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試驗方法學

試驗方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4-27 00:51:42

㈠ 國際上常用的6種微量多項試驗鑒定系統的優,缺點比較的七代表什麼

問:能對做全細胞計數(CBC)的樣品報告紅細胞(RBC)形態學與全血細胞分類對照的實用性進行一下嗎?我們目前對任何紅細胞分布密度(RDW)<11.0或>17.0、或有異常RBC/HGB比率的樣品均進行血片掃描。這些指南臨床上有用嗎?同樣,我們對指數與形態學的相關性感到疑惑,平常可見到血紅蛋白減少而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正常、或小紅細胞增多而紅細胞平均容量(MCV)正常的情況嗎? 答:即使不要求進行分類,某些情況下的紅細胞形態學評估還是有用的。特別是在有球形紅細胞(溶血)、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纖維化、骨髓癌轉移)或鐮刀形紅細胞(鐮刀形紅細胞貧血)存在的情況下,形態學所提供的信息遠遠高於標准指數。異常指數可對這些形態學異常提供線索,因而在適當的位置上一些參數是有用的。RBC/HGB異常比例主要集中於有貧血和RBC計數升高的患者、如包括地中海貧血在內的血紅蛋白病。一般說來,對增高的RDW(如>17.0)進行塗片檢查是很有用的,它表明有兩種細胞形態群和其它紅細胞異常形態,從而為臨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低RDW(<11.0)雖然表明RBC群大小一致,但卻無臨床意義。 指數與形態學之間有相關性。儀器檢測是很准確的,特別是在檢測大小(MCV)和大小的變化(RDW)方面,因為相比單獨的形態學評估儀器檢測能查看更多的紅細胞,並可用三維構形評估紅細胞。但這並不意味著儀器檢測是完美無缺的。儀器不能測定紅細胞的內含物如何—喬氏(Howell-Jolly)小體、嗜鹼性點彩和帕彭海姆(Pappengheimer)小體,測小量異常細胞群亦有困難。在這些情況下MCV可以正常,但可有小紅細胞亞群的存在。這種情況下MCV與其它RBC指數之間的相互關聯很重要。如RDW增加反映出了紅細胞大小范圍的增大。總而言之,這些病例中形態學的實用性取決於患者人群,如你的患者中有包括很多不同種族背景的患者在內,這些分析會更有用。 尿量過少 問:尿液離心作鏡檢的量有標准嗎?如送檢的尿液量太少,鏡檢結果需要根據送來的尿液樣品量進行校正嗎?我們目前應用的是BD尿液分析管(8ml),有些實驗室要求的是10ml尿液,如果送檢尿液量太少,結果報告如何說明? 答:尿液鏡檢所需的離心沉澱標准量各個實驗室要求的不盡相同(10ml、12ml、15ml)。尿液分析系統的生產廠商也有不同的沉澱濃度要求(30:1、15:1和12:1)。推薦尿液鏡檢離心的標准量為尿液的10:1濃度。如僅有8ml尿液,可採用下列兩種方法中的一種: 1. 取5ml尿液離心,然後去除4ml,其結果要乘以2; 2. 取8ml尿液離心,將最後量減少至0.8ml,維持10:1濃度。 DIC試驗 問:我們實驗室接到了一些有關DIC試驗的詢問。我們現在進行的DIC試驗是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和全血細胞計數(CBC)。在這些試驗的基礎上將纖維蛋白單聚物(fibrin monomer)作為附加試驗有幫助嗎?或者說我們目前進行的試驗合適嗎? 答: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在2001年12月出版的「血栓與止血」中將DIC進行了定義並明確了DIC臨床和實驗室驗斷標准。在這一標准中將明顯DIC與非明顯DIC進行了區別。明顯DIC發生於失代償性止血系統,非明顯DIC被作為有微細止血功能障礙的失代償期。 ISTH DIC專門小組對DIC嚴重性的標准化診斷和測定製訂了一個五步診斷規則系統,可用於計算DIC評分。ISTH DIC專門小組2007年3月在「血栓與止血」雜志上發表的結論表明,此評分系統應用5年時間後顯示檢查5個或更多分值能識別明顯的DIC。診斷明顯DIC的規則見表1。表1 診斷明顯DIC(2-4)的規則危險評估:患者是否有已知與明顯DIC有關的潛在性疾病?如有,可進行;如無,則不適合用此規則。進行全部凝血試驗檢查全部凝血試驗結果記錄評分血小板計數(>100=0;<100=1;<50=2)纖維蛋白相關標志物增加(例如D二聚體、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未增加:0;中度增加:2;高度增加:3)。凝血酶原時間延長(<3秒=0;>3秒而<6秒=1;>6秒=2)纖維蛋白原水平(>1.0g/L=0;<1.0g/L=1)計算評分:如>5符合明顯的DIC;如<5每日重復記分:提示非明顯的DIC(不肯定);再重復1~2天 該報道強調的是用於診斷明顯DIC的應該是現有可行的實驗室試驗。ISTH的DIC專業小組建議的實驗室診斷明顯DIC的標准包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含量和纖維蛋白存在的一種標志物。標志物可選用下述一種: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和/或D二聚體。在DIC的專門小組2003年會上推薦D二聚體為理想的纖維蛋白標志物。 因而以下系列檢測即PT/FIB/D二聚體/CBC在評估明顯DIC上是合適的,不必包括纖維蛋白單體測試。 問:請對便隱血試驗的不同方法學進行一下介紹和評價。 答:一、便隱血試驗的方法學可分為 1、按實驗方法學分為:a、免疫法(以金標層析法為代表)、b、化學法(以匹拉米洞法為代表)、C、免疫a+化學b為雙聯法(也稱序貫法)。另有查卟啉鐵及卟啉衍生物,該實驗優點是可以定量,缺點是需要特殊的檢測設備及成本過高。目前國外已開發出了全自動或半自動OB檢測儀,不足之處在於成本太高。 二、OB免疫及化學檢測方法中的常見問題及答疑 1、為什麼說「半定量雙聯法」是檢測便隱血的最佳方法?如何進行結果判斷? 答:可分別參見表1和2表1免疫法化學法特異性高低靈敏度(ug/g stool)高(0.1)較高(50)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漏檢(檢出率)會(約60%)不會(100%)鉤狀效應(Hook』s效應)有無半定量不能能檢測成本高低大批量人群普查不適合適合保存、效期不易、短易、長 表2 . 結果判斷 免疫法化學法分析陽性(+)陽性(+)確定為陽性結果,化學法可查出其出血程度(半定量)陽性(+)陰性(-)確定為陽性結果,但其檢體隱血的含量極微少陰性(-)陰性(-)確定為陰性結果陰性(-)陽性(+)1、此病人為上消化道微量出血(此種情形可能性較低)2、化學法的陽性結果為食物或葯物所引致的假陽性(此種情形的可能性較高)。3、Hook』s效應導致的免疫法為假陰性。 2、檢測便隱血的方法是否越靈敏越好?最佳檢測便隱血的靈敏度是多少? 答:不是。用5lCr標記檢查正常人糞便中每天血液丟失量為0.5±0.4ml(最多可達1.5ml),相當於每克糞便的含量為100-900ìgHb,平均為500ìgHb,故試劑的檢測靈敏度在50ìgHb/g stool時能查出所有病理及部分生理狀況下的人群,而再提高靈敏度可能只會增加檢測的非病理狀況下的陽性。 3、兩類方法實測靈敏度的差異。 答:免疫法的檢查終產物是經過標本稀釋(已做了500倍左右的稀釋處理)後的產物。其實測若以靈敏度為0.1ìgHb/g stool計算,其最終測得最低值也為50ìgHb/g stool。故其糞OB檢查的閾值應定為50ìgHb/g stool較合適。 4、何為鉤狀效應(Hook』s效應)?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及解決方法。 答:Hook』s效應為單克隆抗體與所抗的Hb抗原不匹配或消化道出血過多,抗原過剩時造成的假陰性結果。其解決方法為將標本繼續做1:500倍的稀釋後再做實驗。 5、為什麼免疫法會漏檢上消化道出血? 答:上、下消化道出血以胃底部為分界。 上消化道出血: 每天出血量與檢測閥值 胃結腸卟啉實驗2ml2ml愈創木脂10-20ml0.5ml免疫法100ml0.25ml 6、在三種化學方法中,為什麼選擇「匹拉米洞法」作為首選方法? 答:目前常用的三種化學方法及各自特點見下表: 聯苯胺愈創木脂(水溶、非水溶)匹拉米洞致癌性有?無靈敏度高低中假陽性率高中低成本低高中商品化產品無有有生產質控難難方便 7、匹拉米洞半定量值分幾級? 答:分5級。 8、如何避免新鮮蔬菜對化學法的干擾(假陽性)? 答:多煮並煮熟蔬菜,可全面去除其干擾。 9、如何進行便隱血標本的稀釋處理(等滲鹽水、蒸餾水、低滲緩沖液)? 答:化學法用蒸餾水,免疫法用低滲緩沖液;二者禁用等滲鹽水。 10、為什麼要多點採集樣本? 答:避免采樣誤差。 11、為什麼說「雙聯法」是最適合大批量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 答:實驗成本低,准確性高、靈敏度高,操作、質量管理方便等。 12、免疫法有無假陰、陽性? 答:免疫法也有假陽性,如飲用啤酒等;若檢體的pH值改變:pH≤3時呈假陽性、pH≥10時呈假陰性;大分子蛋白可能包裹Hb並使之不易暴露,直接影響Hb與Hb抗體的結合而導致膠體金法假陰性等。大家可以多做實驗進行探討。 我這個是從網上摘的 ,不知道對不對(能否解決你的問題).但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㈡ 學習問題

