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為綱

道德為綱

發布時間: 2022-04-30 05:28:05

㈠ 德能勤績廉的德為首、為綱

古語說:「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即品德、道德。概括地說,德的內涵是指工作人員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遵紀守法、廉潔奉公、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情況。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標准,但不論哪個階級都把「德」作為考核和用人的首要標准。
現階段對工作人員之「德」的考核,主要是看其是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否忠於國家,是否遵紀守法,辦事公道、行為廉潔,品德是否高尚。
具體的說,「德」由四個方面構成:
1、政治品德。即指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以及建立在這個世界觀基礎上的政治立場等。具體表現為政治立場堅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廉潔奉公、辦事公道、品德高尚等方面。
2、倫理道德。即指在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所表現出的思想品德。包括大公無私、犧牲精神、相容性等。
3、職業道德。是指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用高尚的道德指導本職崗位職業活動的具體實踐。包括職業上的原則性、事業心、責任感、政策性等。
4、心理品德。是指個性心理傾向、動機、興趣、理想品德是否高尚。包括:行為動機、性格特徵、志趣愛好等方面。
以上構成「德」的四個方面,政治品德:是最重要的,因為政治品德是決定工作人員的成長及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政治品德是核心,政治品德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起作用;倫理道德對交往對象產生作用;職業道德對社會勞動起作用;心理品德對個人成長起作用。
在考核工作人員之「德」過程中,關鍵是考核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 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幹、本領。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能力是有效的認識、改造和控制客觀世界的綜合力量。能力是對工作人員的才識和業務專業技術水平方面的要求。能力決定了工作人員是否承擔得起某項工作任務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方面的能力組成。
1.一般能力,是指各類工作人員完成一切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①分析判斷能力(准確性、周密性、敏感性、預見性、.果斷性、條理性、靈活性);②基本工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說服能力、歸納能力等);③身體能力(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
2.特殊能力,是指為適應一定活動需要而形成的具有專業和綜合特徵的能力。包括:①業務專業技術能力。②領導能力(決策能力、用人能力、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計劃能力等)。③創造能力(管理工作及高層次的職位人選、尤其需要具備創造能力)。④執行能力(執行力的好壞對工作的成功推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⑤經驗能力。經驗是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在管理實踐和業務專業技術工作實踐過程中培養出來的能力。
實踐證明,能力具有以下特點:①能力具有潛在性。也就是說能力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表現出來,能力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而孤立存在。②能力具有變化性。能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③能力具有綜合性的特徵。
在考核工作人員之「能」的過程中,關鍵是考核其本職崗位的業務專業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運用和發揮.業務專業技術提高情況和知識更新情況。而且重要的還在於,即使一個人具備了適合其崗位的能力,並且發揮了,然而還要看其能力運用的目的性是否明確、得當,手段方式是否合理、規范。 勤,指的是工作盡力盡責,勤奮不怠,甘於奉獻。古語說「勤能補拙」,從某種意義上是說,勤奮的工作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勤是工作態度的基本體現。也是一個人有沒有良好道德素養的體現。
勤是由組織紀律上的勤、工作態度上的勤、工作積極性上的勤、本職工作崗位上的勤奮敬業和出勤率等方面組成。或者說勤包括積極性、紀律性、責任心和出勤率四個方面組成。具體地說,勤是指工作人員是否具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事業心;工作中是否一絲不苟;平時是否肯學肯鑽、任勞任怨,是否達到了規定的出勤率。
勤的內涵是比較好理解的,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勤。通常人們用「勤勤懇懇」四個字來評價工作人員在「勤」上做得好的人。
在考核工作人員之「勤」的過程中,關鍵是考核其工作態度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的勤奮敬業精神和勞動工作紀律情況。 績,指的是一個人的工作實績.是綜合反映個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個標志,是業務活動和管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或精神的成果。
績一般由以下四個方面構成:
1、工作指標上的績。即在履行職責、完成工作任務時質量好、數量多。這就是工作質量指標成績和數量指標成績。
2、工作效率上的績。即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組織效率、管理效率和機械效率高。
3、工作效益上的績。即完成工作任務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時間效益等方面的效益好,取得的成果績效就好。
4、工作方法上的績。是指採取了什麼樣的好方法、什麼樣的好措施、什麼樣的好手段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實踐證明、績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績的大小與德、能、勤成正相關關系。
2、績的表現形式不同。不同層次、不同性質和不同類別的工作崗位,有各自的績的表現形成。
3、績受復雜多樣的客觀因索的影響。在考核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客觀因素對績的影響,才能正確評價工作人員的真正才乾和作用。
在考核工作人員之「績」的過程中,關鍵是考核其履行職責情況、完成工作任務情況,數量、質量、效益、成果的水平等情況。 古語說:「公生明,廉生威」,又有「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主要講的就是道德操守對於人的重要性。
廉潔奉公、嚴格自律, 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能否保持廉潔, 關繫到人心向背, 關系企業的成敗。一個單位工作狀況好壞與工作人員的素質密切相關, 對於領導人員來講清正廉潔,對於普通幹部來說應該珍視自己的清白。從這個意義上說, 在考核中要加強考廉, 既是堅持德才兼備標準的需要, 又是堅決、持久地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客觀要求。
在實際的考核工作中,對於廉的判斷,主要考核執行黨和國家清正廉潔的有關規定和嚴格要求自己情況,有無違紀現象;自身修養,愛好是否健康向上,能否積極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自覺抵制不健康行為,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等狀況。 健,不是人們望文生義所理解的健康。健的含義來自於《周易·乾卦·象》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含義是:天總是剛勁強健而運行不止的,君子觀此象而感同身受,因而發奮圖強,奮斗不息。
健、自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落實在工作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務實精神:講求實用,追求事功,而輕浮華,貶空談,鄙玄虛,以務實的精神開展工作。
2.自強精神: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反映出朝氣蓬勃、努力向上的頑強生命力,表現百折不撓的開拓精神,斗爭精神,完善自我的進取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勤勞節儉美德。
3.寬容精神:解放思想、兼容並包兼容並蓄的精神,胸襟闊廣,寬容大度,能夠合理地對待大自然,能夠團結各個方面的人,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

