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納於上下道德

納於上下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4-28 23:23:54

1.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全篇完整翻譯有沒有

殷周制度論

王國維

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徵也。自上古以來,帝王之都皆在東方。太皞之虛在陳,大庭氏之庫在魯,黃帝邑於涿鹿之阿, 少皞與顓頊之虛皆在魯衛,帝嚳居亳。惟史言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俱僻在西北,與古帝宅京之處不同。然堯號陶唐氏,而冢在定陶之成陽;舜號有虞 氏,而子孫封於梁國之虞縣,孟子稱舜生卒之地皆在東夷。蓋洪水之災,兗州當其下游,一時或有遷都之事,非定居於西土也。禹時都邑雖無可考,然夏自太康以後 以迄後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見於經典者,率在東土,與商人錯處河濟間,蓋數百歲。商有天下,不常厥邑,而前後五遷,不出邦畿千里之內。故自五帝以來,政治 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惟周獨崛起西土。……自五帝以來,都邑之自東方而移於西方,蓋自周始。故以族類言之,則虞、夏皆顓頊後,殷、周皆帝嚳後,宜 殷、周為親;以地理言之,則虞、夏、商皆居東土,周獨起於西方,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洪範》「九疇」,帝之所以錫禹者,而箕子傳之矣;夏之季世,若胤 甲,若孔甲,若履癸,始以日為名,而殷人承之矣。

2. 有關於道德的名言警句

1、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 章炳麟

2、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3、我所謂共和國里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鳩

4、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中。—— 凱洛夫

5、道德能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 列寧

6、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爾巴特

7、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8、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蘇格拉底

9、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面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車爾尼雪夫斯基

10、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管仲

11、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嵇康

12、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愛。—— 雪萊

3. 道德經分上下哪兩篇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 《德經》、下篇 《道經》。

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是什麼意思,通俗來講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是:「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在嘴上,故意用某種行為證明自己的德行,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處在德之下品之類的人,看似處處都彰顯德行,處處用德的框架來比較似乎都很恰當,但是事實上卻是一個無德之人。

5.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是什麼意思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出自《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上德的人,雖然做了功德,可是不執著功德;
下德的人,做點功德,便執著功德,到處宣傳。

6.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7. 禮崩樂壞始於此,歷史上的晉國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故事要從春秋之前的五百年前開始說起了,那時周朝剛剛建立不久。

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師之外,還是什麼?還是尚父,相當於後來所說的教父。還是什麼?還是岳父。姜太公的女兒邑姜嫁給了武王,做了王後。

武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邑姜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姬誦,就是成王,小兒子名叫姬虞,字子於。小兒子為什麼叫姬虞?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兒子的手上有一個虞字。因為是成王的弟弟,又稱為叔虞。

唐叔虞為唐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去世之後,兒子姬燮①繼位,因為唐國有晉水,改國名為晉。此後,傳了六代,到了晉穆侯。

從叔虞到穆侯,實際上晉國國君的主要通婚對象是齊國,應該說齊晉才是世為婚姻。晉穆侯也娶了齊侯的女兒。姜夫人為晉穆侯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仇,小兒子叫成師。為什麼這樣取名?因為生大兒子的時候正好討伐仇敵條國,而生小兒子的時候恰好吞並了一個叫做千畝的小國家。

後來,仇當了晉文侯,死之後兒子昭侯繼位。昭侯把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稱為曲沃桓叔,而曲沃城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當時就有人斷言:曲沃將是晉國的動亂之源。

果然,從昭侯七年(前739年)開始,到晉侯緡②二十八年(前679年),前後59年時間,經過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先後殺死五任晉侯,終於由曲沃取代晉國,獲得周王的正式任命。

