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烏魯木齊

法治烏魯木齊

發布時間: 2022-04-26 17:28:00

Ⅰ 烏魯木齊法制報在哪

只有新疆法制報
新疆 烏魯木齊 健康路11號

Ⅱ 如何理解依法治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這是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專的需要,是新屬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新疆全面推進依法治疆方略,取得顯著成效。全面推進依法治疆是時代的要求、現實的需要、經驗的總結。新疆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的作用。

只有堅持依法治疆,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一個統一的准繩和標尺,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才能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相統一、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一。

(2)法治烏魯木齊擴展閱讀:

健全法治體系是深入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疆的根本。依法治疆要圍繞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突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包括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愛法尊法守法。

要加強對全民的法治教育和法治普及,切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水平。同時加大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力度,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維護社會公正。

Ⅲ 如何維護新疆穩定

「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證。」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的大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各民族都為祖國的統一、繁榮、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回溯中華民族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自秦漢以來,凡是歷史上的盛世,無一不是在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凡是人民流離失所,城鎮被毀,田園荒蕪,生產凋敝,民族生存面臨嚴重威脅,無一不是國家分裂、社會動亂、矛盾尖銳造成的。歷史一再證明: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經濟才能發展、社會才能和諧。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共同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頑強不屈、前赴後繼、共御外侮,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新中國成立60年的歷史,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共同致力於國家繁榮富強的歷史。

各民族大團結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最高利益,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源泉,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很重,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很重。我們要牢牢抓住並切實用好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上來,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來。必須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分裂破壞活動,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堅持黨的民族政策是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的重要保證。黨的民族政策,是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指導,根據中國國情和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所確立的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開展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行為准則,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進步、繁榮發展的法寶。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發揚,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眾生活穩步改善。實踐證明,黨的民族政策符合國情、順應民意、順應時代,推動了我國民族關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堅定不移地堅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核心內容的民族政策,就能不斷發展民族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繁榮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是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的牢固基石。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是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要求,也是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和諧、維護祖國統一的要求。這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財政、金融、稅收、人才培養、資源開發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和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扶持22個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制定少數民族事業專項規劃、組織發達地區對民族地區實施對口支援等扶持政策,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總體滯後的狀況依然存在。面對新時期民族地區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調動兩個積極性,把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與中央和其他地方支持發展結合起來,既要向民族地區投入更多的資金,又要給予更優惠的政策;既要幫助民族地區把經濟搞上去,又要幫助其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既要繼續發揮中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堅持抓好各地區各部門的對口支援。通過民族地區自己的艱苦奮斗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實現民族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繁榮,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夯實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社會物質基礎。

「三個離不開」思想是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的重要紐帶。歷史上,我國不同民族之間在生產生活上互通有無,經濟文化上互相學習,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各民族早已結成了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的大團結,就要緊密聯系實際,創新方式方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就要讓「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滋潤各族群眾的心田,打牢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要牢牢把握和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大力宣傳闡釋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中國成立60年來民族地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黨和政府為廣大民族地區進步發展作出的不懈努力,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鞏固和強化民族團結牢不可破的精神紐帶。

憲法和法律是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的基本保障。法律是打擊暴力犯罪、保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的有力武器。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憲法和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團結,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任何破壞民族團結、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境內外「三股勢力」煽動、策劃的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嚴重違反了我國憲法和法律,嚴重破壞了新疆安定團結的社會秩序,傷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國法律決不容許的。只有在社會主義法制的框架下,切實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權益,促進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民族團結才有堅實的基礎,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實,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才能不斷鞏固。

民族團結的精神歷經千年滄桑,已經深深植根於各族人民心底,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今天,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發展的寶貴機遇和復興的美好前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大好局面,始終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更加自覺地做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不動搖,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不動搖,堅定不移地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讓民族團結之花開放得更加艷麗多彩。

Ⅳ 如何貫徹落實 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制新疆的意見

1 執行法律職業准入制度 2 落實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研究、法學教育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3 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人員管理制度,4 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建設,切實發揮其在推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中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

Ⅳ 西部大開發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設的成果

這個····
最近出了很多事,這種問題好似不好回答

自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以來,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是黨中央、各級領導和人民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因此就目前人們所了解的西部開發的狀況結合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實際情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04—05學年寒假做一次調查。下面就以問卷結果做調查分析。

一、「西部大開發」實施中人民的主觀認識

就調查結果而言,所調查人群涉及學生、工人、軍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領,其學歷不等。雖沒有設計生長城市,但西部與中部及沿海地區人數平均。從主觀角度對西部的認識中,50%的人對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總體印象為一般。認為雖有美麗的草場、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對總體的印象僅維持在一些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而已。

