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非人治

法治非人治

發布時間: 2022-04-26 12:55:11

法治是什麼--淵源、規誡與價值(4)

二、法治的主要規誡
(一)富勒、萊茲和菲尼斯的界說富勒在《法律之德》一書里把法律之德區分為內在之德和外在之德,認為法治是法律內在之德的一部分1.在他看來,具備法治品德的法律制度由八個要素構成:一般性、公布或公開、可預期、明確、無內在矛盾、可遵循性、穩定性、同一性2.富勒的八項要求中的第一項「一般性」其實指的不過是應該有法律規則,其他七項都是關於法律規則怎樣才能夠被遵循。可以說,這八項要求表述了法治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有規則,二是規則必須能夠被遵循。這兩個原則在邏輯上並沒有超出我們在前文提及的亞里士多德關於法治的形式要件的兩個方面,但在實體上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內涵。應該注意的是,這兩個原則表面看起來與我們經常說的「有法可依」、「依法辦?quot;頗為相似,但細細推究起來,卻是很不相同的3.富勒的重心放在」法律可依「。也就是說,為了能夠被遵循,法律必須具有某些品德。有的學者認為,富勒的後七項要求表述了合格的法律應當具備的兩個特徵:」可知性「和」可用性「。也就是說,為了讓規則的接收者知道他們被命令去做什麼,命令必須是公開的、協調的、不矛盾的、清楚得足以明白的,而且不能改變過快;為了規則的接收者去做他們被命令去做的事情,命令必須是可預期的(不溯及既往)、不相矛盾或抵觸的,並且在物理上、精神上或環境上不是對被命令的人來講不可能遵循4.還要注意的是,富勒認為,他所歸納的法治原則是法律存在的必備要素,一種法律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必定與法治相符合,因為在法律和道德之間存在一種本質的聯系。
萊茲也把法治看做法律制度的一種重要品德。他指出,廣義的法治指一切人都服從法律並受法律的統治。但是,按照政治法律理論,法治又作狹義解,表示政府應由法律來統治並服從法律。這種意義上的法治理想通常用一個習語來表達:「法治而非人治」,但這句話的意思又是模糊的,因為政府的治理必須既通過法律也通過人。有這樣一種說法:法治意味著一切政府行為必須基於法律並由法律賦予權威。萊茲問道,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同義反復呢?因為不由法律賦予權威的行為不可能是作為一個政府的治理行為,它們不具備法律效果並通常是非法的。萊茲認為,如果區分作為政治概念的「治理」和作為法律概念的「治理」,同時區分專業意義上的「法律」和非專業意義上的「法律」,那麼就可以避免同義反復。因為,法治所訴求的是作為政治概念的治理,即有權勢的人和官府里的人像其他人那樣服從法律;法治意義上的法律不是律師眼裡的法律,而是非法律專業的普通人眼裡的法律,即一套公開、普遍並且相對穩定的規則。不過,萊茲馬上補充說,法治原理並不否認法律制度既由公開、普遍和相對穩定的規則,也由特定的、細節性的規則構成,後一種規則是行政官、法官和律師一類人手裡的十分重要的工具。法治原理所要求的只是特定規則的製作必須受公開的相對穩定的一般規則的指導5.萊茲接著指出,法治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應該受法律的統治並服從法律;二是法律應該讓人們能夠受其引導。他認為,應該關注的是後一種含義。因為一個人只是在不破壞法律的意義上遵守法律,只有當他的法律知識構成了他守法理由的一部分時,他才服從法律。所以,法律要被人們服從,就必須能夠引導人們的行為。為此,他提出了法治的八條原則:第一,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公開的和明確的。這是一條最根本的原則。第二,法律必須是相對穩定的。第三,必須在公開、穩定、明確而又一般的規則的指導下制定特定的法律命令或行政指令。第四,必須保障司法獨立。第五,必須遵守像公平審判、不偏不倚那樣的自然正義原則。第六,法院應該有權審查政府其他部門的行為以判定其是否合乎法律。第七,到法院打官司應該是容易的。第八,不容許執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歪曲法律。6

