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去極端化調研報告

法治去極端化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4-26 16:34:45

1. 如何將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落實到工作中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已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17年3月29日通過,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該條例對規定了去極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明確了去極端化工作領導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規定了去極端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對有關社會群團組織和公民在去極端化工作中的職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也在條例中作出了詳細規定。這讓呼圖壁縣各族幹部群眾紛紛點贊,有了條例,「去極端化工作」就更加常態化、規范化、法治化了。

呼圖壁縣縣委統戰部 幹部
韋小強說,「《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的實施,讓我們在開展去極端化工作中有法可依、執法有據。作為統戰去極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讓我們在開展去極端化工作中,更有了底氣,有了信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組織全縣廣大幹部職工群眾開展好去極端化條例的宣傳教育,以更加高昂的氣質,開展去極端化工作。」

「自治區出台了去極端化條例,當中對文化部門的工作職責和義務做了明確規定,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有法可依。」呼圖壁縣文化稽查大隊大隊長韓小剛說,「作為文化稽查大隊,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條例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出版、印刷、發行、銷售等含極端化內容的出版物、音視頻等非法宗教宣傳品和非法宗教網路傳播的依法治理工作力度,堅決抵禦非法宗教對文化市場的滲透。」

2. 如何做好"去極端化"教育宣傳工作


一、思想的問題用思想的方式去解決,加強全村幹部群眾的宣傳
教育,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是強化黨員幹部的培訓,提高「認知」水平。闊納色納甫村「兩委」與住村工作組配合,利用每周一的「宣講日」、每周三的「學習日」,對全村黨員、村級幹部、治安中心戶長、返鄉大學生、村民代表分層分批進行了14次專題學習培訓。利用每周一「升國旗、向國旗宣誓」全村群眾聚集的機會,向廣大群眾進行宣講,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同時,針對黨員幹部深入開展「四不承諾」活動,採取「自己查、組織點、群眾幫」的方式,讓全村黨員幹部認真踐行「四不承諾」並進行自查自評發言,走出「三個認識誤區」,劃清「三個界限」,統一了思想認識。
二是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分裂教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群眾思想。闊納色納甫村以烏恰鄉逐村大宣講工作為契機,在全村深入開展大宣講工作,分別對5個村民小組共1023人進行了宣講,覆蓋率100%。宣講由村幹部和住村工作組的5名幹部組成,一天一個小組進行培訓,做到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宣講圍繞「認清宗教極端思想的邪惡本質和嚴重危害」「做合格母親」「覺醒吧!維吾爾族兒女」和「維吾爾族同胞,我們要走向何方?」「美麗家園不容破壞」「法治喀什」、嚴打期間本縣市鄉鎮被判人員案例等主題,採取與文藝表演、群眾提問等相結合的方式,受到了全村群眾的熱烈歡迎。為配合宣講工作,村裡還將英吉沙縣組織編印的《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敵人》《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及英吉沙縣35年的巨大變化》《英吉沙縣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宣傳手冊》《英吉沙縣民族宗教政策法制基礎知識讀本》等學習宣傳材料,分別發放到了全村「十戶長」手中,每周三由「十戶長」組織周圍群眾學習討論,對宗教極端思想的本質和危害進行大揭批,全面提升了群眾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的思想覺悟。
