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立法
① 當前我國社會組織存在哪些問題
最近幾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社會組織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但是總體來看,社會組織管理領域存在如下問題:
1.相關法律缺失
雖然有關社會組織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在不斷的完善之中,《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等一大批規范不斷出台,但是總體來看,這些法律法規無論是在立法層次層面,還是在相關內容方面都難以滿足社會組織管理的需要。立法層次低意味著法律規范的約束力不強,內容不完善意味著政策的空白比較多,這導致社會組織的管理沒有相關法律為依據,阻礙了社會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2.管理理念滯後
在管理理念層面,現有的社會組織管理理念依然陳舊,難以跟上社會組織發展的需要。目前政府對於社會組織的管理依然秉承直接控制而非服務的理念,直接的行政控制雖然能夠增強政府對於社會組織的控制,但是這種做法的負面作用也是積極明顯的,那就是扼殺了社會組織的活力,導致社會組織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壓制。
3.管理機制僵化
目前我國對社會組織實施的雙重管理的模式,即社會組織在接受民政部門管理的同時,還受到業務主管部門的管理,這種雙重的管理體制大大制約了社會組織的發展。應該看到,雙重管理體制的產生背景是計劃經濟年代,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這種具體而微的雙重管理模式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正在不斷的彰顯,難以適應社會組織的發展需要。
4.管理模式粗放
目前在社會組織的管理模式層面基本上還停留在粗放的階段,政府只負責登記,但是在對社會組織的考核評估、日常管理方面好做的很不到位,結果導致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的公信力普遍較低,公眾對於社會組織缺乏足夠的信任,這導致其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以上供參考。
② 有關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國家制規章度和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比較復雜。民間非營利組織定性不明,沒有專門的法律,所以從成立、登記到稅收管理都涉及到很多法律關系。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個人覺得這是最有針對性的行政法規了。2、其他問題請參照《民法通則》、《稅法》等。3、涉及到地方法規的就更不清楚了,請去行政服務中心詢問。
③ 立法是什麼,司法是什麼,行政是什麼
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版制力保證實權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講來,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講來,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④ 發揮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舉措
(一)加快立法,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法律保
社會組織立法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努力解決五方面的重大問題:一是劃清界限,要劃清政府和社會組織的界限,劃清社會組織和企業的界限,也劃清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的界限;二是明確權利和責任,要明確社會組織和政府企業是不同的權利與責任主體;三是確立規則,確立社會組織的非營利行為准則和特殊的產權邊界;四是保障權益,保障社會組織作為法律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它們在參與開展各種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組織所有成員的合法權益;五是促進發展,通過立法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在法律規制下實現健康發展。
(二)有重點地培育有利民生和諧的各類社會組織
在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管理體制還不健全完善的實際情況下,全面放開發展社會組織既不現實,也不利於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當前重點是要集中優勢資源,主要扶持對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聯系最直接的社會組織,這是符合實際的戰略選擇。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商會協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要健全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機制,建立財政補助和財政獎勵制度,制定重點培育、優先發展的相關政策,從促進重點領域社會組織的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入手,優化社會組織結構和布局,著力打造強勢社會組織群體。
(三)加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要以建設「法人地位明確、治理結構完善、籌資渠道穩定、制約機制健全、管理運行科學」的現代社會組織制度為目標,引導社會組織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民主、決策科學、監督有效的運行體制,增強自律性。要減少社會組織的行政化色彩,推動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去特權化,促進社會組織回歸社會,增強社會組織活力。開展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示範創建和社會組織專業服務標准化創建活動,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多部門多領域開展。依託大專院校,完善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與優秀社會組織建立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實習基地」,加大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力度;加強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體系建設,分層次培訓專業骨幹人才;建立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和志願服務隊伍聯動機制;建立社會組織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建立社會社會組織人才供需平台等新媒體平台,促進社會組織人才發展。
(四)加強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
隨著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參與社會組織人數的不斷擴大,如果對於這一數量不斷擴張、方向符合先進生產力要求的社會群體,我們黨不進入、不影響、不發展,那就會嚴重削弱我們黨的群眾基礎、組織基礎。不僅影響黨對整個經濟建設的領導,更會削弱黨的自身建設。加強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在社會組織中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動員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要緊密聯系我國社會組織的實際,積極探索在各類社會組織中黨建工作的特點規律,努力使黨的建設成為這些組織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服務社會組織發展、鍛造組織內部文化「軟實力」、維護組織內部成員權益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發揮社會組織在協商民主中的作用
社會組織最了解民生、民情、民意,提高社會組織應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勢在必行。一是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界別。建議在各級黨代會、人代會和政協會議中增加「社會組織界別」,分配一定比例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名額給社會組織。二是建立重大行業決策征詢社會組織意見的制度。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制定出台涉及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政府規章、公共政策、行政管理措施和行業發展規劃之前,應當通過一定的方式徵求和聽取相關社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
⑤ 社會建設相關法律
通過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依法保障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項權利,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促進社會組織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是加快社會組織立法、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社區矯正制度集懲罰、矯正、教育、幫扶於一體,是我國社會主義刑罰執行制度方面的重要制度安排,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教育人、改造人的優越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⑥ 社會組織是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對於什麼是社會組織,在法律條文上有沒有明確的規定
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會科學中社會組織有廣義、狹義之分專。廣義的社會組織是指人們從事共同活動屬的所有群體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團體、政府、軍隊和學校等。狹義的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它只是指人類的組織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組建的穩定的合作形式。社會學研究的社會組織主要指狹義的組織。
這是網路里的答案,我現在還沒見過在法律里有關於社會組織這個概念,不好意思。
⑦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的關鍵是什麼
如果一個社會組織只用物質刺激的話早晚完蛋要樹一崇高理想讓人有一種品味的提升在精神上產生超脫感這樣的組織才有活力
