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道德經
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自然的法則不就如同拉弓箭嗎?高了壓低它,低了抬高它。有餘的就減少,不足的加以補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則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用哲學的觀點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平衡」二字。意思是說天地間事物的生存之道是通過損壞多餘的東西來彌補少的事物,從而使之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於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侍,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大自然的法則不就如同拉弓箭嗎?高了壓低它,低了抬高它。有餘的就減少,不足的加以補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則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人間的法則則不同,常常是剝奪不足的而供奉有餘的。
誰能夠將有餘的補給天下不足的呢?只有得道者。所以聖人(得道者)有所作為而不侍功高,功成而不居功自傲,他不願意被人贊美。
(1)黃裳道德經擴展閱讀:
這是金庸老大在《九陰真經》總綱中的開篇語。《九陰真經》相傳為黃裳所著,黃裳此人身負大仇,卻無力報仇,便潛心修道。他在校對《道藏》時,偶然領悟到大道之理,便以道入武,創出了絕世武功,隨後出世殺遍仇人。
大仇得報之後,黃裳頓感人生再無所求,學那老子隱世,著述傳世,才有了後來的《九陰真經》。道家學說,主張無為而治,不滿而滿。少則得多則惑,過猶不及。《九陰真經》的總綱便是說明這個道理,而又以此衍生出武學中克敵制勝的技巧。
㈡ 道德經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詳解及深意
聖人治理的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回,增強百姓的筋骨體答魄,經常使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以上是書面解釋。我再加一句:沒有慾望,就回歸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樂業,終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經》,最好看看《莊子》。另一個角度,可以看清代黃元吉(黃裳)寫的《道德經講義》,他是從修煉角度講的,非常好。摘其文曰:聖人摒除耳目,斬斷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則煉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靈陽之氣以化陰精,日積月累,自然陰精消滅而陽氣滋長,則實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術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㈢ 黃裳的道德經注釋和道德經講義哪個更好
我覺得都有局限性,您可以看看憨山註解的道德經
㈣ 《九陰真經》的內容都是金庸老先生自己編的嗎
《九陰真經》的內容是金庸以道德經為原本編寫的,真正的九陰真經就是一卷道經,不是武俠秘籍,所以金庸那麼寫沒錯。
黃裳這個人也是真實存在,是北宋詞人。
但黃裳與道德經的聯系就不大清楚了。
望採納,謝謝。
㈤ 道德經的內容
一本集注的道德經E書。
http://www1.rbook.net/Software/catalog22/1554.html
熊春錦先生講解《道德經》
http://bbs.rbook.net/dispbbs.asp?BoardID=57&ID=24928&replyID=&skin=1
黃裳-道德經注釋(word版)
http://bbs.rbook.net/dispbbs.asp?BoardID=57&ID=25923&replyID=&skin=1
㈥ 道德經講義(清)黃裳txt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個東西混同而成,在世界之前就已出生。
寂靜、空虛的樣子,獨立存在而不改變,周而復始運行而沒有危險,可以做天下本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給它取字叫道,勉強的給它起名叫大。
大叫做逝,逝叫做遠,遠叫做返回。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法則地,地法則天,天法則道,道法則自行演變。
理解:
被自身膨脹、被真空拉扯、被暗物質侵蝕等等消磨已盡的宇宙,空空如也。三種基本東西(第十四章)重新匯聚,整個宇宙如同濃密高溫蒸氣一般。濃密的三種基本東西形成無數粒子(第二十一章),這些粒子又不斷合並,緻密排列,形成一種超高密度的星體,這種星體中心力量巨大,深淵般吸收著包裹它的「濃密蒸氣」,進而形成混然之物(第四章,奇點)。
這團高密度的「混然之物」,空虛寂靜,彷彿宇宙中獨立存在而且似乎不會改變,圍繞著自身中心做圓周運動而不停止,可以把它稱之為天下的本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給它起名「大道」
