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突出法治特色

突出法治特色

發布時間: 2022-04-29 14:04:27

『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念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主題演講比賽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1、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①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②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③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④權力制約。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2、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5、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貳』 目前,我國法治建設上的一個突出問題是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望與違法行為極低成本和守法行為高成本之間的矛盾。

守法是法治社會的自然特徵,嚴厲打擊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在現實中,在某些方面,因為責任設置過低,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較高,不僅誘發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導致「逆向選擇」,義人受苦,違法者製造廉價偽劣最優潮流,導致廣泛的非法。

(2)突出法治特色擴展閱讀:

完善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是將法治的理念和信仰內化到人們的心中,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導。

當前,人民群眾有了一定的法治意識,但尚未建立起堅定的法治觀念。意識到規則的人,不僅需要加強意識的規則,誠信、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立法、執法和司法,也指導值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建設概念,以便法治的精神滲透到人們的思想。

2、基層調整,使「周圍神經」得到治理。

制度問題是決定性的。在中國,傳統的從中央到基層的垂直層級管理體制依靠的是「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就現在情況來看,「最後一英里」有一個失敗的問題。建議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作為重塑我國社會基層組織形態的主要途徑,以保證國家與成員之間順暢的「感應」。

『叄』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3)突出法治特色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②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③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④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

參考資料: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肆』 中國的法治有什麼特點

這個。。。。。。。。。。。。
說實在的,我不知道你是答題,還是就想了解版一下。籠權統的說法,就是中國特色的法治。什麼特色呢?它是與中國現在的歷史階段緊密聯系的,但是,有一點,就是法律的滯後性是所有的,不同社會,不同國家法律共有的。為什麼呢?很簡單,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不被發現,永遠也不會解決。法律作為調整社會矛盾的手段,一樣如此。
可以肯定,想要了解中國法治的特點,必須了解中國的歷史,而且這里所有的歷史,絕不單單是法制史,包括方方面面的歷史,人文的等等,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所留下的痕跡,簡便是到了現在,也隨處可見。舉個例子,有人說中國的法律形同虛設,唯錢、唯權,唯利,但是,如果大家了解中國的歷史,便不難了解,這些都是封建的遺留。可能會有人辯解說,我們現在都是社會主義社會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幾千年了的封建文化傳統,是不可能在百十年來便消失殆盡的。所有,在這里,我認為 用幾句換說中國的法治的特點,很難。即便是很多學者指出來了,我還是認為,只有兼為歷史、社會、法制史,法律學者的人,才有資格評論此點,余者皆為妄言。

『伍』 法治思維的特點

法治思維的特點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規則具有確定性、可預期、可執行等特點,是人們對事物理性期待的體現。規則思維的邏輯起點是:既定的規則告訴人們哪些可為(權利)、哪些不可為(義務),以及如何行為(程序);人們的行為後果是可預期的。對政法機關來說,維護社會穩定,首先要嚴守規則,維護規則的穩定,否則就會破壞人們的預期,理性就變成感性、心安就變成恐懼、有序就變成無序。

法治思維的特點2法治思維是權利義務思維。權利和義務是法律關系的關鍵要素,是判斷是非對錯的標准。法治思維的實質就是從權利和義務角度觀察、分析、處理問題,通過權利和義務的運行,實現法的指引、評價、預測、教育、懲罰功能。

法治思維的特點3法治思維是程序性思維。程序的基本含義:一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同等關注;三是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監督中行使;四是執法司法者不能從當事人那裡牟利,否則會出現偏私。程序的本質是一種形式合理性、可實踐的理性。藉助程序這個「形式性操作杠桿」,就把利益的博弈和價值衡量轉化為在法治規程上表達的訴求,人情、關系、偏見、恣意才會被消除,相應糾紛和問題最後都會在法治軌道上得以解決。

法治思維的特點4法治思維是權衡思維。法治作為定紛止爭的實踐理性,突出特徵在於對各種價值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因而法治思維必然體現著權衡利弊、瞻前顧後、兼顧各方的思維特徵。它所要求的是,看問題、作決策,要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法治思維的特點5法治思維是建設性思維。建設性思維以建設社會、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為目的。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法治作為治國理政方式,從來都是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法治思維以建設性思路確定製度,修復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

