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冷靜
A. 關於法學專業的疑問
法學不是背法條,是深入理解各種法律的實質內涵,通過自己的理解延伸法律的意義,掌握好一些的東西,法條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了,確實法學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當然要通過理解記憶,學習的過程都是由易到難的,最開始會學一些基礎的東西,然後慢慢分類到比較細致的法律,我覺得文科生學法學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像我們這種理科生學法學就有點頭疼,我是西政的,備戰期末考試會很痛苦,但熬過去就好了,掛科不是那麼容易的。
B.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的其他
2011年9月23日上午9時,慶祝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建院30周年大會在校音樂廳隆重舉行。黑龍江大學校黨委書記楊震、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法學研究》雜志社主編張廣興、《中國法學》雜志社副主編李仕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中華、楊春雷、北京市檢察院一分院副檢察長張文志 、黑龍江省法學會副會長徐偉、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盛美軍、哈爾濱市法學會會長陸文君、黑龍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秘書長楊濤、綏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杜吉國、哈爾濱市司法局局長張麗欣、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吳蘊欣、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步延勝、哈爾濱市公安局副局長李國剛、哈爾濱市司法局副局長邵曉春、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宮立新、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於大海、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林區分院反貪局局長劉坤、哈爾濱市法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熊濱、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劍秋、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反貪局局長崔珣、黑龍江省法學研究所所長王元慶、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於世忠、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趙大利、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建華、蘇州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胡亞球、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利民、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蔡道通、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馬洪、東北林業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耀先、東北農業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學平、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秦亞東、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院長王福友、大慶師范學院法律系主任丁啟明、孟繁旭律師事務所主任孟繁旭、遠東集團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文義、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尚立娜、天津商業大學法學院系主任沃雲、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張恩學,以及法學院的全體師生、校友代表和社會各界嘉賓600餘人出席慶祝大會。會議由法學院黨委書記賀軼文教授主持。
法學院院長於逸生教授作重要講話。他回顧了法學院所走過的三十年風雨歷程,評價了法學院在黑龍江省以及中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法學院三十年艱苦奮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並對建院之初的各位老前輩、法學院全體師生、學生家長、廣大校友、全國各地的兄弟法律院系、其他組織、機構和個人,尤其是司法實踐部門和律師實務領域對法學院的發展壯大所給予的關注、支持、信任和幫助表達了感激之情。他高瞻遠矚,冷靜大氣,在建院三十年的重要時刻,面對中國社會轉型和法學教育的發展現狀,對法學院的存在價值和歷史定位作出正確評估,對現實作出了嚴苛審視,對未來進行了深長思索,總結了法學院再創輝煌尚需解決的問題,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法學院的未來進行了規劃,展現了一位法學教育家的厚重學養和豪邁氣魄,體現了人民教師的道義與堅守,使此次盛典成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盛會,賦予了此次盛典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退休教師代表吳方正教授對在校生、校友和後輩給予了諄諄教誨。他回顧了建院之初的艱苦歲月和苦中作樂並耐人尋味的生活,他高度評價了法學院這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後學之士要堂堂正正做人,乾乾凈凈做事,做好身體保健,保持良好心態。
教師代表董玉庭教授談到2000年來法學院工作後的深刻體會,他非常珍惜和熱愛法學院這個集體,對學生寄予深切期望,他代表法學院全體教師表達了今後將繼續堅持、努力、奮斗、傳承的決心。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代表廣大校友作了題為「感恩的心」的發言,他用平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表達了對母校深深的眷戀和感激之情,通過對點滴生活、學習過往的回憶刻畫了一段令人動容的生活場景。他的發言將在座校友的思緒都帶回了大學時代,很多人眼裡都閃著淚光。他們留戀那時老師的關愛、同窗的情誼和課上課下的青春時光。他們決心繼續努力工作,以更多更好的業績回饋母校。
