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感關鍵期

道德感關鍵期

發布時間: 2022-04-29 02:12:39

① 態度與品德形成的三階段及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1~2歲):無道德規則階段,規則對兒童沒有約束力。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2~8歲):這一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以他律的、絕對的規則及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和崇拜為特徵。又稱為權威階段。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1、12歲):又叫做可逆性階段,開始按照內在標准進行道德判斷,認為道德是可以修改的,即不單純服從權威,也不機械地遵守規則,要求平等。

第四階段:公正道德階段(11、12歲以後):這一階段兒童開始出現利他主義。傾向於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該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

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亦稱為道德觀念。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准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

其中,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道德情感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直覺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倫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

(4)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② 道德感指的是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高級情感,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對自己或他人的動機、言行是否符合社會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
道德感就是履行義務、執行道德法則的「絕對命令」的情感沖動,即道德感就是義務感。道德感就是得道感、敬重情感、義務感。道德感教育的重心,就是使人們因獲得「倫理上的造詣」而得「道」;以對道德准則的敬重,培育道德上的「優美靈魂」和源頭性的「靈魂驅動力」;培育以自我解放為本質和追求的義務意識。

一、分類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
(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
(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二、基本特質
道德感既是一種道德的主觀意志,也是一種見諸行為的道德沖動。「意志作為主觀的或道德的意志表現於外時,就是行為」,而且「道德的意志表現於外時才是行為」。作為一種主觀形態和沖動形態的道德,道德感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質。

③ 兒童的道德感在於大約在幾歲以後開始逐漸發展

兒童在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歲後,隨著兒童交往的發展,成人不斷對兒童的行為提出要求,使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為規范,道德感也逐漸發展起來.