『陸』 如何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1年至2015年,是持續深入推進法制宣傳教育事業的第六個五年規劃期,大力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對於全市實施「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創新活力之鎮、和諧魅力之鎮、幸福實力之鎮,提升「法治仙女」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動作用。按照中央、省、市「六五」普法規劃精神,根據《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法治江蘇建設綱要》,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深化認識,與時俱進,進一步明確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任務要求
2006年至2010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局的指導下,全鎮各部門、各單位認真組織實施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取得顯著成效,廣大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我鎮黨委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助推全鎮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十二五」時期,是我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邁向基本現代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需要法制保障;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法制規范;化解社會矛盾、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需要法制引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法制推進。發揮法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保障規范引導作用,必須通過深入持久地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保障和促進「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全面落實。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法治江都」建設的各項要求,緊緊圍繞廣大公民學法用法的實際需求,以服務工作大局為已任,以建設特色法治文化為統領,以優化體制機制為保障,以狠抓普法措施落實為重點,求真務實,創新爭優,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形成「廣泛參與、優勢互補、有序運行」的普法工作新格局,為把我鎮建設成為創新活力之鎮、和諧魅力之鎮、幸福實力之鎮作出新貢獻。
(二)總體目標
——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更加提高。以憲法為核心的國家基本法律法規得到廣泛宣傳,全鎮公民進一步掌握與經濟社會發展及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法定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全鎮法制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5%以上,農村法制宣傳普及率達90%以上。
——全社會法治觀念更加牢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不斷確立,法律的權威得到更廣泛的尊重,全社會依法辦事蔚然成風。
——法治文化建設成果更加豐富。法治文化各項基礎建設大幅度進展,形成更大規模、更深影響、更高層次的法治文化品牌效應。
——法治實踐活動成效更加明顯。全鎮各領域各層面依法治理不斷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到2015年末,達到揚州市、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標準的村(社區)的比例分別為98%、30%,市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復檢合格率100%。國家公職人員法律素養全面提升,依法履職、依法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工作原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法治仙女建設、服務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工作大局,部署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舉措,開展多主題、多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推動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在服務大局中彰顯地位,不斷推動法制宣傳工作深入。
以人為本,服務民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增強「法治惠民」的普法理念,緊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緊扣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有針對性地開展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方便參與的普法活動,使法制宣傳的整個過程成為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成為維護、實現和發展好群眾切身利益的過程,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實際效果。
把握規律,開拓創新。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認識,把握民主法制建設對法制宣傳教育的客觀需求,研究新形勢下普法工作的特點規律,牢牢掌握法制宣傳工作的主動權,積極開拓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新機制、新載體、新舉措,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常抓常新、充滿活力。
按需施教,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區域、部門、行業、對象的情況、需求和特點,選擇易於接受、富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做到「需什麼普什麼,缺什麼普什麼」,既廣泛普及法律知識,又注重培育法治精神,努力體現法制宣傳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使普法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
(四)主要任務
1、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開展法制宣傳。緊緊圍繞我鎮「法潤仙城、服務發展」的主題,突出宣傳有關宏觀經濟調控、產業結構調整、農村改革發展、資源環境建設、節能治污減排、低碳循環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國有企業改制等法律法規。圍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深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主題活動,突出宣傳有關社會管理創新、促進公平正義、誠實守法經營、政府信息條例、公正廉潔執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政府和廣大公務員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引導廣大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解決矛盾糾紛,為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的法治環境。
2、圍繞培育公民意識開展法制宣傳。培育公民意識是更深層次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圍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重點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基本法律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憲法精神和憲法意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准確把握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內涵。要結合公民生產生活的實際,繼續在全鎮深化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特別要把學法用法與培養法治精神結合起來,把主張法律權利與履行法定義務結合起來,增強全體公民的國家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引導群眾依法規范言行,依法參與並管理各項社會事務。
3、圍繞推進法治實踐開展法制宣傳。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法治仙女」建設中的先導和基礎作用,推動各層次各領域的法治實踐活動。突出抓好《法治江蘇建設綱要》、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關於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夯實法治政府的建設基礎。大力推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總結經驗、健全完善制度,有效實施動態管理,進一步提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的質量和水平。把增強領導幹部、公務員法治思想作為法制宣傳的關鍵,不斷強化領導幹部、公務員學法用法的內在動力,有效推動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為重點的各類法治實踐。不斷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引導廣大公民自覺有序地參與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村、依法治企等法治實踐中來,不斷擴展法制宣傳工作的外延和內涵。
4、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展法制宣傳。讓人民群眾在法制宣傳中得到實惠,是法制宣傳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用工合同、醫患糾紛、城鎮改造、土地承包、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引導人民群眾運用法律思維調節利益關系,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紛爭。突出宣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抗災救災、公共衛生等法律法規,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突出對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為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濟困助殘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5、圍繞繁榮法治文化開展法制宣傳。要結合形勢任務不斷對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原則和途徑進行研究探討,認真貫徹落實法治文化建設的規范性文件,形成具有仙女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強化法治文化熏陶功能,將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等有機融合,不斷擴大法治文化的輻射效應,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形成較為完備的基層法治文化設施體系,建造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規模大的法治文化街區、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展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動,進一步塑造法治文化品牌。
二、突出重點,以點帶面,進一步提升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水平
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實踐中要重點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著力夯實青少年的法律基礎,促進和帶動全社會各類群體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
(一)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中,在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職責,是法制宣傳的重中之重。要把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實際能力作為法制宣傳的關鍵,創新機制,優化形式,嚴格實施,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自覺性。要在繼續堅持黨委理論中心組學法、邀請專家學者講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的基礎上,全面實施領導幹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積極推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述法考核制度,通過嚴格的督查考核,評比檢查,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主動性。要在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法治思想、法治精神、法治能力和法治實踐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團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參謀作用,引導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法用法工作走上更高的境界。
(二)深入開展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健全公務員日常法制教育制度,把法律作為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業務培訓的重要內容,公務員法律知識學習和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次40學時。堅持和完善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定期對公務員學法情況進行考試考核,每季度組織一次網上學法考試,有效實施中層幹部任前法律知識任職資格考試制度,將法律素質作為任職、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之一。特別要加大對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公務員的法律知識考核力度,堅持法律知識考試持證上崗制度。全面實施公務員學法登記和學法用法通報等制度。
