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法學史研究
A. 詳細的經濟法學論文,要求三千字以上
國際社會那些天天盼望中國衰落的人們,做空A股、唱衰中國經濟的鬧劇越演越上勁了。他們以為憑借著顛覆別國的能耐,要把中國經濟搞得像前蘇聯垮台時那樣一落千丈也只是舉手之勞。依我看這種願望並不容易實現,理由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是中國有13億人民的需求在,經濟就不可能衰落!13億人天天要吃的,要穿的,要住房子,要出行,要想過上發達國家富裕階層一樣悠閑、便利、富足的生活等等,這些基本的需求,就是巨大的發展動力,而且是一天也不可能停止的;二是經過30年的經濟改革,中國的經濟基礎遠遠超過前蘇聯垮台時的局面;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建設帶來的福利,也積累了龐大的財富,有能力也有意願推動國家和經濟繼續發展繼續進步,不會因為你在某些領域搞顛覆就放棄建設自己的國家;三是中國政府即便不能及時識破你的顛覆陰謀,斬斷你的顛覆魔爪,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政方針不會變,決心不會變,領導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責任心不會變,決不會坐視中國經濟的衰落,也有能力帶領中國沖破艱難險阻,走向新的輝煌!近日出台的 國務院 「 支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的 十點意見」就是有力的證明!
但是,在金融海嘯帶來的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和西方列強損人利己、不斷破壞攪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局面很難長期支撐。如果沒有拉動整個中國和整個世界走出低迷的強大引擎,全球經濟都會有一個很長的徘徊期,在徘徊期間難免不出現方向模糊、市場萎縮、失業增加、增長減速、信心受挫、社會燥動的局面。因此,尋找拉動全局增長的引擎,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面前有沒有這樣的強大引擎呢?根據我們的深入研究,發現這種引擎還是有的,而且擺在我們面前的能夠拉動中國經濟再創輝煌的強大引擎至少有三個,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三大引擎。
一、 拉動全局走出低迷的引擎——建國際開發走廊
引領產業發展方向需要重大舉措是不爭的歷史定理。不管是19世紀末美國的西部開發、戰後各國的科技園區和工業走廊建設,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沿海的特區建設,都一再證明了這一定理。這種舉措往往需要一個核心,才能聚焦各類產業優勢,帶動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我們前30年拉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就是特區建設。深圳、珠海、廈門、浦東四大現代化都市的建設,拉動了所有產業的全方位發展。實際上充當了拉動國家經濟進步的引擎。沒有這幾個聚焦產業發展的引擎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行!其後的西部大開發,東北大開發,環勃海大開發為什麼效果不明顯呢?問題在於它沒有焦點,沒有核心。幾個廣袤的地區要想平衡上升全面跟特區一樣快速發展是不太可能的,它只能以點帶面,逐步提升。關鍵是如何來選好這個點。之所以全國人民對4萬億的投資好象聆聽別人的故事一樣,引發不了投身建設的激情,問題也還是出在「焦點」上。因為你的投資沒有重點突破,只是簡單的添燈油戰術,很難給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很難讓民眾看到就業的出路。
那麼,今天拉動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走出金融海嘯陰影的引擎又在哪裡呢?