④ 青年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哪些

(一)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有順序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在生理方面,身體的發展是先頭部後四肢,先中心後邊緣,如軀體的發展是自上而下,即頭部→頸部→軀干→下肢;大腦皮層是先枕葉,爾後是顳葉→頂葉→額葉;肌肉是先大肌肉群,後小肌肉群。心理機能的發展順序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懼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神經系統的發展是先快後慢,初生嬰兒腦重390克左右,為成人腦重的三分之一。兒童長到六歲時,大腦重達到1 200克左右,達到成人腦重的90%,以後的發展便逐漸緩慢下來。
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活動必須根據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無論是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等。
(二)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
人的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總的發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構成了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據。換言之,兒童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應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不看對象,教育工作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關於如何劃分年齡階段,目前尚無定論。一般都是根據生理年齡,結合心理發展特點來劃分的。通常劃分為乳兒期(零歲至一歲)、嬰兒期(一歲至三歲)、幼兒期(三歲至六歲)、兒童期(六歲至十一二歲)、少年期(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青年初期(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
也有些心理學家按其各自研究內容的側重特點來表述備年齡階段的基本特徵。
例如皮亞傑注重智慧和認知結構的變化,他按照兒童智慧發展階段將兒童的發展分成四個大的階段:感知運動階段(零歲至一歲半、二歲);前運算階段(一歲半、二歲至六七歲);具體運算階段(六七歲至十一二歲);形成運算階段(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
埃里克森則關注兒童的行為模式,將兒童的行為模式、心理社會因素以及沖動的投放部位等結合起來劃分為八個發展階段。十七歲前五個階段,即信任對懷疑(一歲半前);自主對羞怯(一歲半至三歲);主動對內疚(三歲至五六歲);勤奮對自卑(六歲至青春期);同一性對角色分離(十一二歲至十七歲)。
前蘇聯一些心理學家則注重兒童活動形式的轉換:①直接情緒性交在活動(零歲至一歲);② 擺弄實物活動(一歲至三歲);③ 游戲活動(三歲至七歲);④ 基礎學習活動(七歲至十一歲);⑤ 社會組織活動(十一歲至十五歲);⑥ 專業學習活動(十五歲至十七歲)(上述材料見表5-1)
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三)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均衡性
個體發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線的特性。表現在:
1.在生理發展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生長不均衡。例如,青少年身高、體重有兩個增長高峰,第一個出現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第二個出現在青春發育期。在高峰期,身高、體重發展較其他年齡階段更為迅速(見圖5-1)。
腦重的增加亦有不同。新生兒的腦重是390克左右,是成人腦重的25%。出生後的腦重隨年齡而增加,增長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第一年最快,以每天1克的速度遞增,九個月時達660克,第一年末達到出生後需要發展的50%。二歲半至三歲腦重發展到900--1011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75%。以後逐漸緩慢,六至七歲時達1280克。九歲時約1350克,己接近成人水平。十二歲時1400克,到二十歲左右就停止生長。
2.在心理發展方面,兒童的發展存在關鍵期和最佳期,發展亦有不平衡的方面。例如,二至三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的關鍵年齡,四至五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年齡。《學記》里講,「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能成」,說明從古人開始就已認識到了學習的最佳期問題,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期,學習的效果就會差些。同時,人的心理發展還有關鍵期,例如少年期就是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一個關鍵期。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少年期(即十一至十二歲)以前的兒童是真正的幼稚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更多地依賴成人的照顧、保護,他們的獨立性和自覺性都比較低。青年初期是個體發展上的成熟期,他們開始逐漸走向穩定、獨立、自覺。而少年期則介於二者之間,此時的兒童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既不屈從權威,又缺乏正確的決斷,既精力旺盛又缺乏自覺性。因而有人將這個時期稱為分化期、危險期、迷惘期、關鍵期、可塑性最大的時期。為此,此時對兒童教育的是否得當可能關系著他們一生的發展。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教育活動的進行要善於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最佳期給予合適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人的身心發展還具有個別差異性
正常兒童的發展須經歷共同的發展階段,但由於人的遺傳、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主觀能動性的不同,使其發展的速度、水平以及發展的優勢領域千差萬別,彼此間表現出發展的個別差異。個體差異性有多種層次。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這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區別,這些區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發展的方面與水平上的差別。其次,從個體的角度看,表現在:不同兒童的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如兩個同齡兒童,有的某一方面才能表現較早,有的則很晚;不同方面發展的相互關系存在差異,如有的學生第二信號系統的發展占優勢,數學能力強,但繪畫能力差,另一些學生則相反;不同青少年兒童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如同年齡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決定了教育活動要因材施教。

⑤ 兒童道德品質的發展有哪些特點

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對於兒童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和適應集體生活,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心理學看來講,人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道德意識的發展和道德行為的發展。道德意識是掌握首先原則或信念;道德行為是將這些原則和信念在一定場合付諸行動的能力。 一、 道德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掌握道德原則和信念是道德意識形成的標志,從小學階段開始,兒童開始具備了自覺運用道德意識來評價和調節道德行為的能力。小學生道德意識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道德知識的理解上,兒童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的、准確的理解。 2、 在道德品質的評價上,兒童從只注意行為的效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 在道德原則的掌握上,兒童的道德判斷從受外部情境的制約逐步過渡到受內心的道德原則或道德信念的制約。 二、 道德行為的發展 小學生的道德行為屬於依從傳統慣例行為型,特點是符合社會提倡的模式,遵從集體的決策,自己很少採取單獨的主張。 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道德意識與行為基本上是協調的、相稱的。但是其中還有這樣一種規律,即兒童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隨年齡增長,逐步會出現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分析小學生言行不一致的原因,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由於模仿、出於無意、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行為表現、只會說不會做等等。針對小學生這種言行不一致、言行脫節的問題,教育者應該做到正確了解兒童的內心情況和體驗,針對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應該一味地責怪、懲罰。

