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法治民政
⑴ 法治民政和陽光民政有什麼樣的關系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所謂「法治民政」,就是民政工作法治化,讓民政部門的權力受到法律的約束,作為接受制度的規范。所謂「陽光民政」,就是要讓民政部門的工作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評價,繼而幫助其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簡而言之,法治是硬體,監督是軟體。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
⑵ 貴州省普法責任清單
法律分析:貴州省普法責任清單主要包括(一)落實普法責任。(二) 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三)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四)加強全體工作人員學法用法。(五)適時開展新頒布法律法規專題宣傳。(六)充分運用各類平台開展普法宣傳。(七)深入開展以案釋法工作。(八)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法律依據:《貴州省省司法廳省法宣辦關於實行普法責任清單制度的通知》 四、行動計劃
(三)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
主要內容:持續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掃黑除惡斗爭」「早婚早育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的法治宣傳,結合「12.4」國家憲法日、中華慈善日、老年節、社工宣傳周、清明節、兒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和不同時期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精心策劃和組織開展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民政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提高全民法治意識。
責任單位:廳機關各處(室、局)。
完成時限:全年。
(四)加強全體工作人員學法用法。
主要內容: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開展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的學習;把重大事項依法決策、依法履職等情況納入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考核內容,在晉升和入職人員培訓中加入法治教育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在線學法及考試,網上學法參考率、合格率均達到95%以上。
責任單位:廳辦公室(機關黨辦)、人事處、政策法規處、廳機關各處(室、局)。
完成時限:全年。
(五)適時開展新頒布法律法規專題宣傳。
主要內容:對新頒布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退役軍人保障法》《貴州省法治宣傳條例》等適時開展專題普法宣傳,力求上述法律法規深入人心、正確實施。
責任單位:廳兒童福利處、政策法規處等。
完成時限:全年。
(六)充分運用各類平台開展普法宣傳。
主要內容:在廳門戶網站及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路平台加強普法、釋法。積極參與全國、全省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法治作品徵集展播活動,製作推介優秀民政法治文化作品,講好民政法治故事,普及法律知識,弘揚社會正氣。
責任單位:廳信息中心、政策法規處、廳機關各處(室、局)。
完成時限:全年。
(七)深入開展以案釋法工作。
主要內容:按照《省司法廳 省法宣辦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結合立法、執法、管理、服務全過程開展普法宣傳。通過執法公開、開設「以案釋法」專欄等形式開展經常性以案釋法活動。
責任單位:廳政策法規處、信息中心、各執法處(局)。
完成時限:全年。
(八)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主要內容:大力加強民政法治文化建設,把法治文化納入廳機關文化建設內容,通過組織開展法治講座、執法培訓等活動,在廳機關大樓顯示屏、法治宣傳欄發布法治宣傳內容等方式引導廳機關全體人員廣泛參與,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責任單位:廳政策法規處、辦公室(機關黨辦)、信息中心、各相關處(室、局)。
完成時限:全年。
⑶ 如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民政依法行政實踐中
第一,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政府立法的全過程,體現到法規規章的具體條款中,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聚焦我省「十三五」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重點領域的立法。統籌對法規規章的修改和廢止,及時開展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完善改革現有制度。努力破解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制約共享發展的「痛點」、影響綠色發展的「盲點」。
第二,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嚴格執法,重點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實行行政執法文書網上公開制度,加強執法案卷評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配合做好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進一步加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和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確保行政管理堅守合法性底線。
第四,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指導。科學設置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分值,加強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治考核。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巡查通報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依法行政的指導和監督。
第五,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固樹立復議為民理念,提高復議案件審理水平,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健全行政復議作為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的功能,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行政糾紛。
⑷ 如何劃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門
中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相關法是與憲法配套、直接保障憲法實施的憲法性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國旗法》、《國徽法》等。
2、民法商法
2020年5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目前我國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3、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關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等一般規定的法律法規,如《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
特別行政法是指適用於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包括國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僑務、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葯衛生、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4、經濟法
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預演算法》、《審計法》、《會計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價格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5、社會法
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等。
6、刑法
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訂後的《刑法》和此後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懲治犯罪的決定等。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
主要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仲裁法》等。
(4)建設法治民政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
動搖了,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從談起,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失去,甚至國家可能陷入內亂的深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確立了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從中國國情出發,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夯實了立國興邦、長治久安的法律根基,從制度上、法律上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確保國家一切權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確保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各民族大團結,確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確保國家永遠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奮勇前進。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
30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向前發展。
我們及時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上升為法律,並與時俱進,根據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引導、保障和促進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國家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實現現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景和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我們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法制的保障,我們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也離不開法制的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日益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
確定了明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方向和根本路徑,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取得的重大成果。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制定了《共同綱領》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國家基本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的同時,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堅定不移的方針確定下來。
