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講道德漫畫

講道德漫畫

發布時間: 2022-04-26 10:30:27

㈠ 關於講道德懂法制守規矩的漫畫

可以看看少女漫畫,因為其他漫畫大都會教壞孩子…動漫…大頭兒子,孔子,拉粑粑小魔仙

㈡ 關於道德漫畫的圖片

我最敬佩的老師——王老師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被愛包圍著有許多關懷過我內的人。細細想來容,是媽媽?不!是王老師。

媽媽雖然給了我生命,但是給了我更多知識的是您,王老師。

有一次,也許是我們不乖的原因,您一邊教訓我們,一邊哭著,教室里靜得出奇,發自內心的安靜,從沒有一個老師會為我們而哭泣,我們感到震驚。我們沉默了,那堂課我始終忘不了。

就像課文里所說的:「老師像老芭蕉,我們呢?是一個個嫩嫩的小芭蕉。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們每一次依依的交上作業本,您就一絲不苟地批改,即使下課的鈴響了,您也不知道歇息一會,就連一口水都不喝。即使是數學作業本,我們做錯的題,您也會給我們細細地講明白,直到我們都明白為止。

就像父親那首歌曲里所說的一樣,您是我們登天的梯,踩在您的肩上前行。……

老師如果您是春暉,我們就是小草!

老師如果您是河流,我們就是沙漠里的綠洲!

王老師我愛你!

㈢ 你看過哪些有哲理的漫畫

其實漫畫也不是大家所說的那樣,好像是不務正業或者沒有意義,它也可以和文字書本一樣給你們帶來認知和體會,而且有些哲理可以通過漫畫的形式來展現,它能夠帶來更加明顯的效果。那麼針對問題的提出,我給大家推薦兩部很富有哲學意義的漫畫,大家看完以後有不一樣的體會。

㈣ 看《假文盲》這篇漫畫寫一篇作文

這幅畫講的是:清晨,凜冽的寒風呼呼的刮者挾起地上的紙屑被寒風吹得亂飛狂舞,人們都在匆匆忙忙地往家裡趕。

「咦?真奇怪,這四位中年男子在母子乘車處的站台牌邊,幹嘛呀?難道說他們是文盲嗎?¼¼車牌旁邊站著一位抱著兩三歲孩子的中年婦女正在猜疑著。」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肥胖,一身華麗的打扮像是一個公司的大老闆,他很悠閑的站在那兒,還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接著是一個又高又瘦,穿著一件大皮襖,戴著個帽子的先生,這位先生乾脆就閉上眼睛,裝著一副不認識字的樣子,你看,第三位是一位縮著脖子的男子,他或許看見其他兩人都能站在那兒心裡有些不服氣,接著就乾脆排到後面。第四位的那個人,瞪著一雙小眼睛,心想我戴著口罩沒有人會認出我來你們在這樣等下去,不把你們的嘴巴吹歪才怪呢!

