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治的認識3000字
❶ 談談你對法治與人治的認識
人治與法制的根本區別是治國方式的不同。人治是領導人治國,法治是法律治國。
法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縱觀中國歷史,從奴隸制的夏朝到封建制的秦朝一直到清朝無一不是人治,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依法治國。
歷史上早就有關於法治與人治的爭論.(1)儒家和法家關於法治有不同見解,爭論的核心是實行人治還是法制.儒家主張人治,或稱德治,禮治,認為國家要由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賢明君主或聖人賢人通過道德感化和約束進行治理.為此,儒家的代表人物進行了充分論證,如說:"道之以政,齊之以邢,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即,法使人民無廉恥之感,而禮則使人們不僅知道廉恥,而且有了規矩.相反,法家主張要由掌握國家權力的人,通過制定實施強制性的法律,才能夠治理好國家,如韓非要求統治者應該"不務德而務法","聖人之治國,不恃人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2)古希臘思想家關於法治與人治也有爭論,爭論的核心是是否實行"良法"之治.他們關於法治的論述,主要是與自然法,良心,公平,善良等哲學政治學倫理學觀念聯系在一起的,法治思想只是其龐大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的組成部分.其中,柏拉圖是積極主張人治的代表人物,他以為,如果沒有"賢人政治",使哲學家成為國王,則人類永無寧日;同時,他較為藐視法治的作用,反對將法律的約束強加於"優秀的人".與柏拉圖相反,希臘最為著名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其理由是,法治體現著理智的因素,並且免除了一切情慾的影響;而人治不能排除獸性的因素,雖然有最好的賢人,也不免會有執政的偏見.在古希臘,還進行了世界歷史上比較早又相對發達的法治實踐,這就是確立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體,從梭倫立法改革到伯里克利"憲法",都維護雅典民主制度,它和專制相區別,是由人數較多的統治者共同掌握國家權力的體制.(3)近代以來,法治與人治之爭,在政治制度領域主要表現為實行民主還是專制之爭,法治思想的核心是權力分立與權力制衡.由於人治將國家治理寄託於一個賢明的君主之上,實際是擁護君主制或寡頭政治,而主張法治的思想家則對於君主專制進行了抨擊和批判.亞里士多德曾指出:"在君主政體下,如果繼任的後嗣是一個庸才,就必然會危害全邦,而在實行法治的情況下,就不會發生這一問題."他還說:"多數群眾也比少數人為不易腐敗".17,18 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總是把實行法治還是人治與政治制度,國家體制聯系起來.美國思想家潘恩宣稱:"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國家中法律應該成為國王."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更高高地舉起了民主共和國的旗幟,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他說:"凡是實行法治的國家——無論它的行政形式如何——我就稱之為共和國;因為惟有在這里才是公共利益的統治者,公共事務才是作數的".正是在這些啟蒙思想家思想的支持下,美國等國的憲法,首先將法治原則體現在憲法之中,使該原則真正通過法律而貫徹到民主政治的國家生活之中.
❷ 談談你對法治思維的理解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專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屬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2)對法治的認識3000字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❸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回志、主張治理答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3)對法治的認識3000字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❹ 談一談你對法治的理解和認識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了「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治國方針 ,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一方針的確立 ,必將對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全方位的影響 ,從而極大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並精闢闡述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對於我們切實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理想,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理想的治國手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都可運用的治國方略.但作為一種現實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依法治國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證.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完備的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三)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另外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四)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當前,在違法必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決反對幹部搞特權、有責不究、重犯輕罰.鄧小平同志曾強調:「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求求你,打字挺累的!望採納,謝謝!嘻嘻!thanks!
❺ 談談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麼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要看到,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兩年來,中央不斷出台各類規章制度,19項反「四風」禁令,有力推動了「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的改革。這次四中全會《決定》又提出重大舉措180多項,涵蓋了依法治國各個方面。我們理解,認識中國法治道路,必須要學會用「合」的思維而不是「分」的思維。「合」的思維強調兩點統一論,「分」的思維重視兩點對立論。確立了「合解」思維,就很容易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統一關系。黨依據憲法領導人民依法治國,這其實就有「合解」的智慧。
二、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於事。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使依法治國在實踐中取得實效。我理解,依法執政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根本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來實現。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離開共產黨領導,離開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這個重要前提,依法治國就只能變成一句空話。再者,依法執政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四中全會《決定》的一系列規定,確保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同時,依法執政還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有效途徑。依法執政,一方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另一方面又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這兩個「要求」為實現依法治國提供了有效途徑。也就是說,黨必須依據憲法法律來治國理政,黨必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
三、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落腳於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兩大支柱,其中依法治國的「依」之所以不同於以德治國的「以」,就在於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要「以」法治為基礎,更要「依」法治而前行。今年5月,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過去109枚公章的許可權。「清權、減權、制權」成為新一屆中央政府規范權力邊界的目標。國務院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達600多項,行政審批在瘦身中彰顯便民和惠民。「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政府理念正深入人心。要看到,依法治國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積極穩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制化建設是必由之路。我理解,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從嚴治黨治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在這一根本原則上,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講,理直氣壯地講。
總之,依法治國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振興,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作為組工幹部,要擔負起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為黨選准用好好乾部,依法依規選好好乾部的歷史重任。落實好習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的要求,要從強化法治素養入手,堅持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努力爭當依法治國的表率。
❻ 談談你對法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與理解,特別是對依法治國的認識與理解
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如何理解
法治: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保障。法治,即法的統治,與人治、德治相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法治」,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通過建立健全全社會學習、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遵法守法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自覺的行為習慣,讓人民群眾在法治社會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❽ 談談您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看法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❾ 個人對法治觀念的認識300字
通過前一點時間的學習,本人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認識。
理念是行動的指南。建設法治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和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法治社會建設,
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堅持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
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
實現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
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維護和實現人
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
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國基本
方略在我省的具體實踐。建設法治社會,必須不斷推進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國的理念體現
在各個方面、貫穿於各個環節、落實到各項工作。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要堅持執法為民。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
這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在法治上的
體現。要確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來自於人民的理念,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
最根本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立法、執法、司法的各個
環節上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到為人民執法、靠人民執法,保證把「權為民所用、情為
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落到實處。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要堅持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
本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在建設法治社會的實踐中,要把公平正義作為制
定法律和進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據,從源頭上防止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出現與擴大,並在執
法、司法活動中堅持合理合法、及時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則,建立保障公平正義的防線;
把公平正義作為協調社會各個階層相互關系的基本准則,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
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