⑥ 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教育意義

人的身心發展遵循著某些共同的規律,這些規律制約著我們的教育工作。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這個知識點也是常考點,如何正確理解?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表現: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例如:身體的發展遵循著從上到下、從軀干到四肢、從骨骼到肌肉的順序發展,心理的發展總是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由喜怒哀樂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復雜情感。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表現: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前後相鄰的階段是有規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時期內,發展主要表現為數量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從而發展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啟示:人的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教育要尊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發展任務,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不能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鍋煮」,讓孩子同成年人一樣聽報告、搞活動,把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
(三)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生長的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第二個高峰則在青春發展期。在這兩個高峰期內,身高、體重的發展比平時要迅速得多。
第二,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
例如:生理方面,神經系統、淋巴系統成熟在先,生殖系統成熟在後。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維成熟在後,情感成熟更後。
教育啟示:要抓住發展關鍵期或最佳期。
(四)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表現:互補性反映人的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功能與生理功能之間。
例如:失明者通過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補償就是生理機能的相互彌補。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能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往往體現的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補性。
(五)人的身心發展的差異性
表現:總體上看,人的發展要經歷一些共同的基本階段,但個體差異仍然非常明顯,每個人的發展優勢千差萬別。
例如: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到的,有的人想像能力強,有的人記憶能力強;有的人個性活潑好動,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善於理性思維,有的人長於形象思維等

⑦ 教育者要在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

具有不均衡性。

個體的發展具有不平衡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發展速度不均衡。它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某一方面發展不均衡;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方面發展不均衡。

因為初生兒離開母體來到人世間這一新的環境中,產生了個體與外在環境的極大不適應,必須急速發展才可使個體與客觀世界逐漸適應,逐漸平衡。兒童大腦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不均衡同兒童意識的萌發、認識客觀世界的急切需求以及智力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

(7)道德感關鍵期擴展閱讀:

兒童身心發展要求規定:

1、在童年期,兒童的記憶發展對他們的學習和心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時記憶效果和保持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記憶的策略。

2、兒童心理發展是在主導活動中進行的,小學兒童的心理發展主要是通過學習活動進行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認識或認知過程。

3、教師的教是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應被視為是被動的接受者。所以教和學是師生雙方積極主動的互動過程。

⑧ 什麼是理智感和道德感

情感一般是指個體意識到自己與客觀事物的關系後而產生的穩定、深刻地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情感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意義。關於情感的分類也是重要的考點,心理學中將情感分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這一知識點在考試中常以單項選擇題出現,題干通常列舉例子,要求選擇出所體現的情感類別。因此需要重點把握不同類別的關鍵特點。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標准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道德感產生的關鍵是運用道德標准去評價,它會受到社會規范、社會價值體系的影響。例如:當小紅上班高峰期為了避免遲到而闖紅燈,被交警攔截「教育」時,她產生的羞恥體驗。例如:當我們看到地鐵中他人隨地吐痰的行為,我們對他人所產生的厭惡體驗。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中,認識、探求或維護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理智感產生的關鍵是與認知活動、智力活動相關。例如:小明終於論證了實驗假設的正確性,他當時產生的興奮感、成就感即理智感。理智感往往是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產生。

⑨ 小學幾年級是道德情感發展的轉折期

【單選題】
研究表明,小學生道德情感的發展具有明顯轉折的時期一般是在()年級。
A.一
B.二
C.三
D.四
網考網參考答案:C(僅供參考,歡迎評論交流)
網考網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道德情感的發展特點」。
【名師詳解】研究者認為,品德的發展應該是多層次、多水平、多深度的,所以道德情感發展不應以單維度來表示。其研究結果指出:(1)每個年級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級水平。隨著年級的遞增,高級水平逐步增加。低年級從第三級向第四級轉化;中年級以第四級為主;高年級約有半數左右被試達到第五級水平。(2)小學三年級是道德情感發展的轉折期,即一、三年級之間道德情感水平的差異較顯著,而三、五年級的差異沒有如此明顯。(3)小學生的情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現是義務感最強烈,榮譽感次之,良心和愛國主義再次之,幸福體驗最差。

