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老子的智慧

道德經老子的智慧

發布時間: 2022-04-26 21:50:46

⑴ 大家是否相信《道德經》終究有一天會被破解呢

讀《道德經》的時間不長,也不是專心致志地讀,所以對經文的理解不太深。但是,老子的智慧超過了人類的認知水平。特別是2500年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極低的時代。但事實證明,現在的科研成果早已在老子的書里有結論。在這方面,世界各國的科學界也有定論,直到現代最尖端的研究為止,很多領域的創始者都得出了令人吃驚的結論。正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威勒所說的那樣,幾代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果是2500多年前老子作出的回答。因此,有人懷疑我來自更高的次元。

但是,有時我在想。那麼老子到底說明什麼問題?他不是為了治世開了處方嗎?

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不是都在為治世出主意嗎?同時代的老子除了開處方外,還有別的意圖嗎?

老子的書中,說白了,說德了,說與天地萬物有關,這不是一個大葯方嗎?老子還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做了具體清晰的診斷並提供了治療方案,引導人們的法道自然,除了長壽之外,他真的有其他意圖嗎?

⑵ 道德經經典名句100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⑶ 老子《道德經》的最後一句,到底說了什麼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無為思想在今天都還有很深的借鑒意義。人年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老子比較消極,可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無為其實是一種人生智慧。在《道德經》裡面,更是匯集了老子的智慧,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是道德經的最後一句,也是特別有人生哲理的一句。

不爭可以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坐公交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座位,免去站著的顛簸。可是如果車上有老人上車,年輕人們主動不爭,讓老人可以有座位坐,這無形中就做了善行。這種善行在社會上成為一種風氣,那麼人與人的關系就會和諧很多。

以上就是道德經最後一句的智慧和哲理,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不爭,以退為進,以無為作有為。

⑷ 學習道德經的好處

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4)道德經老子的智慧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

⑸ 老子丨道德經的最後一句,到底說了什麼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無為思想在今天都還有很深的借鑒意義。人年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老子比較消極,可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無為其實是一種人生智慧。在《道德經》裡面,更是匯集了老子的智慧,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是道德經的最後一句,也是特別有人生哲理的一句。

不爭可以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坐公交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座位,免去站著的顛簸。可是如果車上有老人上車,年輕人們主動不爭,讓老人可以有座位坐,這無形中就做了善行。這種善行在社會上成為一種風氣,那麼人與人的關系就會和諧很多。

以上就是道德經最後一句的智慧和哲理,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不爭,以退為進,以無為作有為。

⑹ 學習道德經的意義

1. 學習《道德經》的好處

1)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關鍵,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據《參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介紹,《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外被譯成文字種類最多的一本書籍),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1994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參觀福建泉洲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時指出:「要多宣傳老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要把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整理好、宣傳好。」學習《道德經》,不但可以使我們對道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有一個基本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打下基礎,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道德經》是善人的哲學,學習《道德經》可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作為一本專門提倡和指導人們修道修德,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目的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可以說是善人的哲學。它以大部分內容勸告人們要慈善儉朴、謙虛處下、忍讓不爭、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教導人們要誠實守信、和藹可親、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先人後己、舍己為人;鼓勵人們無為守靜、順其自然、清心寡慾、修道修德;告誡人們不要發動戰爭、不要干預自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積極地面對人生……《道德經》處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正確理解、真正領會,並用其來檢討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言行、增強我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那麼必將使我們的思想更為純潔、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貢獻。

3)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學習《道德經》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道德經》盡管只有短短數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宇宙起源、天體運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治國用兵、內政外交、為人處世、禍福進退、名利得失、勝敗智謀、自然規律、學習工作、仁義禮儀、修道養生等眾多方面。哲學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學,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國安邦,軍事家可以用它指揮戰爭,企業家可以用它指導經營管理,科學家可以從中尋求新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可以從中吸取精神養料……《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進而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現實力量。

⑺ 《道德經》作者老子的智慧是想渡人嗎

《道德經》的主題眾說紛紜,從不同角度解讀,《老子》呈現出不同面相。兩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體哲學或者管理哲學,如法家的韓非子就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他的理論基礎是《道德經》;三國時期王弼也是這樣,他從管理角度來解釋《老子》;還有的從軍事角度解讀《老子》,比如《孫子兵法》;還有人說這是為人處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剛;《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從養生的角度來解讀《道德經》,修煉元氣然後得道;還有從成仙的角度來講,中國的道教產生於三國,張魯寫《老子想爾注》,是後來五斗米教的經典。
《道德經》的思想解釋,《呂氏春秋·不二》用了一個字為其定義,即「柔」字。《道德經》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通過《周易》、通過升華,以貴「柔」為核心,創造了完整的理想體系。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道德經》的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來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第二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這就是第三個詞:「道」,「道」是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老子認為無形產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為更復雜的東西,從而產生了整個有形的世界。道是宇宙的第一動力,它產生了宇宙世界之後並沒有消失,並且存在於每一個事物之中。因為道永遠和這個元氣的「一」在一起,萬物能夠發展、壯大、成功,就是要適應這種能量。老子認為每一個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夠發展就是使用了他內在的無形的宇宙動力,也就是「道」。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狀態,事物的自然本性產生的外在表現就叫做自然。「不學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自然而然,本來就是。每個事物生來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現就是這個事物的自然。在道家看來「自然」是萬物的最佳狀態,「道」通過萬物的「自然」表現出來。

⑻ 老子的智慧有哪些

本文講一講老子思想中的中華傳統智慧_義利相兼

老子《道德經》講:「上善若水」。

萬物的生長都需要水的滋潤。但水滋潤萬物有功,卻願意呆在眾人瞧不起的低窪之地,不與別人爭利益。

自古以來,上善若水一直是中國的文化名言,反應出中國傳統的重道義輕利益的思想。

在現代,中國的外交政策仍然堅持著以義為先、義利兼顧的中華傳統思想。

游牧民族的生活地點不固定,哪裡的草好就走向哪裡,這就造成了他們追逐利益的傳統民族心理。而中國古代是農耕民族,是在固定的土地上耕種糧食來生活,所以產生了很穩定的民族文化,產生出追求利益心理比較少,重義輕利的民族文化。

追求利益的心理越重,遭受的挫折會越多。一旦追求利益的心理過重,就容易導致滅亡。追求利益思想少的文化,才能長久地持續。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國家和文化的滅亡,都是由於當時國家中存在著極度的奢侈腐敗和強權。極度的奢侈腐敗和強權,都是過度追求利益的心理驅使之下的行為。他們都是由於過度追求利益,輕視道義,而導致了國家和文化的滅亡。

而中華文化與其他三個古文化相比,更少重利益,更多重道義。所以,中華文化沒有遇到它們那麼重大的挫折,而流傳了5000年不斷。

熱點內容
2016並購基金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3 10:30:11 瀏覽:110
員工安全責任書有法律效應嗎 發布:2025-01-13 10:29:49 瀏覽:685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