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新中國法治歷程

新中國法治歷程

發布時間: 2022-05-01 16:17:22

1. 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三個階段是哪三個階段

新時代中國法制建設的三個階段是指:剛開始建國時期法制剛剛建立的階段、法制逐步完專善的階段、現在屬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的階段。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國憲法明確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直接行使一定國家公權力。在治理現代化的條件下,執政和行使國家公權力必須以法治為基礎。

2. 中國自建國後,法治建設進程共計經歷了哪些階段

1、從1949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對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和恢復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隨後制定的有關法律,規定了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規范了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確立了國家法制的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動亂,中國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2、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汲勸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作出把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並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

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使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基本理念。

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指引下,現行憲法以及《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

3、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由此進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並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1999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新篇章。

4、進入21世紀,中國的法治建設繼續向前推進。200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200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2)新中國法治歷程擴展閱讀

立法過程中,堅持發揚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在提出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規草案、地方性法規草案時,通過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增強立法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關系公眾切身利益或者涉及需要設立普遍的公民義務的法律、法規草案,還要在新聞媒體上全文公布,徵求全體人民的意見。法律、法規通過後,及時在各級人大及政府公報、政府網站、公眾媒體上公開刊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分別將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物業管理條例等多部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規草案向社會公布,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還就修改文物保護法、個人所得稅法等,召開論證會和聽證會。

3. 簡述建國之後中國依法治國的歷程

我們黨高度重復視法治建設。長期制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取得歷史性成就。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4.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歷經了什麼三個歷史階段。

1. 第一階段從19世紀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運動的發展階段
2. 第二階段從19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10年代末,是社會主義從理論和運動到社會制度發展的階段
3. 第三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是社會主義從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的發展階段.

5. 新中國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歷了歷史性的跨越。從1949年到1954年間,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兩

成就:1949年,頒布《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新憲法。

6. 新中國成立後,民主和法制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歷程

只知道法制……
最開始么有憲法,1954年1月,毛澤東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第一部憲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是在對建國前夕由全國政協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的。憲法以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國家的總任務,並把黨所創建的基本制度和黨所制定的基本方針和重要政策予以憲法化、條文化,為我國後來的民主建設與制度建設奠定了基礎。第一部憲法除序言外,包括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旗、國徽、首都等4章106條。>>>

第二部憲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部憲法。這部憲法誕生於「文化大革命」後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導下形成的,以「四個存在」、「階級斗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基本路線」以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學說」為理論指導,是一部在特殊時期產生的憲法。如把「文革」產物「四大」寫進憲法第十三條:「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新形式。國家保障人民群眾運用這種形式」。第二部憲法共4章30條。>>>

第三部憲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部憲法。這部憲法把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規定的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開展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記載在序言中。這部憲法比1975年憲法有了重大變化,但仍然存在許多缺陷,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第三部憲法共4章60條。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1980年9月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對這部憲法進行了修改。>>>

第四部憲法:1980年下半年,在葉劍英委員長直接主持下,我國開始對憲法進行大規模、全局性的修訂。經過兩年多的討論、修改,並經過全民討論,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部憲法(現行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並頒布。第四部憲法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經驗,並吸收了國際經驗,是一部有中國特色、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設置和職責范圍、今後國家的根本任務等。其根本特點是,規定了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定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它規定,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部憲法分為序言,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首都五個部分,共4章138條

wen ge時期所有法律都被忽視了,WENGE結束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大概),又制定了民法通則刑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國法制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等等等等……

俺知道LZ不會再回來了……

7. 新中國成立後,民主和法制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歷程

一樣一樣

8. 請列舉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航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堅定決心,全面勾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路徑,在黨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探索法治建設道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鄧小平同志總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創造性地提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從而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偉大征程。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理念方面,法治是治官、限權,而不是治老百姓已經成為全民共識;在功能方面,法治的作用從規范社會行為,發展到約束政府行使權力,還被確立為我們黨執政的基本方式;
在制度建設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個方面已經實現有法可依;在法律實施方面,權力逐漸被關進制度的籠子,執法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大幅提升;在社會基礎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從畏懼法律、不了解法律轉變為更加知法、守法,並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實行法治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在30多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逐漸深化了對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規律性認識,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行頂層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尖銳,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利益關系中找到最大公約數,確保所立之法能夠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確保人民當家做主的充分實現。同時,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制約法治建設的深層次問題。如同改革發展大局,我國法治建設業已邁入深水區,必須敢於在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關鍵問題、關鍵環節上動刀動槍。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建設法治中國,首要的是維護憲法權威,維護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和尊嚴。這就需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堅決制止、糾正違反憲法的行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確保法律規定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需要繼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努力形成符合執法規律的法律實施機制,確保執法機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同時,必須堅持扎牢權力的籠子。把大大小小的權力運行制度化、規范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權為民所用。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法治建設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以法治引領和規范改革進行。法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自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破除不符合實際和形勢發展的內容。法治建設只有同鮮活的改革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激發活力、彰顯價值。同時,改革創新必須在憲法法律框架內進行。對確需突破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驗,應由立法機關作出授權,在一定范圍內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發展需要,勇於在矛盾的焦點上作出判斷和選擇,堅持把重點放到保障改革舉措實施、推動重大改革落地上來,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精神。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盡快實現全會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需要堅持不懈地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著力形成人人學法、人人懂法、辦事依法、遇事用法的濃厚氛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法治中國這艘護衛艦必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劈波斬浪、保駕護航。

9. 中國的法治發展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該綱領提出:「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國民黨舊法統的滅亡。國民黨舊法統的廢除,宣告了國民政府政權的徹底終結,為新中國的法治建設排除了障礙、奠定了基礎。 為了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規。

195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憲法》誕生,奠定了新中國立國、治國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礎,也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新中國的法治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歷經曲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確立法律的地位和權威。1982年憲法作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的地位和權威通過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與保障,並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指導下,我國現行基本法律相繼出台。同時,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還制定頒布了涉外經濟法律法規。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意志,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一批民商、經濟、行政、社會領域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這一時期,我國共制定、修改法律190條,行政法規353條,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個法律部門已經齊全,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從此,我國法治建設進入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主要內容、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奮斗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一項極其重大的成就。一個以憲法為統帥和根本依據,部門齊全、數量適度、體例科學、質量較高、內在統一、外在協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我國公民法律素質明顯提高。

由上可知,我國法治建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走過了輝煌歷程,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時毋庸諱言的是,我國法治建設也歷經曲折和磨難,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環節也的確程度不同地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國法治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把我國法治建設勝利地推向前進。

熱點內容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 發布:2025-01-12 08:39:18 瀏覽:523
法學會研究課題 發布:2025-01-12 08:30:37 瀏覽:90
最新勞動法工傷界定 發布:2025-01-12 08:24:57 瀏覽:816
無錫市蠡湖景區條例 發布:2025-01-12 08:12:04 瀏覽:288
公司工作股東承擔公司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2 07:52:31 瀏覽:1000
大連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發布:2025-01-12 07:50:53 瀏覽:265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