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建華教授、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趙大利教授、哈爾濱市檢察院宮立新副檢察長分別代表兄弟法律院系和司法實務部門致辭,他們借法學院30華誕之際向法學院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表達了真摯的祝賀,並對法學院30年發展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聯系和交流合作,共同為中國尤其是東北的法治發展做貢獻。
最後,黑龍江大學校黨委書記楊震教授作重要講話,他代表黑龍江大學全體黨政領導向法學院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表達了衷心的祝賀,並向參加慶祝活動的嘉賓、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他簡要回顧了黑龍江大學70年的發展歷程,對法學院為學校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認可,對法學院30年發展建設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法學院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總結過去、繼往開來,繼續秉承大學法學院的使命與責任,致力於推進法治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力所能及的推動國家富強民主文明的進程。
還有部分校友即興自由發言,他們真情實感,感懷大學生活和青春時光,表達了對母校深切而樸素的熱愛,對恩師的感念與崇敬,對同學友誼的珍視與回味。 黑龍江大學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2009年9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已有12位博士後進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民商法學、憲法行政法學、刑法學、法學理論等專業領域;博士後研究人員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方法學》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國家重要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5部。
黑龍江大學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在法學院,法學院現有法學、治安學二個本科專業,民商法學、行政法學、法學理論、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經濟法學、獲刑法學、法律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1年獲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法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師中有博士36人,在讀博士11人。教師中有中國法學會各專業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8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其中楊震、馬長山、王妍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孫光妍、王歌雅為省級精品課主講教師,楊震、於逸生、馬長山、董玉庭、董惠江、錢福臣、孫光妍、王歌雅等教授在全國法學界有重要影響。
法學專業教師重視科學研究。2006年以來,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國家級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8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期刊轉載或論點摘編20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18篇。教師承擔校級以上科研項目8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項目10項,司法部項目6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3項,廳級項目21項,教師獲校級以上科研獎勵45項,其中省社科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1項,黑龍江省高校文化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9項。
合作導師:楊震、於逸生、董玉庭、王歌雅、馬長山、董惠江、錢福臣
在站博士後情況:為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畢業後在我校任教的教師,亦有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院校教師。
C. 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
不必過度解讀
應正確看待冷靜期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對於婚姻家庭編而言,有關「離婚冷靜期」的規定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在龍俊看來,問題背後折射出對我國離婚制度到底應當過寬還是過嚴思路的爭議。
「婚姻自由和家庭至上這兩種價值觀,一直有碰撞。」龍俊告訴記者,學界對此也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舉證難度大,我國訴訟離婚太難,希望立法能對我國離婚制度進行寬松化調整,使離婚更加便捷。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離婚太容易,感情破裂就可以離婚的規定太寬松,應加以限制,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離婚自由,從而增強家庭的穩定性。
如何正確解讀民法典對離婚的態度?「民法典對離婚問題所秉持的態度就是,通過設立『離婚冷靜期』給有挽救可能性的婚姻多一次挽救的機會。雖然這個限制可能會稍微增加一些理性人離婚的成本,但是對於挽救不理性的離婚可能多少會有些作用。與此同時,對於真正已經喪失挽救可能性的婚姻,該判離的時候就應果斷判離。」龍俊說。
