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的調查

社會道德的調查

發布時間: 2022-05-01 18:48:59

① 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調查怎麼寫

大學生公德意識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因此,文明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識不僅僅是個人優良素質的體現,同時對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社會的健康與穩定都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對一個人的成才和以後的職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對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提高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近日,我組共十位成員對我校的大學生就他們的公德意識進行了調查,結合有關的調查報告、分析案例,對本次調查的結果做了分析總結。
當前大學生的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隨著社會發展,思想多樣化,大學生在道德意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顯增多。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提高青年一代科學文化素養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於功利化。當前,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對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由於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由競爭衍生出來的損人利已、惟利是圖、金錢至上以及享樂主義等思想在學生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次,大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高。面對社會的巨大變化,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們中的一些人處處爭強好勝,要求得到別人的認可、尊重、支持和關心,確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更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教育,表現出自命不凡、虛榮。一遇挫折,就會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喪失鬥志,缺乏持之以恆的韌勁,不是把困難當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有些人在經歷了失敗之後,沒有勇氣正視現實,精神抑鬱,個別的甚至走上輕生之路。再者,存在重自然科學輕社會科學,重工具性知識輕品行修養,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輕內在文化涵育。第四,調查結果表明我校大學生存在嚴重的知行不一現象。大學生理論認識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進行理論探討、演講等方面表現出不凡的水平,然而在行動上則遠遠不足,表現為言與行的分離;在學習生活上則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協作精神,「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整體意識;對社會和他人方面則缺乏奉獻和相互關心的精神。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也有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低的問題。
其實,校園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隨處可見,像隨地吐痰、口出臟話、破壞公物、破壞公共秩序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給老幼病殘讓座的光榮傳統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拋至腦後。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在這個物質文化趨於高度發展的社會,很多大學生受到社會的影響,更多地強調競爭而非謙恭禮讓,更多地關注物質而忽視精神。食堂浪費糧食、書桌亂刻亂畫、上課手機鈴聲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課堂上遲到早退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面對這些問題和現象,我們不禁要認真地思考。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提高青年一代科學文化素養的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提高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培養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思想比較獨立,他們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一種逆反心理,因此很多學生就想找到突破口,標新立異,甚至反其道而為之。原有的那種道德教育模式無疑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大學生的需求。要想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的公德教育,高校無疑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更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以及社會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廣大公民的道德修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尊老愛幼、保護環境已蔚然成風,但一些與社會整體文明進步趨勢背道而馳的丑惡現象也大量存在,自私自利、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公共秩序等有損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以及亂砍濫伐、偷捕偷獵等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這些都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高校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越來越多,對社會現象的判斷力不高,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極易喪失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錯誤的道德標准。
家庭是學生另一個關鍵的受教育基地,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最具影響力的一個教育基地。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親戚朋友整體道德素質不高,從小受父母等家庭成員的影響,很多學生也染上了一些惡習和陋習。一些大學生由於父母離異等家庭問題,過早地接觸社會,在沒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情況下,他們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能力素養,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決定了這個群體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引領時代發展脈搏,營造社會良好氛圍。因此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培養品學兼優的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不僅是高校面臨的新任務,更是全社會面臨的新挑戰。為了能夠培養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公德意識的大學生,我組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和道德素養:
1、充分重視思想教育工作,大力開展思想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引導工作,以解決學生面臨的三大問題:1)政治立場問題。使學生在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確立鞏固正確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培養良好的政治素質,在社會主義事業中保持同黨和人民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方向;2)道德問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使他們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發揚新風尚;3)理想和人生觀問題。使他們樹立科學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自強不息,為社會、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2、注重日常德育培養力度,廣泛開展文明修身活動。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使公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滲透與發展,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勞動意識、自立意識和環保意識,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開展「骨髓捐助」、「希望工程捐贈教材」、「兒童基金會募捐」、「血液捐獻」和「知識產權」宣傳等一系列活動,培養青年學生發揚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他們學會尊重人、關心人,尊敬師長、關愛同學、尊老愛幼,關心幫助鰥寡孤獨者和殘疾人,建立並發展一種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
3、加強法制道德宣傳,提高學生誠信意識。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進行緊急情況應急處理、安全消防、心理健康等教育。民主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增強公民意識,履行公民義務,正確使用自己的合法權利,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證這種權利不受侵犯;法制教育是幫助青年做到知法、守法,運用法律武器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以一種健康的心態參與到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去。
通過本次的調查,我組的同學都深刻感受到了我們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必須揚長避短,與身邊的同學一起努力去構建一個和諧、理想的大學環境,讓大家共同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在文明的天空中張弛翱翔!