強調必須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開辟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成功推向21世紀,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思想,第一次將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並明確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開啟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
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開創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局面。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各方面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國務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實施的需要,依法及時制定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結合本地實際,依法制定大量地方性法規,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以及軍隊等有關方面,廣大人民群眾和專家學者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立法工作,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⑸ 全面依法行政履行部門職責,民政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以學習和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決定》指出,各級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進一步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質是職權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職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確保法律、行政法規有效執行;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部門職責履行、重點工作推進以及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的考核評估,加強行政問責,健全糾錯制度,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使職權法定、邊界清晰、主體明確、運行公開。
第二,不斷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決定》指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一是要建立集體決策制度,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健全決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決策實行專家論證和風險評估制度,不斷提高政府決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視法制機構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監督作用,積極發揮審查把關監督作用,積極發揮參謀助手法律顧問作用,積極發揮政府重大法律事務審查把關作用,為政府依法決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機制,健全責任倒查機制,既要按照責任、標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證各項決策的落實,又要對未按要求貫徹落實政府決定及決策,進行追責,予以行政問責,轉變作風,提高行政執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決定》指出,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要完善行政執法體制,以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為目標;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制定具體執法細則,規范裁量標准和操作流程;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以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為路徑,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設,保證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嚴格行政執法人員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執法績效考核制度,科學合理設計考核指標體系。
第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決定》指出,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必須加強黨內的監督,健全黨內的各種監督措施,包括述職述廉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廉政檔案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提高權力監督機構的地位,重點確立人大法制監督的核心,突出紀檢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部門和履行司法監督職能的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加強行政監控整體效能,構建嚴密完備的權力監控網路機制。
⑹ 低保辦不了打12345可以嗎
低保辦不了可以打12317,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於2014年12月15日正式開通的扶貧監督舉報電話。監督舉報電話主要受理扶貧資金管理、分配、使用中的問題,扶貧項目實施管理中的問題以及擠占、貪污、挪用扶貧資金的行為。
各地固定電話用戶和手機用戶均可撥打010-12317進行舉報,北京用戶可直接撥打12317。受理時間為工作日上午8點至12點,下午1點至5點。根據法律規定,低保由各地的民政局負責審批,因此需要舉報或者投訴或者認為有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可去當地的民政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⑺ 推進民政系統法治化,標准化建設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加快養老服務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養老服務基礎通用、服務質量、服務保障和養老機構管理標准。
——加快社會救助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救助服務、收入核對和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管理等標准。
——加快康復輔具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康復輔具基礎標准、管理標准、服務標准和產品標准。
——加快社區、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領域的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促進「三社聯動」的各類管理服務標准。
——加快防災減災救災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災害監測與預警、減災救災物資與裝備、災害風險管理、災害損失評估、社區減災、社會力量參與救災評估、災害救助等標准。
——加快區劃地名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行政區劃圖編制、行政區劃代碼、地名命名、地名標志、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等標准。
——加快專項社會事務領域標准制定修訂,重點研製殯葬技術、管理與服務,未成年人保護、收養評估、婚姻登記管理服務和救助管理等標准。
——加快優撫安置、兒童福利、慈善事業、福利彩票、志願服務和民政信息化等領域基礎通用標准、管理服務標准和產品標準的制定修訂。
——加快民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標准制定修訂,推動民政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化。
⑻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哪些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方面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1982年通過了現行憲法,此後又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需要,先後四次對憲法部分內容作了修改。到2010年底,我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並全面完成了對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比較完備,法律體系內部總體做到科學和諧統一。
目前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已經做到了有法可依,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我國先後有四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現行的1982年憲法。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明確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憲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在實踐中得到堅持和完善,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憲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作了全面的規定,為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在國家生活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人權事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憲法規定的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得到有力的推進,促進和保障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律不斷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不斷完善和發展,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選舉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立法法、監督法等,規定了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產生、職能、活動以及監督等,保證了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了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整個國家機構按照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組成和運轉,國家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適應了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規范、制約和監督,推進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進一步擴大了農村、城市的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有力推進了基層民主的發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頒布實施,為香港、澳門施政、立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據,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構想,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促進了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反分裂國家法將黨和國家關於對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和方針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對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揮著重大作用。