❷ 到底是人治好,還是法治好

對比中西方現在以及歷史結論,當然是人治好,法治不人性。西方體系特別是西方現代政治,都是偏向人治型的法治,而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重法治,不人性。秦朝因法而強,也因法而亡,因為秦法太繁復太具體,漢高祖入關中廢除一切秦法,只和百姓約法三章,這就是一種撥亂反正,重新回到人治的一面。但是中國自戰國確立法家思想以來,政治統治者為了方便御下,都喜歡嚴肅法律偏愛法治,這使自上而下形成了全國性的共識,這種中國特色的偏激的認識,現在仍然在毒害我們,一旦發生某些因為無法可依執法不嚴的事件,就會認為是法律不完善,需要繼續加強補充更多的法律條款,並繼續強調要法治,豈不知這種不斷加碼的法律,最後不過是秦法的翻版,最後必然是禍國殃民。
然而為什麼會這樣呢,中國明明一直是偏法治,卻還要加強法律呢?這就牽扯到中國法治的另一個特點愚民了,是法家都會推行愚民,讀過韓非子商君書就會發現,除了大量的以法治國的部分,其餘的中心思想就是愚民,只有百姓們變的愚蠢了,才會聽話更有利於統治者。所以讓你以為一切都是沒有法治的結果,為了讓你們生活的更好,需要更多的法律里加強法治,但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真的需要那些與自己日常只有一點關系,甚至毫無半點關系的法律么?答案是不要需要,那麼就給你灌輸不法治的壞處,人治的危害,借具體的事件增強這類刺激,以為所以的錯都是人治造成的,卻閉口不提人因何能治人,因為有法的存在,權實際無法制約人,能制約人必然是一個法,國王想殺人也得造個借口,無端殺人就會被指責,那個借口就是法,謀反啊不敬啊什麼的。所以人治沒有法治的殺傷力大,但凡極端法治的社會,必然是愚民的,民眾普遍自願要求法治,把不法治認為是一切錯誤的根源,人治的社會不會這樣關注個別人有沒有遵守法律,有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亦如人治的歐洲中世紀絕不會出現,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這種論調,因為貴族特權是常識,一律平等才奇怪?但是法治的中國就會很痛恨,因為法治的觀念深入人心,有人不遵法就會被指責,這也是偏重法治的一種現象,但是歸根結底法治,治的根本就是底層百姓,上層階級才是收益者,法律條款都是有利於上層階級,而奴役驅使下層民眾的,於是極端法治社會才會出現權大於法的現象,這不是人治造成的,恰恰是法治發展到極端的產物,法的根本就是統治管理百姓,由制權者解釋法律,人治不會讓法律違法人性,只有法治才會這樣,中國一直以來就是重法治,統治者鼓吹法治的好處,誹謗人治的不好。好好理解這個吧,不要被政治導向牽著走,繼續被驅使為愚民。
再完善的法律,也會有它的漏洞,會被刻意鑽盈變相發揮,法律再完善也解決不了現實中不斷增加偶發的問題,這就是個最簡單的熵增課題。
中國偏法治,法律太多太繁復,輕視人性化,這種狀況沒有改變。反過來看西方的法治,他們是偏人性化,也就是更趨向於人治。法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執政者是民選產生的,也就是說這個人上台可以實現這部法律,下一個上台的或許就廢除了它。但是在中國這種情況就絕對不會發生,能否蕭規曹隨成了現任領導,考核下任接班者的必要科目,所以中國就是這種所謂的法治,法律條款只會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繁瑣,不重人性。不法官員鑽法律漏洞,藉助刻板的法律做事。到頭來再被歪曲成是這個官員人為的錯解法律,是人為的施政過失,同時也是法律出了問題,不完善。於是把這一結果以為是人治的不好,繼續增強完善法治,殊不知卻恰恰是刻板的法治導致的結果,這根本就是惡心循環。
所以,就我的觀點來看,人治好於法治。

❸ 管理為什麼提倡法治而非人治 豆丁網

因為法治可以帶來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而人治都是會受到上級的約束,妨礙司法公正

❹ 人治與法治在哪方面不同

一、強調內容不同:

法治」強調法律至上,「人治」強調領袖至上。「法治」強調法律至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和任何其他規則相比較,法律在治理社會活動中,在規范人們交往行為中具有至上性和首選性;其二是與任何組織和個人相比較,法律是至上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因此,法治國家要求執政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普通公民一樣遵守法律.

