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
Ⅰ 廣東省如何擺脫金融危機,用術語回答
充分發揮金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金融活,社會才活
deng xiao ping 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性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適應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為經濟服務,又反作用於經濟,對經濟的成長和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濟,是社會的經濟;金融,是社會的金融。所以,無論經濟還是金融,都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金融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於經濟的同時,也在作用於社會,對社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社會,從廣義上來說,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的人類生活共同體。它包括作為社會主體的人,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作為一個社會有機整體或大系統,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子系統。狹義的社會,則是以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生活系統。它與廣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相並列,特指人的社會生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以及相應的社會管理、社會環境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說的「社會」,可以從廣義上使用,但主要還是指狹義的社會。所以,hu jin tao總書記指出: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無論是廣義的社會,還是狹義的社會,金融都與其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經濟建設中,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社會領域,我們還不能說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但如果沒有金融,或金融不活,那社會肯定活不起來。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說:金融活,社會才活。
第一,金融活,才能夠使生產力得到更大的發展,使人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而為社會整體的良性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信用中介,金融將社會零星、分散、閑置的資金積聚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的方式,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和部門,組合生產要素,不僅維系社會的簡單再生產,而且不斷擴大再生產,以及相應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從而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物質基礎雄厚了,社會才有更大的力量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條件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才有豐厚的財力建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才有更強的手段來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區域差異等問題。金融 —經濟—社會,通過這樣的途徑,金融為社會作著巨大的貢獻。
第二,金融活,才能夠為人們的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大的生產力是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和勞動技能的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單憑自己個人的原始積累是難於以較快的速度組織較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而金融,就能夠提供最重要的條件。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通過金融的支持和幫助,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創業或從事生產,同時還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社會不僅將更有活力,也更為有序。
第三,金融活,才能夠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實現。金融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各個單位和法人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活動,同時,又能夠利用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手段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進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總量,可以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的方向和具體數量,可以調整生產要素在不同領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這種杠桿作用,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價格、影響進出口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收入,影響社會財富在不同人們之間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運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證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到更加切實的維護。
第四,金融活,還有助於培養社會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氛圍,增強社會和諧的動力和條件。金融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正常運行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社會條件,一個是有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制,一個是具備基本的信用基礎。人們知法守法,講究誠信,金融業務才能正常開展。金融發展,與金融有關的法制也會發展,倫理道德的建設也會發展。人們經常受到這種非常嚴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個社會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氛圍,並且帶動社會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設,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內在要求不斷地得到實現。
金融亂,社會則亂
金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固然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但由於它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金融發展的好壞如同一把雙刃劍,利與弊都非常明顯。「金融活,社會才活」,是它「利」的一面,而「金融亂,社會則亂」,則無疑是它「弊」的一面。