在龍俊看來,單純認為民法典出台之後離婚難度增加,是一種過度的解讀。「總體上來說,民法典實際上對離婚採取的是非常溫和的態度,還是堅持了婚姻自由,僅僅只是對沖動離婚增加了一個程序性的小限制而已。如果夫妻雙方都是理智地想離婚,即使有了『離婚冷靜期』的規定,除了稍微麻煩點要跑兩次婚姻登記機關以外,基本不會有真正實質性的影響,無非也就是需要再等一等,並沒有像網路熱炒的威力那麼大。」
龍俊同時解釋說,「離婚冷靜期」僅適用於協議離婚的情形。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夫妻雙方才會一起到民政機關登記離婚,如果有一方想離一方不想離,只能到法院訴訟離婚。至於擔心冷靜期期間會發生家暴,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情形下,協議離婚中很少會出現家暴。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公眾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於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近日也作出回應稱:「對於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向法院起訴離婚。起訴離婚不適用離婚冷靜期制度。因此,冷靜期的規定不存在不利於保護遭受家暴當事人的問題。」
D. 離婚的時候,為什麼會有冷靜期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婚姻觀念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女性逐漸解脫出來,自主獨立的意識慢慢覺醒,女性也有了自己的職業,在某些領域不比男生差。所以家庭當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法則已然破解,女性在家庭當中有了自己的觀念,針對一些傳統的矛盾不再隱忍,再加上女生本都是感性的,有時一氣之下就提出離婚的口號,生活中雞毛蒜皮的事多了去了,一點小問題就提離婚肯定是不理智的狀態下提出的,有了這個冷靜期,雙方可以認真檢視自己與配偶的感情,避免意氣用事,給有挽救可能性的婚姻多一次機會。
「離婚冷靜期」在法律形式上為協議離婚設置了障礙。會不會有更多的人為了離婚而轉向訴訟?陶法官認為這是非常可能的。他說「離婚冷靜期」是指協議離婚。「立法的初衷可能是為了減少沖動離婚和草率離婚。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我覺得離婚的時候應該做這樣一個相應的考慮。」陶建議,訴訟離婚也增加了相應的成本,並改變了程序操作和思維。
「離婚冷靜期」只適用於夫妻雙方自願協議離婚。如果發生家庭暴力,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一般來說,實施家暴的一方不會協議離婚,也不會有冷靜期。當然,也有一些施暴者出於暴力後的尷尬,同意協議離婚,受害者在冷靜期可能會再次陷入困境。」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認為,在未來的冷靜期,民政部門、法院、女權組織應該給予家暴受害者更多的幫助。
E. 第一張離婚冷靜期通知書發出,當地法院對此有何說明
最近,《民法典》生效後,備受網友們關注的“離婚冷靜期”也隨之開始了。網友們大部分聲音都是很抵觸這個“離婚冷靜期”,其實,換位思考,沒有人會輕率地把自己的婚姻拿來開玩笑,想要離婚也是為了要擺脫不幸福婚姻,這個時候,“離婚冷靜期”無疑就是他們追逐自由道路上的絆腳石。
當地的連城法院表示,發出“離婚冷靜期通知書”是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的相關規定,再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針對雙方“對孩子撫養權不明晰”等幾種情形製作了“離婚冷靜期通知書”。規定最長30天的“冷靜期”,是為了給婚姻雙方當事人一定的冷靜思考時間,在此期間讓婚姻雙方緩解關系,作出理智的選擇,減少輕率離婚、沖動離婚的現象。根據這個案件的兩位當事人,雖然一起都是同意離婚,但是雙方“對孩子撫養權不明晰”,雙方是因為一些家庭瑣事不和,但是雙方都想要孩子的撫養權,婚姻還有修復的可能,遂向雙方頒發了“離婚冷靜期通知書”。
F. 國外研究過離婚冷靜期的比較知名的民法學者有哪些
5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表決通過了《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離婚冷靜期」的設置卻引起了極大爭議。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冉克平參與了此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編撰的研討。在他看來,設置「離婚冷靜期」的目的不僅是避免草率、沖動型離婚,還有保護婚姻中的弱勢群體、實現離婚協議實質意義上的公平和正義。
界面新聞:「離婚冷靜期」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國1994年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中曾規定了「審查期」,但是2003年修改後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改為當場發證,你認為當時取消審查期的原因是什麼?
冉克平:1994年民政部發布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進行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對符合離婚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當事人從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
但是,2003年《婚姻登記條例》修改後取消了審查期,而是規定「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離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並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確屬自願離婚,並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在我看來,2003年取消了「審查期」是有特殊的時代背景。2000年隨著我國加入WTO、改革開放日漸深入,要求逐漸減少公權力機關對私人生活的介入。此外,這個條例的變更和2001年修改《婚姻法》的精神是相匹配的,即強調結婚自由、離婚自由以及簡化離婚程序。在此之前,離婚當事人需要提交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後來也不需要了,當時甚至取消了婚檢制度,因此協議離婚的審查期限也順應趨勢被取消了。
界面新聞:《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重新規定了30天「離婚冷靜期」,立法初衷是什麼?