這團物質形成到一定程度(第四章,奇點)發生爆炸,爆炸後宇宙膨脹變大。膨脹變大到一定程度,最外圍的星體被太空消磨殆盡的過程就叫做逝去。逝去後形成的塵埃又向外移動一定距離就叫做遠。跑的很遠的塵埃繼續分解成三種基本的東西並被中心引力拉回,這就叫返。就如同垂直的向空中拋「鬆散的雪球」,這個雪球會在空中徹底解散,全部消散成為蒸氣,最終所有的雪球蒸氣又散落地面一樣。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在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之所以大,是因為人通過對地進行改變,進而使地又會對天進行改變,天就會對行星軌道等宇宙秩序進行改變,改變的宇宙秩序最終又改變了萬物自身的演變系統。
(就如同人通過改變地球質量,改變了地球自轉速度,改變的地球自轉,又改變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改變的地日距離,又改變了整個太陽系的軌道秩序,改變的軌道秩序,又調整了地日距離,使得地球上的氣候溫度等等發生改變,進而改變了所有動植物的進化方向。)
注意:
同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二章一樣,都是講上古記載的學術。「人法地。。。道法自然」這句話的邏輯是順序的。就如同第十六章一樣。
注釋:
混,混同。成,形成、成就、完成。寂,沒有聲音。
廫,空虛也。字亦作寥《說文》。立,站立、設立。改,改變。周,稠密。殆,陷入困境、危險。母,本源、基礎。知,知識、知曉。名,定義、名稱、命名。
字,名號。逝,去、往。反,返回、回歸。法,自然,獨自演變、自我形成。
㈦ 《道德經》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道德經》(老子)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TJqsny6tmwJstqtgPHAJIQ
書名:道德經
作者:老子
豆瓣評分:9.6
出版年份:2009-3
頁數:151
內容簡介:
《道德經(豎排繁體)》內容包括:老子的偉大首先在於他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他能透過外在的、復雜多變的、具體豐富的感性世界的表象,看到它們內在的、簡單易知的、極具概括性的本質規律。我們知道,人類早期的思維是建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十分低下。隨著經驗與智慧的積累,人們學會了超越具體事物的局限,對事物進行歸類。
作者簡介:
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咸豐年間,才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近千歲,並不合理。《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合吧!」
黃元吉於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另外,根據黃元吉的門人流傳,黃元吉是在眾弟子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而去。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家內丹的修煉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家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講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㈧ 九陰真經為什麼是梵文總綱,黃裳不是漢人,看
第三十一回:
當日周伯通教他背誦《九陰真經》,最後一篇全是這些古怪說話,郭靖不明其意,可是心中囫圇吞棗的記得滾瓜爛熟,這時便順口接了下去。一燈與那天竺僧人聽他居然會說梵語,都是一驚,又聽他所說的卻是一篇習練上乘內功的秘訣,更是詫異。一燈問起原委,郭靖照實說了。一燈驚嘆無已,說道:「此中原委,我曾聽重陽真人說過。撰述《九陰真經》的那位高人黃裳不但讀遍道藏,更精通內典,識得梵文。他撰完真經,上卷的最後一章是真經的總旨,忽然想起,此經若是落入心術不正之人手中,持之以橫行天下,無人制他得住。但若將這章總旨毀去,總是心有不甘,於是改寫為梵文,卻以中文音譯,心想此經是否能傳之後世,已然難言,中土人氏能通梵文者極少,兼修上乘武學者更屬稀有。得經者如為天竺人,雖能精通梵文,卻不識中文。他如此安排,其實是等於不欲後人明他經義。因此這篇梵文總綱,連重陽真人也是不解其義。豈知天意巧妙,你不懂梵文,卻記熟了這些咒語一般的長篇大論,當真是難得之極的因緣。」當下要郭靖將經文梵語一句句的緩緩背誦,他將之譯成漢語,寫在紙上,授了郭靖、黃蓉二人。
㈨ 金庸小說「九陰真經」,照抄《道德經》原文,怎麼回事
金庸小說中這種情況可謂是“屢見不鮮”,九陰真經本就是道家功夫,挪用道德經的原文,也是情理之中。我們都知道,華人武俠作家金庸可謂是當今文壇中最負盛名的一代宗師之一。在他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可以說“碩果累累”,而《射鵰三部曲》無疑是他一生心血的集大成者。射鵰三部曲的開篇,就是天下五絕在華山論劍,爭奪絕世武功寶典《九陰真經》了。但是據說“九陰真經”上記載的內容不過就是《道德經》的原文,這是怎麼回事呢?
綜上所述,九陰真經本來就是道家武學,金庸挪用一部分道德經的原文,也是情理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