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參與立法
1. 人民可以參加立法行動嗎
人民沒有資格去參加,
但各地的人大代表,
代表的就是人民的意願。
2.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信息交流、咨詢、參與、協作、授權決策。
1、信息交流(Information)。信息交流包括提供信息和收集信息。信息交流的方法包括:信息包、小冊子、傳單、情況說明書、網站、展覽,電視和廣播,調研、問卷調查、焦點小組(focus groups)等。
2、咨詢(Consultation) 。咨詢通常針對更加具體的計劃和政策,讓公民參與其中、各抒己見,而不是像調查一樣做各種選擇題。咨詢的方法包括:研究、問卷、民意調查、公共會議、焦點小組、居民評審團等。
3、參與(Involvement)。參與的形式是互動工作小組、利益相關人的對話、公民論壇和辯論等。
4、協作(Collaboration)。協作是讓公眾積極參加、同意分享資源並做出決定。 協作參與的方法是:顧問小組(Advisory Panels)、地方戰略夥伴和地方管理組織等。
5、授權決策(Devolved decision-making)。授權決策是參與的最高階段,是一種權力從其掌控者手中轉移的合作參與形式。決策者與參與者交換各自資源和意見,使原本的參與變成了由決策者與參與者共同作出決策。參與的方法是地方社團組織、地區座談小組、社區合作夥伴。
(2)人民參與立法擴展閱讀
公眾參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第一是立法層面的公眾參與,如立法聽證和利益集團參與立法;
2、第二是公共決策層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3、第三個層面是公共治理層面的公眾參與,包括法律政策實施,基層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等。
3. 人民如何參與法律的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條規定:「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回,發揚社會主義民答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該法較為完善的規定了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參與立法活動的方式,可參考下面的網址:
http://www.gov.cn/test/2005-08/13/content_22423.htm
4. 人民在立法中有怎樣的地位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民主立內法是我國立法的基本原則容,所以立法應當「開門立法」,傾聽人民的呼聲,徵求人民的意見,真正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使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具有開放性和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己行使各項權力。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主要的立法主體。
然而近年來,我們的全國人大和各級人大會議上,不斷爆出「女性家務勞動工資化」、「醫改成功是人民的悲劇」之類一個又一個「另類提案」或稱「雷人提案」,引起全社會一片噓聲。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些提案代表了誰?提案者還是不是人民的代表?人大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時,要充分聽取人民的意見,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體現人民群眾的訴求,使所立之法是真正的人民之法。這是人民立法主體地位的根本保證,是法為「良法」的根本保證,也是法律得以實施的前提。
5. 加強什麼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加強重抄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襲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需要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眾要求參與立法的呼聲日益強烈,近年來,各地關於召開聽證會、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等各種形式的公眾參與,已成為我國立法和公共決策領域的一道的風景。但是,當前公眾參與立法的相關制度不完善、參與立法的渠道還不夠寬闊,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深入,因此,有必要科學地認識公眾參與立法的作用,努力探索公眾參與立法活動的規律,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立法活動的機制。
6.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
7. 立法應當體現什麼的意志
立法應當體現什麼的意志:依據我國立法法,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立法法》總則第五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8. 作為公民應該如何正確參與國家的立法進程
發現不合理的現象就到人大去反映,這對國家立法會有所幫助,是公民正確參與的義務。
9. 開門立法就是人民群眾參與立法。因此,有人認為只有人民群眾才享有立法權。
錯。
參與立法抄和擁有立法權是不同的。
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背景下,人民的民主權利有了越來越多的實現渠道,民主的權利越來越具體明確,其中就包括了參與立法的權力。
但是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只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有最高立法權)、人民政府(享有部分立法權)、民族區域自治機關(享有和自己民族自治區相關的部分立法權)、澳門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和自己行政區相關的立法權)。人民群眾是沒有立法權的。
10. 如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法律規定。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法律規定,將公眾參與立法作為立法特別是地方立法的必經程序,不斷擴大公眾參與立法的范圍和途徑,切實保障公眾參與立法的權利。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參與立法的機制。要定期向社會公布立法規劃,就立法事項征詢社會公眾意見。要建立健全立法論證、聽證、評估機制,充分發揮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的作用,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提高立法調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不斷完善公布立法草案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採納公眾意見的反饋機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切實增強公眾參與立法的實效。要完善人大代表參與立法的工作機制,把辦理代表議案建議同制定修改法律結合起來,把邀請代表參與常委會活動同提高法律草案和審議質量結合起來,認真吸收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要不斷完善法律草案起草過程中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和專門委員會審議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要合理確定立法項目,建立健全立法項目論證制度。
第三,要建立公眾參與立法的訴求收集、評估、處理、反饋機制。探索建立不同利益群眾權益訴求的收集、整合、協調和平衡機制,把社會不同利益群眾的利益訴求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收集上來,使之成為立法依據。要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企業家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社會組織和其他各種社會中介組織的積極性,在立法過程中充分表達相關利益團體的意見和建議。要充分發揮網路的作用,通過互聯網及時廣泛徵集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對於立法的意見和建議。要建立健全立法參與的反饋和評估機制,對於徵集的公眾意見和建議要有科學、客觀的評估和處理標准,對採納的公眾意見和建議須作出必要的反饋。特別是在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時,要廣泛聽取意見,及時反饋意見建議採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