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科杯法學

社科杯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4-27 06:27:02

Ⅰ 鄧成明的科研成就

鄧成明同志結合我國民主法治實踐,長期從事憲法學行政法學、人權法學和保險法學的研究,在憲法制度、公民政治權利、法治政府建設、地方立法和保險監管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成果,在國內法學界有一定的影響,是我國最早對貧困群體權利保障研究的學者之一。
2000年以來,先後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5項,廳局級項目11項,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4項;出版專著5部,主編教材5部,參編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規劃教材1部;在《中國法學》、《政治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近50篇(其中核心期刊30餘篇),向有關政府部門提交研究報告7份,獲湖南省優秀社科獎2項,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廣州市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

Ⅱ 哪些屬於社科人才

社會科學人才是以研究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人才。

比如專門為社科人才開設的「社科獎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就是旨在深化教育部「以能力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要求;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營銷實務教學、以賽促學的機制;積極探索「四方聯動」合作新模式,促進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推動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營銷實踐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

(2)社科杯法學擴展閱讀:

一、社科獎大賽參賽資格

1)全國高校研究生、本科、專科在校及在冊(如自考等)的學生,含港澳台高校在校大學生;參賽選手包括但不限於市場營銷等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鼓勵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聯合非營銷專業學生組成參賽團隊。

2)大賽筆試成績合格的參賽學生方具備獲獎資格。

二、組隊方式

1)大賽採取由參賽院校負責組隊參加的形式。原則上,院校報名參賽後,其院校學生方可組隊報名參賽;如學生先組隊報名的,應在報名截止日前補交院校參賽申請表。

2)學生以團隊為單位參賽,每隊由3-5名學生、1-2名指導教師組成(每名教師指導的團隊數量不限);為便於大賽評選表彰,不鼓勵學生跨校間組隊參賽。

3)鼓勵院校盡可能多組隊參賽,並將競賽活動與學生實習實踐結合;鼓勵參賽團隊積極參加大賽相關活動。

4)大賽採取分類報名參賽和評選原則;研究生、本科生可以聯合、亦可分別組隊參賽,大專生單獨組隊參賽。研究生與本科同組評選,專科單獨設組評選。

Ⅲ 關於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曹海晶教授

脾氣很好的呀,名副其實的學者風范,特殊喜好吧,最好不要去弄那些虛的,會起反作用的,多談談對祖國多麼熱愛就可以

Ⅳ 東南大學的法碩實力如何呢

  1. 東南大學法學學科源於1928年中央大學法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界、政界著名人物韓忠謨、錢端升、楊兆龍、梅仲協、史尚寬、范馨香、韓德培等,或曾任職或曾就學於中央大學法學院,締造了東南法學數十年的輝煌。東南大學1995年恢復法學專業、成立法律系,並於2006年恢復設立法學院,周佑勇教授為首任院長,現任院長為劉艷紅教授。

  2. 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法學院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辦學質量與學術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學校重點發展學科與「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人文社科創新基地,並形成鮮明的學科優勢與特色:

  3. 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導7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70%,4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78%,教師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經歷教師約43%。擁有「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才1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全國優秀教師及省級教學名師2人、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五個一批」人才、突出貢獻專家、優秀青年法學家、「六大高峰人才」等8人、美國福布賴特學者及德國洪堡基金學者2人、校特聘教授2人、二級教授2人。

  4. 科研成果顯著,核心競爭力持續上升。近年來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司法部、江蘇省人民政府等重要標志性成果獎10餘項,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重要項目60餘項,發表CSSCI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0餘部。據中國法學創新網對2014年各科研單位CLSCI他發數及三大刊物數統計排名,我院進入全國第13名。2011年周佑勇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獲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跨學科重大項目,2013年劉艷紅教授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著作類一等獎,成為我院近年來取得的標志性重大突破。

  5. 學科交叉集成,特色發展。學院現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事法學、法理學與人權法和民商法學等4個國內領先、優勢明顯的傳統學科方向。以法學與理工醫優勢學科的交叉融合與集成創新建立的「醫事法學」、「工程法學」等特色交叉學科方向,被列入學校「985」重點支持。「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制度平台與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跨學科研究重大項目,涉及法學、交通工程、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深度整合,開創建立了「跨學科研究、交叉學科建設與復合型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創新平台。