二、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去解決,大力開展文體活動,不斷淡化宗教氛圍
大力實施文化興村戰略。縣鄉兩級積極籌措資金450餘萬元,新建街景長廊250米,打造出5萬平方米的木雕特色街區,增加了村民收入,把廣大群眾注意力集中到增收致富、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上來,使村民抵禦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能力不斷增強。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闊納色納甫村投入2萬元建造了群眾大舞台,積極組建了一支由80後、90後青年隊員參加的文藝隊,自編、自導、自演反映民族團結、歌唱偉大祖國、揭露宗教極端思想等一批充滿鄉土氣息的「去極端化」節目。同時,每周組織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2014年,闊納色納甫村共開展大型麥西熱甫活動5次,開展籃球、拔河等各類文體活動50餘場次,開展文藝演出20餘場次,參加人數為4000人次。
依託木雕村的資源優勢,還舉辦了木雕技能大賽、泥瓦匠砌牆大賽、刺綉大賽、果樹修剪大賽、婦女靚麗工程形象展示。2014年,村裡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40名、「十星級文明戶」153戶,樹立了群眾身邊的能人巧手典型、好人好事典型,弘揚了現代文化,形成了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風貌。
三、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在全村大力實施「暖民心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使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一是貫徹落實英吉沙縣「暖民心」工程實施方案。2014年,闊納色納甫村共落實「暖民心」工程項目金額17200元,積極引導村民在便民活動中心舉辦婚禮、葬禮12場,並由村黨支部為其送上形式多樣的文藝祝福活動,解決了婚禮不許笑、葬禮不許哭的問題。同時,嚴格落實英吉沙縣政府的規定,所有涉農收費由鄉幹部收取,村黨支部只負責向群眾發錢(各項惠農補助資金),使村幹部從以前的收錢、得罪群眾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謀劃村裡更多的工作,切實將「好事讓基層黨組織去辦、好人讓基層幹部去當」的決策落到實處,更多地爭取到了民心。
二是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闊納色納甫村建成「好庭院」30戶、「好居民點」3處183戶,修建「好道路」1860米、好林帶3800米、好渠道1400米。「美麗鄉村」工程的實施,使全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宗教的問題用宗教的規律去做好工作,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確保宗教領域和諧穩定
一是強化宗教人士的教育,提高政治素質和宗教素養。闊納色納甫村定期舉辦宗教人士培訓班,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揭批」活動。以規范解經講經入手,「居滿」清真寺嚴格按縣統戰部下發的《新編卧爾茲選編》進行講經解經,切實將伊斯蘭教中和平、團結、寬容、向善思想傳播給廣大信教群眾,戳穿「六功」「聖戰殉教進天堂」荒唐謬論。
二是加強宗教人士的管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居瑪寺寺管會主任,由治保主任任晨禮寺寺管會主任,村組織每月對宗教人士進行一次考核。按照考核結果,綜合評定達到「雙五好」的宗教(含場所)人士每月增加補貼50%,由村黨支部實施宗教人士生活補貼差別化發放。
三是以「兩項制度」為抓手,加強宗教活動的管理。按照「七查、三禁、四個一」工作要求,細化了聯系幹部六項職責、「十五必報」和與宗教人士「五必談」的內容,對宗教人士提出了「十必報」要求,明確了瞞報、遲報、漏報責任追究,確保了闊納色納甫村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
五、暴恐的問題用法治和嚴打的方式去解決,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
一是認真開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打擊宗教極端違法犯罪暨治理婚姻領域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二是認真採取以科技、法律、養殖、種植等書籍換非法宗教書籍的形式,宣傳引導群眾主動上交非法宗教書籍150餘本。
三是抓依法打擊,對涉嫌輕度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婚姻違法行為人員,按照村規民約處理,教育了群眾,使全村宗教氛圍逐步淡化,社會風氣逐漸好轉。

