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張角

道德經張角

發布時間: 2022-04-29 07:57:44

Ⅰ 道教的祖師是張角

在種古代都有祖師:上古時是伏曦(開創道思想、引發中國文明的創始人)、中古是李耳外號老子(總結伏曦思想開創道家及思想)、近古就是張天師(總結老子道家思想來開創道教)!張道陵是把道家思想搞成宗教化成為道教的人!道家是以自然為根本的是科學跟道教不同,道教是宗教是有神論的,道教已經脫離了道家的科學性

Ⅱ 道教分為哪幾個派別

從修行方式上來說復道教主要分為兩制個派別——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道教的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於宋、元。道教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有5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正一派、凈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創立,元末以後逐漸衰微。
凈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衰微
明朝以後,道教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現在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實際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東漢末年的五斗米道,後更名為天師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全真道興盛於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陽,丘處機。全真道講求清修,其道士必須出家、吃素。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十方叢林」。

Ⅲ 道教門派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原名張陵,因創建了道教被後人加了個道字!現在叫正一派,信奉的是三清天尊,即元始、靈寶和道德三位天尊,遵循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經》。老子也被神話為道德天尊!
全真派是王重陽創的,不過沒張道陵創建的早,開教祖師是張道陵

Ⅳ 「老子天下第一」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老子是世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博聞好學,追求天人合一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他在經過函谷的時候,被守城官員逼著寫下了一本書,名曰道德經,這本書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這也是有史記載的世界上最早的充分辯證法思想的書籍,因此老子也被稱為世界哲學之父。

太上老君

東漢末年,在張角等人的改造之下,道教逐漸被神化,道教內涵也不斷被豐富,體系也更加完善,作為道教的創始人,老子被封為道德天君,也就是太上老君。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淵追認老子為李姓始祖,在唐朝的數百年間道教不斷被發揚光大,老子也更加聲名遠播。

孔子

相傳在春秋時期,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求道,孔子也不得不贊嘆老子思想境界之高,學識之淵博,見解之獨特。因而自古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說法。老子雖然是世所罕見的神人,但他一生只留下一部5000字的道德經,他的徒弟也只有兩位,這和孔子的3000弟子相比那就差太遠了。

蘇秦

但是名師出高徒,老子徒弟之一的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而另一位徒弟鬼穀子更是千古奇人,成就斐然,鬼穀子是道,儒,兵,法之集大成者,精通百家學術,又是縱橫家的鼻祖,他的徒弟蘇秦,張儀,孫斌,龐涓等更是人中龍飛,鬼穀子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

張儀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作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一生隱居在山谷之中從未出仕做官,雖然他的徒弟中有身佩六國相印,位極人臣的蘇秦,但他本人卻很少受到統治者的關注。

鬼穀子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學術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數千年來關於他的傳說從未斷絕。

古裝電視劇的拍攝是很辛苦的,尤其是遇到反季節拍攝的時候,夏天那麼熱的天氣要拍冬天的鏡頭,穿著那麼厚的衣服,真是熱死人,到了冬天又要拍夏天的戲,這樣的折騰一般人肯定受不了把。但是有一些很明顯的穿幫,實在是沒有必要。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演員的身後你們發現什麼了嗎,那就是在不遠處驚現現代的電線桿,原來在古代你們就用上電了啊,還真厲害,為你們的機智點個贊。

皇上是古代權利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他的命令就是聖旨,對待皇上大臣們都是俯首稱臣的,看看他們來向皇上匯報工作時i,皇上卻隨心所欲的抽起了香煙,大家都對這個老煙槍很畏懼。

前段時間很火的《微微一笑很傾城》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劇中的主角鄭爽的古裝造型,就這個姿勢的鏡頭大家好像發現了什麼,老司機都說古代的姑娘就穿上文胸了,真洋氣啊。

這樣的服裝造型,你們知道是什麼電視劇里的嗎?沒錯,這就是中的片段,看看兩人的現代混雙芭蕾舞表演,有沒有雷到你啊,是不是很無語?

