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規定性立法

規定性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5-01 16:48:50

『壹』 怎樣區分法律、法規、行規

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文件,一般以《中華人民共和國XXX法》為名,比較好區分。
難以區分的是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行使行政立法權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行政法規兩種:
一是由國務院直接起草、制定和發布的行政法規;
二是由國務院主管部門起草、制定,由國務院批准,再由制定部門發布的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的名稱包括「條例」、「規定」、「辦法」三種。條例是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規定是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規定;辦法則是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是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省級、較大市、經濟特區等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在本地區內施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法文件。

區分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主要看發布機關是國務院還是地方權力機關。
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主管部門和法定的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和發布行政規章的活動。行政規章可以採用「規定」、「辦法」、「實施細則」和「規則」等作為名稱,但不得以「條例」作為名稱。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發布。地方政府規章由省級、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發布。
至於「暫行辦法」「實施條例」之類的,是與立法的性質有關,具體而言,包括執行性立法與創制性立法:
執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執行或實現特定法律和法規或者上級行政機關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進行的立法,通過執行性立法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一般稱「實施條例」、「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
創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機關為了填補法律和法規的空白或者變通法律和法規的規定以實現行政職能而進行的立法。由於創制性立法是為了填補上違法空白而制定的,因此一旦上位法有規定,該重復規定自然失效,因此,往往以「暫行」作為名稱。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對於需要制定法律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例如,國務院制定了一部有關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的XX暫行條例,則表明尚未有法律對此規定,這就是先行制定的行政法規,待法律通過後自行失效。故冠名為「暫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

『貳』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的生效時間: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的生效時間;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出現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一般說來,法律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關於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非常具有操作性:「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一條和第七十二條規定,依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其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部門規章,又因為涉及了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所以兩個部門聯合制定了規章。部門規章在與上位法沒有沖突的情況下,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政府一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效力劣於部門規章。當兩個文件發生沖突的時,適用部門規章。
規章的適用時間的問題。根據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原則,法律溯及既往是例外。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叄』 規范性文件按其是否具有立法性質可以劃分為

規范性文件是否具有立法性質將其劃分為兩種

一是立法性的規范性文件,是指版享有立法權的地方國家機關權為貫徹實施法律法規或為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二是非立法性的規范性文件,是指沒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為實施法律法規和規章等,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帶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和決議等,同時還包括有立法權的地方國家機關制定除立法以外的一般規范性文件。

『肆』 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是

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訂規范性回法律文件的答活動,是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伍』 我國立法分為法律法規和規章三個層次並有什麼的區別

1、法律效力不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法律的效回力高於行政法規、答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法律的制定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為國務院;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制定機關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3、涉及的事項不同。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是國家主權方面;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稅種的設立;基本經濟制度、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等。行政法規以及規章的制定主要涉及的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的。

4、簽發人不同。

全國人大會及常委員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或者自治州州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陸』 政府有權立法嗎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之間有什麼區別

法律是全國大人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回方性法規是各省、直答轄市以及省會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或地方政府制定的,規定只能算作是規范性文件吧。

『柒』 什麼叫規范性文件,什麼叫規定性文件,兩者怎麼區別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

規定性文件是指規定了具體的內容、文字、風格、數量和大小等的文件。

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意思不同: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

規定性文件是指規定了具體的內容、文字、風格、數量和大小等的文件。

2、制定機關不同:

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規定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是組織。

(7)規定性立法擴展閱讀: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含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但部分地區探索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的「三統一」,初步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的規范管理。

在我國唐代,封建法律就有律令格式之分。現代則有憲法、法律、法令、條例、規章、命令等。與規范性文件相對應的是非規范性文件,它是指國家機關在其許可權范圍內發布的只對個別人或個別事有效而不包含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文件。

如判決書、任免令、逮捕證公證書、結婚證書等。非規范性文件是適用法律所產生的文件,不是法的淵源。

廣義

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

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當前這類非立法性文件的制定主體非常之多,例如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

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外,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公開發布的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和特定事項,

涉及或者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本行政區域或其管理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能夠反復適用的行政措施、決定、命令等行政規範文件的總稱。

國家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外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法律上稱之為抽象行政行為。由於這類行政規范性文件數量多,涉及面廣,是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強制力的體現,直接關繫到公共利益、社會秩序和公民的切身利益,

因而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對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監督也在逐步加強。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如果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審查該文件的申請。

此外,國家法律對於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許可權正在逐步予以嚴格規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四條規定,除了本法第九、十、十一、十二及十三條的規定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補充:由於我國立法層級及形式多種多樣,名稱繁多(包括法、條例、辦法、規定等),當前對「規范性文件」無權威解釋和界定,初學者對「規范性文件」一知半解,這樣很難區別實踐中什麼是「規范性文件」。