信息系
通本082
2009年10月

② 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現狀調查

可以看出,中學生無論在社會上,在學校內,其愛國意識的養成,總體上看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由此也驗證了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學生愛國認識與愛國行為養成方面的教育效果。在升國旗、奏國歌時,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的行為調查中,有89%的學生能做好。也說明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建立在學生對愛國主義概念認識之上的。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的偉大文化成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調查結果則表明,一部分學生對一些基本常識缺乏掌握。應該看到,德育與智育是辯證統一的。我們在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十分注意智育因素的培養。

另外。13%的學生不了解國徽圖案的象徵意義,還要加強有關知識的學習。有3%的學生對升旗儀式持無所謂的情感,甚至有厭煩的情緒,令人擔憂。說明《國旗法》的學習教育要深入開展,升旗儀式有待進一步規范。參加升旗儀式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之一,不是一種形式主義要讓學生自覺地通過這一活動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基於以上分析,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道德品質教育,德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政治方向、形成馬克思主義正確的思想觀點、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不然的話,他們很有可能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迷失方向。學校要注意研究學生品德形成的內在心理機制,抵制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學校一定要把德育和智育結合起來,努力開展「寓德於教」的活動。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就是一句空話。要充分發揮政治課及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學校一定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鼓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能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停留在觀念的層次上,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是其行動,這同樣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屬。孔子說,聽其言而觀其行,就是強調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我們要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才真正地落到實處,找到方向,德育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

對待師長的情感行為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學生對師長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來看是比較好的,這從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中小學愛國主義品質的人格基礎狀況,又從另一方面表明我們的中小學具有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潛在的較強的能動性,自然也是加強道德教育能受到實效的前提。

禮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古訓曰:「不學人與禮無以立」「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傳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尚使命。它一方面把中華民族禮儀轉化為青年一代的素質結構: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時代禮儀。近年來,由於社會風氣不盡人意。一些與禮儀相悖的行為侵襲和影響著青少年,不少青少年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調查顯示,有的不會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拍手;有的見到老者不是昂首挺胸,「目中無人」,就是低下頭來,摔肩而過;有的家庭甚至出現「孝順顛倒」的不正常現象。「禮儀之邦」的中國出現了禮儀失落,不能不使人感到憂慮。

人生在世要有「三自」,即自尊、自知、自製。「自尊」是為氣節、「自知是為智慧、「自製」是為修養。有了「三自」,在人格上能頂天立地,在交際上能使用文明用語、道德規矩,不卑不亢,在品德上能上下稱道。

人生價值取向

學生最敬佩的人物調查中處於前五位的次序為:

1、科學家

2、革命領袖

3、成功人士

4、英雄模範

5、著名演員或歌星

崇拜偶像的選擇時代的限制,年齡和社會影響的痕跡是很明顯的,敬佩的人物中科學家居第一,革命領袖居第二。每個健康的孩子都有可望長大的急切心理,在這種急切心理的催促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未來的我」。這個「未來的我」,就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中心崇拜的偶像是學生心甘情願選擇的,是在一定環境熏染下潛移默化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動搖、不易轉移,就會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起規范作用、推進作用。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將一些追求高遠、矢志不移、貢獻卓著、完善小我、光大大我的知名人物介紹給孩子。讓孩子的心靈逐漸與他們產生共鳴。讓孩子去體察,去感受,逐漸從崇敬升華為崇拜。