《西遊記後傳》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的時候,悟空,你的金箍棒怎麼了,這個還能造假啊,這可是整部電視劇的支柱啊,是什麼武器把它重創的呢?我實在想不通啊。

《封神英雄傳》中,旁邊的大爺是什麼情況?是現場的工作人員,還是穿越到古代去旅遊的呢,這也太不注意了吧,剪輯的工作人員後期就沒有發現嗎?

Ⅳ 道教創始人張角、張陵、張魯三者是什麼關系各有何活動

一、張角、張陵、張魯的關系

1、張角、張魯都是東漢末年。

2、張陵、張魯是爺孫關系。張魯是張陵的孫子,三國的時候算是一方諸侯,占據漢中,後來投降了曹操。

3、後人尊張陵為天師,張角是賢師,張魯叫系師。他們都擁有《太平經》,不過版本不同,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

二、張角、張陵、張魯的主要活動

1、張角

A、創立太平道。張角是東漢末年巨鹿人,憑《太平青領經》創立太平道。

B、發起黃巾起義,失敗後,太平道也滅跡。

2、張陵

A、中國東漢五斗米道創立者,是道教正一派天師道的創始人。

B、漢明帝時曾任巴郡江州令,後隱居北邙山,修煉長生之道。後改名張道陵,字輔漢,敬為張天師,沛國豐邑。少時喜讀河洛圖諱、天文地理之書。曾入太學,通達五經,又好黃老之學,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C、東漢順帝時,修道於鵠鳴山,創立五斗米道。

製作道書24篇,建立24治區,各治立道官祭酒,以統治道民。道民有犯小過者以悔過自新為奉道之主旨 ,並用符水咒法為道民治病。傳有弟子王長、趙升等。子孫世襲天師道號,歷代帝君皆加有封號

3、 張魯

A、在巴蜀地區創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是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

B、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在殺張修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C、 張魯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張魯去世後謚號為「原」,葬於鄴城東。元武宗至大元年,追封張魯為「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5)道德經張角擴展閱讀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

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歐美人士的興趣。

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

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復雜的神靈系統。道教提倡無極,元極,太極,中庸即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Ⅵ 《三國演義》中,傳授給張角三卷天書的南華老仙,是什麼來頭

在《三國演義》中,黃巾軍的首領,張角是一個引子人物,用來引出三國主角之一的劉備。道理很簡單,兩人都是河北人。劉備是涿郡人,即,今日的保定涿州。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可是大大有名,不但出了劉備、張飛,還有趙匡胤。

張角則是河北鉅鹿人。但在介紹張角時,羅貫中卻犯了一個大錯誤,言稱張角是“不第的秀才”。但東漢末期,根本沒有科舉。那時想出仕當官,要靠推薦孝廉,曹操就是這樣混出來的。還有一條就是名士的好評,這就是為啥“月旦評”,那麼有名的原因。


不過,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真正“傳授”張角書籍的人,也在《三國演義》中出現過,這便是於吉——就是那位在江東,跟小霸王孫策,互相傷害的“神仙”。張角之所以能創建“太平道”,便是受到了於吉所著的《太平經》的影響。

想來,羅貫中之所以舍於吉,非要讓莊子現身《三國演義》給張角天書,恐怕就是因,於吉的名頭沒有莊子那麼響,且最終也的確死於孫策之手。這實在有點對不起“神仙”這個稱號吧。

Ⅶ 張道陵和張角是同一個人嗎

不是。張道陵三國時期割據政權閬中侯張魯的祖父,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讀通了老子《道德經》 ,天文地理河圖洛書地無不通曉。後來被選為賢良方正的官,然而雖然做官,而他卻志在修道,不久就隱居到北邱山裡,有一隻白老虎銜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漢和帝曾經賜他做太傅,並封他為冀縣侯,三次下詔他都婉拒了。他後來到了四川,愛上四川的山明水秀,於是就隱居在鶴鳴山上。山上有隻石鶴,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來了。張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聽見神鶴的叫聲。而張角是和張魯一個時代的人,比張道陵晚幾十年。

Ⅷ 東漢末年。張角的黃巾軍的太平教和張魯的五斗米教,有何區別!

