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道德經有感應
Ⅰ 讀道德經的感悟。高分
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解讀方法
木子: 您認為《道德經》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書?
草樹先生: 如果你問一百個研究道德經的人會有一百個答案。因為絕大部分人對道德經的研究方式都好比是盲人摸象。
《道德經》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是修道、修德、做學問、做領導的方法論,是啟發我們看問題的思考方式。
所以,道德經不會使人變得更聰明,但可以開發你的大智慧。佛家講「聰明於塵境發,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終歸正覺」
木子: 在不少《道德經》的翻譯解讀中,我看到不少「意識形態和教條主義」的理解,不同程度的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草樹先生: 的確如此。對於修道也好、做學問也好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見解,要敢於懷疑,獨立思考。
木子: 歷史上,被認為讀懂《道德經》的人幾乎只有莊子一個人?
草樹先生: 在有歷史記載的人中,莊子對道德經的理解最接近老子本義,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莊子還是帶有自己的一些角度,還沒有完全站在大「道」的角度,所以還不是究竟。後世對《道德經》的消極見解與莊子不無關系。
當年釋迦穆尼如果看到道德經的話,我相信他將是有史以來最懂得道德經內涵的人。
木子:為什麼這樣說呢?
草樹先生: 如果您對金剛經和道德經又較為全面的認知的話就會發現,佛的主張都是對「道」的進一步註解和展開。可以說,釋迦穆尼的佛理與老子的道德見解幾乎沒有任何沖突的地方。
木子: 請問,以你的見解,怎樣才能最有效的讀懂《道德經》呢?
草樹先生: 《道德經》這部哲學體系就像是一棵參天大樹,而總章「道可道,非恆道......」則是這棵樹的種子(本體),其它八十章都是由這粒種子生長出來的。
所以,要真正讀懂老子的道德哲學思想,就要從「道德」總章開始,尤其要對此章的內容進行定性化分解(分類)。理解了總章,再來解讀其它章節也就好比順藤摸瓜——順理成章了。
木子: 一般認為,現《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是道經總章。
草樹先生:然而,我的研究則認為它是「道德」總章——道經和德經的總章。
何謂「德」?老子是如何定義德的?在《道德經》裡面,有人能指出來具體的回答來。
木子: 好象是找不到。
草樹先生: 其實是有的,但老子沒有直接用德字。它就在第一章裡面,與 「道」交替進行了論述,還指出了兩者的關系——「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研究道德經其實並不難。只是研究《道德經》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學術研究常識,那就是對研究對象的從大類到小類的定性化分解和結構研究——分類、歸類。
比如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物種,那麼他們首先會根據這個物種的體貌、習性、飲食等明顯的大特徵將它與其它物種進行比較,從而將此物種歸入某種大的類別,然後再按照某些小特徵在大類別裡面一層一層的歸入更小的類別裡面去,並最終實現對這個新物種的全面了解。
然而,《道德經》的研究者們往往習慣了儒家橫向思考問題為主的簡單邏輯方式,而不能按照整體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問題。所以才導致了你前面提到的對道德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盲人摸象式的七零八散、意識形態和教條主義的文本解讀。
--------------------------2009年9月3日於廣州白雲山
國學大師誤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對「絕聖棄智」和「不上賢」,普遍的解釋都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或許違背了老子的本意。甚至還有 「智者」試圖為老子「平反」,而將簡本「絕聖棄智」篡改成「「絕智棄辯」等。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是在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觀點的基礎上得出的根本措施。
-----我認為,老子所言「不上賢」的意思是:不要象製造偶像、明星一樣把那些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較大成就,或名氣、地位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個人價值的普遍典範。
如何理解 「不上賢,使民不爭」?
草樹先生
何謂「不上賢,使民不爭」?老子為什麼提出「不上賢」的主張?
不崇尚有才能的人並不代表社會不需要有才能的人。
事實上,人人都是天才,個個都是聖賢。這是真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由自然創造,都有自己潛在的,獨一無二的才能和特長,就象山上山下的各種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一樣,在保持社會自然生態方面都有各自不可或缺的價值。
然而,一旦這個社會將個別人的才能、特長,作為普世價值觀的做法時,就必將導致個人自性的自然需要與內心慾望不一致,以及實際能力與預期能力不一致。
這種不一致必然個人內心的沖突,從而導致社會矛盾、斗爭的產生,而這又必然導致生社會生態的失衡。
有矛盾和斗爭就必然會導致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虛榮、欺世盜名等現象的出現。
所以,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即人與人之間互不將對方的價值標准作為自己的價值標准時,自身的潛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內心的沖突也才會降至最低。這樣,人類的矛盾與紛爭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消解,自然、和諧、安定,富足的社會就會實現。
因此,老子所言「不上賢,使民不爭」的意思是:不要象製造偶像、明星一樣把那些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較大成就, 或名氣、地位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個人價值的普遍典範,這樣就能夠消除個人內心的沖突,從而最終避免了社會的矛盾與紛爭。
-----草樹先生 [email protected]
何謂「執大象」「天下往」往哪裡?
