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匯報材料
❶ 依法治校事例
案例一:「按章接送 依法治校」
周末中午12點半,初三年級辦公室內,一教師還在准備下個禮拜的教案,一個滿頭大汗的家長氣急敗壞的沖進辦公室,嚷道:「你們學校怎麼搞的,學生沒有免接送卡就把學生放出學校了?」那位老師讓家長坐下,拿起電話,撥打了班主任的號碼,班主任證實給學生的「放行條」上寫的是「自接」,這說明學生是有意自行上的校車;然後,該老師又聯系生活處主任,查得當天接送校車老師名單,電話接通了,「初三×××,在我的車上,他沒有免接送卡,我正要帶他返校。」坐在電話旁邊汗水不停流的家長笑了,「對不起,剛才是我太急躁,這個孩子是我朋友的,我只是他在廣州的監護人,他的行為習慣不是太好,以前在香港就經常這樣鑽學校的空子逃課,有學校這樣嚴格 的『放行條』制度,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就放心了。」
案例分析:
華美依據全寄宿學校「安全第一」的特點,認真貫徹和落實有關校園安全的法律和規定,完善學校保護機制,堅持以制度化、規范化的手段消滅一切不安全因素。例如在接送學生方面常抓不懈,時常給予學生接送員培訓和安全教育,「校車安全運行小組」嚴格執行《學校校車接送規程》接送學生,同時學校「總值」還要及時對學生的接送工作進行全程跟蹤檢查監督。
《學校校車接送規程》中明確指出「學生只能在班主任開具放行條的前提下由持接送卡的家長親自接送,但是我們的學生家庭情況很不一致,有的家長常年在外、或者是臨時有事外出,不能在規定時間接送學生,可這些家長仍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在周末回到家中,怎麼辦?學生能否自行回家?這安全嗎?學校相應出台了《學校校車接送規程》的「學生免接送卡」附帶制度——制度適用華美中學部、一學期前擁有華美學籍的學生。
首先由家長針對自己不能夠准時接送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申請,然後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考察學生的具體表現,確認校車接送點的安全系數,認為學生可以在校車接送點自行出入,便予以批准,並且代表學校和家長簽訂辦理「學生免接送卡」協議書。協議書中明確學校和家長雙方各自義務和職責、「學生免接送卡」的使用方法和范圍等,例如協議的第三條就規定:辦理「學生免接送卡」後,學生乘校車自行下車回家帶來的一切後果由家長自行負責,與學校無關——家長職責;協議的第一條規定:「學生免接送卡」僅限於學生乘校車回家、回校時使用,學生須向校警或跟車老師出示「學生免接送卡」並簽字。學生不能憑「學生免接送卡」自行出入學校——使用方法和范圍。
協議書簽訂以後,班主任再一次進行慎重細致的考核,然後報請學部和總校校務部領導批准方可到「招生辦」辦理貼有學生相片和具名班級、卡號、下車地點、家長簽名的「學生免接送卡」。
如此嚴格規范化的「學生免接送卡」辦理制度,無疑加強了學生、家長、老師的安全意識,既杜絕了責任事故的發生,又提高了學校「依法治校」的威望。
華美學校學生人數多,而且分布廣,每逢周末和學期結束,學校車輛接送學生的線路多達50多條,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安全順利的回家和返校,學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員和財力,但真正能夠保障學校建立11年來,未發生一例接送安全事故的首要條件是學校做到了——「按章接送、依法治校」!。
案例二:以法促德 文明奉獻
「我捐50」,「我捐100」,「我捐……」
這是發生在2004年的一幕。華美的師生們忘不了那個日子,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暈倒在他的課桌下,他患的是一種突發性的疾病,而這個病,完全可以讓他失去學業,同時,他那並不富裕的家庭將會為此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同學們坐不住了,他們向自己的「戰友」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學部、整個學校、學生的家長……人們都動起來了!
39876元!當總校校長把這筆捐款送到學生母親手中時,這位母親淚流滿面,這是華美師生沉甸甸的心意啊!
案例分析:
正是因為學校貫徹執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才提高了學生們良好道德規范的整體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我校堅持開展的「學雷鋒,做文明中學生,建文明校園」的活動。
活動中,由學部政教處發出倡導,要求各班選派代表參加校園管理,輪流值周。從遵章守紀、行為舉止到衛生保潔、綠化、美化等具體方面進行督促檢查,同學們都能自覺遵守。在這樣有序、有律的校園環境里,同學們不僅能鍛煉吃苦耐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也造就培養了自己良好的文明習慣。良好的習慣必然養成優良的品性、而優良的品性將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這些在外人眼中可能被冠以「公主「「皇帝」稱號的學生們,他們奉獻著愛心,以自己的言行糾正了不知情者的偏見。不僅如此,在區委、區政府等各級政府部門組織的「為災區獻愛心」活動中,我們的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案例三:處分學生 依法辦理
華美學校中學部的學籍管理在總校校長辦公室的統籌之下,分門別類、有條不紊的由專人負責,協同招生辦統一存放,嚴格遵循《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學校《章程》,特別是操作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處分條例」在學籍管理制度和實際運用過程中不折不扣的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據合法、符合規定的處理程序,徹底杜絕了未成年學生被開除事件的發生。
2004屆初三(6)班學生R於2003年8月從廣州某學校轉學華美,入讀華美後中學部派出檔案員到該學校調來冉某學籍檔案,檔案中反映的R的以往表現和他入學華美時的筆試、面試表現基本一致——學習成績還行,行為規范比較糟糕。依據華美學校的學生入學程序由R家長和招生辦簽訂了「試讀協議」,R自2003年8月8日成為了華美學校的一名試讀學生。
R就讀華美學校一學期里不能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經常早退、遲到,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不尊敬老師,甚至相邀同學毆打低年級學生,引起其他學生家長的極大不滿,影響極其惡劣,雖經班主任、學校、家長多次教育仍然毫無效果。按照「試讀協議」:學生在試讀階段屢次違規違紀的學校可以勸其退學。但是考慮到冉某屬於未成年學生,初三年級仍然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更為了學校的辦學行為不與《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學校《章程》相悖,中學部行政會議最終決定留下R,後由班主任整理材料提出申請、政教處酌情給予冉某以適當的處分。
今天,R一改初入華美的絕大部分陋習,2004年8月已經被華美學校正式錄取為高中一年級學生。
R常說:「如果不是華美的寬容,我是讀不了高中的。」
R的家長常說:「如果不是華美的依法辦學,我的兒子一年前就步入社會了。」
是的:「試讀」是手段,處分是方法,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依法教育我們的學生!