一、立志是學習動力的源泉

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說過:「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一個成功在等待,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

作為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學會把握時代的脈博,面向未來,立振興祖國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還要逐步培養和樹立自己的專業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遠大的志向抱負,就有力爭上游、奮鬥成才的強大動力,刻苦學習,努力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跨越好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台階

初、高中之間,在知識上有它的連續性。初中所學過的知識,都是高中學習的知識基礎。但是,跟初中比較起來,高中各學科在知識廣度、內容深度上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認識高、初中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有什麼不同,做好思想准備,並主動積極地創造條件,盡快適應各科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初中的學習,高中的學習跨越了知識和能力兩大台階。高中的知識內容與知識結構與初中相比出現了兩個飛躍: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台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台階,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以新的、不同於初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

三、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階段一般較為適合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努力做到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相結合

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學科學習來說,也要全面發展。語文、英語作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數學作為運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須學好;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礎,也要努力學好;政治課的學習,能使我們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地理知識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科目,對於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養對高雅藝術的欣賞鑒別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也要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自己准備選考的X科目,既要培養對它的興趣,又要努力把這個X科目學得較好。第二個含義是要有自己特別熱愛的領域或技能,如電腦技術、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力爭達到較高的水平。要擺脫那種千人一面的傳統軌道,讓自己的個性、創新精神和潛在才華得到發展。你有哪一項特長,你就在那一項活動及其相關的競賽或考試中一顯身手,展示你的才華。

2.學會讀書

成功的學問家,都有著迷地讀書的特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中學生,讀書,首先要讀好課本,然後還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1)正確使用課本

課本,是教與學的根據。要學習好各個學科,必須重視並學會閱讀課本。有些同學不知道應該怎樣使用課本,往往只是在課後從書本中找出解題的公式,把習題做出來,就以為是讀了課本了。這種用書的方法,在高中是決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都要閱讀課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課前,最好先預習課本中將要講授的內容,這一遍是略讀,只要知道將要講什麼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處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明白它。預習是為了使聽課心中有數,提高聽課效率。

課後第一件事不是做練習,而是閱讀課文。課後復習,是消化階段,是自己進行深入理解、分析綜合的積極思維過程,必須及時地、仔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本,並在此基礎上,動腦動手,積極消化。

最後,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課文再閱讀,做一個全章總結,把全章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有系統地掌握它。這是一種知識歸納。

(2)廣泛的課外閱讀

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學能力,還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活躍你的思維。

3.認真做好實驗

實驗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時,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鞏固有關知識。因此,必須學會實驗。在高中,我們怎樣會科學實驗呢?

(1)要認真學好歷史上的著名實驗。學習這些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可以啟發我們自己的思路,使我們在自己進行實驗時可以進行借鑒,吸取其精華,並認識到對現象的認真觀察和科學歸納的重要性。

(2)正確觀察演示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操作,引導我們正確觀察、從實驗中分析總結得出規律的實驗。這時我們雖然沒有機會動手,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聽,還可以充分地思考。觀察演示實驗。首先要認真聽清老師關於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和怎樣安排實驗的講解,明確實驗目的,知道要考慮哪些因素,排除什麼干擾,用什麼儀器,它們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過程中,要看清每個步驟的目的、操作過程、現象變化過程、怎樣做可以獲得成功、怎樣將導致失敗等等。總之,看演示實驗,要認真觀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和思考實驗目的、原理、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和變化過程上,而不能單看實驗結果,更不能只覺得好看、好玩就心滿意足了。

(3)認真動手做好實驗。教學中安排的學生實驗,是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百聞不如一見,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實驗技能,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怎樣動手做好實驗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無數,實驗中手忙腳亂,實驗後對實驗結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儀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項,愛護儀器。不要隨意玩弄,任意亂用。

三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及變化過程細節,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粗心大意看熱鬧。

四要操作規范,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這是獲得准確的實驗結果和取得實驗成功的保證。不要隨心所欲、胡亂操作甚至損壞儀器。

五要既動手又動腦,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積極動腦深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認真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填好實驗報告。不要潦草馬虎,為了得到滿意結果而拼湊數據。

4.養成做練習的良好習慣和規范

做練習是高中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歷來為同學們所重視,它對透徹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練習,必須有良好的習慣。如果只追求解題的答案和數量,陷入題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礎知識,是正確完成練習的前提條件。基本概念、規律是解題的依據。不會解題或解題錯誤,常常是因為基本概念和規律沒有理解好的緣故。

做練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應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認真審閱題目。例如在解物理題時,首先應認真分析研究對象和物理過程。要仔細閱讀題目中每一句,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單位,使自己清楚題意。然後確定研究對象是哪個物體或哪個系統,這些對象經歷什麼過程,從而確定解題的目標和依據。