金融是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中介,通過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以保持資金在社會的正常流動。金融的發展構成了整個社會資金流動的循環系統和主要鏈條。而社會,則是通過銀行進行存款和貸款的交換,以保證資金在全社會的「血液循環」。如果金融系統規范有序,社會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社會資金就會按正常的渠道和秩序流動,一切都會井然有序。
但事實上,現代金融自創立以來,就出現過無數大大小小的hun luan 和wei ji。從1825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的一次次經濟危機,都包含著金融的hun luan 和 wei ji在內,有的還是由hun luan 和 wei ji引起的。1929~1933年雪崩式的大危機,橫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起始就是金融鏈條的斷裂。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80年至1997年,世界上有 120個國家發生嚴重的金融問題,為此耗費的資金高達2500億美元。隨後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迄今還記憶猶新。我們國內,由於國家宏觀管理和有關政策、決策比較得當,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各種金融問題還是不斷出現,潛在的風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對此,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
金融之亂,既有金融系統自身管理和運營上的紊亂,也有因多種原因引起的整個金融系統和牽動社會的劇烈dong dang 。luan的規模,小至一般的「故障」,大到較大的金融風波,最嚴重的乃至社會動亂甚至世界性的危機。如果借款人不履行約定的還款承諾,或者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不足,或者市場利率變動引起成本收益的較大變化,或者出現國際間的匯率風險,或者國家宏觀決策發生失誤或不合時宜,或者金融機構的有關人員違規經營,或者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或者金融衍生產品過度投機或經營失誤,或者金融機構擴張過快管理不當,諸如此類,都有可能使金融機構發生支付危機,甚至破產。由於金融系統本身是一個巨大的信用鏈條,一旦哪個環節出現故障,就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引起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風波和金融危機。
金融之亂,絕不僅僅是金融本身之亂,也絕不僅僅是經濟之亂。金融運行的任何故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社會。而那些規模較大的金融風波、金融危機,則往往都會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Ⅱ 地都鎮的文化環境
地都創新宣教形式機制 寓教於樂弘揚法治文化
作為揭陽市「廣東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之一,空港經濟區地都鎮委、鎮政府按照創建省法治文化示範點的要求,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全面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有力推動地都鎮科學發展。
地都鎮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在全社會營造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助推該鎮科學發展。
弘揚法治文化推動鄉村發展
2011年4月16日至17日,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專職副主任黃慧彪一行蒞揭,專程考察地都鎮農民文體中心及楓美村文化建設,並到土尾村觀看了法治文化晚會。市委副書記杜安義,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石波、副主任陳岳平等陪同活動。
地都鎮委、鎮政府以創建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為總目標,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 」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走出一條法治文化建設新路子,有效推動了全鎮的科學發展。該鎮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園、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教欄、法治文化廣播等六大載體,並開展了「月起金都」、「周末電影」、「與法同行」、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六大創新活動。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保持了社會的大穩定,依法治鎮工作得到了省調研組的充分肯定。
打造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在佔地30畝的地都鎮法治文化公園內,法治宣傳燈箱、法治文化漫畫長廊、戶外大型顯示屏等設施與公園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大眾傳播法治文化理念,營造濃郁的法治文化氛圍,讓群眾在晨練、休憩、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法律法規知識。
除建設法治文化公園外,地都鎮還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條件,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相繼打造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傳欄和法治文化廣播室等硬體設施,形成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文化搭台法治唱戲
「月起金都」是地都鎮富有特色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由各鄉村輪流主辦,群眾自導自演。該活動不僅是群眾自娛自樂的重要舞台,同時也是宣傳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地都鎮堅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戲,利用「月起金都」這一平台,每月開展一場以法治宣傳教育為內容的文化活動,把抽象的法律條文、法律觀念、法律主張與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相結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廣大群眾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法律知識的熏陶。
截至2013年5月10日,「月起金都」已成功舉辦了37場,觀看人數近30萬人次,涌現了《超生游擊隊》、《戒毒說唱》、《交通守則》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法治教育節目,在全區甚至全市形成了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群眾文化品牌,其經驗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廣。
地都鎮還相繼開展「周末電影」、與法同行、法律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融知識性、娛樂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活動,不斷提升法治文化教育軟環境,讓法制宣傳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百姓心田。
有效促進人文素質提升