張角
(?--184),鉅鹿(今河北寧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 、巫術也很熟悉。

建寧年間(168---172), 他帶著兩個弟弟,首先在災情特別嚴重的翼州一帶開始傳教活動。靈帝熹平年間(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學生 、培養弟子 、吸收徒眾的基礎上,創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為我國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太平社會為己任。 其主要特徵是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以"中黃太一"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綱領、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組織、口號、宗教儀式、活動內容、傳教方式等,皆據《太平經》而來。

他到處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根據《太平經》「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自稱大賢良師,為太平道的總首領;他的兩個弟弟,張梁、張寶則自稱大醫,亦為太平道的首領之一。凡太平道成員及其信徒,若犯有過失,只要跪拜在首領面前,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便給以寬恕。

張角常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並以此為掩護,廣泛宣傳《太平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深得窮苦大眾的擁護。張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十餘年間,太平道勢力遍布青、徐 、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主要是窮苦農民,也有城鎮手工業者.個別官吏、甚至宦官。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教區組織),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

在此基礎上,張角又按《太平經》中「順五行」的思維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選定於甲子年甲子日、即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張角還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響亮口號,欲說明按照萬物興衰、按照朝代演變的規律,漢王朝(蒼天)大數已盡,作為土德(土色黃)、黃天的代表,太平道應當取代漢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領及信徒便已著手准備。他們用石灰在洛陽的市門及州郡官府牆上書寫「甲子」等標語口號。

一大方的渠帥馬元義首先通知荊州、揚州的信徒數萬人,到鄴(河北臨漳)城集中,准備起義。於是,其分管的信徒們便已開始向鄴城集中。馬元義還多次到京城洛陽約定宦官中常侍封 、徐奉為內應,在三月五日里應外合,一道起義。

大約在預定起義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後,太平道的一個信徒、濟南人唐周上書官府告發起義之事。於是,朝廷緊急捕捉馬元義,車裂於洛陽;並緊急動員各種力量,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餘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起義時,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 ( 黃天的象徵 ),時人稱之 「黃巾軍」。起義後,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

起義開始後,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後,往往燒毀官府,殺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貪官污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嚇破了膽,如同喪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但由於黃巾軍的主體是農民,組織不夠嚴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夠 好。他們除了攻打官府外,還普遍攻打豪強、士家及各種有錢人家。於是,豪強、士家都迅速站出來,配合官府義軍。起義約十個月後,黃巾軍主力敗於官府、豪強的聯合。不久,張角也在這期間病死。

