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軍的概念及意義
⑴ 依法從嚴治軍的意義和要求
國家為大學生參軍入伍提供機會,無論從提高軍隊的文化素質,還是豐富大學生個人經歷,這個決定不亞於考大學取消年齡限制一樣,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進步標志。
大學生入伍的意義在於使以後的中國知識分子行列當中,有了當過兵的知識分子,這對以前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形象有了根本改觀,他們不再與堅強隔絕,擁有了軍人氣質。軍隊的鍛煉環境具有特殊性,它培養人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精神,同時,中國軍隊有不少在戰爭年代因某人或某一場戰斗聞名全軍的光榮部隊,在這樣的部隊接受傳統教育,能加強自己的榮譽感,感受前輩軍人英勇善戰,無畏的犧牲精神。這種教育比學校書本教育更有實際效果,可能深深影響今天的大學生情感,培養他們的歷史責任感,為國家民族的獻身精神,這是我們目前非常需要的教育。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已經不在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但在軍隊的實踐是以前沒有的機會,這次國家為大學生提供休學當兵的實踐機會,它的條件是很優越的,這樣的機會能爭取到也是很難的。因為中國軍隊的數量和中國人口的比例相差很大,當兵的機會不具有普遍性,多數中國人一生都沒有機會當兵。
在和平年代,當兵具有了競爭性,成了某種獲利渠道。很多人為了將來有一個工作,或因自己學習差,想通過當兵解決這些現實生活工作問題,這實際影響了中國軍隊的素質。我們需要一些有文化素質的大學生,加入中國軍隊的行列,提高中國軍隊的整體文化水平。高科技時代,軍隊的戰鬥力是勇敢和文化素質的較量,需要有高文化素質的人掌握先進技術武器,這樣我們在未來可能戰爭中充分發揮先進武器的技術效能,這一切要求我們提高兵源的文化素質,大學生面臨這樣的人生機遇,有機會最好不要放棄。國家需要你的文化素質,你們的人生經歷也需要這難得的機會
⑵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依法治軍的概念及意義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⑶ 依法治國的含義是什麼試述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1、依法治國的科學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回依照憲法和法答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4)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5)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參考:試述依法治國的科學含義和重要意義?
http://resource.sne.snnu.e.cn/xxzy/dy2/news/view.asp?id=7082
⑷ 什麼是依法治國。意義和實質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實質和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4)依法治軍的概念及意義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⑸ 簡答依法治國的含義及意義
依法治國的含義:
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而依法治國的意義有以下六點:
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6、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5)依法治軍的概念及意義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⑹ 依法治國的含義、內涵和意義是什麼
依法治國理念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准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現實生活中,有的習慣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對不同身份的人給予差別待遇。這種思想和做法實際上是封建等級觀念的殘余。 其次,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憲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體現,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將自己凌駕於黨、國家和人民之上。那種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別人,不管自己,將自己視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從根本上背離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第三,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我國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違法者必須受到追究是法律尊嚴的重要體現,也是法律權威的重要保障。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有人違了法卻能逍遙法外,那麼,法律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就不可能樹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在一個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社會規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習慣、宗教規范等等,都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但是,必須明確,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的准則。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都必須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首先維護憲法權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權威的淵源和保障。因此,維護法律權威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任何法律、法規、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觸,地方性法規不得同全國性法律相抵觸。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是法律權威的重要標志。當前,有的地方和部門從保護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出發,制定和實施一些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和法治原則的「土政策」、「土辦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對策」,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也嚴重損害了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必須堅決反對和有效制止。 維護法律權威,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只要有理怎麼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切實解決執法和司法不公的問題,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
(三)嚴格依法辦事 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重要標志。對於一切國家機關特別是專門履行執法、司法職責的政法機關來說,嚴格依法辦事意味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職權由法定。職權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則,也是嚴格執法的合法性基礎。職權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的權力必須來自法律具體而明確授予,執法機關必須在嚴格依據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履行職責。 有權必有責。即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有權必有責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行使權力要對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負責,法律授予了權力,同時也就意味著賦予了責任;二是被法律賦予了權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盡職、不作為,就是失職瀆職,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政法幹警都必須堅決克服那種權力在我手,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的錯誤觀念和做法,既要慎用手中權力,還要用好手中權力。 