望採納,謝謝

3. 如何做好依法治國,依法治疆,依法治校,依法指教

十八屆四中全會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京舉行。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中央全會以「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召開的會議。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為更好的緊密結合新疆實際,全面推進依法治疆;結合烏魯木齊實際,在全社會形成法治氛圍、提高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激發全民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從今日起,本報特開設欄目「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五問」,邀請法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從五方面以問答的形式,從不同角度深入闡釋全會精神,幫助各族幹部群眾准確理解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新觀點、新思想、新舉措。 受訪嘉賓:自治區黨校法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陳奇彪 早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就提出,要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如何理解「依法治疆」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陳奇彪:簡單來講,依法治疆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是後者的地域性體現。從哲學角度來說,是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依法治疆不僅是依法治國的一個要求,也是落實依法治國重大方針的具體舉措。新疆有著不同於其他省份的實際「區情」,因此,在具體踐行依法治國理念時,要重點考慮到新疆的實際情況。新疆發展的總目標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所以我們在重點領域的立法等工作,就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簡言之,就是要從新疆的實際來落實「依法治國」的理念。 1978年我國只有憲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幾部法律,截至今年3月,現行有效法律已達242部。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因為我們的法律數量不夠嗎? 陳奇彪:我所了解的數據可能比你掌握的還要多一些。從數量上講,我們的法律法規制定不算少,但這絕不是一個單純數量級的問題。應當說,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已基本完成。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都比較健全,但有些不夠完善。 其次,隨著我國的經濟形勢、穩定形勢、民生發展等方面的變化,一些潛在的問題和矛盾逐漸凸顯,有些方面的問題上升為法治問題。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到的環保問題。由此引申出來比如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問題、自然資源保護問題等等。還有反腐問題,都要通過形成一整套的法治體系來解決。可以這樣理解,憲法是根基,法律是主幹,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是對國家法律的細化和補充。 不是說簡單的就事論事,遇到哪個問題就出台一部相應的法律法規而了之,而是依靠全面的法治體系建設來解決。這就更科學也更嚴謹。 結合新疆的具體實際來看,怎樣依靠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 陳奇彪: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當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進「去極端化」,應當說,「去極端化」是自治區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重點。 當下,我們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工作可以簡單概況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扼制極端、打擊犯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導致暴恐案件發生的重要根源,就是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這一點在以往的案件中都得到了證實。 宗教和宗教極端思想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國家還是自治區層面,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正常的宗教事務活動。尤其是自治區層面,目前已有三個不同的條例,分別對宗教活動、宗教場地和宗教人員的管理進行規范和保護。但經過多年的實際適用,這些條例或規定,已明顯暴露出不夠完善的弊端。比如,現行條例中提到「非法宗教活動」,至於哪些具體行為屬於「非法宗教活動」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這就使得具體的基層工作在認識上可能存在模糊。 再如,「宗教極端思想」的認定,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中也沒有具體的說明和解釋。 因此,現在亟需制定一個統一的、明確的自治區級的宗教管理條例,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宗教管理事務需要。但做好「去極端化」工作,也是不能僅僅依靠某部法律法規就能實現的,仍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體系共同實現,比如就需要同時加強普法宣傳和推進教育發展,以及改善民生等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做支撐。

4. 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之「去極端化」

今年12月4日,是第二個國家憲法日。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組織開展好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期間的宣傳活動,根據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司法廳、自治區依法治區辦《關於開展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吐魯番市正在開展的「法治之冬」活動有關精神和要求,現作如下通知:
一、活動主題
鞏固「去極端化」成果,建設安康富美吐魯番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自治區黨委南疆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引領,充分運用「五把鑰匙」,鞏固和提升「去極端化」工作成果。以「去極端化」為主線,以「鞏固『去極端化』成果,建設安康富美吐魯番」為主題,以大觀摩、大宣教、大討論、大培訓、大匯演、大競賽為統領,按照「三位一體」的方式交叉進行,交叉貫徹,交叉落實「法治之冬、文化之冬和科技之冬」活動,並將其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機體來打造。通過弘揚法治精神,堅定文化選擇,普及科學技術,使各族幹部群眾在參與活動中感受發展變化、享受發展成果、增強「五個認同」,為建設安康富美吐魯番夯實法治基礎,提供科技支撐,凝聚精神動力。