  6. 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呈「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鮮明特色。法學院現已形成法學本科、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法學博士四位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法學院首創在法學碩士點中獨立設置「醫事法、工程法」兩個專業方向,同時在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實施法學與工學(醫學)雙專業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養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基於復合性人才培養的需要,法學院除了建有法學學科的教學科研團隊外,還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師參與下的「工程法」、「醫事法」等交叉特色創新團隊;構建了包括模擬法庭、法律診所、7個特色研究機構、11個教學實習基地及2個「產學研用」校外聯合基地(江蘇省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東大—東南司法鑒定聯合研究中心)在內的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開拓形成了一條「交叉性、團隊式、實務型」的特色人才培養之路。



Ⅳ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學術期刊

《法學研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法律學術刊物。《法學研究》前身為中國政治法律學會於1954年創辦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學研究所成立後轉入法學所,於1966年停刊)。
改革開放後,為了繁榮和發展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加強法制建設,推動法學研究的開展,1978年3月,法學研究所召開了法學研究規劃會議,後組織兩個調查組分赴各地調查,撰寫了「法學研究規劃和調查綜合情況」的報告,提出「力爭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復《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議。1978年法學研究所正式掛牌後,經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批准,決定創辦《法學研究》。同年,法學研究所設立《法學研究》編輯部,編輯出版了《法學研究》試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學研究》正式創刊。
《法學研究》堅持學術性、理論性的辦刊宗旨,堅持精品意識,實行「雙百方針」,重視基本理論的研究,致力於反映我國法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學術水平,建立、 完善和更新我國法學各學科的理論體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創新,鼓勵實證研究,扶持弱勢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培養和扶持年輕作者,開展學術批評,倡導學 術規范。
《法學研究》緊密結合我國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踐,組織刊發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文章,並圍繞各個時期法學研究的熱點, 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研討。《法學研究》刊發的許多文章,在法學界和社會上引起重大反響。有的主張(例如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尊重和保障社會主義 人權,憲法和法律至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等)被中央採納,有的還成為國家的治國方略。
《法學研究》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優秀期刊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首屆中國期刊獎提名獎、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2002年和2006年,再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獎。2013年,《法學研究》入選新聞出版署全國百強社科期刊, 並榮獲第三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提名。 《環球法律評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法學專業中文學術季刊。自1979年創刊以來,刊物名稱雖幾經變遷,然融合土洋,會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貫之。在關注法治建設實際問題的同時,本刊尊重法學知識傳統,突出人文關懷。《環球法律評論》除譯介域外法學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評論與比較。譯文多為國外經典論著,翻譯可信;論文則視角獨特,能推進學術研究。本刊有主題研討、人物專訪、理論前沿、介紹與評論、游學札記及書評等欄目。