❷ 學校依法治校講解詞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分析。
(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2]教授通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卻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本科32學時,專科28學時,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相當於《法律概論》的內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觀點、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們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中國青年研究》(1999,2)[3]中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對象是某高校三年級的大學生,他們對於「如果你涉及到訴訟,你對法律的公正裁決」表示有信心的佔35.1%,而58.1%的大學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沒有信心。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嗎?」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認為「平等」的佔9.5%。另一方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時至今日,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中國犯罪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4]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占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占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占整個社會的17%。我們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火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現在知道了,自己很後悔。如此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違法犯罪的大學生多數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採取的具體措施。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高校將一個無知(犯罪)的人送到社會,就是給社會增加一個危險分子。」[5]我們知道今年「2.23」特大殺人案,其犯罪嫌疑人是雲南省昆明市雲南大學即將走向社會的2000級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的畢業生馬加爵,此事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高校用4年的時間為國家培養了一個「高級」犯罪分子,這將嚴重的威脅著社會的治安環境。因此,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加強綜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治理社會的治安環境問題,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能治本的。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我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對《法律基礎》課進行教學改革是高校對在校生法律意識教育和培養的主要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變《法律基礎》課僅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看法,其目的是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高等院校開設《法律基礎》課是在1986年9月,其性質是本專科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國家教育部還將它列為德育三大主幹課程之一。基於這一事實,很多人認為《法律基礎》課具有「雙重性」[6],即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課程。《法律基礎》課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要達到既掌握法律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7]
2、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因為這樣做可以克服「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這種改革會使課程內容得以精練,即使講些必要的具體條文,也只是作為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材料對待,而不必花費過多的時間,這不僅會為教師在課堂上講深、講透主要內容,也會為運用其他的教學方式、手段提供可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應使《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在教學中,教師應樹立三種教學觀念。一是樹立「學生是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觀念,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求學;二是使教師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不僅僅是傳授法律知識,即是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書」和「育人」密切結合,相輔相成,避免教書和育人相割裂。
4、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採用「案例教學法」
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院長郎代爾[8]曾經說過:「有效的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徑之一是學習那些包含這些原理的案例。」 案例教學是指由教師選用生動的、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司法判案成例,通過學生自己對案例分析及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學原理、基本制度。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純理論知識滿堂灌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生充分參與的平等對話。教師在教學中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案說法、以案解法、法案結合來組織教學,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此外,高校要盡可能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報告。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法律知識,提高法律觀點和法制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使大學校園形成一種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二)高校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應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在學校的環境中,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應做到:首先,應從「依法治校」開始,因為一個學校的「法治」狀況直接影響對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規校紀方面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別是對學生違規違紀的行為,要照章處理,決不因人而異、因人而改,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給學生樹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榜樣,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違法犯罪是因為法律意識的貧乏,而法律意識的缺陷是由於其心理發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具有較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從而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北京大學精神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礙,尤以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為主。如今年在雲南大學發生的「2.23」特大殺人案,馬加爵於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亞市被抓獲。雲南人力資源中心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惠主任說,從提供的資料來看,馬加爵可能是一個有人格障礙的人。這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屬分裂性質,表現在他性格內向、孤僻、不愛與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則屬攻擊性質的人格分裂,表現在從提供照片上看,馬加爵蠻有攻擊性。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時很壓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話,就有可能爆發,且喜歡報復打擊。當今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良情緒佔主導地位,而不良情緒源自於家庭、社會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低下,社會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家庭過高的期望值與自身能力差異所產生的壓力,有的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們有可能通過犯罪的方式而釋放出來。
大學生違法犯罪動機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犯罪學認為,犯罪動機是犯罪人的內心動力,這種內心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行為人的內在條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條件(各種刺激)。從哲學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種需要是內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9]我們知道,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修養。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心理衛生知識、性知識、性道德的學習,全面認識自我,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業務來引導大學生開發潛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發展自己,使自己成為具有較強調節心理的大學生,從而抵制不良習俗的侵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10]
綜上所述,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為了使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能夠適應法制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就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學校是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場所,但僅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和具體的安排,它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社會教育工程。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要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與國家的各種建設規程同步進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環境,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
❸ 教育局黨建匯報材料怎麼寫
抓班子 帶隊伍 抓黨建 促工作
——唐山市豐南區教育局黨委黨建工作匯報材料
(2007年4月5日)
我區現有各類學校121所,教職工5236名,在校學生90314名,黨總支5個,黨支部85個,黨員1356名,其中教育局黨委所屬黨總支3個,下設黨支部14個,學校獨立黨支部10個(其中2個民辦學校黨支部),黨員402名;農村鄉鎮黨委所轄中小學黨總支2個,黨支部71個(其中獨立學校黨支部55個、聯合支部26個),黨員954名。教育局黨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站在謀劃教育發展的高度,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教師,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工作思路,致力於實施「目標牽動,方案帶動,評估推動」的戰略,奮發創建教育強區,為全區教育事業走在全省、全市最前列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證。
一、堅持學習,思想建設不懈怠
教育局黨委從去年10月份系統學習中共中央「四個長效機制」文件,研究謀劃黨委落實工作機制,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黨委委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建立了由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任的黨員經常性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後制發了教育系統《關於黨員經常性教育的五年規劃意見》、《每年度黨員經常性教育實施意見》、《黨建工作制度》、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履行「五項職能」考核細則》及辦法。在機關幹部中開展了「創建學習型機關」的活動,為學校和教師做出了表率。在政治學習中黨委對必學篇目做出了「四定」、「三有」、「兩保證」的統一要求,即做到了學習定製度、定計劃、定內容、定時間;有考勤記錄、有學習筆記、有心得體會;保證每月集中兩次以上,每年集中學習(文件、文章)在50篇以上。
教育局黨委嚴格按照上述要求,堅持每星期集中學習。黨委抓總支、總支抓支部、支部抓黨員、黨員抓群眾,層層把關,認真完成全年學習教育任務,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進一步促進了豐南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自去年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結束後,我局黨委對中央下發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的學習貫徹專門召開了黨委會議、支部書記會議,將學習貫徹「四個長效機制」文件作為黨委和基層學校頭等大事來抓,並將區委編印的學習輔導匯編納入幹部教師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習培訓的主要內容,黨委成員在學習的基礎上都深入到基層學校作專題輔導,還舉辦學習研討會,理論學習考試,並從今年4月到6月底在教育系統開展「搶抓新機遇,建設新唐山」大討論活動。去年先進性教育活動至今教育系統黨員為156名特困學生、村(居委)7名貧困家庭及86名特困教職工先後捐款13.5萬元,並在春節前為農村貧困家庭送去米、油生活必需品等。正是有了黨員素質的提高,才帶動廣大教職工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完成了豐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項任務。
二、爭創「五好」組織建設抓落實
為了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幹部教師隊伍,著力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使每一個黨支部成為一個堅強的堡壘,每一個黨員成為一面旗幟。