5. 如何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公民法治觀念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系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沖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沖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干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製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高逃稅等現象。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轉,對公民意識的形成起著抑製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識的途徑及方法
培養和提高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責任,也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認為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必須創造適宜於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所謂外部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方面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因為現代法律意識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政治環境方面要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民主體、政治活動程序和政治觀念的科學化。因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識是在民主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文化環境方面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精神文明組成部分的法律意識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公民法律意識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完善和發展。所謂內部環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狀況。包括兩方面,
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針;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二)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法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識的體現。其創制和實施都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制觀念的增強、正確法律觀點的確立,都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來完成。從1985年開始,經過幾次普及法律常識的活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這對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嚴格執法。認識來源於實踐。社會上日常的法制實踐活動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現實的影響作用。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嚴格地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就能真正顯示出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和力量。顯示出法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並得到他們的信任。經過長期的重復實踐,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觀念,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四)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發達與否,與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是否繁榮有直接的關系。法學教育是培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法律人才又是宣傳、傳播、深化法律意識的使者,法學研究是培養健全的法律意識的重要條件。社會在不斷發展,法律也需要發展,人們在運用法律來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法律實踐中,一些新經驗、新思想也需要及時總結、推廣,這些都離不開法學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通過法學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後又通過這些受教育者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傳播、推廣並付諸實踐,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五)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一種涉及面最廣、運用最多、影響最大的途徑。所謂大眾傳播就是通過某種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等)向眾多對象傳遞思想和觀點的過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來源的普遍性、強烈的時效性和敏感性、廣泛的普及性以及公眾教育機能等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就能產生迅速廣泛的影響,同時極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和氛圍,使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六)強化或樹立具體的法律觀念。1.權利觀念。樹立公民的權利觀念,是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義務本質」反思的結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的需要。強化權利觀念,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原則得以真正體現,在廣泛的經濟、社會活動中充分地適用權利,發揮其創造性,同時尊重維護他人的權利。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應當包括對權利概念、性質、來源的正確認識;行使權利的自主意識和自覺性;權利行使時的求實態度與自律觀念;建立和完善權利行使機制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等。這種權利觀首先是公民的,與以往只重視國家權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體表現。2.契約觀念。商品經濟的交換活動是通過契約的形式連接起來的。而契約具有平等、自主、自願、互利、互相制約等特點。樹立契約觀念能夠減少交換過程中的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其法律含義在於通過明確契約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擔任的法律角色,從而有效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契約觀念的普遍化,是指這種觀念延伸到更廣泛的政治社會領域,使整個社會活動既充滿活力,又有必要的約束,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有序狀態。3.正確的訴訟觀念。程序法是對實體法的保護手段。訴訟是適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正當途徑。由於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人們群眾對訴訟抱有一種深深的偏見。不管有理與否,都認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並往往把訴訟與受懲罰聯系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不是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而是尋求法律以外的方式,這樣就不能運用法律對其權利和利益進行有力保護。社會秩序是一種法律秩序,社會矛盾和糾紛如果只通過非正當途徑解決,往往造成對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壞。因此,樹立正確的訴訟觀念,既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需要。
三、結語
人們的法律意識狀態是受其物質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意識制約和影響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識的變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人們的法律意識尤其顯得復雜。因此,從實踐需要出發,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了解、把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體法律意識的狀況,分析、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有益的看法、主張,對於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推進現階段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6.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做好去極端化工作

增強法律意識,做好去極端化工作,要理解以下五個方面法治內容:

首先,法治的概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執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提高法律意識,嚴格執法,守法,自覺接受監督,並時刻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其次,執法為民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重要思想,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政法工作的根本利益,在在真正的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政治和法律工作。

三,公平正義的理念。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幹警必須執行法律,維護共同利益,擺脫邪惡,弘揚正氣,他試圖克服,排除利益,它必須是合法,合理的原則,平等相待的原則,及時,高效的原則, ,程序公正的原則,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四是服務理念的大局。這是法治的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要緊緊圍繞基於自己的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環境。

第五,黨的領導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規則團結起來,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行團結起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和政法工作,以保護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團結,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7. 去極端化的七步法

1、是堅持最大限度地團結依靠絕大多數的各族群眾,最大限度地孤立極少數的敵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疏導,一手抓依法打擊。

2、是把「去極端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與加強發展和改善民生、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諧等有機結合,在結合點上下工夫。同時我們標本兼治,既治標又治本,綜合施策。

3、是做好群眾工作。在各族群眾廣泛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增強各族群眾對極端思想的辨別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4、是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新疆2014年開展利用三年時間組織21萬幹部駐村駐社區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增強基層組織的工作能力。