幫助孩子選擇崇拜偶像,就是幫助孩子選擇永不退休的終身教師,一旦做成功了,又是終身有益的大好事,就會全方位、多層次地影響孩子,給孩子以前進的動力。

奉獻與所取的關系是人生價值取向的核心問題,學生中認為人生在於奉獻的佔40.6%,認為在於奉獻也在於索取的佔49.2%,多數中學生用奉獻與索取兼顧的價值取向取代「人生價值在於奉獻」這一觀點的主導位置。

對人生的思考,多數中學生是非觀念比較明確,但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比理性的標准更具有影響力,他們思考的熱點更側重對現實人生的關注,不確定的因素不少。

在政治價值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正確認識並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對走社會主義道路持肯定態度的佔95.19%,表明大多數學生希望國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保持長期穩定和繁榮。當然有部分學生對政治教育課冷淡,對意識形態不關心,「政治無用論」有一定的市場。

在道德價值觀方面,對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61.6%的學生認為需要大力提倡。有35.3%的學生既要為人民服務,也要為自己謀利益。

在道德行為上,一些公認的社會道德准則在不少中學生中並沒有成為約束自我的力量,對考試作弊問題,30%的學生認為「不作弊更好,作點弊也無妨」;有3.2%的學生認為「不作弊太傻了」。調查還表明,對英雄模範人物表示敬佩,但不準備去仿效。

在道德情操上,部分學生道德能力不強,道德選擇是非不清,對社會上的一些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認識錯位,道德行為表現不良。少數學生有打架斗毆、偷竊、欺詐等行為,受到校紀、法紀處理。

職業價值方面,在選擇職業考慮的因素上。選擇職業符合個人特長和興趣的佔35.8%,而符合社會需要的僅佔20.6%。總體上看,中學生考慮職業選擇因素上,更加註重自身發展,強調符合個人興趣、特長,以實現個人抱負為出發點,並且兼顧社會需要,同時也考慮工資收入和穩定等實際問題。

在具體職業選擇上,把從事科技工作放在首位,偏重個人生活和前途,民族、社會、集體責任感不強。認為講人生理想就是自我設計,講成才就是成名成家,講幸福就是個人幸福,講民主就是個人自由。

極大多數學生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同時有追求個人利益,嚮往高收入、高消費的現象比較明顯。不少學生在對待理想與現實、精神生活與物質享受、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繫上,明顯地向後者傾斜,具有兩面性。對學生情況的估計,不能只停留在調查數據的分析上,還要看到問題的深層內涵和實質。當今的中小學生,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他們思維敏銳,勇於探索,求知慾強,文化科學知識面廣,但存在著兩重性,既有務實、自立、開拓的一面,也有短視、盲目的一面。其表現為可望實現現代化,又對社會主義方向不夠明確和堅定;能較快適應改革開放,但情緒起伏不定;務實觀念增強,但對政治漠不關心;自主意識突出,但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減弱;開拓意識強,但刻苦意識欠缺。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在學校教育階段給予正確引導,勢必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影響他們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給點分吧!謝謝

③ 求一篇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3000字以上

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調查
1, 性別:
2, 所在年級:
3, 你是學生幹部嗎?
A是 B不是 C曾經擔任過
4,你是否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
A有過 B沒有 C曾經有過但後來意識到錯誤
5, 如果在公交車上看到年齡較大的老人或者是孕婦、兒童是否給予讓座?
A不加思考給予讓座 B心裡想但由於某些原因最終還是沒有給以讓座
6, 是否在你上課的課桌上亂寫亂畫?
A有過 B 沒有 C曾經有過但後來意識到錯誤
7當你看到了長明燈和長流水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A立即關掉 B不理會
8如果你撿到不是你的東西你會
A直接上繳B自己留下C放回原地
9你認為大學生上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行為是缺少社會公德的表現嗎?
A是 B不是
10,你所了解的社會公德包括?(多選)
A、文明禮貌、B、愛護公物C、拾金不昧D、助人為樂、E、保護環境F、尊老愛幼

