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精神的體現
1. 為什麼香港法律比較健全完善
這本書我想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中國內地, 香港法律制度研究與比較》的圖書簡介
目錄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稱《基本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的全國性法律。自1990年4月頒布至今,已有十載。這套史無前例的法律,對「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思及中央政府授予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均作出了具體的憲制性規定。 在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執行中國全國性法律,是香港特區所面對的重大挑戰。自回歸祖國以來,香港充分貫徹《基本法》,成功實踐「一國兩制」。香港特區政府恪守法治精神、捍衛司法獨立,成績顯著,足證我們在健全的制度下,絕對有能力全面落實<)的規定切實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是長久的考驗,全港市民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我深信,《中國內地、香港法律制度研究與比較》論文集問世後,會有助兩地法律界加深了解內地與特區法制的異同,也可讓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基本法》所賦予的保障,對落實「一國兩制」會發揮積極作用。
http://www.welan.com/182688/#
你可以去這個網去看一下,可以免費試讀~! 是蔚藍網
2. 請教什麼是香港的法治精神
「司法獨立。公平公正。有法可依。符合人權。」等等。
3. 香港回歸20周年我們怎麼慶祝呢
香港回歸20周年我們怎麼慶祝呢?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年來,隨著「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和基本法的全面貫徹落實,香港特區在各個領域取得空前成就。作為祖國母親懷抱中一顆美麗的明珠,香港日益綻放出瑰麗的光芒。
說起香港回歸20年的「變」與「不變」,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這樣總結:原來人們擔心變的都沒有變,變的大都是應該變和大家希望變的。哪些方面變了呢?最重要的是香港的法律地位變了,由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一個地區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變的是港人真正當家作主了,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更廣泛的自由;變的是香港新的基建設施、新的城市面貌,以及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變的是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更加緊密,從國家發展中獲得更直接、更全面、更有力的支持;變的是香港的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國際影響進一步提升。
4. 法治精神在個人層面的體現是什麼
要遵紀守法,違法必糾.
5. 為什麼說香港國安法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因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這是大勢所趨、事業所需、民心所向。決定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根據憲法和基本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責任和法定義務。香港國家安全立法懲治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港獨」分子和暴力分子,保護的是遵紀守法的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全國人大的決定體現了法治原則,是為了維護香港廣大市民更好地享有和行使法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連日來,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對全國人大的立法行動堅決擁護,好評如潮,對澳門的繁榮穩定感到自豪,表示要倍加珍惜澳門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居住在澳門的一些外籍人士也一針見血地指出,全國人大的立法是對香港法治底線被一再挑戰的有力回應。這就是人心所向。
澳門回歸以來,廣大澳門同胞發自內心擁護「一國兩制」,認同「一國兩制」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維護國家安全是澳門保持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礎,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作為一個對外交流頻繁、對外依存度高的國際自由港,澳門在不斷築牢「一國」根基的同時,充分收獲了「兩制」之利。
(5)香港法治精神的體現擴展閱讀:
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著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只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築牢國家安全防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集中精力謀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
6. 香港的以前和現在的作文200左右