現在,社會上有某些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違反了社會公德,例如:在標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網吧、游戲廳里,一排排小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地玩電腦、打游戲;「腳下留情」的草坪上還是被假文盲留下一道道黃褐色的土徑;「禁止吸煙」的電影院里,一個個假文盲翹著二郎腿在「吞雲吐霧」;「不準亂刻亂畫」的旅遊景區,又是被一位位假文盲刻下「××到此一游」的語句……難道這些人不識字嗎?不,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和舒適,不但不遵守社會公德,而且還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一個冬天的早上,車站里寫有「母子上車處」五個字指示牌的上車通道處,站在那裡的卻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強體健的男士,而把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擠在了通道外,那對母子正用詫異的眼光看著他們:他們既不是殘疾人,也不抱著小孩,可為什麼他們卻站在母子上車處?難道他們是文盲嗎?不,他們有的穿著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鋥亮,有的甚至還戴著眼鏡,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能得到一點小小的利益,在眾人詫異的眼光下,仍擺出一副對指示牌視而不見的態度,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絲毫沒有想給這對母子讓位的意思。
從圖上四位男士的衣著得知,他們都是認識指示牌上的每一個字的,但是卻沒有付諸行動,把方便讓給最需要的人,還刻意地假裝文盲來逃避正確的公共秩序。在我看來,他們的的確確是「文盲」,不過在這里我所指的「文盲」並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個泱泱大國,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團結,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圖上的四個男青年卻連最起碼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談何文明、談何道德?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的並不罕見,有多少人為貪圖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讓真正需要給予幫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在現實生活中,我曾多次看見過這樣的情景:在人滿為患的公共汽車上,不少年青力壯的青年人穩穩當當地坐在位子上,而他們的身旁,卻站著白發蒼蒼的老人,但是他們卻沒有一絲讓座的表現,在他們的座位上「老弱病殘專座」的提示清清楚楚,他們卻熟視無睹;公園里,「不許攀摘花木」的牌子十分醒目,然而被攀摘的花木卻隨處可見;廣場上漂亮的垃圾果皮箱上的字格外耀眼,卻仍有人隨處亂扔果皮紙屑……這些「假文盲」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昭示出他們不道德的品行。他們不是學識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這樣,那將會是多麼可悲!這種不良的行為、思想已經漸漸在人們身上蔓延,如果不及時控制,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一個中國人,在公共場所應該多替他人著想,要時時想到自己不影響別人,多為別人提供幫助,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社會公德,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這一幅漫畫,讓我想起一句簡單而又賦有含義的話:「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就讓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觀念中吧
另一篇:
如今的社會已經走出了文盲時代,進入了高度文明的社會。物資極其豐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幾乎沒有不識字的。盡管如此,還是有少數人對一些簡單的字裝作不認識,這種人被稱為「假文盲」。著名畫家華君武曾畫過一幅名叫《假文盲》的畫,他藉助了漫畫的表現形式,對這種假文盲進行了強烈的諷刺。

在這幅畫中,畫著幾名身強力壯的男子,他們正站在「母子上車處」,等候公共汽車的來臨。而真正應該站在此處等候車輛的母子倆,卻被他們擠在了一邊。那位母親用求助的目光望著他們,希望他們能挪一點位子出來。但是,那些男子對婦女視而不見,對婦女旁邊寫著「母子上車處」的牌子熟視無睹,毫無理讓之意。難道他們真的不識字嗎?不,不是的,他們為了自己的方便,裝了一回假文盲。

過了一會兒,一輛公共汽車緩緩開來。那幾名男子一擁而上,在公共汽車上搶到了最好的位子。而那位母親,抱著孩子最後一個上車,站在那些男子的旁邊。車開了,在晃晃悠悠的車廂里,母親緊緊地抱著孩子,顫顫巍巍的站著,生怕摔了一跤,傷著自己的孩子。這時,車上的喇叭傳來響亮的聲音:「乘客們,您好,歡迎您乘坐本路電車!公共汽車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如果您的身邊站有老、弱、病、殘、弱,請您主動讓個座,本車全體員工向您表示感謝!」那位母親一聽,心想,這回該有個人給我讓個座了吧!果然,那幾名男子先是一愣,但後來,他們有的擺弄自己的眼鏡,有的閉目養神,有的則繼續看報紙,沒有一個人為這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讓個座。他們都心安理得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這位母親徹底失望了。她收回充滿希望的目光,默默地抱著孩子,一聲不吭。

看完這幅漫畫,你是否想到了什麼?是的,那些人並非文化文盲。他們是愛心的文盲,是精神的文盲,是品德的文盲。他們缺乏奉獻,他們不懂得什麼叫愛,什麼叫品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只為自己的方便而造成他人的不便,為自己的快捷而損害別人的權利。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希望社會上,這種「假文盲」能夠越來越少,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讓溫暖的陽光灑遍每一個角落《假文盲》觀後感