【引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明顯改善,加強社會公德建設越來越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提高整體民族素質的迫切要求,越來越成為我國公民的熱切願望。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著廣泛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著廣泛深刻的變革。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廣大民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會公德建設凸顯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使社會公德建設的價值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大工夫。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又好又快的運行軌道,這種「好」字當頭的快速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的實踐中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作為道德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公德與經濟交融為一體,成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
【摘要】社會公德是指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准則,具有廣泛適應性、普遍認同性、歷史繼承性等特點。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正常運行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認同,是人類人際交往活動中道德智慧的歷史凝結,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通過勸導力和說服力,調節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有利於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最鮮明的標志,是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最基本的保證。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本文列舉了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公德層面所出現的幾點現象進行了調查,抽象總結其中蘊含的深層問題,淺析其成因,提出了基本的對策建議。
【關鍵字】大學生 社會公德 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公德是指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道德准則,具有廣泛適應性、普遍認同性、歷史繼承性等特點。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正常運行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認同,是人類人際交往活動中道德智慧的歷史凝結,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通過勸導力和說服力,調節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有利於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最鮮明的標志,是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最基本的保證。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一、調查分析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8%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1、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8%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8%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采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系,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
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1%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環境保護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了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7%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6%的人會馬上弄乾凈,而有80%的人想弄乾凈但最終沒做,其餘14%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別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盡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凈。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了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對策建議
大學生社會公德建設方面存在些許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機制不夠完善,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易於受到外在不正確因素的影響及自身錯誤認識的影響。針對如此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項方法:
第一、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教育體系。
道德教育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外部機制的基礎。古語說:"德教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糾正大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細化道德行為,給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樹立具體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禮儀知識。新聞媒體開辟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集中宣傳公共生活領域文明禮儀知識。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重點。在公共衛生方面著力培養責任意識,主動營造和愛護身邊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秩序方面著力培養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解決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在公共交往方面著力培養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寬容他人的意識;在公共觀賞領域全面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和觀賞禮儀知識,提高觀賞水平;在公共參與領域著力培養人人參與奧運、人人從自我做起的意識和行動。最後,構建公共文明禮儀教育體系。開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類的活動,將個人融入到集體的大環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修養體系。
道德修養是社會公德養成的內部機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強調的"修身為本"。道德修養是培養社會公德並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徑。"助人為樂"這一社會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說的是把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快樂。然而,正是這通俗的4個字,道出了履行社會公德過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謂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進行道德修養,所達到的道德覺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狀況和精神情操水平。道德境界猶如階梯,從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間是漫長的中間境界。道德境界層次是基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功夫而形成的。從社會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養包括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動態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會公德的要求,進行學習、體驗、對照、反省等心理活動和實踐活動;另一層含義是指靜態的"已經達到的功夫",即經過長期的修養之後所逐步達到的道德境界。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社會公德能否充分發揮其巨大的社會效應,關鍵在於它最終能否轉化為廣大同學的道德修養,並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創建體系。
給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基層的機會。這樣才能在實踐中深化社會公德的意識形成自己獨立的基於實踐的理論體系。我們可以組織"希望工程"、"送溫暖"、"志願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計劃"、"扶殘助殘"等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志願者隊伍中去,使志願服務覆蓋廣、參與人數多,這對社會公德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源於基層、紮根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實踐才有意義,不要一味的搞形式主義。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公德建設穩步向前發展,促進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再上一個台階。建
第四、努力完善社會公德的示範機制。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廣泛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善於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學生道德楷模,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進典型的高尚情操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自強之星」便是一個很成功的道德典範。在評選的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用自己的事跡感動著每一個人,同時也在其內心深處產生正面的影響,起到典範的積極作用。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但仍有不足之處。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營造互相幫助、互相關懷的溫暖氛圍,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徐再接再厲,爭當道德模範。