通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教化、傳播功能,地都鎮已形成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有效地促進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地都鎮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特殊時期,沒有發生違法辦案、群體越級上訪等事件,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2011年4月,省依法治省辦負責人到地都鎮調研指導法治文化示範點創建工作,對該鎮法治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在2012年召開的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地都鎮作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7個代表單位之一,在會上作經驗介紹。此後,廣州增城、汕頭澄海、佛山等地有關單位紛紛組織前來參觀,學習地都鎮法治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月起金都」
創群眾文化品牌,探幸福農民之路 。粵東鄉村文藝的一朵奇葩。
物質生活滿足而精神生活貧乏,這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溫飽無憂而總是不開心、不快樂、不幸福,這又是廣大農民的真實寫照。如何用先進文化、健康的文娛生活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創新群眾文化品牌,讓老百姓在直接參與、自娛自樂中過上開心幸福的生活,無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建設幸福廣東之路的應有之義。對此,地都鎮以「月起金都」這一創新的文化載體,為廣大農民搭建了一個永不落幕的鄉村大舞台,成了盛開在鄉村文藝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
村村來做東,月月有大戲
地都是個擁有十萬村民的大鎮,是廣東省聞名的石材和石材機械專業鎮,同時也是揭陽市新農村建設先行鎮之一。隨著廣大村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人們對長期以來只能守在家中看電視或偶爾看場電影、看場演出的單調貧乏的精神生活已十分厭倦,他們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並渴望在這個舞台上盡情地釋放情感、體驗快樂、得到熏陶和教化。根據廣大村民的訴求,地都鎮領導經過認真研究形成了一個共識:要真正滿足鄉親們的心願,就必須在23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建起一支支不走的文藝演出隊。於是,一個以政府搭台、村民唱戲,一月一場、村村做東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應運而生。2009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四),以地都之美稱「金都」命名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藝活動,在該鎮區金都文體廣場拉開了大幕。是日晚,皎潔的明月在桑浦山頭升起。山腳的金都廣場已是萬眾雲集。以地方傳統節目潮州大鑼鼓開場的大型廣場文藝演出頓時讓桑浦山下成了村民歡樂的海洋。在此後的4個月,「月起金都」又在廣場連續舉辦了4個專場演出。盡管依舊是場場爆滿,而且現場氣氛熱烈火爆,但鎮委書記袁惠亮此時卻提出:總是局限在鎮區廣場定點演出不免有點隔靴搔癢之嫌。於是從第6場開始,「月起金都」正式走進鄉村,實現了與村民的零距離接觸。於是,這一創新的文藝形式以其廣泛的參與性、零距離的貼近性和穩定的持續性,更進一步激起了全體村民的參與熱情。從2009年11月至今,通過政府搭台、村村做東,已連續演出了23場,觀看人數達到20多萬人次,各村參演人員達2720多人,製作現場錄像光碟42000張。村民們高興地說,如今一人參演全家助陣,甚至連外村的親戚朋友也趕來捧場;不只村中的男女老幼踴躍參與,就連外出戶、出外打工者和外出讀書的本村學子等都回村參演。各村為了展示實力,早早就在准備各自的節目,從排練、磨合直至綵排、正式演出,幾乎夜夜能聞歌舞聲。因此「月起金都」早已不止「月月有戲」,簡直就是日日有戲了。
「月起金都」現場見聞
經過一年多每月一場在各村的滾動演出,「月起金都」已然成為鄉村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花一朵,連周邊地市的取經者也接踵而至。不久前,來揭陽檢查工作的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也慕名在這個鄉村大舞台上即興獻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個全部由各村村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演出,何以能夠熱力四射?」條條村道旁彩旗招展;凌空幾個碩大的氫氣球拖掛著「農歷十四,月月有戲」和「月起金都。皓月當空時,村頭小廣場已是人山人海,光村邊的臨時停車場就停放了100多輛來自十里八鄉的小汽車。19時30分,一串焰火從臨時建起的大舞台上騰起,夜空瞬間被裝點得五彩繽紛。一陣激越的鼓樂聲響起,由該村60多名少兒組成的鑼鼓隊,激情獻上了《鳳鳴朝陽》的開場戲。此時,演出現場,數十支聚光燈,上百支彩色射燈編織出絢麗的華彩;大型專業音響,令台上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台詞都真切清晰地擴散開來;固定機位攝像、流動機位攝像,連大搖臂攝像槍也在現場上下翻飛。整台演出從舞台設計、燈光、音效、舞美、攝像到服裝道具等給人的直感來看,都絕不亞於任何一場大型戶外演出的陣勢;從演出的內容看,也是傳統的、現代的、鄉土的、時尚的集於一身,可謂豐富多彩。而最為吸引人的還是台上的演員個個都是熟面孔,而且許多節目演出的都是村裡人、村中事,因此且不論演出的水平有多高,單憑這一點就有足夠的親和力。一場演出下來,且不說各村派出到現場的「坐探」回村怎樣為自己的演出出謀劃策、悄悄較勁,單本村村民看完一場演出,鄉場閑間,茶餘飯後,人們都會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頭論足:那位老伯吹拉彈唱的功夫不減當年啦,那家的媳婦身段、造型怎麼有魅力了,那位小弟的街舞跳得棒啦……再加上有線電視播放、互聯網上點擊,還有現場錄像的光碟傳播,一場演出往往熱度數月不散,之所以有這樣的熱度,用村民自己的話說,那是因為這是文化的「農家菜」,村民自己的「演歌台」。在自己的舞台上,村民自我展現,自我創造,表現了自己、快樂了大家。「月起金都」豈有不熱之理、不火之理!全鎮23個村1個居委,一月一場,要兩年才能輪上做東一次,所以村民積極性非常高,因為誰也不甘落後,誰都想在這個大舞台上好好「露露臉」,頗有點「一人參演,全家光榮」的意味。此情此景,真切地感受到,「月起金都」的確已深入人心,她已成了十萬村民心中的「星光大道」。如今在地都鎮上「月起金都」成了孩子們的夢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的期待。
「戲外戲」延展的「附加值」
「月起金都」村際循環演出23場,均由鎮政府與專業公司合作統一為各村搭建舞台和安排音響、燈光等一攬子事宜,還由鎮文化站為每場演出免費提供坐椅,並協調各村組織村民進行現場秩序維護,從而使得每場演出不僅花費不多,演出效果甚佳,而且始終做到了秩序井然。在地都鎮委領導處獲取了「月起金都」迄今為止所有23場演出的現場錄像光碟,僅從碟片中看演出現場的火爆程度,就深感震撼,始料不及。然而「月起金都」的「戲外戲」同樣精彩、同樣令人始料不及。自「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之後,各村村民創作了一批諸如《月起金都頌和諧》(晚會主題歌)、潮州歌冊《交通安全時刻記》、小品《賭禍》、相聲《一張獎狀》、舞蹈《我們是新時代的太陽》等一批優秀節目。不僅如此,通過村村做東的競爭機制,使得各村都先後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室和文藝隊,發掘和培養了一批多才多藝的「不走的演出隊」。各村在正式演出時,除了請來外村的代表,還借機邀請外出鄉賢、企業家和上級領導前來參加活動。演出活動的全過程,不僅進一步融洽了村、鎮的干群關系,聯絡鄉誼、交流信息、慈善捐助、探討發展鄉村經濟和公益事業的「戲外戲」,更是順理成章地延伸出眾多「附加值」。通過「月起金都」的媒介作用,許多外出多年的鄉賢和企業家對村裡的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切,捐資助力的事例比比皆是。「月起金都」由楓美村承辦時,正值一周年,當晚演出現場出現了萬人冒雨觀演的壯觀景象。此後,該村的企業家慷慨捐贈200多萬元興辦村公益事業,另一文化健身廣場也吸引了200萬元的認捐。演出當晚,村裡還把該村在外的70多名副科級以上幹部悉數請回村裡觀看演出,此後這批幹部對村裡各項事業不斷出謀獻策,使得該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成為全鎮搞得最徹底的「紅旗村」。該村還有一戶人家,解放初期就舉家離村。「月起金都。走進楓美」演出後,村幹部把演出的光碟寄給了現定居廣州的這個「老楓美」,結果「老楓美」把光碟又寄給了在法國留學後又定居該國的兒子鄭奮強。鄭奮強看了光碟後思鄉心切,不久前還借回國講學之機,專程趕回闊別已久的楓美村探望家鄉父老……揭陽市委向省委辦公廳信息調研處的信息專報中有一段文字:「通過『月起金都』文化活動,村民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更加和睦、鄉風更加文明,封建迷信、偷盜、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幾乎絕跡。」「參加活動的農村多數已經成了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和無安全事故的『三無』村;村民民事調解率達到100%.」「月起金都」,已成為該鎮群眾文明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自2009年「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以來,對凝聚干群合力,增強對外交流和營造共謀發展的氛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地都鎮完成稅收1.27億元,躍居全縣各鎮之首。 佛道文化區