漫畫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性的圖畫,畫家從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誇張、比喻 、象徵等手法來諷刺、批評或表揚某些人和事,看完了著名漫畫家華群武畫的這幅假文盲,我深有感觸。
這幅畫是畫一個車站的場景。
道口旁邊立著一個大牌子,上寫「母子上車處」顧名思義,這個道口是為母子提供方便的,而那裡卻站著四個大男人,他們中間有學生、有軍人、有醫生、有教授,看上去,他們都很有文化,但是,他們卻戰在了不屬於自己的道 口處,把真正的一對母子擠到了外面,他們一個個若無其事,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錯。有這么一句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夥兒看到這四個大男人的舉動,一定會覺得他們很沒素質,很沒教養。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是存在著的,每個小區里都有花壇,上面都會立著「保護花草」的牌子,可是有些人卻故間上去踩,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把它們都踩死了。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大街的柏油馬路上,設的盲人專用的通道,有些人專門到上面去走,自己不是盲人,卻享有盲人的特權,好好的馬路不走,偏要走盲道,這又是意呢?還有的人把自己的自行車都停在盲道上,這就為盲人帶來了不便,他既然是盲人,我們就應該幫助他,為他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應該讓他們行走困難,最最可氣的是在我們的學校里,同學們總是愛往桌子上刻字,好好的桌椅被弄的肢體不全,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啊!
說他們顧著自己吧,這樣做圖什麼呢?說他們沒文化吧,他們又不是不認字,這一個個假文盲不顧自己的面子,就做出那些不道德的事來。就算文化修養再高的人,做出這樣的事來,他在我們心中的高大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質,不犯不道德的錯誤,這樣,才是這幅漫畫的中心思想,才可以使國家更富強

㈤ 觀《假文盲》漫畫有感

我很喜歡看漫畫,因為幽默恢諧的漫畫令我忍俊不禁。而今天,我看了漫畫家華君武的作品——《假文盲》,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圖上畫著一個車站,站前立著塊牌子,牌子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母子上車處」。這是車站人員為了方便帶孩子的婦女上車而設計的。牌子後面站著四個人高馬大的「婦女」。定睛一看,原來是四個身強力壯的男人。咦?他們既不是女的,又沒帶孩子,怎麼會站在了「母子上車處」呢?難道他們是文盲,看不懂牌子上的五個字?不像啊,你瞧,最前面的一個男子,一臉的冷漠,挺著他的「將軍肚」,顯然是個企業家。後面是一個身材高大的軍人。他眯上了雙眼,好像在嘀咕:我是個軍人,保衛國家,理應受到優待。第三位,是個知識淵博的「眼鏡先生」,他見到前兩個人都站這兒了,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地站在了這。第四位帶著口罩,肯定是個醫生,呵,在醫院里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出了醫院,換上便衣,就不吃那一套了。這四個男人站在這兒,卻毫不知羞恥,心安理得。而站牌後面卻站著一個弱不禁風的婦女,手中還抱著個未滿周歲的孩子。她顯然是被那四位男子擠到一邊,卻一聲不吭,只得不滿地看著。�

我對這對母子充滿了同情,同時又對這四位「文盲」男子充滿了憎惡。這幅漫畫畫於一九八九年一日,然而今天,「假文盲」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公共汽車上的「老幼病殘」座上,卻坐著一些腿不瘸、耳不聾、手沒斷、眼沒瞎、牙沒掉的人;草地上,立著「小草依依,請多關照」的牌子,但卻露出一條「羊腸小道」;在公共場所,牆上明明寫著「請勿吸煙」,卻依然有人在「吞雲吐霧」;一些醫生對醫院的規定視而不見,不顧後果地給病人推薦葯物,以求得到高額回扣;一些貪官無視國法,利用自己的職位謀取錢財;一些商人為了牟取暴利,不擇手段地製造「三無」產品。難道他們是文盲?不,他們是德盲!�

讓《假文盲》這幅漫畫來擦亮那些不講道德者的眼睛,洗滌他們心中的污點,那麼在不久的將來,類似「假文盲」的現象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幅幅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㈥ 關於校園文明、道德禮儀的四格漫畫的故事

1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2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3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㈦ 一幅講道理的漫畫