㈡ 媽媽說:現代人就是明著當好人!暗地當壞人!所以她在成長過程中,一直灌輸一個道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說句實話,我們古人很多話總結的都相當地恰當,這句話就是。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反而一千年?好像很多人都只能用佛教糟粕來解釋。或者說好人上輩子欠的,禍害上輩子得的,或者說好人下輩子就上天堂了,禍害下輩子就下地獄了等等。太可樂了這也。這就是迷信,沒有誰關注這輩子,這輩子的好壞都用上下輩子來解釋,有病嗎不是。

好吧,現在就告訴你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簡單得很——好人弱智。

好人之所以被叫做好人,一定是他們幹了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所以反過來,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就很難有好處。就像你十一黃金周去旅遊,別人都在遊山玩水亂扔瓜子皮,你這個好人卻在到處撿瓜子皮,你想給人個干凈環境,你自己得到的卻是骯臟的粘著別人唾沫星子的垃圾。如果你是清潔工還則罷了,因為那是你的工作,至少你賺著錢了,如果你是義務的,你就一點好處沒得到,反而還可能因此心情不滿,認為別人素質太差,於是窩火憤怒,回家就高燒便秘。但那些素質不好的呢?人家可不管那個,那叫玩的一個盡興,回家之後心情大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結果呢?就是好人都死了,壞蛋全活著。