《道德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對於「執大象」,一般的解釋都是把握規律或法則,我以為此解釋不夠准確。
---------因為,掌握了規律、法則只代表掌握了理論,理論只有在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時才會產生價值。
---------譬如,按照社會的自然發展規律,下一階段(未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將會產生怎樣不可逆轉的變化,政府如能及時的順應這種變化,自然也就能夠得到國民的擁戴,政權也就可以穩固。
---------然而,理論與實際如何才能結合,准確的預測道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呢?這就需要對象和數的准確把握了。
---------所謂的「象」也就是現象,而「數」則是對現象的數據化測量、歸納、分析的結果。
---------南懷瑾老先生說,《易經》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揭示世界上一切奧秘的方法,總結起來也就是五個字:理、象、數、通、變。這其中理、象、數是解開宇宙萬物奧妙的方法,而「通」和「變」則是宇宙的特點。
---------所以,掌握了事物發展變化的「理」——規律、法則,再通過「數」——對過去和現在的大現象的數據化分析,就能夠預知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前作好准備,從而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的變化,和滿足大多數人們的願望,並得到大多數人們的擁戴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古今中外掌握社會發展之「道」——理、象、數、通、變的人大都是專家學者,而不是統治者。但「天下往」,歸順的肯定是統治者,而不是專家學者。
---------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開明的統治者只是按照專家學者的意見來治理國家。所以說,統治者「執」的「大象」不可能是指「大道」——自然規律和法則,而是指大自然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
---------因此,對於「執大象,天下往」,可以理解為統治者只要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為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那麼制定出來的國家發展和管理政策、方針就能夠順應社會、民心的發展變化需要,也因而能夠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愛戴。
{草樹先生[email protected]}
何為德?《道德經》老子如何定義德?
【草樹先生試解】
道、德、仁、義者。
道乃德之因;
德乃仁之因;
仁乃義之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在自然界,道創造萬物潛在本體內涵,德使萬物潛在本體演化為物理世界具體存在的各種事物。
《莊子》:「物得於生,謂之德」。
「有,名萬物之母」
就人事而言,
研究人和社會一切方面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並規劃人事目標、方向者為「道人」。
古代三公(司徒、司馬、司空)是朝廷最大的官,就是為國家發展做戰略規劃的。
而「大德」則是掌握、組織社會資源,最大限度的使社會發展按照自然規律、民意進行的最高領導人,也包括幫助他人實現生命和人格完善的人。
「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
以古今觀之,知慧者受人尊重,就連帝王也對有大學問的人恭敬有加。而擁有最高權力的人,則擁有或掌管著最多的資源,因此稱為「貴」。
道者尊,而尊者未必道;德者貴,貴者未必德。
【提示】:對形而上的哲學問題的研究,可以參考別人的研究方法,但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見解。
Ⅱ 南懷瑾怎樣論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
「道法自然」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有一種物體混混沌沌、無邊無際、無象無音、渾然一體,早在開天闢地之前它就已經存在。獨一無二,無雙無對,遵循著自己的法則而永遠不會改變,循環往復地運行永遠不會停止,它可以作為世間萬物乃至天地來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確地描述出它的本來面目,只能用道來籠統地稱呼它,勉強把它形容為「大」。「大」是指不停地運轉、變幻,也就是說它無處不在、無遠不至,穿行於古往今來、八荒六合,到達極遠處又返回事物的根本。正因為道是如此無窮無盡,所以說道很大,從而遵循於道的天、地、人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必須遵循地的規律特性,地的原則是服從於天,天以道作為運行的依據,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含義
「無」生「有」,「有」歸「無」。這是萬事萬物的起點和終點以及運動變化的最後依據。「無」外無他,「無」蘊含「有」且是「有」。雙方對立統一,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無」生「有」,是「無」動而「有」然,也就是說,「無」自然而「有」然(然:形成的意思)。
「有」源於「無」而歸「無」。「有」歸「無」是「有」動而「無」然,也就是說,「有」自然而「無」然。