畫草圖是幫助我們分析題目,使題目形象化、具體化的途徑。

要把已知條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練習題中的已知條件,有的是直接給出為已知數,有的不是直接給出,而是間接給出,隱含在一些給出的數值或信息中,要通過分析,根據一些相互關系,才能求出來。

根據題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確定解題的物理公式。要特別注意某些習題中的近似條件或發生轉折的臨界狀態。還要注意許多物理習題,由於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選擇的研究對象不同,運用的物理公式和數學方法不同,可有幾種不同的解法。做習題時,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各種解法加以分析比較,不但能使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學會選擇最簡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運算中,必須統一單位制。

解物理習題,不能一解出結果就認為達到目的了,還要研究這些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經齊全,是否有取值范圍,等等。必須確認答案已經全面合理,正確無誤,解題才算結束。

做練習時,要注意培養認真嚴謹的學風,做到表達規范。

練習、測驗經老師批改發回後,不能只看分數,要認真研究老師批改中指出的問題,檢查發現自己在理解和運用知識方面的漏洞和錯誤,及時補上和改正。應建立一個錯題記錄,仔細分析原因,找出相應的薄弱知識點加以強化,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5.掌握記憶的方法

學習中,有大量的知識都要求我們記憶,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加以應用。怎樣才能迅速、完整、准確地記住它們呢?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進入了高中階段,更要強調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理解和記憶的結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規律有些似乎簡單,有些則很抽象、復雜,不論如何,在學習時都應加以分析,弄清來龍去脈,突出要素,抓住關鍵,這樣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達到理解的同時記憶下來,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靈活運用了。(突出重點記憶法)

在研究某些問題時,許多概念、規律往往成組出現。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還應縱橫比較,弄清如何得來,如何應用,如何從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還應將它們與有關的相類似的公式從形式上、內容上、特徵上加以比較鑒別。可以進行列表類比、知識歸類,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這樣,對較為復雜的內容,也能理出體系和線索,並能清晰地記憶和運用它們。(對比聯系歸類記憶法)

反復自我撿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每節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四.把學知識和學方法結合起來,發展能力

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礎知識,而且要與學習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培養有效地從事學習、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就可以學得快而好,長大後就有更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

在解題時,不能只會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階段,要培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談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問題。

觀察能力 一個有較強的觀察能力的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和自己做實驗時,就能抓住過程和現象的特徵,能夠敏銳地發現一些原來設想不到的或有細微差別的現象,也能從周圍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很多的知識。怎樣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呢?

觀察時必須目的明確、專心致志,抓住觀察現象的特徵。對實驗的每一步驟,都要明確主要是探索或驗證什麼,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點上。觀察還必須精細,留心有什麼新的現象發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視而不見。

我們還要敏於觀察,對一些現象還要反復觀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在實踐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推理、想像等過程。應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等培養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要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首先,在學習每一個新概念時,不但聽老師講解,還要自己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認識。第二,學到意義相近的概念、規律時加以比較,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區別與聯系。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可以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從多種事物發現它們的聯系、區別和各自特徵,使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實踐動手能力 學習中既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夠做出東西來,並且養成一系列有關智力的意志品質(如事前設計好操作步驟、能正確使用儀器和工具、注意准確和精密、及早糾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課堂上做好分組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在課外積極參加各種創意實驗設計和科技發明創造活動,都能使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課堂、課外的實驗和各項設計、製作活動中,都要努力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起來,培養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自己的創造才能,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敢於對已有的結論提出疑問,敢於抒發自己的不同意見,敢於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要通過課內老師指引下的研究性學習,以及課外自訂題目、獨立進行的研究性的探索,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異,學會創新。要知道,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創造,要想將來在科學上有所建樹,是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今天具有創新性的學習精神,他日就能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搶占科技發展高級領域中的「制高點」,進而控制一大片的開闊地帶,成為攀登科技高峰的優秀人才

㈢ 什麼是化學實驗方法論

1系統定性分析法
它是為了檢驗礦物質中的微量甚至痕量元素,克服傳統的濕法定性檢驗法和吹管檢驗法的局限性而被創立的〔1821年,德國化學家浦法夫在其《分析化學教程》一書中提出了「初步試驗」和「分組」的思想。1829年,德國化學家羅斯在他編著的《分析化學教程》中,首次明確地提出和制訂了系統定性分析法。但該書內容過繁,條理不夠清楚。1811年,德國化學家富里西尼烏斯在他出版的教科書《定性分析導論》中對羅斯的系統定性分析法提出了修汀方案。這本書內容清晰,頗受歡迎,再版16次,被譯成中、英等文字。他提出的分組法與目前通用的定性分析教科書中所採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2重量分析法
這種方法在19世紀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發展,主要表現在操作技術和分離、測定方法方面羅斯在其編著的《分析化學實驗綜論》一書中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新的分離方法,尤其是應用了緩沖溶液和絡合掩蔽劑,這在分析化學發展中是一項重要的進步。貝采里烏斯曾測定了兩千多種化合物的化學量,使用了很多新的測定方法、試劑和儀器設備,使定量分析的精確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對定量分析法的完善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富里西尼烏斯在其1816年編著的《定量分析教程》中,介紹了靈敏度已達0. 1毫克的天平,還介紹了各種元素的重量測定方法;解決了一系列復雜的分離問題他們所運用的分離和測定方法以及操作技術至今大都仍被採用。
3滴定分析法
它是在18世紀中葉從法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最初的含義只是對化工原料及產品的純度進行簡易、快速測定的一種方法。1729年,法國化學家日夫魯瓦第一次利用滴定分析的原理,以碳酸鉀為基準物,測定了醋酸的相對濃度;1750年,法國化學家文耐爾在滴定實驗中運用了指示劑;1767年,英國化學家W.路易斯在滴定實驗中不僅採用了指示劑,而且還提供了分析的絕對結果,但他測量滴定溶液消耗量的方法採用的則是稱重法;法國化學家德克勞西較早地在酸鹼滴定中採用體積量度。他發明的「鹼量計」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滴定管。隨著人工合成指示劑的出現,到了19世紀30 -50。年代,滴定分析法的發展達到極盛時間,其應用范圍顯著掃大,准確度大為提高,接近了重量分析法所能達到的程度;除酸鹼中和滴定法外,人們還發明和發展了沉澱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絡合滴定法等一些具體的滴定方法。到了19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帶有玻璃磨口塞和用剪式夾控制流速的滴定管,使這種方法更趨完善。
4光譜分析法
它是利用光譜線來分析某種元素存在與否的一種方法,是由德國化學家本生和基爾霍夫。1855年,本生為克服當時煤氣燈的缺點,發明了著名的「本生燈」。金屬及其鹽在本生燈火焰中能產生特殊的帶有顏色的火焰,據此可以鑒別這些金屬。為了使產生的光譜具有更好的觀察效果,他們兩人合作研製成了分光鏡,並用這種新的實驗儀器發現了銫、銣等元素,隨後人們又用這種方法發現了鉈、銦、鎵、鈧、鍺等。

㈣ 簡述實驗教育學的基本觀點

實驗教育學以教育實驗為標志。1901年,德國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將實驗教育思想稱為「實驗教育學」,主要觀點如下:

1、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思辨教育學。

2、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應用於教育研究。

3、劃分教育實驗的基本階段。

4、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及其智力發展水平,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



實驗教育學的特點:

1、實驗教育學是作為傳統教育思想的對立面出現的。實驗教育學者試圖從實驗生理學和實驗心理學中尋找解決教育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運用科學的實驗方法對教育理論進行嚴密的論證。就批判傳統教育思想而言,它與新教育思想和進步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2、實驗教育學以教育實驗為標志。

3、實驗教育思想與實驗心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在實驗心理學的直接影響下產生的,並把實驗心理學作為媒介,借鑒和運用了廣泛運用於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實驗心理學的誕生,是實驗教育學產生的前提條件。

4、實驗教育學強調對兒童進行科學研究。所有的教育實驗都是圍繞著兒童開展的,實驗包括對兒童身體發展、興趣、情感、記憶、智力和智慧類型、性別差異等的研究。

㈤ 怎樣學習

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使學生高效率地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學習盡量多的知識。高中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打基礎的時期,同學們應如何把學習搞好,打好未來成才的基礎呢?
一、立志是學習動力的源泉
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說過:「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一個成功在等待,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
作為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學會把握時代的脈博,面向未來,立振興祖國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還要逐步培養和樹立自己的專業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遠大的志向抱負,就有力爭上游、奮鬥成才的強大動力,刻苦學習,努力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跨越好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台階
初、高中之間,在知識上有它的連續性。初中所學過的知識,都是高中學習的知識基礎。但是,跟初中比較起來,高中各學科在知識廣度、內容深度上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認識高、初中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有什麼不同,做好思想准備,並主動積極地創造條件,盡快適應各科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相對初中的學習,高中的學習跨越了知識和能力兩大台階。高中的知識內容與知識結構與初中相比出現了兩個飛躍: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從初中階段進入到高中階段,在學習上要跨上一個較高的台階。為了順利地跨越這一台階,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要以新的、不同於初中的學習方法,學好高中的課程。
三、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階段一般較為適合的學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努力做到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相結合
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學科學習來說,也要全面發展。語文、英語作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數學作為運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須學好;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礎,也要努力學好;政治課的學習,能使我們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歷史、地理知識以及音樂、美術等藝術科目,對於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養對高雅藝術的欣賞鑒別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個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也要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培養自己的個性特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自己准備選考的X科目,既要培養對它的興趣,又要努力把這個X科目學得較好。第二個含義是要有自己特別熱愛的領域或技能,如電腦技術、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力爭達到較高的水平。要擺脫那種千人一面的傳統軌道,讓自己的個性、創新精神和潛在才華得到發展。你有哪一項特長,你就在那一項活動及其相關的競賽或考試中一顯身手,展示你的才華。
2.學會讀書
成功的學問家,都有著迷地讀書的特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中學生,讀書,首先要讀好課本,然後還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1)正確使用課本
課本,是教與學的根據。要學習好各個學科,必須重視並學會閱讀課本。有些同學不知道應該怎樣使用課本,往往只是在課後從書本中找出解題的公式,把習題做出來,就以為是讀了課本了。這種用書的方法,在高中是決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學習環節中,都要閱讀課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課前,最好先預習課本中將要講授的內容,這一遍是略讀,只要知道將要講什麼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處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明白它。預習是為了使聽課心中有數,提高聽課效率。
課後第一件事不是做練習,而是閱讀課文。課後復習,是消化階段,是自己進行深入理解、分析綜合的積極思維過程,必須及時地、仔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課本,並在此基礎上,動腦動手,積極消化。
最後,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課文再閱讀,做一個全章總結,把全章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有系統地掌握它。這是一種知識歸納。
(2)廣泛的課外閱讀
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自學能力,還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活躍你的思維。
3.認真做好實驗
實驗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時,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鞏固有關知識。因此,必須學會實驗。在高中,我們怎樣會科學實驗呢?
(1)要認真學好歷史上的著名實驗。學習這些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和實驗裝置,可以啟發我們自己的思路,使我們在自己進行實驗時可以進行借鑒,吸取其精華,並認識到對現象的認真觀察和科學歸納的重要性。
(2)正確觀察演示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操作,引導我們正確觀察、從實驗中分析總結得出規律的實驗。這時我們雖然沒有機會動手,但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聽,還可以充分地思考。觀察演示實驗。首先要認真聽清老師關於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和怎樣安排實驗的講解,明確實驗目的,知道要考慮哪些因素,排除什麼干擾,用什麼儀器,它們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過程中,要看清每個步驟的目的、操作過程、現象變化過程、怎樣做可以獲得成功、怎樣將導致失敗等等。總之,看演示實驗,要認真觀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和思考實驗目的、原理、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和變化過程上,而不能單看實驗結果,更不能只覺得好看、好玩就心滿意足了。
(3)認真動手做好實驗。教學中安排的學生實驗,是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百聞不如一見,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實驗技能,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怎樣動手做好實驗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無數,實驗中手忙腳亂,實驗後對實驗結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儀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項,愛護儀器。不要隨意玩弄,任意亂用。
三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及變化過程細節,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粗心大意看熱鬧。
四要操作規范,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這是獲得准確的實驗結果和取得實驗成功的保證。不要隨心所欲、胡亂操作甚至損壞儀器。
五要既動手又動腦,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積極動腦深入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認真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找出產生誤差的原因,填好實驗報告。不要潦草馬虎,為了得到滿意結果而拼湊數據。
4.養成做練習的良好習慣和規范
做練習是高中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歷來為同學們所重視,它對透徹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練習,必須有良好的習慣。如果只追求解題的答案和數量,陷入題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礎知識,是正確完成練習的前提條件。基本概念、規律是解題的依據。不會解題或解題錯誤,常常是因為基本概念和規律沒有理解好的緣故。
做練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應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認真審閱題目。例如在解物理題時,首先應認真分析研究對象和物理過程。要仔細閱讀題目中每一句,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數字,每一個單位,使自己清楚題意。然後確定研究對象是哪個物體或哪個系統,這些對象經歷什麼過程,從而確定解題的目標和依據。
畫草圖是幫助我們分析題目,使題目形象化、具體化的途徑。
要把已知條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練習題中的已知條件,有的是直接給出為已知數,有的不是直接給出,而是間接給出,隱含在一些給出的數值或信息中,要通過分析,根據一些相互關系,才能求出來。
根據題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確定解題的物理公式。要特別注意某些習題中的近似條件或發生轉折的臨界狀態。還要注意許多物理習題,由於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選擇的研究對象不同,運用的物理公式和數學方法不同,可有幾種不同的解法。做習題時,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各種解法加以分析比較,不但能使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學會選擇最簡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運算中,必須統一單位制。
解物理習題,不能一解出結果就認為達到目的了,還要研究這些結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經齊全,是否有取值范圍,等等。必須確認答案已經全面合理,正確無誤,解題才算結束。
做練習時,要注意培養認真嚴謹的學風,做到表達規范。
練習、測驗經老師批改發回後,不能只看分數,要認真研究老師批改中指出的問題,檢查發現自己在理解和運用知識方面的漏洞和錯誤,及時補上和改正。應建立一個錯題記錄,仔細分析原因,找出相應的薄弱知識點加以強化,這樣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5.掌握記憶的方法
學習中,有大量的知識都要求我們記憶,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加以應用。怎樣才能迅速、完整、准確地記住它們呢?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進入了高中階段,更要強調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理解和記憶的結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規律有些似乎簡單,有些則很抽象、復雜,不論如何,在學習時都應加以分析,弄清來龍去脈,突出要素,抓住關鍵,這樣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達到理解的同時記憶下來,並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靈活運用了。(突出重點記憶法)
在研究某些問題時,許多概念、規律往往成組出現。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還應縱橫比較,弄清如何得來,如何應用,如何從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還應將它們與有關的相類似的公式從形式上、內容上、特徵上加以比較鑒別。可以進行列表類比、知識歸類,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這樣,對較為復雜的內容,也能理出體系和線索,並能清晰地記憶和運用它們。(對比聯系歸類記憶法)
反復自我撿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每節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四.把學知識和學方法結合起來,發展能力
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礎知識,而且要與學習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培養有效地從事學習、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就可以學得快而好,長大後就有更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
在解題時,不能只會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階段,要培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談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問題。
觀察能力 一個有較強的觀察能力的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和自己做實驗時,就能抓住過程和現象的特徵,能夠敏銳地發現一些原來設想不到的或有細微差別的現象,也能從周圍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很多的知識。怎樣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呢?
觀察時必須目的明確、專心致志,抓住觀察現象的特徵。對實驗的每一步驟,都要明確主要是探索或驗證什麼,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點上。觀察還必須精細,留心有什麼新的現象發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視而不見。
我們還要敏於觀察,對一些現象還要反復觀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在實踐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推理、想像等過程。應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等培養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到知識,還要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要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首先,在學習每一個新概念時,不但聽老師講解,還要自己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認識。第二,學到意義相近的概念、規律時加以比較,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區別與聯系。經常用比較法進行學習,可以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從多種事物發現它們的聯系、區別和各自特徵,使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實踐動手能力 學習中既要善於動腦,也要善於動手。實際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夠做出東西來,並且養成一系列有關智力的意志品質(如事前設計好操作步驟、能正確使用儀器和工具、注意准確和精密、及早糾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課堂上做好分組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在課外積極參加各種創意實驗設計和科技發明創造活動,都能使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課堂、課外的實驗和各項設計、製作活動中,都要努力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起來,培養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自己的創造才能,首先要學會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敢於對已有的結論提出疑問,敢於抒發自己的不同意見,敢於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要通過課內老師指引下的研究性學習,以及課外自訂題目、獨立進行的研究性的探索,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異,學會創新。要知道,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創造,要想將來在科學上有所建樹,是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今天具有創新性的學習精神,他日就能在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搶占科技發展高級領域中的「制高點」,進而控制一大片的開闊地帶,成為攀登科技高峰的優秀人才。