幾米 的啊~
個人挺喜歡

㈧ 急尋"迎奧運,講文明,好習慣,伴我行"的---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的漫畫謝謝!!!!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我們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級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卻給媽媽當了回老師,而且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全家。用媽媽的話說,我不僅改變了媽媽,而且通過改變媽媽,改變了媽媽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為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著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裡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里吃著零食,聽著音樂,愜意極了。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著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為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為「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周,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背著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為。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老奶奶回答說:「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為紅燈是可以通行的。」我把這個故事送給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你們的言行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您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們是古老的文明古國吧!
我要用親身經歷的這件小事告訴同學們,我們的言行也是可以影響改變大人的!不信你試試吧!讓我們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學生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大。
===================================================================

文明禮儀伴我行
八年級 宮亞明
我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為「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為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廣大公民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自覺遵守,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現象發生。
比如,在公眾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馬路邊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廣播電視報》就報道說:木樨地科技會堂東邊的馬路邊就成了計程車司機的露天廁所,以致於隔百十來米就能聞著味兒,居民意見很大。居民意見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沒遮沒欄的在馬路邊上說方便就方便,的確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過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讓外國人看見了,還不會恥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低,因為你的方便讓整個民族受歧視,受牽連,成何體統?對得起養育你成長的祖國母親?

================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准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高一(1)班 鄧雪雯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一些人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每次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父親、母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在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嚴格的禮儀習慣,更何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古國呢。
現在,我們國家對文明禮儀越來越重視,比如推行文明禮儀操;出版《文明禮儀普及讀本》;開展「首都市民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四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移開,他們額頭上的汗珠一顆接一顆地往下流,可他們無暇顧及。看到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國文明禮儀教育取得的成績。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我們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級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卻給媽媽當了回老師,而且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全家。用媽媽的話說,我不僅改變了媽媽,而且通過改變媽媽,改變了媽媽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因為奧運會官員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頭到處都擺著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裡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里吃著零食,聽著音樂,愜意極了。快到東直門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著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為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回家的路上,機場高速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好多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為「講文明、護環境」的大使。上周,我們全家去爬香山,賞紅葉,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背著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為。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電視里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老奶奶回答說:「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為紅燈是可以通行的。」我把這個故事送給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你們的言行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您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們是古老的文明古國吧!
我要用親身經歷的這件小事告訴同學們,我們的言行也是可以影響改變大人的!不信你試試吧!讓我們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學生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大。
===================================================================

文明禮儀伴我行
八年級 宮亞明
我國是禮儀之邦,素來講究禮貌。孔子以為「不學禮,無以立」;漢代賈誼則把是否講禮、守禮看作是人與獸的區別。在現代文明社會,講文明,懂禮貌,這種美德是應當得到大力弘揚的,因為它對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廣大公民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自覺遵守,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現象發生。
比如,在公眾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摳腳丫;聽他人講話時,東張西望,不屑一顧;上公交車時,蜂擁而上,爭搶座位,甚至大動干戈;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馬路邊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廣播電視報》就報道說:木樨地科技會堂東邊的馬路邊就成了計程車司機的露天廁所,以致於隔百十來米就能聞著味兒,居民意見很大。居民意見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沒遮沒欄的在馬路邊上說方便就方便,的確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過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讓外國人看見了,還不會恥笑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低,因為你的方便讓整個民族受歧視,受牽連,成何體統?對得起養育你成長的祖國母親?

================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說:「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著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准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衛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高一(1)班 鄧雪雯
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
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賴,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成功。周恩來一生鞠躬盡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等一一握手道謝。周總理是尊重他人的典範,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一些人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現代社會的確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大雅之堂」越來越多,誰也不會願意成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須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每次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父親、母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在日本這個國家都有嚴格的禮儀習慣,更何況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古國呢。
現在,我們國家對文明禮儀越來越重視,比如推行文明禮儀操;出版《文明禮儀普及讀本》;開展「首都市民文明禮儀風采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四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車移開,他們額頭上的汗珠一顆接一顆地往下流,可他們無暇顧及。看到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會被他們所感動。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國文明禮儀教育取得的成績。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