Ⅵ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學科建設

系之初,全院教職工?SPAN lang=EN-US>19人(教師15人),五年來,國際法院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廣攬人才,加強和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截止目前,國際法院教職工45人,其中專職教師32人,教授4人,副教授1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教師中法學博士5人,在讀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9人,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1,2%,目前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比例具全校之首; 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全部具備了碩士以上學位。國際法院教師中有半數曾有出國留學、攻讀學位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經歷,具有較高外語語言運用能力。國際法院已經形成了一支高學歷人才薈萃、團結協作、富有朝氣和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
國際法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國際法教研室和經濟法系國際經濟法教研室合並整合為三個國際法學二級學科教研機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三個教研室),設立國際經濟法和世界貿易組織法兩個研究中心,並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較國際私法、國際貿易法律制度和國際金融法律制度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國際法系教師擔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一人,理事四人;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一人;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一人、理事兩人;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一人;中國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理事一人;中國航空法研究會理事一人;中國西部大開發法律研究會理事一人;法國經濟與法律科學協會理事一人;陝西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一人。
三位教師擔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與學位評估專家庫成員;一人擔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庫成員;兩位教師擔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律咨詢專家;三人擔任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律咨詢專家;一人分別擔任陝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寶雞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一人擔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專家決策委員會委員;一人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1999年國際法系被陝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2002年和2004年兩次被國際法院選定為博士授權點申報的學科單位。 全系教師共出版專著23部,譯著4部;在《中國法學》、《法律科學》、《比較法研究》等法學核心刊物和其他重要期刊、報紙、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15篇。主編、參編國家級、省級及院級教材及工具書64部。
國際法系教師的學術成果先後榮獲陝西省人民政府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西安市人民政府第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一項;司法部2000年度優秀法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項;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一項;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北方十五省區優秀社科圖書獎一項;陝西省法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獲中國國際私法學會首屆優秀成果評獎優秀著作二等獎一項,優秀論文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目前國際法系教師已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主持司法部科研項目一項;國家外專局項目兩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五項;院級重點科研項目兩項,院級一般項目十三項,院級青年項目兩項,校級教改項目六項。
國際法系承擔和主辦全國性和跨區域性學術研討會三次。(2000年中國入世與西部大開發法律研討會;2001年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年會;2004年新世紀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發展與完善研討會)國際法系承辦的2001年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年會(21世紀中國國際私法論壇)獲得巨大成功,被學會認為17年以來組織最為周密、學術討論最為熱烈、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學術盛會,為國際法院贏得了聲譽,克羅埃西亞共和國駐美大使、國際法研究院院士彼得·薩塞維奇教授首次來華訪問並參會。
國際法系教職員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努力奮斗、不斷進取,多次獲得政府和學院嘉獎。有部級優秀教師1人,院級優秀教師8人;一人獲陝西省先進工作者(省勞動模範)和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稱號;一人被評為學院首屆師德標兵;一人獲陝西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一人獲院級先進工作者稱號;二人分獲陝西省傑出和優秀青年法學工作者稱號;一人兩次獲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一人獲陝西省優秀出國留學人員表彰。
自建系以來,國際法系共舉辦國際法系列學術講座、報告76場,著名國際法學家、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武漢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進教授;前大連海事大學校長、著名海商法專家、博士生導師司玉琢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國際商事仲裁法及海商法專家楊良宜教授;國際比較法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王貴國教授;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饒戈平教授;首任中國籍WTO爭端解決機構專家、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曾令良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肖永平教授;華東政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丁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忠海教授和王傳麗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生導師陶正華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曉曄教授、台灣東吳大學楊楨教授等一大批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都曾來國際法院擔綱主講國際法專題,對激發和促進國際法院教師和廣大學生學習和研究國際法的熱情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著名歐盟法專家弗朗西斯·施奈德教授、加拿大約克大學珍妮特·沃爾克教授、韓國濟洲大學金富燦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未敏永和教授、德國多特蒙德大學沃爾夫岡·舒諾曼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利本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肯特法學院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家DavidJ.Gerber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Joesf Drexl教授等10多位外國著名專家教授也應邀來國際法系訪問講學。
新中國國際私法理論奠基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法學教育家、國際法學家、武漢大學終身教授韓德培先生受聘國際法院首位榮譽教授,黃進教授等11名國內著名學者被聘為國際法院國際法學科兼職教授。
國際法系教師為省政府、人大、法院,全省各地、市政府、人大,各級公、檢、法機關、外商投資企業等部門主講WTO法及中國涉外法律知識70餘場;接受中央廣播電台、陝西省及西安市電視台就美國撞機事件、炸館事件、中國入世等專題采訪、發表國際法方面講話、意見30餘次,與陝西省電視台合作拍攝《入世大潮》專題片一部,為國家民航總局處理空難賠償案件發表法律意見2次,為省政府、省委發表咨詢意見5次,為省高級人民法院、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寶雞市中級人民法院、西安外貿企業協會等部門處理涉外案件發表咨詢意見二十餘次,發揮了國際法專業人才服務於政府決策、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的學科優勢。 國際法系現設國際法資料信息中心(中文資料庫)和國際法外文資料室(省級重點學科資料室)兩個資料庫。圖書檢索設施齊全、功能多樣。目前已擁有中文圖書資料2000餘種、一萬余冊;國際法專業外文資料448種958冊;中文類法律期刊60餘種;港台國際法藏書129冊;裝訂歷次國際法學術年會論文17冊,極大支撐了國際法院國際法學的教學科研工作,滿足了培養高水平國際法碩士生的需要,也為國際法院國際法博士點的申報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國際法系共接受國內捐贈圖書54部;接受國外學術機構和學者捐贈圖書226冊,與韓國濟州大學法學院建立固定資料交換關系。
在本科教學貫徹三創(創新、創造、創業)教育,嚴謹求學樹一流學風,積極扶持和鼓勵學生深造和求學,國際法系99級首屆畢業生共97人,67人參加考研,18人被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著名國內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迄今為止國際法系本科生已考取國內外碩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一人;四人經參加托福和雅思考試被錄取為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國利日摩大學等國外高校留學碩士生。
國際法系碩士生培養成績顯著。國際法院國際法學科培養的研究生有23人考取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他們當中不少已成為專家、教授、高級律師和政府、司法部門的業務骨幹。
國際法系為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激發青年學人的科研熱情和學術志向,專設青年國際法學社和《國際法探索》等學生學術社團和學術專刊,為實現三創教育提供平台,以崇高的志向、嚴謹求實的學風和良好的國際法律業務素質的培養構成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流。目前國際法系在讀的本科生949人,國際法專業碩士生43人,接受法國巴黎第二大學留學生3人。國際法系正積極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合作,推動中澳合作培養國際商法碩士的教育項目。
國際法系學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並取得優異成績。國際法系學生參加全國性學術大辯賽4次。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理律杯WTO法辯論賽、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大辯賽、模擬聯合國大會活動均由國際法系教師指導和帶隊參加,獲最佳提案獎、最佳組織獎等獎項,為學院贏得聲譽。國際法系組織和訓練的國際法校參加全國理律杯模擬法庭辯論隊在2004年第二屆全國理律杯模擬法庭辯論賽中榮獲團體亞軍杯、最佳訴狀獎和優秀辯手獎三項大獎,是全國十五個參賽院校中唯一一個榮獲兩項集體大獎的參賽單位,是國際法校有史以來參加全國法庭模擬辯論賽取得的最高成績,為學校贏得了聲譽。國際法系合唱隊代表學院參加陝西省高校紀念建黨80周年合唱比賽獲二等獎,參加大學生藝術歌曲比賽獲三等獎,並獲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表彰;國際法系「走進WTO」法制宣傳日活動,被中央電視台紀念憲法頒布三十周年晚會現場采播,並被陝西電視台公共政法頻道報道;國際法系團總支三次被學院授予「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系黨總支被評為「陝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生中有一人獲「陝西省優秀團員」、一人獲「陝西省優秀學生幹部」,四人獲「陝西省優秀畢業生」稱號。一人在陝西省大學生藝術節書法比賽中獲得特等獎。在國際法院歷屆校園藝術節比賽中獲得大合唱、舞蹈、健美操、徵文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受到學院表彰。「英語晚會」、「戲劇小品晚會」等活動在校園中引起良好反應。