黨委按照「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和制度上提出要求,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水平,使黨委成為政治堅定、組織有力、紀律嚴明的堅強戰斗集體。黨委牢固樹立了以人為本、事事爭高、處處爭好奮發有為創大業的思想,全方位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一是健全了幹部管理制度,制發了《關於加強幹部管理的若干規定》、《落實校長任期責任目標實施意見》、《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暫行規定》、《黨風廉政建設和責任追究制實施意見》、《關於對局管幹部實行函詢和 誡免制度暫行規定》、《關於各級黨組織抓黨建工作責任制意見》有力的推動了幹部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二是進一步深化幹部制度改革,拓寬幹部選拔、使用渠道,全面實施了領導幹部應聘上崗,把一批作風正、能力強、年紀輕的幹部推到一線,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的戰鬥力。三是實施輪崗交流,優化幹部隊伍。一年來先後有14名幹部輪崗交流,45名青年幹部掛職鍛煉。四是加大幹部管理力度,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網資源優勢,以舉辦「中小學校長治學論壇」為載體,為校長們交流管理經驗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平台,同時還實施了幹部理論考試、幹部任期責任制、年度目標責任制和幹部教師「三級承諾制」。
為了使組織建設真正得以落實,我們結合教育系統實際對各級黨組織履行「五項職能」及發揮作用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同時還制發了創建「五好」班子的工作方案和評估細則,並組織推動「五好」班子的創建活動。2006年底對教育系統各級領導班子進行群眾測評,滿意率在90%以上,區實驗中學在黨支部書記、校長王福江的帶領下,積極倡導「以身示範,談話溝通,獎懲激勵」的工作方法,使實驗中學黨支部成了富有凝聚力的戰斗堡壘。在他們的帶領下,全校教師積極投身經驗改革,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得到社會的肯定和好評。
黨委十分重視教育系統黨員隊伍建設和發展黨員工作,在「五落實」、「六制度」、「三經常」、「一及時」和「六化管理」工作得到區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市教育黨委的肯定和推廣。一年來,黨委舉辦的教育系統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黨委書記做動員,黨委成員做專題輔導,對發展對象進行全面組織考察,找黨員和師生座談,嚴把「入口關」。特別是對學生黨員的發展更是「好中選優,優中拔尖」,發展品學兼優的學生幹部加入黨組織。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嚴格實行了「雙推雙考」制度,據統計近十年來,在各級黨組織的精心培養下,476名教師,123名學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壯大了教育系統黨員隊伍。
三、向我看齊,作風建設重實效
教育系統人多,工作面廣。黨委一班人深知自己的言語、行動都關繫到黨的方針、政策的正確貫徹落實,關繫到黨組織的形象和戰鬥力。為了帶好隊伍,黨委堅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是制度建設做保證。按照《黨委議事規則》、《幹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黨建工作制度》、《領導幹部和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局長包片、科長包中心校、機關幹部包校制度》等,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如教育系統幹部人事工作量大,對局管黨政領導幹部的考察、任免等均堅持集體研究制度。一年來,教育系統基建項目均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進行,從不搞暗箱操作。黨委生活會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針對黨委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此外,經常開展黨內談心制度,也給黨內端正思想風氣注入了清醒劑。如黨委書記張全勝、局長段煦寧都時時對黨委成員就其思想、作風中的情況交換意見。
二是嚴於律己做表率。黨委一班人深知自身形象對整個教育系統的影響作用,特別是作為廣大教職工的帶頭人,必須嚴以律己。為此,黨委針對當前形勢給黨的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自身工作提出了「五不」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對學校領導又分別提出了「八項堅持,八個禁止」和「十不準」的要求,從而保證了幹部隊伍的基本政治形象不受侵害。同時,圍繞黨風廉政建設,局黨委把政務、校務公開工作中的廉潔從政作為施政的首要任務,堅持增強辦事的公開化和透明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財務收支、收費、基建工程及大宗商品采購等熱點問題,實行專項公開;對涉及教職工利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改革措施等都提交到教代會審議通過。我區校務公開工作分別得到教育部領導的肯定和好評。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也對我區校務公開工作進行了全程報道,校務公開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2006年區民主評議行風質詢活動中,我局獲得92.8分的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教育局黨委在教職工中和全社會上已經樹立了強有力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聞令則行做先鋒。一年來,黨委面對上級提出的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對區委部署的一系列重大工作堅持聞風而動,聞令則行,從不打折扣。如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幹部思想作風整頓、黨員經常性教育和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活動等,黨委都是認真研究,並做出規劃和安排,扎實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同時也加大對所屬黨總支、支部的檢查指導力度,對一系列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理論中心組和機關支部的學習,堅持雷打不動。黨委成員經常做專題學習輔導,從而帶動了機關幹部黨性強、作風正、工作實、業務精。
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放鬆
教育局黨委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為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幹部和教師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巨大的精神動力。在教育系統廣大幹部教師的奮力拚搏和無私奉獻下,豐南教育捷報頻傳,佳績迭創,抒寫了「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嶄新篇章。
一創新體制,強化教育內部管理
⒈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目標牽引,方案帶動,評估推動」的「三動」戰略,作為我區教育內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在「三動」戰略的實施中,按照創建教育強鄉鎮總體規劃,分別與中心校簽訂了責任目標,中心校與所屬中小學簽訂了目標責任,各學校和幹部教師簽訂了目標責任,形成了從上到下完整的目標體系。「三動」戰略強化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了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管理手段,此做法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體制創新在豐南》一文在《中國教育報》發表。
⒉創新人事管理體制。一是為落實義務教育管理新體制的要求,將中小學校長、教師管理直接受教育局領導。二是本著「以考促學,以學促教」的目的,實施中小學教師業務理論考試制度,並將考試成績與評先評優掛勾。三是為強化師德建設,全面實施了「1+1」師徳工程,開展了以「敬業,愛生,奉獻」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提高了廣大教師敬業樂教、依法施教的水平。我區連續十年有教師被評為唐山市「十佳」教師。四是健全教師獎勵制度。2006年籌措資金23萬元,獎勵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取得優異成績的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極大地調動了幹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⒊創新教育財政管理體制,使教育財務管理實現了科學化、規范化,教育部、省市領導給予高度評價,此經驗在全國推廣。
二善謀大事,促教育健康發展
堅持「亮點打亮,弱勢扶強,瓶頸拓開,促平衡發展」的工作方針,推進了各類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⒈確立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奮斗目標。實施教育強鄉鎮創建工程,建立互動性教育投入激勵機制,激發了各級亮點辦好教育的主動性。
⒉以加快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和教育裝備步伐為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2006年11月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中,督導組對我局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了「佔位高、投入高、標准高;機制新、思路新、理念新;責任落實,投入見實效,政策落實實,工作效果實」的「三高」、「三新」、「四個實」的高度評價。
⒊推進素質教育進程中,我區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大力實施「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工程」,我區中考合格率,人均分逐年提高,2006年高考上線1048人,首次突破千人大關,二本上線率和重點上線率居唐山市各縣區之首。職教中心畢業生一次就業達到98%。農中對口升學上線率達85%,全區成人教育發揮了「引進、試驗、培訓、推廣和服務」的功能,較好地服務於新農村建設。
❹ 幫忙寫篇作文,抄的也行,只要符合要求,100分的~23號上午截止
加強法律意識構建和諧校園2007年12月01日 星期六 下午 12:30關於和諧。有人把和諧作抽象化闡發,說:和諧是一種聲音,和諧是一道風景,和諧是一縷陽光;有人把和諧作生活化解釋,說:和諧與穩定是連襟,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和諧與發展是形影,相隨相依,時刻不分;也有人把和諧作人性化定論,說:和諧是你快樂時與他人會心地一笑,你得意時衣角悄悄的一拉,你痛苦時肩上輕輕地一拍,你失意時掌心重重地一握,見人跌倒時扶他一把,逢人困難時幫他一下。關於和諧的說法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實質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和諧精神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就是說,和諧不是指完全統一,而是指事物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和諧的本意在於和衷共濟,協調和睦。關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歸納定義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團結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定義在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以此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的總要求和目標提出。在《決定》第二部分中提出: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在第三部分提出:「保持高等學校招生合理增長,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在第五部分中還提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學科精神,」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柱。由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等教育任重道遠。如此可以這樣結論:一個國家需要和諧,一個民族需要和諧,一個社會需要和諧,一個校園同樣需要和諧。而校園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可以這樣說,社會和諧大學校園首先要和諧,校園和諧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
一、 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意義
1、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內核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就是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以人為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辦學以人才為本,教師是主體。二是學校教育以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構建和諧校園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她貫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構建大學和諧校園體現了這種要求。
2、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決定》分別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五部分給高校提出了任務。因此說,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一個幸福、公正、和諧的社會,將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實現和諧校園,將直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就業技術支持。
3、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高等教育面向未來的發展要求
21世紀大學理念的價值取向是追求個人、知識、社會的和諧發展。一所大學的發展應該是軟實力與硬實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軟實力。軟實力體現著學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這種和諧使學校在其內在凝聚力、對內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這也正是學校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二、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特徵
1、民主法治校園
民主法治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事務的治理,學校與國家、社會關系的處理以及學校的制度安排、規則程序、合作參與、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等都離不開民主法治。這是因為民主法治是和諧校園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作機制。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作機制引入學校事務治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官僚制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加速大學和諧校園的建成。
2、公平正義校園
和諧校園是體現公平正義的校園,是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真正意義上公平正義的校園意味著在良性機制下機會的平等、競爭的公平。在學校內部,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師生員工,都能夠通過公平競爭獲得自身的利益,從而實現學校與個人的共同發展。
3、誠信友愛校園