㈥ 化學實驗方案

http://www.ahnu.e.cn/kecheng/jxcg/all/1_7/cailiao/zongjiebaogao.htm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上的許多理論和定律都是從實驗中發現歸納出來的。同時,化學理論的應用、評價也有賴於實驗的探索和檢驗。雖然到了近代乃至現代,化學的飛速進步已經產生了各種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實驗方法仍然是化學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課程改革將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科學探究不但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中學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學習化學,既符合化學的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學習化學的認識特點,是化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課程標准提倡學生獨立進行或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通過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通過使用探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基礎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訓練實驗技能,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一、對新課程標准下的中學化學實驗的認識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了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即過去的「雙基」;「過程與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所以新的課程理念的核心是「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在知識、學法、人文等方面得到發展。」其中第5條特別強調:「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高中化學課程由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組成,其中「化學實驗」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有別於以往教材的處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化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及由此產生的新課程標准,對照新舊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轉變:

1、從只注重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向培養實驗思維能力和培養實驗操作能力並重轉變,改變以往為「教」設計實驗變為「學」設計實驗,使實驗更好地配合學生的主動學習,打破以往教師壟斷實驗方案的設計向教師幫助、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的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探究化[2]。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葯」式的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於更好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必修1中「驗證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的探究實驗,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實驗必要的儀器和葯品,讓學生來設計實驗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個實驗方案,讓學生參考並嘗試利用該方案進行實驗,最後讓學生小結交流探究活動的收獲。這樣的實驗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實驗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動手能力。

另外,新課標不再硬性劃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而是給教師創造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提供空間。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景,為學生提供可觀察的化學現象和實驗操作,其活動指向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思考、交流討論、實驗研究,不是教師單純的表演或展示。從這一角度看,它和學生實驗一樣,都是學生的活動。在新課標中也提倡學生進行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實現從「單兵作戰」的自發研究向群眾性研究與組隊研究的「兩條腿走路」轉變。

2、從只重視理論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轉變,更加重視化學實驗與生活、技術的聯系,注重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轉變為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模式,更適應開放式學習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生活化[2]。

新課標「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化學」,幫助學生「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聯系的視角認識化學」,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了解化學。此外,新課標還列出若干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這有助於教師落實「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教學要求,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啟發教師不斷地從社會生活和新的科技發展中吸取新鮮的信息,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化學實驗的內容選取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化學現象,實驗葯品取用於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這樣可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並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實驗素材。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實驗;選修1中「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選修2中「用澱粉自製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選修4中「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實驗;選修5中「自製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實驗;選修6中「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化學耗氧量」實驗等等。
3、從只應用近代實驗方法向適當應用現代實驗方法和儀器,重視中學實驗向現代化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現代化[2]。

化學實驗的現代化科學手段的發明與使用,是和人類對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的探索分不開的。鑒定物質的化學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測定物質的各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確定物質的結構需要結構分析。高中化學新課程在化學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實驗手段的現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學課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引入了現代儀器分析的四大類儀器或方法(光譜類、色譜類、質譜類、電化學類)。例如:選修5中,「用質譜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方法鑒定分子結構」;選修6中「用化學方法或紅外光譜法檢驗鹵代烷中的鹵素」實驗,「用中和滴定法或氣相色譜法測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實驗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現代實驗分析儀器和方法的學習並不是要求學生都要掌握它們的具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不同的實驗技術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區別的。有的只是屬於介紹性質,只要求學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達到拓展科學視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視綠色化學思想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實驗中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綠色化[2]。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設計上十分注重「體現綠色化學思想」。例如:選修6(實驗化學課程模塊)中,將「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作為一項重要目標;將「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單獨作為一條「內容標准」;將「查閱資料: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化工產品的生產」 作為「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一項學習活動。

二、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准下,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抓好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那麼,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加強思想認識,重視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科學探究、訓練可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學會團結協作是化學實驗的主要教育功能。對此教師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認識,同時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發揮好這些化學實驗教育功能。

具體而言,教師在實驗內容的設計和選擇上,需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所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會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並運用已有知識和相關資料解決問題。同時,學會團結協作是當前社會分工日益完善、細致所導致的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中要重視選擇一些需要通過小組協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試驗探索,讓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根據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在實驗探究中學會合作與分享。