Ⅶ 首都師大

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學校名稱
首都師范大學,簡稱首師大
英文校名: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縮寫為CNU
成立時間
1954年
學校層次
一類本科院校,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五,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三。
學校性質
國辦學校
學校地址
校本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三環北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48
分布院系: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教育技術系、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圖書館、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
北一區: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三環北路83號
郵政編碼:100089
分布院系:文學院、歷史學院、政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圖書館
校名北二區: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三環北路56號
郵政編碼:100089
分布院系:教育科學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
海淀分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通慧寺1號
郵政編碼:100080
分布院系:初等教育學院
通州分部:
通訊地址:北京市通州區中山街50號
郵政編碼:101100
分布院系:初等教育學院
學校概況
首都師范大學創建於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專業的綜合性師范大學,是北京市重點投校訓入建設建設,進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屬重點大學。建校52年來,共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近10萬名,是為北京市基礎教育輸送合格師資和培養其他現代化建設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40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點107個。市級重點學科6個,市級重點建設學科12個,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基礎學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體育與藝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全國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地區生命科學與人才培養產學研基地, 1個教育部首都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
歷史變遷
學校始建於1954年,原名北京師范學院,1992年由北京師范學院、北京師范學院分院、北京聯合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合並組建而成首都師范大學。
1954年北京師范學院創建
1964年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並入北京師范學院
1956年由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東北師范大學(音樂系)、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和音樂系)合並升格為北京藝術師范學院
1960年由北京藝術學院
1961年由北京藝術師范學院並入北京藝術學院
1992年北京師范學院、北京師范學院分院、北京聯合大學職業師范學院與外語師范學院合並組建首都師范大學
1978年北京師范學院分院創建
1978年北京師范大學一分校創建
1978年北京師范大學二分校創建
1978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創建
1982年北京師范大學一分校、北京師范大學二分校合並組建北京師范大學分校
1985年北京師范大學分校(北京聯合大學職業師范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北京聯合外語職業師范學院)等24所分校合並組建北京聯合大學
校園環境
學校佔地約1900畝,建築總面積約78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條件優良,教學科研用儀器設備36,783台件,擁有各類實驗室31個。校圖書館收藏各類圖書文獻277.95萬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251.09萬冊,館藏基礎雄厚,是全國文獻資料骨幹館之一。學校建有數字校園建設中心,穩定、完善、高效的校園網路已全面開通。此外,還建有國家級標准塑膠運動場、體育館、羽毛球館、游泳池等體育運動場地。
組織結構
學校辦公室:
學校辦公室是全校黨政綜合協調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處理學校日常黨務、政務工作,組織、安排與協調全校重大活動;上級機關及校領導交辦的工作;組織、安排校黨委常委會、書記辦公會、校長辦公會、校級班子民主生活會以及校務委員會、理論中心組學習、全校中層幹部會、總支書記會等重要會議;全校重大政治活動的組織、安排以及特殊時期、敏感期的工作;檢查、落實、督辦上級布置的有關工作和學校做出的決議、決定;黨委文件及行政公文的起草、編輯、報送;機要文件、內部資料和學校印章的管理;校園網的建設、使用和維護;網路信息的建設、維護;辦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管理;學校統計報表的整理、編制、報送;對外聯絡及接待工作;校友總會的工作;協調並負責全校信訪工作;學校文件的錄入、列印、裝訂;報告廳、國際會議廳及有關會議室的使用、維護及設備管理工作;學校報刊的訂閱、收發;學校文書、教學、科研、照片及實務檔案的收集、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全校計劃生育工作;北區的管理;機關總支工作;校史志的編撰工作等。
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全體工作人員正以創新的精神,改進和加強各科室工作,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工作作風,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樹立廉潔勤政的良好形象,更好的為校領導、為部門和基層、為師生員工服務。
教務處:
首都師范大學教務處是在校長的領導下對全校本、專科教學工作進行組織和管理的職能部門。教務處下設教學管理、師資培訓、教務行政、注冊中心和教材管理等科室。教務處的主要職能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根據大學教學過程的規律和特點,對教與學進行有效的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以確保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目前,改革、建設和管理是教務處的三大任務。教務處擔負著組織全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工作;負責專業與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學風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實施學籍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考試管理,教學秩序管理等工作。以「規范管理,熱情服務」為宗旨,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建立健全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熱情為全校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
工會:
首都師范大學工會始建於1955年。1986年以來,建立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選舉產生了教代會常設主席團,並確定工會承擔教代會工作機構和職責。
1990年根據院黨委意見,院工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和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同時召開(簡稱雙代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工會委員會和第二屆教代會委員會(簡稱雙代會委員會)。至此該校建立了"雙代會"制度。
1993年首都師范大學成立。1996年召開第九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三屆教職工代表大會,同時選舉產生本屆"雙代會委員"。2001年1月召開第十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四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雙代會委員會"。
