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標點

道德經標點

發布時間: 2022-04-30 15:41:35

道德經全文加上標點符號到底有多少字

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專,因此,在不斷屬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目前,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現存《老子》的版本,以帛書甲、乙本為最早。甲本文字,不避漢高祖劉邦諱,可證它是劉邦稱帝以前抄寫的。乙本避劉邦諱,但不避惠帝劉盈、文帝劉恆諱,可知它是劉邦稱帝以後,劉盈、劉恆為帝以前抄寫的。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標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計5467字。甲本尾題殘缺不明。兩本都不分章次。

⑵ 道德經全文書法是否需加標點符號

應該不加。因為道德經本來就是沒有標點的,標點是五四運動之後才從西方傳過來的。
而且書法不加標點會有一種一氣呵成之感。

希望可以幫到您哦

⑶ 道德經中第一章里的這句話看到兩個版本:到底哪一個是原版

道德經的版本有很多。在古代啊,基本上是一個字一個意思的。故常無,回欲以觀其妙,常有答,欲以觀其徼。這一句話是第1章中最關鍵的。這就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修行的法門。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世的修行人為了怕大家對原文誤解,加上了標點。而正確的應該在無字後面加逗號。常無,要常無欲。欲以觀其妙。欲在這里解釋為要,老子要後世的修行人如此的究竟,要保持常無的狀態,才能夠在靜定之中觀察到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這句話正確的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這個是原文的意思。

⑷ 道德經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因此現在版的道德經中有一句就是:道生一,一

我們不能夠保證現在讀的道德經一定是原文,但是如果把握住道德經的核心義,那麼即便有所變化也無傷大雅。

⑸ 古文中有標點嗎

在清代以前的古書是沒有標點的。那時的文章斷句靠的是每句尾的文言虛詞判斷;駢文靠對仗斷句;詩詞格律靠韻腳和當時的曲譜斷句。大概在清代後期,教塾的先生為方便剛入學的兒童斷句,便用毛筆頂端醮硃砂在斷句的地方印上類似「。」的印記。我家現在還有幾本我老爺爺讀私塾時的書,里有很多紅圈,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後來大人告訴後才知道的。

下面的是抄的:
古人寫作不用標點符號,標點是五四以後才有的。

古人寫文言文是沒有標點的,《道德經》的原文自然也沒有標點,現在人們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標點。

1842年以前,傳教士在南洋地區出版中文報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是第一份以華人為對象的刊物。其內容主要為基督教教義,也有關於世界歷史、民俗風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識。

此外,《察世俗每月統記傳》亦將西方標點符號系統引入中文,不但有斷句,包括「、」「,」「。」和地名、人名專用號「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書籍文章,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但是有「句讀」(jv dou),私塾老師教授學生時,用紅筆斷句,學生水平提高以後,不需句讀,就能夠通讀文章。一般有點文化的人,也逐漸適應了這種讀法。就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古代文化的發展,但是不利於普及。

標點古書要遵循三個原則:

必須符合原文文意,必須符合當時的語言實際,必須符合當時社會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實際。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覽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寫得是什麼人、什麼事,表現了什麼內容;第一遍沒讀懂,再讀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筆,一錯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細,根據文意,結合句子結構、語氣與詞語得性質和作用進行斷句,在斷句的基礎上加上恰當餓標點符號。第三步,反復詠誦,仔細推敲,在詠讀中檢查修正。

斷句時可抓住以下切入點:抓住話標志「曰」「雲」「言」等;抓首尾語助詞,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和結構,這可供我們斷句時參考;根據古漢語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等;根據古漢語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為」「唯……是……」「有以……」等;根據文體特點,如騷體,句尾多帶「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體詩、詞的韻腳、平仄、各句字數等都有固定要求。

⑹ 老子的道德經原本有標點嗎

老子原文和古代其他古籍一樣,只有簡單的分章節的記號,章節之內並沒有明確的標點專來劃分句段,屬而章節的表現,有時也與古代竹簡的編排、書寫有關。有的竹木簡上文字多,有的僅僅一兩句,這樣就成為各個單獨一章。
章節之內,多數時候是我們自己按幾字一句的句式自己去分解,所以才會產生很多不同解讀方式。比如,有人認為應該是四字一句,也有人認為三字一句比較合適,等等情況。象「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章,由於標點並不統一,所以可以出現很多種句式,在各種古代現代注本中都有體現。
例: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例: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樣對比就發現,幾乎在解讀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⑺ 老子的道德經原本有標點嗎

老子的道德經原本有標點嗎
是沒有的
中國的古文都是沒有標點的
需要自己來斷句
標點是後人加上的

⑻ 道德經大家都不陌生,是道教老子所著。但是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多一字少一句,意思大

哲學意義上的道德經被中外友人翻譯的有千萬種之多,這無非是哲學層次,永遠跟正道,背道而馳。但道家玄學文化,一直都在,而且只有一種。生生不息,損益之道,融合自然。凡人不知。只有佛,道修士才懂。

⑼ 老子的《道德經》原來有沒有標點符號,後人又怎麼知道他原本的意思而加上標點符號,從而進行注釋.

1,根據訓詁學.
2,根據大量的古文字閱讀.
3.根據相關的史實.
沒有一個版本敢說是權威的.
一般來說,《道德經》以王弼的版本最為人接受.

⑽ 關於道德經第一章的標點

我看到的是「常無,以觀其妙;常有,以觀其微」
以我的理解,應該是這么斷句的。
所謂「常無,以觀其妙」的意思是「從『無'的方面來觀測天地的奧妙」,和「道可道,非常道」對應,指的是「由於『無』是天地的開始,因此要深刻認識天地的本源,要從『無』來觀測」
所謂「常有,以觀其微」的意思是「從『有』的方面來觀測事物的細節」。因為雖然「無」才是天地的道理,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觀測「無」,只有從「有」來觀測理解,進行推論。但是由於「有」是「無」的「影子」,不是「無」本身,不能完全代表「無」的至理,因此只能觀測細節,而不能觀測全體。
當然,如果字不一樣,可能斷的方法也不同吧。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理解。

熱點內容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