規范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陸續制定了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民法通則規定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行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基礎法律規則。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規范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知識產權、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面法律相繼出台,為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物權法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遵循平等保護物權的市場法則,強化國有資產保護,貫徹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規范了現實生活中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合同法提供了市場平等主體在交易中需共同遵守的規則。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對各類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規范,保障其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企業破產法確立了優勝劣汰機制和陷入困境企業的挽救制度。擔保法、保險法、票據法、拍賣法、信託法、招標投標法、證券法等規范了特定領域內的市場行為。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為知識產權提供法律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等,在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運用法律手段對經濟發展進行適度宏觀調控。預演算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為相關領域進行宏觀調控提供法律保障。中國人民銀行法等,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督管理,保證了國家貨幣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促進了中央銀行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對外貿易法等,有力地推動了對外開放事業的發展。2001年以來,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和建立統一市場的需要,又修訂了對外貿易法,確立了統一、透明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促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文化事業的法律不斷完善。制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規范、調整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權利義務關系,依法促進就業,保護勞動者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制定社會保險法,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制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對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制定了科技、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法律,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制定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國防法、海關法、教育法、科學技術進步法、房地產管理法、體育法、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居民身份證法、護照法等社會管理法律,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各個領域健康發展。刑法以及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強了人權司法保護。
促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不斷完善。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環境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水土保持法、礦產資源法等,明確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制度、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促進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總結和確認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新成果,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對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⑼ 結合民政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房價 醫療 教育 同工同酬 機會平等
⑽ 四川省民政廳的機構設置
(一)辦公室(政策法規處、行政審批處)。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安全、保密以及政務協調、政務公開、督查督辦和績效管理等工作;承擔民政信息管理和相關新聞發布工作。起草民政工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指導、監督全省民政行政執法;負責民政法治宣傳和培訓教育;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審核以及相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組織協調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和調研活動。承擔廳機關有關行政審批事項。
(二)民間組織管理局(民間組織執法監察局)。
擬訂全省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實施辦法並按照管轄許可權進行前置審查管理和執法監察;承擔境外非政府組織在省內所設機構的登記管理和執法監察;負責民間組織信息管理工作;受民政部委託對全國性民間組織在川辦事機構進行管理;指導和監督市(州)、縣(市、區)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工作。
(三)優撫處(四川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擬訂地方性優撫政策並監督實施;負責各類優撫對象優待、撫恤、補助工作;負責烈士褒揚工作;負責優撫事業經費預算安排、劃撥和管理;指導優撫醫院、光榮院、烈士陵園建設和管理;擬訂地方性擁軍優屬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擁軍優屬活動,承擔四川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的具體工作。
(四)安置處。
擬訂退役士兵、復員幹部、軍隊離退休幹部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接收安置的政策和計劃並組織實施,管理、分配安置經費;指導軍供站、軍隊離退休幹部服務管理機構的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指導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工作。
(五)救災處(四川省減災委員會辦公室)。
擬訂救災工作政策並組織實施;承辦救災組織、協調工作;組織、指導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體系建設;承辦災情核查和統一發布工作以及中央和省級救災款物管理、分配及監督使用工作;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協調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農村受災群眾毀損房屋恢復重建補助和災民生活救助工作;組織和指導救災捐贈;擬訂減災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四川省減災委員會的具體工作和國際國內減災合作事宜。
(六)社會救助處。
擬訂全省社會救助規劃、政策和標准並監督實施,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擬訂五保戶社會救濟政策並組織實施;承辦中央和省級財政最低生活保障等投入資金分配和監管工作;參與擬訂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相關辦法;承擔全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工作。
(七)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
提出加強和改進基層政權建設的建議;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作,指導、監督村(居)務公開,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組織開展村民自治模範單位及和諧社區示範單位表彰工作,指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區組織幹部的表彰工作;指導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志願者注冊登記工作。
(八)區劃地名處(四川省勘界工作辦公室)。
擬訂行政區劃管理政策和行政區域界線、地名管理辦法,組織編制全省地名規劃,發布標准地名;承擔全省鄉鎮以上行政區域的設立、撤銷、變更和政府駐地遷移以及鄉鎮以上行政區劃名稱命名、更名的審核報批工作;組織和指導全省鄉鎮、街、路、巷、村等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工作;
(九)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
擬訂全省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全省老年人、孤兒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權益保護政策並監督實施;擬訂全省社會福利機構管理辦法並指導實施;負責福利彩票和省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落實社會福利企業扶持政策;指導全省福利企業資格認定;組織擬訂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政策;組織和指導社會捐助工作。
(十)社會事務處。
擬訂全省殯葬管理政策,負責殯葬管理工作,推進殯葬改革;負責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承擔跨省、跨市(州)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的協調工作;指導殯葬、救助服務機構管理工作。
(十一)婚姻與收養登記管理處。
擬訂婚姻、兒童收養工作的地方法規、規章草案和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全省婚姻登記、兒童收養工作;推進婚俗改革;負責涉外和涉港澳台居民、華僑婚姻登記工作;承辦全省兒童涉外收養登記工作;承擔全省婚姻登記信息管理工作;指導婚姻服務機構管理工作。
(十二)規劃財務處。
擬訂全省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指導監督民政事業經費的使用和管理;負責民政統計管理工作;負責廳機關和直屬單位財務、內部審計和國有資產監管工作。
(十三)信訪處。
貫徹執行有關信訪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研究、分析全省民政信訪工作情況;負責信訪事項的接待、處理、分析、排查和化解工作;督查督辦重大信訪案件;協調處理有關民政的群體性突發事件;指導全省民政系統信訪維穩工作。
(十四)人事處(社會工作處)。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教育培訓工作;承擔民政科技管理和民政行業標准化工作;會同有關方面擬訂社會工作發展規劃、政策和職業規范;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相關志願者隊伍建設。
(十五)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工作。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其辦事機構的設置方式,由民政廳黨組按照省委規定確定。
(十六)信訪處。
(十七)監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