⑧ 我國社會主義立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社會主義立法的基本原則: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律、法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憲法作為立法依據或基礎,或是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2、法治原則
經濟上實行市場化,政治上實行法治化,是現代社會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志,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
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突出地體現為:一切立法權的存在和行使都應當有法的根據,立法活動的絕大多數環節都依法運行,社會組織或成員以立法主體的身份進行活動,其行為應當以法為規范,行使法定職權,履行法定職責。在立法需要遵循的法的根據中,憲法是最高規格的根據。堅持立法的法治原則,就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立法制度,為立法權的存在和行使,為立法活動的進行,提供法的根據。特別要有關於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立法運作程序、立法與政黨、與政府、與司法的關系和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的關系等方面的健全而具體的法律制度。
3、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遵循民主原則,其主要理由在於:首先,這是實現人民主權所必需。中國是人民主權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民主的主體,國家活動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確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權利。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則,用立法的形式充分反映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讓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真實的主人,正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其次,這也是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觀規律所必需。要使所立的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就要使人民成為立法的主人。要使所立的法正確反映客觀規律,就要注意總結實踐經驗,因為法要符合客觀規律,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的中介來實現,而人民群眾正是實踐的主體,讓最有社會實踐經驗的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主人、參與立法,便能有效地反映客觀規律。如果只由少數人閉門造法,這種法即使「很完備」,也難以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客觀規律。再次,堅持立法的民主原則,也是對立法實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防止濫用立法職權、個人獨斷或不盡立法職守所必需。可見,中國立法應當遵循民主原則,是現代立法的普遍規律和中國國情的雙重要求。
遵循立法的民主原則,也需要把民主原則的普遍性同中國國情吻合起來。首先需要從國情出發,健全較為完備的民主立法制度。在立法許可權劃分和立法權行使方面,既要注意保障全部立法權歸於人民,又要注意在初級階段由於人民的政治覺悟、文化水平、管理國家的能力和國家的經濟實力、交通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尚不能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權,只能將立法權委託給人民代表或有關主體代為行使。其次,要根據國情,在觀念和制度的結合上堅持立法的民主原則。中國是封建專制的遺毒極深的國家,過去沒有民主傳統,缺乏公民權利意識。因而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則,應當注意以立法的形式反對封建特權和專制,不允許任何個人、組織和國家機關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特別要注意用立法肯定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第三,在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方面,應當注意使立法面向社會公眾,使公眾能有效參與和監督立法。立法所反映的意志和利益應當客觀,把各方面的矛盾、問題、意見都擺出來,多方徵求意見,集思廣益,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盡可能把正確的意見集中起來,使立法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第四,也要注意民主與集中相結合。在立法的本質、內容和目的上,所立的法要反映經過集中的人民共同意志,即立法不是反映人民的所有意志,而是反映經過選擇的有必要提升為國家意志的人民共同意志。在立法權方面,要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其他法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在立法過程中,既要保障群眾能有效地參與立法,也要加強專門機關的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專門機關、專家和其他有關人員的作用。
4、科學原則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中國有著悠久的成文法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立法經驗。但這種經驗中的主要成分,是統治者運用立法的方式治國安邦維護家天下的經驗,其中堪稱科學立法的因素並不算突出。而且,在人治當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學立法的經驗、理論和知識,也難以受到重視,更難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層面而在立法實踐中得以貫徹。最近二十年來,關於立法的科學化問題,在有關立法學者的著述中已引為注意,但立法實踐中對立法的科學化問題,殊少有人看重。這種狀況不能不從負面嚴重影響到立法的質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規難以成為良法,難以在生活中獲取好的實效。轉變這種狀況,提升立法質量,更多地產生良法和更多地減少惡法、笨法,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亟待重視科學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國立法的科學原則。
立法遵循科學原則,首先需要實現立法觀念的科學化。要把立法當科學看待,以科學的立法觀念影響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貽誤立法的所謂新潮觀念和過時觀念。構造立法藍圖,做出立法決策,採取立法措施,應當自覺運用科學理論來指導。對立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教訓,應當給予科學解答和理論總結。立法實踐主要是摸索的實踐、試驗的實踐而不是自覺的實踐,立法經常付出沉重代價、高額學費,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第二,需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要建立科學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和立法運行體制。整個立法制度應當合乎社會和立法發展規律,合乎國情和民情,合適、合理、完善。立法主體應當由高素質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員組成。第三,更具直接意義的,是要解決方法、策略和其他技術問題。從方法說,立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和注重理論指導相結合,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變動性相結合,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中國特色和國際大勢相結合。從策略說,要正確處理立法的超前、滯後和同步的關系;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來確定立法指標;要盡可能選擇最佳的立法形式、內容和最佳的法案起草者;要顧及全局並做到全面、系統,同時還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個項目的先後順序。從其他要求說,要注意各種法之間的縱向、橫向關系的協調一致,法的內部結構的協調一致;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所立的法要能為人接受,寬嚴適度易於為人遵守;還要特別注意避免和消除立法中的混亂等弊病。
⑨ 《決定》提出要加強哪些重點領域立法工作
《決定》提出要加強哪些重點領域的立法?
答:要回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答、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
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
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
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
制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律制度建設。
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加強社會組織立法。制定社區矯正法。
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
⑩ 政府立法的重點領域包括哪些
要加來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自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
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立法。
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
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
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
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
制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律制度建設。
依法加強和規范公共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加強社會組織立法。制定社區矯正法。
加快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抓緊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法律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