規定性亦稱「規定」。事物自身的限定。決定一事物是其自身而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性。例如,人的規定性就是決定人之所以是人而區別於其他事物(如動物)的特性。馬克思主義所說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就是人的最根本的規定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事物的基本規定性可以區分為兩個方面,即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質的規定性從本質或性質上表明事物之間的區別。量的規定性是從事物的存在等級、規模和發展程度上表明事物的區別。任何事物都是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的有機統一。

規定性是事物「所以然」的根本所在,因而認識事物就必須認識事物的規定性,揭示事物的本質或性質和數量及其內在聯系。正確地把握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而正確地把握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則是對事物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只有在認識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的基礎上,才能認識事物的量的規定性;同時,又只有在認識了事物的量的規定性時,才算深化了對事物的認識。

『捌』 各種規范性文件的立法許可權有哪些

各種規范性文件的立法許可權主要如下: (一)職權行政立法和授權行政立法 根據行政機關行政立法權的來源不同,可以將行政立法劃分為職權行政立法與授權行政立法。職權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憲法和組織法賦予的立法權,並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規章,都屬於職權行政立法的范疇。 授權行政立法是指依據憲法和組織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授權而進行的行政立法活動。授權立法受到授權法律的嚴格制約,必須遵循授權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范圍、內容和原則。 (二)執行性立法與創設性立法 執行性立法即行政機關專門為執行法律而進行的立法活動,可以表現為職權立法,也可以表現為授權立法,但它不得創設新的權利、義務。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細則》是由海關總署根據海關法制定的。 創設性立法是行政立法機關根據法律的特別授權制定規范性文件的特別活動。由於創設性立法產生新的權利、義務規范,因此必須有權力機關的特別授權。創設性立法的效力范圍、授權界限、效力等級必須有特別授權法的嚴格規定。 (三)中央行政立法與地方行政立法 中央行政立法是指中央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職權或授權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包括行政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 地方行政立法是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職權或授權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即有權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

『玖』 行政立法和行政規定的區別

在我國,行政法規和規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為被稱作行政規范性文件。因行政法規和規章也被目之為規范性文件,故又有其它行政規范性文件之謂。《行政復議法》規定可以對作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國務院以外各行政機關(機構)的規定提請復議,於是有學者斷言規定乃是立法對行政法規和規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為採取的概念,雖然從復議法的文字上並不能排他性地得出這一結論。時下又有行政法學者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這些名稱不夠學術,把它們換成一件「行政規范」的簇新袍子。行政法學家們推出的《行政程序法專家意見稿》中,有的版本使用行政規范的名目,有的使用行政規范性文件。本文遵循大多數的地方行政立法,採用行政規范性文件這一術語。

國內行政法學界關於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立法的理論與立法,存在著方向性錯誤。本文希望在指出一些錯誤的同時,能為行政立法提供一個綱要式的描述。細節的論證不是本文所能承擔的任務。但毫無疑問,本文的分析是著眼於制度性的,不是什麼道義性的呼籲。

一、立法上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立法的規定

因為行政規范性文件能夠直接規定私人的普遍性的權利義務,[1]所以,從實質上的權力劃分角度而言,至少部分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可以納入行政立法之列。是不是所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都屬於立法的范疇?這個問題容後再議。我國的《立法法》只規定到行政法規和規章而沒有規定行政規范性文件,那是該法的缺陷。理論界如果以此認為我國的行政立法只限於行政法規和規章,那是對自身立場的喪失。

分析行政規范性文件,繞不開對行政立法的法律規定。下面對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作一簡要陳述。

在舊中國的憲法上,行政立法均以命令的形式出之[2].但新中國選擇了不一樣的詞彙。1954年、1957年和1978年前三部憲法均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法律和法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1982年憲法的規定增加了「制定行政法規」一項,並將「決議」改為決定——這大概是因為新憲法規定國務院採取首長負責制的緣故[3].關於國務院各部委的立法許可權,1982年憲法規定是「有權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在這里,規章是與命令和指示並列的。

這是對中央一級的行政立法的規定。

關於地方行政立法,1954年和1978年憲法分別規定地方委員會和地方革委會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決議和命令」——使用的是決議和命令這兩種術語。1982年憲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權「發布決定和命令」,而縣級以上政府的工作部門和鄉級政府似乎只能發布「決定」[4].但地方政府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有權「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與命令」5,多了行政措施一項,而縣級以上政府的工作部門的活動方式是指示和命令,而鄉級政府也可以使用決定與命令:「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以下職權:……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6另外,1982年地方組織法修正案規定(部分)地方政府獲得規章制定權7.

熱點內容
法學會研究課題 發布:2025-01-12 08:30:37 瀏覽:90
最新勞動法工傷界定 發布:2025-01-12 08:24:57 瀏覽:816
無錫市蠡湖景區條例 發布:2025-01-12 08:12:04 瀏覽:288
公司工作股東承擔公司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2 07:52:31 瀏覽:1000
大連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發布:2025-01-12 07:50:53 瀏覽:265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