地都鎮內寺廟眾多,較著名的有吉祥寺、居士林(錢崗庵)、韞玉寺、西來寺、鄒堂古廟、鄒堂仙爺宮、烏樹媽祖宮等。
基督教文化區 - 揭陽空港經濟區基督教地都堂原名南隴堂,坐落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空港經濟區地都
鎮206國道南隴段,創立於1880年,初始是錫場人王澤清到來傳道,後有主任傳道林德材先生。地都堂自創辦就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在會友中推行教友識字運動,並創辦學校一所,男女學生約30人。
1989年由旅居加拿大鄉親王淑貞姐妹等海外肢體奉獻款項,購買地都醫院後土地850平方米,並於1990年建成現今的地都堂,成為地都鎮各鄉村基督教徒崇拜場所。地都堂建成以來,各項聖工不斷完善,崇拜及各項聖工的開展顯得場地不夠。1998年,王淑貞姐妹在海外募捐得款項,交本堂負責人鄭喜江執事及堂委主任和堂委們在本堂西側購得地皮1332平方米,為建造新堂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都堂現有信徒400戶左右,會友約1400人,其中潔名會友約607人,慕道友約900餘人。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教會信徒人數日益增多,聚會禮拜顯得比較擁擠。地都堂有三個詩班:第一詩班38人;第二詩班48人;第三詩班25人。而其中第二詩班竟連自己的詩班室都沒有,只得與本堂禮拜日下午的神學培訓班共處一室,活動場地相當缺乏。要開展的多項事工均受場地關系而無法進行,故在本堂西側新擴買的地皮上建一所比較大的新教堂。
新設計的禮拜堂總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總費用約需800萬元人民幣。 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
右圖為1982年12月在地都戲院首演的《張春郎削發》劇照,吳玲兒、黃盛典、林舜卿、蔡明暉聯袂演出。陳澤楷文/圖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新恢復古裝戲,潮汕各地的潮劇團體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很多戲院大演古裝戲,劇團在一個戲院一演就是十天八天,是經常的事。在眾多的戲院中,揭陽市地都鎮的戲院最受——廣東潮劇院青睞。廣東潮劇院一團、二團,在地都戲院安營紮寨,經常一住就是一月半月,不少劇目都在這里排練和首演,如風靡一時的《張春郎削發》,就是1982年12月8日在地都首演;1987年《張》劇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藝術節,繼續在這個戲院進行再加工和提升;1988年初廣東潮劇院一團參加廣東省藝術節的表演劇目《八寶與狄青》也是在地都戲院首演。那個時候,廣東潮劇院一二團多次出訪東南亞一帶,幾乎每次出發前都在地都戲院綵排,劇目之多就更是多不勝舉。難怪地都鎮一位文化幹部回憶往事,無限感慨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他任地都鎮宣傳幹事,廣東潮劇院一團所排演的戲他都看了,而且是從演練看到綵排,對劇團的演藝人員也十分熟悉。當年的《張春郎削發》、《飛龍女》與《漢文皇後》他還從劇團得到劇本。他說:「那時一團的演藝水平的確很高」。不僅排演和綵排如此,劇目的錄像,也喜歡選在地都戲院進行,其中就包括中央電視台1983年錄制的《柴房會》(吳楚珊版)、《井邊會》(吳麗君版)、《飛龍女》、《王熙鳳》、《金花女》等一批潮劇劇目。潮汕戲院處處有,劇團為何獨鍾情於地都戲院?原來該戲院條件環境比較好,有戲台可供排練和演出。累了,還有宿舍可休息和居住,有石桌可供演員用餐,石桌撤掉,便又形成一個小排練廳,這樣大戲台總體排練,小排練廳還可再起「小灶」。當時的地都鎮委書記也很喜歡戲,樂得無償為劇團提供場地,不少劇目也可先睹為快,而且有時碰上上級領導或客人蒞臨,還可一同請來看戲。有這樣的地利、人和,難怪廣東潮劇院一團喜歡來地都「安營紮寨」,讓地都戲院獨享風流。後來由於文藝日漸多元化,地都戲院潮劇演出日漸減少,那段輝煌的日子逐漸湮沒在歷史中。「熄哀輕嘆話今生,驀然回首念前塵,空絕影。榮盛閃耀在一朝,落花殘敗問何時,定宿命」。這首詩或許便是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的最好注釋。
Ⅲ 幸福廣東的內涵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參與省人大會議小組討論時,曾現場作三副「幸福」對聯,表達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分別是:
(1)上聯:加快轉型升級政府是關鍵,
下聯:建設幸福廣東匹夫也有責。
(2)上聯:人人是創造幸福的主體,
下聯:個個是享受幸福的對象。
(3)上聯:我為別人的幸福努力工作,
下聯:別人為我的幸福創造條件。
對聯橫批均是「共建共享」汪洋書記指出:「每個人都要為幸福廣東盡職履責,幸福廣東是共建共享的過程。」汪洋書記指出,幸福像花兒一樣,但卻不能像筐兒一樣,什麼都往裡裝。「什麼都裝到幸福的筐里去解決,那是解決不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我們的工作是努力為解決這些訴求而奮斗,但不意味著在一個時點上全部解決這個訴求。」
談及建設幸福廣東,汪洋書記強調,領導要有清醒的頭腦,社會要有正確的態度。他指出,建設幸福廣東是涉及千百萬人的事業,只有千百萬人的共同努力,幸福廣東才能建設成功。
汪洋書記充分肯定了黃華華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三次以「不容易」來表達心情。他指出,去年的政府工作為「十一五」規劃畫上了句號,為「十二五」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廣東GDP達4萬多億元,規模如此大的經濟體能在「十一五」期間仍然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極為不易。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還能達到12%,「這是非常難得的,非常不容易的。」
汪洋書記還指出,在過去五年裡,廣東遇到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廣東作為出口外向度最高的省份,所受的沖擊更為嚴峻。他表示,回過頭來看,2008年、2009年是驚心動魄的,2008年下半年是一路下滑,一直到2009年第一季度,採取各種措施後才逐步回升。汪洋書記感慨道「事非經過不知難」,政府為上述發展確實做了大量工作。
汪洋書記指出,更不容易的是,「十一五」期間,廣東經濟在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質量和結構也發生可喜的變化,結構的變化使廣東的經濟更有競爭力。與2005年相比,2010年第三產業佔比提高1.2%,達到44.6%。
汪洋書記指出,結構發生變化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廣東區域之間的差距在縮小,粵東西北地區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佔21.2%,比五年前提高1個百分點;二是城鄉居民收入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城鄉之間的差距在縮小。三是在進出口上也出現可喜的變化,進出口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10.4%。過去加工貿易較多,這五年一般貿易增加。另外很多外企開始轉型,把外銷變成內銷,過去五年工業品內銷比重提高9.4%。