「人治」強調的領袖至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掌握國家權力的領袖的意志高於法律,他可以一言立法,也可以一言廢法;其二是掌權國家權力的領袖決定國家的重大事務.他依靠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把自己的意志貫徹到整個社會並使之得以執行。

二、意志來源和代表性不同

法治是多數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的表示,全民意志的表示;而人治是一個人的意志,憑批示。如古代帝王經常凌駕於法律之上,僅靠皇帝一個人的意願來決定。多數人之治和個人之治,都是治理,但意志來源和代表性不一樣。這是法治和人治的最重要的區別。

三、政治思想

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人治主張依靠道德高尚的聖賢通過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儒家重視人治,主張為政在仁;法固然不可缺,但執政者「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主張君主以身作則,施德行仁,並尚賢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禮治,以達「文武之治,布衣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的境界。主張把人治與禮治、德政結合起來。

❺ 法治與人治法制德治有什麼區別

法治與人治法制德治區別,具體如下:
1、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2、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3、人治就是個人或少數人因歷史原因掌握了社會公共權力,以軍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倫理等物質的與精神的手段,對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其他成員進行等級統治的社會體制。人治是儒家學說倡導的一種的治國理論,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4、德治是指以禮樂教化來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將遵守社會等級秩序及其行為規范變為一種自覺,從而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對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動地心悅誠服,而不是靠嚴刑峻法來迫使人民畏敬。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❻ 法治比人治有哪些優越性

法治與人治相比較,具有十分明顯的優越性。這個「優越性」一般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一、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講的,法治優於一人之治(即人治)。夜就是說,依照法律決策優於一人的決策,法律不受人的感情因素的影響而能作出公正的裁決。

二、法治有監督體系,能有效的防止個人專斷和腐敗。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已成為一條公理。

三、法治能客觀的反映和作用於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要求主體平等、交換自由與主權明確,要求合法權利得到可靠保障,而這些只有通過實現法治才能全面達到。

四、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沒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就沒有保障,也不能發展。要建設民主政治,就必然要實行法治。盡管這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但最終走向法治是不可避免的。

❼ 到底是法治還是人治

總的來說,還是人治。

原因在於,老百姓會背八榮八恥,包括大量網民會背各種各樣的民主自由法治理念,卻鮮有人明白何謂法治。

這與老百姓是否認可、是否有反對黨沒有半毛錢關系。日本、新加坡、台灣都數十年一黨把持政權,新加坡的嚴刑與肉刑一直飽受爭議,並不影響三地形成法治氛圍。很多時候,「沒有反對黨」能回答很多政治問題,並且在網上可以避免被問專業問題,的確是個很巧妙的高大上答案。

最關鍵的是大家都膚淺的背誦文字,以為有法律,按法律做就是法治,法律高於一切就是法制。

舉個剛剛發生的事情。剛剛我下樓散步,回到小區門口。一個搬家公司的卡車司機和門衛在爭執。
小區大門掛著「禁止大型貨車進入」。那究竟什麼算是「大型貨車」呢?還是有保安大叔來「目測」一下。

很明顯,小區有「區規」,但「法律條文」的模糊,導致形式上已經達到「依法辦事」,但實際上還是「人來判定」。保安大叔擁有判定權,而不是法律或者條文有判定權,仍然是「人治」

另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我國法治真正起步還是在八十年代之後。而判案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空白,需要人為填補。例如郭敬明與庄羽的抄襲官司,之前都是沒有相似案例的。需要人為認定。但認定之後,就能給後面的相似案例做參考。這就是法治的完善。

所以,我國的法治道路還有相當長要走。一方面是因為起步晚。一方面是因為法治精神並未深入人心。

❽ 法治原則主要有哪些內容

法治也稱「法的統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內依法進行管理的一容種國家組織原則。其核心內容是:依法組織和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與法治對立的主要是人治。凡是法律權威高於個人權威的都是法治,而法律權威屈從於個人權威的則是人治,法治和人治絕不可能結合起來的。法治一詞並不意味著只是單純的法律存在,它是要創造一種法律的統治而非人的統治,也就是說,法的權威高於人的權威,由法律支配權力才是法治的根本。

熱點內容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
民法典刪除的法律 發布:2025-01-13 12:44:02 瀏覽:711
刑法人員 發布:2025-01-13 12:36:07 瀏覽:865
法院沒給票據 發布:2025-01-13 12:33:17 瀏覽:995
什麼是職業道德含義 發布:2025-01-13 12:32:26 瀏覽:147
江西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3 12:31:05 瀏覽:978
上海達堯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13 11:48:29 瀏覽:506
法學會如何 發布:2025-01-13 11:35:25 瀏覽:11
最新貨車法規 發布:2025-01-13 10:48:5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