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道德基礎是誠信友愛。誠信友愛可以增加學校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使人們在彼此信任和相互關愛中,感受做人的價值和尊嚴,體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發生命的創造力。同時,誠信友愛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內耗和摩擦,構築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有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和事業的成功,使學校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4、充滿活力校園
要使校園充滿活力,關鍵要充分發揮學校成員、管理機構和機制的有效作用。不斷的改良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制度供給和政策設定,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機制和環境。在校園充滿活力的氛圍中,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於教師、有利於學生和有利於學校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校園
校園運行安定有序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特徵之一,也是學校全體師生普遍的渴望和需求。要使校園運行安定有序,必須是校園組織機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職工隊伍建設科學合理。必須是學校的各種利益之間存在一種協調機制,維護和保持學校各階層及各方面利益處於一種協調、穩定、平衡的發展態勢。同時,和諧校園又是安全文明校園,安全文明的校園首先應該是校園內部的安全文明,校園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環境,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提供一種安全與信任的良好氛圍,人與人之間各種交往在文明友善的環境中進行。
三、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重點
1、學科發展的和諧。
學科發展的和諧是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重點之一。按照科學發展和學科發展本身的要求,高校首先要做到和保持各個學科之間的布局合理、互相支撐、協調發展。高校對學科和學院布局的調整,包括建設新校區、成立新學院、申辦新專業等,都是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學科協的重要舉措。同時,學科發展的和諧人事工作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學科調整,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方面,對不同學科人才的評價與管理方面多做工作,促進各學科的協調發展。
2、規模與質量的和諧
規模與質量是辯證的關系,規模是質量的基礎,質量是規模的關鍵,沒有質量就沒有規模,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處理好規模與質量水平的關系,其著眼點是穩定本科生規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落腳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持學校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提高學校辦學的整體效益。同時要堅持多元化的質量標準的發展觀,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質量觀,給少數智商發展水平高的學生提供發展空間,也要樹立大眾化的質量觀,給大多數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空間,使規模和質量二者和諧發展。
3、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必須重視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必須做到做到教師的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統一。學校管理應該始終以人的發展為本,著眼於人的終身發展,著眼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實施人本管理,才能把全校師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推向新的台階。
4、校園文化設施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體建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序推進,目的在於營造更加整潔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設施和條件;另一方面是軟體建設,必須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目的在於營造更加濃厚的學術氛圍,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氣息。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要同步推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努力營造更加整潔的校園環境和更加濃厚的學術氛圍。
5、法制與法治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現代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已成為衡量人才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必須把提高青年學生的法律素質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納入教育的整體規劃和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6、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兩者的有機整合。科學精神中既含有科學技術的精神要素,也包括促進社會發展和終極關懷的精神要素。同樣,人文精神既含有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的精神因素,也包括發展科技的精神因素。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最高層面上是高度融合、統一和不可分離的。因此,要真正促進其相互融合並和諧發展,關鍵還在於深刻理解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內在關聯,特別是深刻理解科學精神的人文性,在人文精神中加重科學精神的培養,在科學精神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
四、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途徑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建設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和諧校園的構建與發展,班子是關鍵。領導班子成員要加強個人修養,識大體、顧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謙讓,以工作和事業為重。在班子內部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充分發揮每名成員的聰明才智,實現工作效率、人際融洽和班子整體效能的最大化。同時,領導班子和成員要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意識,實施集中領導、分層管理、權責到人。堅持以人為本、人才興校的戰略,以和諧的理念和方法激勵教師主動發展,堅持剛性制度約束與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諧統一。在依法依規、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把各種任務、要求和教師的態度、感情、利益、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公平的信念創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勵和分配機制。
2、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校
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克服個人隨意性行為,強化秩序規范。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必須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狀態下進行,並輔之以保證措施;制度本身不夠完善的,要不斷充實完善,制定製度要集思廣益,不合理、落後的制度要及時改革;缺乏制度保證的,要認真研究建立起相關的制度。建設和諧校園要依法治校,要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完善校園法制教育,既要使全體師生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形成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決策,程序規范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3、堅持教師發展為本,激活教師內在動力
實現這一途經,學校要制訂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近期、中期和長遠發展目標,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對有學識、高水平、愛提不同意見或有小毛病的教師,不求全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創設民主、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給教師樂業的空間、發展的空間、創新的空間,發掘教師的潛能,激發教師的內部動力。大力培植團隊精神和群體意識,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敬業的精神和樂業的態度。教師人心順,主人翁意識增強,就會自覺地把自己和學校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強化民主意識,實施校務公開
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建立公正、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尊重和維護廣大教職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和其他民主權利,增強廣大教職員工對學校建設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態積極接受或參與學校改革,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強化民主意識,實施校務公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她要求學校在實施校務公開過程中要進一步在力度、深度、效度上下工夫。從校級層面來說,學校教代會制度要健全完善。每年應定期舉行教代會例會,不僅事關學校的重要決定和決策要經會議表決通過,而且教師關注的許多重要事項,如評優、職稱晉升、基建、財務收支等,也應在會議上告之全體教職工,從而在校園范圍內全力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民主平等、團結尊重的校園環境。
5、開展和諧處室活動,創建良好人際關系
在開展和諧處室活動中,學校管理機構首先要明確量化考核指標,定期進行檢查評比,使構建和諧校園活動細化、實化,落到實處。其次,建設良好的縱橫之間的上級與下級、部門領導與所屬人員、黨員幹部與群眾、老同志與年輕同志以及師生間的人際關系。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上,使校內各處室、各工作崗位有能者居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讓各類人才獲得均等的展現與發展機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學校教育事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高效有序,和諧校園才能形成。
❺ 急需<五個好>學校黨組織匯報資料!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黨組織建設「五個好」自查匯報
〔 作者:黨支部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297 文章錄入:admin 〕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黨組織建設「五個好」自查匯報
一、 學校概況:
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是在已有55年辦學歷史的原奎屯一中高中部的基礎上分離獨立建校而成的一所我市唯一的高級中學。2004年9月2市日市政府正式發文成立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學校佔地6.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5000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生1600餘名。
學校現有在冊教職工112名,其中在編86人;具有本科學歷教職工82人,占教職工總數的73.2%;具有大專學歷教職工23人,占教職工總數的20.5%;具有中專及以下學歷教職工7人,占教職工總數的6.3%;中學高級職稱20人,占教職工總數的17.8%;中級職稱56人,占教職工總數的50%;黨員教職工33人,占教職工總數的29.5%;學生預備黨員一人。近幾年,教師隊伍特別是黨員隊伍經過政治學習,業務培訓,以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優化、年齡合理、業務精湛、素質精良、敬業奉獻的高素質教職工和黨員隊伍。
一高人以「辦一流學校、建一流師資、抓一流管、創一流質量」為己任,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現代信息技術和英語特色教育(外籍教師授課)為辦學特色。在廣大教職工的不懈努力下,已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優良校風。自1977年恢復普通高考以來,1987年我校杜傑同學榮獲西北五省理科第一名:1995年我校陳奎林同學榮獲新疆考區理科第一名。2004年普通高考,全校整體上線率(99.9%)和600分以上同學都創下了我校歷史新記錄,其中王少鶴同學更是以727分的高分榮獲自治區及西北五省區漢語言理科第一名。我校在國家組織的多項學科競賽中多名同學榮獲全國一等獎,在全疆處於領先地位。特別是自恢復高考28年以來全疆只有的28位理科狀元中我校就佔有3位,這創下了全疆所有高中學校的最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的教學質量過硬,是全疆知名學校之一。2004年教師節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被命名為伊犁州(伊、塔、阿三地區)的「十佳名校」。
二、 學校黨組織建設「五個好」自查開展情況
1、 成立「五個好」自查領導小組。
組長:唐銖天
副組長:陳仲辰、薛青、林傑
組員:曾國偉、羅啟勛、張強、謝強
2、 學校「五個好」自查經過
第一階段:學習階段,書記傳達三級連創「五個好」及局黨委的統一要求,並逐條解說。
第二階段:籌備階段,對所需材料及要求落實到處、室和個人。
第三階段:匯總審查階段,每個人把材料交書記處匯集成文,再由領導小組找差距,反復修改,對工作中缺少的材料繼續進行補充,最後由領導小組審定。
3、黨組織「五個好」自查時間安排:
序號
自查日程安排
學校黨組織「五個好」自查工作安排
備注
1
10月11日
學習有關「五個好」要求,逐條分析,
成立領導小組
2
3
10月14日
根據「五個好」要求分解條款到每個人准備材料
4
11月5日
領導小組審查材料,找差距,要求繼續補充資料
5
11月12日
領導小組進行自評打分
6
11月18日
領導小組審查匯報材料
4、 學校自查測評結果:
根據《奎屯市教育局黨委所屬學校黨組織建設「五個好」自查測評表》中的條款,領導小組進行自查結果如下:總分96分。
三、 學校黨組織建設「五個好」自查測評分析:
總分100分,自評得96分。學校於2003年11月經終,教育局黨委檢查評估被命名為「五個好」達標支部。通過本次自查測評我們認為我校黨組織建設「五個好」繼續保持了榮譽,並有所發展。懇請市局兩級黨委及領導進行復查驗收。
1、 配強一個好班子(分值20分,自評19分)
學校支部一班人認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把握真確的辦學方向,帶領全校教職工堅持「以德為首、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全面育人」的原則,堅持以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為突破口,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在黨員、群眾特別是領導幹部中認真落實了上級黨委、政府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布署,組織全體黨員、群眾學習有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文件,組織黨員觀看反腐倡廉的先進人物的事跡,組織中心學習組成員學習《兩個條例》並進行深入的討論,為了加強領導班子的工作能力,還組織中心學習了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並進行討論,大家發言積極。