其中高達70%的人對西部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很不了解,而剩餘的30%則為一般。對於西部大開發的幾個省、自治區,大多數是以少數民族為主,而當地的一些本地產業若想要走出家鄉,擁有更多的市場,宣傳還需要再加把勁兒。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資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調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風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種商機,使當地的人利用這一點心理開發旅遊觀光行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很多獨特的風土人情,這將是與名勝古跡相持並論的另一塊旅遊寶地,擁有巨大投資潛力。

而作為私人旅行,人們還是首選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雲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為雲南首選的堅強後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達拉宮、入雲的雪山、草場牛羊,再加上《天下無賊》中的迷人風景、純朴人情也為西藏增加了許多人氣指數。相較於西南各地的旅遊大產,西北地區顯得有些冷清,盡管也有許多秀美景區,但也許是地理位置僻遠,氣候乾燥,南北差異明顯等客觀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遊客。但近年來一些關於考古方面、探險等旅遊項目的開發,又重新颳起了一波旅遊的熱潮,羅布泊、樓蘭古城散發著獨特魅力。

人們對西部的主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投資、消費、人才走向等方面問題,因此由調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對外宣傳起著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別人了解了,才會得到進一步地發展合作。

二、「西部大開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對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實施這么多年來,今天人們對國家給予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有75%認為一般,其餘25%認為合適。其實國家給予西部有很多優惠的政策,但也許對於大多數的非西部地區的人們並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人以為只有像沿海地區一樣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實際上近五年來,西部生產總值分別增長8.5%,8.8%,10.0%,11.3%和12%,高於前些年的增長速度,五年間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顯著加強。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治理、三峽庫區國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全面展開,取得明顯效果。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重點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得到加強。這些成績都是應該肯定的,而有這些成績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設資金累計安排在西部地區約4600億元,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累計安排5000多億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種相應的積極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調查顯示,60%的人認為西部地區的開發應選擇旅遊為最佳。這確實是一個很具有潛力可挖的項目,但也反映了人們只是抱著一種體驗和了解的態度走向西部,並沒有想要走進西部在這里開發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的行業。因為另一題結果顯示,100%的人認為現在投資西部大開發經濟效益一般。這種觀念也就直接導致了人才流失,企業停滯,市場狹小,經濟僵化等一系列後果。人們並不看好西部大開發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一項擺在領導者面前的難題,為此烏魯木齊市政府制定了「建經濟強市,創旅遊名城」的發展目標,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同時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增強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的重要舉措之一。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

對於招商引資而言,投資環境至關重要。投資環境是投資活動的場所和載體,是投資者和政府及社會環境的紐帶。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行政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等烏魯木齊市企業調查對就這六個方面對區外資企業對烏市的總體評價作一調查其結果如下:

1、硬環境:調查中九成以上外資企業比較滿意。其中自然環境,地理與內地較遠,與周邊國家合作有區位優勢;房地產業和部分工業企業冬季生產受氣候影響;環境污染好轉但仍然嚴重。而基礎設施方面,市區道路雖拓寬,但返修的「拉鏈」工程嚴重,郵電通訊服務改善,但政府與企業互聯網建設落後,水電暖氣供應比較滿意。生活設施條件滿意,但綠化面積太低。因烏市屬首府,很多建設還是有一定的水平。

2、軟環境:這是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的關鍵因素。而外來企業對軟環境的滿意度卻只有67%,如何找准切入點,著力改善軟環境是工作重點。

在評價中可以看出行政環境總體狀況良好,政策穩定性好、靈活性差,機關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濟環境中GDP持續增長,有實力可以合作的企業不多,市場規模小,金融貸款條件不靈活。法制環境倒還是比較滿意。社會環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監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約制度。而城市衛生狀況和綠化不太滿意,教育機構健全,文化觀念風俗差異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從上述評價中可以感覺到硬環境中城市建設、道路、衛生和綠化是很重要的。人們都喜歡在干凈、整齊、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中才能靜下心來工作。而對於軟環境,一個城市的政府形象,包括思想觀念、人員素質、工作效率、誠信等都是外資投資所衡量的第一標准。市場的建設、政策的嚴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資商所考慮的,這些都是作為投資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讓人放心投資建設。加入WTO後,新一輪的招商引資已經從依靠政策優勢逐步轉向了依靠整體投資環境,整體投資環境的優勢將成為決定一個地區和城市招商引資的決定力量。因此轉變觀念,提高服務質量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建設變得至關重要。