④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康德曾說過:「這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動。一個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 而今,我們仰望蒼穹,天空依然摧殘明朗,而俯察內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則,有些卻需要我們再次呼喚。比如誠信。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誠信的火炬一直被人們高高舉起,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並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因而,我們今天談誠信,絕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有歷史淵源的。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戶簽發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採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願失去信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誠信的種子種在心裡,它就會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 大家還記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嗎?還記得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嗎?還記得戴高樂為了一句:「沒有司令的命令絕不離開」而去做一個哨兵站到第二天嗎?做人,就應該像他們那樣,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我曾笑過華盛頓的笨,笑過戴高樂的傻,直到後來,一位老學者告訴我:「誠信和諾言不僅僅是幾句話,如果你說了,但是沒做到,那它們就是宣告你將失去美好東西的判決書。」 如今,學生的誠信問題日益嚴峻。為什麼?老實的人吃虧,說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學生的投機心理。考試除了衡定、評判、甄別學生的學業成績外,在選拔性的考試中,更是一種競爭。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甚至作弊。在座的這么多同學,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坦然的說:「我考試從未作過弊!」很遺憾,我不能這么坦盪的對自己說,即便只有一次,我還是欺騙了自己。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 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可當我聽到那些冒用別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樂道發財之道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當我看見學術界出現東拼西湊的專著,東拉西扯的體系和博士生導師的剽竊現象以及假新聞、假文憑、假證書的泛濫時,心裡不免有些悲涼。真的,如果將「爾虞我詐」用在商業運作或人際交往中,我只有變成悲觀主義者了。 也許我們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無法如鮮花般迷人燦爛;也許我們只是山間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我們都只是芸芸眾生中一平常之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萬人矚目,但也絕不可丟棄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因為誠信是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是我們屹立於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 聽!有個聲音大聲地說:道德是做人的准則!有個聲音真誠地說:這世界需要新的道德。愛國守法,明禮誠信,這世界才會有美好的結果。讓我們同祝道德之河永遠奔流,讓我們共喚誠信之歌永遠唱響!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第三個戰略目標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加強社會道德假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法治和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始時期,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層次化。就整個社會而言在價值取向中以「講實惠」的價值觀念占居首位。雖然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社會上一些領域存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現象;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針對這種情況,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以社會公德為核心的基礎文明建設抓起。不僅要重視社會道德建設中的認識功能,更要重視道德的實踐功能。 中國共產黨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貫徹落實江總書記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文起來的重大舉措。《綱要》明確規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它把加強由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所構成的公民道德假設提高到一個戰略地位。要讓人們把社會道德規范付諸社會實踐,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去,運用到全部的社會生活中去,使社會道德的規范變成行為准則,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實踐性。 首先,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從「低起點,小視角」開始。「低起點」就是以社會道德的最低層次——社會公德教育為起點。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社會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會文明程度的表徵,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它直接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小視角」就是社會公德建設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低起點,小視角」的道德建設,不僅使社會公德變得實在、具體、可評估、可操作,而且為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其次,社會公德建設必須重視公約、行為准則等制度化建設和制度約束。公約、行為准則、制度是社會公德的具體化,並且引導著社會公德的向前發展。公德教育屬於正面教育,但屬於軟約束,而制度則是硬約束,前者是引導人們自覺去做,而後者則是約束人們必須去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再次,社會公德建設必須注重加強道德監督,道德監督的主要形式是社會輿論。社會輿論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它對於抵制不道德行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質,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人們的活動總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人們的行動各異。只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向導,才能有效地實現人生價值,達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設正是提高人們自身素質,作出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一種重要途徑。它反映了正確意識對改造世界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科學價值觀對人生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必然會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速度。 道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必須落實在行動中。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吧。

⑤ 關於社會道德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調查報告

由 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我們的大學生在玩鬧的同時,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有些人在校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在家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
人們種種的浪費現象,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尤其嚴重。
「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雖然隨處可見,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我國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再沒有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污染水資源,只靠污水處理是難以扭轉缺水這一局面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現象:
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5.隨意開啟消防龍頭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沖;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
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為,勿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
很多人認為,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得這么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為的,假如換一個看法,大家眼裡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品德。
後記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⑥ 關於社會道德問題社會調查表