1 、建戰略開發走廊,保全國經濟持續繁榮
2008 年我作了一個專題研究,有兩個重要發現:第一是發現再設深圳、浦東那樣的開發點,輻射效果有限,既難確保全國的平衡發展,也不足以帶動全國;第二是發現不與國際社會聯動,不足以拉動全世界。沒有世界經濟的復甦,就不可能有我外向型經濟的復甦。於是設計了一條由東南沿海至西北邊陲的戰略性「萬里開發走廊」,以拉動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東起台灣台南市,西至中巴邊境的明鐵蓋。即:由東經120.08`43``度北緯23度,經東經100.08`7``度北緯35.28`47``度,至東經75.25`3``度北緯36.51`度。全長4600公里,斜跨整個大陸腹地和台灣海峽。途經十個省,百餘個縣市。
12345678下①頁
更多相關文章:
關於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政策建議
三中全會:新一輪改革的戰略起點
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唯一出路
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選擇:權力結構理
改革開放論文:重建公民社會
當代中國政治體制與社會改革的微觀路徑
中國經濟改革論文:當前金融改革戰略和路
改革開放論文:中國觀念變革的戰略路徑
我國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及路徑探
中國社會體制改革的戰略與路徑
B. 論述題: 國際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
由於對於經濟法的概念眾說紛紜,而對經濟法的產生也有不同的見解,因此在展開本文的討論之前,我想先對本文中所稱的經濟法及經濟法的產生作一界定。所謂經濟法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及其政府為了修正市場運行的缺陷,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而履行各種現代經濟管理職能時與各種市場主體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關系的總稱。 這以界定表明所謂經濟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前提的,國家對經濟的管理是以市場規律為基礎,旨在修正市場缺陷而非取代市場的作用。關於經濟法產生的含義由三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及經濟法律規范的產生;另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即經濟法的制定;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法的產生及經濟法律部門的形成。 本文所稱經濟法的產生是指經濟法律部門的形成。
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是法學史上令人矚目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中國經濟法學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它是隨著中國體制改革的推進而同步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是社會主客觀條件成熟和發展的結果。
一、 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一)、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經濟基礎。
法是社會關系的反映,社會關系特別是以生產關系為核心的人們各種物質利益關系及經濟關系,是法的本源。馬克思說:「無論是政治立法或是市民立法,都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 經濟法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相對應的,缺少需要進行調控的市場經濟這一基礎,經濟法就沒有產生和發展的必要和理由。在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對經濟主要依靠革命措施、執政黨和國家的政令、領袖及各級黨政領導人的權威和指示,實施組織管理。總的來說並不重視法律調整,即使制定了一些管理經濟的法律也帶有濃厚的行政法色彩,體現的是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中國在70年代末開始體制改革,雖然在體制改革的不同階段使用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及最終採用「市場經濟」的提法,中國改革在總的方向上一直是沿著減少國家計劃,增強市場作用前進的。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不斷得到發展,適應國家管理經濟需要的經濟法也就應運而生,並蓬勃發展。雖然改革開放已有二十多年,我國確定將「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的最終目標也有十多年,但我們還只能說初步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與此相適應,我國的經濟法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也只能說是在迅速的的完善之中。
(二)大量的經濟法律規范的制定是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規范基礎。
所謂法律部門是人們為了更好的研究和運用法律的學術分類,是指具有同一性質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任何法律部門的產生和獨立都必須以大量的同類法律規范為基礎。否則就失去了研究的對象和存在的價值。但是,一國的經濟立法與一國的經濟法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一國單有經濟法的立法並不足以產生本國的經濟法學,美國即是如此;沒有本國的經濟法立法也有可能產生以他國的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並無真正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法,卻產生了經濟法學。 盡管如此,如果沒有本國的經濟法立法,中國經濟法的發展將會因沒有本土性的資源而停滯。我們無法想像中國的經濟法學者能夠遠隔重洋很好的研究美國的問題,我們同樣無法想像,中國的學者對純粹的他國法律現象保持旺盛的熱情。法律規范的制定是中國經濟法學蓬勃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從1979年到1992年是中國經濟法的產生時期。這一時期,中國開始改革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的,重視以法律為手段調控經濟,這一時期頒布了大量管理經濟的法律法規,如不同所有制的工業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等,這一時期的經濟法立法總的來說與民商法、行政法的區分不明確,宏觀調控的計劃色彩明顯,並且經濟法中非常重要的市場秩序法立法缺位。從1992年至今是中國經濟法迅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正式提出了要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以來,國家圍繞推進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框架頒布了大量法律法規,以頒行《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起點,進入了制定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法的階段,出台了有關產業政策、財政、金融等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市場規制的法律法規,《反壟斷法》的制定也擺上了議事日程。中國經濟法體系正在迅速形成。與此相適應,中國的經濟法部門也迅速發展起來。
二、 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主客觀條件
對經濟與法律關系的認識以及對經濟法的認識的加深,是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主觀條件。從1979年起,「經濟法」一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葉劍英同志早在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就曾提出「我們還需要各種經濟法」,這被很多學者認為是經濟法概念首次在領導層提出。當人們對經濟法的認識普遍是模糊的,隨意性大,與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區別也不甚明確。隨著經濟法的發展,各種經濟法現象不斷豐富,層出不窮,壟斷問題,不正當競爭問題,損害消費者權益問題以及社會保障和宏觀調控問題等等,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呼聲。同時,隨著對市場經濟認識的深化以及對國際經驗的借鑒,在經濟法的研究和實踐中越來越注重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經濟法的理論研究也擺脫了純粹的抽象爭論,經濟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C.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還可以吧,這種專業一般都有地方保護的,畢業了留學校所在地很容易的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是一個年輕且富有競爭力的二級學院。1998年經濟法專業經浙江省教委批准開始招生,1999年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法學院,2005年獲得經濟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0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法學作為支撐學科參與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並獲准成立浙江社會管理法治化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法學、社會學獲批立項為校級重點學科,2014年「非訴法律人才實驗班」開始招生,2016年法學專業獲浙江省高校「十三五」優勢專業建設項目立項。