據調查報告分析,有50%的人認同影響西部經濟發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認為是基礎設施、能源交通財政不足。

三、「西部大開發」實施中的必要條件

結合上面分析的內容,改善投資條件所帶來的是更多外資企業,而在這些條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認為的西部大開發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發展優勢也同樣是人才技術。資金、信息、地理港口、經驗管理等也同樣拉開了東西部的距離,因此作為西部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長的人才發展機制,加大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力度。要採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國內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創業。

在這同時還要搞好環境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推動西部與周邊國家開展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

綜上述調查分析,西部大開發的工作任重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西部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認清經濟發展所面臨和要解決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在穩步發展中求新,在中規中矩中求變,使西部經濟能更快地加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讓我們的市場更豐富更具規模。

Ⅵ 如何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意見》

意見》在指導思想和總目標部分,緊密結合貫徹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進一步明確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把 「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作為依法治疆的指導思想,堅持「一反兩講」。
其次,《意見》結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出把著力構建符合新疆特色的地方性法規體系作為依法治疆的目標要求,突出在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打擊暴力恐怖犯罪、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等重點領域立法。
第三,《意見》在中央「五個堅持」總原則下,結合新疆實際和特殊需要,提出了「六個必須」的原則要求,即堅持了中央的總原則,還體現了推進依法治疆的必然要求,是新疆各民族的共同心願。
第四,《意見》針對全力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出「三個圍繞」的主要任務。其中,突出嚴厲打擊「三股勢力」是維護新疆穩定的主要任務,也是新疆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法治新疆建設還要為新疆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人民幸福生活建設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
最後,《意見》在可操作性層面努力細化。郭永輝解釋說,在各級幹部進修或培訓班中法治課時要佔總課時的10%—15%;加大公益普法宣傳力度,開展「法治新疆」主題文化活動;促進律師法律服務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農村、進調解委員會、進協會等各類組織;對法學專業畢業的碩士、博士可以免筆試直接進入面試,到地州、縣市法治專門崗位工作的,可以給予特殊生活照顧等。

Ⅶ 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依法治疆建疆

「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戰略科學總結了新疆歷史發展的經驗,深刻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和新疆現代化的總進程,准確結合新疆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指出新疆目前處於暴力恐怖活動活躍期、反分裂斗爭激烈期、干預治療陣痛期「三期疊加」特殊時期的特點。這個總體戰略抓住了新疆治理和發展的「根」和「魂」,統一了人們對新疆治理和發展問題的思路與認識,指明了推進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路徑。

境內外宗教極端組織利用互聯網、手機、多媒體存儲設備等多種方式傳播宗教極端思想,使極少數不明真相的青年誤入歧途,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大學生群體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境內外「三股勢力」抓住大學生群體的這一特點,長期進行滲透,與我爭奪青年。為了使廣大師生認識到新疆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和建設法治新疆的必要性,各大高校開展了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動,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團日活動、班會等方式向學生宣傳和傳達有關法律法規,用身邊一些鮮活的案例使學生認識到了宗教極端思想是社會最大的『毒瘤』,建設法治新疆是實現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本。

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牢固樹立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將法治意識傳播給他人,使人人都成為尊法守法的好公民。

開展『去極端化』工作是建設法治新疆的保障,宗教極端思想蠱惑那些法治觀念淡薄的青年,使他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思想上應該警惕宗教極端思想滲透,清醒認識到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性,增強抵禦宗教和極端宗教思想向校園滲透的『免疫力』。

新疆自古以來是多民族、多宗教並存的地方,長期以來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民族關系。當前,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新疆作為這一戰略布局的核心區,只有安定的法治環境才是發展的基礎。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貢獻力量。