晉國統一了,不過是由小宗統一了大宗,也就是說,地方把中央給吞並了。

8. 高分求殷周制度論譯文

【僅供參考】

讀《殷周制度論》所見其文經世之部分
---「於考據之中,寓經世之意」

這篇表面在討論殷周制度的史論,實則寄寓了先生一生抱有的政治理念,先生制此文之本 意,實在於此,吾決非穿鑿附會之言也,茲篇所論,皆有事實為此之根據,試略論述之。
王國維先生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故衡利而取重,挈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後世,而此制實在周公定之。是周人改制之最大者,可由殷制比較得知。有周一代禮制,大抵由是出也。」先生認為此改制有「優越性」:「由傳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傳子者,所以息爭也,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閑常不免有爭位之歈?以理論言之,自黨立兄之子,以事實言之,則所立者往往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之後九世之亂,而周人傳子之制正為救此徶而設也。然使諸子中可以任擇一子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則其爭益甚,反不如商之兄弟以長幼相及者猶有次第矣,故有傳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與之俱生。」先生在充分肯定周代的立子立嫡的「優越性」後又說:「蓋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爭。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故天子諸侯之傳世也,繼統法之立子與立嫡也,後世用人以資格也,皆任天而不參以人,所以求定而息爭也。古人非不知官天之名美於家天下,立賢之利過於立嫡,人才之用優於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弊將不可勝窮,而民將天時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挈害而取輕,而定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後世。」(14)王先生在這里把繼統法分為兩種,即「任天」,「任人」,「任人」者,即「官天下」,「立賢」,「用人才」;「任天」者,即「家天下」,「立嫡」,「用資格」,此乃周代開辟的政治制度。王氏在文中承認「人才之用優於資格」,但「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籍也,而爭之易主,其弊將不可勝窮,而民將天時或息也。」兩者相權衡比較,王氏認為「任天」者優越,因為名分天定,可以「求定而息爭」,不至於爭奪王位,鬧的「民天時或息」。就如王氏不斷強調的"天子,諸侯者有土之君,不傳子不立嫡,則無從弭天下之爭;卿,大夫,士者,圖事之臣也,不任賢,無以治天下之事。」這種立子立嫡的制度,名分天定的制度,不僅在當時有「優越性」,使得「息爭」,正如其文所言「自其里言之,則其制度文物與其立制之本意,乃出於萬世治安之大計。」即周代所開創的這一套制度,乃有利於後世治安之大計。按照他的這一思路,一旦廢除這一名分天定的制度的話,天下就必定大亂。結合王氏當時寫作此文時的環境: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洲人的統治,建立了所謂的「中華民國」,但是,民國以來內戰不息,在懷有此種理念的王先生看來,無疑就是因為天定的君統被破壞了,造成了誰都可以爭「大統」的局面,於是乎戰爭連年不斷。王氏的政治觀點是眾所周知的,他是一個以遺老自居的「保皇派」。此文撰於張勛復辟後兩月有餘,試讓我們來讀一下張勛復辟失敗後王氏與羅振玉所通的兩封書信:(系王氏1917年7月17,18日致羅振玉之書信)(15)
17日:......報紙記北方情形,惟在軍事一面,而寐叟等蹤跡均不一一紀,惟一紀陳,伊二師傅,一投繯,一赴水,不知信否?黃樓(16)赴何使署,報言系西人迎之,殆信。又言其志在必死,甚詳,此恰公道。三百年來乃得此人,庶足飾此歷史。餘人亦無從得消息。此等均需為之表彰,否則天理人道絕矣。專肅,敬請,道安不一。
永觀頓首 二十九日
18日:再啟者:近數日事,想於報中見之。此次取巧之人,自以為得意,然實無利益可言。馮窺正位,而仍不敢行;黎衛隊有變,仍往奔使館;段之總理,則黨人已證明其偽造黎命,雲南已發電鳴其罪,進步黨人慾加入段閣,然亦逡巡不敢。浙江岌岌,畏內變猝發,他省恐亦不免。試問此結果,何一非自取之?徐世昌入京,外間有總統之說,亦非天因。生民之禍,不知何底耳。北徵諸公,報上不載一字,不知究如何。專此,再請 道安不一
永觀再拜
晦日

