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實踐決定

道德實踐決定

發布時間: 2022-04-26 10:34:19

道德的本質是由什麼決定的

道德的本質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1)道德實踐決定擴展閱讀:

道德作為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㈡ 大學生如何實踐誠信道德

大學生如何實踐誠信道德

1、輕諾則寡信:我們承諾的前提是我們有能力去實現我們的諾言,當我們不能完成別人的 委託時,我們要說「不!」,而不是虛榮地吹牛。並且說「不」後不要有自責之心,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你不能做所有的事很正常!當然,一旦我們做出了承諾,就該努力完成任務,牢記一諾千金的故事!

2、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想必大家都知道「曾子殺豬」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誠信不是誇誇其談,而是要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實踐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就是如此。細節還有很多,如考試的時候不去作弊,提交簡介的時候不過分誇大等等,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細節。

3、分清事實,恰當誠信如果一個歹徒要搶劫時,還對他報以誠信,講出個人的真實信息,那就是誠信過頭了。誠信,是要有利於大家的幸福生活,遇到敵人時,則要 見機行事,正確應對。

4、積極宣傳,影響他人,造福社會:我們大學生光自己閉門修身是不行的,我們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我們要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為此,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宣傳誠信的意義,促進社會向前發展。

5、應該先從思想上牢牢樹立誠實守信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然後將之付諸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去。從而做好自己,以影響他人。最後,我們還應自覺承擔相關的宣傳責任,使社會建立一種良好的氛圍,最終社會和諧,人們幸福。

㈢ 道德是有什麼決定的道德是由什麼決定的是指道德的內

1.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此外,道德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我們大一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整理的課後習題的答案,你要麼?