當然這個例子恐怕不恰當,只不過是因為黃金周剛過借著這個話頭說了說而已。但本質都是一樣的。所謂的好人和禍害其實在一點是一樣的,就是都有慾望和需求。而人世間對這些慾望和需求做了限制,有的用道德有的用法律,無論是哪一種,就是想壓制你這種慾望和需求。好人呢,就嚴格遵守這些規則,認為這些規則是真理,是天經地義的,於是乎就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自己吃虧造福別人,還自詡為我是好人,我下輩子大富貴。而實際上呢?你根本沒到那個心境,你吃了虧心裡就一定不舒服,你想用迷信說法的來世來為自己這不舒服買單,可惜你對現世的虧還是耿耿於懷。你滿足不了你的慾望,可還是一條道走到黑地要做好人,你說你不是弱智是什麼,最後就是虧吃多了,又不能發泄出去,結果就是憋在心裡,憋成了癌症,或者走路恍惚,撞上了大貨,這下好了,這虧最大了,你終於解脫了,去你的來世吧。哈哈。

禍害呢?人家精著呢,狗屁的規則,定的規則都是給傻逼定的,規則都是人定的,那些人為什麼定那些規則?為了大家好?屁!為了他們自己好吧。定規則的都是當權者和既得利益集團,他們限制別人的慾望就是為了讓人們不敢和他們搶東西而已。「禍害」們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盡情追求自己的快樂,一點虧不吃,把所有委屈都讓別人抗,他自己過癮就好,只要不危及他們性命和自由,他們才不在乎什麼倫理道德。所以人家才是真正看開的人,看開了世間那些人為規定的人,心情當然舒暢,身體當然健康,不帶生病的,不活個百八十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禍害。

不要小瞧了那些老不死的,除了那些天生體質好的窮的叮當三響還活到九十的人,和極小一部分真正心靜的人之外,剩下的,那些總也不死的老傢伙,一個比一個精明。正因為人家看透了規矩,才能做到問心無愧地損人利己,沒有一點心理負擔,完全釋放了自己的慾望,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不長壽才怪。「好人」們呢?實際和人家一樣,也想吃香的喝辣的住大房子開好車,見著美女也想上,看見帥哥也想貼,但他們智商委實比不上人家禍害們,要麼不好意思明目張膽,要麼以道德為綱壓抑自己的慾望。甚至不巧聽信了佛家那些垃圾理論,以壓抑慾望為畢生事業,你不便秘往哪兒跑,你不癌症往哪兒跑?你不吹燈拔蠟往哪兒跑?

所以別說禍害是禍害,你還不如人家,你也一肚子男盜女娼,你覺得那是不對的而已,禍害也一肚子男盜女娼,人家認為那是正常需求而已。這就是你們和禍害們的區別。區別就是,你們弱智。

有人說了,那都是禍害,這世道不就亂了?誰說的?禍害之所以能禍害,因為他們禍害的就是你們這些「好人」。沒有你們這些好人那麼損己利人的高尚情操,禍害們禍害誰去?如果大家都是禍害,將誰也禍害不了誰,這樣才能互相妥協公事公辦,只要世上還有一個傻逼好人,這世界就沒有公平,所有禍害都將對著那一個好人施加暴力。

我為什麼反感佛教,就教那些讓人忍來忍去的2逼招數,如果這是真正的佛教,那釋迦摩尼恐怕早他媽下地獄了。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他讓人們這么忍,才造成了人們被禍害的事實,造成了所有佛教信眾們悲慘的一生,他不下地獄,難道還禍害下地獄不成?

所以,我必須說,讓所有人都是好人,世界當然能和平,但那隻不過是一廂情願,忒不靠譜,不過要讓所有人都是壞人,世界雖然也能和平,但也是我的一廂情願,因為好人不死禍害不止,所以,都該幹嘛幹嘛去吧,你要做好人還是做禍害,隨你。

最後一句話,如果你沒有那個心境,沒有那個真正看破慾望(不是看破規則)的能耐,還是不要學做什麼「好人」,因為,你做了好人,就必然會被禍害們禍害,哈哈。

對了,還有一句,我這不是教你們學壞,好人不做了,禍害也盡量少做,因為一個把握不好,你就鋃鐺入獄了,哈哈。要居中,居中不是狗屁中庸,居中是要能左右逢源游刃有餘,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前提是,必須要讓自己心情好。.