(三)深入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青少年的法律素質關繫到國家的未來,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格局。大力加強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動法制教育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考卷,保證中小學法制教育計劃、課程、教材和師資的「四落實」。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廣泛組織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調整充實,健全完善制度,充分發揮作用。積極探索運用現代傳媒,特別是網路、手機等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新方式。堅持以每年九月為青少年法制宣傳月,開展多形式法制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同時,有效依託社區、村(居)委會加強對社會閑散青少年、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四)深入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宣傳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素質。嚴格落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把法律知識納入企業負責人培訓內容,把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作為考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業績的重要依據。不斷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切實保障法律顧問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扎實推進廣大企業職工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外講誠信、依法經營,內講制度、依法管理」的企業法治文化。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個體、私營及外資企業有關管理人員和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的法制培訓。
(五)深入開展農民法制宣傳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泛宣傳與農村發展,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農民依法參與村民自治和村務管理活動。深入實施「法律書籍送農民、法律服務到農家、法律文化進農村」工程,繼續完善村級「普法中心」、「農家法制書屋」和農村法律圖書角(櫃),並與司法調解站、調解室緊密結合,推動村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普遍提升。著力提高農村兩委幹部和農村黨員的法律素質,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社、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等平台,開展有針對性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依法管理村務、防範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全面推行大學生村官擔任法制宣傳員的做法,不斷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把法制宣傳教育融入至「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創建活動中,拓展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六)深入開展流動人口法制宣傳教育。在流動人口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健全各種形式的法制培訓學校(站、點),緊密結合流動人口的工作生活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工作。繼續強化「農民工法制宣傳周」活動,進一步完善農民工「輸出地與輸入地」以及各服務管理環節法制宣傳教育機制,幫助流動人口合法有序融入當地社會。整合資源,在流動人口聚集單位建設「普法中心」,方便提供法律知識學習、查詢、救助等法律服務,不斷滿足其法制需求。
三、貼近實際,開拓創新,進一步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成效
(一)加強特色法治文化建設。法治文化建設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全面實施法治文化引領戰略,大力推進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設。切實轉變宣傳方式,努力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塑造普法工作品牌。實施法治文化解讀工程,發揮優勢,整合資源,精心打造一系列融歷史、人文、休閑、普法於一體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陣地,建成一批有特色、品位高、功能全,標志性的法治街區、法治廣場等,創作一批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法治文化精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動,舉辦法治文化論壇、法治文藝調演、法治文化節等。鼓勵各類文化團體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所在法治文化建設中的資源優勢,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產品的需求。
(二)豐富主題活動內涵。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結合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加強普法教育,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適時開展形式靈活、實效突出的專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12·4」法制宣傳月活動,在人民群眾中廣泛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系列法制宣傳活動,大力營造學習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的社會氛圍。圍繞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及時開展各種有針對性法制宣傳活動。全鎮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把主題宣傳活動與年度宣傳重點,與各項具體任務、與新法頒布實施、與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協調宣傳力量,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不斷推進各項普法主題活動深入開展。
(三)構建「法律六進」新模式。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為引領,通過物化、固化「法律六進」載體,全面構建和完善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單位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協調有力、職責明確、分工協作、有效運行的新格局,力求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等方面有新突破,使「法律六進」工作更加深入群眾、紮根基層、服務人民、促進和諧,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
(四)拓展法制宣傳陣地。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城市、鄉村公共活動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構建全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網路。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與城鄉環境協調、與生態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觀,大力建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法治文化廣場、法制一條街、法治畫廊、法治企業、普法中心等新陣地。加強電視、廣播、報刊以及普法網站法制宣傳專欄、專版、專題建設,優化欄目,提高質量。加強法律服務陣地建設,充分發揮法律服務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區矯正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和法律服務熱線等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五)注重運用新媒體。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不斷發展數字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報等新型業態的普法功能,重視運用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建立和完善法制宣傳網站、網頁,注重加強學法網校、網上學法考試平台、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站的建設,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法治文化傳播平台,形成「輿論全覆蓋、媒體全聯動」的傳播態勢。
(六)推動法制宣傳理論創新。結合我鎮「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深入探索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特點規律,加強對法制宣傳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和探討。舉辦法治文化論壇、召開理論研討會,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法學理論研究優勢,指導和推動工作實踐創新,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為進一步深化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提供理論支撐。
四、完善機制,落實責任,進一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合力
(一)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基層組織要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三個文明」建設同部署、同規劃、同考核、同落實。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鎮級人大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視察、檢查和督促。健全各級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和組織功能,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和領導機構的各成員單位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檢查規劃的實施工作,日常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門承擔,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參與積極配合。依照《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的具體規定,完善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互動聯動工作機制(領導幹部普法牽頭部門:組織科;公務員普法牽頭部門:宣傳科;青少年普法牽頭部門:文教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普法牽頭部門:安監辦;農民普法牽頭部門:農經站;流動人口普法牽頭部門:派出所),各牽頭部門要建立領導組織和專門工作機構,制定計劃和措施,負責組織實施相關重點對象的法制教育工作,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責任。各類媒體應當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公益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廣大公民積極參與、支持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二)健全監督考核體系。根據《江都市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實施情況考核驗收辦法》,進一步完善各種指標體系,細化各項考核內容,引入社會評價功能,建立系統、實用、科學的考核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考核、階段性檢查和專項督察。強化相關責任主體的職能意識,建立工作綜合評價、績效管理機制、重點對象牽頭部門述職制度,年初分解落實任務,年中隨機檢查督促,年底抽樣考核,責任部門定期報告工作計劃、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工作成效。各部門要將法制宣傳工作納入年度整體工作考核內容,實行黨政領導負責制,明確目標任務,督促檢查落實,不斷總結提高、推廣典型經驗,對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三)落實經費基礎保障。在保證普法經費不低於省有關部門規定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經費保障標准,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足額劃撥、專款專用,並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年予以增加。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要結合普法工作的實際,安排落實相應的專項經費,保證法制宣傳工作順利開展。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經費保障機制,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公益性投入。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嚴格按照有關職數和編制的規定,配齊配強各級專職法制宣傳幹部隊伍,通過大力開展崗位練兵、在職學習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各項業務技能。切實加強各級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法制宣傳聯絡員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學心中心戶、法律明白人以及大學生村官等熱心於普法事業的人士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加強培訓、管理、支持和指導。
(五)努力推進工作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從2011年開始實施,到2015年結束。分為三個階段:
宣傳發動階段:2011年上半年。各村(社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研究制定五年規劃,報鎮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組織實施階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各村(社區)、各部門、各單位要依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結合實際,每年制定工作計劃,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2013年開展中期督查和表彰。
檢查驗收階段:2015年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做好「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的總結驗收工作。