一級學科和社會學二級學科兩個校級重點學科,法學是浙江財經大學「城市公用事業政府監管博士人才項目」的支撐學科之一。
現有法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專業為省級特色新興類專業(備案類),設有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社會工作專業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建有模擬法庭、法律職業非訴實驗室、法學技能綜合實驗室和案例分析室等用於實踐教學的實驗室。設有專業資料室,擁有法學、社會學領域的各種中外專業期刊120餘種,重要報刊20種,圖書資料5000餘冊。學院建設了高質量的課程體系,《經濟法》為省級精品課程,《民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債權法》 等為校級精品課程,有《稅法學》、《刑法學》、《法理學》、《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憲法學》、《社會學概論》、《社區工作》、《中國社會》、《競爭法學》和《中國法制史》等10門校級一類課程。
目前已建立了以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訴訟法、刑法、民商法、經濟法、國際法為主幹的適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需要的二級學科體系和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主的應用社會學二級學科方向。設有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四個碩士學位點。
有法理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經濟法研究所和社會政策研究所等4個校級研究所,法律史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刑事法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訴訟法研究所、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研究所、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研究所、文化心理學研究所等8個院級研究所。近年來,我院科研成果顯著,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教育部基金項目11項、其他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30餘項。在《法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管理世界》、《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和轉載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了系列專著和各類教材40餘部,獲得省部級等各類科研成果獎30餘項。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共有專業教師4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3人,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40人。多人擔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中國立法學研究會、中國法律史學研究會、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中國商法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中國財稅法研究會、中國社會學會的理事或常務理事。現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8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能確保法學專業與社會工作專業的高質量教學需要。
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10餘 所高校建立了定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內知名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學校的法學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與浙江省人 民檢察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辦、舟山市民政局等建立了共建「浙江社會管理法治化協同創新中心」;與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勞動仲裁院、杭州市人民檢察 院、溫州市人民法院、湖州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嘉興市檢察院、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流浪兒童收容中心、西湖區人民法院、富陽市人民檢察院、上城區清波街道、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等30多個單位建立了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實習基地或協作關系。學院現有「法務培訓中心」和「社會工作培訓中心」兩個培訓中心。
學院現有在讀本科生、研究生共766名。成立有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法學會、海星社會工作協會、螢火心理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創辦了《法林法語》、《透析》等學生刊物,具有濃烈的學術氛圍。學生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獲國家創新創業項目立項、省挑戰杯二等獎、新苗人才項目立項等,獲浙江省法科徵文競賽省級獎項20餘項。學生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已經形成了「法律文化節」、「就業峰會」、「新生訓練營」、「學習型公寓建設特色項目」等多個學生活動品牌,參與各類學校活動成績優秀,多次獲新生辯論賽冠軍、乒乓球賽團體冠軍、籃球聯賽冠軍、校運會前三甲及社會實踐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學院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分別就業於各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 監察、工商、稅務、海關、民政、街道辦事處等國家機關及銀行、律師事務所、社區等其他企事業單位,表現突出,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建院以來,已有大批學生先後考取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近兩年來多數在校生在國家司法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通過率超過40%。
學院堅持以「夯實法學基礎,發揮財經優勢,培養實務能力,突出專業特色」為辦學宗旨,為努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且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基礎與較強的實務處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和社會工作管理人才。
