要任務。
截至2012年8月,基金會與中宣部、中央綜治委、公安部聯合召開了十一[2]次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表彰大會,共表彰獎勵見義勇為先進人物2000餘名,發放獎勵撫恤慰問金2500餘萬元。與「中國石油」聯合開展了兩屆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的評選活動。自2000年以來,基金會還對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犧牲及傷殘人員困難家庭及其子女實施了「扶困助學」工程,為數百位生活困難的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家庭發放了困難補助金,資助見義勇為英烈子女近200人就學。
去年以來,基金會又制定了針對見義勇為人員的及時表彰獎勵辦法等為見義勇為人員服務的長效機制;設立了「愛心賬戶」,主要用於對見義勇為人員和犧牲者家庭經濟困難的定向幫扶,按月發放200至500元不等的補助金;在春節、元旦等節日期間,基金會還撥出專款,聯合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對全國見義勇為人員進行慰問,了解見義勇為人員的現狀,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見義勇為人員感受來自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愛。
2013年5月24日至6月16日,基金會還聯合中宣部、中央綜治辦、公安部、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了「唱響正氣歌,做時代驕子」———見義勇為英雄事跡大學巡迴報告活動,報告團在七省19所大學作事跡報告,共四萬余名大學生聆聽了報告,在社會上、在校園里引起了強烈反響。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至2013年成立九年以來,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至2013年近十年來,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7相關法規
編輯
國家條例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8見義勇為事跡
編輯
一段視頻拍下了這兩位救人事跡,一個溺水者渾身濕透,躺在馬路上,一位年輕女孩跪在地上做心肺復甦,旁邊一人幫助救護。還有一位年輕男子渾身濕透的悄悄離開了。視頻引起網路熱議,為兩位英雄鼓掌,被稱為「最美戀人」[3]。
視頻中的兩個人就是王旭東和李晨陽兩位,年輕的小伙王旭東會游泳,但沒有專業訓練過,還是毅然的跳水去救助,之後悄悄的離開了;年輕女孩李晨陽曾做過三年的護士,懂得急救的知識,還有一位男子幫助,一起救助溺水者,這才爭取了救助時間。
王旭東的公司了解情況後,授予王旭東「見義勇為好青年稱號」,並獎勵5000元錢,號召全公司的人們學習。
Ⅲ 法律上怎樣界定見義勇為行為
見義勇為指公民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顧個人安危,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行為。見義勇為是社會良好的道德風尚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廣泛推崇和擁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也理應得到法律的保護。但在現階段社會之中,見義勇為者卻往往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流血又流淚」往往成為了見義勇為者的真實寫照。正是由於當前社會對於見義勇為者的法律保護力度不足,導致了在國家、集體財產或公民個人權益受到侵害之時,很多公民並不願意實施見義勇為的行為。這種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也會給社會主義法治的公平正義原則帶來嚴重損害。僅從現階段我國民事法律制度角度分析,民法對公民見義勇為行為法律定性不明確以及法律救濟途徑缺失是兩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一、見義勇為行為的法律界定
為了有針對性地研究我國民法制度體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首先有必要對見義勇為行為進行法律界定。
(2)進一步完善現階段法律規定。在當前的形勢下,除了要為出台專門的見義勇為保護法作出必要的准備以外,還需要對現有的相關法律制度規定進行進一步完善。首先,應當在《民法通則》中增加見義勇為的概念和表述,明確其法律地位和性質。其次,要明確提出見義勇為行為的補償標准,按照無因管理的原則確定賠償金額。筆者建議改變當前按照「受益人受益額」確定補償金額的做法,因為在司法實踐中,受益人的受益額很難得到確定。應當採取「受益人損失額」作為補償標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三,要改變現有民法法條的表述形式,提高法律約束力和強制性。第四,要在相關的民事法律中增加國家賠償的相關內容,作為見義勇為行為人的最後救濟途徑,確保侵害人或受益人因各種原因導致無法賠償的情況下,行為人能夠獲得合理的補償。
(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還應當充分整合利用社會資源,作為法律規定的完善和補充。例如可以通過設立見義勇為基金、開展見義勇為先進人物評選等,提高社會認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社會資源實現見義勇為代償。
Ⅳ 「見義勇為」本是美德,為什麼在秦朝卻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這種行為叫“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最早的出處是《易經》。《易經》有雲:“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也就是說,凡攻擊愚昧無知之人,是寇賊行為,會受到懲罰;對於抵禦或制止這種寇賊行為的人,應受到支持或保護。這是類似正當防衛的規定,當自身或社會受到侵害時,奮起出擊是受法律保護和鼓勵的。
就實施的原因與目的來看,秦朝主要是在人口少、通訊落後的條件下,用法律強化人們的膽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法律萬能的表現;法國法律則是將防治違法犯罪的任務從單純地由國家來承擔,變為由國家和社會共同來承擔, 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與利用資源,強化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的道德關系。
我們今天有沒有必要設定個“見死不救罪”呢?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為了另一個人的生命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我們也不能要求一個瘦小的老頭去和兇狠的殺人犯搏鬥。