5、是以現代文化為引領,舉辦豐富多彩的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是滿足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需求,出版宗教類的讀物,舉辦成年信教群眾法治和宗教知識禮儀學習班,特別是去年我們創辦了新疆穆斯林雜志和穆斯林網站,而且做好解經和講經工作。通過這些工作,起到正確引導、正本清源的作用。

7、是堅持依法治疆和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各族群眾的法制意識,依法懲處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違法犯罪活動。


2016年6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肖開提·依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宗教極端主義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各國都在反對和抵制。

宗教極端主義不是宗教,也不是宗教的教派,而是打著宗教旗號傳播宗教極端思想的一股政治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文明、反宗教,在新疆,暴力恐怖活動的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

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我們堅持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把「去極端化」作為突出緊迫的任務。宗教極端是對宗教的歪曲和褻瀆。我們開展「去極端化」工作,是對正常宗教活動的保護,也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保護。

8. 如何做好「去極端化」工作

1、各地堅持疏堵結合、分類施教、多方參與、綜合施策的方針,靈活運用「五把鑰匙」(即思想的問題用思想的方法去解決,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去解決,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宗教的問題按照宗教的規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問題用法治和嚴打的方式去解決)。

2、堅持「正信擠壓、文化對沖、法治約束、科學普及」四管齊下,清除境外「種子」、改良疆內「土壤」和封堵網上「平台」同步推進。

3、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去極端化」活動,並與自治區此前開展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4、以黨員幹部、專家學者、宗教人士為骨幹,組建各類宣講員隊伍,深入開展多層次的大宣講和大討論活動。樹立正信,擠壓宗教極端思潮活動空間,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採取多種文化對沖方式,堅持現代文化為引領,讓正能量佔領精神文化陣地。

5、依法打擊違法犯罪的極端分子,嚴肅處理違法違紀人員,對受極端思潮影響的人則按其責任輕重分期進行教育轉化。

(8)法治去極端化調研報告擴展閱讀:

"去極端化"的意義:

1、有利於遏制宗教極端思潮的滲透蔓延。集中力量深化專案偵查,逐步挖掉宗教極端勢力的根子,減少暴力恐怖事件。

2、宗教極端氛圍逐步淡化,社會環境得到凈化,社會正氣得到弘揚,愛國宗教人士敢於發聲。各級幹部對宗教極端思想和行為敢管、願管的擔當精神普遍具備,會管的能力明顯提升。

3、宗教干預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衛生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學生入學率、到校率、鞏固率大幅提升。群眾的思想和認識明顯提高,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性。

9. 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之「去極端化」的資料

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之「去極端化」的資料具體如下:

為深刻揭露宗教極端思想反人類、反社會、反文明的丑惡本質,從源頭上鏟除宗教極端思想滋生的土壤,2018年12月1日,拜城縣公安局蔬菜村警務室民警在轄區開展「去極端化」宣講活動。

在宣傳會上,放匯聚幹部首先向轄區150餘民群眾代表播放了「去極端化」視頻資料。結合視頻資料向大家闡述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務條例,指出極端宗教思想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給新疆各族人民造成的嚴重危害。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利用宗教進行試圖分裂國家,破壞社會秩序,不得從事損害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非法活動,最後他呼籲轄區群眾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決不能受極端化思想的蠱惑和利用。

通過此次宣傳教育,使在座群眾看清了宗教極端的真實面目,提升了學員法律意識,為轄區的穩定進一步打下基礎。

熱點內容
伊川法院投訴 發布:2024-11-07 11:15:25 瀏覽:202
昨天社會為法欄目組 發布:2024-11-07 11:07:25 瀏覽:196
行政審批改革行政法 發布:2024-11-07 10:51:19 瀏覽:895
2019年司法考試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07 10:44:41 瀏覽:955
法律碩士在法院有用嗎 發布:2024-11-07 10:40:53 瀏覽:167
德國法學淵源 發布:2024-11-07 10:18:12 瀏覽:593
催繳物業費律師函 發布:2024-11-07 09:50:31 瀏覽:741
司法所手機定位 發布:2024-11-07 09:48:42 瀏覽:169
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地方 發布:2024-11-07 09:41:29 瀏覽:102
一般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09:16:49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