在校黨委的領導下,"雙代會委員會"認真貫徹落實工會四項社會職能和教代會各項職責,配合該校各項中心工作,積極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為了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作了大量工作。為我校的改革、建設、發展以及穩定教職工隊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專業設置:法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音樂學、繪畫、美術學、藝術設計學、舞蹈學、戲劇影視文學、歷史學、世界歷史、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心理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軟體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
學校下設文學院、歷史學院、政法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育技術系、初等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文化學院等17個院系以及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共有本科專業47個。各類在校注冊生總數28,7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081人,博士研究生325人,碩士研究生4,170人,成人教育學生12,123人,外國留學生1048人,已形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教職工2520人,在1216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07人、副教授473人;博士331人,碩士44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6%。在校工作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12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學校已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又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含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9人,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1人,北京市跨世紀人才38人,市級青年學科帶頭人22人,市級青年骨幹教師80人,校級跨世紀青年學科帶頭人44人。53名教師榮獲曾憲梓高師教師獎、霍英東青年教師教學獎和科研獎。
學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在第一屆、第二屆教學名師獎評選中,學校有4名教授獲得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目前,學校共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4門。在優秀教學成果評選中,學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含合作項目),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44項。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競賽、電子競賽、英語演講等國家級及北京市級比賽中均獲得了多項獎勵。
學校設有85個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學科技園。「十五」以來,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8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863」計劃項目及子課題13項,「973」計劃合作項目6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8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近7000萬元。編輯出版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數學》、《高教研究》、《教育藝術》等。科研成果,首都師范大學從1996年到2005年,完成著作1111部,發表論文7099篇,其中202篇(到2004年)被SCI(E)收錄,63篇被EI收錄,獲得6項發明專利權,10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社科獎12項,部社科一等獎1項,部社科三等獎3,北京市社科一等獎12項,北京市社科二等獎58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已同五大洲82所大學及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自1977年以來,接待40個國家和地區來訪5,393人次,聘請外籍專家396人次,同時向28個國家和地區公派教師進修講學、合作研究1379人次,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可以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院校之一。「十五」期間,學校制定積極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內外高層次的學術交流,鼓勵和支持各院系有計劃的主持高水平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目前,該校已同五大洲57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簽署了各類科研與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或互派學者訪問交流,或進行項目合作研究。此外,學校與眾多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關系,聯合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科研合作的領域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與北京市屬科研院所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開發等方面開展的實質性合作,使部分項目直接進入首都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十一五"期間,該校將逐步擴大與國內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時,在現有國際合作的基礎上使合作更加深化和具體,力爭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有所突破和發展。
首都師大附中、首都師大附屬育新學校、首都師大附屬實驗學校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基地,首都師大附中是北京市重點中學之一。
[編輯本段]歷任領導:
1954至1958 任校長;
1957至1958任校黨委書記
凌 莎
1958至1961任校黨委書記
鮑城吉
1962至1964任校長;
1961至1964任黨委書記
楊伯箴
1965至1968任校長;
1965至1968任黨委書記
馮佩之
1973至1983任校長;
1977至1983任校黨委書記
崔耀先
1983至1984任校長
倉孝和
1983至1988任校黨委書記
何 釗
1984至1989任校長
楊傳緯
1988至1993.4任校黨委書記;
1993.4至1997.8任校長
林培黎
1989.8至1993.4任校長
齊世榮
1993.4至1997.8任校黨委書記
於洸
1997.8至2001.11任校黨委書記
牛繼升
1997.8至2001.11任校長
楊學禮
2002.4 至2004.2任校黨委書記
謝維和
2005.1 至2006.7任校黨委書記
劉利民
2001.11 至 2007.7 任校長
2004.2 至 2004.12任校黨委書記
許祥源
劉新成 校長
2007.7至今任校長
[編輯本段]文化傳統
學校歷來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先後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國和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並多次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新的世紀,首都師范大學將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水平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為適應21世紀北京市的基礎教育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教學改革,將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和創造力有較大的提高,為北京市基礎教育培養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的師資和其他社會主義建設急需的人才。在造就適應21世紀的北京市的基礎教育和社會需要的高水平的優秀人才上有新的突破。
到2000年,該校培養規模為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生、研究生共8800人,其中本科生為7000人左右,研究生為800人。成人教育為6000人,外國留學生400人。部分重點學科的專業教學質量和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的可比教育質量將達到國內高師的一流水平。