Ⅷ 烏魯木齊市你站是如何向群眾開展法治和安全防範的

公安機關扎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聚焦法治公安建設目標,以執法規范化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緊扣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切實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
一是宣傳如何識別假冒偽劣商品。向過往群眾科普真假食品、葯品辨識常識,號召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假冒偽劣食品打假活動中來,更好地維護個人權益,共同營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二是宣傳如何防範野生菌中毒。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口頭講解等方式,向群眾宣傳野生菌的相關知識,提醒群眾慎買、慎賣、慎采、慎食野生菌,提高群眾辨別有毒野生菌的能力及中毒後的自救能力。
三是宣傳如何防非法集資、防傳銷、防詐騙。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講解相關知識、解答詢問等形式提醒過往群眾加強對非法集資本質和危害的認識,增強防範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宣傳傳銷的危害性、重點防範和打擊傳銷的種類,提醒廣大群眾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信息,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等,引導群眾辨識騙局,提高人民群眾防範意識。
四是宣傳嚴厲打擊制度販毒活動。通過懸掛禁毒橫幅、發放禁毒宣傳資料、現場解答等形式,向轄區廣大群眾普及毒品的相關知識,宣傳關於打擊制毒、販毒等不法行為的法律法規,提高群眾對毒品的辨識度和警惕性,切實增強群眾禁種、禁毒意識。
五是宣傳文明聚餐、規范聚餐。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解答等形式,向轄區廣大群眾宣傳喪事簡辦、喜事緩辦,置辦宴席需第一時間向村委會報備,詳細講解農村自辦宴席申報流程,食品原材料采購、加工等環節的注意事項及重要性,以及如何預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情況等。
為增強轄區群眾的安全防範意識和法制意識,提高群眾識騙防騙的能力,向群眾開展法治和安全防範的活動至關重要。

Ⅸ 新疆在法治建設實踐過程中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一)公民法律素質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社會成員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法制意識欠缺,與學法、懂法、知法、用法的差距很遠,民主意識不濃,法制觀念淡薄的情況很嚴重,甚至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不懂法律、不學法律、知法犯法、以權壓法的現象屢屢可見。執法隊伍群體的職業素質較差,群眾對一部分執法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甚至濫用職權、敲詐勒索、徇私枉法的批評常見報端。


(二)法律制度不盡完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據新時期建設需要,我國立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但很多法律質量不高,效果不佳。許多法律、法規制定的過於籠統,法律本身的邏輯結構不嚴密,條文規定過於原則,在執行中缺乏可行性。在法律體系內部,由於對立法活動協調和監督不夠,對某些過時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清理,造成一些法律、法規的內容相互抵觸,影響法律的整體和諧。在法律之間的相互關繫上,基本法和單行法之間,法律法規與實施細則之間,原則規定與具體措施之間,還沒有完全配套,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出現了「斷層」和「缺項」。


(三)依法治國方略實施不夠徹底
現行黨的領導體制在遇到法律和黨的新政策發生矛盾的時候,往往忽視法律的權威,體現黨的意志的法律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受到某些地方黨組織的干擾,這些干擾往往以堅持黨的領導的名義進行,原因就在於現行黨的領導體制為其提供了制度條件,其結果是法律和中央權威受到影響。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權力機關其實際權力並未完全到位,作為立法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行使立法權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權力資源和程序保障。根據憲法規定,行政機關由權力機關產生並接受其監督,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行政權對立法權的干預太大,因而導致一部分法律帶有明顯行政部門利益的色彩,使法律的公正性、權威性、可行性受到影響。司法機關相對獨立性程度較低,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從制度上保障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權,維護司法機關的公正形象。
(四)封建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我國是一個具有二千多年封建專制歷史的國家,受儒家思想影響嚴重,人治思想還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甚至許多人民群眾還習慣於某個人說了算的政治格局,特別是黨的許多中高級領導幹部,為了取得榮譽、職位和利益,口說法治,實行人治,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口是心非,弄虛作假,欺騙百姓的現象十分嚴重。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一個非常艱難復雜的過程。確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模式,僅僅是走向法治的起點,真正步入法治的軌道還要做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三、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主要措施
(一)要加強根本大法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如果憲法得不到有效的貫徹落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要求會流於形式。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可是它是否真正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級黨組織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的根本活動准則,也就是說,使憲法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成為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還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首先要加強對根本大法的宣傳力度。使廣大人民群眾深知維護憲法的極端重要性,增強憲法意識,依據憲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嚴格執行憲法。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重要的是各級黨政機關帶頭落實憲法規定。
(二)要加強黨的建設
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領導核心。依法治國,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改革黨的領導體制,使之與依法治國的要求相適應。黨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和國家機關發生關系,在此基礎上要形成制度化的法律關系,依法對國家實施領導。必須根據依法治國的要求,認真研究現行黨的領導體制與依法治國的矛盾,改革現行黨的領導體制,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探索黨的領導的實現方式。
(三)要加強法制建設
進一步完備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須力求做到:一要層次分明。按照調整不同類別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自身的重要性,決定不同層次的立法;要把調整同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盡可能集中在一部法律或法規之中,避免不同法律、法規調整范圍的交叉、重復;要集中精力先把各個法律部門的主要法律制定出來,形成整個法律體系的框架。二要體系完整。凡是本系統的法律,要加以分門別類,有綱有目,完備齊整。既要有根本法,又要有單行法;既要有實體法,又要有程序法;既要有國內法,又要有國際法。總之,凡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規章都要一應俱全,不留空白。這不僅是保證法律的統一性,適用的可行性和整體的功能性的重要條件,而且也是法律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三要體例統一。這是就法律規范性文件的外部結構形式的規格、標准而言。如法律的名稱、制定機關、發布機關、發布日期等,力求規格一致,標准統一,科學化、規范化、定型化。這樣,對於全國各種表現形式的法律、法規、規章,只要從名稱上就可將其內容、適應范圍和效力等級看得一清二楚。