支部一班人能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經濟紀律,工作紀律和組織紀律。制定並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支部一班人在工作中協調一致,對個別在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同志分別談心,特別是新分配大學生無論是上課還是帶班管理學生,領導和老教師都是從各個方面進行關心,使他們能盡快進入角色。對於個別違反教師職業道德或發生在極個別人身上的一些問題,領導都在教職工大會、年級組會、教研組會上多次強調以引起老師的警惕。領導幹部有個約定,在招生和評職稱期間不吃請和不請吃,從而保證了我校在廉政建設方面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由於工作關系的變動,書記、校長是2004年5月12日到任。一直到2004年9月2日市政府才發文成立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原支委工會主席到三中任校長工作,支委班子人員不齊,為此經局黨委同意,學校成立了以書記為首的臨時支部先開展工作。在局黨委和教育工會的關心幫助指導下,於11月初完成了一高首屆工會組織的組建工作。正式支委會候選人的推薦工作已完成,已報請局黨委同意後下次支部大會進行差額選舉,完成支委會的正式組建工作。
支部為了確保教育教學在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確保校長對學校行政工作負總責,在開展工作時支部一班人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補台不拆台、幫辦不包辦」。工作中黨政領導做了相互配合與協調,做到了職責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標上合;制度上分、關繫上合。互相幫助支持,互相尊重信任,互相通氣配合,互相諒解謙讓,溝通思想,交換情況徵求意見,統一認識。因為支部和行政人員之間是相互兼職的,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求努力克服以黨務工作沖擊取代行政工作,或以行政工作太忙取消黨的工作的現象,以及將黨務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學行政工作分離成互不相乾的「兩張皮」現象。
學校堅決實行黨務、政務、財務公開,無論大小事都公開透明,預以公示,對於社會反應敏感的收費問題向學生、社會公開收費項目和收費金額以及准於收費的文件。學校在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在社會上聘請了收費義務監督員,堅決杜絕了亂收費的現象。認真組織教職工學習並領會關於打擊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的文件精神,利用各種會議,在各種場合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我校沒有任何一個教職工和學生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支部一班人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旗幟鮮明、態度明確、立場堅定。
2、建立一套好制度(分值20分,自評得19分)
因為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各種制度也要不斷完善和重新修訂,而且制度還需要有人去落實,各種制度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考慮我們與兄弟單位相比可能在制度建設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滿分20分,自評得19分。
建全校校各項規章制度,並匯編成冊,主要制度上牆,制定並完善了支部議事制度、中心學習組制度,使學校行政工作和支部建設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根據實際情況,對學校的重要制度如《班主任費發放》、《高考獎勵制度》、《職稱評審方案》、《市一高學生處罰條例》等進行修改和完善。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制定了《市一高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分解》,支部書記與中層以上領導幹部簽定了《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配合教育局啟動了市高中辦學規模布局結構調整的工作,積極准備創建自治區示範性高中和申報自治州德育示範學校。
堅持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每個人都既分工又合作,並成立專門的民主監督小組。堅持每學期兩次支部大會,每月召開一次支委會,每月中心學習組學習一次的制度,完善了黨員學習,活動記錄考勤,支部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學校在教育教學和支部建設的科學管理上更加規范、更加科學、操作性更強。為把奎屯市第一高級中學辦成市民滿意、社會放心、金三角地區學生及家長想往的、全疆一流的學校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3、建成一支好隊伍(分值25分,自評23分)
雖然沒有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現象,但偶爾也會出現極個別教師教育學生方法不當的問題。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兢兢業業,教學工作得到了家長、社會的好評,但也有極少數教師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況且所有公民都有一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問題。學生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作,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雖然學校和教師也在盡心盡力,但效果不能達到盡善盡美。因此,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自評扣除2分。
按照黨建目標責任書,加強對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每學期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及教工青年團員進行兩次黨課教育,聘請黨校教師上黨課,堅持每周一次的「黨員活動日」有學習、討論、參觀、義務勞動、文體活動等。繼續抓好教學常規管理,每學期工作計劃制定專題教研課題。本學期各教研組開展以老帶新的「青藍」工程,集中抓好青年教師的備課與上課。使他們快速成長起來。通過對《結構工資方案》、《教科研獎勵條例》、《高考獎勵條例》、《職稱評定方案》的修改,加大了獎懲力度。加大班主任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力度,對年青班主任進行崗前培訓,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
有計劃地開辦業余黨校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004年6月 日,開辦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30人參加。學校黨支部有計劃、有步驟的與2004年發展了三名黨員,計劃2005年發展2—3名黨員以充實黨員的隊伍。與此同時,校團委認真做了28歲以下的優秀團員推優入黨的工作。學校支部有計劃的加強教師政治理論、教育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學習,針對教師中出現的問題,學校不失時機的請專家到校進行教師職業道德講座。除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外,還不斷的選派優秀教師赴內地進行培訓,鼓勵教師進行研究生教育的學習,一名語文教師在北師大參加為期一年的培訓,一名化學教師在陝西師大脫產讀研究生。為了緩解教師的緊張的工作情緒,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學校每年都舉行教職工趣味運動會,這樣,有利於教師的身心健康,也不同程度的溝通了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思想,有利於團結穩定,使學校形成一個緊張、活潑的工作氛圍。
堅持不懈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對建設一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業務能力強的黨員和教職工隊伍,起到了巨大作用。市第一高級中學近幾年教育教學成績的不斷提高,使其對教師和學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4、營造一個好環境(分值15分,自評得15分)
學校制定工作計劃落實責任制,對分工負責的工作每周進行督促,檢查總結以保證各項工作的完成,支部半年對黨員及教職工思想善進行一次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每年對黨員及教職工進行認真的考評以達到總結經驗激勵先進、督促後進的目的。認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反分裂、反滲透教育,通過看電影、聽報告、演講、讀書、看展覽、看專題片等形式對教師進行思想教育。加強圖書館、閱覽室的建設,保證黨報黨刊的訂閱,學校每年在報刊雜志上的投入就有近十萬元,供教職工和學生借閱。電子閱覽室和辦公室的微機可以保證教師和學生隨時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國內大事。
堅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堅持聘任法制副校長,每學期堅持由法院或檢察院選派一名同志為學生和教職工上一次法制教育講座。學校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定期檢查安全隱患。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科技製作研究性學習,科技周、藝術周、詩歌朗誦會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極大的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堅持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營造學校民主決策、科學管理的好氛圍,堅持工、青、婦工作按計劃正常有序的開展。「三八婦女節」、「五· 一國際勞動節」、「教師節」、「十·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都進行規模不等形式各異的活動,豐富了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針對青年教師離開父母想親人這一情況,由校團委不定期的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佳節,學校領導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與青年教師共度中秋這個特別節日,這樣做既緩解了他們的思鄉之情,也使他們感到了親人般的溫暖,使他們能安心在奎屯紮根。
加快校園綠化,硬化建設,以盡快達到「花園式」學校的標准。由於學校新建,為了盡快改變育人環境,學校今年內已投入近30萬元,用於綠化,硬化和體育設施建設。
5、形成一個好氛圍(分值20分,自評得20分)
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提高師德修養,堅持每學期工作總結和評教評學業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師生間的溝通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按教育局有關規定,發現一起查除一起,並予以公布。建全家校聯系制度,安排班主任每學期家訪學生人數不得少於全班人數的1/3,任課教師要達到1/5以上。每學期不定期召開兩次家長會,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家校溝通協調一致進行教育。定期公布收費情況,堅決杜絕亂收費、亂訂資料的現象。
建全家長委員會制度,積極認真向社會和單位徵求意見,對於反映的問題認真對待,調查落實。學校開展的大型改革活動及時向社會向家長通報,以爭取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搞好扶貧幫困工作,為貧困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學校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由團委組織開展了暑期道德實踐活動,演講比賽的優勝者參加市團委組織的比賽。語文組在高一年級組織了學生詩歌朗誦會。團委在全校范圍內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舉行學生會幹部的競聘上崗工作,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鍛煉了學生。
創建活動,使我校形成了一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良好氛圍。
四、建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由於領導班子的重新調整,使創建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2、學校開展了很多工作,但由於活動記錄整理工作做的不夠,從而影響了創建活動的宣傳力度。
3學校正在建設初期育人環境有待繼續加強和完善。
「五個好」黨支部建設的根本目的,對我們教育系統來說,就是保證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保證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沿著民主、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學校黨支部對這項工作是重視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需我們不斷探索,與時俱進,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望各位專家領導提出寶貴意見。
❻ 學校普法匯報材料
依法治校規章制度
為了全面貫徹黨中央的「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政策方略,確保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政策在祥龍完小更好地貫徹執行,並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的良好風尚,因此我校制定以下規章制度。
一、以鄧小平同志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思想理論為指針,以憲法法律和法規為依據,把日常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協調,依法監督,使全校教育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軌道。
二、校執行的主體法律、法規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管理規程》、《中學德育綱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江蘇省中小學常規管理基礎要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消防法》等,以及國家教委、省、市有關業務部門的規章和條例。
三、按照職能要求,各部門依法管理責任。
校長要帶頭執行和正確理解上級有關教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並聯系本校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按時按要求完成所承擔的各項任務,對分管工作安排部署指導思想明確,具體落實求清楚,督促檢查及時,工作效果明顯。主持全校工作,對全校工作負責,完成所分管工作或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負責學校重要的活動的組織實施和檢查落實,負責學校管理及學生管理,對教師進行考核和獎懲。
政教處、教導處、教科室協助校長抓分管工作,根據依法行責任要求,實行工作負責制,並向校長負責。負責制定和實施學校繼續教育、科研、電教等工作計劃,負責有關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組織與開展校外教育。
總務負責擬訂和實施年度學校後勤計劃、管理基建、維修、綠化、設備等工作。
xx小學
二00九年三月二十日
❼ 建設高校和諧校園的典型材料或經驗介紹
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已經於2005年9月1日在全國高校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又一個學生管理規定。該制度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制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更是一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就是要構建一種符合民主法制而又安定有序的高校運行機制,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學校達到充分的和諧一致。
一、制度建設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意義�
制度和諧是形成和諧校園的重要條件,加強制度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有重要意義。
1. 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