香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是最腐敗的。香港的政府部門貪污問題嚴重,尤其是警隊內部,整個社會的貪污風氣已經令民怨升達沸點。無人不貪,注意了不是無警不貪。舉幾個例子:1.警察和海關就不多說了很多港產片都有寫實。2.消防---有人報警這個失火了,消防車到了找你要紅包,你沒有的話他們是不會救火的,看著房屋燒完也不會皺一皺眉頭。3.醫院---沒紅包看病往後排,沒紅包沒床位,沒紅包沒熱水等等。4.就是連輪候公共房屋 、 申請入學或各種公共服務, 也要賄賂有關官員 。
貪污無疑已為香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但是, 當時政府對此卻束手無策 。 大眾對貪風猖獗已達忍無可忍地步 , 愈來愈多市民就政府漠視此問題的態度公開表達他們的激憤 。 七 十 年 代 初 期 , 社會上匯聚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 。 公眾人士不斷向政府施壓 , 要求採取果斷行動, 打擊貪污 。 最後 , 一名外籍總警司的貪污案, 令民怨升達沸點 , 政府不得不立 即採取行動 。當 時 的 港 督 麥 理 浩 爵 士 迅 速 接 納 了 百 里 渠 報 告 書 的 建 議 。 在 一 九 七 三 年 十 月 的 立 法 局 會 議 上 , 宣 布 成 立 一 個 獨 立 的 反 貪 污組 織 。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5530405_1.html/ ]
麥 理 浩 爵 士 說 : 「 我 認 為 有 需 要 成 立 一 個 嶄 新 的 機 構 , 由 德 高 望 重 的 人 員 領 導 , 以 全 力 打 擊 貪 污 , 並 且 挽 回 公 眾 的 信 心 。 公 眾 對 一 個 與 任 何 政 府 部門 , 包 括 警 務 處 , 毫 無 連 系 而 完 全 獨 立 的 組 織 明 顯 較 具 信 心 。 」
廉 政 公 署 在 一 九 七 四 年 二 月 正 式 成 立 , 以 執 法 、 預 防 及 教 育 「 三管 齊 下 」 的 方 式 打 擊 貪 污 。 廉 署 成 立 後 第 一 個 重 要 的 任 務 , 就 是 要 把 葛 柏 逮 捕 返 港。 一 九 七 五 年 初 , 廉 署 成 功 將 葛 柏 由 英 國 引 渡 回 港 受 審 。 結 果 , 葛 柏 被 控 串 謀 貪 污及 受 賄 , 罪 名 成 立 , 判 處 入 獄 年。 葛 柏 案 件 充 份 反 映 廉 署 打 擊 貪 污 的 決 心 , 在 香 港 掀 起 了 一 場 靜 默 的 革 命 。
當時沒天都有很多警察到廉署報道,最多上百人,搞的整個警察部人心惶惶,因為每個警察都貪了,都在擔心下一個輪到誰?後來整個警察部集體反抗,就發生了第一次警廉沖突。
廉政公署有一個絕招——「零寬容」,就是你貪污一元,那也是貪,他們也要查。並且,如果被起訴的貪污罪成立,那麼這個人將失去高達幾百萬港元的養老金和公職。在香港高級警官洗錦華案中,洗錦華只因性賄賂罪名成立,就被判兩年,失去了373萬港元的退休金和公職。正是這個「零寬容」,使香港官員想貪而不敢貪。
而用於養廉的高薪只能讓人可以不貪,但不能阻止人要貪。在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以前,香港的公職人員同樣享受高薪的待遇,但那時香港卻是世界上最不廉潔的地方之一。當時,作為殖民統治者,港英政府更重要的職責是替英國掠奪香港的財富,他們無暇顧及公職人員的腐敗問題。後來,迫於民眾和媒體的壓力,才成立了香港廉政公署,直屬總督負責。不過,這種行之有效的最高行政首長負責制,維護了廉政公署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在法律上賦予了廉署獨享貪污案件的調查權。廉政公署成立後,從當時腐敗最嚴重的領域——警察系統著手,重拳出擊,連破數案,從而樹立了威信,廉政公署令那些貪官們噤若寒蟬。就這樣,從那時走到今日,香港才贏得了「清廉之都」的美稱。
其實,從這些案件中可以看出,香港反腐敗還有另外兩個更根本的利器,那就是嚴格而完備的法制制度和民眾的正義之氣,它們從制度和監督上保證了香港公職人員的清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香港就一直朝著自由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各項制度逐步完善。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精神已逐漸深入人心,香港人把「司法公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世界著名的研究組織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多年把香港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他們認為,香港的法治精神和獨立的司法制度是值得稱道的。
香港的法律對程序非常執著。比如陳裘大案,所有的犯罪事實可謂證據確鑿,但僅僅因為警方辦案時,某種程序有可商榷之處,結果被法官裁決終止聆訊。從表面看,這種執著於程序似乎有點過分,以至於使受賄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不執著於程序,便可能導致一些冤假錯案的發生。在這種法治精神的長期熏陶下,香港民眾對打擊腐敗有一種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心,在廉政公署查處的案件中,多數線索來源於民眾的舉報。並且,執法的嚴肅性和反腐的「零寬容」提高了民眾反腐舉報的積極性。從權力的監督角度看,民眾(權力授予者)對官員(權力授受者)的監督是最合理也是最有力的。
這些案例,可以得出結論:香港的反腐模式之所以成功,不僅是因為有一個直接向最高行政首長負責的香港廉政公署,不僅是因為廉政公署形成了調查、預防、教育「三管齊下」的穩定機制和一支高手如雲、行之有效的反腐隊伍,更重要的是,它的反腐機構是建立在一個市場經濟制度較為完善、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民眾積極參與的社會環境里,並且還有一個「零寬容」的反腐利劍。
1974年帶現在的2011年,香港是從從最腐敗的政府到最廉潔的政府之一(當然還算不上世界第一,2010年全球腐敗指數報告已經出爐,中國在17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78。新加坡,丹麥還有一個國家忘記了是哪個了,三個國家並列第一,香港在10多位吧!)
