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觀點

法學觀點

發布時間: 2020-12-22 14:14:22

Ⅰ 王小能的法學觀點

在王小能老師的論著和在課堂上,比較強調的觀點主要有:
1.在我國的不法域之間,尋求法律研究一體化的途徑,應當仿效美國各州法律聯邦化過程中的做法,即由學者經過細致研究後,設計「示範法」,然後建議各法域的立法者參考引用。
2.法律的一體化並不意味著具體制度的完全一致,尤其是在物權法、繼承法、婚姻法等比較體現各地風情、習慣的領域,保留地方習慣和特色也是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法律的一體化不能抹煞豐富多彩的地方個性。
3.雖然我國在立法上走民商分立的道路,但不能抹煞民法商法在總體目標的分野,民法追求的目標是「自由、平等、搏愛」,商法追求的目標是「自由、平等、營利」。
4.在票據法領域,捍衛和宣揚據行為的無因性,是為了保護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權益,但不能將無因性絕對化,對於持票人來講,他是否享有票據權利,除了看票據在形式上是否有效外,還要看他在取得票據時基礎關系是否合法。
5.在民事權利體系中,千萬不能忽略「人身權」,尤其是其中的「人格權」,這是與生俱來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剝奪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天賦權利。如果說民事權利體系中的物權是法定權利、債權主要是約定權利的話,「人格權是天賦權利」。憲法中宣揚的公民的各種基本權利有賴於民法的得力保護。
6.在政府采購領域,我認為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制度並保證該制度的真正實施,不權是反腐敗的主要措施,更重要的是盡力發揮納稅人繳納的稅金最大化經濟效率的手段。政府采購制度應當是以政府采購法為主幹,以合同法、公司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涉外貿易法、涉外稅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為配套措施的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而政府采購應當是全國性的法律,該法律最好也由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沒有任何利益關系的學者來起草。