希望你把你最真實的感受反映給我們
1當你的肚子咕嚕叫時,當你看見自己排的隊見頭不見尾時,你是否會有一絲插隊的念頭:
A,是 B,否, C,說不清
2.你是否能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孕婦,老人,殘疾人讓座:
A,能 B,不能 C,說不清
3.你走在寧靜的校園里,周圍人很少,而在此時你手上又有一團紙,你是否會「一屑千里」呢:
A,是 B,否 C,說不清
4.進入大學,已不同於以前的學習,大家都會為上課或自習的座位而煩惱,那麼你會不會有將自己的「裝備」,放在一排座位中說「我的地盤,我做主」,為自己的同學佔座:
A,會 B,不會 C,說不清
5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犯罪,你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否道德的「井噴」:
A,是 B,否 C,說不清
6.你認為家庭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7.你認為社會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8,你認為自身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9,你認為大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是否最應該首先考慮道德問題:
A,是 B,否 C,說不清
10.你認為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學習與道德修養的關系怎樣:
A,學習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道德修養。
B,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學習。
C,學習與道德修養等量齊觀。
D,說不清
11,你認為從大學生的終生發展來看,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的關系怎樣:
A, 物質方面的積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基本技能的發展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道德修養的培養
B, 道德修養的培養是一個人的內涵之所在,所以道德修養的培養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基本技能的發展
C, 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所以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等量齊觀,但由於人生有限我們同時在這兩方面的發展不會很完善
D, 說不清
12.你認為目前大學生在道德方面最應該做些什麼

⑦ 大學生公德行為調查可以調查什麼內容

有關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說到社會公德,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對於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日益成為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公德則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准則。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
調查目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修養。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質,已成為我國傳播社會公德意識和實踐社會公德規范的重要力量,對宣傳、維護社會公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發現大學生公德意識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傳播公德意識的建議,共創和諧社會。
調查形式:於2009年4月7日,隨機抽取湖南地區兩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中南大學)的210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9.7%,女生佔50.3%,調查問卷回收率79.5%,有效問卷167張,有效率100%,人工處理數據,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制。
調查內容:從長沙市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度以及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
此次調查我們通過如下幾個問題,對大學生對待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進行了研究。
1、坐公交車時,你會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嗎?
2、坐公交車時,你自己沒有座位,但看到坐著的年輕人對身邊的老人小孩熟視無睹,你會
3、你會在自習室里大聲接電話嗎?
4、一位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但卻不知如何維護,而你恰好懂這方面的法律知識,你會
調查發現對於問題一,有70%以上的同學表示一定會讓,25%的同學表示視情況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學表示不會讓。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識,視情況而定的同學,可能是因為公交車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離老人又遠,不方便給老人讓座。對於問題二,有75%左右的同學,只是心中責怪那人沒素質,但沒有任何行動,有5%左右的同學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學表示提醒年輕人讓座。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至少對這種行為表示不滿,但絕大多數保持沉默,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更深層次的探究,還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別人不聽勸告,而使自己尷尬,或者說不知道怎樣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與私德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在維護私德的基礎上再去維護公德,問題四和問題五同樣顯示出了這樣的問題。
二、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度
我們主要是通過調查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以及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研究的。
1、你對國計民生的態度是
2、你曾主動去無償獻血嗎?
3、你曾經利用手機或網路等媒介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嗎?
調查發現,對於國計民生的態度,有57%的同學表示偶爾看一下,只了解周圍人談論的事情;40%的同學表示很關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無關的不關心。表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會去關心社會問題,但並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大多都是從別人不經意的談論中,獲得信息的,也有極少數同學表示不關心。當我們調查大學生無償獻血情況時,我們了解到有36%的同學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學沒有獻過血;31%的同學無償獻過血。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願意去無償獻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學卻不敢去獻血,因為擔心衛生條件,害怕自己因為獻血而感染疾病。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們認為跟負面宣傳有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報道,大多是會因此而感染病毒。我們的社會、政府應該積極為大家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作一些正面的宣傳與引導,消除人們心中的障礙,建立人們對社會的信賴。隨著近年來網路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網路活動也中存在著不少突出的問題,如網路暴力,色情信息泛濫等,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對大學生在網路中的道德作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從來沒有在網路上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從來沒有做過,11.25%的男生曾經有過這種行為,但現在不再有,僅1%的女生有過這種行為,7.5%的男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6%的女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 結果顯示,在網路上接觸不良信息並傳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顯多於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強。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使用網路工具,健康進行網路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網路,養成自律精神。
三、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度
此項內容,我們主要是通過大學生對待環保問題的態度,進行研究的。
1、你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是
2、如果在舉行一些環保活動,你會積極參與嗎?
在調查大學生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時,有70.5%的同學表示有意識,盡量少用;6.5%的同學表示堅決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有一定得環保意識,在能不用的情況下盡量不用,女生的環保意識要強於男生。可能是因為女生比較細心,比較關注細節,更注重環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同樣在調查大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積極性中,我們發現女生的積極性也要高於男生。
從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表明長沙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具有以下特點:<一>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並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二>大多數大學生能自覺遵守公德但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三>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會在維護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維護公德。對於以上特點,我們認為有如下原因:1、大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和素質有待加強和提高;2、社會公德所規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而大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些細節;3、從眾心理普遍存在;4、網路中的不良信息的影響,如:網路中的暴力游戲等;5、學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強;6、社會陋習依然存在。
關於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我們有如下建議:1、首先是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與素質,通過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公德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攻起,帶頭踐行公德規范;2、其次應該加強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教育。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園,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正確的道德教育,不要將一些自私利己、時時提防他人的錯誤思想教給孩子;作為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有關加強公德教育的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從實踐中培養公德意識;3、最後政府應該要為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在路邊乞討的人們能夠獲得救濟;完善醫療保障制度,讓人們在更完全、更清潔的醫療環境中得到治療。總的來說,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進一步加強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只有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普遍提高,社會風氣才會逐漸變好。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⑧ 誰能給我一個關於社會公德在我身邊的社會調查報告2月11號前,謝謝

