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關道德典故

有關道德典故

發布時間: 2022-04-30 15:18:55

A. 關於道德的故事有哪些

三個道德小故事
其一: 19世紀末美國紐約有某大富翁,翟華仆一個,名丁龍.數年後將之辭退但該富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名於難.丁龍聞訊後即自動返回侍候在側,翁不勝感致動,因問日:"我早將辭退,為何自願重返?"丁龍答日:"家父早有明訓;親鄰有難,必助之?"翁聽後又問:"令尊是否讀過孔孟這賢書有以教之?"龍答日:"家父乃草莽農夫,不識字"公繼問日:"令祖父心讀過書?"龍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讀過書,非書香子弟."翁聞後驚嘆不止.
丁龍在富翁處又工作多年,辛勞致病而死,死前對翁日:"余多年來所獲薪金未嘗多用悉數積存於此,有一萬余元,不如奉還."翁大慟遂又捐贈十餘萬美金,加原數總共約20萬美金,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丁龍漢學講座"以資紀念這位目不識丁,但積中國倫理道德於一身的華丁.
其二: 我們都知道在廈門附近有一個小島,叫鼓浪嶼.1949年前乃西人聚居之地,美國在此皆設有領事館,這可能是因為鴉片戰爭後吧!廈門得通商風氣之先的結果,其中當然有美國領事館,在解放前就僱用本地人看家門.
而解放後,西人都撤館歸國了,美國領事館也只剩下空屋一幢,矗立山頭.妙的是該館有一個看門人,在解放後照舊上班,每天看門,夜晚關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一個忠實的守門犬一樣,也許對他的稱呼有過於離譜,但是他這個人物做出了一個別人做不了的事,這個看門的後來怎麼了,在40年來竟然也相安無事,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美再度建交,美國人回來以館了,此時就面臨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這個守門人多年來欠奉的薪水,到底應該由誰來付?怎麼付法?據說些事一路拔到美國國務院,各部門官僚經多次爭論後,竟然沒有人願意受理.最後只好由浪嶼約的美國領事館務同仁自願捐款,湊成一筆錢,算是這位官運亨通門人的薪金,這件事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其三:據我所知,到西安去玩的遊客,必經的景點之就是碑林.這個碑林倒真是中國文化的寶藏.劉遵義教授早在1980年就去過那裡,西安這個古都現在已位屬一個"廢都"了,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有許多去參觀碑林的遊客都是在一種滿目瘡痍的廢墟中誤闖入"碑林"的,只見在一塊破亂不堪的荒地上胡亂擺著各種大大小小的石碑.從我叔叔那了解,他那次去那旅遊時看到了以下的情形.他隨著導游等在人在"林"中漫步時,附邁卻圍著一堆堆的本地人,他們在幹嘛呢?個個衣履不整,蓬興垢面,令他們看的人有種不覺生厭的感覺."叔叔還告訴我:"在那時分看到了一塊石碑,通過他的敘述才知道,這塊石碑在中學課本上早已讀到"大唐景教碑"?可悲啊!這些群眾之中雙有多人知道這些碑都是中華文化的無階之寶?也許這些寶物剛剛出土,也許一些看來生厭的"無知"群眾之中就有不少人是"埋寶"的英雄.
這三個小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延續不見得完全由書本得知而是與生俱來,還有生活中的一些很小的鎖事,它們的種種都是由習慣的最基層滋養出來的.

B. 關於道德的古代故事

古人講禮貌故事(曾子避席,程門立雪)。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Z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C. 歷史上關於道德比學習更重要的個典故

「孔融讓梨」教人友愛謙讓,「囊螢映雪」教人勤奮上進,「張良拜師」教人尊老敬老,「一諾千金」教人重視誠信…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用了什麼顏料,紙上就有怎樣的色彩。中秋節,重溫18個道德典故
不以成績論英雄,但是很多家長在看待孩子的成長上都會走上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的誤區。父母的心情常常跟孩子的成績是一致的:成績好時心情就艷陽高照,成績差時心情就烏雲密布,成績如過山車一般忽高忽低時,心情也如過山車一般忽喜忽悲。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在讀書生涯中可以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學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行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筆者一些在教育系統工作的朋友或同學,偶爾會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關於教育的理念,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培養孩子不能只關心成績,而是要綜合考評孩子各方面。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培養孩子不能只將目光全部聚焦在學習成績上,思想素質才是確定孩子成長之路能走多遠。

筆者的孩子剛剛踏入義務教育階段的第一年,因為孩子的成績問題,情緒也曾出現過波動,甚至親子關系也受到挑戰,整個人幾乎陷入抑鬱當中,後來經過調整才重新「走出來」。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提醒年輕父母,關注孩子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職責義務,但是不能過分關注成績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遇到孩子成績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時,不應責罵孩子、否定孩子,而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從容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挫折。

D.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

1 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飛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你堅信自己能成功時,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溫馨提示: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凌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彷彿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跡是執著者造成的。