法 學專業: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高素質」的培養要求,首先,法學專業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 基礎,掌握系統的法學專業知識,具備必要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通識人才。其次,法學專業充分發揮我校財經類學 科的優勢,通過在經濟法、民商法、國際經濟法等方向上的嚴格訓練,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熟練地在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實務部門從事法律 或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最後,通過學術訓練,將有志於從事學術工作的學生培養成可以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的高層次學術人才。本專業主要課程 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學、民法學、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 法、國際經濟法學等十四門核心課程和立法學、侵權法、財政法、稅法、金融法、證券法、保險法、預演算法、合同法、公司法、企業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 國際金融法、證據學、法律實務、法律邏輯、司法文書寫作、法律英語、法律診所等專業方向課程。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社會工作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高的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能力,能夠在民政、衛生、勞動、社會保障、司法部門、工會、共青團、婦女等國家機關、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社區以及其他社會福利和公益機構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等市場機構從事社會管理與服務、社會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事業與公益慈善、心理咨 詢與團體輔導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將充分利用財經類院校和法學院的學科優勢,注重對學生經濟管理和法學
知識的培養,力求實現辦學特色,使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和法制社會條件下社會工作的需要。主要專業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個案 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政策、現代社會福利、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非營利組織管理、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等。本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招。
D. 怎樣將經濟法和法律史結合起來研究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經濟法律應有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是對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以及經濟法學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的根本思想。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規所體現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原理,是經濟規律與法律科學結合的具體體現.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確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健全經濟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國加入世貿組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將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僅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的本質特徵,還要體現國信守對世貿組織的承諾,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應隨之注入新的內容.在中國,經濟法學在1979年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改革開放的實行而產生的。在20年來的學說爭論和法治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法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理論界相當普遍地承認了經濟法是一個獨立而且重要的法的部門。經濟法的調整對象、體系淵源、地位作用等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本文正是基於這個基礎來討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
E. 華僑大學法學院的專業介紹
碩士研究生:
1.訴訟法學專業
研究方向:1、刑事訴訟法;2、民事訴訟法;3、刑事偵查學;4、司法鑒定。
主要課程:法理學、證據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外國民事訴訟法、外國刑事訴訟法、司法原理、行政訴訟法、仲裁法、民商法學、訴訟法學原理、刑法。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訴訟法學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立法機關、金融機構、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管理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訴訟法學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2.民商法學專業
研究方向:1、民法;2、商法;3、知識產權法。
主要課程:法理學、民法總論、民法分論、商法總論、商法分論、物權法、外國民商法、民商事程序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基本原理、侵權行為法、合同法。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民商法學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立法機關、金融機構、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管理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民商法學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3.經濟法學專業
研究方向:1、中國經濟法;2、比較經濟法。
主要課程:法理學、民法原理、中國經濟法學、商法原理、比較經濟法學、國際貿易法研究、涉外經濟法專題、經濟法專題、WTO法專題、勞動法研究、產業法研究。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經濟法學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部門、司法機關、金融機構、稅務機關、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管理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經濟法學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4.刑法學專業
研究方向:1、中國刑法學;2、比較刑法學;3、刑事一體化。
主要課程:刑罰論、犯罪論、罪刑各論、外國刑法學、經濟犯罪專題、英美刑法專、中國刑訴法專題、中國刑法史專題、英美刑法專題、法哲學專題。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刑法學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司法機關、執法機關、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公共管理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專業刑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5.國際法學專業
研究方向:1、國際經濟法;2、國際私法;3、國際商法;4、國際公法。
主要課程:國際法專題、國際私法專題、國際經濟法專題、法理學、WTO法專題、國際貿易法專題、國際投資法專題、比較金融法、合同法、國際法與國際關系。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國際法學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稅務機關、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管理、涉外行政執法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國際法學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6.法學理論專業
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行政法、人權法、中西法律文化比較、法律社會學、外國法制史、法律與公共政策、行政處罰法、民商法學、訴訟法學原理、刑法。