從這兩封王氏在張勛復辟失敗情勢較明朗幾天後寫給密友羅振玉的信來看,其對復辟的事極為關心,且政治立場較鮮明,即支持復辟,有「此等均需為之表彰,否則天理人道絕矣。」為證,再結合王氏1917年張勛復辟開始時羅王之間的往來書信來看(17)王時時刻刻關注這次事變,他看似局外人,沒有直接參加進去,但他其實早已以一種支持者的身份置心於這次事變中了,一介柔弱書生,確實也只能如此。他在18日的信中,為當前紛亂的形勢感到不安,悲嘆到:「生民之禍,不知何底耳。」在他看來,就是因為天定的君統被壞了,而導致了天下大亂,引起了「生民之禍」,其實,清季民初,舊有的清王朝的統治力已經消亡了,而新的控制力還未建立,各種社會勢力都在新的集結中,到二十世紀 三十年代軍閥大戰結束之前尚未形成一個擁有絕對優勢控制力的勢力集團(軍閥大戰之後許多省地方主義勢力仍很大), 三十年代之前的民國不過是由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組成的,這就造成了各派勢力爭奪利益的各次大小戰爭,於是乎,天下無寧日,王先生看到了這一社會弊端之表像,悲嘆「生民之禍,不知何底耳。」,但他把結束這一局面的期望寄託在已幾乎無可能恢復的清王室身上,實乃其「遺老」心態之體現。
王氏還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周代的宗法制度,君臣之分等道德規范,是天經地義的:「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這種「德治」是周立國之「本原」。「殷周之興亡,乃有德與無德之興亡。」為何這種德治使周興盛呢?因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使有恩以相恰,有義以相分,而國家之基定,爭奪之禍泯焉。」他還闡述說:「古之所謂國家者,非政治之樞機,亦道德之樞機也。使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禮,以親親尊尊賢賢明男女之別於上,而民風化於下,此之謂治,反是則謂亂。」他把國家說成是「道德之樞機」,還說「制度典禮者道德之器也」。這種對於國家及其職能的解釋,是中國傳統的國家理論,王氏宣揚「德治」,旨在說明「德治」才是天下大治的基礎和保證,一旦廢棄,則天下大亂。其似在說明民國以來的禍亂就是因為德治廢壞,天道天理禁絕,某些大清命臣不安本分所致。
從王氏寫作此文後致友人的一些書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其所懷有何種政治理念。
在一封雪堂長孫羅繼祖先生所收藏的觀堂致雪堂的缺業信件中可以看出(18):
「至於政局,則系此種腐敗局面之放大而又極端者。不知我羲黃之子孫,周孔之後裔,乃有此現象。然若在二十年前,則尭香所見此等人,黨有彭剛直,沈文肅者處以極刑矣。現在竊鉤竊國,同一無罪,此後不為安南,高麗人不可得矣。鳳老托張孟劬致意,欲令其子問業,前已作書答之。公書所述北方外交,是一部分確是如此。將來大樹不降南則降段,又未幾爭端又起,實做成無國二字耳。」
按照王氏的政治理念來說,要不亡國,就必須無爭端,要無爭端,就必須「德治」,以「德治」定天下。甚至他還認為此種德治不但可以救中國,還可以救世界,他於1919年3月14日致羅振玉的信中說「時局如此,乃西人數百年來講求富強之結果,恐我輩之言將驗。若世界人民將來尚有孑遺,則非採用東方之道德及政治不可也。」(19)1920年他給日本學者狩野直喜的信中說:「世界新潮澒洞澎湃,恐遂至天傾地折。然西方數百年功利之弊非是不足一掃盪,東方道德政治,或將大行於天下,此不足為淺見者道也。」(20)從這些書信可以看出,王氏此種政治理念是何其牢固矣,這些書信雖寫於《殷周制度論〉後幾年,但其形成決非一蹴而就矣,定是其長久以來之思想,否則決不會如此執著,如此頑固的。
我們從《殷周制度論》本文就可以閑接 看出其深深蘊含了觀堂一生所抱有的政治理念,從王氏致羅氏的一些書信中,我們 更可以直接看出其經世之意,用觀堂自己的話來說,即「於考據之中,寓經世之意。」觀堂1917年9月1日,致羅振玉信說:「前日擬做《續三代地理小記》,既而動筆,思想又變,改論周制與殷制之異同:一,嫡庶之制。二,宗法與服術,此二者殷嫡庶之別而生。三,分封子弟者。四,定天子諸侯君臣之分。五,婚姻姓氏之制。六,廟制。此六者,皆至周而使有定製,皆周之所以治天下之術,而其本原則在德治。雖系空論,然皆依據最確之材料。大約二十天左右可以完成,月杪可以寫定也。」(21)為何要討論德治?王氏9月13日致羅氏的信中說得更清楚:「《殷周制度論》於今日寫定。其大意謂周改商制,一出於尊尊之統治者為嫡庶之制,其由是孳生者有三:一宗法,二服術,三為人後之制。與是相關者二:一分封子弟之制,二君天子臣諸侯之制。其出於親親之統者,曰廟制。其出於尊賢之統者,曰天子諸侯世,而天子諸侯之卿大夫皆不世之制。此殆與殷制同。又同姓不婚之制,自為一條。周世一切典禮皆由此制度出,而一切制度典制皆所以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於道德,而合之以成一道德之團體。政治之理想,殆未有尚於此者。文凡十九頁,此文於考據之中,寓經世之意,可幾亭林先生。」(22)這表白了,他要證明周代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道德名分的制度,乃是政治上最理想的制度,「制度文物與其立制之本意,乃出於萬世治安之大計,尊尊親親賢賢此三者,治天下之通義。」只有重建此種制度,才可以享萬世之安,這即所謂「經世之意」。從這封書信我們可以看出其作此文之用心昭昭然矣。

9. 關於道德的名言警句

關於道德的名言警句匯總如下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

2、只有那不論公私都以道德為上、一心要做出高貴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3、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4、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6、優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

7、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8、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9、意志來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這兩個因素。

10、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11、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12、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3、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14、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15、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熱點內容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