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關鍵詞是公德,調查報告,狀況,社會,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為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里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為,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為?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為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為: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煙,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在公共場所爭吵、說臟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群眾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為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為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為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做斗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違背社會公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違背社會公德現象時有產生的原因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對於違法行為來講,我們有明確的制度來管理、制裁違法分子,但對於違反公德行為,僅僅局限於輿論譴責,對於部分不文明行為並無規定認定那些行為不文明;還有一些有規定的行為,諸如禁止隨地吐痰,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遂使這些不文明行為得不到根治;相反對於亂搭亂建這樣的處罰措施過於嚴厲,使得這些不文明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不利於有關部門地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2、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對於有處罰措施的,一些職能部門並不積極履行職責,對於罰款低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行政不作為,使管理措施成為空中樓閣。

3、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或設計時為使用者考慮的不周全。

(二)個人修養

1、公德意識不夠。有的違背社會公德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膀爺在大街上隨意走動,許多膀爺本來覺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行為是不文明的。

2、對公對私標准不一樣。「室內天堂室外垃圾場」就是這一點的典型寫照。許多人將自己的家布置得富麗堂皇,猶如天堂;樓道里卻被他們堆滿雜物,猶如垃圾場。

3、公德行為不能自覺化。有人監管時能遵守公德,無人看守時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覺的、習慣性的公德行為。

(三)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偏斜。社會的道德觀不正確,金錢觀過於嚴重,人們優點自私自利,使得社會公德淡化。

(四)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壓力不夠。

(五)教育的失敗。現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於書面口頭教育,缺乏道德實踐教育,所以現在在學校那樣的場所,公德執行情況也不好,校園里也充滿了不文明行為。甚至有些教師、家長本身就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自身就有許多不道德行為。還有些家長把違反社會公德、佔小便宜的錯誤思想當作人生哲理教給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對策

社會公德,是為社會的全體公民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維持公共生活、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一系列准則。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沒有根本的利益沖突,社會公德作為全社會統一的道德規范,其意義更為重要,作用更加廣泛。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