沒有制度就沒有一切,和諧校園應該是制度健全並完善的組織。任何組織都是由人組成,而要使他們達到和諧統一、步調一致、同向運轉,實現共有目標,就必須通過一系列和諧的制度來約束,藉助制度的力量來進行控制,促使組織和諧發展。制度的欠缺會直接導致高校校園種種不和諧現象的發生,小到買飯插隊,大到違法犯罪。因而,健全並完善各項制度確保校園里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新修訂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及學生申訴制度的完善就是體現這一需要的,它有力地推動了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
2. 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根本保障
和諧校園主要特徵是安定有序、協調發展。而制度就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影響並約束著高校內外的各種行為,保障著高校和諧健康發展。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制度使學校像鍾表的自動裝置一樣,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哪裡制度穩定,那裡便一切穩定;哪裡制度動搖,那裡便一切動搖;哪裡制度松垮,那裡便一切松垮並陷入混亂狀態。」可見制度對於學校來說顯得多麼重要。高校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保障作用,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制度失效,從而使高校運行不協調,不能保障學校達到預期目的。和諧校園最根本的表現是學生、教師、學校三者的和諧發展,學生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健康成長、成材,自主學習;教師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自主教學;學校能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發展壯大,自主辦學,而這一系列的目標實現離不開制度建設。
(1)只有加強制度建設才能保障人的和諧發展。和諧高校校園就是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物的和諧,這主要表現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等一系列關系的和諧。學校所制訂的各項制度旨在保證學生與教師二者能平等交往、互助學習、交互影響、共同發展,這是促進二者自我完善的重要條件。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可以不斷增強人的權利意識、自主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人的積極性、能動性,以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格,從而進一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們形成一種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生活模式,達到和諧共處。通過對制度的認同,制度所表現出來的強制性、權威性、均衡性、公平性要求人們按照它所規定的方式運行。採用這種方式運行的結果就是使每個人都能認同組織的發展目標,在實現個人自身最大利益的同時,使組織的收益最大化,這種利益最大化(博弈)的共同性使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加牢不可破。
(2)只有加強制度建設才能保障高校和諧發展。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游戲規則,具有「公共品」性質,是為大多數人服務並符合大多數人的意願的,它能給人們帶來文明的秩序,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加強高校制度建設,建立一種有效的制度供給,促使高校的利益行為取向與社會利益一致,達到制度均衡,從而形成穩定有序的和諧校園秩序。一旦這種制度安排確立並被執行,則容易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和一貫性,加快學校發展。
和諧校園的正常運行需要多種多樣的制度來支撐。國家教育法律、法規是保障學校成立、運行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它能協調學校外部各種社會關系,沒有這些制度,學校就無法立足,更無法發展,當前民辦高校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就是由於這方面制度不完善所致。學校自身各項規章制度是保障學校穩定運行發展的必要條件,它能協調學校內部各種關系,是學校制度建設的重點。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尤其是高校擴招後,高校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信號,在辦學理念、辦學規模、辦學質量、辦學效益等方面出現了與國家教育方針相悖的地方;在人才培養、人才考核、人才任用等方面的機制上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因而高校要從學校產權、主體、學科、育人等制度建設方面來構建和諧高校校園。
二、高校校園制度建設和諧性的基本原則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要求組成高校校園的各個系統和諧匹配,規定這些系統的制度的和諧性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制度建設和諧性不僅表現在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嚴密、嚴謹、嚴格、嚴肅,還要求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 高校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制度由人制訂出來,又用於約束人的行為。人可以被動地接受它,也可以主動地適應它。高校中的人主要表現為三個群體:學生、教師、管理者,要使人與制度和諧相處,在制訂制度時就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制度建設原則。高校的主體是學生,以學生為本就是根據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制訂規章制度,以他們的和諧發展作為衡量和諧校園的標志。就當前現實而言,教育的不和諧性主要表現為由於經濟條件的不同而導致的教育的不公平。正因為如此,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政策處處體現了育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特別明確了學生的權利和義務,確立了學生權益救濟制度,取消或修改了有關不合適的條款等,極大程度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助於形成穩定有序的校園秩序。
(2)堅持以教職員工為本的制度建設原則。教職員工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因此,要完善教代會和工代會制度,營造重視人才、珍惜人才的機制,建全教師申述和信訪制度,建立教師身心健康方面的保障制度,為教職員工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3)堅持教職工與學生平等合作的原則。教職工與學生之間的發展很難用一種合理的制度安排來確立,教職工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不僅體現在公民身份上的平等,還表現在扮演角色、社會責任和社會地位上的平等。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服從關系,更應是一種合作關系,建立在平等關繫上的制度,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2. 高校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
制度建設要與時俱進是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需要,對構建和諧校園尤為重要。和諧校園需要不斷更新制度,因為社會在不斷變化,不斷有新問題、新矛盾產生,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就要針對學校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來維護校園內各要素的利益平衡,最大程度地減少矛盾,促進校園的穩定發展。如實行校務公開制度、陽光招生制度、幹部人事改革及分配製度,健全學生就業機制,實施弱勢群體補償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及後勤服務體制等。
3. 和諧校園制度建設要堅持協調原則
協調是和諧的一種表現形式,制度建設始終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應遵循協調原則。
(1)各種制度相互之間的協調。制度是一個有機聯系的大系統,任何一種制度的變化都有可能引起其他制度的變化,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最穩定的,否則,精心制訂的制度很可能是不持久、不穩定的。高校的制度很多,上至國家層面的制度,下至學校內部的管理制度,乃至文明公約、買飯排隊規則等。諸多制度之間能否協調存在、協調發展是學校制度有無效率、能否實現既定目標的關鍵。如果學校的教學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不一致,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恐怕是一種空話;學校的後勤服務機制不健全或不完善,管理制度再健全,執行再嚴格,恐怕也難以出現安定有序的生活秩序,同樣,學校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不能協調統一,甚至存在相互沖突,安定有序的校園環境恐怕也難維持。因而做到學校內外製度間的相互統一,制度的結構、比例協調,橫向之間的各種制度相互配合,縱向之間的各種制度互不沖突,必然有利於實現學校的整體目標,有利於和諧校園的構建。如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將學生結婚的相關術語進行了修改,就是體現制度協調的範例。
(2)制度制訂及其執行的公平性。不公平的制度容易產生不穩定的秩序。制度的制定是少數人進行的,如果這些人只選擇對自己有利而不去考慮其他群體的利益,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則占絕對數量較多的弱勢群體就會表現出一些「不友好」的行為,從而影響群體的穩定。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制度的制訂以及執行方面,如對學生的獎勵評優、困難補助、費用減免或違紀處分;對教職工的職稱評聘、工資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都應體現制度公平原則。
另外,須做好學校招生、教學、管理和就業四個環節的制度協調工作,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和諧現象,都會影響和諧校園的構建。
三、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制度作為影響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因素,起著關鍵作用。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必須始終將制度建設放在首位。
1. 科學民主依法治校
科學民主依法治校是建立在制度基礎上的。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宣傳制度,讓每一名師生知法守法、誠信待人,以有利於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干群關系、同學關系,也便於其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此外,要重視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制度建設。意識形態是減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務費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有助於人們對他人的行為作出道德評判,有助於全體成員認可現行制度並產生較強的凝聚力。
2. 構建現代大學制度
構建現代大學制度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有利於學校全面協調發展、有利於教職工和學生充分實現自我的制度,能有效地增進教育秩序的穩定、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提高教育效率、實現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現代大學制度要求政府轉變教育行政職能,由直接干預和微觀管理變為間接干預和宏觀管理,以提供法規、制度設計等方面的服務和體制、法制環境等方面的保障為主,做到政校分開,讓學校自主辦學,提高學校競爭力,給學校更大的發展空間;要求學校須依法治校,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生充分發展為主,兼顧教職工的發展,自主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諧高校校園要求學校的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不僅分開,更要相互制約和合作,要以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為主,產權、法人等建設為輔,做到集權與分權相結合,放權給教師,放權給學生,積極營造出一個講法律、講公平、講合作的和諧育人環境。
3. 實施校本管理體制
校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讓全體成員能主動適應學校的發展,它是以學校為本、以發展為主旨、以人為主體的一種管理模式,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內容。這種制度有利於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持信息暢通,有利於團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與外界環境相協調融合。
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學校,學校管理的內涵更豐富,這種變化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而是高等學校制度上的一種深層次的變革,是引導高校實施校本管理的信號,它讓學校有更大、更廣、更高的發展空間,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收益;讓學生更自由、更愉快地實現自我。加強校本管理制度建設,不僅要求高校要能動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展,更要重視內部管理來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實現社會效益,創造和諧社會。
4. 建立制度反饋機制
制度反饋機制是衡量制度是否有用、是否適宜的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一項制度安排是否合理要通過制度反饋來確定,制度在設計之初,就應有反饋的意識。制度反饋是制度建設的引伸,是根據制度實施的結果來作出判定的,實際上也是一種評價制度機制。
評價制度是學校各項制度的核心。評價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制度實施的效果,進而最終影響制度安排是否合理。運用評價制度時,首先要確立科學的評價觀。評價學校一項制度的好壞,除看這種制度是否符合學校發展規律,更要看這種制度能給學校帶來什麼,是經濟利益還是社會效益。其次,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評價制度,制度一旦形成並被執行,會出現與人們設想不一致的地方,但制度總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如對考試制度的利弊進行充分的探討,使得這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就是一例。最後要考慮到制度存在的環境,環境不同,制度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人的經濟價值的上升是制度創新的主要原因,現階段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觀念、思維也與二十年前大不一樣。外界環境的改變,要求我們在進行教育時要因勢利導,改革教學方法,更新管理理念。如果對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制度仍表示反對,甚至制定大學生不允許談戀愛、留長發、染發、戴耳飾等一系列制度,都會導致學生對學校的制度產生不滿,甚至抵觸,以至導致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因此,科學、合理地評價制度,做好制度實施的反饋工作,以利於建立的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從而發揮更大的效用。
制度是生產力的第一推動力,筆者認為,制度更是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第一推動力。 制度與和諧是矛盾的,制度具有約束性,和諧須給人以自由度。和諧的校園離不開一定製度的約束、規范及引導,更需要制度來保障。高校和諧性制度建設,根本體現於既要有利於教師、學生樂於遵守制度,又要有利於形成和諧校園的良好局面。
一、高校校園和諧文化理念提出的背景