適合就業單位:本專業培養法學理論專業人才,畢業生適合到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立法機關、金融機構、海關、律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涉外經濟管理等部門任職,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法學理論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7.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3年制)
培養目標:具有法學和其他學科相互交融的專業知識背景、掌握法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嫻熟實踐業務技巧,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法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良好法律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民法學(總論、分論)、刑法學(總論、分論)、刑事訴訟法專題、民事訴訟法專題、行政法專題、經濟法專題、商法專題、國際經濟法專題、知識產權法專題、合同法專題、社會保障法專題、房地產法專題、稅法專題、海商法專題、證券法專題、法律職業規范與倫理、法律談判、法律職業能力。
適合就業單位:適合到立法機關、政府各部門、司法機關、金融機構、稅務機關、海關、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機構、公證處等實務部門、企事業單位法律工作部門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8.法律碩士(法學)專業(3年制)
培養目標: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掌握法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嫻熟實踐業務技巧,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法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良好法律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民法總論專題、刑法總論專題、民法案例分析、刑法案例分析、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專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專題、商法總論、國際經濟法專題、知識產權法專題、合同法專題、社會保障法專題、房地產法專題、稅法專題、海商法專題、侵權行為法專題、勞動合同法專題、金融與證券法專題、公司法專題、法律職業規范與倫理、法律談判、法律職業能力。
適合就業單位:適合到立法機關、政府各部門、司法機關、金融機構、稅務機關、海關、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機構、公證處等實務部門、企事業單位法律工作部門工作,也可在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
本科生: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系統掌握法學理論與法律業務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國家相關政策,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法學、世界貿易組織法。
適合就業單位: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以及涉外、涉僑等部門從事法律工作。
F. 經濟法著作有那些
《財稅法疏議〈經濟法精品著作系列叢書〉》所屬分類
作 者: 張守文
出 版 社內: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 730108867
原 價: ¥30
《論經濟容法的形式理性》所屬分類
作 者: 岳彩申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
ISBN : 750365297
原 價: ¥22
《經濟法實質化研究》
作者:葉明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750365830
原價: $18
中國經濟法學史研究
作者:肖江平著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
經濟法概論--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
作 者:楊紫(火亘) 徐傑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730102544
原 價:¥23
經濟法理論與范疇的解析
作者:王全興
出版社:中國檢察出版社
ISBN :780185019
原價:$25
《經濟法理念與范疇的解析》
【作 者】單飛躍著
【叢書名】當代經濟法文叢
【形態項】 344 ; 21cm
【讀秀號】000001286554
【出版項】 中國檢察出版社 , 2002
【ISBN號】 7-80185-019-X / D912.290.1
G. 我國到底有沒有經濟法
我國的經濟法尚未法典化,即沒有一部稱為《經濟法》的專門法律。只是按照法律類別的劃分,將所有屬於經濟法一類的法律、法規合起來稱為經濟法。
H.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知名學者
王家福、李步雲
註: 為表彰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建設和法治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老法學家,營造法學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法學理論隊伍,經中國法學會各研究會、省級法學會、全國重點法學院校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推薦,中國法學會會長會議討論研究,2012年9月,中國法學會決定授予王作富等25位同志「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第一屆(1995年):夏勇
第二屆(1999年):信春鷹、孫憲忠
第四屆(2005年):莫紀宏
第六屆(2011年):熊秋紅
第七屆(2014年):張生 王家福: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法學會原副會長,原中國法學會民法經濟法研究會會長
李步雲: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顧問
梁慧星: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日民商法研究會會長
劉海年:中國法學會互聯網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律史學會學術顧問,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
張慶福:中國憲法學研究會顧問,原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
劉楠來:中國國際法學會原副會長
陳明俠: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顧問
劉兆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李順德:中國知識產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副會長
王曉曄: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競爭法專業委員會主任
李林: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陳澤憲:國際刑法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
陳甦: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莫紀宏:國際憲法學協會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馮軍: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孫憲忠: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李明德: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吳玉章:中國法律史學會會長
劉作翔: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
王敏遠: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周漢華:中國法學會互聯網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法學會政府規制專業委員會會長
沈涓: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
冀祥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張廣興: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陳欣新: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副會長