新課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里就已經明確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並強調了掌握好實驗方法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好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學習方法的教育,這包括了實驗安全教育和實驗規范教育。實驗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與交流再由學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操作應該規范,應該仔細檢查安全措施,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做實驗可以兩人一組,有大致的分工,職責基本明確,緊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鹽的提純」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後要做好總結和相互評價,老師最後結合自己觀察的情況點評學生們的表現,表揚一些組或個人。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又樹立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二)、提高動手能力,關注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進行化學實驗的基礎是實驗者必須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將「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列作「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一。在新課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學生實驗探究的內容,在實驗探究中的每一個實驗,必須由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同時,要十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特別是觀察、實驗、假說、推理、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處理數據等。要重視通過實驗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編寫時由於考慮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如果教師教學是按照「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例題→課堂訓練→課後鞏固練習」,其效果是學生會應試而沒有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盡可能做到演示實驗學生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其學生操作流程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原理→選實驗器材→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及數據→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教材並沒有硬性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倡教師多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建議實驗1「粗鹽的提純」、實驗2「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作為邊講邊進行學生實驗,實驗3「實驗室製取蒸餾水」作為演示實驗,實驗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師的指導或示範下學生完成實驗。

(三)、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增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懷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能用於實驗探究的問題可能來自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也可能來自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可能來自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無論是什麼情況,始終要讓學生產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慾望。對於教材中某些驗證性的實驗如果改為探究性的實驗,可將學生帶入科學探究的情境中,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

例如,對於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備和性質」探究實驗,教師先講清楚Fe(OH)2的顏色、狀態及溶解性,然後演示新制的FeSO4與NaOH溶液反應,結果學生未能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澱,而看到的卻是灰綠色沉澱。這一現象會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麼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為何將滴管插入試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麼物質?當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FeSO4、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時,換一瓶已煮沸過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氣,再進行實驗,先得到了白色沉澱,但過一會兒就轉變成灰綠色,然後逐漸變為紅褐色,這一現象又引起了學生的疑問。教師進一步引導討論:採取什麼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減慢?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比較,最後選用在新制FeSO4液面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將滴管伸入試管底部;滴加煮沸過的NaOH溶液終於得到了白色Fe(OH)2沉澱,並保持了較長的時間。通過類似的實驗教學,最終會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
三、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點滴經驗

實驗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中的問題發現和形成、實驗設計、操作、觀察、思維、表達和交流等科學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課題發現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這是其他活動形式難以代替的。

新教材為學生創造了許多動手的機會,怎樣才能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擔任新課程高一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積累了一點經驗與大家分享。我藉助於學生手頭上的一本教輔書《化學活動與探究》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驗教學。該書的活動項目取材於教材中的典型,並設計成活動卡片。每個卡片上包括了6個欄目:問題思考、活動探究目的、活動探究用品、活動探究內容、交流與討論、收獲與體會。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在開始活動前,讓全班學生自願分成8個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每個星期輪排1個小組進行實驗,各組自由選題,實驗的內容可以從活動卡片中30個活動項目中選取。組長負責組織,在課余時間內完成實驗,包括實驗預習、分工、活動記錄(包括實驗內容、實驗討論、實驗收獲等,以上內容在實驗報告中反映)及活動評價(包括自評、他評,他評中包括組長對組員的評議和組員對組長的評議)。整個小組的實驗活動在1個星期內完成,並由組長在下周的化學課上用15分鍾進行「結案陳詞」(告知同學他們的實驗課題、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收獲、活動評價的得分等)。累計每個星期不同小組的實驗報告,定期進行展示,讓大家進行投票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等。在各組活動過程中,老師也會參與到其中,小組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地表揚,對於存在的問題要及時予以點撥、疏通,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並對他們實驗過程進行評價,並納入學分制的計算范疇。通過這些實驗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思想品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求實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實驗,作為教師更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通過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實驗的探索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驗設計、評價能力。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在高中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廣大的化學教師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認真、細致地學習研究新課程,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圍繞實驗展開學習是中學化學教學特色的充分體現,化學實驗教學只要真正得到落實,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也為化學教育走素質教育之路發揮出獨特的功能[3]。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迫切要求實驗教學理念的更新,這是一次挑戰,讓我們有所准備,勇於面對這一挑戰。

㈦ 醫學檢驗師的工作內容

1、完成血細胞、骨髓細胞以及人體其他體液的醫學檢驗工作。

2、收集血液、尿液、糞便及其他體液樣品進行實驗前處理和分類;

3、運用血液學、臨床化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血型血清學、微生物學等專業技術,進行樣品的體外分析、檢驗並做出報告;

4、實行質量控制系統以保證分析、檢驗結果的可靠性。

醫學檢驗師是臨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們負責檢驗人體體液、血液、排泄物、感染微生物等標本。醫學檢驗是一門復雜的綜合醫學專業技術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實驗方法學的進步,目前大部分實驗都是儀器操作,檢驗師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能力。

(7)試驗方法學擴展閱讀

職業要求:

教育培訓: 醫學檢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精神素質: 為病人著想,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 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力,不泄露病人的隱私 廉潔奉公 。

工作經驗: 熟悉各類檢驗技術的應用、設備操作及實驗室的質量管理;熟練掌握免疫學實驗技能;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同時要足夠細心,否則有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㈧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和測量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③實驗法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略)

