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現代化道路的特點
『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什麼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本,是全方位推動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確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基礎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深入研究和學理支撐,是全方位推動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
僅有牢牢地把握這三個層面,才可以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特性和正確方向,才可以立足於中國具體基本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貳』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特徵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1、我國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國家有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難,也必然會產生更廣泛的世界性影響,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2、我國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現代化進程中要自覺、主動地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使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
3、我國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在現代化進程中協調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4、我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注重同步推進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我們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人類作出積極貢獻。
5、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始終把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堅持多邊主義,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什麼相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制和德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
『肆』 什麼是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歷史道路
法制現代化是由傳統人治型社會向現代法治型社會的轉型過程.黨的專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屬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標志著中國的法制現代化承襲近代中國仁人志士的傳統,又邁開了新的步伐.但是,中國法制現代化面對著發展經濟的內外壓力,背負著傳統的人治包袱,還面對著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起步階段都面對的社會穩定問題,使這一過程有著不同於西方的歷史軌跡.這就是發展方式上的政府主導性,目標選擇的階段性,價值取向的雙重性,以及實現法制現代化過程中的非協調性.認識這些特徵不僅僅是為了總結歷史,更重要的是認識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建設和經濟建設一樣,尊重傳統又不囿於傳統,學習外國,又不照搬西方.這是我們走過的路,也是既將走下去的路.
『伍』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回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答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6)中國法治現代化道路的特點擴展閱讀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柒』 為什麼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差別,沒有任何國家的法治道路是完全相同的。
凡是法治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創造性地把本國國情和法治規律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富於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法治道路。
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根本結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
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我國法制建設走了彎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
(7)中國法治現代化道路的特點擴展閱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治建設真正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我國,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實踐者,是法律的主人。
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同時,要讓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更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全體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捌』 中國法律近代化的主要特點
隨著中西方交往的不斷加深,近代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
中國社會向來就是一個自然經濟占據主體的農業大國,在鴉片戰爭前,經濟增長的形式仍然是「耕織結合」的自然經濟,奉行的仍是以土地為根基,重農抑商的農業生產模式,與之相適應的是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法律重公權、輕私權,對於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多從刑事、禮俗、宗族法入手。在西方列強的炮火聲中,為了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遂提出了實業救國、商業富民的口號。如在洋務運動中,產生了官府獨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民商獨辦的不同模式。通過洋務運動,中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在1860年至1894年間,中國的近代工業開始了起步階段。「自五口通商以後,門戶洞開,海陸商埠,逐年增闢,加以交通之進步,機械之勃興,而吾國之經濟遂息息與世界各國相通,昔之荒野僻壤,可變為最重要之都市,昔之家給人多,多變為不平均之發展。」[[2]]商品經濟的深層次發展,就表現為民事糾紛與訴訟的增多,其法律所作出的回應,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發展。
(三)與文化的近代化緊密相連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以家族為本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的傳統法文化與西方近代法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在鴉片戰爭後,西方的資產階級法文化通過各種渠道輸入到中國,震撼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法文化。西方法文化中的正義、自由、平等、權利等觀念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生根、發芽,中國的傳統法文化在一種不變亦變的境地中逐漸發展開來,從而推動了中國的法律近代化
『玖』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