研究表明:道德觀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階段性原則,第一階段是道德的他律階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規則,甚至是法律法規的形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置或懲罰,是公民社會公德觀念形成的基礎環節和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道德的自律階段。這個時期,人們逐步形成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正確的評價能力,道德行為不再像第一階段那樣是外在約束的結果,而是自覺自願的行為。促使人們從道德的他律階段向道德的自律階段轉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會公德教育中,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關心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只有相互

尊重、關心和照顧,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並建立一種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關系,使社會生活正常進行。尤其要教育青年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老人、軍烈屬和榮譽軍人,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

(二)在個人與環境的關繫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環境。社會公共秩序的好壞,對整個社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社會的公共秩序良好,人們就能解除後顧之憂,整個社會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就會呈現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就不能正常進行。因此,青年人不僅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對於破壞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要敢於制止,敢於斗爭。

(三)在個人修養上,要教育青年講究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現,又是維護人們社會交往中友好和睦關系必不可少的條件。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講究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的基本准則。

(四)在家庭關繫上,要教育青年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的基本單位,是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一種社會生活組織形式。家庭道德是社會公德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時,必須教育青年正確對待家庭關系。

綜上所述,提高社會公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規則,使公德建設逐步走向法制化。當出現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時,輕則有規則可循,重則有法可依。

(二)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導向作用。毫無疑問,媒體是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監督和導向作用。同時,每個個體也是公眾輿論的構成者,是輿論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號,要掌握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形成過程中的規律規則,遵循這些規則,採用復雜多樣、靈活多變、易於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進行社會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個人修養。只有在微觀上提高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公德素質水平,才可能在宏觀上改善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面貌。

-
調研調查文

⑨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文明的體現。一個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只有人們的道德意識提高了,才能讓社會變得跟美好。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現在正是奧運期間,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在為奧運作者默默的奉獻。我們家住在「鳥巢」附近。經常可以看到些志願者,他們穿著鮮艷,整齊的服裝,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外國友人的到來。每當我們可以在家收看奧運比賽時,志願者們卻只能繼續在工作。我請神體會到了奧運志願者的服務。他們不怕烈日炎炎的夏天,為每一位需要服務的人服務。假如我能有幸成為一名志願者,我會用最佳的狀態去迎接四面八方的來客,熱情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將他們帶入比賽的規定場點,為他們送上一份祝福,一份關心,讓他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
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以前,在上小學時,我就經常在樓道里追跑。一不注意,就會撞到老師或同學。在升入中學,我要改掉追跑打鬧的毛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不說臟話,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⑩ 關於家鄉的社會公德現象調查

調查對象:當地村民、當地辦廠企業者
一、引言
安吉,我們美麗的家鄉。她賦予了我們生命,賦予了我們生活,讓我們過得無憂無慮。近幾年來,安吉的經濟突飛猛進,如今的安吉早已成為一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然而,經濟的發展和工廠的一座座建設讓我們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身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身邊的環境,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來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
二、調查過程
我通過各種方式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查,在茫茫書海中尋找著答案,以便更好的了解家鄉概況,歷史沿革、發展規劃:走進了一家家企業,摸索著環境變化的原因;走訪了當地的村民,了解村民對污染的認識以及對保護環境的看法。
(1)實地觀察
我這次調查一共選取了三個觀察點(小河、工廠、花園)。我發現第一個觀察點——小河和原來有了巨大的變化:在原來,那本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魚兒在水中歡快地嬉戲、玩耍。偶爾還有一些小孩在河中捉魚、翻螃蟹、釣龍蝦。但現在,小河周圍的一些工廠把污水全部排進了這條小河中。現在的小河已經臭氣熏天,再也沒有魚兒在小河中嬉戲玩耍,更沒有小孩的笑聲,偶爾有人走過小河,都捂著鼻子快速的逃過。第二個觀察點——工廠里那更不用說了,木屑、廢紙… ..........

熱點內容
泰安市律師 發布:2024-11-06 19:29:17 瀏覽:507
夫妻之間借條怎麼寫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6 19:15:20 瀏覽:292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