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建立法域外

建立法域外

發布時間: 2022-04-27 11:57:32

㈠ 什麼是法律域外交力

域外效力是指本國法在外國被外國司法機關適用所發生的效力。但要注意的區分的是法的域外效力並不是指一國法律適用於所有具有本國國籍的人,不論其在國內還是國外。這是法的屬人原則而不是域外效力
舉個例子,甲乙是美國夫婦,若果在中國的法院申請離婚要適用美國的婚姻法律,而不用中國的婚姻法,這就是私法的域外效力。如果甲乙在中國犯罪,法院只能適用中國刑法而不能適用美國刑法,與上例不同的原因是公法沒有域外效力。

㈡ 循環經濟法的域外立法

循環經濟立法,從全球范圍來說,只是近十年來的事情。它以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處置法》的頒布(1994年9月27日)為標志。此前,德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共同體雖有一些現在看來是體現循環經濟思想的立法,如德國1972年制定的《廢棄物處理法》、日本於1970年公布的《廢棄物處理法》、美國於1976年頒布的《資源保護和回收法》、歐洲共同體於1975年通過的《廢物指令》,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循環經濟立法。因為,那時人們對經濟發展的認識還並未上升到發展循環經濟的高度,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循環經濟立法的概念。至於上述立法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規范人們處理、處置廢棄物的行為,避免二次污染的發生以及將有用的廢棄物資回收利用。當時立法者主觀上並沒有清晰的循環經濟立法的思想。充其量只能說這些立法客觀上暗合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循環經濟立法的意思,初步體現了保障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立法要求。
如果說70年代人們還沒有明確的循環經濟立法的概念的話,那麼,90年代初,情況則有了明顯的變化。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推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使人類對「發展」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人類意識到,此前人類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因為,它是一種簡單地從資源到產品再到廢物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單項線性經濟過程。這種發展是以大量地消耗自然資源為前提的。它不僅會導致資源短缺危機,同時還將使環境問題更趨嚴重。於是,聯合國於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環境與發展」的全球首腦會議,共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大計。會議明確要求各國政府改變過去那種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忽視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節約利用的傳統發展模式,倡導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生態學的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使物質得到循環利用,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至此,發展循環經濟的思想已然清晰。
隨著發展循環經濟思想的逐步明確,循環經濟立法的問題自然被提了出來,這就有了前面所說的德國《循環經濟和廢棄物處置法》和其後日本《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的出台。

㈢ 法域外是什麼意思

法域外是指法律區域之外的領域

㈣ 網路安全法域外管理

《網路安全法》針對不同情形,賦予了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多項監管工具,有效提升了監管能力。
第一,賦予了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多項行政處罰措施。《網路安全法》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為重心,強調落實運營者責任,注重保護個人權益,加強動態感知快速反應能力,以技術、產業、人才為保障,立體化地推進網路安全工作。為保障各項制度落到實處,立法對網路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或者發生安全事件的運營者,規定有關部門可以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責任人進行約談;對故意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受到治安管理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人員,終身不得從事網路安全管理和網路運營關鍵崗位的工作;對有《網路安全法》規定的違法行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記入信用檔案,並予以公示。
第二,為有效應對來自境外的網路威脅及風險,保障網路主權。立法中明確了網路安全管理機構可以採取措施封堵來源境外的有害信息,加強《網路安全法》的域外效力。《網路安全法》第五十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網路信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要求網路運營者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對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上述信息,應當通知有關機構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傳播。第七十五條規定,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從事攻擊、侵入、干擾、破壞等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活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務院公安部門和有關部門並可以決定對該機構、組織、個人採取凍結財產或者其他必要的制裁措施。
第三,突發重大事件可以臨時斷網。在現實社會中,當出現重大突發事件時,為確保應急處置、維護國家和公眾安全,有關部門往往會採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網路空間也不例外。《網路安全法》中,對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專門列出一章做出規定,明確了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時,有關部門需要採取的措施。

㈤ 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是什麼意思

法域外是指法律區域之外的領域構建的法律體系。

加強國內法域外適用基礎理論研究,有助於為域外適用法律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系統性指引。

㈥ 什麼是域外法

@@@@私法:

法律的域內效力
是指一國法律所具有的及於其管轄領土內一切人、物和行為的效力,它主要表現了國家的屬地優越權。
法律的域外效力
一國法律在制定者管轄領土以外尚能發生的效力,它常常體現為國家的屬人優越權。
國際私法的定義
是以涉外民事關系為調整對象,並以解決法律沖突為中心任務,以沖突規范為最基本規范,同時包括規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避免或消除法律沖突的統一實體規范以及國際民事訴訟與仲裁程序規范在內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連接點
又稱為連結根據或連結因素。是指沖突規范中就範圍所指法律關系或法律問題指定應適用何地法律所依據的一種事實因素。因此,在准據法表述公式中,連結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識別
是指依據一定的法律觀點或法律概念,對有關事實情況的性質作出「定性」或「分類」,把它歸入特定的法律范疇,從而確定應援用哪一沖突規范的法律認識過程。識別是決定援用沖突規范的前提。
先決問題
又稱附帶問題,是指在國際私法中有的爭訴問題的解決,以首先解決另一個問題為條件。該爭訴的問題稱為「本問題」或「主要問題」,需要先行予以解決的問題稱為「先決問題」。先決問題最早由德國學者梅希奧和汪格爾在1932年至1934年提出。
公共秩序
國際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主要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沖突規範本應適用某一外國法作準據法時,因其適用的結果與法院國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觀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而拒絕或排除適用該外國法的一種保留制度。因此它有時又被稱為「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規避
又稱「法律詐欺規避」或「選法詐欺」,是指涉外民事關系的當事人為了利用某一沖突規范,故意製造出一種連結點,以避開本應適用的准據法,並使得對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適用的一種逃法或脫法行為。
許可協議
是在國際技術轉讓中使用得最廣泛和最普遍的合同形式。所謂許可協議,是指擁有專利技術或商標的許可人同意被許可人使用其專利技術或商標,而由被許可人支付使用費的一種合同。有時,許可協議中也包含轉讓專有技術的內容。在許可協議中,被許可人只是獲得對協議項下的專利技術和商標的使用權而不是其所有權。
非婚生子女的准正(重點)
民事訴訟和國際民事訴訟
或稱為民事程序,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而進行的保護其民事權益的程序。如果在民事訴訟中,介入了國際因素,或者從某一國傢具體來看,涉及了外國的因素,即構成了國際民事訴訟。
訴訟費用的擔保
通常是指外國人或在內國未設有住所的人在內國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時,應被告的請求或依內國法律的規定,為防止其原告濫用其訴訟權利,或防止其敗訴後不支付訴訟費用,而由內國法院責令原告提供的擔保。
訴訟費用的減免和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也稱為訴訟救助或法律援助,它跟訴訟費用的減免是兩個有密切關聯的相近概念。一般說來,司法救助的范圍要比訴訟費用的減免的范圍略大些。司法救助除了包括訴訟費用的減免之外,還包括其他費用如執行費用、律師費用的減免等。根據1980年訂於海牙的《國際司法救助公約》第2條的規定,司法救助的范圍還包括法律咨詢
國際私法協助
又簡稱為司法協助,一般是指一國法院或其他主管機關,根據另一國法院或其他主管機關或有關當事人的請求,代為或協助實行與訴訟有關的一定的司法行為。
域外送達
是指一國法院根據國際條約或本國法律或按照互惠原則將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送交給居住在國外的訴訟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行為。
域外調查取證
是指一國司法機關請求外國主管機關代為收集、提取在該國境內的與案件有關的證據。
仲裁條款自治理論
即認為如仲裁條款包含在合同之中,即使合同無效和,仲裁條款並不當然無效,有關當事人仍可據以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法院不得以仲裁條款隨合同已一並無效而受理有關該合同的訴訟,同樣,仲裁機關也不得以合同無效仲裁條款也隨之無效而拒絕仲裁申請。
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

㈦ 國內法可不可以有域外效力

這個不同的法律不一樣。理論上法律有沒有域外效力,是本國法律規定的,比如說規定有域外效力,那麼它就有域外效力,比如說反壟斷法,規定的時候就是有域外效力的。但是實際上,有沒有域外效力不是規定問題,而是本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是否承認你的這種效力。也就是說,別人不承認,規定了也白扯,鞭長莫及。

㈧ 什麼是法律的域內效力和域外效力哪些法律有這些效力

法律的域內效力亦稱屬地效力,是指一個國家法律的空間效力,即國內立法對本國境內的所有人、物和行為都有效。這是國家主權在法律上的體現,同時也是各國對人權保護的法律體現。

域內效力,即法律規范在其制定機關所管轄的領域內的效力,域內效力包括:

1. 法律的效力及於制定機關管轄的全部領域。
2. 法律的效力只及於制定機關管轄的部分領域。
域外效力,即法律規范在其制定機關所管轄的領域外的效力。一般情況下,法律的效力只及於制定機關管轄的部分或者全部領域,但也有例外。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條規定:「法律的域外效力亦稱屬人效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律對本國的一切人,不論該人是在境內還是在境外都有效,都應適用。」
國內立法在一般情況下,同時具有域內和域外效力,特別在有關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方面,既要求位於其境內的本國公民或外國公民或無國籍人要遵守內國法,又要求位於境外的本國人遵守本國法。這樣就會發生一個國家法律的域內效力與另一個國家法律的域外效力的法律沖突。於是就產生了法律沖突的適用問題。

熱點內容
山東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題 發布:2024-11-07 07:13:29 瀏覽:877
太原法律援助中心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07 07:11:16 瀏覽:782
勞動法關於報銷小孩拖班費用 發布:2024-11-07 07:02:26 瀏覽:704
法院曾磊 發布:2024-11-07 06:58:09 瀏覽:499
婚姻道德與法律 發布:2024-11-07 06:54:13 瀏覽:569
公路工程實驗室規章制度與實驗規程大全 發布:2024-11-07 06:22:19 瀏覽:603
老年人犯法兒女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7 05:58:37 瀏覽:280
化妝品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7 05:24:08 瀏覽:38
罪刑法定明確性 發布:2024-11-07 04:55:42 瀏覽:234
公司勞動法律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07 04:12:29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