Ⅱ 馬克思主義法學關於法的本質的基本觀點

馬克思主義法學
不論是中國歷史上的法學還是西方法學,都是剝削階級的法學,是為奴隸主、封建主或資產階級的法說教,為他們的生產方式和政治統治服務的。盡管這種法學曾經提供了大量的法學歷史資料,有的在闡述法律現象的某些方面也提出了合乎科學的觀點,有的還不同程度地起過歷史進步作用;但由於階級地位和時代的局限性,他們的學說都是以唯心主義為基礎,沒有也不可能真正科學地闡明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法學出現,法學領域才起了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深刻地分析了社會各方面的現象,揭穿了剝削階級的偏見,科學地闡述了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使法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法學同以往法學的根本區別,主要有下列幾點:
① 在各派剝削階級法學中,有的認為法與經濟無關,甚至說法是決定經濟的;有的雖也承認法與經濟有關,但否認經濟對法的最終決定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結柢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由這一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當然,法與經濟以外的其他各種社會因素,例如政治、哲學、宗教等也相互起作用,但這只是一方面的現象,而追究到它的根本,「法的關系正象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2頁)。
② 剝削階級法學家盡管對法的本質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一個共同點是在不同形式上否認法的階級性,甚至認為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並不是超階級的,它是由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無產階級時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掩蓋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偏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62頁)。只有社會主義法制,才真正反映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總之,法同國家一樣,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在階級社會中,它總是有階級性的。到階級消滅時,具有階級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但馬克思主義在肯定法的階級性的同時,也承認法在歷史發展上同其他社會文化一樣,都可以批判地予以繼承。馬克思主義法學就是在總結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人類歷史上的法律文化遺產而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③ 剝削階級法學一般也承認實在法是國家制定的,但由於他們往往把國家說成是超階級的,把國家制定的法律說成是社會公共意志的體現,從而模糊了國家和法的階級本質,曲解了國家和法的關系,鼓吹所謂「法律至上論」,把法置於國家之上。馬克思主義法學分析了社會階級的關系,認為一定階級的國家和法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有階級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階級性的。首先,取得政權、統治國家的階級必須把它的勝利果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制度。其次,法律由國家制定,還須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列寧選集》第3卷,第256頁)。但國家既然制定了法律,就應當使之成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了法律,它自己也有必要在法律范圍內進行活動,否則法律就不能發生預期的效果。
④ 剝削階級法學大都認為法是超歷史的,永恆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則認為,法並不是超歷史的,既不是永恆存在,也不是永久不變的。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當法存在的時代,它又隨著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政權性質的變遷而變遷。剝削階級的法律都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可以相互模仿沿用,而無產階級廢除了剝削,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則必須創建自己的法制。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隨著國家的消亡,法也將趨於消亡。那時當然還有調整人們共同生活的各種行為規范,但它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法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中都包含有法律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精密地考察和分析了階級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也清楚地說明了法的本質及其產生和發展規律,並深刻地批判了資產階級思想家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或其他機會主義者在解釋法律時的各種唯心主義觀點。他們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 《論住宅問題》、 《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此外,在他們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系列書信中,也有不少是直接涉及法律問題的,如恩格斯於1890年和1894年分別致J.布洛赫、C.施米特和W.博吉烏斯的信。
馬克思和恩格斯經歷了英國的階級斗爭,法國和德國的革命,特別是巴黎公社以及其他直接參加的革命斗爭的實踐,分析和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法律制度,進行了總結,進一步闡述了國家和法的理論。他們在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英國狀況 英國憲法》、《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8年 11月4日通過的法蘭西共和國憲法》、《法蘭西內戰》以及《資本論》中關於工廠法、其他勞動立法和關於原始積累的血腥立法等問題上的論述,等等。
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帝國主義的發展規律,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親自領導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創建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而也第一次創建了社會主義法制。他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也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
列寧在領導革命斗爭、特別是在與俄國自由資產階級、孟什維克、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和其他機會主義者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有力地揭露了沙皇俄國以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法律制度,特別是與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相聯系的資本主義法制的本質及其虛偽性。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新工廠法》、《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全俄社會教育第一次代表大會》、《論國家》和《關於專政問題的歷史》等。
列寧在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創建蘇維埃政權的過程中,開始提出了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學說。他認為,無產階級在革命過程中應廢除被推翻的地主、資產階級的法,而為了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和建設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又必須建立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蘇維埃政權制定的社會主義法體現了無產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勞動人民的意志,對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確立、鞏固和發展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法又是無產階級專政實際經驗的總結,在立法工作中不應仆從式地模仿資產階級法律;但對各國文獻和經驗,凡能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則一定要吸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法制應統一,法律應嚴格遵守,應堅決地懲辦犯罪行為,要運用法律同官僚主義進行斗爭,等等。他在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新經濟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務》、《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以及《論「雙重」領導和法制》等。此外,他在給蘇維埃政權初期司法人民委員Д.И.庫爾斯基的許多信件中,也包含了不少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觀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能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提出法的一般理論,沒有也不可能具體地論述社會主義法制問題。列寧創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具體地提出了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學說。他的這些學說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創造性的發展,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極為寶貴的遺產。但由於他過早逝世,未能進一步闡述和發展關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理論。
列寧逝世後,斯大林作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者,在為保衛、鞏固和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斗爭中,也對蘇維埃社會主義法制和馬克思主義法學有所發展。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關於蘇聯憲法草案》、《在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等。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以後,工人階級翻身成為國家的領導力量。蘇聯培養了大批無產階級法學家。 他們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 在列寧、斯大林的領導下,從事社會主義法制工作,協助制定了社會主義的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法典及其他法律,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他們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在國家與法的理論、國家與法的歷史方面,在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以及國際法學方面,撰寫了大量著作,初步建立起馬克思主義法學體系,對馬克思主義法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發展,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Ⅲ 分析法學的主要觀點及其主要特點有哪些

在商品來市場中,基本分源析法,是根據商品的產量、消費量和庫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根據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關系以及影響供需關系變化的種種因素來預測商品價格走勢的分析方法。其特點是,1 分析價格變動的中長期趨勢;2 研究價格變動的根本原因; 3 分析的是宏觀性因素。