秦朝連坐制將權力和責任放在了對等的位置,法律規定老百姓必須見義勇為,官吏們更要帶頭。所以,“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美德”這句話是不對的,至少在秦朝,它不是美德,而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Ⅳ 將見義勇為免責寫入民法典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見義勇為免責,主在免除救人者的後顧之憂。救人反被訛,受傷無人管,網路大炒作,對簿公堂上……面對著被人誤解的風險、救人成本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對見義勇為望而卻步、避而遠之。民法典對見義勇為的規定中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規定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法律對匡扶正義的支持,是司法對解圍紓困的肯定。民法典讓見義勇為者更有底氣、更有安全感,但切實消除見義勇為者的顧慮,不僅需要用法律溫暖救人者的心,還需要法官、檢察官在司法實踐中對證據材料的把握,對法律規則的適用,對公平正義的堅守,才能讓善行善舉在社會中得以弘揚。
見義勇為免責,旨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見義勇為者的身上,總有一種力量和精神,在鼓舞和感染著我們。將見義勇為免責寫入民法典,則是明確了法律對於道德的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離不開司法的力量,因此,法院在面對這樣的糾紛時,案件判決要基於法律法規、基於公序良俗、基於世道人心,為肯定見義勇為精神、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導向。民法典有序分攤了侵權人、受益人的各方責任,對行善者責任豁免,讓行善者的權利保障得以制度化、常態化。司法實踐中基於此作出的判決,對於鼓勵社會公眾見義勇為,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和諧、文明、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Ⅵ 中國法律對見義勇為的定義是什麼
「見義勇為」這一行為是在社會上應當得到大力提倡,是寓情寓理寓專法寓德的,是中華民族屬的傳統美德,是弘揚正義的體現,「見義勇為」在我國刑法上並沒有這一概念,但是刑法上的正當防衛與「見義勇為」有著密切關系,「見義勇為」在立法上僅僅體現在地方法規中,在地方法規中「見義勇為」的法律概念都不一致,見義勇為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待於國家立法部門進行完善,在實施「見義勇為」這一過程中,四川超躍律師事務所曹明江律師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實施「見義勇為」的過程中,罪犯已失去抵抗力(例如昏迷等),見義勇為 者若繼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侵害,刑偵、公訴機關可能會根據見義勇為者的手段、情節、目的、後果等進行指控,由人民法院依法認定是否構成犯罪。
2、在實施「見義勇為」的過程中,犯罪嫌疑人手持凶器負隅頑抗,極大可能傷害見義勇為者及其他人員,見義勇為者可從正當防衛角度出發,對犯罪嫌疑人實施防衛行為致犯罪嫌疑人傷亡,不承擔任何責任
Ⅶ 申請見義勇為的法律程序是怎麼規定的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前,對見義勇為的確認、獎勵和保護缺少相應的法律規范和保障,使得許多見義勇為不被人知曉。通過立法,對見義勇為給予法律肯定和支持,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弘揚社會正氣,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那麼,公民如何申請確認見義勇為呢?
1、一切個人和組織都可以反映有關見義勇為的情況,行為人可以申請確認見義勇為。如果行為人因傷殘等原因不能親自申請的,其配偶、父母、子女等,可以代為申請。
2、反映見義勇為情況或者申請確認見義勇為,應當在行為發生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提出。規定30個工作日,也是為了防止因時過境遷而導致確認工作的困難;而對反映情況和申請確認而言,30個工作日應該足夠。
3、反映情況或者申請確認,應當向行為發生地的區、縣民政部門提出。如果行為發生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區、縣,可以向其中的任何一個區、縣的民政部門提出,民政部門不得推諉。
4、反映情況或者申請確認時,應當提供有關線索或者證明材料。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沒有任何根據地申請確認,這給確認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巨大的壓力,不利於確認工作的正常開展,也不利於對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護,所以要求反映情況和申請確認時,提供有關線索或者證明材料,由民政部門調查認定。
根據規定,正常情況下,民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個人或者組織關於見義勇為情況的反映或者確認申請之日起90個工作日內,調查核實,作出書面的結論。確認為見義勇為的,做出確認的結論;不確認為見義勇為的,作出不確認的結論,並說明理由。之所以規定90個工作日,一方面是考慮到調查核實的實際需要,沒有一段時間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對行為人權益保護的需要,如果時間太長,顯然不利於行為人權益的保護。
有時情況比較特殊。如在違法犯罪案件中,對於某某行為是不是見義勇為,民政部門難以判斷,而需要根據公安或者是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的處理決定作出確認結論。此時,民政部門就很難在接到情況反映或者確認申請之日起90個工作日內作出確認結論。因此,《實施辦法》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民政部門應當在公安、司法等部門作出處理結論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結論。
Ⅷ 「見義勇為」,需要哪些政府部門認定
「綜治辦」和公安政府部門認定。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條例的實施,具體工作由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事機構(以下簡稱「綜治辦」)負責。
見義勇為行為的確認: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向「綜治辦」和公安等有關部門反映見義勇為事跡。「綜治辦」接到有關反映後,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及時了解、核實情況。
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配合。見義勇為行為經「綜治辦」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確認,並向社會公布。見義勇為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綜治辦」應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確認。
(8)見義勇為的立法擴展閱讀:
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
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
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