7. 什麼是法治精神,它的作用是什麼
在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語境中,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僅吸收和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普遍規律和基本價值,而且立足和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特定價值文化。
第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法治社會正義理念的具體體現。羅爾斯認為:“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社會主要系統對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一個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都有大致平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並且否認特權的存在。
第五、依法維權和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進入“權利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數量急劇上升,信訪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和法律事件,特別是公民權利保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8. 中國和香港法律的區別
中國大陸的法律在規定是一樣的,也規定了要求檢查機關(即公訴人)舉出犯罪嫌疑人的足夠定罪的證據才能要求法院定罪(除了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大陸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但是也在法律中體現了這個精神,還有任何人不得自證其罪的原則,疑罪從無的原則,都是一樣的。中國是有一些冤獄,但是這不是由於法律規定的錯誤造成的,而是中國長久以來的,公職人員不願意放縱罪犯的思想造成的,司法文明,法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9. 去香港是不是真的很好呢
與內地比,香港自由,愛到那都可以,不用處處申請、簽注。比方到台灣、日本,更是方便之極!
雙休日在家閑來沒事,就坐上當地新買的雙層公交客車在市區觀光游覽,藉此感受、了解家鄉日新月異的新變化。在游覽途中,聽到身旁的兩個人在閑聊,其中一個人說到:我們南陽如今建設得真不錯,你看這碧波萬頃清澈的河水,你看那鬱郁蔥蔥的濕地公園,自然環境真夠美了,其實香港有什麼好的,那地方我去過兩次,哪有這么多的綠地。過去說那裡樓房高,車流大,現在咱這里也不必他那裡差多少。我從來沒有到過香港,不知道香港和家鄉這座中國的三線城市相比,到底誰好誰差。然而我卻知道一種現象,那就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有很多人都生方設法移民香港去了,其數量高達數十萬人,而同期由香港移民大陸的人數卻鳳毛麟角。都說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香港真的連大陸的三線城市都不如,那誰還會絞盡腦汁到香港生孩子,挖空心思辦移民呢?
身邊的人說家鄉不比香港差,指的應該是自然環境。香港屬於國際大都市,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那裡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寸土寸金,用來做綠地、廣場、公園的空間非常有限,家鄉城市裡的綠地、廣場、公園比香港的數量既多面積又大,這應該是確實的。家鄉的高樓大廈近年來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私家車正逐漸普及,和香港相比的差距越來越小,這一點也不容置疑。然而為什麼大陸人還爭相移民香港,香港卻鮮有人移民大陸呢?綠地、廣場、公園、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些都是香港社會的外在東西,我認為真正吸引大陸人趨之若鶩的應該是香港的社會環境,如果拿兩地的社會環境進行對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記得在紀念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周年之際,央視記者采訪由大陸移民香港者說,你覺得大陸與香港的最大不同是什麼?那位新香港人稍加思考後說:規矩。我覺得香港人規則意識很強,市民們干什麼事情都按規矩來,政府官員干什麼事情也都按規矩來,這一切都體現了香港社會的法制精神。是啊,這恐怕就是很多大陸人生發設法移民香港的根本原因,大陸社會在這一點上能跟香港相提並論嗎?我們生活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在當下的大陸社會上,不但普通百姓缺乏規則意識,就連政府機構和各級官員也嚴重缺乏規則意識。正正經經的社會規則沒有人自覺遵守,干什麼事情都得按上不得桌面的潛規則去辦,規規矩矩做人做事寸步難行,照潛規則辦事萬事亨通,似乎這個社會沒有了正經道理,更難尋公平正義的光輝了。在這個社會上,公權力變成了一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神聖的法律也變成了權力的附庸,政府和官員違法亂紀現象俯拾皆是,百姓的合法權益總難得到保障,官員的權利總得不到有效監督制約,公權私用,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登峰造極,規則面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只是人們的一種奢望。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當中你還會感到幸福嗎?如果有條件移民到香港的話,你還會選擇拒絕嗎?