Ⅷ 中國社科論文集怎麼編輯成冊

<p>一、申報時間</p><p>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申報時間為:2012年5月8日9時(開通網路申報系統)至5月31日17時(關閉網路申報系統)。</p><p>報送成果材料時間:6月11日至22日每天9時至17時(雙休日及法定假日除外)。</p><p>二、申報范圍</p><p>1.本省作者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發表(出版)或完成的成果。包括:</p><p>公開成果——在有統一刊號(issn、isbn、cn)的報刊發表、出版社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性的著作、譯著、工具書、古籍整理(注釋本、點校本、匯校本)、地方誌、年鑒、普及讀物、論文等;在港、澳、台地區或國外公開發表、出版的上述成果。</p><p>內部成果——未公開發表或不宜公開發表的且被黨委政府和黨政機關採納的調研報告、咨詢報告等(須附有採納應用的相關材料)。</p><p>2.少數申報參評成果的發表(出版)時間可放寬到本屆評獎時間段的前三年(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但申報時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①上屆評獎未申報;②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並產生重大影響(附有關材料);③由三位同行專家(具有相關學科正高職稱)推薦(附推薦文字材料)。</p><p>3.所有申報參評的成果均為中文。</p><p>4.所有申報參評的成果,申報人須作出著作權權利歸屬書面承諾。對著作權存在爭議的成果,還須提供具有著作權法律效力的文字證明材料。</p><p>5.一個作者最多可申報參評2項成果。申報人須是該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公開成果以版權頁為准,內部成果須是課題負責人或首席專家。</p><p>6.再版的成果必須有30%以上內容為修訂、增補的方可申報參評(須有證明材料)。</p><p>7.「叢書」一般以單本申報參評。</p><p>8.系列論文可以申報參評,但必須標題(或副標題)相同、發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個人論文集可以申報參評。</p><p>9.集體編著的教材、集體論文集不予申報參評。</p><p>10.已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的成果不再接受申報參評。</p><p>三、申報參評成果分類</p><p>申報參評成果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語言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圖書情報與文獻學和決策咨詢等15個學科評審組,申報人應根據其成果內容,對照省社科獎申報平台的各評審組學科分類,自行作出准確選擇。</p><p>所有翻譯類成果一律選擇語言學組申報參評。</p><p>所有內部成果一律選擇決策咨詢組申報參評。</p><p>四、接受申報的單位</p><p>1.省評獎辦負責接受省各部委辦廳局,省、部屬企事業單位,中央駐蘇單位,南京軍區、省軍區、省武警部隊機關,省、部屬高校(含獨立學院),駐蘇部隊院校等作者的申報。</p><p>省評獎辦設在江蘇省社科聯(南京市山西路120號江蘇國貿大廈1600室,電話:025—83312461、83321824)。</p><p>2.各省轄市社科聯分別接受本地區(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市屬院校,轄區內民辦高校,駐地部隊、武警部隊等)作者的申報。</p><p>南京市社科聯