用權受監督。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是一切法治社會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國憲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了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都要受到監督的原則。政法機關掌握著與公民人身、財產以及其他權利密切相關的執法大權,這種重要權力一旦被腐蝕濫用,將直接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政法機關的權力必須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整個行使過程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督和制約。 違法受追究。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權威與尊嚴的重要體現。在現實生活當中,對執法者的違法行為依法追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建立起對執法犯法者的嚴厲追究機制。只有執法者的違法行為都毫無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懲罰,才能給整個社會樹立依法辦事的良好示範。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⑺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意義是
提高軍人素質,能打勝戰。
⑻ 什麼是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作為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體現了我軍作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的本質要求。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依法治軍的核心和根本要求。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從嚴治軍,不容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要探索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依法治軍,成敗系於從嚴治官從嚴治權。
⑼ 依法治軍個人理解
依法治軍首先是完善法律和監督體系,有了合理的規矩和民主監督的過程,就不會空口大話的現象。
⑽ 第一次明確提出依法治軍重要思想是哪年
依法治軍的真正的源頭,應該始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三中全會」之後,針對「十年動亂」所造成的災難性危害和近乎崩潰的經濟狀況,黨和國家開始「撥亂反正」,恢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恢復社會主義法律秩序,同時,重建黨內正常的民主生活制度和保持國家穩定與發展所需要的合理的政治構架,不得不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歷史任務,並將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新中國的第四部憲法(即「八二憲法」),這也是黨和國家決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逐步建立一種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制機制的一個重大標志。由於有這樣一種時代氛圍,80年代的法制建設一直處於一種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局面,法學研究和法律思想也十分活躍。在這種情勢下,「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的主張應運而生,來自黨內、社會上尤其是法學界、法律界的呼聲日漸高漲。從1985年秋天開始啟動的我國第一個五年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更使「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的主張逐步成為一種全社會的主張和全民意志。與此相應,軍隊也出現了主張「以法治軍」、「依法治軍」的呼聲。
在軍事法學界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依法治軍」的提出早於「依法治國」的提出,並由此認為,依法治軍的提出為依法治國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借鑒和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對「依法治軍的提出早於依法治國的提出」之說不大贊成。因為這樣說不符合歷史事實,不合乎邏輯,而且沒有什麼實質上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至於依法治軍是否為依法治國提供了重要借鑒和理論基礎,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依法治國是個大概念,依法治軍是個小概念,它們之間是包含和包含於的邏輯關系,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是必然的,不僅依法治軍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如此,其他領域的依法治理與依法治國之間,也必然會相互借鑒、相互促進。
應當承認,在任何一種政治體制和政治構架中,從整體上說,軍隊都不可能是制度改革中最敏感最活躍的部分,相反,它通常是也應當是相對保守的一個領域。這是由武裝力量對一個國家的穩定所具有的極端重要性所決定的。與此同時,軍隊又必須是一個非常有紀律、有秩序的社會群體,即便在一個國家的法律秩序遭到嚴重損害的時候,軍隊也必須通過強化內部紀律來約束其成員,以確保其戰鬥力的生成。對於武裝力量內部來說,法制比民主更重要。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即便是在改革最為活躍的時期,軍隊的制度改革也往往滯後於政府和社會的改革。因為軍隊需要保持高度穩定,所以它只能在相對成熟的條件下作出一種相對風險最小的改革選擇。在80年代中後期,我曾經參與組織了一系列的有關加強軍隊法制建設的座談會、研討會,在那些座談會、研討會上,來自首都法學界和軍隊法律界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軍隊法制建設明顯滯後於國家法制建設,軍隊的同志更是感同身受,認為軍隊法制建設國與家法制建設的差距太大,已明顯不適應國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明顯不適應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期,在法制建設方面,可以說軍隊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恢復法律秩序方面。在1979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頒布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相繼恢復辦公。這是軍隊恢復法制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軍隊恢復法制之後,軍隊的法律機構以及法律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為維護部隊的安全穩定而預防和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二是處理「十年動亂」遺留的冤假錯案和在「撥亂反正」之後需要重新處理的其他大量的歷史遺留案件。處理冤假錯案和歷史遺留案件的工作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盡管如此,軍隊的法律工作者都普遍感到了一種歷史緊迫感,這種緊迫感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黨和國家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要求,對國家的法制建設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國家立法步伐明顯加快,法律體制日漸完善,聲勢浩大的「一五」普法對全體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的覺醒產生了巨大的啟蒙作用,也帶動了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依法治理活動,「以法治國」、「把法律交給人民」、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面對這種形勢,軍隊怎麼辦?這成為軍隊法律工作者和熱心軍隊法制建設的同志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受國家法制建設成就的鼓舞和形勢的感染,全軍許多部隊結合開展「一五」普法,叫響了「以法治軍(或依法治軍)」、「以法管理(或依法管理)」、「以法施訓(或依法施訓)」「以法帶兵(或依法帶兵)」等口號,法律的作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如此高度評價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