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理念的提出,與我國致力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宏觀背景有關,更與大學固有的特點直接相關。大學作為一個微縮的社會,有它自己獨具特殊性的人際生態,主要表現為社群的集聚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矛盾綜合體,所涉及的社群包括:專科社群、本科社群和研究生社群;人文主義社群、社會科學家社群和自然科學家社群;專業學院社群,各種非學術社群,管理者社群等。一個社群有一個靈魂,巨型的大學有若干個靈魂。不同靈魂之間往往會有某種程度上的沖突。與此同時,在大學內部也會存在以下的沖突:學生個體的豐富性所帶來的對大學文化認同性不同的沖突;師生關系的復雜性帶來的傳統師生觀念與新型師生觀念的沖突;個體角色的差異性帶來的專業人員與管理者之間的沖突;目標訴求的多元性帶來的高校的經營性與高等教育的非功利性的沖突;辦學方式的開放性帶來的本源文化與異域文化以及異域文化相互碰撞所產生的文化沖突----校園文化因此成為各種文化、各種觀念相互撞擊、相互激盪的中心。可能也正是基於此,美國戰後最著名的高等教育專家克拉克感慨:當代大學是一種矛盾重重的機構[1][2]。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也必須而且應該將和諧作為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訴求,其理由如下:
1、校園文化主體的日益多元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社會轉型的加劇直接導致社會分化日益明顯,這種分化在高校就集中表現為知識分子多種群體並存的格局:一部分知識分子作為傳統大學精神的守望者固守著精英理想,為追求學術自由、人文精神而不懈努力,既體現了大眾化趨勢下的校園文化與精英階段的校園文化的連續性,又保持了校園文化對其他文化形式的審視精神,使得「大學圍牆淡出但大學精神永存」;另一部分知識分子則表現出新精英形象的文化特質:他們將高知識性與高市場價值、高成就動機與崇尚務實的社會價值取向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知識創造財富」的形象代言人;成為校園文化與企業、社會緊密聯系的文化符號;成為經濟文化、市場文化與精英文化融和共生的物質載體。這種多元化人際生態的一個直接影響表現為人的社會需求、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差異性,同時也必然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沖突和碰撞,這就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應強調和諧的旋律。
2、大學在與社會的互動中日益「世俗化」
在社會開放和大眾化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大學一如過去「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不僅是困難的,而且也是危險的。學校和社會相隔的圍牆已被打破,象牙塔的地位已越來越受到開放社會的影響,關起門來搞學問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校園日益受到外部社會的影響,各種社會沖突和社會矛盾必然影響到校園人的思想和行為。更何況,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網路的發展等對校園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呈現出某種「不可抗力」的特質。由此可見,大學的日益「世俗化」具有某種程度的必然性。
3、學校「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推行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人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任何社會組織都應該把人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如何激發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如何把存在於人個體中的知識顯性化為組織的核心競爭能力,已成為任何一個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無法迴避的重要事情。大學,作為精神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人的作用更顯得重要,由此,有效激發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就顯得更加迫切。
顯然,有效激發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個基礎條件是和諧的社會關系,因此,在高校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關注如何創造和諧的院際關系、和諧的部門關系、和諧的上下級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等諸多命題。
二、構建高校校園和諧文化需把握的幾個特徵
建設高校校園和諧文化,首先需要對和諧文化進行界定,包括它的特徵。從它的本質來說,和諧文化主要不是一種內容上的規定性,而是更多地表徵為一種質的規定性,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1、多樣性
隨著體制的轉換與重構、利益的分化與重組以及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與滲透,校園文化逐漸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揚,另一方面則是非主流文化的滋長。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達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其中的許多現象既令人費解,又發人深省。 據《青年研究》[2][3]1996年一份調查表明,只有11.5%的桌面是清潔的,其餘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摧殘」。內容多以情感發泄類為主,如「我的心情你是否懂?」、「昨晚約你,你為何不來,讓我徹夜以痛」、「愛上你是我一生的錯」等等;另外就大學生的服飾來說,也表現得豐富多彩,八十年代清一色的「灰、蘭、黑」基調已基本成為歷史。今天,服飾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到每個人心中,特別是年輕的女大學生,在用知識包裝自己的同時,也毫不吝嗇以強烈的超前意識和個性化包裝彰顯自己。
2、包容性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必要: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必然加強,不同文化出現在同一時空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一種常態。而一種文化就如同一個人,由於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如地域、民族、習俗、歷史、分工、職業、利益等的不同,每種文化都會有體現其核心特徵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因此,文化不應只有先進文化、腐朽文化的分類,還應包括「中端文化」或「中性文化」或者說「雅文化」和「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市民文化等。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一些非主流文化也有其合理內核,構成文化的生命力和張力,應該受到尊重和寬容,都應該賦予其存在的價值和空間,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擠占它。對大學生亞文化現象和各種流行風尚的形成,要做客觀而全面的分析,特別要對其產生的社會背景進行深入的研究,絕對不能滿足於簡單的是非判斷。例如,大學生的「超女崇拜」現象,也許對於我們很多成年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現代青年的追求中,往往會有如下隱密而又豐富的表達:一是表達青年的需求--我想要什麼;二是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我與你們不同;三是向社會昭示自己的存在--請社會關注我;四是在時尚選擇中發現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你看我是怎樣做出自我調整的;五是在時尚追求中實現自我肯定--這就是我。顯然,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超女崇拜」現象背後豐富的文化意義。
三、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須把握的幾個原則
(一)堅持開放性與選擇性的統一
開放、交流是保持主流文化生命力的源泉。高校校園是各種思想文化交織碰撞的地方,在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科技思潮、文化熱點、生活信念、行為方式融合互滲到校園時,高校校園文化一方面應以開放的姿態接受社會各種大眾文化,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大學作為一個育人的場所,在接納、倡導社會大眾文化時,應進行批判性地、有選擇性地吸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敗思潮的侵蝕,並從中不斷調整、充實和豐富自己,從而生成自己特有的文化體系,以適應時代要求和校園自身的內在需要,因此,在開放中保持清醒的選擇,在選擇中促進進一步開放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有的態度。
(二)堅持規范性與滲透性的統一
校園文化滲透性是指校園文化對人的影響並非完全出於人自身的主觀需要,而是有意或無意地對人產生一定作用與影響。大學校園文化或以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或以美麗的校園物質環境和各種制度規范,有意無意地使生活在校園中的個體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響。這種影響並非行政力或人為強制的,更多的是在「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從而完成對理想人格的塑造。但另一方面,教育自身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學校內的一切活動都應該有明顯的目的性。校園生活的主要內容是實施教育與接受教育兩種極具目的性和規范性的活動,校園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必然要圍繞目的和規范展開,由此,學校所營造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必須緊緊圍繞為國家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來指導,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價值標准與人格意識來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獲得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三)堅持人文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隨著人類知識的激增,社會需要的人才規格日益從單一專業性人才向具備綜合素質的寬基礎人才轉變。這一人才規格的轉化,要求高校必須承擔起為社會培養既有科學精神又有人文素養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校園文化正是科學性與人文性交叉滲透的最佳契合點,為此,作為高校,在繼續保持科學精神的同時,必須為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創造通暢、豐富的途徑和平台,學校通過開設人文類選修課,組織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引導,開展科技作品競賽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四、建設高校和諧校園文化需要把握的幾個關系
(一)代表先進文化與引領多元文化的關系
始終不渝地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光榮義務,高校既承擔著孕育先進文化的神聖使命,同時又承擔著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責任。為此,在校園和諧文化構建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執政黨的遠見科學判斷校園內多元文化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善於順勢而上,有所作為,在引領校園多元文化的進程中實現代表先進文化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以執政黨的胸懷主動駕馭和正確認識現代科技發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和作用,「擇其善而用之」,同時以自信的心態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我們要以執政黨的寬容鼓勵支持校園文化創新和多元文化的競爭,在創新中體現先進文化的生命力,在競爭中凸顯先進文化的主導地位。
(二)加強先進文化建設與滿足廣大師生文化需求的關系
滿足廣大師生文化需求是我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所在。為此,我們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尊重和預見廣大師生文化需求的豐富性,加強對各種新型文化表現方式和載體的研究;要尊重和滿足廣大師生文化需求的增長性,對文化事業的發展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尊重和包容廣大師生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在文化創新和文化繼承方面給予更多的資源支撐;要尊重和理解廣大師生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在倡導和支持「雅文化」發展的同時,引導和規范「俗文化」有序共存。
(三)加強黨對意識形態的主導與促進廣大師生對意識形態的認同的關系
意識形態具有凝聚人心,整合社會的強大功能,基於此,在校園和諧文化構建的過程中,我們當然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堅決杜絕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增強廣大師生對意識形態的認同的最好方法是把意識形態轉化為師生能夠接受的對象物。為此,我們應當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作為存在基礎;以人類共同的優秀文明成果作為發展動力;以充分反映廣大師生的利益、願望、要求和共識作為評價標准;以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完善和創新作為不懈追求。
高校校園和諧文化的構建,最終是要體現出它的凝聚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一種和諧的校園文化應該包括學術自由的氛圍;師生平等的氛圍;鼓勵冒尖的氛圍;包容個性的氛圍;部門協作的氛圍;人際寬容的氛圍等。這種種氛圍的形成需要悉心培育和長期積累,而形成之後便是一種巨大的無聲力量,必將對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產生一個不可估量的和長期的積極作用。
❽ 關於構建和諧校園的材料
文章標題:構建和諧校園經驗匯報材料