太平道

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醞釀時間較早,如以於吉上《太平青領書》算起,則
肇始於東漢順帝時(126~144)。
但當時尚未形成教團。直至東漢建寧、熹平(168~178)年間,巨鹿(今河北寧晉)
人張角為組織黃巾起義,始創太平道。
東漢後期政治黑暗,豪強兼並,小農破產,加以自然災害頻仍,社會矛盾極其尖銳。
張角順應時勢,據《太平經》「以善道教化天下」之宗旨,開始以「跪拜首過」向神懺
悔的方式佈道,用「符水咒說」為下層民眾治病,備受歡迎,史稱「病者頗愈,百姓信
向之」,但在《後漢書》中,僅稱張角「奉事黃老道」,「以善道教化天下」,並無
「太平道」一詞。在《三國志·張魯傳》注引魏郎中魚豢所撰《典略》中,始有「光和
中,東方有張角,……角為太平道」等語。實際上太平道之名源於《太平經》:「太平
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急教帝王,令行太平之道」。《三國志·
孫堅傳》載:
張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潛相連結,自稱黃天泰平。」表明「太平道」又是張角
「潛相連結」起義時的自稱。
太平道以陰陽五行、符籙咒語為根本教法,與《太平經》所謂奉天地、順陰陽五行
而雜以巫術的思想基本吻合。它的傳教方式是:「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
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
其教人「叩頭思過」亦源於《太平經》卷九十七:
「今欲解此過,常以除日於曠野四達道上四面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回下叩
頭於地。」認為人有過失,天必有所明察而施加懲罰,要得到天神寬宥,可在曠野四達
道上叩頭,氣候之神便會將其所請上通於天,下通於地,而得免罪。《太平經》卷九十
二稱:「以丹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將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東面告之,
使其嚴以善酒,如清水已飲,隨思其字,隨病所居而思之,名為還精養形。」卷一百八
又稱:「欲除疾病而大開道者,取訣於丹書吞字也。」太平道認為符是天神的文字,飲
符水則天神的命令入人體中,神使心正自覺,便可除病去疾,與《太平經》所載,如出
一轍。
據《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王沈《魏書》稱,東漢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軍曾
致書曹操:「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
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觀此文之意,黃巾軍是奉祀
「中黃太乙」神的,這或許也是太平道奉祀的神靈。「太乙」即「太一」。《太平經》
稱:「天地之道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守氣而不絕也。……乃上從天太一也,朝於中極,
受符而行。」秦漢時期,「太一」被看作在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在《黃帝內經》
《參同契》《老子銘》等與早期道教有關的文獻、碑銘中,亦出現「太一」信仰,並有
「太一」位於中央的觀念。太平道在「太一」信仰上加「中黃」二字,既與「太一」居
中的觀念有關,又與五行土居中,色尚黃,黃為大吉之色的意義相通。
太平道據《太平經》創教,亦據《太平經》組織黃巾起義。史稱張角自號「大賢良
師」,倡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太平」,其所言「大賢」「黃天」
等詞,以及選甲子為起義之年,皆可在《太平經》中找到根據。《太平經》卷九十載:
「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平?」《太平經》以奉天地、順五行
為主旨,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運序,漢以火德王,漢運衰,代漢而興
者當為土德,土色黃,故張角自稱「黃天」,以示將承漢祚而王天下。《太平經》卷三
十九又稱:「甲子歲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於是也。……凡物生者,皆以甲為首,
子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該經復有「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之語,
可見張角選擇甲子年(184)三月五日作為黃巾起義的日期,顯然是受《太平經》的影響。
張角在創教過程中同時准備武裝起義,十餘年間,徒眾發展至數十萬,遍布青、徐、
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境。張角以「方」為單位組織教徒,大方萬餘人,小方
六七千人,共建立三十六方,每方設渠帥統領。准備就緒,乃命大方馬元義等調集荊州、
揚州數萬人,北上冀州鄴城,准備在鄴城發動起義。由於叛徒唐周告密,朝廷車裂馬元
義,京城洛陽一千多太平道徒被殺,原定於甲子年三月五日起義被迫提前於二月發難。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八州太平道徒同時俱發,
「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經過十個月的激烈戰斗,在東漢王朝重兵圍剿下,黃巾主力雖然被殲,但到中平五年
(188),中原地區黃巾余部再次發動起義,其中青、徐兩州黃巾竟發展至百萬之眾。在
黃巾起義中,大批太平道骨幹多在戰斗中犧牲,太平道組織無形解體,殘余的信徒大都
融入五斗米道中。
太平道雖在黃巾起義後瓦解,但對後世仍有相當的影響。
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術數觀念,為後世道教所繼承;後世道士持九節杖、著黃衣、
戴黃冠,用符水、咒語等道術為人治病消災,等等,也都承襲太平道的規制。唐宋時期
的「明教」更尊張角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陝白蓮教起義宣揚「黃天將死,蒼天當生,
大劫在邇,人民有難」的讖語,亦明顯受太平道的影響。