㈣ 每個人道德形成歸根到底取決於

個人道德

㈤ 道德是由什麼所決定的

道德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㈥ 道德與法律在實踐生活中的作用

自人類進入階級社會,法在道德基礎上產生,人們對二者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便爭論不休。中國歷史上「王」、「霸」之爭,便是一例。本文主旨在於闡明社會生活中「德本法助」的思想。 一、道德、法之聯系與區別 道德是一定社會用以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是靠社會輿論、各種形式的教育、傳統習慣、特別是人們的內心信念而起作用。它隨人類社會產生而出現,用以調整經濟關系棗食物的獲取與分配,以防因有人不勞動或多佔而致人餓死。後隨生產發展、剩餘產品出現,道德對不勞或多佔的譴責不那麼強烈了,其調整經濟關系的作用也隨著調整范圍的擴大而不象原來那樣突出了。到階級社會,統治者把有利於自己的部分道德習慣上升為國家意志,把自己對生產資料的佔有合法化而出現了法。法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的總和。 不能從道德、法的起源與概念可知,法源於道德,且最初二者皆以調整經濟關系為主要目的,緊密聯系,從不同角度調整社會生活。但二者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道德與法的調節范圍不同。法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對達到危害統治階級社會秩序程度的行為予以制裁;道德不僅要干預法之范圍,且要廣泛干預法不能觸及的領域,可以說,其干預的是一切有關個人和社會的行為。 其次,道德與法的作用時效不同。法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隨階級對立的出現、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會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道德則伴隨人類社會的始終,只要存在人類社會,道德就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再次,道德與法的平等性表現不同。法學界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無論何人,同罪同罰。這固然體現了法的平等性,但其背後,又隱藏著不平等性。因為人的知識、智力水平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地域、民族的不同等,就決定著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盡相同,同罪同罰的不平等性就很明顯。相對而言,道德對不同知識、智力水平,對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的地域、民族,要求也不盡相同,這種表面的不平等,卻正是其平等性的體現。 從道德、法之起源及二者的聯系、區別,可以看到:在社會生活中,二者的作用應是德為本、法為助。 二、道德、法與人的完善 上述談及,道德與法是依靠不同的力量來實現的。道德主要訴諸社會輿論和個人覺悟,或者說更主要的是訴諸人的良心,靠人的內心信念來實施,通過輿論的監督,使人發自內心的反省,以達到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目的。法則依靠國家強制力,通過外在強制,通過違法後的制裁措施,使人震於法之威而服從法的規范。實際上,內心的反省與外在的強制,從人的自我完善而言,其作用恰象辨證唯物主義所講的內因與外因的關系。 社會是復雜的,人的成長道路是曲折的。無人監督下壞事的做與不做,更多地取決於個人平時所受的道德教育,而非懾於法威。可見個人的人格完善,道德教化是主導。子雲:「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①說明我國古人就已經認識到道德在人格完善和社會生活中的中心作用。 道德的主導作用還在於能防患於未然。古人雲:「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道德教化能使人自覺抵制不道德行為發生;法則是不法行為發生後的制裁措施,治標而不治本。社會生活的中心目的應在於防止不法或不道德行為的發生,即要「防」字當頭。 由此,道德與法在人格完善中的作用是:德本法助。 三、道德、法與社會穩定 社會的穩定是道德與法共同作用的結果,二者不可偏廢,但道德對社會的穩定又起著主導作用。 立法的目的在於行法制,法制的中心環節是依法辦事。具體到我國,法制有四個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備的法可供遵循,就需要立法。立法者除熟悉法律業務外,還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否則就會出現一些維護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的法而帶來社會混亂,歷史上隋文帝、煬帝的作為可為借鑒。文帝晚年,因驕傲、猜忌心理的發展,規定「盜一錢已上,皆棄市」,甚而「三人同竊一瓜,事發即時行決」,引起社會大亂。煬帝弒父殺兄,「敕天下竊盜以上,罪無輕重,不待奏聞皆斬」②,結果激起民變,隋政權亦被推翻。可見立法者的道德素養關乎國家的興衰、社會的治亂,不可不重。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是要求一切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實際上,執法者的道德修養就決定其是依法辦事,還是以一己之好惡出罪入罪。 即:沒有道德的保障,法制的實施是不可能的。 在社會秩序的穩定中,德本法助是我國古人早已認識的道理。漢初君臣看到秦朝凡事「皆有法式」,「法繁於秋荼,網密於凝脂」③所導致的「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狀況,認識到要治本必「行仁義、立學校、興教化」,為此,西漢時期約法省禁,成就文景之治的繁榮局面。 唐初君臣認為:「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④是以唐初注重以德化人。貞觀四年,「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⑤出現了被封建史家譽為「太平盛世」的貞觀之治。 中西比較,亦可得此結論。據1996年3月11&127;日《人民日報》載:美國的犯罪率與刑事案發率為中國的30倍。死於被謀殺人口比例是中國的5倍。&127;強暴犯罪率是中國的18倍。刑滿釋放後的重新犯罪率為中國的5倍以上。與中國相比,&127;美國一向被認為是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以上數字清楚說明,法不能決定社會是否穩定。通過道德教化而輔之以法,才是實現社會治平的真正出路。 四、道德、法與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以法律為邊界」,厲以寧先生如是說,在此體制下,經濟要有個:「籠子」,「這個籠子就是法律,任何單位的經濟活動,都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這個邊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一切活動都要根據法律。」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法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強了,這就要求有健全的法,並嚴格依法辦事。因而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制的力度要加強。有人就片面認為,市場經濟時期,道德的調節作用無關緊要,可有可無。在此觀念指導下,前幾年出現了「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假冒偽劣、欺詐活動成為社會公害,……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蔓延」⑥的狀況,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徵」,「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又說:「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倡公平競爭,反對爾虞我詐,反對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資產階級「為我」哲學。它要體現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為此就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因為「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就談不上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離開了思想道德建設,也就談不上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的調節作用不是應該削弱,而是應該加強。 總之,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體現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體現社會主義的特徵。法制建設是市場經濟的有力保障,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偏廢。

㈦ 為什麼說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回。不同的時代答、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7)道德實踐決定擴展閱讀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㈧ 在一個人的心態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在一個人的心態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實踐起決定作用。社會實踐版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權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

(8)道德實踐決定擴展閱讀:

社會實踐的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㈨ 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

1、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㈩ 道德的本質由什麼決定

道德的本質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道」指的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大自然的次序關系,這個很容易理解,春種秋收,這就是道;蘋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陽升起,晚上月亮出來,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

(10)道德實踐決定擴展閱讀: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熱點內容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