㈢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麼(越全面越好)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何為無為?無為的思想為什麼被眾多人關注?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理解,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無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
《道德經》一書被作為一部哲學著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探求的是萬事萬物的普遍規律,而不是就事論事地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道超乎萬事萬物之上,又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用莊子的話說,就是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無為、自然、不爭又是道的本性,因而無為就必定是遵道之為。無為在治國方面,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為大道歸一,天地人規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國,還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個規律。
其次,無為就是用無。即用無的原則去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為,這也是道家的執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們知道「無」是道之體。當然,我們不但要認識「無」,更要懂得用「無」的原則來指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
《道德經》中關於用無的原則指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論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取天下常以無事。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言,我無欲而民自朴。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為無為。
道常無為。
吾始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可見,老子的無為不是一無所為,而是遵道而為,是有若無、實若虛、退為進、守為攻、弱為強,是善於用無的原則去為。用這個原則可以治國、也可以修身、齊家,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而得到眾人的推崇和關注。

㈣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是:順勢、微著、自然。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㈤ 《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廣受推崇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㈥ 老子的道和德各指什麼

《老子》的「道」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德」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德」會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道德」。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㈦ 道德經的內涵是什麼

《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版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權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㈧ 老子思想主張八個字是什麼

老子思想主張八個字是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

老子的影響: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而且涉及醫葯、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之一。美國《紐約時報》曾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廣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㈨ 怎麼理解老子道德經里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老子是誰?老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都曾多次向老子問禮、求道,所以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經》是什麼?《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是老子以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作品。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幾句是出自《道德經》第三章,要想弄明白真正的含義,需要結合上下文來解讀。

這句話前面是: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是為了聖人之治而提出的主張。是為了治理好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其為誰?其就是民,天下所有人民。

虛其心,要讓人們思想純凈,人心清凈。

實其腹,要讓人們安飽,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大問題,民生問題。新中國剛建立最大的問題也是實其腹。

弱其志,不是不要人有志向,而是不要有太高太大不切實際的志向,不要太過爭強好勝,要給自己一個定位,修生養性齊家治國。

強其骨,要讓人不但有強健的身骨,還要有做人的骨氣。

天下人都能做到這幾點,心底干凈思想純凈、溫飽問題解決了、不好高騖遠、體魄強健且有骨氣有原則。何愁天下不安?

後面一句是「常使民無知無欲」。所以很多人說這是老子為統治階級推出的愚民政策。

這就是現在階級論的目光了。

老子所謂無知無欲,並非是讓人民不學知識,都成傻子,就不會造反。

這樣理解就太小看老子,小看道德經了。

所謂無知無欲,是不需要去學習一些無用的知識,不擾亂社會。

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難道不好嗎?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閬中古城,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解讀,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㈩ 有一句話怎說的天若其狂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出處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是出自老子,但是並沒有在老子的著作中體現,我們只能把他理解為古訓,相傳為老子所處,原文:天欲其亡 必先令其狂。這句話的意思是教導別人想獲得成功,就一定更要謙遜,是符合老子道義的古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英雄之道,先狂後亡。凡人之心,先亡後狂。我自狂之,奈何我亡」這句話是唐太宗說,針對的是突厥。唐朝初年,突厥經常南下侵犯,唐太宗決心消滅突厥,說了這句話(引用了老子),意思就是:想要它滅亡,一定要先讓他驕傲自滿。唐太宗曾派人送大量金寶給突厥,助長其驕傲的氣勢。西方的《聖經·舊約》有「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古希臘作家歐底庇德斯說「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