中共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是加深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的結果,是全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提出的全新歷史性課題。構建和諧校園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賴以發展的基礎,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動力。構建和諧校園,實施和諧教育,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學生,應當成為學校校長孜孜以求的辦學目標。我校創辦至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調「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努力做到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不斷推進學校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提高師生素質,營造和諧人際關系「校和萬事興」,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系的和諧是關鍵,而學校中師生之間、師師之間的關系都與教師的素質密切相關,因此,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成為構建和諧學校的當務之急。為了提高教師的各項素質,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首先是修師德,我們要求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上海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及上海市教委相關文件等在內的師德教育資料,幫助教職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其次是練師能,學校要求所有教師都有自己明確的個人發展規劃和階段奮斗目標,並為教師成長搭設了舞台,制定並實施了學校骨幹教師的培養和評選方案,通過三年努力,一批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精湛的區、校級骨幹教師脫穎而出。針對學校青年教師多的現狀,我們組建了青年教師學習沙龍,定期就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討論。同時我們還積極鼓勵、推薦教師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和進修。再次是創師業,課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把握課改精神,尊重學生人格,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我們工作的目標,我校以「優選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的研究」為課題,開展校本培訓的研究,遵循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原則,有效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工作中,學校突出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宗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結合二期課改,在加強基礎型課程學習的同時,相繼開出了30餘門探究型課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還利用師資的優勢開出了幾門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二)將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推進科學治校,依法治校就需要用制度來規范和調節各種關系,使一切活動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我們重視加強制度建設,減少了工作中的隨意性行為,各項秩序規范得到了強化,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在管理中,我們還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將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學校建設與發展之中,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學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領導體制和創新工作機制;我們還建立了決策落實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定期對重要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從制度上保證決策執行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提高決策執行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
嚴格執行有效的制度,並輔之以保證措施,這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保證,也是構建和諧校園不可缺失的一環。我們相信只有在規范各項工作的前提下,讓各類人才獲得均等的展現與發展機會,人盡其才,各得其所,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才能構建和諧校園。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先進的校園文化既包括學校良好的校園環境、建築特色、綠化美化程度等硬體設施,還應包括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諧的人際關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及共同的價值取向等軟體環境。
(一)以創新規劃為前提,構建獨特新穎的校園硬體環境
作為一所公辦新校,我校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對學校建築的布局、綠化、內部的設施進行了細致的規劃。學校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室的陳設布置,學校標志的設計與製作,校園網、板報櫥窗、標語牌、廣播設備設置等等,這些硬體經過我們的科學規劃,合理布置,大多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和較深的文化內涵,所有這些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全體成員的觀念和行為。(二)以人文建設為重點,營造務實進取的校園軟體環境在優化、美化校園外部環境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加強人文環境的建設,一種民主和諧、嚴謹高雅、務實進取的精神逐步成為我們學校文化的主流。一是高度重視搭建民主的平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氛圍。學校充分發揮工會和教代會的作用,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和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工作。為了拓寬民主管理渠道,我們選舉產生了以六名普通教師為主要成員的民主管理委員會,
❾ 誰能結合實際談談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學依法治校工作規劃 (2003年—2007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文秘寫作網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推進學校法治化建設,依法規范和保障學校各項事業的協調、健康發展,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四五」普法精神和《教育部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河北省關於進一步推進依法治校工作的意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緊緊圍繞創建全國一流小學的奮斗目標,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工作,依法保障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充分發揮法制在學校發展中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使各項工作依法有序運行,促進學校快速發展和全面進步。 二、基本目標 依法治校的基本目標是:學校建立依法決策、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工作機制;各級幹部和工作人員明確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標准,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學校普法教育全面深入,幹部和教職工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明顯增強;教師熟悉本職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規,依法施教,為人師表;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並能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建立完善的權益救濟渠道,師生合法權益依法得到保障;保證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保證學校正確的辦學方向,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力爭在2006年把我校建成省級「依法治校示範校」,2007年全面開展國家級「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活動。 三、任務和措施 (一)深化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幹部和師生員工的法律素質。 根據「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緊緊圍繞學校各項中心工作,切實抓緊抓好師生員工的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法制觀念,形成學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風氣,為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加強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其綜合能力,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穩定。重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將法制教育納入學校課堂教學,保證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二是編印配備法制宣傳教育材料,做到學生學法有課本、教師授課有教材;三是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廣泛開展第二課堂學法用法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動、直觀、形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四是聘請政治覺悟高、宣講能力強的政法幹部到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協助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學校的法制宣傳教育搞得生動活潑。 第二、認真抓好學校各級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領導幹部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實施者,必須帶頭學法用法,並以領導幹部的學法用法,帶動全校師生員工的學法用法。一是建立健全領導幹部法制講座制度;二是結合學校建設發展實際,著重學習十六大報告中關於政治文明建設論述和依法治國的理論,《憲法》、《教師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各級幹部法學理論水平,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三是把領導幹部的學法與政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認真抓好教職員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建立教師法制教育制度,並把教師的法制教育納入師資培訓工作,並根據教職員工工作性質和特點,有針對性組織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人犯罪法》等與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則和必要的法律規范,提高其指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培養學生法制觀念的意識和水平,做到依法辦事,依法施教,為學生的學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 (二)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依法實施規范管理。 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文秘寫作網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使全校各項工作、各項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對全校實施「全時、全員、全方位」的綜合性的規范管理,保障全校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運行。 學校依據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學校章程,作為學校辦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健全和完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依法實行校長負責制,做到相互配合,權責統一,依法辦事。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健全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全面實行校務公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切實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完善學校內部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收費的規定,依法管理好學校財產。建立學校規章制度出台前法律審核制度,並對與法律法規規定相抵觸的學校管理制度和規定,及時修改或者廢止。 (三)建立高素質普法宣教骨幹隊伍。 建立以法律專業教師為主體的法制理論和規范宣講骨幹隊伍,以黨支部、少先隊輔導員為主體的普法教育管理骨幹隊伍,結合學校中心工作,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周(日)、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演講比賽、法制徵文評獎、法制圖片圖書評展和法制文藝演出等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法制宣傳活動,擴大聲勢,努力創造法制宣傳教育的整體氛圍。 (四)強化監督檢查,保障各項工作有效運行。 加強監督檢查,是依法治校工作有效運行的保障。根據依法治校總體規劃的要求,制定出具體工作目標和考核細則,將具體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和單位,落實到分管領導和具體負責的工作人員,把各個部門、單位的完成工作目標任務和全校的工作目標 融為一體,納入年終考核,成為考核部門和領導幹部經及教職工的重要內容。 實行依法治校領導組成員分工聯系制度。領導組成員要定期向依法治校領導組匯報學法用法和依法治校工作情況。建立幹部、管理人員、教職工學法、守法、執法考核制度,把是否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能否依法治校作為幹部職工考試、考核和聘用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實施步驟 (一)2003年為全面實施的准備階段。主要是成立依法治校領導機構,制定依法治校的工作規劃和工作目標及考核細則,准備宣傳教育教材。 (二)2004年1月至5月為宣傳發動階段。主要是實施依法治校規劃和工作目標及考核細則。召開創建依法治校示範校工作會議。舉辦二至三次法律知識講座。組織開展全校性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配置法律法規學習材料。 (三)2004年6月至2005年11月為依法治校的全面實施階段。根據規劃的總體要求,結合每年學校工作總體部署和安排,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印發各個部門和單位執行。定期組織法學專家給領導幹部、教師和學生講法制理論課。 (四)2005年12月為考核驗收階段。依據本規劃的總體要求,對全校依法治校工作進行總結檢查,考核驗收。在此基礎上,起草依法治校下一步工作規劃。 (五)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面開展國家級「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活動。 五、加強組織領導 依法治校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和系統工程,必須在校黨政統一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各單位、各部門領導作用,齊抓共管,保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廣大師生員工特別是各級幹部要充分認識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把依法治校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作為一項工作來抓。 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領導,健全和加強學校依法治校領導組及其辦事機構,負責制定規劃並做好指導、協調、檢查、監督等工作,並把這項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擺到重要議事日程。 全校各個科室要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和要求,報依法治校領導組辦公室備案,並結合本科室的實際,搞好工作安排,制定相應措施,做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真正達到宏觀有人管,微觀有人抓,使依法治校工作在各層面、各環節落實,不斷提高依法治校的總體水平。 依法治校領導組辦公室要從本校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負責制定和實施本校的法制宣傳年度工作計劃,並具體組織落實。 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保證本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