⑩ 幼兒的道德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如何培養

幼兒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作為幼兒教育者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把家庭、幼兒園二者有機結合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
1.德育從家庭中做起
家是幼兒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溫馨和睦的家庭使幼兒健康成長,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因此德育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
1.1 德育從"我"做起。幼兒學習主要的學習方式的模仿,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道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德育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爸爸媽媽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榜樣如:作為爸爸媽媽回到家主動與家人問好,尊敬老人等,避免在幼兒面前吵架、說粗話等。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1.2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影響著幼兒人格的發展,影響著幼兒的社會人際關系,影響著幼兒個性的發展。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和發展幼兒個性等。德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核心和向導力量,可見親子關系是幼兒德育的重中之重。
1.2.1 創設良好的家庭關系:父母相親相愛,和睦相處,正確的處理自己情緒情感,盡可能的在孩子面前表現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作為父母應該尊重、理智的的愛孩子。給幼兒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氛圍,讓幼兒的行為、習慣、興趣等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
1.2.2 給予理智的愛:孩子是家長的寶,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在當今的家長中更加體現,多少的孩子甚至是小小班的孩子都被家長們送進畫畫、舞蹈、鋼琴等各種培訓班。也許很多家長認為這就愛孩子,可是他們它們卻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記問一句"寶寶,你要什麼"。這要不僅扼殺幼兒玩的天性,限制了他們的人際關系,還讓幼兒產生各種不良的情緒、抵抗父母等各種不良的行為。作為父母應該為幼兒尊重幼兒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也要理智回應幼兒的要求。在生活中主動親近和關心孩子,經常和他一起玩游戲或創造幼兒交往的機會如:帶幼兒走親戚、到朋友家玩等。這樣不僅能夠發展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同時可以利用這機會鼓勵幼兒與他人接觸、交談,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
2.德育從幼兒園做起
義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孩子上學作準備,而是為了孩子將來生活作準備。"3-6歲的幼兒是各種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園的教育正是我們為孩子將來生活作準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關鍵時期。
2.1 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環境是教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是離開家庭後的第一大大環境,幼兒園的教育幼兒終生教育的基礎,良好的環境幼兒健康成長,良好的德育環境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幼兒園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對幼兒實施有效的品德教育。
2.1.1 根據年齡段創設不一樣的環境:幼兒園為幼兒創設
各種德育的環境,讓幼兒產生濃濃的愛祖國、愛家鄉之情。讓幼兒不僅可以認識自己,還可以認識其他的同伴,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促進幼兒的自我認識的發展、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2.1.2 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每當星期一的早晨在東肖中心幼兒園可以聽到動聽聲音,看到一處美麗的風景,那是我們老師在組織生氣儀式,那是我們在為文明小衛士頒獎。老師的聲音總是那麼的親切、溫和,小朋友的笑容總是那麼的純真可愛。正是教師那親切、溫和給我們的而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里感受到安全感、感到舒適.
2.1.3 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幼兒教師是幼兒除了父母外的第一啟蒙老師,也是幼兒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的實施者,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隊幼兒的品德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幼兒園讓幼兒教師經常參與各種有關自身素質的培訓學習,讓我們一線教師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選擇符合幼兒各年齡階段的教材對幼兒實施道德教育。
2.2 在游戲、生活中進德育。《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章:幼兒園教育原則中指出,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遇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結合此原則,在小班教學中把德育滲透於游戲中和各領域教學活動中如:在社會領域中開展《我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愛自己》等各種有關德育的內容,在語言領域中開展兒歌《老師愛媽媽》,藝術領域中開展《我有一個家》等有關道德教育的內容。同時從早上接到幼兒到幼兒離園的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文明的游戲、主動與人問好、文明吃飯、文明睡覺等等各項活動中。把德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中,滲透於游

熱點內容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