汪洋書記指出,廣東省在「十二五」規劃時期的挑戰巨大,內外需的環境都不容樂觀。但也正是因為有挑戰,使得「十二五」期間有更多機遇,「所有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是在挑戰的時候,逼得你拿應對的措施,使經濟發展、社會進步。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在廣州召開,會期兩天半。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去年工作,全面部署今年工作,研究提出《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法治廣東建設五年規劃(2011—2015年)》,著力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進一步開創我省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的新局面。昨日上午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省委書記汪洋主持會議並作主題報告。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玉妹代表省委常委會向全會作有關問題的說明。全會對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情況進行了測評。
出席全會的有:省委委員、候補委員;不是省委委員、候補委員的省有關黨員領導同志,省紀委常委,各地級以上市市委書記、市長,省各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和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東莞、中山市中心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中部分基層黨務工作者、基層黨員和部分從事經濟工作研究的專家學者等列席了全會。汪洋2011年3月18日
省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一核心任務後,全省上下反響十分熱烈。這表明,「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充分反映了民意,形成了社會共識,為推進全省各項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有些同志光談「建設幸福廣東」,忽視「加快轉型升級」,對什麼是「幸福廣東」,如何建設「幸福廣東」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特別是擔心「建設幸福廣東」得不到落實,幸福是「畫餅充飢」。我認為,要准確把握「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一核心任務的本質和內在要求,在認識上重在全面理解,在實踐上貴在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把這一美好願景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幸福生活。
一、「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一個統一體,不能割裂
加快轉型升級是手段,建設幸福廣東是目的。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能割裂,尤其不能把手段當作目的。正如發展經濟一樣,發展經濟是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人民群眾得到幸福。但現在有一些幹部忘記了發展的本來目的,為了發展而發展,這樣容易造成經濟總量上去了,而人民群眾卻感到不幸福。比如前蘇聯就是將發展手段變成發展目的的典型,發展生產力的目的不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是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要大炮不要黃油」,國防工業雖然非常發達,但是日用品匱乏,民生得不到保障,成為後來失去人民群眾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黨中央提出要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目的也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一戰略轉移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得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現在我們提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一核心任務,就是要明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群眾得到幸福,自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人民群眾也是十分擁護和支持的。
要正確理解「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一核心任務,就要准確把握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我們打個比方,就是「做蛋糕」與「分蛋糕」的關系。如果說「建設幸福廣東」是「分蛋糕」的話,「加快轉型升級」就是「做蛋糕」,就是奠定「建設幸福廣東」的物質基礎。沒有加快轉型升級,「蛋糕」就做不大,做不好。我們過去談經濟發展,常常強調做大「蛋糕」,很少考慮做好「蛋糕」,不注意提高「蛋糕」的質量,降低做「蛋糕」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現在我們講轉型升級,就是要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去做高質量的「蛋糕」,只有「蛋糕」又好又大,「建設幸福廣東」才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要特別注意防止一種傾向,就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蛋糕」上,而忽視了「做好蛋糕」。
因此,我們不能片面理解「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如果只強調「建設幸福廣東」而不注意如何「加快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就不可能實現,「建設幸福廣東」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總之,要把「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體現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進程之中,通過轉型升級為實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奠定良好基礎,從而達到為人民謀幸福之目的。
二、「幸福廣東」包含著物質、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豐富內涵,不能偏頗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和感受,其內涵是很豐富的,既涵蓋物質生活,也涵蓋文化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幸福雖然是主觀感受,但並不是空中幻影,而是有其實實在在的物質依託的。首先,應是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的國家物質條件極端匱乏,而且大搞個人崇拜和愚民教育,雖然人民可能所謂的幸福感很強,但那不是現代文明意義上的幸福。其次,文化生活也要不斷地改善。早在中共八大召開的時候,黨中央就提出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人與動物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人有文化需求,豐富的文化生活是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方面。再次,社會生活方面的訴求也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要參與社會活動,要求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要求公平正義。現在群眾的生活普遍改善,但由於部分社會成員是通過不正當手段非法牟利,人民群眾依然會不滿意,會認為不公平,幸福感依然不會很高。