薛寧蘭: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鄒海林:中國法學會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熊秋紅: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謝增毅: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柳華文:中國行為法學會軟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海洋法學會常務理事
常紀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分會副會長
渠濤: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日民商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劉仁文:中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為法學會常務理事
張生: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謝鴻飛: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
鄧子濱:中國警察法學會常務理事
席月民: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高旭晨:中國法律史學會秘書長
高漢成:中國法律史學會副秘書長
徐立志: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葉自強: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余少祥:中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I. 漆多俊編的經濟法學好還是楊紫煊 編的經濟法好
漆多俊: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是2005年《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收錄的著名法學家之一。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經濟法研究會會長、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
漆多俊經濟法學它系統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原理和各主要法律制度,展示了經濟法的完整體系;按照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同步演變的規律和邏輯思路,清晰地揭示國家經濟調節機制和職能產生的必然性,揭示經濟法作為國家調節社會經濟之法產生的社會根源、本質和體系;在論述經濟法一般規律基礎上,分析了各主要國家經濟法的特殊性,重點分析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所遵循的普遍規律和中國特色;在論述經濟法基本原理後,按照經濟法的體系構成,分別論述了市場規製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的原理和基本法律制度。《經濟法學》在闡明經濟法理論觀點的同時,對國內外法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種主要觀點作了客觀介紹和評說,並特別注意總結我國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中的新情況和新經驗,介紹了新的立法。
楊紫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會員,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屆特邀咨詢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七屆專家顧問團顧問,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顧問。
楊紫煊經濟法學共分為經濟法總論、市場監管法和宏觀調控法三編,從三個方面分為28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
自出版以來,我國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又取得了不少新成就,經濟法學又有了新的發展。為了及時反映經濟法制建設新成果、新經驗和經濟法理論研究的新水平
J. 山東政法學院的哪幾名老師在全國有名
以前的趙喜臣(原院長,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理事)、張衛華(原副院長,西政78級,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西部開發研究會理事、全國政法院校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劉和海(原院長助理,北大法律系77級)、宋雲峰(原副院長,山東大學黨委委員,中國政法首屆博士後)。
現在的李玉福(中國法學會理事、山東省委宣講團成員、山東省法學會副會長、法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和懲戒委員會主任,山東法學會法律史學研究會會長)
呂濤(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刑事訴訟監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案件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山東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會長)
劉炳君(山東省法學會學術委員、山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和懲戒委員會委員、山東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濟南市法學會副會長)
許海波(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山東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法學會網路法學研究會會長)
曲伶俐(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重點學科首席專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刑事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理事)
王立武(山東省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律專家庫」成員,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徐貴一(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理事)
張傳偉(山東省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法學與公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於朝(全國檢察技術指導小組成員、最高檢司法會計專業指導小組組長)
侯學勇(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理事)
孫培福(中國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
管洪彥(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理事、中國合作經濟學會農村集體經濟專業委員會理事)
安宗林(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會理事)、楊曉靜(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刑事執行檢察專業委員會理事)、隋洪明(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科技法研究會理事)、張愛艷(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理事)、李學博(中國法醫學會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學術秘書)、楚道文(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劉萬嘯(山東省法學會國際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商會涉外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綦書緯(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理事)、鍾林(全法中國法律和經濟協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竇衍瑞(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理論宣傳專家、山東省社科聯委員)、張月滿、李克傑、栗獻忠(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蔣海升、趙林雲(中國作協會員、濟南市作協副主席)、化濤(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陳銳(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范磊(外交與國際關系智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等。
不限於以上,其他還有很多老師水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