冉克平:從民政部公布的數據來看,自2003年起,我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由1987年的0.55‰,上升為2017年的3.2‰。其中,2017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37.4萬對,比上年增長5.2%,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70.4萬。這說明登記離婚比訴訟離婚要多得多。我們可以看到,取消審查期之後,導致離婚更加容易、甚至非常草率,產生了不良的後果。
此外,我國現階段的買房、買車、貸款等政策都和家庭密不可分。為了獲得不當的利益,很多人通過虛假離婚的方式來規避法律,導致離婚變得非常隨意,這與離婚成本過低有關。當然,有些政策性規范的正當性本身也值得探討。
離婚冷靜期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過去婚姻登記機關審查制度的一種回歸,以適度的限制離婚自由,追求家庭與社會穩定。此次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總則部分新增了一條倡導性規范,「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在我國這樣一個特別重視家庭文化的國度,我們通常認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家庭不穩定,則會影響社會穩定。離婚冷靜期制度的立法初衷是希望通過設立離婚冷靜期的方式減少隨意性、沖動型離婚,以及規避法律的離婚,適當增加離婚成本,維護家庭的穩定,保護未成年子女和弱勢一方(特別是婦女)的利益。
界面新聞:「離婚冷靜期」的設置是否會使更多人被迫採取訴訟離婚的方式,這是否會導致提高離婚成本?
冉克平:離婚冷靜期適用於登記離婚,而不適用於訴訟離婚。據我了解,在訴訟離婚中,如果一方不同意離婚的話,人民法院通常第一次不會判決雙方離婚,並對夫妻雙方進行調解。但是,如果夫妻一方當事人6個月以後再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通常會判決離婚。在立法新增離婚冷靜期的情況下,離婚冷靜期和訴訟離婚相比,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還是要低得多。
相比過去的高度自由的離婚,增加離婚冷靜期後的確會增加時間上的成本。但是考慮到過去的離婚成本太低,甚至跟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離婚成本都要低得多,以至於草率、沖動離婚比較多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也是我國10多年以來離婚率增多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增加了離婚冷靜期,增加離婚成本是正常的。因此,那種認為離婚冷靜期會將協議離婚推向訴訟離婚的觀點未必全面。
界面新聞:有很多人提出「離婚冷靜期」限制離婚自由,公權力過度介入私人生活,對此,您如何看待?
冉克平:我們不能夠把離婚自由絕對化,因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包含諸多價值,例如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婦女等弱勢利益保護、未成年子女保護等,這些相互價值之間需要立法者進行妥當地調和。離婚自由屬於婚姻家庭編中的重要價值維度,但是家庭和睦、婦女等弱勢利益保護、未成年子女保護也是立法者需要維護的重要價值。如果因為離婚自由成本過低而導致弱勢一方尤其婦女權益、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受到侵害,那麼這樣的離婚自由肯定是不可取的。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公權力機關對於婚姻家庭的介入的確是增加了。通常情形,夫妻之間的經濟能力、強弱程度均存在差異,為了保護婦女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西方很多國家的公權力機關(法院或公證機構)會對離婚協議進行實質性審查,以實現夫妻之間實質意義上的公平和正義。
我國婚姻登記機構通常不會對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配條款與子女撫養條款進行實質性審查,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登記離婚制度仍然是比較寬松的,公權力介入非常有限。「離婚冷靜期」只是公權力非常有限地介入離婚的方式,只是設定一個期限,婚姻登記機關並不對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分配條款與未成年子女條款進行審查,在我看來,公權力機關如果後續真的要介入的話,應該是對離婚協議進行實質性的審查。總的來說,我們也要把握一個度,進行有限的介入。
界面新聞:國外的法律制度中是如何規定「離婚冷靜期」?
冉克平:我國的登記離婚需要三個條件,雙方達成離婚合議,對子女的撫養、夫妻財產的分配達成一致。對比法國和德國這兩個著名的大陸法系國家來看的話,我們在離婚方面的自由度是非常大的。德國是不允許有協議離婚的,必須通過訴訟的方式,因為立法者認為離婚涉及到身份關系變更這樣重大事項,不得採用協議的方式。
法國在2016年以前,對於離婚要求是很嚴格的。在結婚6個月內是不允許離婚的,同時,還規定了三個月的考慮期的限制,如果考慮期屆滿後3個月內未提出離婚申請的,原來申請的離婚協議失去效力。2016年法國修改了法律,協議離婚的雙方必須在律師見證之下簽訂離婚協議,同時到公證機關由公證人發予存檔證明,在15天之內夫妻任何一方可以撤回離婚協議。
從西方國家的法律的配置來看的話,他們一向認為離婚很慎重、嚴肅,要避免隨意性,因為離婚不僅涉及到財產的分割,更為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子女的撫養問題。那麼雙方在達成離婚協議時,或者是對子女的撫養進行商討時,如果時間過短、且沒有其他專業機構的介入,會存在著強勢的一方利用優勢損害另一方的利益的現象,強調公權力機關對離婚自由的限制,是為保障弱勢一方尤其是女性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以實現離婚協議實質意義上的公平和正義。
界面新聞:你提到「離婚冷靜期」的目的是保護弱勢、實現公平,要如何使得「離婚冷靜期」發揮真正的作用?