張魯
(?~216)為張陵之孫,五斗米道系師。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國豐
(江蘇豐縣)人。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行其道。衡死,張魯繼為首領。其母好養生,
「有少容」,「兼挾鬼道」,往來益州牧劉焉家。他通過其母跟劉焉家的關系,得
到信任。東漢初平二年(191)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
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以張魯不
順從他的調遣,盡殺魯母家室。張魯遂割據漢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
教合一的政權。史載,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並「增飾之」。自稱「師君」。
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
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繼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
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
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
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東漢末年,群雄蜂起,社會動亂,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如關西民從子
午谷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朴胡、袁約等人的支
持。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五斗米道憑借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
當時曹操把持的東漢政權無暇顧及漢中,遂封張魯為鎮民中郎將(一作「鎮夷中郎
將」),領漢寧太守。張魯統治巴、漢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親率十萬大
軍西征漢中,張魯弟張衛以數萬人馬據陽平關堅守,為曹操所破,張魯避走巴中,不久
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邑萬戶。其五子皆封
侯,且與曹操聯姻。後世道教徒稱張魯為「張鎮南」。次年,張魯卒,謚原侯,葬於鄴
城(今河北臨漳)東。他投降曹操後,大量徒眾北遷,使五斗米道的勢力發展至北方和
中原地區。
張魯以《道德經》為該教的主要經典,為便於向其徒宣講《道德經》,乃為之作注,
名《老子想爾注》。提出「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認為「道
精」「分之與萬物,萬物精共一本」;主張君臣民皆須「順道意,知道真」,「行誡守
道」。又認為,「生」是「道之別體」,道人「但歸志於道,唯願長生」。「道設生以
賞善,設死以威惡」。只有「奉道誡」,將「積善成功」和「積精成神」二者結合起來,
才能不死成仙。主張「治國之君務修道德,忠臣輔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來,「道普
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懷慕,則易治矣。
悉如信道,皆仙壽矣」。還抨擊儒家五經「半入邪」,「大偽不可用」;反對淫祀,
認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禱祠」;對宣揚「聖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
非行所臻」的《河》《雒》緯書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誠感天」、通過修行自
臻「仙壽」的觀點。因此他尤其重視道徒的自身修養,倡導誠信,有病則懺悔己過。相
傳他又創塗炭齋等齋醮儀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他為「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五斗米教

(天師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關於它的起源,學術界有兩種觀點:傳統認為,五斗米教是張陵於公元126-144年(東漢順帝時)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但當代學者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陝西道教2000年》則認為,五斗米教實際上由張修在公元184年(東漢靈帝中平元年)之前創立於漢中。

據《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概述張角、張修的學說時說:「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雒曜。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則為不信道。修法略與角同,加施靜室,使病人處其中思過。又使人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為奸令。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為常,故號曰五斗米師。」

Ⅸ 老子是不是在東漢末年才火起來,他和張角什麼關系,為什麼張角創立五斗米教要尊奉老子,請權威人士幫忙解

老子是春秋人物,是道家思想創始人。
張角是太平道創始人
五斗米教是張魯他爹乾的
五斗米也好,太平道也好都是沿用了道教的思想,道教創始人張天師尊三清,由此五斗米教尊老子

Ⅹ 道教是怎樣發展的

早期道教的產生,是以東漢社會流行的黃老道為重要背景的。西漢武帝以後,雖然由於「獨尊儒術」,儒家學說壟斷了思想領域,但是各種思潮和信仰仍然或多或少地流行,神仙方術迷信在兩漢就有很大的勢力。東漢時期,以黃老之術為修煉思想的黃老道興盛起來。黃老道方士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以長生養性之術詮釋老子的《道德經》。還編撰了《太平經》一類道書,宣揚神仙方術。經過黃老道長時期的醞釀發育之後,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奉老子《道德經》等為經典,於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在四川創立了五斗米道;河北鉅鹿(今河北寧晉)人張角奉《太平經》等經典,於漢靈帝建寧年間(168~171)在中原創立了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道教的正式產生。

早期道教典籍為宣傳道教思想、促進道教的產生與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張角所奉《太平經》,即東漢順帝時方士於吉所傳《太平青領書》。在此之前,還有西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傳《天官歷包元太平經》」。甘書今已不存,但前後兩部《太平經》思想內容相近,應有淵源與傳承關系。《太平經》原書170卷。今存67卷,收於《道藏》。全書的主要思想是天、地、人三道合一的「三一為宗」理論。書中以神仙信仰、修仙方術及太平理想社會的設計構成一個龐雜的理論體系。張角以《太平經》的思想宣傳修仙秘術,用符水咒語為人治病;又以太平安樂世界的設想宣傳平均主義,反對聚斂財物而不救窮周急,故深受下層民眾的歡迎。公元184年,張角以太平道組織為基礎,發動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

熱點內容
日本民法典原則 發布:2025-01-12 22:04:20 瀏覽:273
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怎麼寫 發布:2025-01-12 21:56:01 瀏覽:818
按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生效後 發布:2025-01-12 21:26:15 瀏覽:941
人類道德的最初表現形式 發布:2025-01-12 21:02:00 瀏覽:377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