Ⅹ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依法治疆的關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於2014年10月日至23日在京舉行。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中央全會以「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召開的會議。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為更好的緊密結合新疆實際,全面推進依法治疆;結合烏魯木齊實際,在全社會形成法治氛圍、提高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激發全民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從今日起,本報特開設欄目「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五問」,邀請法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從五方面以問答的形式,從不同角度深入闡釋全會精神,幫助各族幹部群眾准確理解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新觀點、新思想、新舉措。

受訪嘉賓:自治區黨校法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陳奇彪

早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就提出,要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如何理解「依法治疆」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陳奇彪:簡單來講,依法治疆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是後者的地域性體現。從哲學角度來說,是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依法治疆不僅是依法治國的一個要求,也是落實依法治國重大方針的具體舉措。新疆有著不同於其他省份的實際「區情」,因此,在具體踐行依法治國理念時,要重點考慮到新疆的實際情況。新疆發展的總目標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所以我們在重點領域的立法等工作,就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簡言之,就是要從新疆的實際來落實「依法治國」的理念。

1978年我國只有憲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幾部法律,截至今年3月,現行有效法律已達242部。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因為我們的法律數量不夠嗎?

陳奇彪:我所了解的數據可能比你掌握的還要多一些。從數量上講,我們的法律法規制定不算少,但這絕不是一個單純數量級的問題。應當說,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已基本完成。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都比較健全,但有些不夠完善。

其次,隨著我國的經濟形勢、穩定形勢、民生發展等方面的變化,一些潛在的問題和矛盾逐漸凸顯,有些方面的問題上升為法治問題。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到的環保問題。由此引申出來比如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問題、自然資源保護問題等等。還有反腐問題,都要通過形成一整套的法治體系來解決。可以這樣理解,憲法是根基,法律是主幹,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是對國家法律的細化和補充。

不是說簡單的就事論事,遇到哪個問題就出台一部相應的法律法規而了之,而是依靠全面的法治體系建設來解決。這就更科學也更嚴謹。

結合新疆的具體實際來看,怎樣依靠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

陳奇彪: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當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進「去極端化」,應當說,「去極端化」是自治區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重點。

當下,我們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工作可以簡單概況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扼制極端、打擊犯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導致暴恐案件發生的重要根源,就是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這一點在以往的案件中都得到了證實。

宗教和宗教極端思想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國家還是自治區層面,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正常的宗教事務活動。尤其是自治區層面,目前已有三個不同的條例,分別對宗教活動、宗教場地和宗教人員的管理進行規范和保護。但經過多年的實際適用,這些條例或規定,已明顯暴露出不夠完善的弊端。比如,現行條例中提到「非法宗教活動」,至於哪些具體行為屬於「非法宗教活動」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這就使得具體的基層工作在認識上可能存在模糊。

再如,「宗教極端思想」的認定,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中也沒有具體的說明和解釋。

因此,現在亟需制定一個統一的、明確的自治區級的宗教管理條例,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宗教管理事務需要。但做好「去極端化」工作,也是不能僅僅依靠某部法律法規就能實現的,仍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體系共同實現,比如就需要同時加強普法宣傳和推進教育發展,以及改善民生等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做支撐。

熱點內容
一般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09:16:49 瀏覽:284
法官員額制考試試題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493
勞動法里對工齡工資 發布:2024-11-07 08:30:08 瀏覽:773
立法強制生育 發布:2024-11-07 08:25:02 瀏覽:794
清華法律碩士考研 發布:2024-11-07 08:09:00 瀏覽:378
在職法律碩士面試題目 發布:2024-11-07 08:06:16 瀏覽:990
公務員法屬於社會法嗎 發布:2024-11-07 07:53:10 瀏覽:227
執行行政訴訟法解釋79條 發布:2024-11-07 07:39:34 瀏覽:708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