(4)有關道德典故擴展閱讀: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

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E. 有關道德廉恥的典故

禮義廉恥 (lǐ yì lián chǐ)
常用:常用成語,
年代:古代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詞性:中性成語
燈謎面:四維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准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
典故:《管子·牧民》:「何謂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孝,是子女對於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
忠,是個人對於國家的,就是忠於祖國和人民
信,是人與人之間的,就是要有誠信
禮,是說人們應該尊守各種規定(也包括禮貌)
義,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
廉,是說人們應該廉潔奉公
恥,是說人們應該知恥

F. 有關道德的故事

一:姜肱大被

漢朝時候,有個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姜仲海,一個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愛。雖然他們兄弟三個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開了睡,所以他們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個人一同睡著。

有一次,兄弟們一同到府城裡去,晚上碰著了強盜,就要殺他。他們兄弟三個人都搶著死,強盜也就把三個人都釋放了,只搶了一些衣服和金錢去。

到了府城裡,別人家看見姜肱兄弟們都沒有了衣服,就問姜肱這是什麼緣故。姜肱就用別的話來支開了,終究不肯說明,碰著強盜這一回的事。強盜們得知了,覺得很感激,並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兒,叩頭謝罪,把以前搶去的物件,統統都還了他們。

二:許武教弟

漢朝時候,有個姓許名武的,他父親是早已死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叫許晏,一個叫許普的,年紀都還很小。許武每每在耕田的時候,叫他兩個弟弟立在旁邊看著,晚上許武自己教他兩個弟弟讀書。如若弟弟不聽他的教訓,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廟里告罪。

後來許武舉了孝廉,但是他因為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名望,就把家產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廣大的房屋,所有壞的統統給了弟弟。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都稱許他的兩個弟弟,反而看輕許武了。

等到兩個弟弟都得了選舉,他就會合了宗族和親戚們,哭著說明當時要給他弟弟顯揚名聲的緣故,並且把所有的家產,都讓給了兩個弟弟。

三:趙孝爭死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占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給他們兄弟兩個都做了官。

四: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五: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G. 道德的歷史典故

道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ào dé
基本釋義:
1.一種社會意識形態;2.合乎道德的。
詳細解回釋:答
1.道德是通過行為規范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意識形態;2.社會意識形態之一;3.老子《道德經》的省稱;4.僧道修行的功夫、法術。

H. 請大家提供幾個關於道德的典故。

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孔丘後裔,漢末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任北海相,又被人稱為「孔北海」,為人剛直敢言,後因觸怒丞相曹操而被殺。

孔融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長於寫散文,原有文集傳世,可惜在宋代已經散失。後來明朝人輯其佚作,編成《孔北海集》,收文三十六篇。

孔融幼時聰穎過人。他十歲的時候,有一次謁見當時名流文士,言談鋒利,滿座皆驚,被眾人稱為奇才。唯有太中大夫陳煒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譏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眾人皆嘆道:「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孔融自此出名。

相傳,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從此,孔融這種謙虛禮讓的美德,受到人們的稱頌。後代教育家們又把「孔融讓梨」寫進啟蒙課本《三字經》中,以此教育兒童學會禮貌讓人,使這個故事得到更為廣泛的流傳。

後來,孔融步人仕途,雖權重位高,但還保持這一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時,有一次被敵兵圍困城中。正當危急之時,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敵陣,左突右沖,解開重圍,前來拜見孔融,說道:「余名喚太史慈,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敵寇圍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顧,特命我前來相救。」原來,太史慈有一老母

住在城外,孔融聽說老人孤獨無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類,逢年過節,還親往探望。老母感其恩,才命太史慈來救。

孔融為官數十年,尊友敬鄰,扶老愛幼,「座上客常滿」,甚得民心,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幼年就打下了禮貌待人的良好基礎。
楊震拒金
東漢時期 楊震為官清廉 因為朝廷昏庸 所以在楊震五十多歲, 連續被貶到荊州當刺史和到東萊當太守。前去時途徑昌邑,他以前舉薦過荊州茂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王密在晚上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們是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 為什麼呢?」王密說:「天黑,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離開。

等等…… 我經常看三字經 我建議你也看三字經!

I. 古代道德故事

1、蘇武牧羊

這個故事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2、戚繼光勇抗倭寇

戚繼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國內形勢的變化,便釀成了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患,和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倭寇的斗爭。

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5、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J. 求關於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1、有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無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無其事的站起來。目睹整個經過的旁人,看見他沒有任何的反應,好奇的問他:你挨打,為什麼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隻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熱點內容
化妝品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06 21:30:00 瀏覽:873
經濟法在克服市場失靈 發布:2024-11-06 21:25:17 瀏覽:488
越南勞動法加班 發布:2024-11-06 21:09:34 瀏覽: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發布:2024-11-06 20:59:44 瀏覽:847
大二合同法重點 發布:2024-11-06 20:41:37 瀏覽:130
源於兩企業競爭真實案例的經濟法 發布:2024-11-06 20:25:45 瀏覽:592
陝西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4-11-06 20:22:49 瀏覽:205
cpa東奧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06 19:50:23 瀏覽:480
勞動法元旦三薪 發布:2024-11-06 19:45:10 瀏覽:336
教師無故曠工多久可以辭退勞動法 發布:2024-11-06 19:38:19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