既然「建設幸福廣東」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全面理解,而不能孤立強調某個方面。如果過分強調幸福要有物質財富,或者過分強調幸福是主觀感受,都容易出現問題。過去我們在改善物質條件方面強調得比較多,結果人民群眾收入增加了,但是幸福感並沒有同步增加。現在要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強調幸福是主觀感受,將會忽視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幸福沒有物質基礎作為保障,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我們強調幸福的內涵豐富,並不意味著沒有標准,幸福不是一個籮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面裝。總之,要全面理解和准確把握幸福的內涵,才能保證「建設幸福廣東」政策和措施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才能實現幸福生活的藍圖。
三、「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首先,加快轉型升級需要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抓轉型升級,但是不願轉、不會轉,制度制約不能轉的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轉型升級的障礙,有觀念的問題,有資金的問題,有技術的問題,有領導幹部能力水平的問題,也有路徑選擇和政策設計的問題,等等。特別是轉型升級的過程本身就是調整利益格局的過程。比如,近期我們宣布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在去年上漲21.1%的基礎上,今年又提高18.6%,這是加快轉型升級的具體舉措。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增加職工收入一方面可以改革收入分配格局,另一方面有利於形成倒逼機制促使勞動密集型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滿足於使用廉價勞動力,就沒有投資更新機器設備,提高技術水平的動力。但是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意味著減少企業當前的利潤,就會遇到部分企業抵觸的阻力。其實,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對企業是有益的。如果不這樣做,我省企業將面臨「用工荒」的問題。此外,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較大,30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推進產業升級的困難可想而知。要在廣東實現轉型升級任務重、難度大,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
其次,建設幸福廣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幸福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幸福的標准也會不斷變化,因而幸福是永遠無窮盡的。比如,解放初期有飯吃就覺得幸福,改革開放初期有錢花就覺得幸福。進入新世紀,幸福的標准也提高了,不光是有飯吃和有錢花就可以了,人民群眾的訴求也不斷增多。而且,我們現正處於建設幸福廣東的新起點。雖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東以經濟總量第一領跑全國,經濟發展也帶給人民群眾很多實惠,但是與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相比,廣東的民生社會事業發展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比較突出,城鄉差距比較大,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衛生、教育等領域問題還比較多,建設幸福廣東的任務還比較艱巨,需要與時俱進地不斷推進方能實現。另外,制定「幸福廣東」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對於這個指標體系,現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的認識不是一下子可以統一的,也不能一下子就拿出一個人人都滿意的指標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只能是通過實踐深化認識,統一認識,不斷修改完善。
再次,建設幸福廣東是一個共建共享的過程。廣大人民群眾是建設幸福廣東的主體,要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用勞動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曾有一歌詞說「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真正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大家都將建設幸福廣東當成是黨委、政府的事情,光是在等待享受幸福而不付出智慧和汗水,那幸福是不可能實現的。建設幸福廣東應該是「共建共享」「人人是創造幸福的主體,個個是享受幸福的對象」,「我為別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別人為我的幸福創造條件」,這樣方能「眾手澆開幸福花」。
四、「建設幸福廣東」要考慮當前又兼顧長遠,不能搞成片面的政績工程
建設幸福廣東,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顧客觀規律,追求貼幸福標簽的政績工程。過去過分強調追求生產總值(GDP)增長,形成了不健康的增長方式,如果現在過分追求讓人民群眾有幸福感,同樣容易出現「幸福」政績工程,獲得形式主義的「幸福」,甚至可能會形成不可持續的「幸福」。如果領導幹部在任期內,不注意人民群眾長久的根本利益,寅吃卯糧,花錢讓大家「幸福」,任期結束以後留下一堆「賬單」,這種幸福也是不可持續的。這些方面在國際上是有教訓的,比如西方一些國家在增加公共福利方面,因處理不當出現許多問題。一些國家進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就是因為高福利必須依靠高稅收來支持,稅負過重影響了國家競爭力,整個社會不堪重負,難以持續。因此,我們要總結經驗教訓,在發展的某個階段給人民群眾相適應的幸福感,既考慮當前的幸福,又考慮可持續的幸福,這才是正確的建設幸福廣東之路。如果不考慮將來和後續的發展,可能會導致當代人受益,後代人遭罪。我們要防止在過去片面追求生產總值(GDP)增長上出現的問題,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重演。「做蛋糕」很重要,「分蛋糕」也很重要「分蛋糕」不能將蛋糕全分掉,還要考慮留一些給子孫後代,創造更好的發展基礎和條件。
總之,「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目標已經明確,但要把這一面向未來的美好願景變成現實,還需付出長期而艱辛的努力,關鍵是持之以恆地干。我們要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努力工作,為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幸福?」正在召開的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建設幸福廣東成為代表談論和關注的焦點。昨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參加廣州組討論時妙語連珠,並擬出「共建共享」幸福為主題的三副對聯,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氣氛。
「我沒什麼『重要講話』,我就是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自己對幸福廣東的理解和看法。」主持人請汪洋書記作「重要講話」時,他用了這樣的開場白。
「今天大家議論得比較多的還是幸福問題,我也有感而發。」汪洋說,我想套用一個電視劇的名字《幸福像花兒一樣》,幸福在老百姓那兒像花兒一樣,黨委、政府要創造幸福這朵花兒成長的環境條件,比如說黨委、政府要提供陽光、空氣、土壤等條件。「土壤不要有重金屬、空氣要有純凈度、陽光日照要充足。不要一天到晚不出太陽,否則花兒就長不起來了。」
汪洋說:「那麼建設幸福廣東,群眾要做些什麼呢?我覺得,大家要一起來除草、澆水、鬆土和打蟲子,每一個人都要為幸福廣東去盡職履責。建設幸福廣東的過程就是一個共建共享的過程。」 2月10日,在2011年這「十二五」開局之年,正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廣東就一步完善經濟提升發展戰略,全省上下凝聚共識,以建設「幸福廣東」為目標,掀開新一輪更有力度、更富內涵的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大幕,通過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端正經濟發展的目的,追求科學、更均衡、可持續、綠色的發展。幸福轉型,成為2011年廣東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Ⅳ 東莞市長安鎮屬於哪個區