㈨ 近代自然科學的科學實驗與實驗科學的興起

科學實驗是一種以認識自然為首要目的的實踐活動。它作為認識自然的研究方法, 在很多方面優於一般的觀察和生產實踐活動。雖然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了科學實驗的萌芽和雛形, 但始終沒有成為科學家們普遍應用的科學方法。伴隨著自然科學同宗教神學、經院哲學的激烈斗爭, 一批哲學家、科學家極力提倡科學實驗, 並把科學實驗作為科學戰勝對手、壯大自己力量的有力武器。由於科學實驗日益成為獨立的社會實踐方式, 不僅使近代自然知識有了特有的實踐基礎, 也促進了科學形態的變化, 出現了與古代實用科學、自然哲學不同的嶄新的科學形態, 即實驗科學。近代自然科學是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之上的實驗科學。 早在 13 世紀時, 羅吉爾·培根就曾提倡科學實驗, 由於時代的限制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達·芬奇在反對教會和經院哲學的斗爭中,主張向大自然請教, 提倡實驗方法, 認為科學如果不是從實驗中產生並以一種清晰實驗結束, 便是毫無用處的, 充滿荒謬的, 因為只有實驗才是確實性之母。達·芬奇被稱之為近代實驗科學的開路先鋒。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則是伽利略, 他生在義大利的比薩, 父親是個酷愛音樂和教學的貧困的貴族。父親的愛好和性格都在兒子身上重現。伽利略開始學的是醫學, 由於愛好數學, 轉而學習數學和物理學。通過對物理現象的獨立研究, 他發現了被奉為權威的亞里士多德的許多嚴重錯誤。盡管因此而遭到非議, 但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觀點同經驗和理性相符合便是正確的, 至於是否和旁人觀點一致則毫不在乎。他一生不僅宣傳哥白尼的天文學說, 而且發展了日心說。他利用合成的鏡片, 製成了天文望遠鏡, 通過觀測到的新事實, 批駁了經院哲學的教條。經院哲學認為, 球狀天體是絕對完備的, 太陽毫無瑕疵, 宇宙間只能有一個環繞中心。伽利略卻用觀測事實宣布, 太陽有黑子, 月球表面有山谷, 木星有四個衛星, 猶如一個小太陽系。伽利略因用新的發現支持了哥白尼的學說, 被教會當做異端分子, 遭到了經院哲學的攻擊, 說他觸犯了亞里士多德的權威。1615 年, 羅馬教會傳訊伽利略, 教皇保羅五世警告他不得「持有、傳授或捍衛」哥白尼的理論。但是伽利略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他於 1632 年發表了轟動整個學術界的 《關於兩大世界體系(托勒密的和哥白尼的)的對話》 一書。這部著作被稱之為近代天文學的三部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另兩部是哥白尼的 《天體運行論》 和牛頓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33 年伽利略因發表 《對話》 再次受到羅馬教會的傳訊, 遭到刑訊逼供。伽利略被迫宣布放棄信仰, 但仍被判處監禁。雖然如此, 他對科學的熱忱仍不減當年。在被監禁和半監禁的情況下, 在他一生的最後 9 年中,他一直進行著艱苦的科學研究工作, 完成了 《關於兩種新科學(力學和運動的位置)的談話與數學證明》 一書。這部書被秘密偷運到荷蘭於 1638 年出版。伽利略對天文學的貢獻固然重要, 從對科學的發展看, 他對力學的貢獻更為重要。由於伽利略的工作, 創立了動力學, 即關於運動物體的科學。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正比於物體的重量, 所以重物體要比輕物體降落得快。1586 年, 斯台文曾作過一次實驗, 把兩只重量不同的鉛球從 30 英尺的高度同時落下, 發現它們幾乎同時落到木板上, 重物體並不比輕物體下落得更快。
據說, 伽利略也曾在比薩斜塔上作過類似的實驗。究竟伽利略是否作過這個實驗, 科學技術史界至今仍有不同看法。其實伽利略的重要貢獻並不在於作過一次實驗, 而是在於他作了一系列巧妙的落體實驗, 對實驗作出了理論分析, 並用數學方法對實驗結果定量地加以表示出來, 由此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結論, 建立了自由落體運動的定量規律。為了弄清落體運動的過程和原因, 伽利略首先引入勻加速度的概念, 以區別於亞里士多德的勻速度。亞里士多德認為, 力是產生運動(速度)的原因; 伽利略通過實驗及理論分析表明,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所引起的「不是物體的運動, 而是運動的改變」。自由落體的速度與落體重量無關, 但卻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其定量關系是: 降落速度 V 與時間 t 成正比, 降落距離 S 與時間 t的平方成正比。這就是自由落體定律。伽利略通過斜面實驗和擺的實驗檢驗了上述的結論。由於自由落體運動得太快, 不能直接測量它通過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伽利略便設計和製造了一個光滑的斜面和平面, 讓黃銅小球沿斜面下滑到不同的預定距離, 再對其所用時間加以比較, 證明了所經距離之比與時間平方之比相等。通過斜面實驗還發現了一些新的重要事實: 小球的末速度與斜面的傾角無關, 僅隨垂直高度而變化; 獲得一定的末速度的小球, 當進入到一個平面之後, 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 且平面足夠長, 它就將按原有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 一直運動下去。由此又引出來一個重要的力學原理, 即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條件下, 其運動速度將保持不變。這就是慣性定律。在這之前,自亞里士多德以來, 人們卻一直認為, 物體只有在不斷受到力的作用時才能運動。慣性定律則徹底否定了這個錯誤的結論, 這也證明了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為了消除空氣阻力對實驗中的運動物體的影響, 消除運動物體和斜面接觸時所產生的阻力(即摩擦力) , 伽利略又進行了單擺實驗, 證明了媒質的阻力在擺的振動中沒起多大作用, 同時證明了相同的擺擺動一次所花時間相同, 與擺的振幅大小無關。擺振動的同時性的發現, 使伽利略想到有可能製造擺鍾。他曾指示他的兒子和學生動手研製單擺鍾。在成功地把擺的振動和落體運動相類比之後, 伽利略又對拋射體的運動進行研究。按亞里士多德的沖力理論, 一個拋射體因獲得沖力而直線上升, 然後當沖力耗盡之後, 再在引力作用下垂直下降。伽利略則證明了一個沿平面運動的物體, 當運動到平面的盡頭時, 一方面按慣性原理則該物體應按同一方向勻速運動; 另一方面該物體因失去支撐, 按自由落體定律應垂直下落。這兩組運動組合起來, 便使該物體的運動路徑形成一個半拋物線。當把一個物體沿傾斜面上拋時, 它的路徑則恰好是一條拋物線。這可以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來。因此, 牛頓把伽利略說成是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的發現者。
伽利略作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不僅以自己的實驗成果啟示人們如何去進行自然研究, 而且告誡人們必須用實驗去獲得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和考核推理的結果, 而不能盲目相信書本。特別是伽利略還把實驗的觀測同數學的演繹結合起來, 而不是單純依靠經驗。伽利略的實驗方法、數學方法和分析方法, 深刻地影響了與他同代和在他以後的科學家們, 成為以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伽利略的時代, 還有一些科學家們積極提倡實驗方法。英國的吉爾伯特(公元 1540—1605)就是其中之一。他贊賞工匠的經驗技能, 反對盲目信仰權威。吉爾伯特對磁學進行了多方面的實驗研究, 並把他寫成的書「獻給那些在實踐中尋求知識的人」。由於吉爾伯特是個御醫, 他曾在女皇伊麗莎白面前作過磁石實驗, 因而吉爾伯特的實驗活動和尊重科學實驗的思想, 在當時也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起, 近代科學方法的建立, 還有賴於哲學的引導。在科學從中古時代向近代轉變的關頭, 有兩位傑出的哲學家積極倡導近代科學方法, 並對推動科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一個是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公元 1561—1626); 一個是法國的笛卡兒(公元 1596—1650)。兩人雖然在哲學的基本傾向上不同, 性格也各異, 但他們都是看到了新科學的未來前景的人, 並用一種新哲學激勵人們去為新科學的發展而奮斗。培根是一位堅持唯物主義傳統的哲學家, 在 17 世紀的哲學家中, 他以尊重工匠傳統而著稱。他認為, 當時學術上的弊端, 一方面是學者不和工匠的經驗接觸; 另一方面則是工匠沒有學問, 他主張學者傳統要和工匠傳統結合起來, 從而形成「經驗和理性職能的真正的合法的婚配」。這種結合將使工匠的手藝因運用科學方法變得更有成效; 學者們則從實際經驗中獲得教益, 並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他看來, 很多科學原理蘊藏在工匠的日常操作中, 這些操作經驗是科學的可貴源泉。
培根繼承了羅吉爾·培根、達·芬奇等人的思想, 強調了實驗對科學的極端重要性, 同時重視理性的作用, 最後建立了實驗歸納法。培根認為, 要得到正確的知識必須從事實出發, 通過實驗收集大量資料, 然後進行對比分析, 排除無關因素, 找出個別事物中的普遍規律。在 《新工具》 一書中, 他不僅闡明了歸納法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歸納邏輯中判明因果聯系的求同法、差異法和共變法。