『柒』 何謂「依法治國」如何「依法治國」

所謂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專過各種途屬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制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依法治國實際上就是實行法治。依法治國首先要有法可依,這就要求國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治國突出表現在依法行政方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還必須以司法公正為目標,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捌』 簡述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義是法律高於行政。

第一,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職權,指中央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應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規范中作出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原則。

第三,法律優先。含義包括:

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於法律相抵觸,凡有抵觸,都以法律為准。

2、在法律尚無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的規定都必須服從法律。

第四,依據法律。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即體現為制定規范的抽象行政行為和體現為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依據法律。

第五,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就是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的權力。

(8)突出法治特色擴展閱讀:

法治不等於「用法來治」(Rule by law)。「用法來治」是把法單純作為工具和手段,政府運用這種工具和手段來治理國家、管理公民。法治首先是依法治權、治官,依法規范政府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為;而不是首先、更不是僅僅依法治民、治事,只用法律規范和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

法治行政的核心是用法律控制政府,防止政府越位、錯位與缺位,避免行政機關失職、越權和濫用職權,從權力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控制行政權的惟我獨尊,切斷行政權的無處不在,限制行政權的無事不管,轉化行政權的無所不能。

『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什麼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發展道路和正確方向。道路決定命運,道路決定前途。

法治社會建設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法治社會建設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社會建設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我國法治社會建設,著眼於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

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要深入宣傳憲法,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實現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普法工作克服形式主義,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要密切結合與人民群眾利益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要加強企業的法治教育,引導企業樹立合規意識;要加強社會熱點案(事)件的法治解讀評價,傳播法治正能量;要大力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有效促進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要健全以「誰執法誰普法」為主的普法責任制,實現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制清單全覆蓋,把案(事)件依法處理的過程,變成全民普法公開課。

熱點內容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