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法治有什麼問題
① 法治社會,我們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法治有兩個要義,一個是良法而治,二是普遍遵守。所以核心問題也有兩個:第一是什麼是良法。良善是一種主觀假設還是一種客觀事實?換言之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正義,有沒有良好。如果沒有良好沒有正義,如果良好和正義只是人的主觀假設,那麼我為什麼要去遵守法律呢?第二是普遍遵守啊,跟第一個問題相似,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良好沒有正義,那麼人們也很難做到普遍的遵守。人們總是覺得規則是針對弱者的,強者會跳出規則之外。所以核心問題是,第一有沒有良好,第二,我們願不願意遵守規則。
②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舉3個說法
1、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
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2、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
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3、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
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朝野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2)社會法治有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1、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③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內可操作性不強,立容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④ 你認為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問題 急急急 。。。
我國依法治國存在的問題
(一)公民法律素質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社會成員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法制意識欠缺,與學法、懂法、知法、用法的差距很遠,民主意識不濃,法制觀念淡薄的情況很嚴重,甚至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不懂法律、不學法律、知法犯法、以權壓法的現象屢屢可見。執法隊伍群體的職業素質較差,群眾對一部分執法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甚至濫用職權、敲詐勒索、徇私枉法的批評常見報端。
(二)法律制度不盡完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據新時期建設需要,我國立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但很多法律質量不高,效果不佳。許多法律、法規制定的過於籠統,法律本身的邏輯結構不嚴密,條文規定過於原則,在執行中缺乏可行性。在法律體系內部,由於對立法活動協調和監督不夠,對某些過時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清理,造成一些法律、法規的內容相互抵觸,影響法律的整體和諧。在法律之間的相互關繫上,基本法和單行法之間,法律法規與實施細則之間,原則規定與具體措施之間,還沒有完全配套,在整個法律體系中出現了「斷層」和「缺項」。
(三)依法治國方略實施不夠徹底
現行黨的領導體制在遇到法律和黨的新政策發生矛盾的時候,往往忽視法律的權威,體現黨的意志的法律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受到某些地方黨組織的干擾,這些干擾往往以堅持黨的領導的名義進行,原因就在於現行黨的領導體制為其提供了制度條件,其結果是法律和中央權威受到影響。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權力機關其實際權力並未完全到位,作為立法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行使立法權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權力資源和程序保障。根據憲法規定,行政機關由權力機關產生並接受其監督,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行政權對立法權的干預太大,因而導致一部分法律帶有明顯行政部門利益的色彩,使法律的公正性、權威性、可行性受到影響。司法機關相對獨立性程度較低,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從制度上保障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權,維護司法機關的公正形象。
(四)封建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我國是一個具有二千多年封建專制歷史的國家,受儒家思想影響嚴重,人治思想還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甚至許多人民群眾還習慣於某個人說了算的政治格局,特別是黨的許多中高級領導幹部,為了取得榮譽、職位和利益,口說法治,實行人治,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口是心非,弄虛作假,欺騙百姓的現象十分嚴重。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一個非常艱難復雜的過程。確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模式,僅僅是走向法治的起點,真正步入法治的軌道還要做出更大更多的努力。
三、我國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主要措施
(一)要加強根本大法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如果憲法得不到有效的貫徹落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要求會流於形式。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可是它是否真正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級黨組織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的根本活動准則,也就是說,使憲法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成為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還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首先要加強對根本大法的宣傳力度。使廣大人民群眾深知維護憲法的極端重要性,增強憲法意識,依據憲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嚴格執行憲法。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重要的是各級黨政機關帶頭落實憲法規定。
(二)要加強黨的建設
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領導核心。依法治國,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改革黨的領導體制,使之與依法治國的要求相適應。黨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和國家機關發生關系,在此基礎上要形成制度化的法律關系,依法對國家實施領導。必須根據依法治國的要求,認真研究現行黨的領導體制與依法治國的矛盾,改革現行黨的領導體制,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探索黨的領導的實現方式。
(三)要加強法制建設
進一步完備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須力求做到:一要層次分明。按照調整不同類別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自身的重要性,決定不同層次的立法;要把調整同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盡可能集中在一部法律或法規之中,避免不同法律、法規調整范圍的交叉、重復;要集中精力先把各個法律部門的主要法律制定出來,形成整個法律體系的框架。二要體系完整。凡是本系統的法律,要加以分門別類,有綱有目,完備齊整。既要有根本法,又要有單行法;既要有實體法,又要有程序法;既要有國內法,又要有國際法。總之,凡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規章都要一應俱全,不留空白。這不僅是保證法律的統一性,適用的可行性和整體的功能性的重要條件,而且也是法律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三要體例統一。這是就法律規范性文件的外部結構形式的規格、標准而言。如法律的名稱、制定機關、發布機關、發布日期等,力求規格一致,標准統一,科學化、規范化、定型化。這樣,對於全國各種表現形式的法律、法規、規章,只要從名稱上就可將其內容、適應范圍和效力等級看得一清二楚。
本文來自: 維普論文網(www.viplunwen.com)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viplunwen.com/Politics/shehuizhuyi/902_2.html
⑤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一)堅持黨的領導,處理好依法國與黨的領導的關系。社會主義法國家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不僅不能削弱黨的領導,還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要充分認識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和重要作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削弱甚至否定黨的領導的傾向,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落實到依法治國的每個環節。要保證黨在立法工和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善於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意志。各級黨組織要支持和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和保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公正執法,不幹預執法機關正常的執法活動。要正確把握和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辦事的關紗,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要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決防止和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加快建設社會義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也是黨的領導法律化、制度化的過程。必須根據加快依法治國的新形勢,與時俱進,進一步改進黨的領導,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和報廢政方式,充分發揮黨委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指導監督的職能作用,確保立法質量,確保不律實施。