培根一生並沒有作過一次實驗, 沒有提出一個自然科學概念,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對科學發展的貢獻。他除了對建立實驗科學方法論有貢獻外, 在科學的重要社會功能的認識上, 提出了「要征服自然, 必須服從自然」的思想。由於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對自然的技術控制是相輔相成的, 因而培根又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他在烏托邦 《新大西島》 一書中, 勾畫了建立學者們的合作團體的計劃, 強調了學者們集體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在這種思想的倡導下, 17 世紀陸續建立了一批對後來科學發展有影響的科學組織。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評價他的貢獻時指出: 「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是培根。」「按照他的學說, 感覺是完全可靠的, 是一切知識的泉源。科學是實驗的科學, 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
笛卡兒則倡導科學研究中的演繹法, 強調數學方法的意義。笛卡兒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 他把代數方程和幾何學的曲線、曲面聯系起來, 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使辯證法進入了數學, 並奠定了近代數學———實驗方法的基礎。他繼承了伽利略等人的思想, 認為科學與數學在本質上是同一的。在哲學上他是近代唯理論的代表, 強調理性在整個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主張依靠人的理性來尋求可靠的知識。他認為科學始於懷疑, 倡導理性演繹法。他認為只有從不可懷疑的或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 嚴格按照演繹法一步一步地進行推理, 才能推演出可靠的知識。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單憑經驗不能提供關於事物的本質的知識, 但認為理性是一切知識的泉源又是片面的。不過他並不排斥實驗, 認為實驗的功能在於確立演繹的結果與物理實驗之間的一致性, 這又與培根的思想產生了共鳴。
笛卡爾致力於自然界觀察,並意識到只有牽涉空間的「運動」可以用數學處理。作為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把數和幾何學聯系起來,從而表明空間或廣延可以用代數公式表示。「他又引入現代數學符號以及運作方式,並且用x,y等字母代表未知線段,用a,b,c等字母代表已知數量,從而大大簡化了代數問題的解決。這在數學的現代革命過程中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性一步,從此數學思考的重心就從幾何學的「形」轉移到代數學的「計算」上去了。由此,笛卡爾把科學的統一性建立在研究方法——數學上,而數學的確定性就保證了知識的確定性,從而在數學角度為近代科學建立了形而上學的基礎。
培根與笛卡兒的觀點似乎是相互對立的, 其實他們是互相補充的。注重實驗經驗成為英國皇家學會和早期法國科學院的一項宗旨。18 世紀和以後的一些法國科學家奉行笛卡兒的原則, 在理論的創造上作出了貢獻。培根和笛卡兒都對科學的前景給予充分估計, 相信自然科學將使人類成為自然界的統治者和佔有者, 並將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利益。 由於伽利略、培根、笛卡兒所倡導的科學精神的傳播, 使一批科學家受到了感染。為促進實驗科學的發展, 一批有影響的由科學家組成的社團, 陸續在各國建立。13 世紀以來建立的大學本來應該在發揚新科學的精神方面作出貢獻, 然而由於教會的控制, 不僅把哲學變成了神學的婢女, 大學也變成了希臘童話中的灰姑娘。在近代科學產生時, 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們完全脫離了大學。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必須有新的脫離教會控制的新組織。科學社團正是在這種需要中建立起來的。
在最早建立的科學社團中, 最有影響的有佛羅倫薩的西芒托學院或稱實驗學會。這是由伽利略的兩個傑出的學生維維安尼(公元1622—1703)、托里拆里(公元 1608—1647)發起建立的。在正式建立之前, 已經有了一個由貴族資助的實驗室, 配備有就當時來說很完善的科學儀器。各方面的科學家為了進行實驗和探討問題經常到這里來聚會。西芒托學院是由這種非正式組織發展而來的。在這個實驗學會里, 科學家們進行了許多實驗, 如關於空氣壓力的實驗,水和其液體的凝固實驗, 還對固體和液體的熱膨脹、電和磁的基本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採用精密的實驗方法, 依觀察實驗的證據提出結論, 而不靠思辨的遐想。由於這是一種合作研究, 彼此間可以相互批評, 為使別人接受自己的結論, 惟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提供實驗觀察和計算的結果。以至於後來英國的皇家學會也是這樣對思辨加以限制的。牛頓之所以厭惡科學上的思辨假說也是出於類似的原因。西芒托學院完全是由科學家自發組成的學術團體, 因缺乏支持僅活動了 10 余年便中止了。
英國的皇家學會是由培根的實驗哲學的追隨者們的一個非正式團體發展而成的。大約從 1645 年開始, 以威爾金斯(公元 1614—1672)為首的一批年輕科學家每周在倫敦集會。在這個自稱為「哲學學會」的組織里, 他們進行實驗和討論科學問題, 涉及領域極其廣泛, 但其成員約定神學和政治不在他們討論的范圍之內。由於人員遷居和政治動亂, 哲學學會的活動曾中止一個時期, 到 1660 年,倫敦的科學家們又恢復集會, 並提出建立正式的科學機構, 目的在於探索實驗知識。1662 年 7 月 15 日, 蒙英王查理二世之特許, 創立了皇家學會, 創辦時成員大約有 100 人。皇家學會一開始就形成一種制度, 即在學會的會議上把具體的探索任務或研究項目分配給會員個人或小組, 並要求他們及時向學會匯報研究成果。因此, 在早期的學會會議上, 都是會員作報告或演說, 演示實驗, 展覽各種稀奇的東西, 並對由此而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 逐漸又建立了各種專門委員會, 用以推進各部門的活動。各學科委員會不僅進行關於天文學、生物學、化學等基礎理論的研究,還重視各種技術原理與工藝實踐的研究, 反映了這一時期英國科學與生產聯系的特點。1633 年由學會幹事胡克起草的學會章程中明確規定: 「皇家學會的任務和宗旨是增進關於自然事物的知識和一切有用的技藝、製造業、機械作業、引擎和用實驗從事發明。」英國皇家學會通過開展活動, 包括出版 《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不僅吸引了當時英國的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 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活動, 在各個領域作出貢獻, 同時對各國的科學家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幾乎與此同時, 在法國也有一批哲學家和科學家開始進行非正式的聚會活動, 到 1666 年經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特許, 成立了皇家科學院, 有 12 位科學家被委任為院士, 院士由國王發給薪俸, 研究工作也得到國王的資助。17 世紀的德國也建立了許多社團, 諸如自然研究學會、實驗研究學會等。但是真正能與英國皇家學會、法國科學院並駕齊驅的德國科學社團則是柏林學院。這所學院是由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萊布尼茲(公元 1646—1716) 經多年規劃和不斷鼓吹的結果。雖然直到 1700 年才正式建立, 但必須將其看做是17 世紀的產物。
在科學社團的支持下, 開始出現了學術交流和傳播知識的新手段, 即科學期刊。如英國皇家學會的 《皇家學會哲學學報》, 法國科學院的 《皇家科學院史以及數學和物理的論文報告》、《外國學者論文報告集》, 柏林學院也創辦了自己的雜志。
科學社團的建立, 促進了實驗科學的發展, 隨之也推動了科學儀器的進步。顯微鏡、望遠鏡、溫度計、氣壓計、抽氣機、擺鍾和一些船用儀表都是在實驗活動中, 由科學家們發明的。以前的工具是由工匠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科學工具是從實驗室里創造出來的, 但同時它們也在人類的其他活動中加以應用。當然, 這時的科學工具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陋的, 但畢竟有了一個新的開端。初期科學社團的建立, 標志著科學活動方式的轉變, 即從科學家的個人自由研究轉向有組織的集體研究。它使科學成為一種社會建制, 變成了一種廣泛的社會活動。科學家們正是在這種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中, 取得了傑出的科學成果。牛頓的力學體系也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

熱點內容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