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實現
⑴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
要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⑵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2)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實現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②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③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④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
參考資料: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⑶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3)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實現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切實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國體政體、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這一核心要義的提出,彰顯了我們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從根本上劃清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本質區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前進。
⑷ 依法治國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是什麼
一、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原則體系和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其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
(1)憲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依法治國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部首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的權利保障書。
(3)"法律至上"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難以實現。
二、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4)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實現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原因:
歷史教訓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發展需要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問題挑戰
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3、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⑹ 什麼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核心及依法治國所要實現的政治目標是什麼
依法治國是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專治屬國理論、制度體系和運行狀態。
其核心是:依法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
依法治國的法是指憲法和法律。
憲法和法律在我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
⑺ 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應"五個堅持"五個堅持是什麼關系
「五個堅持」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專堅持依法治國和屬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五個堅持」是依法治國之本,不能有任何動搖。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第一基礎。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依法治國為人民,人民需要依法治國,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就是最大的保障人民權益。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保證法律神聖、威嚴、尊嚴的唯一秘訣。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是用震懾與懲罰疏導社會,是立規矩,樹標准,通道路;德治是用思想與情感疏導社會,是熏陶,是感染,是春風化雨,是潛移默化。兩者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兩大支柱。法治啟迪德治,德治促進法治,兩者相輔相成。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這也是建設法治強國的關鍵。只有求務實,才能獲得真發展。
⑻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依法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答代化」,也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⑼ 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什麼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五個原則」,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二者共同發揮作用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需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9)依法治國的目標是實現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