長安鎮是東莞市轄下的一個鎮,長安鎮位於東莞市南端,東鄰深圳市,南臨珠江口,西連虎門鎮和濱海灣新區,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先代故鄉。區域面積81.5平方公里,下轄13個社區,常住人口67.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9萬;旅港同胞3萬多。
綜合實力強勁
201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760.3億元,增長7.8%;工業總產值2343.4億元,增長9.2%;進出口總額2856.6億元,增長10.3%,其中,出口1335.5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0億元,增長11.5%;全鎮市場主體達11.4萬戶。
特色產業發達
長安鎮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廣東省智能手機特色小鎮。2019年,全鎮規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1759.9 億元,增長8.9%;規上機械五金模具產業產值298.3 億元,增長12.2%;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7家,包括OPPO、vivo、光寶、金寶、捷榮、華茂、祥鑫、東陽光等知名企業,全鎮規上高技術製造業產值1661.1 億元,增長9.8%。新增宇瞳光學、祥鑫科技2家上市企業,全鎮共有上市企業5家,佔全市的六分之一。
城市環境優美
長安鎮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有風景勝地蓮花山郊野公園、大嶺山森林公園;擁有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長安廣場、長安公園、體育公園、體育館等,建有萬達廣場、萬科廣場兩大城市綜合體,並加快規劃建設穗深城軌兩個TOD 站點。大力推進茅洲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鎮綠化覆蓋率44.7%,是「國家園林城鎮」、「國家生態鎮」,曾獲國際宜居城市競賽金獎。
社會治理完善
長安鎮認真落實領導幹部駐點聯系群眾制度,積極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加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實行網格化管理,深入推進「智網工程」建設。突出抓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等重大節點維穩安保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切實做好各項公共安全工作。深化「一門、一網、一窗、一次」政務服務模式改革,積極承接省賦予的縣級行政職權。被列為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是廣東省首個「新型城鎮化法治研究基地」、「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
文化事業繁榮
長安鎮擁有公民辦中小學校及幼兒園104所,完成實驗中學擴招改建,加快推進長安中學學生宿舍樓、實驗小學二期擴建等工程,加強公民辦學校幫扶,增加公辦學位,發放民辦學位補貼。擁有圖書館、體育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線,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打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是「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及「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龍獅運動之鄉」、「全國幼兒基本體操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粵劇之鄉」、「中國攝影之鄉」。
Ⅳ 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確定的1+1+9是什麼內容
以下是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確定的1+1+9政策的內容:
第一個「1」是指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政治保證;
第二個「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發展主動力。
「9」是指9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是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重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
三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是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五是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加快改變廣東農村落後面貌;
六是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七是以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八是以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為重點,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堅戰為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越高質量發展重大關口的短板。
(5)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擴展閱讀:
省政協將按照「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原則,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發揮政協委員的專業優勢,切實推動省委「1+1+9」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他強調,省委「1+1+9」工作部署涉及眾多方面,政協要在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領域選擇突破口重點發力。
在經濟領域,省政協將緊扣「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組織政協委員就加快建立智能製造產業鏈布局等課題,通過提案、大會發言、專題調研、協商座談會等形式積極資政建言。
在民生領域,省政協將聚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民生領域重要問題,持續關注跟蹤教育體制改革、「廁所革命」、社會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家政服務、食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等群眾感受最直接的民生問題,深入協商集中議政,強化監督助推落實,協助黨委政府破解民生難題。
Ⅵ 廣東長安屬於哪個城市
長安鎮位於東莞市南端,東鄰深圳市,南臨珠江口,西連虎門鎮和濱海灣新區,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先代故鄉。區域面積81.5平方公里,下轄13個社區,常住人口67.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9萬;旅港同胞3萬多。
綜合實力強勁
201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760.3億元,增長7.8%;工業總產值2343.4億元,增長9.2%;進出口總額2856.6億元,增長10.3%,其中,出口1335.5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0億元,增長11.5%;全鎮市場主體達11.4萬戶。
特色產業發達