家鄉自然環境也許真的並不比香港差多少,家鄉的社會環境也真的沒法與香港相提並論啊!但願家鄉的民主法治建設能夠加快步伐,使我們能夠在不遠的將來也可以自豪地對世人說,家鄉的社會環境也不比香港差多少。
樓主你是去定局還是旅遊
去香港定居條件有三個:
1、申請人年滿18周歲,無犯罪記錄。
2、中國居民需要取得第三國身份。
3、申請人需要擁有1000萬港元的凈資產,約合875萬人民幣。
去香港定居條件需要注意的事項:
至於第一項,基本都沒有問題,需要出生證明和無罪證明一份。第二項是因為中國居民去香港不能叫移民,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移民是接受其它國家的。所以中國居民定居香港的話需要第三國身份,這個華商移民可以為你代辦,程序和過程都很簡單。第三個是因為1000萬港幣要投資於金融產品。
去香港旅遊:
首先得辦一個港澳通行證哈,這個在你戶籍所在地辦就行,一般需要20個工作日左右能夠辦得下來。
其次你過去那邊是打算跟團玩還是自助游呢?如果是跟團玩,比較省心,但是往往會被慫恿購物,你不買的話,導游就會給你臉色看,因為每個導游每天都得完成他的任務指標。我所了解的就這么多了哦,希望能夠幫你。望採納
10. 聯系《寒戰》談談什麼是法治或法治精神
《寒戰》編劇和導演都是梁樂民、陸劍青,片長93分鍾,一直保持著風馳電掣的速度,沒有「尿」點,也沒有打盹的空隙。上來就是一樁沖鋒車的人間蒸發事件,香港警方為了找回失蹤的警員,發起了「寒戰」行動。案情反轉了又反轉,反派鎖定了又松開,如此復雜的故事濃縮在一個半小時內,那隻能是全速前進,小站不停。到片尾時,主幹問題基本捋清楚了,但某些枝節上的謎團仍在--看樣子還有第二部。
《寒戰》雨驟風狂的敘事頗能給人觀賞的快感,但這還不是它真正的獨到之處。通常的警匪片,都是大英雄和大反派之間的戰爭,道高一尺,魔高一仗,西風和東風的交戰越激烈,站在風口上的觀眾就越開心。可是《寒戰》卻不是這樣的配置,好人之間的猜心疑雲佔了主要篇幅,留給反派暴露面目和自揭心曲的時間不超過15分鍾。通篇看下來,兵賊對決不過是必須要藉助的劫材,最振聾發聵的是對香港法治精神的拆解和宣講。
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說了一段話:「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最安全的城市,法治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法治是個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宣傳片可以正面闡釋,而警匪片則需要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其要義。梁家輝扮演的副處長李文彬,開場即憑資歷和權威出任「寒戰」行動總指揮,卻因獨斷專行和戰果微薄而失去同僚信任,被楊采妮扮演的女下屬指為:你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郭富城扮演的另一副處長劉傑輝,通過正當程序奪去李文彬的權柄,然而他也有軟肋和暗傷,行動再度功敗垂成。劉傑輝不但沒能力挽狂瀾,反倒成了廉政公署懷疑的黑警...
故事層層推進,香港行政部門的內部運作機制和彼此的監督關系躍然眼前。警務處長是由保安局任命和管理的,掌管著全香港所有的警務人員。保安局對下屬官員進行品行鑒定,品行不合格者能力再強也得不到任用。廉政公署則對所有的警員實施監督,一旦發現貪墨和妨礙司法公正的行跡,可以不經過保安局直接請人「喝咖啡」。警務處、保安局和廉政公署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總經理、董事長和監事會的三角關系,互為犄角,彼此制約。
法治社會不是光喊口號就能達致的,需要嚴密的制度設計,煩瑣的運行程序,以及高昂的維護成本。在這套嚴密的體系下,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忽略程序的李文彬下了。沒有人可以一錯再錯,判斷失誤的劉傑輝下了。沒有人可以把私人揣度轉化為公權意志,李治廷扮演的廉署幹探沒能如願抓到「黑警」。也沒有人可以輕易地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不敢放出一句不負責任的豪言。
法治可以保障人權,法治還能改善人性。誰頭腦中都有偏俠自私,但總是被剛性規矩約束,總是綳緊守法的意識,久而久之,你就會成為隨心所欲不逾法的人。但這並不是說制度是萬能的,法治可以框正人心,人的主觀能動性反過來也會砥礪制度。劉傑輝敗中求勝的一招,正是對廉政公署制度的創作性運用。而李文彬在廉署里咆哮公堂,那是用一輩子的經驗和榮耀,嘲笑了制度運用不當的淺陋和虛弱。是的,一部有思想的電影,必然不會止步於公理和常識,它還需要在認知的模糊地帶翩翩起舞,引發觀眾內心的糾結與交戰。
從情感表達、人生意韻、敘事流暢諸方面看,《寒戰》跟《無間道》比尚有不如,但作為香港法治精神的故事樣本,它於當代中國更有現實意義。影片的結尾,李文彬向劉傑輝敬禮,這是最後的點題:性格固然不同,只要信仰法的精神就能共事合作。動機固然不同,只要執守本分就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