「無」和「有」是一體的兩極。「無」、「有」向對方的運動,或稱雙向運動或反運動,就是自然。
無有就是道。往返的運動,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內兩極之間往返的關系。
一是無,二是有。一生二,二歸一。一生二歸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陽,二是陰。陽授陰,陰受陽。陽授陰受交合而生的旋轉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陰陽有限而失衡,陽授陰受失衡而生正負。產生正負的旋轉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方法論
道法自然——這是老子為我們提供的最高級的方法論。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最能表達「道」的一個詞就是自然規律,同樣我們可以反過來說與我們這里所說的自然規律最相近的一個字就是「道」。這包括自然之道,社會之道,人為之道。
道就是對自然欲求的順應。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生抵觸。所以在這里蘊含了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每一件事物都有著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徵。我們應該意識到的是:改造一個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試圖消除這些缺失,而是把他們的優點合理地加以利用,盡量避免他們的缺失,並力圖幫助每個人在其獨特天性的基礎上持續進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Ⅲ 有沒有南懷瑾講解的道德經
南懷瑾的老子他說,老子他說續。在實修驛站這個網里有。老子就是道德經,這個應該知道吧。
Ⅳ 為什麼道德經如此深奧難懂
道德經。被哲學家推崇為經典。被道家、道教作為修行的聖典。我是正統道家門徒。不同的人讀都有不同的觀點。其中的內容適合各個行業、各個理論、各種看法。可以說十個人讀,可能就有十個看法、八種觀點。
Ⅳ 《道德經》能指導普通人的生活嗎
道德經裡面的智慧深不可測,並且雅俗共賞。只要你能看懂文言文,你就能從裡面悟出道理;但你知識再深邃,你也看不透它。無論你是想修道、養生、治國、用兵、權謀、修心,抑或是單純從裡面學點與人相處的智慧,你都能讀出很多有益的東西來。並且讀一遍有一遍的感悟。有人說,中國的根在道家。南懷瑾也說過,道家的東西弄通了,政治斗爭就是小意思了。
我就舉幾個例子,看看道德經是不是對普通人也有很深的指導作用。以下引用馬王堆版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平常人都好叫你低調,低調的好處說也說不完。但太上老君告訴你,低調是要先有不低調的資本的,知雄了,才能守雌。如果你要本事沒本事,要地位沒地位,你見了人再畢恭畢敬,人也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不覺得你有多低調。只有你能混得一定資本(知雄),然後你再低調(守雌),別人才覺得你平易近人,願意接近你,支持你(為天下溪)。
〖古之貴此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歟。〗
一個人地位尊貴,別人願意尊重他,聽他的命令,為啥呢;或者說為啥一個人有權力,別人肯聽他的?只要能做到兩件事:一是「求以得」,二是」有罪以免」。即別人想實現點啥,比如升個職,發個財,包個工程,上個學,找你你都能給解決了;犯點啥事,找你你都能給擺平了;人肯定願意跟你混,都聽你的。至於其他的,什麼人格魅力啦,籠絡人心啦,共同志向拉,都是虛的,只有這兩件事才是實的。
Ⅵ 道德經為什麼深奧難懂怎麼才能看得懂
道德經能讀懂的來人 首先源智商是基礎 愛因斯坦讀的話 我可以說讀個兩三遍就懂了 而普通人讀 恐怕100遍也懂不了皮毛 因為涉及到不懂也不能接受的領域 就好比一個只知道1加1等於2的人去讀原子量子 我們不要小看了這本書 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的 這裡面有故事
Ⅶ 關於修道築基,感應炁問題
網路搜索 元吾氏,你可以知道所有的答案,修真的書一本足以《張三豐內丹三十六決》
其它的《大成捷要》比較寫的不隱晦。還有很多書《性命圭旨》《悟真篇》《道德經》,南懷瑾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老子《清靜經》。修道的書有上百本,但是就照著張三豐內丹三十六決就足夠了,網路可以搜到。大道至簡,丹書萬卷,不如守中。修道就是修心,必須把自己的意識開放到跟宇宙一樣大,你才能接受整個宇宙。包括貫通古今,東西。能接受佛、道、瑜伽、西方靈修、能接受外星人、靈異、但是不要信仰他們,要信仰宇宙,信仰自己。道德經,大成捷要,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推薦看,但是只作參考。其實修道是很簡單的事情,很平常很常識的一個事情,古代醫生,文人,國師,大多都修道。只不過現代人類一出生就被灌輸了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被經濟操控了,被蒙蔽了,具體可去風行看一部紀錄片《興盛》。所以才認為得道成仙是天方夜譚,其實是每個人出生就擁有的能力,只需要經過一點點訓練而已。現代量子力學已經證實了這一點,只不過沒人關注,都在忙著賺錢泡妞。意識創造世界,我們是宇宙中不生不滅的意識。西方的書可以看《當下的力量》《一的法則》、門羅的書。還有一本書可以一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另外可以關注 覺醒字幕組,網路搜,新浪微博也有。我見過沒師傅帶自己一年得道的。破除自己的一切心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