Ⅸ 十大核心期刊都是哪些啊

我國的應該是,經濟研究和中國社會科學為首,其他的往後排!
具體你說的十大核心期刊的話,應該不具有官方正式的稱號,可能是你們學校或者專業的別稱。因為各個專業不一樣,對期刊的看重不同。我們文科的就是CSSCI收錄的期刊,影響因子高的那些。從影響因子來看,國內的十大期刊如下:
1 經濟研究 6404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社科雙高期刊; 8.619
2 會計研究 4374 中國會計學會 5.475
3 中國社會科學 1864 中國社會科學院 社科雙高期刊; 4.309
4 社會學研究 2534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4.288
5 大學圖書館學報 4601 北京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 3.739
6 外語教學與研究 西方語文 & 俄羅斯語文 3357 北京外國語大學 百種重點期刊;社科雙效期刊; 3.678
7 法學研究 1386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社科雙獎期刊; 3.651
8 地質科學 2331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雙百期刊; 3.470
9 中國法學 3176 中國法學會 社科雙效期刊;首屆全國優秀社科期刊;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 3.138
10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 5625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 3.099

Ⅹ 徐昕的成果獎勵

1. 《邁向社會和諧的糾紛解決》,入選全國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2008)
2. 《論私力救濟》,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07),中國法學會「全國第一屆青年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一等獎(2007),2003年清華大學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教育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司法部,2006)
3. 「中國信訪制度的現實與未來」,中國法學會「涉法涉訴信訪與和諧社會建設」論壇徵文優秀成果二等獎(2008)
4. 「法律的私人執行」,《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重慶市第五次社科評獎二等獎(2006)
5. 「為什麼私力救濟」,《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全國第六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005),2004年海南大學「兩吳科研獎」一等獎
6. 「為權利而自殺——轉型中國農民工的『以死抗爭』」, 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一等獎
7. 「證人的實證研究」,2004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一等獎
8. 《英國民事訴訟與民事司法改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3年8月獲「全國第五屆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9. 2003年獲清華大學第八屆「航天海鷹杯」學術新秀稱號(清華大學學生最高學術獎)
10. 「程序經濟比較分析」,2001年獲「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暨法學院恢復建院2周年」學生學術論文大賽一等獎
11. 「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廣東省人行1998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2. 「最高額抵押理論與操作初探」,廣東省人行系統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13. 「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保障國家金融安全」,東莞市1998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14. 「金融風險的法律控制」,東莞市1997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5. 「東莞市現金投放情況調查」,東莞市1997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6. 「最高額抵押理論與操作初探」,東莞市1995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7. 「通貨膨脹的法律控制」,東莞市1996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18. 「訴權與檢察權的法哲學思考」,西南政法學院1992-1993年度研究生論文優秀獎
19. 「中國司法協助探索」,西南政法學院1994年研究生論文優秀獎

熱點內容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
羅馬法對民法的影響 發布:2025-01-13 06:25:34 瀏覽:567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