冉克平:就大家比較關心的家暴問題、虐待等問題,如果在離婚冷靜期期間撤回離婚申請的一方有家暴或者虐待行為的,可以視為該撤回失效,冷靜期終止,另一方可以要求登記機構辦理離婚登記。
此外,在離婚冷靜期離婚協議所針對的離婚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條款是否有效的問題值得思考。如果沒有辦理離婚登記,離婚協議沒有生效。但是離婚協議已經成立,而且可能是經過雙方艱難的談判才達成,結果在離婚冷靜期內一方撤回離婚申請就導致離婚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條款都歸於無效,這一點是需要慎重考慮。
G. 冷靜的介紹
冷靜,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1997年,她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並取得法學學士學位;2000年,她獲得北京大學和九州大學(日本)的法律碩士學位,並在2005年取得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法律科學)。在進入香港大學之前,冷靜博士曾於2000年至2001年任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於2001年至2005年,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資本市場研究所研究員。現系香港法律雜志的編輯。
H. 學法學是不是壓力很大
如果有哪個留學黨告訴我他在美國讀法律,合合菌一定是先膜拜膜拜再膜拜,這貨絕壁學神!而且是個很有耐心,對學術研究具有奉獻精神的學神!第二,我會向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為在美國讀法律,實在是……太辛苦了!沒日沒夜的讀書背法律,人都要傻了。真的是心疼他們!
3. 對任何法律都抱有一種「神經質」的敏感
不知道你看過律師相關的美劇沒?裡面的那些律師好像真的是百事通,對什麼細節都能信手拈來。
美國的法學院相當重視學生們對細節觀察的培養。對法律一知半解的學生們是拿不到律師資格證的,只有那些對無論是憲法,州法,地方法都了如指掌的人才有望成為優秀的律師。
所以,法學院的學生們經常天數天地在圖書館里研究一個案子。
一名資深的法學院學者說,優秀的法學院學生們能對歷史上記載的所有重大案件倒背如流!法學院學生們,你們可以嗎?
4. 總有些親朋好友咨詢法律建議
但,法學院學生們並不樂意……
在法學院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好像懂得越多,反倒還越不自信了。
法學院的學生,因為長期學習一些很復雜,爭議很大的案子,在面臨一些小問題的時候反倒是有點兒措手不及,容易想很多。
而且,法學院的學生會學習到這么一件事:你給別人法律建議,你就得承擔相應責任。
了解到這一點的學生們,對於給親戚朋友們相關建議的這一事兒,就變得更猶豫了!不是不想給,是給錯了負不起責…
I. 離婚案冷靜期主要針對沖動型離婚嗎
最高法發文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設置不超過3個月的冷靜期。
冷靜期內,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情況開展調解、家事調查、心理疏導等工作。冷靜期結束,人民法院應通知雙方當事人。
也就是說,在最長3個月的時間內,法院暫不作出判決,一切等冷靜期過後再說。
據民政部統計,我國離婚數已連續14年增長,自2002年的117.7萬對增至了2016年的415.8萬對;2017年上半年,全國有558萬對夫婦結婚,同時有185萬對夫婦離婚。
在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愛武看來,還有一種情況也適用冷靜期,「對於一些死亡婚姻,已經無法挽救了,但是當事人情緒激動,存在過激行為,對這種案件,冷靜期不是做和解工作,而是要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干預,讓雙方冷靜下來,更好地走出婚姻。」
法國、韓國、英國等國家都用不同形式和名稱對冷靜期制度作了規定。如在英國,當事人離婚也有法定的反省和考慮期間;韓國則設立離婚熟慮制,離婚雙方要經過熟慮之後才能到法院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