Ⅳ 法律觀點是什麼

那就說說法的基本原則吧。法的適用的基本原則是指在法的適用過程中必須遵版循的基本准則。根權據法的適用的基本要求,法的適用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項:
(一)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二)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依法行政、司法獨立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現代法治國家公認的一項行政管理原則,它反映了行政管理的一般規律。依法行政有三項內容和含義。首先,執法主體的設立及其職權的設定必須要有法律依據。……其次,行政機關執法的內容必須合法。……再次,行政機關執法的程序必須合法律要求。……
司法獨立原則是指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四)賠償原則
法的適用的賠償原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的適用過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應當依法予以賠償的原則。

Ⅳ 法治基本觀點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Ⅵ 論述自然法學派的主要觀點

其一,關於法的本質。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在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專制定的法律必屬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來源於永恆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律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它永恆不變,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於實現公意和正義。

其四,&127;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

歸納而言,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法學研究中表現為一種激進的理想主義情懷,以諸如正義、平等、自由等抽象價值來構建自己的批判武器,在破解傳統法律理念,重塑時代法律神聖性的歷程中,功勛卓著。但自然法的方法論如天空之流雲,綺麗卻飄渺,它宣言法的未來,但無力構築通達未來現實的路徑。更令人憂慮的是,自然法的自大與泛濫還有可能使法學籠罩於空泛與虛幻之中而難以成長與成熟。

Ⅶ 都有哪些法學派,能把他們的觀點主張簡要概括下嗎

薩維復尼(Savigny,Friedrich Karlvon;1779~1861):---歷史法制學派的核心人物
1、法律就像語言、風俗、政制一樣,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識」,「世世代代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它「隨著民族的成長而成長、民族的壯大而壯大」,當這一民族喪失其個性時,這個民族的法也就趨於消逝。
2、法學家固然有獨特的知識,但這僅是法的技術成分,而法主要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民族意識,即共同體的一個部分,它是法的政治成分。
3、法主要體現為習慣法,它是最有生命力的,其地位遠遠超過立法。
4、法是自發地、緩慢地和逐步成長的,而不是立法者有意識地、任意地製造的。
普赫塔---歷史法學派的另一位主要代表
1、認為法的進化經歷了「樸素的時期」、「多樣性時期」(即經驗性的判例時期)和多樣性與學問性結合的「高層次統一性時期」(即學者性的法律家統治時期)三個階段。而在這最後一個時期,只有學者性的法律家才能制定法律。
2、作為民族的「機關」的這種法律家,在學說和判例中的法形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Ⅷ 法律觀點論述

