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關於依法治國的問題

關於依法治國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4-29 17:43:38

❶ 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們黨回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答,但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❷ 求問關於「依法治國」的問題!

依法治國
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❸ 中國法制建設中的問題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問題:
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方法: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❹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全面依法治國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國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4)關於依法治國的問題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❺ 簡述我國依法治國進程中,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兩高自我批評推進依法治國進程。

司法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只內有建設一套符合司容法規律的現代化監督體系,司法批評與自我批評經常化,才能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

只有法律工作者特別是法官、檢察官帶頭接受監督,時刻反省、自我批評,放下要維護顏面的思想包袱,正視當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問題,才能推進依法治國的步伐。如果依法治國取得成效,法治進程推進順利,依法依規辦事成為人民群眾的第一想法,那麼許多腐敗現象也就會失去滋生的土壤,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才能得到鞏固,人民群眾才能直接受益。

(5)關於依法治國的問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上第一次以法治為主題的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第一次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的中央全會。以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體現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體現黨對擔當執政使命。

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等根本性問題的深刻認識,體現黨對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和依法治國期待的積極回應,表明了黨中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要點有哪些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七部分: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
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四、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七、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每一部分又有若干條具體內容。
詳細內容請閱讀網路鏈接:http://ke..com/view/15130460.htm?fr=aladdin

❼ 全面依法治國著力點是什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重大治國方略選擇,對於全面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也有利於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保障和基礎支撐。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解決好全社會的信法問題,也就是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信法、尊法、守法的氛圍。當前我國存在大量信訪現象,實質上是群眾信訪不信法的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群眾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意識還不夠強;另一方面也有法律途徑還不夠順暢,法律權威還不夠彰顯,群眾不願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自身面臨的難題。在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推動全社會從上到下全面信法守法,對於穩定改革預期、穩定社會秩序、穩步推進改革十分關鍵。要實現全民全面信法守法,就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特別是要統籌搞好立法、執法領域各項工作,以積極有效的法治實踐在全社會各領域弘揚法治精神,彰顯法治權威,並大力開展普法教育,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讓法治之花遍開於中華大地各個角落。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基本層面法律制度已經形成,以後的立法工作重點在於補充、細化、完善。針對新時期條件下社會運行特點、價值取向、公民需求等,進一步完善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領域的相關法律規定,形成類似於法典性質的法律規范體系,使法治社會的毛細血管也能凸顯出來,社會規范化管理更加細密有致、有章可循。立法要真正秉持公正公平的立場,立符合社會道德、公正良俗之法,為每一位公民提供各安其業、各守其分、各展其才、各得其所的制度保障和轉換提升通道,破除部門、地方和既得集團利益,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取向和要求。立法中要規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提供切實有效的制度保障,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有利於維護經濟秩序和順應經濟規律要求。
以嚴格執法確保法律實施,彰顯法治權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執法是體現法律生命力和彰顯法治權威的重要一環。目前我國法治建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執法領域的問題,這也是基層群眾信訪不信法的重要原因。執法領域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執法部門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違法成本低,違法點多面廣,執法標准不統一、界限不明確等原因。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法律在於執行這條生命線法則,全力保證法律的全面准確施行,形成違法者受處罰、守法者得好處的良性社會輿論和利益導向機制;另一方面,在推進執法中也要充分考慮到群眾守法的客觀需要,盡一切可能為群眾守法創造必要條件,避免群眾守法難現象的發生。比如,食品安全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目前對於各類食品的安全標准及添加劑等有些規定不是十分明確,相關生產銷售企業特別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零售攤點不知安全標准,市場監管者也未提供相關檢測服務,導致銷售者和購買者均處於懵懂無奈狀態,也導致執法實踐中出現事前不告知、事後處罰的現象。
優化完善國家機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將帶來對國家機關績效評價考核體系的模式再造。多年來各級黨政機關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在實踐中存在著過分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導致出現了經濟建設一騎突進,其他如環保、生態、民生等領域存在不協調不配套的問題,由此帶來在法治建設領域中,對於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由於能帶來GDP的增長而在行政執法中網開一面,對於涉及與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關系的案件進行行政干預,實行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這樣不僅使法律無法得到真正全面實施,損害了法治的威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范圍內統一開放大市場的形成。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可以預見會帶來行政模式的某些轉變,行政機關會更加註重業務和責任分工,更加註重事中事後的監管,從而實現層級管理、有序行政。

❽ 關於依法治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

❾ 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什麼

1、首先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各個國家在治國的理念上選擇依法治國是理念的一種進步,但是具體方式應該結合各國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所以,我們國家要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2、第二個關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整個依法治國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實際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國家的科學立法,政府的依法執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強法律監督,這五大任務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次推進依法治國關鍵是要從問題入手,要從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入手,使得依法治國更加深入。

3、第三個關鍵: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所以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重在治權。為了重在治權,我們既要強調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比如享有公權力的部門之間要互相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的私權力對公權力形成制約和監督,治權應該是依法治國的根本。

4、最後一個關鍵體現為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檢察機關負有法律監督職責,而且《憲法》對國家的檢察機關也是這樣定位的,它是一個法律監督機關,對於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負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在推進依法治國的時候,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也是讓依法治國之路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表現。

5、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造,因為從過去重視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會,到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是中國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轉變。同時,他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以法治來治理社會取得重要進展,因為中國歷史上雖然也講過依法治國,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現在講全面的法治,這是歷史的很大進步。

熱點內容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