長安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鎮、中國機械五金模具名鎮、廣東省智能手機特色小鎮。2019年,全鎮規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1759.9 億元,增長8.9%;規上機械五金模具產業產值298.3 億元,增長12.2%;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97家,包括OPPO、vivo、光寶、金寶、捷榮、華茂、祥鑫、東陽光等知名企業,全鎮規上高技術製造業產值1661.1 億元,增長9.8%。新增宇瞳光學、祥鑫科技2家上市企業,全鎮共有上市企業5家,佔全市的六分之一。
城市環境優美
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有風景勝地蓮花山郊野公園、大嶺山森林公園;擁有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長安廣場、長安公園、體育公園、體育館等,建有萬達廣場、萬科廣場兩大城市綜合體,並加快規劃建設穗深城軌兩個TOD 站點。大力推進茅洲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鎮綠化覆蓋率44.7%,是「國家園林城鎮」、「國家生態鎮」,曾獲國際宜居城市競賽金獎。
社會治理完善
認真落實領導幹部駐點聯系群眾制度,積極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加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實行網格化管理,深入推進「智網工程」建設。突出抓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等重大節點維穩安保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切實做好各項公共安全工作。深化「一門、一網、一窗、一次」政務服務模式改革,積極承接省賦予的縣級行政職權。被列為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是廣東省首個「新型城鎮化法治研究基地」、「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
文化事業繁榮
擁有公民辦中小學校及幼兒園104所,完成實驗中學擴招改建,加快推進長安中學學生宿舍樓、實驗小學二期擴建等工程,加強公民辦學校幫扶,增加公辦學位,發放民辦學位補貼。擁有圖書館、體育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線,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打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是「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及「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龍獅運動之鄉」、「全國幼兒基本體操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粵劇之鄉」、「中國攝影之鄉」。
Ⅶ 廣東省1+1+9是什麼意思
廣東省委「1+1+9」工作部署:這是2018年6月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的一個概念,第一個「1」是指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政治保證;第二個「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發展主動力。「9」是指9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二是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重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三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四是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五是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加快改變廣東農村落後面貌;六是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七是以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八是以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為重點,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堅戰為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越高質量發展重大關口的短板。 第一個「1」是指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政治保證;
第二個「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發展主動力。
「9」是指9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二是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重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
三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是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五是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加快改變廣東農村落後面貌;
六是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七是以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八是以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為重點,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堅戰為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越高質量發展重大關口的短板
Ⅷ 和諧社區
和諧社區的概念來自於和諧社會,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要使「社會更加和諧」。在黨的是六屆四中全會上我們黨正式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提高黨的五種執政能力之一。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發表講話,把「和諧社會」的特徵概括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作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一次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強調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南京市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一直走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前列,並於2005年形成了《中共南京市委關於構建和諧南京的意見》。社區作為社會的基礎,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和諧社區的建設也出台了相應的標准。2005年8月份,全國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確定了和諧示範社區的基本標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詳和。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根據自身的情況提出了構建和諧社區的標准
Ⅸ 結合實際,談談你能為建設「法治廣東」做些什麼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2:加強培養自身創新意識,做一個21世紀的創專新型人才,為廣東省法治屬發展獻計獻策
3: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及道德素質,帶動身邊的人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遵紀守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