(二)堅持從國情出發,處理好吸收我國法治經驗與借鑒外國法治文明的關系。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潔法律制度,應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中國的事情只能用中國的法律來治理,而不能用外國的法律來治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中國的法制與外國的法制是不可能簡單「接軌」的,制定中國的法律也不可能簡單地「臨摹」外國的法律。我們所實施的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治國理政方略。從這些基本觀點出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不律觀,使法制建設保證社會主義原則的要求;堅持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使法制建設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建設一套與之相適應的不律體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法制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制建設的寶貴經驗,使我國法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借鑒國外法制建設的有益經驗和人類共同創造的法治文明成果,對推動我國法制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仍要進行認真研究和探索,積極吸收和借鑒,但決不照搬別國的法律制度和政治體制,以確保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正確方向。
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黨和法治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根本問題,必須科學認知和正確把握。
中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相同、目標一致,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憲法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憲法責任,更是歷史擔當。全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必須加快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實現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制度協同互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政治和法治關系的集中反映。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學家也認為公法只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公法領域內的爭論只是政治爭論的延伸。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
(6)社會法治有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法治道路的選擇也自然如此。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獨特的法治道路。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法治國行穩致遠,大踏步向前邁進,法治建設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⑦ 什麼是法治法制社會現在存在什麼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做 好依法制國
法治就是依法治國,法制社會現在存在的問題有:法律有待健全,部分人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執法機關執法不嚴,使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未受到法律的治裁。做好依法治國要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⑧ 當前我國法制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相繼頒布了婚姻法、「五四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為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新生政權的鞏固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但後來不太重視法制的作用,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無法無天的狀態,使黨的領導也受到嚴重沖擊,黨和國家的事業遭到嚴重挫折。慘痛的教訓告誡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必須發揮好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艘航船順利前行。
這30多年,我們之所以能創造發展的奇跡,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良好局面,可以說經驗有很多條,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正確地處理黨的領導和法治的關系,為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怎樣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怎樣應對嚴峻復雜的矛盾風險挑戰?
說到底,一個是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一個是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用法治方式調節社會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因此,在當代中國,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所在。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要始終正確把握兩者的關系,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確保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8)社會法治有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國因法而治,因法而興。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國家;一個先進的政黨,必然是依法執政的政黨。
對於行進在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法治是繁榮穩定的基石;對於掌舵民族復興航船的中國共產黨,法治是執政興國的支柱。現在,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法治是黨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要在黨的領導下使國家治理能力跟上時代潮流,就必須轉變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
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真正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才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黨完成執政任務的可靠保障。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規定了每個公民、法人、政黨、社團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我們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帶領人民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治為黨攻堅克難提供有力武器。今日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可以說前所未有。矛盾凸顯期,面對多元利益訴求如何定分止爭,促進公平正義?
改革深水區,面對多樣實踐探索如何劃定邊界,掌握改革航向?社會深刻變革階段,面對多變思想觀念如何廣泛凝聚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需要發揮法治的作用,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實現中國富強振興的征程中,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法治的有力保證,瑰麗動人的中國夢想將逐步變為現實。
⑨ 中國邁向法治社會的進程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是什麼
現代法治是人類社會綜合發展的產物,一個國家能否從「人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內不僅取決於容其社會結構及國家制度等方面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思想的影響。即人們能否擺脫「人治」思想的束縛,接受「法治」的思想。在當代,影響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思想主要就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背景的儒家傳統文化思想,因為儒家思想自漢代以來就在中國的歷史上占據著統治地位,對中國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自近代從西方引進了「法治」概念與思想以來已有百多年,但作為近代從西方舶來之物,「法治」的概念進入中國後,在與中國國情的長期碰撞過程中,主要地被作為工具和手段而接受,次要地被作為理念和價值而認同。它幾乎還沒有成為國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即使是在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今天,傳統的儒家思想仍然在中國社會、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
⑩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是什麼
1.法律體系不健全,沒有充足的法律,
2.執法無法做到依法,
3.很難做到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