哎!首先要「法網柔情」這種情況,我還是支持這么判。他們家也不希望~

Ⅸ 西方法學流派的觀點

法理中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觀點在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中,各學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比較而言:1 [ G+ N2 z9 ?1 y# y& F 2 G! K7 ]( d) p. j5 p1 Q& E (1)、自然法學派的主要內容是:: f. v5 H# o9 O 3 j5 O- g. l, L7 u% `7 m! g其一,關於法的本質。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從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 # X' A0 P4 C) G- n % A/ f; z" v, ~3 N3 b# s 其二,法來源於永恆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律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它永恆不變,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 j/ E7 a1 z; W: e e+ m 2 G0 r1 D- N8 M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於實現公意和正義。* ]# k4 X( V) |# j8 ~% I ( f" H6 H% ]# P' l1 N* ^ l 其四,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 [3 K) R# G$ H5 t - L D+ a& p) k a歸納而言,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 U6 A1 j9 O/ ~+ H/ `, E; H( o+ S H- }2 i |& S# s5 j (2)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主要觀點是: # o* q9 N9 m# S, v8 o' t* G# U9 I. `: W) m; q# F. w5 L. C 其一,著力分析真正的法或「嚴格意義的法」,即國家制定的法律「國家法」,而不是什麼自然法,由於這種法律能為經驗所感知和真實存在著,因而也叫實在法或實證法。至於其他所謂的「法」,如自然規律、自然法、榮譽法則,只是有比喻意義,不值得研究。 : q; I- m k% E, E1 J5 O a) y) a 其二,實在法或國家法是由法律規則構成的,是一個法律規則或法律規范的體系。" o8 E: _8 s. f! r9 c 4 ]( q. I' i1 P其三,法律是中性和價值無涉的,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純粹技術性和工具性的東西。至於政治道德等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與法律並無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因此不能從政治上和道德上對法進行評價,即不存在什麼道義與不道義、良與惡的問題。「惡法是法」。, u" s7 a4 i5 X/ u6 s 9 E) X, N+ ~, D2 g: C其四,一個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好的法律規則體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規則體系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為宗旨的,執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規則就可以審理各種案件,也就是說,執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機器,不應當有任何的自由裁決權。 * S% v: D# N* g. v" [+ d- U% K3 F6 k7 V" `" [# z0 { 在分析主義法學法律觀指導下的西方法律實踐活動,使西方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法律規則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規則體系,幾乎涉及了人的一切生存領域。但是,這種法律觀只注意到法與國家密切聯系,卻忽略、否認和割裂了法與其他事物,特別是政治、道德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他們揭示了法的技術性、工具性、獨立性,卻否認了它的價值性、目的性、依賴性。* H* a) Z+ _$ l( k" b3 L ' a. Z; L! b" U+ w( G- L& [, G: O: V (3)、社會法學派的主要觀點8 g( s# F# b* U; @% m 7 `( r4 S4 L& H: I! V* z o 社會法學派將社會學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引進到法學領域,在社會中研究法律,並通過法律研究社會,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y- W' E: U. R8 M, g, N % h1 Z" S% S8 _% a 其一,法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真正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則,而是社會立法中的秩序或人類聯合的內在秩序。 . H- }3 G# T+ x# p p; H# d% y. V7 F4 p 其二,法律與國家之間並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並非一定由國家機關特別是立法機關所制定和實施,在沒有國家的時侯和地方也存在著法律。 ' u' g7 e4 d& X- c& D. P. y y x N5 D3 V+ G/ ] 其三,法律絕非僅僅是規則的體系,而是由規則、原則、政策 多種復雜的要素構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單純的一種規則。1 m$ y+ r/ Z+ a7 e) T! w8 w; P& n \: r- d- P1 V* }$ O0 f8 Z5 R q1 s' W其四,法律不僅是一個規則體系,還是一項過程和事業。2 g8 {( Q) N" `1 y 2 h, R+ d4 C3 A/ a/ u社會法學派的觀點,表明了他們堅持在法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以法的實際運作為對象,揭示了法產生於社會之中,目的是消解彼此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對立和斗爭,以平衡各種利益。而且,他們還把法置於整個社會之中,分析各種社會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諸因素對於法及其運作的作用和影響。應當說,法律社會學有利於對法的內涵的理解,有利於擴展法學研究的領域和視野。

希望採納

Ⅹ 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唯物主義是哲學上兩個敵對的基本派別之一,是同唯心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一般地說,它是先進階級的世界觀,反映著適合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的先進階級的利益。唯物主義哲學往往是社會上的先進勢力、進步階級用來反對反動勢力和宗教迷信,維護科學發展,推動社會前進的思想武器。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按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或精神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實在,意識則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義則相反,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具體說來,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質,然後才有意識。第二,意識是具有高度發展和組織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這些論證都說明了: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賴精神而獨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識來源於物質,它必須依賴物質而存在,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唯物主義哲學經歷了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是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思想體系。它錯誤地回答了意識和物質即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它根本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真實關系。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存在於「我」的意識之中,是「我」的感覺、觀念的產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某種神秘的「客觀的」精神,如「世界理性」、「理念」、「絕對精神」等。唯心主義是信仰主義的一種精巧圓滑的形式。在階級社會中,它通常是反動階級和保守勢力的世界觀,是反動階級維護其階級利益和對勞動人民進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熱點內容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
二准則四條例活動過程 發布:2025-01-22 22:24:23 瀏覽:75
人民法院對查封規定 發布:2025-01-22 22:18:34 瀏覽:228
有關打麻將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2 21:17:45 瀏覽:827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2 21:11:19 瀏覽:371
軍訓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22 21:03:40 瀏覽: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